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西安市初三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二[一对一课件(02)]
2013年陕西省西安市初三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一[一对一课件(01)]
![2013年陕西省西安市初三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一[一对一课件(01)]](https://img.taocdn.com/s3/m/14a46b93dd88d0d233d46a53.png)
教师:学生:日期:星期:时段:课题分子、原子和离子(二)学习目标与分析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特性和他们之间的联系,能联系宏观与微观现象并运用分子、原子观点作出解释。
学习重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特点、联系,并能对实际生活现象做出微观解释。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复习】分子和原子相关知识【新授】一、核外电子的排布(又叫分层运动)1、电子能量的高低与离核远、近的关系:2、核外电子的排布排布特点1: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排布特点2:原子的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倒数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3、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分析与批改4、原子的稳定结构【小知识】物质都有趋向于稳定状态的特点(如: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往下掉)原子也不例外,也有趋向于稳定结构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原子的稳定结构呢?【稳定结构】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这样的结构叫8电子稳定结构(第一周期为2个)。
5、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金属元素一般<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一般≥ 4个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8个(氦为2个)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结论】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有密切关系。
二、离子的形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S2-、SO42-。
离子带的电荷数等于该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数值在前符号在后,1可以省略不写。
如:Na+Mg2+Cl- O2-【练习】判断下列是原子结构图、离子结构图?3、离子符号的意义【练习】1、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and数字的意义○1S2-○23S2- ○3S○42S ○52H2O2、写出铝离子、镁离子、氧离子、氯离子的离子符号并画出它们的结构示意图。
3、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圆圈代表,+17代表,弧线表示,7表示,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成为Cl-,其结构示意图为,Cl与Cl-性质不同,是因为。
九年级化学3.2分子和原子课件2人教版

都很小
实验探究 2
观察与思考1
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 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 象 溶液为红色
结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观察与思考2
从这一现象中你可 以得出哪些结论?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2020年6月12日星期五
10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图3-6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2020年6月12日星期五
11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图3-7 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2020年6月12日星期五
12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1)、物质是由很微 小微粒构成的;
(2)、分子和原子是 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苯分子”很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 成的, 如: 水、酒 精、二氧化碳、氧气等。 很多物质都是由原子构 成的,如:铁、铜、氦 气、金刚石等。
A、分子形状发生变化 B、分子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烧杯A
烧杯B
现象 溶液逐渐变红。
溶液不变色。
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杯中,使酚 解释 酞溶液变红。
思考: 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
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
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 快,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 容易晾干。
实验探究3:酒精与水混合
200ml 100ml
200ml 100ml
花香的原因是( B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初中化学九上 2.3 原子和离子 课件 _2

2.2原子(1)
•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金属 稀有 气体,金刚石等由相应的原子构成,
• 例如:铁——铁原子构成
•
氦气——氦原子构成
• 金刚石——碳原子构成
• 2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微粒,例如:二氧化 碳气体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 碳分子由碳原子与氧原子构成。
二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
阴离子
Cl -
+17 28 8
• 1、质子数—核外电子=0 ,
•
该微粒是原子;
• 2、质子数—核外电子>0 ,
•
该微粒是阳离子;
• 3、质子数—核外电子<0 ,
•
该微粒是阴离子;
【基础练习】
1.要能够分清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 2.要能够根据示意图写出对应的符号
Na
Mg
S
Cl
+11 2 8 1
2.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 于4,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而 形成稳定结构
3.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 般小 于4,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最外层 的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Na 氯化纳(NaCl)的形成过程 Cl
+11 2 81
+17 2 87
Na+
阳离子
+11 2 8
离子化合物
Na+ Cl -
五、相对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 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 个 X原子的实际质量 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1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件:3.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共22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件:3.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共22张PPT)(共22张PPT)一、情景引入,导入新知回顾:1、物质都是由什么构成?2、构成物质的微粒都有哪些性质?3、用物质构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⑴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更容易变干⑴香水瓶为要盖紧瓶盖⑴物体热胀冷缩现象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2课时)0102疑问一疑问二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理论还有哪些观点?二、自主学习,发现疑问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01探究一讨论:1、我们可以将一杯水分成两个半杯,半杯水又可以分成两上四分之一杯,四分之一杯水又可以分成两个八分之一杯,……,能一直分下去吗?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01探究一2、我们可以将教室里的桌子平均分成两组,将其中一组又可以平均分成两组,再将其中的一组还能平均分成两组,……,能一直分下去吗?讨论:不能,因为分到最后只剩一张桌子,就不能再分,再分就不再是一张桌子;能,因为分到最后一张桌子,还可以将其分为桌面、桌腿等。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01探究一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探究一3、如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受热变成水蒸汽?讨论:⑴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⑴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01探究一⑴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而原子不变;⑴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最小。
4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01探究一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化学性质:不包括物理性质;②最小:不能再分。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PPT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相应旳特征不一致
B 旳选项是(
)
选
操作或现象
• 分子旳特征
项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 • 分子是有质 合在一起,体积小200mL 量旳
C •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旳香味 • 分子是运动 旳
C 4、下列情况能够造成分子间间隔缩
小旳是( )
A、晾晒湿衣服 B、装有酒精旳容器敞口放置 C、向车胎内充气 D、将氧气常温密封保存在贮气瓶中
闻到淡淡旳梅花香旳原因是( B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旳
试一试, 走进生活
2、用分子旳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100mL。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练一练, 你会了吗
状态变
4、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旳本身没有 变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形状变
状态变
4、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旳本身没有 变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形状变
固体 液体
状态变
气体
4、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旳本身没有 变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形状变
固体 液体
状态变
气体
水旳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有无发生变化?
变化类型 水分子
物理变化 不变
化学变化 变化
水旳化学性质 没有变化
发生了变化
结论 分子只要不变,水旳化学性质就不变
2.分子旳定义:由分子构成旳物质,
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旳最小粒子。
加热
氧化汞
汞 + 氧气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2PPT课件

大烧杯外,没有氨分子进入,所
以溶液仍为无色
实验结论
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2、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
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
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 快,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 容易晾干。
实验探究3:酒精与水混合
100ml 50ml
100ml 50ml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敞口在空气中的水为什么 会减少?糖放入水中为什么 不见了?
2、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花的 香味?同学们能看到这些气 味吗?为什么?
实验: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 扩散呢?
实验探究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 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 微粒构成,并把这些微粒取了一
H H (H2O)
氢原子构成
OO
氧分子 (O2)
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O
C
二氧化 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
O
碳分子 (CO2)
2个氧原子构成
讨论⑴
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 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分子
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 物理变化
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水电解时,
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前后分子的总类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而化 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 小微粒。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PPT课件

实验探究1 分组实验
1杯热水、1杯冷水,分别同时加入质量相当 的品红溶液。观察现象。
【讨论】 1.品红在水中能扩散使液体变红。这是为什 么? 2.热水中品红溶液扩散比冷水中快。这说明 了什么?
实验探究2 演示实验 课本49页探究实验 并组织学生完成书上的实
验表格
探究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烧杯A
烧杯B
《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3、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世界上最小的文字
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水分子的质
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 约为0.05ml,其中 约含水分子个数为1.67×1021个水分子,如 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 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现象
溶液变红
溶液不变色
解释 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 由于B中的浓氨水没
子进入A溶液
有接触到酚酞溶液
【巩固练习】
1、我们为什么会闻到花香,酒香? 2、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而且在 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3、酒精和汽油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实验探究3
演示实验
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用50ml量筒取50ml水,再用50ml量筒取 50ml酒精,然后取100ml量筒,先将酒精倒 入,观察刻度,再将水倒入,观察刻度。
实验探究4 分组实验
将1体积黄豆与1体积小米混 合
实验探究4 分组实验
将1体积黄豆与1体积小米混合
初三化学第二章分子和原子PPT课件

• 下列物质:①氦气 ②铜丝 ③二氧化 锰 ④液氧 ⑤氯酸钾 ⑥食盐水 ⑦ 四氧化三铁 ⑧石灰水 • ⑨白磷 ⑩空气 •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6___8_______。 • (2)属于化合物的有_3____5____7___。 • (3)属于单质的有____1___2____4___。 • (4)属于氧化物的有__3____7_____。
具有固定的成分,具有固定的化学 性质。
(四)总结、扩展
•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也就是说保 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不只是一种,分子只是其中的 一种。 • 2.分子改变,化学性质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 子;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变。特质在化学 变化中,分子解体,形成新的分子,也就形成了新的 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也就没有新物质生成。 • 3.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混合物是由不同 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四.布置作业
•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习题第1、2、3题。
练习
• 一、 选择题 • 1.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 (A)二氧化锰 (B) 高锰酸钾 • (C)氧化镁 (D) 液氧
练习
• 一、 选择题 • 1.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D) • (A)二氧化锰 (B) 高锰酸钾 • (C)氧化镁 (D) 液氧
(三)教学过程
• [提问]:我们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 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 晾晒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 失,而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会发生这 些现象呢?
实验]:
• 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 及[实验2-1]碘的受热和冷却。
[板书]:
• • 一.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 1.概念: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 种微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生:日期:星期:时段:课题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
学习目标与分析
{ EQ \o\ac(○,1)|建立分子、原子和粒子的概念。
○2|掌握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及特点。
○3|会应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学习重点
建立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掌握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及特点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
【复习】
空气的组成: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验证空气组成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怎样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新授】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1,什么是分子?
观察课本36页活动,○1|很远就可以闻到香水的味道;○2|两根分别粘有浓盐酸
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产生白烟。
解释:是因为,许多物质
....都是由叫做分子的微粒
..构成。
分子是永不停息的做无
规则运动的,所以香水里边的香精和酒精分子通过无规则运动扩散,致使我们会闻
到相应的味道;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但没有接触,浓盐酸和浓氨水中的分子通过
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相遇,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白烟(氯化铵固体小颗粒悬
浮在空气中)。
文字表达式: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结合上述两个实验得出结论: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3|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教师分析与批改
first
2,分子的特性!
○1|构成物质的分子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kg,体积约为3×10-23cm3)
○3|分子间有间隔。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和固体的分子
之间距离)
例:1,鲜花的香味、水果成熟后的散发出来的味道、汽油、酒精、醋很酸;
金属铅和铜在一起放很多年等会发现铜片挨着铅片的地方变黑都说明分子是永
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的。
2,1cm3的水有20滴,每秒钟数4个水分子,每天24h不停地数,1滴水
里的分子至少得数1万3千多亿年!说明分子很小。
3,把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到一起,会发现他们的体积小于20ml。
说
明分子间有间隔。
练习:1,建立宏观与微观的练习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
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分子的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C.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second
D.固体碘与碘蒸汽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是因为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4.下列物质:○1|氧化镁○2|空气○3|高锰酸钾○4|海水○5|二氧化碳○6|氧
气,其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1|○2|○3|○6| C.○2|○4|○6|
B.○2|○3|○4|○5| D.○1|○4|○5|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
1,什么是原子?
世界上大多数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那么分子本身有时由什么构成的
呢?分子能不能分割呢?
能分割,他们还可以分割成更小的微粒,这就是原子。
例:课本试验:氧化汞加热汞+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氧化汞分子分裂成单个的汞微粒(汞原子)和氧微粒(氧
原子)。
很多汞原子在聚集形成金属汞,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个氧
分子在聚集构成了氧气。
结论:○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
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
不能再分,[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之间结合成分子在构成物质,原子也
可以直接聚集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2,原子的基本特征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原子间有间隔。
○3|原子也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空气中的物质构成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该分子的原子
氮气(N
)
2
)
氧气(O
2
)
二氧化碳(CO
2
0)
水蒸气(H
2
third
稀有气体(He,Ne,Ar等) 直接由相应的个原子构成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何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几种常见原子原子质量/kg 相对原子质量(请计算和填写)氢原子 1.674×10-27
碳原子 1.993×10-26
氧原子 2.657×10-26
铁原子9.288×10-26
4,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故所带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856~1940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都含有带负电的电子。
1871~1937年,卢瑟福发现院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并提出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微粒。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核外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质子数中子数
1 氢 1 0 1
2 氦 2 2 2
3 锂 3
4 3
6 碳 6 6 6
fourth
7 氮7 7 7
8 氧8 8 8
11 钠11 12 11
12 镁12 12 12
17 氯17 18 17
5,原子结构示意图
○1|通常用电子层来形象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的远近不同,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一层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此类推叫第三、四、五、六、七层。
由内向外也依次称为K、L、M、N、O、P、Q层。
○2|各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
类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一般多于或等于4
个
等于8个(氦是2
个)
得失电子易失电子形成阳
离子
易得电子形成阴
离子
相对稳定结构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结构
原子名称氢原子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钠原子氯原子
质子个数
/原子序数
原子结构
示意图
6,带电荷的原子--离子
我们已经知道,原子不显电性。
在化学变化中,一些原子容易失去电子,一些
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当原子得到或失去核外电子从而带上电荷后,便转变成离子。
定义:带点的原子或原子团。
总结: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fifth
例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离子
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例2:北京奥运会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个“方盆子”、
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
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1个水分子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不能再分
例3: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
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汽泄露。
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
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
已知碘-131的原子
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例4:已知一个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质量为m kg,某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为a,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six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