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的特殊句式类析及备考策略之一解析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的特殊句式类析及备考策略之一解析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的特殊句式类析及备考策略之一近年来,对于文言文特殊句式这一考点,高考一般不单独设题(选择题,往往糅合在句子翻译题中进行考查, 如果我们忽略了特殊句式, 往往会在翻译中出现“黑障”, 进而失分。

下面结合 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出现的特殊句式试作分析,并提出一些备考策略就教方家。

一、特殊句式类析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出现的特殊句式有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四大类型以及疑问句。

在四大类型中,省略句考查的最多,也最全面, 所有的省略类型都涉及到了,其它三类,虽有涉及,但各种小类型只是部分涉及。

对于疑问句,涉及了部分常见疑问句式、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和固定词组。

(一省略句文言文句式中,省略句是考试的热点、常考点。

2014年,全国 18套试卷 39道主观翻译题, 1道客观翻译题(北京卷第 8题“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其中,全国ⅱ卷、北京、天津卷、辽宁卷、上海卷、浙江卷、安徽卷、江西卷、山东卷、湖北卷、湖南卷、广东卷、四川卷等 13套试卷考查了省略句,而且有些试卷还考查不止一种类型的。

甚至有些试卷年年都对省略句情有独钟, 如广东卷近四年年年考省略。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 省略句不可忽视。

例析如下:1. 省主语(1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北京卷 8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的主语“是”承上文省略, “译”为“ (各级官吏”。

译文: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2 刘晏初为转运使, 尝以厚直募善走者, 觇报四方物价, 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

(上海卷 19这个“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句中“远方”不能做主语, 当是承前省略了“远方”的中心语“物价”。

译文: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 曾经用优厚的待遇招募擅长奔跑的人, (让他们察访报告各地物价,即使遥远地方的(物价也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府。

(3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浙江卷 20②这里的“又性颇嗜诱进後生”,主语“常衮”承前省略。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留、换、调、删、补、变。

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

7.(陶澍)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 (风痹:手足麻木之症),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 卒行之。十九年,卒。
(2012·广东《清史稿·陶澍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 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 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 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 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 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 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__
答案 (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 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 解析 “病”,患病;“竟”,完成;“于淮南”, 到淮南。
8.请指出文中画线句是何种句式,并翻译该句。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
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 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 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星期五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特殊译法
➢考点通·学习课堂 考点风向
文言文特殊句式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及省略句。
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设题,但是阅读理 解和文言翻译都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如果对文言 特殊句式的特点、标志不熟悉,不理解,就会造成 阅读理解的困难,如果不把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 语法特点调整通畅,会扣除一定的分数。因此考生 对这一考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意译,则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变通,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原文:子路问曰:“闻斯行诸?”直译:子路问孔子说:“听到这件事就去做吗?”意译:子路问孔子:“听说这件事就立刻去做吗?”二、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

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义,则指词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原文:吾友张生,聪明睿智,好学不倦。

分析:吾(代词)、友(名词)、张生(名词)、聪明(形容词)、睿智(形容词)、好学(动词)、不倦(形容词)。

翻译:我的朋友张生,聪明智慧,勤奋好学。

三、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文言文,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古今异义,指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上的差异;通假字,指在古代文献中,某些字因书写、传抄等原因而通用的字;词类活用,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需要而改变词性的现象。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学(动词)、而(连词)、时(名词)、习(动词)、之(代词)、不亦(副词)、说(动词)。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四、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翻译文言文,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

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天文、地理、历史、风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分析:青青(形容词)、子(代词)、衿(名词)、悠悠(形容词)、我心(名词)。

翻译: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五、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翻译文言文,要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先理解整个句子,再对局部进行调整,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夫(发语词)、君子(名词)、之行(名词)、静(形容词)、修身(动词)、俭(形容词)、养德(动词)。

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与常见的特殊句式

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与常见的特殊句式

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与常见的特殊句式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用以表达判断、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翻译时,一般将判断词“者”、“也”、“乃”、“即”等译为“是”、“就是”等。

例句:孔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二、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指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

例句: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着。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将句子中的成分颠倒过来。

翻译时,要将句子成分还原到正常语序。

1. 宾语前置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战斗,靠的是勇气。

2. 定语后置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宫中的妇女和左右的人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

3. 状语后置例句:吾从而师之。

翻译: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四、被动句被动句是文言文中一种表达被动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被”、“受”等词语表示被动。

例句:孟子见梁惠王。

翻译:孟子见到梁惠王。

五、疑问句疑问句是文言文中表达疑问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吗”、“呢”等疑问语气词。

例句:子曰:“何如?”翻译:孔子说:“怎么样?”六、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句式。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固定句式的特点。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总之,在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

文言文阅读教案常见句式分析与翻译技巧

文言文阅读教案常见句式分析与翻译技巧

文言文阅读教案常见句式分析与翻译技巧在文言文阅读中,句式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对句子结构、成分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同时,掌握一些翻译技巧也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翻译文言文,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句式分析和翻译技巧。

一、句式分析1. 并列句:将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通过“而”、“且”、“及”等连词连接在一起。

例如:“夫以赴难,壮士何恤?以死逆生,古之人尚讥之。

”并列句多用于对比或列举。

2. 对比句:通过使用“若”、“则”、“非”等词语进行对比和转折。

例如:“非彼其人而恶其名也,则将以其人之事其名矣。

”对比句常用于表达相对关系或进行条件判断。

3. 连接句:通过使用“因”、“所以”、“乃”等词语来表达因果关系。

例如:“知其不可而为之,因之命也。

”连接句主要用于表达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4. 修辞句:通过使用修辞手法来夸张、排比或对比等,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修辞句多用于修辞手法丰富、语言生动的篇章中。

二、翻译技巧1. 确定句子成分: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需要确定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进而找到句子的主要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2. 理解上下文: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典故、引用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意义。

通过了解文中的人物、事件和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

3. 翻译句式结构:根据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将句子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句。

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选择适当的语序和词语,使译文更流畅、易懂。

4. 翻译修辞手法:在翻译修辞句时,需要将修辞手法进行相应的转换。

如夸张词语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强调词来表达,排比句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倒装句来表达。

通过对常见句式的分析和翻译技巧的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从而更准确地翻译和阅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翻译文言文并非完全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有时也需要保留一些古文特有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文言文中五大特殊句式翻译技巧

古代文言文中五大特殊句式翻译技巧

古代文言文中五大特殊句式翻译技巧古代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精致优美、表达思想深刻。

其中,五大特殊句式是古代文言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些句式有着难度大、语言繁琐、翻译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因此需要掌握一些翻译技巧。

一、尊重原文语言,不偏离原意在古代文言文中,五大特殊句式常常在思想内容上进行复杂的献晋,常常需要深入理解原义,在翻译时必须避免偏差。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尊重原文语言,并将其准确地传达到译文中。

二、翻译时要重点表现句式的结构和语气在古代文言文中的五大特殊句式中,语言结构和语气是至关重要的。

在翻译时,需要重点表现这种句式的结构和语气。

句式的结构在翻译时要保持准确和完整,尤其是一些长句,要注意理顺结构,以达到正确表述的效果。

三、注意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在古代文言文中,五大特殊句式常常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夹叙夹议、对仗、排比、反问、比喻等,这些修辞手法在翻译时也需要予以准确传达,并适当加以强调说明。

四、要注意语言风格的适应在古代文言文中,不同的文体有各自的语言特点和风格,翻译时要注意适应这种语言风格的变化。

例如,在文言史记中,语言庄重而不失生动,在翻译时应保持其庄重和生动之间的平衡。

五、翻译时要包容真实情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古代文言文中,五大特殊句式常常可以表现出真实情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翻译时要全面理解,才能传达出原文中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原来的感受。

总之,古代文言文中的五大特殊句式在翻译时需要多方面考虑,才能准确传达原意,避免偏差,使翻译的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更接近原文。

掌握这些技巧可使译文具有更高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更具实用性和价值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2、被动句
例2
寇掠西海,过宁夏,巡抚杨志学议发兵邀。尚文不从,劾解职。 ——《明史•周尚文传》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1、判断句 例2 承业怒曰:“臣,老奴使,非为子孙计,爱此库钱,佐王成霸 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 ——《新五代史•宦者传》
文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3: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前情回顾
第一课:文言文翻译的误区。 第二课:如何译好关键词(通假字、多义词、古今词、活用词、 疑难词。)
本课内容
1、什么是特殊句式? 2、特殊句式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
一、特殊句式举例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现代汉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4、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列传》)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2、被动句
例2
寇掠西海,过宁夏,巡抚杨志学议发兵邀。尚文不从,劾解职。 ——《明史•周尚文传》
译:敌寇抢掠西海,经过宁夏,巡抚杨志学提议发兵攻击。周尚 文没有听从,被弹劾解职。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承前省略主语)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略主 语) 3、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这事)甚急。”(对话省 主语) 4、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承前省略谓语) 5、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蒙后省略 谓语)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略宾语) 7、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省略介词)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1、判断句
例1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 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 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宋史•张咏传》
谒:拜访。 阍吏:守门的小吏。 白:报告。
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 / 状语+中心词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7、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8、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译:高弘图对此感到羞辱,不和他一起坐,后来七次上书请求解 任。皇帝发怒,于是就削除官籍,让他回家,从此他在家住了十年 没得到起用。
3、省略句 例2 诏问公卿:赫连、蠕蠕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 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 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 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魏书·长孙嵩传》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2、被动句
例1 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
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
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宋史•张根传》
译: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 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
3、省略句 例1 方入署,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来会,弘图耻之,不 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起。 ——《明史·高弘图传》
入署:上任。
3、省略句 例1 方入署,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来会,弘图耻之,不 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起。 ——《明史·高弘图传》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1、判断句 例1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 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 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宋史•张咏传》
译: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 么人,怎敢直呼其名!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2、被动句
例1 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
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
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宋史•张根传》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1、判断句 例2 承业怒曰:“臣,老奴使,非为子孙计,爱此库钱,佐王成霸 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 ——《新五代史•宦者传》
译:我,是(先王的)老奴,我并不是替子孙考虑,吝惜钱库的 钱,是为了辅佐你成就霸王大业罢了!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