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合集下载

合肥工业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任务书钱德玲

合肥工业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任务书钱德玲

一、注意事项 1. 本次课程设计为 1.0 周,请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过时不交按旷考论处,特殊情况请事先说明。 2. 学号为:一、二班的同学,任务书中所有荷载乘以 0.9;学号为:三、四班的同学,任务书中所 有荷载乘以 0.85;五、六班的同学任务书中所有荷载乘以 0.8。 3. 遇到问题,应先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能否解决,并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建议主动学习。 4. 指导老师每天(周末除外)都会在指定时间段到设计教师指导。 5. 下列情况之一者按不及格论处: 1 缺勤率达到 40%以上者; 2 抄袭; 3 提交资料不全者,最后提交的资料袋中应有: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书、图纸。 4 态度不认真者。 5 未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指定任务者。 6 计算书或图纸出现较大错误者。 7 其他情况。
二、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必须完成内容)
1.进行地基基础方案选型 选择基础方案,并作合理性说明。 2.进行地基设计计算 包括:持力层选择、地基承载力修正、软弱下卧层验算
3.进行基础设计计算(包括基础配筋) 包括:基础类型、底面积、高度的确定,抗冲切验算、基础弯矩、剪力及配筋的计算 4. 完成计算书一份。 包括:封皮、目录、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封底。 要求:手写、字迹清晰、工整 5.绘制基础施工图 包括:基础平面布置 2#图 1 张比例 1:200、基础详图 2#图 1~2 张比例 1:30 要求:至少一半手绘、布图合理、线型正确、应有图框、标题栏且图面整洁。 6.独立完成,必须在设计教室完成(其它地方完成不认可) ,每天(周末除外)上午 8:00-11:30, 下午 14:30-17:30 必须在设计教室且不得做与本设计无关的事,指导教师每天检查进度。
角柱
`
边柱
冲切验算
角柱
基础高度 平均 Pj Pjmax Pjmin P2 P1 ex+ney 柱边截面 h h。 at at+2h。 am ft βhp Al Fl 抗冲切力 0.7 164.4444444 292.2666667 36.62222222 158.5777778 170.3111111 0.388648649 0.5 限值 变阶处截面 0.7 1.8 0.655 0.305 0.6 1.8 1.91 2.41 <b <b 1.255 2.105 1100 1100 1 1 1.337975 0.797975 391.0454933 233.2214933 < < 632.95925 494.35925 基础高度 平均 Pj Pjmax Pjmin P1 P2 ex+ney 柱边 I 截面 h h。 at at+2h 。 am ft βhp Al Fl 抗冲切力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1.确定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 a. 初选基础埋深d : 取d=1.35m取d=1.35,所以,持力层在粉质粘土层 ∵e=0.88 ηb =0 ηd =1.0112()18118.70.351.3218.6/z m z d z dKN m γγγ+-=⨯+⨯== f =f (3)(0.5)280 1.018.6(1.350.5)304.18304k a 304a a ak b d m a b d kPa P f kP ηγηγ+-+-=+⨯⨯-=≈∴=2.确定基底尺寸因为给定的上部荷载都是设计值,需换算为计算值:2111/1.4220/1.4157.14,/1.41780/1.41271.43/1.448/1.434.3k k M M KN M F F KN V V KN∴=========计算基础及其上土的自用应力Gk 时,基础埋深:(1.35 1.81)/2 1.58d =+= 初步确定基地尺寸,因考虑荷载偏心,将基底面积初步设计增大20%21.2/()(1.21271.43)/(29520 1.58)5.8K a g A F F d m γ=-=⨯-⨯=取基底长短比n=1/b=2/ 5.8/2 1.7,2 1.7 3.41.73b A h m l nb m b m m ∴===∴==⨯==<所以Fa 无需作宽度修正初选基础高度h=720mm 。

按照《地基规范》要求,铺设垫层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 ,因此可假设基础重心到混凝土外表面距离为50mm ,故钢筋的有效高度为h0720mm-50mm=670mm 。

验算荷载偏心距e: 基地处总竖向力:i 91271.4320 1.7 3.4 1.5814540.71157.1434.30.7181.e /()181/14540.124/60.57k k K K k k k F G KN M M V KN m M F G l +=+⨯⨯⨯==+⨯=⨯⨯====<= 基地处总力矩:偏心距:满足要求max k P 验算基底最大压力:max 6145460.124(1)(1)306.6 1.2 1.2304364.8a 1.7 3.4 3.4b k k k F G e P kPa fa kP bl l +⨯=+=⨯+=<=⨯=⨯∴∴⨯⨯满足要求基地尺寸为l=1.7m 3.4m 3.基础结构设计采用C20混凝土,HPB325级钢筋,查得Ft=1.10N/m2,fy=210N/mm2=垫层采用C10混凝土。

独立基础设计计算书

独立基础设计计算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设计专业:道桥班级:道桥1001学生姓名: 豹哥学号: 1000000000 指导教师:周老师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教务部制2012年 12 月 9 日目录1 引言 (2)1.1 基础课程设计目的 ....................................................................................................... 2 1.2 基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 (2)1.2.1 说明书(计算书)的要求 ................................................................................. 3 1.2.2 基础施工图纸的要求 .. (3)2、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3)2.1 设计资料 ....................................................................................................................... 3 2. 2独立基础设计 (4)2.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f (4)2.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2.2.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 5 2.2.6.计算基底净反力 ................................................................................................... 6 2.2.7.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 6 2.2.8.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 7 2.2.9.配筋计算 ............................................................................................................... 8 2.2.11.确定B 、A 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 9 2.2.12.B 、A 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 10 2.2.13. 设计图纸 (10)3. 主要参考文献 ........................................................................................................................... 12 附录 (13)钢筋表..................................................................................................................................... 13 课程设计任务书 ..................................................................................................................... 14 致谢词 .. (20)1 引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课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面内容及质量占40℅。成绩考核分为优、良、 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
基础工程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计
➢参考文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范(GB50021—200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 10621-2014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 10093-2017《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
规范》
• 掌握桩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熟悉基础工程的设 计规范、手册和工具书的使用。
• 设计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 • 图纸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规范和施工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 评分依据:提交的课程设计计算书和桩基础
设计图的内容和质量(纸质和电子文档)。 • 成绩组成:设计计算书占60℅,设计图纸图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定位与目的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 课,具有与理论课同等的地位。
•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土力学》、《钢筋混凝 土结构》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培养完成 常用基础施工图设计的能力。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 基本要求
• 完成设计任务书的全部内容,提交设计计算书和专业 设计图纸(含说明和必要的设备、材料表,满足材料 采购,非标准制作和施工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1)一、设计目的: (1)二、设计内容: (1)三、设计要求: (3)四、参考资料: (3)五、○A轴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4)六、○B轴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8)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直强调和重视的教学实践环节,《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基础工程》课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设计任务。

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地基基础设计、构造、识图、施工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思想;2.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运用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基础工程设计的一般规律;4.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和分析计算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设计资料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下图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1)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3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60KPa。

③号土层:含砾粘土,层厚2m,硬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250KPa。

④号土层:粉质质土,层厚1.5m,承载力特征值f ak=250KPa。

⑤号土层:灰岩,承载力特征值f ak=6000KPa。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地下水位在-1.5m处,无侵蚀性。

表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2)给定参数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由上部结构传来轴心荷载见表1,荷载设计值取荷载标准值的1.35倍。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修改)精选全文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修改)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一、 工程概况某写字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高6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条形基础。

底层平面见示意图。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二、 根据地质资料可知确定基础埋深:根据地质资料进入土层 1.7m 为粘土层,其基本承载理fak =175kPa,为最优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大于30cm ,基础埋深为2m 。

杂填土γ=15kN/m3粘土γ=18kN/m3;基本承载力fak=175kPa淤泥γ=18.5kN/m3;基本承载力fak=90kPa1.7m3.5m未钻穿地基地质构造情况三、确定基础梁的长度和外伸尺寸。

设基础梁两端外伸的长度为a1、a2,两边柱之间的轴线距离为a。

为使其合力作用点与根据荷载的合力通过基底形心,按形心公式确定基础两端向外延伸出边柱外。

但伸出长度也不宜太大,这里取第一跨距(AB跨)的0.25倍,即取a=0.25×6=1.5m。

xc确定后,可按合力作用点与基底形心相重合的原则,定出基础梁的长度L,则有:L= 2(xc+La)= 2×(15+1.5) = 33m三、确定基础受力:表1 柱荷载值表轴号①②③④⑤⑥A 1775 2150 2587 2400 2150 1775B 1775 2150 2587 2400 2150 1775C 1775 2150 2587 2400 2150 1775注:单位kN。

按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确定基础梁的宽度b。

初定基础的埋置深度2m >0.5m ,应对持力层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即:f '= f k +ηd ·γ0(d- 0.5 )= 175 + 1.0×((15×1.7 + 18 × 3.5)/5.2)×(2.0-1.0)= 192.0 kPa < 1.1f k = 192.5kPa b≥)20'(d f L Fi-∑ =)2200.192(33177521502400258721501775⨯-⨯+++++= 2.56m ,取 b = 2.7m则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 = f ' = 192.5 kPa四、 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验收. 1. 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剖面图∑F i =1775+2150+2587+2400+2150+1775=12837kN ∑M=(2587-2150) ×3KN.m=1311KN.M为了增加抗弯刚度,将基础长度L 平行于弯度作用方向,则基础底部抗弯刚度W=bL 2/6=(2.7×332)/6=490.05M 3 折算成线荷载时,Pjmax= F A/Lb+∑M/w=12837kN/(33×2.7)+ 1311KN.M/490.05M3=144.07+2.68=146.75 KN/M2Pjmin= F A/Lb-∑M/w=12837kN/(33×2.7)-1311KN.M/490.05M3=144.07-2.68=141.39 KN/M2Pjmax=146.75 KN/M2<1.2 fak=1.2×175=210 KN/M21/2(Pjmax+ Pjmin)=1/2(146.75+141.39)=144.07<175 KN/M2满足要求.五、地基软弱下卧层的验算第一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fa=fak+ηd×rm(d-0.5)=(175+1.0×18(2-0.5) kPa =202 kPa 第二步:验算基础底面面积A=F A/(fa-r G d)= 12837kN/(202-20×2)= 12837/214.04=79.2m2L×b=(2.7×33)=89.1 m2>A=79.2m2符合要求第三步: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P k-r m d=(F A+G k)/A-r m d=(12837+20×2×33×2.7)/(33×2.7) -15×1.7 KPa =158.57Kpa第四步:计算下卧层顶面附加压力和自重应力为Z=1.7+3.5-2=3.2m>0.5b=0.5×2.7=1.35mα=E S1/ E S2=9/3=3由表1-17查的θ=230,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为 P Z =)tan 2)(l tan 2(0θθz z b lb p++=KPa KPa 12.3)424.035.12)(33424.035.127.2(57.1587.233=⨯⨯+⨯⨯+⨯⨯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 P CZ =(15×1.7+18×3.5)=88.5Kpa 第五步:验算下卧层承载力下卧层顶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r m =33/01.17/5.37.1185.3157.1m KN m KN =+⨯+⨯下卧层顶面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05.(-+=d m d fak faz γη=[90+1.0×17.01×(5.2-0.50)]=170.23kPaPZ+PCZ=(3.12Kpa +88.5Kpa)=91.62 Kpa ≤faz=170.23kPa 满足要求.六、底板配筋计算第一步:确定混凝土及钢筋强度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查得ft=1.27Mpa,采用HPB235钢筋得fy=210Mpa.第二步:确定地基净反力Pjmax= F A /Lb+∑M/w=12837kN/(33×2.7)+ 1311KN.M /490.05M 3=144.07+2.68=146.75 KN/M 2Pjmin= F A /Lb-∑M/w=12837kN/(33×2.7)-1311KN.M/ 490.05M 3=144.07-2.68=141.39 KN/M 2第三步:计算截面I 距基础边缘的距离 bi=0.5×(2.7-0.24)=1.23m第四步:计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VI=bi/2b[(2b -bi)pjmax+bi ×pjmin] =()[]m KN m KN /179/39.14123.175.14623.17.227.2223.1=⨯+⨯-⨯⨯第五步:确定基础的有效高度 h0≥mm ft VI 34.20127.17.01797.0=⨯= 基础高度可根据构造要求确定,边缘高度取250mm,基础高度取h=350mm,有效高度h0=(350-50)=300mm >201.34mm,合适.第六步:验算基础截面弯矩设计值MI=0.5VI ×bi=0.5×179×1.23=110.1KN.m/m 第七步:计算基础每延长米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并配筋 As=261941103002109.01.11009.0mm fyh MI =⨯⨯⨯=配受力钢筋Ф20@150(As=2094.7mm 2),配Ф8@250的分布筋.七、基础梁纵向内力计算及配筋 第一步:确定基础净反力∑F i =1775+2150+2587+2400+2150+1775=12837kN ∑M=(2587-2150) ×3KN.m=1311KN.MW=bL 2/6=(2.7×332)/6=490.05M 3Pjmax= F A /Lb+∑M/w=12837kN/(33×2.7)+ 1311KN.M /490.05M 3=144.07+2.68=146.75 KN/M 2Pjmin= F A /Lb -∑M/w=12837kN/(33×2.7)-1311KN.M/490.05M 3 =144.07-2.68=141.39 KN/M 2折算为线荷载时: Pjmax=(146.75×2.7) KN/m =396.225KN/m pjmin=(141.39×2.7) KN/m =381.753 KN/m 为计算方便,各柱距内的反力分别取该段内的最大值 第二步确定固端弯矩m KN m KN M BA •=•⨯⨯=4465.12.396212 m KN m KN M CB •-=•⨯⨯-=75.177965.395812 m KN m KN M CD•=•⨯⨯=117969.3921212 m KN M DC •-=1179 m KN m KN M DE •=•⨯⨯=117163.3901212 m KN M ED •-=1171m KN m KN M EF •=•⨯⨯=116367.3871212 m KN M FE •-=1163m KN m KN M FG •=•⨯⨯=173361.385812m KN m KN M GH •=•⨯⨯-=4305.15.382212⑵ 分配系数EI EI EI 各杆线刚度 iAB = ─── ; iBC = ─── ; iCD = ───1.5 6 6分配系数 μBA =BC AB i i 433i AB + =0.43 ; μBC =BC AB i i 433i BC += 74=0.57μCB =CD BC i i 344i BC +=178=0.47; μCD =BC CD i i 343i CD + =179=0.53(三)、地基梁正截面抗弯强度设计地基梁的配筋要求基本上与楼面梁相同。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一 设计资料 1.1 初始条件东莞市常虎高速公路某高架桥梁,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 梁,标准跨径25m ,计算跨径24m 。

桥面宽度为5.172⨯米,参照《公路桥梁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计算。

1.2 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120,人群荷载3.53/m KN 。

后台填土高度为8.5米。

桥台竖直反力为8676KN 。

1.3 材料台帽、耳墙、台身和基础(承台)为20号钢筋混凝土。

31/00.25m KN =γ;后台及溜坡填土的32/00.17m KN =γ;填土的内摩擦角,35︒=φ粘聚力0=c 。

1.4 地质资料,上部尺寸见所附图纸。

二 基础类型的选择由于采用浅基础的时候,其基础深度不会超过5米,一般在3米左右,但是,此处地形在5米深度内承载力很小,根本不能满足桥台稳定性的要求,故在此处选择桩基础作为承台基础。

另外,由于底下土层的极限摩阻力很下,不能满足要求,此外,在距离地层表面13.8米的地方含有承载力很大的持力岩层,故在本地形时,柱桩基础是最好的选择。

三 荷载计算3.1 上部构造恒载反力及桥台台身、基础上的土重计算,其值列表如下:恒载计算表KN P 28.17233=∑ m KN M ⋅-=∑21.6571各序号含义及承台尺寸的设计见图。

3.2 土压力的计算土压力按台背竖直,0=α;填土内摩擦角︒=35φ,台背(圬工)与填土间的外摩擦角︒==5.1721φδ计算;台后填土为水平,0=β。

3.2.1 台后填土表面无活载时土压力的计算台后填土表面无活载时土压力的计算 台后填土自重所引起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式为a a B H E μγ2221=式中:2r =17.00kN/3m ;B 为桥台的有效宽度取2.4m ;H 为自基底至台土表面的距离等于10m ;a μ为主动土压力系数[])cos(/)cos(/)sin()sin(1)cos(cos )(cos 22βαδαβφδφδαααφμ-+-+++-=a序号 计 算 式竖直力p(KN) 对基地中心轴 偏心距 e(m)弯距M(KN.m)备注1 0.75⨯3.0⨯0.5⨯25 28.13 3.2 -90.02 弯距正负值规定如下:逆时针方向取“-”号;顺时针方向取“+”号。

浅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浅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浅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课程名称:浅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其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2. 分数、百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

3. 简单的代数运算。

4.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

5.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课程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和重要性,以及与学生生活中计算的相关性。

第二步:教学知识点讲解逐个讲解和演示各个计算知识点,并且提供例题让学生跟随操作。

第三步:练习和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进行批改,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四步: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

第五步:巩固讲解和总结对学生进行巩固讲解,并对本课程进行总结,总结知识点和技巧。

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教学知识点和例题演示。

2. 教材:提供练习题和相关教材。

3. 计算器:用于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评价方式:1. 在课堂练习中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做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期末进行考试,测试学生的整体水平。

教学建议:1. 让学生尽量多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应用,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分享解题方法。

备注:本计算书为浅基础课程设计的计算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思维。

教学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宾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柱下桩基础,首层柱网布置如附件所示,试按要求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岩土层按成因类型自上而下划分:1、人工填土层(Q ml);2、第四系冲积层(Q al);3、残积层(Q el);4、白垩系上统沉积岩层(K2)。

各土(岩)层特征如下:1)人工填土层(Q ml)杂填土: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较多建筑垃圾(碎砖、碎石、余泥等)。

本层重度为16kN/m3。

松散为主,局部稍密,很湿。

层厚1.50m。

2)第四系冲积层(Q al)②-1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可塑,含细砂及少量碎石。

该层层厚3.50m。

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为:ω=44.36%;ρ= 1.65 g/cm3;e= 1.30;I L= 1.27;E s= 2.49MPa;C= 5.07kPa,φ= 6.07°。

承载力特征值取f ak=55kPa。

②-2 粉质粘土:灰、灰黑色,软塑状为主,局部呈可塑状。

层厚2.45m。

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为:ω= 33.45%;ρ= 1.86 g/cm3;e= 0.918;I L=0.78; Es=3.00Mpa;C=5.50kPa,Φ=6.55°。

②-3粉质粘土:褐色,硬塑。

该层层厚3.4m。

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为:ω= 38.00%;ρ= 1.98 g/cm3;e= 0.60;I L=0.20; Es=10.2MPa。

3)第四系残积层(Q el)③-1 粉土:褐红色、褐红色间白色斑点;密实,稍湿-湿。

该层层厚2.09m。

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为:ω= 17.50%;ρ= 1.99 g/cm3;e= 0.604;I L=0~0.24;Es=16.5MPa;C= 41.24kPa;Φ= 22.63°。

4)基岩—白垩系上统沉积岩层(K2)本场地揭露岩层为白垩系上统沉积岩层, 岩性以粉砂岩为主。

根据岩石风化程度的不同将本区岩石划分为强风化、中风化岩、微风化岩。

④-1强风化层:褐红色。

厚度多在3.50~5.50m之间,平均为4.0m。

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为:ρ= 2.30 g/cm3;Es=100.0MPa。

本层取1个土样,作标准贯入试验3次,均在20cm出现标贯锤反弹现象,击数N=30~36击。

④-2中风化层:褐红色;岩质较硬,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碎块状。

厚度3.0m。

Es=400.0MPa。

④-3微风化层:褐红色;岩石新鲜、坚硬,岩芯多呈长柱状。

其饱和抗压强度值30.60MPa。

2.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已人工填土整平,无明显地表水体存在,仅在阴雨天气可在低洼处见少量地面积水。

场地地基土中无明显的含水层, 地下水主要为储存在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补给来源为生活用水及大气降水。

经观测,本场地地下水静止水位标高在11.30~11.89m之间。

3. 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柱布置及上部结构传至±0.00m的荷载条件如附件。

所有底层柱截面尺寸均为600mm×600mm。

柱子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三)设计容(1)确定桩型、桩长;(2)确定单桩或基桩竖向承载力;(3)确定桩数、承台尺寸及建筑物的桩基础平面布置;(4)桩基础承载力验算;(5)承台及连梁设计计算;(6)桩沉降验算;(7)绘制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桩的布置及承台平面图、桩基础剖面图、承台配筋图、桩配筋图、施工说明等)。

(四)设计依据(1)《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2)制图标准等其它规、规程、标准。

(五)设计要求(1)设计符合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2)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任务书随计算书装订。

(3)制图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长仿宋字。

(4)图纸规格:A2;计算书:A4。

(5)设计时间:1.5周。

任务书附件:(1)上部结构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图(2)恒载作用下底层柱底的荷载作用标准值(3)活载作用下底层柱底的荷载作用标准值《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1.设计资料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1表1.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1.2荷载组合对28根桩荷载进行组合,根据荷载大小把柱分成2组,第一组为①和13轴,第二组为②~12轴。

取各桩的最不利荷载,结果如下:标准组合:用于进行桩的承载力计算,计算公式为:活载恒载0.10.1+=k S 。

第一组:kN F 80.2742=,m kN M ⋅=10.11,kN V 9.72= 第二组:kN F 1.4009=,m kN M ⋅=8,kN V 5.46=基本组合:用于承台设计及桩身配筋,计算公式为:活载恒载4.17.035.1⨯+=S 。

第一组:kN F 3.3587=,m kN M ⋅=3.15,kN V 3.53=第二组:kN F 3.5211=,m kN M ⋅=5.11,kN V 2.64=准永久组合:用于桩基沉降验算,计算公式为:活载恒载7.00.1+=q S 。

第一组:kN F 4.2645=,m kN M ⋅=3.11,kN V 5.74= 第二组:kN F 1.3846=,m kN M ⋅=2.8,kN V 6.47=2.桩型选择和持力层确定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采用预制混凝土管桩。

桩边长取400mm ×400mm 。

选择第④层风化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桩入土深度为m h 94.130.194.12=+=。

取承台厚度为1.0m ,承台埋深为1.94m ,则桩长m h 0.11=。

3.确定单桩承载力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5.3.5:用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p i pk sk uk A q l qu Q Q Q pk sik+=+=∑sik q 为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由《规》表5.3.5-1得各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表3.1表3.1 各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pk q 为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由《规》表5.3.5-2得:kpa pkq 6000=。

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A q l q u Q Q Q pi pk sk uk pk sik 23964.06000)0.122009.27040.38845.25706.330(4.042=⨯+⨯+⨯+⨯+⨯+⨯⨯=+=+=∑ 根据《规》5.2.2:单桩承载力特征值uk a Q KR 1=,K 为安全系数,取K=2。

得:kpa R a 1198239621=⨯=4.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4.1 ①和13轴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取最大轴力组合的荷载F=2742.8kN初步估算桩数,考虑偏心受压,取调整系数为1.1,即:5.21.111988.27421.1n =⨯=⨯≥R F 取n =3根,桩中心距 m 2.13d 4.1=>=m S a ,桩承台为等边三角形承台,桩位平面布置见附图。

4.2 ②~12轴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取最大轴力组合的荷载F=4009.1kN初步估算桩数,考虑偏心受压,取调整系数为1.1,即:7.31.111981.40091.1n =⨯=⨯≥R F 取n =4根,取桩中心距 m 2.13d 4.1=>=m S a ,桩心距承台力缘取500mm ,承台底面尺寸为2400mm ×2400mm ,桩位平面布置见附图。

5.桩基承载力验算5.1 ①和13轴柱桩单桩承载力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kpa R n G F Q a k k k 11984.948394.12.24.221208.2742=<=⨯⨯⨯⨯+=+=,满足要求。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2maxi yk k k x x M n G F Q kmx=948.4+27.027.0)94.1494.12(⨯⨯⨯+= 1025.2<1.2a R =1437.6kpa ,满足要求 。

5.2 ②~12轴柱桩单桩承载力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kpa R n G F Q a k k k 11981.1058494.14.24.2201.4009=<=⨯⨯⨯+=+=,满足要求。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2maxi yk k k x x M n G F Q kmx=1058.1+27.047.0)94.15.461.0(⨯⨯⨯+= 1090.3<1.2a R =1437.6kpa ,满足要求。

6.承台受弯计算6.1 ①和13轴柱桩承台受弯计算承台厚度m 0.1,保护层为mm 50,则m h 95.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为2/19.1mm N f t =,采用对称配筋,钢筋选用HRB335级,2/300mm N f y =。

取荷载基本组合:3587.30kN =F ,m 15.28kN ⋅=M ,53.27kN =VkN n F N 8.1195330.3587===kN x x M n F N jy 5.12807.027.0)94.127.5328.15(8.119522max max =⨯⨯⨯++=+=∑m kN c s N M a ⋅=⨯-=-=6.523)4.0434.1(35.1280)43(3max 2603.20419503009.0106.5239.0mm h f MA y s =⨯⨯⨯==选用7B20150钢筋,24.2199mm A s = 6.2 ②~12轴柱桩承台受弯计算取荷载基本组合:kN 34.2115=F ,m kN 5.11⋅=M ,64.18kN =V kN n F N 8.1302434.5211===kN x x M n F N j y 3.13477.047.0)94.118.645.11(8.130222max max =⨯⨯⨯++=+=∑m kN x N x N M i i i y ⋅=⨯⨯===∑8.10774.03.134722max 26042029503009.0108.10779.0mm h f MA y s =⨯⨯⨯==选用B20150钢筋,22.5027mm A s =7.承台抗冲切验算7.1 ①和13轴柱桩承台抗冲切验算 柱对承台的冲切验算:根据《规》5.9.7:承台受柱冲切的承载力可按以下公式计算:00000)]()([2h f a h a b F t hp x c y y c x l βββ+++≤柱边到最近桩边的水平距离:m a x 2.00=,m a y 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