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计算书

合集下载

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已知条件:介质为过热蒸汽,质量流量W=106t/h,工作压力P=3.82Mpa,工作温度t=450C ︒,密度3/12m kg =ρ,管道长度L=530m ,过热蒸汽动力粘度s mpa ⋅=0263.0μ,管道选用材料为16Mn ,管道末端处设备进口压力工艺要求最低控制到 3.43Mpa ,温度最低控制到435C ︒。

求:管道规格,管道总阻力降,管道保温层厚度。

计算步骤:1. 初步确定管道内径按预定介质流速来确定管径,初步确定介质流速为v=40m/s,由公式得5.05.05.081.18--=ρv W d式中d —管道的内径,mm;W —管内介质的质量流量,kg/h;ρ—介质在工作条件下的密度,kg/m 3;V —介质在管内的平均流速,m/s 。

把已知条件代入上式得,5.05.05.0124010600081.18--⨯⨯⨯=d =279.4mm因此,试取管道公称直径DN=300mm.则管子外径mm 325=φ2.初步确定管子壁厚已知:管道外径为325mm,操作压力P=4.0Mpa,16Mn 在450C ︒时材料许用应力为S=66Mpa 。

由公式得()()mm S P D t 8.13660.4125.012325125.012=⎥⎦⎤⎢⎣⎡⨯-⨯=⎥⎦⎤⎢⎣⎡⨯-⨯= 取t=16mm 。

式中 t —管壁厚度,mmD —管子外径,mmP —管道操作压力,MpaS —在操作温度下材料许用应力,Mpa3.管道内摩擦压力降计算压力降计算公式:ρ5213/1038.6d fLW P -⨯=∆式中 P ∆—气(液)体的摩擦压力降,kg/cm 2;f —摩擦系数;L —管路总长度,m;d —管子内径,m;W —气(液)体的重量流量,kg/h;ρ—介质在工作条件下的密度, 3kg/m ;因为式中摩擦系数f 与雷诺数有关,Re=354μd W 式中 Re —雷诺数,无因次;d —管道内径,mm;μ—流体粘度,mPa s ⋅所以,Re=354μd W =21063.2293106000354-⨯⨯⨯=4.86610⨯ 取无缝钢管的绝对粗糙度mm 3.0=ε,则相对粗糙度001024.02933.0==d ε 查表得f=0.02综合得, ρ5213/1038.6d fLW P -⨯=∆=⨯⨯⨯⨯⨯=-12293.0/10600053002.01038.65213 2.93kg/cm 2=0.293Mpa4.压力降核算考虑到管路局部阻力降以及一些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未曾计算入内,因此管路最不利情况下总压力降可保守估算为 M P a MP a P 586.02293.0=⨯=∆总,由于管路末端设备入口处要求最低压力为 3.43Mpa, 3.43Mpa,3.234Mpa 0.586Mpa -3.82Mpa<==∆-总P P 不符合工艺要求,因此流速取v=40m/s 太大,不合适。

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

目录第一章设计有关原始资料 (2)1.1原始资料 (2)1.2概述 (2)第二章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 (3)2.1 负荷计算 (3)2.2 功率因数的计算 (6)2.3 无功功率的补偿 (8)第三章短路电流计算 (8)3.1 计算短路电流中各原件电抗标幺值 (9)3.2K点总电抗标幺值及三相短路电流各值和短路容量 (10)13.3K点总电抗标幺值及三相短路电流各值和短路容量 (11)23.4 计算短路电流中各原件电抗标幺值 (12)3.5K点总电抗标幺值及三相短路电流各值和短路容量 (13)13.6K点总电抗标幺值及三相短路电流各值和短路容量 (14)2第四章设备选型 (15)3.1 架空导线的选择及校验 (15)3.2 母线的选择及校验 (16)3.3 电缆的选择及校验 (17)3.4 设备的选择及校验 (18)总结致谢主要参考书目第一章、设计有关原始资料1.1收集、分析原始资料(1)本工程为飞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供配电设计;(2)本公司占地157.5亩,职工155人,厂区平面布置见下图;(3)本公司供配电为降压型配电所,无高压负荷;(4)本公司拟设加工、检验、辅助、检修四个车间,其中加工车间有大型制冷设备;(5)由于本公司地理位置较高,供水水压偏低,经市水务局批准,同意拟设抽水蓄能加压泵站;(6)系统电源情况:1)本厂由正西向2公里处一110KV降压变电所公用干线取得工作电源。

所内两台主变压器,10回10KV出线,一回出线断路器为KYN28—12/2000(查得开断电流为25KV);另回出线断路器为ZN12—10/2000。

高压侧有电气联系的架空线总长为70KM,电缆线总长为20KM。

2)降压变电所中本出线系统阻抗:最大运行方式下为0.185,最小运行方式下为0.25。

(7)负荷情况见下表:飞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用电负荷情况序号车间名称总负荷(KW)同类设备台数单台三相设备功率(KW)单相负荷(KW)工作性质1 加工冷加工2875 20 75 65 三班热加工17 75 35 一班制冷200 4 45 20 三班2 检验200 10 15 50 二班3 辅助400 8 45 20 三班4 泵站43 2(互备用)21.55 检修250 10 22 30 一班6 生活300 1001.2 概述本次设计是针对飞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供配电工程进行的初步技术设计。

设计计算书(可打印)_secret

设计计算书(可打印)_secret

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目录1 坝顶高程确定 (1)1.1 计算超高Y (1)1.1.1 计算波浪爬高R (1)1.1.2 计算坝前壅水位的高度e (2)1.1.3 安全加高A (2)1.1.4 对于正常运行情况的计算 (2)1.1.5 对于非常运用情况的计算 (3)1.1.6 超高计算结果表 (4)1.1.7 坝顶高程计算结果表 (4)2 土坝的渗透计算 (5)2.1 参数取值 (6)2.2 计算公式 (6)2.3 浸润线绘制 (7)2.3.1 I断面(170m高程): (7)2.3.2 II断面(200m高程) (8)2.3.3 III断面(230m高程) (9)2.4 全坝长的总渗流量 (10)3 稳定计算 (11)3.1 计算方法与原理 (11)3.1.1 确定定圆心位置 (11)3.2.2 计算步骤 (12)3.2 计算过程 (14)3.3稳定成果分析 (17)4 泄水隧洞 (18)4.1 工程布置及洞径确定 (18)4.1.1 工程布置 (18)4.1.2 洞径确定 (18)4.2 高程确定 (19)4.3 隧洞设计 (19)4.3.1 平压管 (19)4.3.2 通气孔 (20)4.3.3 渐变段 (21)4.3.4 洞身段 (21)4.3.5 出口段 (22)4.3.6 消能设置 (22)4.3.7 消能计算、 (22)4.3.8 水力计算 (25)4.4 隧洞的衬砌设计 (26)4.4.1 衬砌类型的选择 (26)4.4.2 计算断面的选择 (27)4.4.3 拟定厚度 (27)4.4.4 计算各种荷载产生的内力 (27)4.4.5 荷载组合 (30)4.4.6 配筋计算抗裂验算 (31)4.4.7 灌浆孔布置 (31)第一章 坝顶高程确定因土石坝不允许漫顶溢流,要求坝顶距上游静水位必需有一定的超高,超高值由下式确定:Y=R+e+Aβcos 22gh D kv e =式中:R —最大浪在坝坡上的爬高; e —最大风壅水面高度;k —综合摩住阻系数,k=3.6×10-6; H —坝前水深;β—风向与坝轴线的夹角;V 、D —计算风速(在设计洪水位时,V 取2倍的平均风速;在校核洪水位时,取最大风速)和吹程;A —安全加高;(对于本设计:查课本P222表5-1得:正常运行取A=1.00;非常运行取A=0.50) 1.1 计算超高YY=R+e+A1.1.1 计算波浪爬高R波浪爬高按蒲田试验站公式计算.先计算平均爬高R ,再计算设计爬高R, 平均爬高按下式计算:R =45.0220018.0⎪⎭⎫ ⎝⎛=v gD gv h25h λ=式中:R -—平均波浪爬高h ——平均波高λ——平均波长 m ——单坡的坡度系数K ——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根据护面类型由表A.1.12-1查得根据枢纽的基本情况,确定水库采用砌石护面,查《碾》表A.1.12-1得与坝坡粗糙率有关的系数K =0.75~0.8,采用0.8知风速16×2=32m/s 坝前水深256.00-170=86m,取g 为9.81m/s2,求得无量纲,32 1.10179.8186v gh ==⨯,查规范《碾》表A.1.12-2得经验系数k w =1.02,取风向与坝轴线垂线的夹角为0º查规范表V.1.15得折减系数k β=1,初拟定坝坡m=2,又知吹程D=2.5×103m. 1.1.2 计算坝前壅水位的高度eβcos 22ghD kv e =1.1.3 安全加高A查课本P222表5-1得:正常运行取A=1.00;非常运行取A=0.50 1.1.4 对于正常运行情况的计算A :爬高R 的计算: 平均坡高:h =0.0018×322/9.81×(9.81×2500/322)0.45=0.784m平均坡长:λ=25×0.784=19.612 m将上式各值代入R =得:1.431R m ==根据爬高值累积概率P 按工程等级给来确定,对该枢纽Ⅱ级土石坝取P=1%的爬高值R 1% ;根据h =0.784m, H=86m,得0.7840.00986h H ==,查规范《碾》表 A.1.13得23.2=R R,则:R=2.23R =2.23×1.431=3.191m 。

毕业设计计算书完整版

毕业设计计算书完整版

目录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方案论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建筑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建筑方案简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建筑设计论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各部分工程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结构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建筑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结构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1.设计要求:
根据给定的基坑工程设计任务,完成基坑工程的计算书。

计算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 基坑的开挖计算
- 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
- 地下水的渗流计算
- 基坑工程的监测计算
2.基坑开挖计算:
- 根据基坑设计要求,计算基坑的开挖深度、开挖体积、开挖面积等参数。

- 根据土壤力学和岩土力学原理,计算和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开挖深度限制和开挖工况。

3.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
- 根据基坑深度和周围土层力学参数,设计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

- 计算支撑结构的荷载和变形情况,确定支撑结构的类型和尺寸。

4.地下水渗流计算:
- 根据基坑周围的地下水情况,进行水位计算和渗流计算。

- 分析渗流路径、水压力等参数,确定地下水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

5.基坑工程监测计算:
- 根据监测点的位置和要求,计算监测点的变形和应力等参数。

- 分析监测数据,评估基坑工程的安全状况。

以上是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任务和土层情况确定。

设计计算书应简明扼要、准确合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评估。

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

设 计 计 算 书根据企业标准规定,CJY1.5/6、7、9直流架线式工矿电机车小时制速为6.6km/h ,小时制牵引力为3.24kN ,车轮滚动圆直径为Φ460mm 。

1、 传动比计算:减速箱采用两级齿轮传动,一级为正齿轮传动:Z 1=19,Z 2=104;另一级为螺旋锥齿轮传动:Z 3=12,Z 4=34传动比i=Z 2Z 1 . Z 4Z 3= 10419 × 3412 = 15.51 2、传动效率计算:正齿轮副传动η1=0.95螺旋锥齿轮副传动η2=0.97总传动效率η=η 1 .η2=0.95×0.97=0.923、电动机的选择:根据公式V=0.1885 D in n= V.i 0.1885.D = 6.6×15.510.1885×0.46=1181(r/min ) 根据公式T=F.D 2车轮转矩T 轮= F.D 2 =3.24×1000×0.462=745(N.m ) 电机转矩T 电= T 轮i = 74515.51=48(N.m ) 根据公式P=T.n 9550 = 48×11819550=5.94(kW )根据以上计算可知,电机需转速1181r/min ,电机所需功率5.94kW ,故选用电机ZQ-7(额定转速为1190r/min ,小时功率为6.5kW 。

)。

4、机车牵引速度校核计算:由于电机ZQ-7电机额定转速为1190r/min ,小时功率为6.5kW 。

故V=0.1885 D i n=0.1885×0.4615.51×1190=6.65(km/h ) 5、机车牵引力(小时制)校核计算根据公式P= T.n 9550电机转矩T 电= 9550.P n = 9550×6.51190= 52(N.m ) 车轮转矩T 轮= T 电.i=52×15.51=807(N.m )车轮轮缘牵引力:根据公式T=F.D 2F= T 轮D/2 = 8070.46/2=3509(N ) 由以上计算可知,选用电动机ZQ-7,完全能满足标准要求的电机车小时制速度6.6km/h 和小时制牵引力3.24kN 。

设计计算书(模板)

设计计算书(模板)

石板幕墙设计计算一.基本概况:工程名称: 蛇口SCT大厦幕墙高度:50(m)基本风压:700(Pa)地区类别:A(类)层 间 高:3800(mm)支点间距:3100(mm)分格长度:1000(mm)分格宽度:1200(mm)二.确定荷载:1.风荷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 9-87,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称《规范》),建筑物 表面上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W k =βzμzμsWo(《规范》5.2.2)式中:W k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N/m2)β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s风荷载体型系数Wo基本风压(N/m2)根据本大楼的具体情况,风荷载计算的有关数据取值如下:βz =2.25μz =1.379(Z/10)^0.24=2.03μs =1.5采用重现期为50年的基本风压值,取系数1.1即:W k =1.1βzμzμsWo=1.1×2.25×2.03×1.5×700=5275.5(Pa)2.地震荷载:根据《规范》规定,垂直于幕墙平面地震作用可按下式计算:q E =βE αmaxG/A (《规范》5.2.5) 式中:q E作用于幕墙平面内的水平地震作用G幕墙构件的重量取:800A幕墙构件的面积αmax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βE 动力放大系数,取3.0故:q E =3×0.08×800×A/A=192三.型材断面的设计:1.立柱断面的设计:本大厦的层间高为3800(mm),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立柱采用双支点结构安装,各 支点的距离分别为3100(mm)和 700(mm)(见图一)。

由于每一立柱为 3个支点,即立柱 为一超静定梁,为了简化计算,取两支点间距离较大的一段,并把它简化为简支梁进 行计算。

( 图 一 )根据《规范》5.5.5要求,立柱的最大允许挠度为:L/180且应小于20mm。

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的计算
1.1 基本设计资料
1.1.1 桥面净空
净-7m+2×0.75m人行道
1.1.2跨度和桥面宽度
1)标准跨径:18m(墩中心距离)
2)计算跨径:17.5m(支座中心距离)
3)主梁全长:17.96m(主梁预制长度)
4)桥面净空:净7m(行车道)+2×0.75m人行道
1.1.3设计荷载
1)设计荷载标准:公路-Ⅱ级,人行道和栏杆自重线密度按单侧
5.1kN/m计算,人群荷载3kN/m2
1.1.4 主要材料
1)混凝土:混凝土简支T梁及横梁采用C30混凝土;桥面铺
装上层采用0.02m沥青混凝土,下层为0.06~0.12m的C25
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重度按21kN/m3,水泥混凝土重度按23
kN/m3,混凝土重度按25kN/m3计。

2)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HRB335
直径<12mm时采用R235
1.1.5 计算方法
极限状态法
1.1.6构造形式及截面尺寸
图1 桥梁横断面和主梁纵断面图(单位:cm)
如图1所示,全桥共由5片T形梁组成,单片T形梁高为1.2m,宽1.6m;桥上的横坡为双向1.5%,坡度由C25混凝土混凝土桥面铺装控制;设有5根横梁。

2、主梁计算
2.1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2.1.1荷载位于支点处:
车轮横向轮距为1.8m,两辆汽车车轮横向最小间距为1.3m,车轮离人行道石缘最少为0.50m。

由1号梁横向影响线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砼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本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某多层民用建筑的楼盖系统(楼梯间在此平面外),楼盖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如下图所示),主要采用横向主梁承重,周边以砖砌体为支座,在中间设置490×490mm独立砖柱,按照此要求进行设计。

板、次梁按照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主梁按照弹性理论设计。

设计资料如下:1) 楼面作法如下:陶瓷地砖面层 50mm厚(容重22KN/m3)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容重25KN/m3)板下混合砂浆抹面 20mm厚(容重17KN/m3)2)楼面活荷载 q=3.5KN/ m23)、材料:混凝土,C25;钢筋,梁内受力钢筋为HRB335,其余采用HPB235钢筋。

4)、梁板入墙长度:板为120mm,次梁为240mm,主梁为370mm。

5)柱截面尺寸 b×h=490mm×490mm1、根据构造确定板厚及主、次梁的截面尺寸本设计采用横梁承重,确定主梁跨度为6.0m,次梁为6.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跨度为2.0m。

按照高跨比条件,要求板厚h≥2000/40=50mm,对民用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60mm,在这里统一取板厚h=70mm。

次梁截面尺寸: h=l/18~l/12=367~550mm ,取h=450mm;b= h/3~h/2=167~250, 取 b=200mm。

主梁截面尺寸: h=l/14~l/8=429~750mm ,取h=600mm;b= h/3~h/2=200~300, 取 b=250mm。

2、板的设计(塑性内力重分布法)1)确定板的计算跨度次梁截面200mm×450mm,板在墙上支乘宽度为120,板跨长如平面布置图所示。

边跨: l01= l n+h/2= 1780+70/2=1815mml01= l n+a/2= 1780+120/2=1840mm取较小值1815mm,近似取1820mm。

中间跨: l0= l n= 2000-200=1800mm两跨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照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附图1所示。

2)荷载计算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50mm厚陶瓷地砖面层 0.05×22=1.1KN/ m270mm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0.07×25=1.75KN/ m220mm厚板下混合砂浆抹面 0.02×17=0.34KN/ m2合计 3.19 KN/ m2活荷载标准值为3.5 KN/ m2,取分项系数为1.4。

永久荷载设计值 g=3.19×1.2=3.83 KN/ m2可变荷载设计值 p=3.5×1.4=4.9 KN/ m2荷载总设计值 g+p=3.83+4.9=8.73 KN/ m2近似取 8.7 KN/ m23)内力及配筋计算查表,得板的弯矩系数a: 边跨中为1/11,离端第二支座为-1/11,中间支座为-1/14,中跨中为1/16。

M1= -M B=1/11(p+g)l20=8.7/11×1.822=2.62 KN·mM2=1/16(p+g)l20=8.7/16×1.82=1.76 KN·mM C=-1/14(p+g)l20=-8.7/14×1.82=-2.01 KN·m板厚h=70mm,h0=70-20=50mm;混凝土C25,a1=1,f c=11.9 N/ mm2;HPB235钢筋,f y=210 N/ mm2;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b=1000mm),板的配筋计算见表1。

对轴线2~5间的板带,考虑穹顶作用,其跨内截面2和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

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截面面积折减20%。

为防止施工中负弯矩钢筋被踩弯,故C支座钢筋选取了较大直径钢筋,这里取φ8@200。

分布钢筋取φ6@250,A s=113mm2板配筋见板配筋平面图。

3、次梁设计(塑性内力重分布法)1)确定次梁的计算跨度主梁截面为250mm×600mm,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次梁的跨长如附图2所示。

边跨 l01= 1.025l n= 1.025×6.355=6510mml01= l n+b/2=6.355+240/2=6475mm取较小值6475mm,近似取6480mm。

中间跨 l02= l n=6600-250=6350mm两跨跨度相差〈10%,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2)荷载计算板传来永久荷载 3.83×2.0=7.66 KN/m次梁自重 0.2×(0.45-0.07) ×25×1.2=2.28 KN/m次梁粉刷(0.45-0.07)×2×0.02×17×1.2=0.31KN/m永久荷载设计值 g=10.25 KN/m可变荷载设计值 p=4.9×2.0=9.8 KN/m荷载总设计值 g+p=10.25+9.8=20.05 KN/m近似取g+p=20.1KN/m,次梁的计算简图详附图2。

3)内力计算查表,得次梁的弯矩系数a: 边跨中为1/11,离端第二支座为-1/11,中间支座为-1/14,中跨中为1/16。

截面弯矩 M1= -M B=1/11(p+g)l202=20.1/11×6.482=76.73 KN·mM2=1/16(p+g)l202=20.1/16×6.352=50.66KN·mM C=-1/14(p+g)l202=-20.1/14×6.352=-57.89 KN·m查表,得次梁的剪力系数β: 端支座内侧为0.45,离端第二支座外侧为0.6,离端第二支座内侧及中间支座均为0.55。

截面剪力 V A=0.45(p+g)l n1=0.45×20.1×6.36=57.53 KNV Bl=0.6(p+g)l n1=0.6×20.1×6.36=76.7 KNV Br= V C=0.55(p+g)l n2=0.55×20.1×6.35=70.2 KN4)承载力计算(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支座B、C按200 mm×450mm矩形截面计算,跨内按T型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二者中的较小者:b'f =l/3=6600/3=2200mm按梁肋的净距取b'f =b+S n=200+1800=2000mm取较小值b'f =2000mm。

判断各跨内截面属于哪一类T型截面:取h0=450-35=415mm,则a1f c b'f h'f(h0- h'f/2)=1×11.9×2000×70×(415-70/2)= 633.08KN·m> M1> M2均属于第一类T型截面。

次梁正截面计算过程列于表2中,其中:混凝土C25,a1=1,f c=11.9N/mm2;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筋,f y=300 N/mm2。

表2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混凝土C25,f t=1.27 N/mm2;箍筋采用HPB235钢筋,f yv=210 N/mm2;h w/b=(450-70)/200=1.9<4,属于一般梁。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表3中。

表3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配筋见梁配筋图。

4、主梁设计(弹性理论法)由于主梁是主要承重构件,需要有较大的强度储备,而且对使用荷载下的变形及裂缝要求较高,故采用弹性理论法进行设计。

1)计算跨度主梁两端支承于砖墙的墙垛上,入墙370mm,中间支承砖柱490mm×490mm,按连续梁进行计算。

边跨 l01= 1.025l n+b/2=1.025×5.505+490/2=5890mml01= l n+a/2+b/2=5.505+370/2+490/2=5940mm取较小值5890mm。

中间跨 l02= 6000mm两跨跨度相差〈10%,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如附图3所示。

2)荷载计算次梁传来的永久荷载 10.25×6.6= 67.65KN 主梁自重 0.25×(0.60-0.07)×2.0×25×1.2=7.95 KN 主梁粉刷 (0.60-0.07)×2×2.0×0.02×17×1.2=0.86 KN 永久荷载合计 G= 76.46KN 可变荷载 P=9.8×6.6 =64.68 KN 3)内力计算(1)弯矩设计值M=k1Gl+ k2Pl边跨 Gl=76.46×5.89=450.35 KN·mPl=64.68×5.89=380.97 KN·m中间跨 Gl=76.46×6.0=458.76 KN·mPl=64.68×6.0=388.08 KN·m弯矩计算见表4所示。

(2)剪力设计值V=k3G+ k4P楼层主梁 G=76.46 KN P=64.68 KN剪力计算见表5所示。

表5 主梁的剪力计算(3)弯矩及剪力包络图如附图4所示。

荷载组合①+②时,V Amax=112.06KN,至第一跨集中荷载处剪力降为112.06-141.14=-29.08KN, 至第二集中荷载处剪力降为-29.08-141.14=-170.22KN;荷载组合①+④时,V B最大,其V Bl=-181.67KN,则第一跨集中荷载处剪力顺次(从右至左)为-40.53KN, 100.61KN;其余剪力值照此推算,从而可得主梁的剪力包络图。

4)主梁的承载力计算(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跨内按T型计算,因为h'f/h0=70/565=0.12>0.1,所以翼缘宽度取下面二者中的较小者: b'f =l/3=6000/3=2000mm按梁肋的净距取b'f =b+S n=250+6350=6600mm故取b'f =2000mm判定1、2截面类型:a1f c b'f h'f(h0- h'f/2)=1×11.9×2000×70×(565-70/2)= 882.98KN·m> M1> M2均属于第一类T型截面。

B支座截面按矩形计算,其弯矩设计值M B = M Bmax–V0·b/2=-238.72+141.14×0.25=-203.44 KN·m纵向受力钢筋除B、C支座为两排外,其余均为一排。

主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见表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