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人教版初一上)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阻碍。
2、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阻碍。
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得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过程:导入:先比较仙人掌和一般植物的不同,分析什么缘故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洪涝的环境。
同时学生分析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阻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除了环境阻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分析书本P19的资料,回答以下咨询题:生物的形状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看兔子和猫的眼睛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觉什么咨询题? 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状结构都有所改变。
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阻碍环境。
过渡咨询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阻碍?学生举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阻碍,植物对环境的阻碍,动物对环境的阻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取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关心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阻碍。
► 1.提出咨询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阻碍► 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盛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3.制定打算: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盛的灌丛中的湿度.(裸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 4.填写P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5.注意:假如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举例:曲线图的画法: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阻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阻碍着环境,因此,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我们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咨询题。
6、练习:1〕假如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讲明( )A.每种生物差不多上有寿命的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D.生物的生存环境专门容易破坏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样大而薄,要紧作用是( )A.充分利用光能B.减少阳光照耀C.适应低温D.适应潮湿的环境3〕许多种鸟具有爱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讲明为( )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B.被食的鸟是小心性不高的C.适应是绝对的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7、讲解书本课后练习。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设计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3、①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②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③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④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学习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难点: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__________环境。
同时,也_________环境。
2、阅读《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3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生物的适应性是____________的。
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一个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生物,说说它的生存都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吗?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三、合作探究(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阅读课本19页的插图完成下列各题:1、小组内探讨: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生物名称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生活环境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_____________的。
2、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动物的警戒色,壁虎的“苦肉计”,长颈鹿的颈,刺谓的刺,雪莲花的叶,沙漠植物仙人掌)3、除课本插图外,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阅读课本16-21页,回答下列各题:1、(1)请同学们根据课下的测量,完成下表(2)整理和分析测得的数据,画出一天内,裸地、草地和灌丛三处空气变化的曲线(三条):(3)从表中反映的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
(2)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态学观点,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蚯蚓对环境的作用”这种实验,了解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8分钟)导语:(展示蜣螂的图片)这种小昆虫是什么?中国的屎壳郎已经引入到了澳大利亚,帮助处理草原上的动物粪便。
观看《屎壳郎出国记》,并思考:牛、屎壳郎各自对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2分钟)(一)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体验植物能增加大气的湿度用干燥的透明塑料袋罩住滴水观音的叶子,放在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有什么现象?水珠从哪里来?在探究蚯蚓对环境的影响实验中,小组合作探究讨论:1、为什么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2、为什么要设置两套装置?乙装置有什么作用?3、实验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沙与土的分界线是否明显?蚯蚓能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使土壤疏松的同时,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种现象表明蚯蚓既能环境,也能环境。
4、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5、实验完毕后,你准备怎样处理这些蚯蚓?环节三、拓展运用,总结提升(15分钟)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2、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环节四、反馈检测,归纳提升(10分钟)1.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草原上动物或以穴居为主,或长于奔跑,而森林中动物则以树栖为主或善于攀援,而水中的动物则以游泳见长,这些都表明生物对环境具有()性,且该特征具有()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些实例。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现象和实例。
2. 教学难点: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机理和生态平衡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进行课堂提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教学,以便观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五、教学内容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 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b. 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和实例c. 生物适应环境的机理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 生物影响环境的概念b. 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和实例c. 生物影响环境的意义和价值3. 生态平衡与生物适应a. 生态平衡的概念b. 生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c.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4.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适应a.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b.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适应的关系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5. 实例分析:本节课以某一特定生态系统为例,观察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讲述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逐一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的实例,分享自己的看法。
5. 课堂提问: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师 :大家都 知道 ,在 美丽 的地球 上 ,生 活着 丰 富多彩 的生
物 ,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上节课我们 学习了环
境 对 生 物 的 影 响 ,那 么 你 们 能 根 据 自 己 的理 解 ,举 一 些 生 活 中我
由于学生才进人初 中一 年级 ,比较缺 乏生物生态学理论知 识 ,要让 他们认识到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并 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 ,所以在 教学中要充分采 用直观手段和利用多 媒体 ,帮助学生 建立 这个基 本的生物生态学观点 。
多 , 因而 骆 驼刺 在 荒漠 中也 能 得 到 水 ,这 是 植 物 对 于 早 的 适 应 。
2.学 习 收 集 、 处 理 数 据 的 一 般 方法 ;
3.学习通过测量 进行科学探究的 方法 。
情 感 目标 :
组 长3 :海豹是哺乳动物 ,在寒冷 的海域 生活 ,海豹的皮 下 脂肪 非常发达 ,可 以达 ̄ 6 J r0mm ,起 到 良好的保温作 用,这是动
不 会 感 觉 渴 ,这 些特 点 是动 物 对 干 旱 的适 应 。 组 长2 :沙 漠 地 区 降 雨 量少 ,能 生 长植 物 是 因 为 它 生 活 的 区
I .通 过分析 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 分析 问题 以及概括表达
的能力:
域 有地 下水源,骆驼刺 的根长得非常 长,而且 比地 上部分长很
和 引导 员,指 引学生们 在知识 的海洋里遨游 ,体会学习知识的快
乐!
教 学 目标 :
知 识 目标 : 1 .认 同 生物 的 形 态 结 构 、 生 活 方 式 与环 境 相 适 应 的 观 点 ; 2.能够 选取 多 方 面 的 事 例 来 描 述 生 物 对 环 境 的适 应 和 影 响。 能 力 目标 :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主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年级:初中生物课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2.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培养学生人文关怀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PPT;2.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图片或视频素材;3.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哪些生物?它们是如何适应这个环境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Step 2:引入新知(15分钟)通过PPT介绍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的过程,并给出具体的实例进行解释。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更直观地了解不同物种生物的适应方式。
Step 3:学习笔记与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可以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笔记,而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观点。
学生可以讨论以下问题:1.不同物种的生物如何对环境进行适应?2.你所了解的其中一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3.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哪些?Step 4:展示与总结(5分钟)鼓励学生从小组中选出1-2名代表,展示他们的学习笔记或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总结全班的回答。
Step 5:延伸活动(5分钟)通过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1.其中一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如何影响环境的?2.如果人类不适应环境,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3.人类应该如何适应环境并保护环境?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完成一篇有关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文章。
可以鼓励学生以一些生物为例,或者从人类角度进行写作,要求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和个人观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不同物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和方法,并讨论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延伸活动,培养了学生人文关怀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结合学习和个人观点进行写作,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1(人教版七年级)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板书: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讲解课本19页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思考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答:这是因为今年的6月1日起我们国家实行了“限塑令”,限制了塑料袋的使用,这是为了遏制白色污染,保护环境。因此,为了让我们的周围变得更美丽,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呢?!
还有前段时间的奥运会。在奥运期间,北京实行了机动车的单双号限行,这不仅使奥运期间北京的交通状况有了好转,更使北京的空气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使北京的空气变得更清新了。所以,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要尽我们的一份力量爱护环境,出门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2、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与教具
一、复习
提问: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
答: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新课教学
⑶第三幅图:
这是一张海豹胸部横切图。假如老师是一只海豹的话,横切就是这样切的,然后从上往下看,就会看到像书本中这样的照片了。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海豹的脂肪很厚,达到了60mm。而我们一般人的皮下脂肪的厚度才十几毫米,
提问:那这么厚的皮下脂肪对海豹有什么好处呢?
答:海豹是哺乳动物,在寒冷的海域生活,要保持体温,就得有件厚衣服,就像我们一样,在冬天都要穿上厚厚的衣服,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发达,相当于穿了一件厚厚的衣服,就可以保持体温,达到御寒的效果,这是动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离不开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那么,生物又是怎样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呢?教材是按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部分编写的。
第一部分出示了几幅图片,试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理解各种生物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理解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最后总结: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二、设计思想一般在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往往会考虑用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和图片,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第二课时重点组织学生做“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研究活动。
笔者认为,第一课时若能用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相对真实的实物(或标本),让学生能近距离、全方位地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受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关系,比单纯地看图得结论要好得多。
所以,设计这节课,我们是想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能利用已有生物学知识,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再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通过“给生物找个家”的活动,让学生更直接、更亲近地去领悟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观察和思考,体验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认知层次,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同时生物也影响着环境。
三、教学目标(1)结合图片资料和标本,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2) 通过观察图片资料、标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概括和表达的能力以及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3)理解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和其他生命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影响。
2.通过测量等环节的学习学会探究的方法。
3.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与其它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测量技能,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1、先自制“大树一叶一草”活动教具。
2、长颈鹿挂图。
3、投影胶片写出四个问题。
(1)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四种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3)骆驼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4)旗形树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1、思考问题:“为什么大家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长颈的?”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等途径得出答案。
2.预习教材第29页的探究内容,设计好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交给教师检查,选出一份较好表格供课堂使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生活着长颈的长颈鹿,同时也生活着短颈的长颈鹿(出示挂图)。
提问:为什么现在看不到短颈的长颈鹿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长颈的长颈鹿,
另一位同学上来扮演短颈的长颈鹿,请一位普通话好的同学进行独白。
表演过程:[独白: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着很多长颈的长颈鹿和短颈的长颈鹿,它们以地上的草和一些树叶为食,但后来,气候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长颈鹿的食物急剧减少,一天,长颈鹿们(两学生)去寻找食物,它们看见的草,很快地吃了起来(两学生把教具上的草拿掉,做吃草的样子)。
草吃完以后,就吃树上矮处的树叶(两学生把矮处的树叶“吃”掉了。
矮处的树叶吃完以后,就只能吃高处的树叶,长颈的长颈鹿(高个学生)吃到了树叶,短颈的长颈鹿(矮个学生)吃不到树叶。
短颈长颈鹿因没有获取食物而饥饿、生病死去(矮个学生表演“死”的动作),从而被淘汰。
所以,现在只剩下了长颈的长颈鹿。
你看,长颈的长颈鹿(高个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树叶呢。
]
师:大家觉得这两位同学的表演怎么样?
生:很精彩。
师:我们一起给他们鼓掌吧。
(学生鼓掌)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生物适应环境就能生存,不适应则被淘汰。
所以,短颈的长颈鹿被淘汰,长颈的长颈鹿生存下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板书: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师: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板书;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师:请大家看教材第19页上的图片资料(展示题板),并结合题板上的问题进行思考。
思考的时候,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可以讨论。
5分钟后,进行抢答比赛,四个组中,看哪一组获胜。
问题1:四种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
(提示:骆驼和骆驼刺适于生活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海豹适于生活在寒冷的水域里;旗形树生活在风口处)
问题2: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提示:骆驼有驼峰,眼睫毛长而密,足垫厚,腿较长等;骆驼刺的根很长,地上部分很矮小;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很厚;旗形树树冠像一面旗帜)
问题3:骆驼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提示:骆驼尿液非常少,体温升到46 ℃才会出汗;一次性喝水100升后,可以45天不喝水;驼峰中有脂肪,可以贮存能量,所以它适于生活在荒漠中)
问题4:旗形树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提示:旗形树生活在风口处,大风把树迎风面的枝条吹断,顺风面的枝条继续生长,所以只要风大的地方,就容易看到旗形树)
抢答过程:(略)
(注:教师可把三个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答对一题加10分,回答不完整的,本组同学补充正确后也可加10分。
教师进行提问时,应考虑到各组学生的积极性,在最后宣布获胜小组时,其他小组也应给予鼓励)
比赛结果:(略)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应该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都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师:大家还能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其他例子吗?
(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师: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除了对环境适应以外,还能影响环境和改变环境。
下一堂课,同学们要做一个探究活动,要用到一种仪器——干湿温度计。
(展示自绘干湿温度计挂图,介绍使用干湿温度计的方法)
结束新课,布置作业:各小组长领取干湿温度计以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组员一起根据教材第20页中的要求,制定探究性计划,做出假设,并设计一个调查表格,把测量的数据填入表中,下一堂课我们进行交流、讨论。
第二课时
引言:为什么现在国家要投入巨额资金,实行退耕还林计划呢?
(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师:退耕还林计划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环保的重视。
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
人类的家园。
希望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这个行动中去。
师:植物对环境有影响吗?
(提示:有)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师: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对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地方的湿度进行了测量。
四个小组各派一个同学来填写表格,请填上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教师展示小黑板上学生设计的表格)学生活动:(略)
师:能说出你们的假设内容吗?
(第一、二、四小组假设灌丛湿度最大,裸地湿度最小;第三小组假设草地湿度最大,裸地湿度最小;四个小组都假设早上湿度最大,中午湿度最小)
师:我们来分析四个小组的数据。
学生分析过程。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很活跃,大家都沉浸在讨论和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