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交流焊机二次线触电安全事故分析
10起电气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2、原因分析
缝包机的电缆线长约20m,由3种不同规格
的电缆线拼接而成,而且线头包裹不好。 检查电缆线的质量,均属伪劣产品。
事故现场未见漏电保护器。 当时因阴雨连绵,加上该化工产品吸水性
较强,电缆粘料潮湿,又由于韩某脚上布 鞋被水浸透,鞋的对地电阻实际很小。
3、防范错施
强化安全意思,
注重“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综合 治理”的方针。
2、原因分析
鄢某严重违反《电气安全检修规程》中“不准带电检修
作业”的规定。心存侥幸,冒险蛮干,在该电容柜完全 可以断电检修的情况下,却带电检修作业,是发生事故 的主要原因。 鄢某在检修前,未编制设备检修方案,未填写检修任务 书,未办理设备检修许可证,更没有与岗位操作人员取 得联系,趁操作人员中午买饭的时候,想偷偷地把保险 换掉,使自己的违章行为神不知鬼不觉,是发生事故的 一个重要原因。 安全管理不到位,不严格,有死角。规章制度制定的不 少,讲的也多,但落实的不够,违章行为没有真正得到 有效消除。
2、原因分析
电源线进配电箱处无套管保护,金属箱体
电线进口处也未设护套,使电线磨损破皮。
电气开关的选用不合理、不匹配,漏电保
护装置参数选择偏大、不匹配。
现场施工用电管理不健全,用电档案建立
不健全。
3、防范错施
加强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管理。 对现场用电的线路架设、接地装置的设置、
电箱漏电保护器的选用要严格按照用电规 范进行。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档案,包 括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资料、用 电工程检查纪录、电气设备试验调试纪录、 接地电阻测定纪录和电工工作纪录等。
二、违章接线
1、事故经过
工人触电
1997年12月21日,在汕头建安公司承建的 天河北路光大银行大厦工地,操作工陈苛发现 潜水泵开动后漏电开关动作,便要求电工把潜 水泵电源线不经漏电开关接上电源,起初电 工不肯,但在陈的多次要求下照办。潜水泵 再次启动后,陈拿一条钢筋欲挑起潜水泵检 查是否沉入泥里,当陈挑起潜水泵时,即触 电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
电焊机二次回路触电分析及预防_王水成

技术版
电焊机二次回路触电分析及预防
王水成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工会技协,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 要:就电焊机二次电压对操作人员造成的触电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电焊机;二次回路;触电;二次电压 中图分类号:TG434 文献标识码:B
一、前言 焊接过程中,必然会接触电焊机、焊钳、焊条、焊件、 电线电缆、配电电器等,有时还需要钻进金属容器、锅炉、 管道或地沟等狭小的作业空间,而且是危险或特别危险的 作业环境。加之有些操作者的安全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 足、心理素质不佳、精神状态不良以及操作不规范,易导 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现以使用最广泛的交流电弧焊为例, 就电焊机二次电压对人体造成的触电现象进行分析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常态二次电压致人触电 常态二次电压是指电焊机二次端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 输出电压,包括焊接回路开路时,即空载状态下的输出电 压和电弧形成后并保持稳定时的工作状态下的输出电压。 1. 触电因素 我国目前生产的手弧焊电焊机的空载电压一般为55~ 95V,工作电压为25~40V。显而易见,空载电压值已大大
超过了安全范围。但由于该电压低于相电压 (220V) 和线 电压 (380V),所以容易麻痹,而电焊工与焊接回路中的焊 钳、焊条、焊件、工作台、焊接电线电缆等器材的接触比 较频繁,极易造成触电事故,因此电焊机空载电压是焊接 触电伤亡事故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之一。
(1) 当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保持齐全良好状态时, 如果触及到焊条的焊芯、焊钳的钳口、破损的焊接线缆等, 通过人体的事故电流大约在10mA左右,会使手臂产生酸、 麻和疼痛感,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
使用干燥的压缩空气或皮老虎等吹风器具吹净电焊机内外
的灰尘,必要时还应驱潮。③检查绕组及引线各接线点有
触电事故案例剖析

触电事故案例剖析一、触电事故分类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或带电体与人体间发生放电而引起人体的病理、生理效应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触电事故可分为接触触电事故和非接触触电事故。
接触触电事故是当人体触及带电体且形成回路时,有电流通过人体,这种通过人体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生理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非接触触电事事故是当人体接近、而非接触带电体,带电体对人体发生放电时,电弧或电火花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二、典型案例剖析1984年3月28日下午,某厂运输车间,为帮助职工运水泥构件,不慎汽车吊扒杆升到距10千伏高压线约100毫米处,又因为承重摆动扒杆而碰触高压线,致使扶钢丝绳的汽车司机触电死亡。
由于该吊运作业违反了“在10千伏高压线下作业,安全间距不应小于2米”的规定,且由非司机开车,因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1998年7月31日上午,某厂职工子弟中学校办工厂的一名青年管工,在承包工程的室外地沟里进行对执着管道作业时,接着电焊机二次回路线,往焊管搭接时触电;他倒地后,又将回路线压在身下而身亡。
该管工在雨后有积水的管沟内对接管时,脚上穿的塑料底布鞋和手上戴的帆布手套均已湿透。
当右手接电焊机回路线往钢管上搭接时,裸露的线头触到戴手套的左手掌上,使电流在回线──人体──手把线(已放在地上)之间形成回路,电流通过心脏。
尤其是触电倒下后,在积水的沟内,人体成了导体。
这时,人体电阻在1000欧左右,电焊机空载二次电压在70伏左右,则通过人体的电流为70毫安。
而成年人通常的致命电流为50毫安。
70毫安电流使其心脏不能再起压送血液的作用,所以血液循环停止造成死亡。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加之缺乏安全用电知识使年仅23岁的青年工人死于非命。
类似的事故还有1998年7月17日下午某厂一铆工在进行点焊固定工件作业时触电身亡。
非电焊工干点焊;所用焊把末端因绝缘破损而漏电;天气高温炎热,又为保产品质量工作地点不能使用降温风扇,致使工作服、防护手套被汗湿透,这些因素导致入厂才1年,虚岁才20的小伙子离一开了人间。
电焊机二次侧触电保护器原理

电焊机二次侧触电保护器原理1、事故简要经过2010年8月8日,某建筑公司电焊工张某在施工现场焊接管道时,由于地面潮湿(管道为跨海输水管)手触及焊把的裸露部分,二次电压通过张某的身体形成回路,造成张某触电,因当时旁边没有他人,抢救不及时,被发现时张某已经身亡。
2、事故原因分析事后发现张某使用的电焊机开关箱的漏电保护器符合要求,安装了漏电保护器的电焊机为什么还会发生触电事故?要了解事故原因,还必须从整个电焊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说起。
电焊机的实质,是一台电磁感应的变压器。
由于电弧焊是基于电弧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金属而达到焊接的目的。
因此首先要引弧。
引弧的开始阶段,由于焊条和焊件的空气间隙不足够热,要求有较高的引弧电压(通常70—90V)促使空气电离,此引弧电压达不到安全电压(36V)的要求,操作者一旦触及时将会发生触电事故。
引弧发生后,空气成为导体,作用于电弧的电压应迅速下降,以免电弧工作电流过大,此时,电焊机二次侧工作电压大约在20V左右,低于安全电压,是比较安全的。
由此可见,电焊机二次侧的危险在于,空载时焊把线电压较高。
漏电保护器只能对电焊机的一次侧电路起到保护作用,对二次侧来说,漏电保护器是起不到保护作用的。
因为二次侧是另外一个相对独立的闭合回路,二次线圈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动势,就相当于这部分电路的电源,这部分相对独立的闭合回路没有任何保护设施,所以当二次侧漏电时,会发生触电死亡事故。
二次侧在事故发生时是一个不完整的回路,一部分电流发生了异常流动,而此时一次侧的电路和电流仍然完整,因此漏电保护器并不动作。
在电焊操作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而接触了电焊的裸露部分就十分容易触电。
3、二次触电保护器防止电焊机二次侧触电事故的措施是安装二次触电保护器。
二次触电保护器(简称二次保护器)对电焊机的保护是通过降低电压来实现的。
当二次侧不工作时,二次保护器信号执行电路部分监测到断路信号后,立即采取动作,控制电路使电路降压部分开始工作,将电焊机的一次侧的电压降低。
电焊机二次线触电及预防

成因电焊机二次线触电事故频发,原因在于二次线电较低(空载电压一般在50V――90 V)人们对触电的成因认识不足,往往错误地认为电焊机二次线是“安全的”,导致二次线致死的死亡的事故案例屡见不鲜:某造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正在船舱进行电焊。
因船舱内温度高而且通风不好,身上大量出汗,帆布工作服和破皮手套已湿透。
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痉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经抢救无效而死。
这起事故告诉我们,电焊机二次线电压虽低却足以致命。
电焊机空载电压一般在50V-90V左右,而安全电压最高等级为42V,空载电压高于安全电压,这是二次线最主要的不安全因素;另外,一般电机电弧引燃后,要维持电弧所需的工作电压为16V-35V,虽然在安全电压范围内,但在不良的焊接环境下如在金属结构上、金属容器、管道内或水下。
潮湿地点进行焊接,若焊工身体状况较差,人体电阻很低,也可能造成触电,安全电压并不是绝对的安全的。
事实上,如果从更广的范围来探讨电焊机二次线触电问题,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电焊过程中人体与二次线接触,电流作用于人体,在接触部位会产生电流灼伤,电烙印或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而导致肌体组织断裂,骨折等机械性伤害;电焊过程中产生电弧,在作业者防护不当时,可使其发生电光眼疾患或使金属徽粒渗入皮肤导致皮肤金属;另外,还有更为严重的电击。
分析这些触电事故的原因,主要因为存在下列不安全因素:电焊机和焊接回路客观上存在着触电危险1.电焊机二次绕组绝缘损坏,二次接线柱绝缘不良,致命电焊机外壳带电,而电焊机未接地接零或接地接零、漏电保护器出现问题,电源无法断开,电焊机外壳长时间带电。
2.二次输出端接线柱无防护罩、二次电缆线裸露、电焊钳绝缘不合格而出现漏电现象。
3.由于利用厂房的金属结构、管道、轨道、天车吊钩或其他金属物搭接作为焊接回路等。
焊接环境不良1. 在金属容容、管道内、金属结构上或潮湿的地点、水下进行焊接作业,2. 夏季气温较高,温度较大,焊工长时间进行焊接作业,通风不良,人体大量出汗的疲劳,身体有病或情绪不佳,导致人体电阻大大降低。
电焊机二次侧防触电措施

电焊机二次侧防触电措施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电焊机二次侧防触电措施1引言电焊机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
焊接操作速度快,可以瞬间将同种金属材料永久性连接,焊接后焊缝具有很高的密闭性和强度。
因此,电焊工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建筑、容器制造等的各个工业领域。
电焊作业属于特种作业。
在使用电焊机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电压高又有高达7000℃的电弧,除了会产生高温电弧伤人之外,还容易产生焊机触电伤人事故。
我单位前几年因电焊机作业发生多起伤人事故,引起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笔者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对触电事故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找到了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2电焊机二次电压危害分析国家规定交流电焊机的二次电压不得超过85V,直流电焊机不得超过90V,所以人们就误以为电焊机二次电压是低电压,是安全电压,不会伤人,其实不然。
2.1二次侧空载时的触电危害分析空载时,直流焊机电压为55-90V,交流焊机为60-80V,而我国制定的安全电压最高等级为42V。
焊机的空载电压高于安全电压,这是二次线最主要的不安全因素。
但由于电压不是很高,而往往被人忽视,尤其使焊工焊接触电危险性比较大。
根据计算,当焊机空载电压为70V时,人在潮湿地点操作,且防护用品穿戴不规范,此时的人体电阻值R约为1600Ω左右,若焊工手一旦接触钳口,通过人体的电流为:研究证明,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或超过摆脱电流(一般男为16mA,女为10mA),人体就不能自主摆脱带电体,会感到异常痛苦。
如时间过长,则可能昏迷甚至死亡。
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或超过30mA时,数秒至数分钟就会致人死亡。
50mA的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达1s,就可能发生室颤,使人死亡。
2.2焊接时二次侧触电危害分析一般电焊机电弧引燃后,要维持电弧所需的工作电压为16V~35V,虽然在安全电压范围内,但由于电焊机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之间存在一个陡降的外特性关系,即在焊接引弧时,输出的电压即二次电压较高,而电流较小;当电弧稳定时,输出电压迅速降低,而输出的电流急剧增大。
电焊机二次侧发生触电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电焊机二次侧发生触电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交流电焊机(简称电焊机)是设备检修、安装常用的设备之一,同时它又是一种高危险性的电气设备,其操作者属于特殊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目前漏电保护器的广泛使用对于控制电焊机触电事故起了一定作用,但电焊机二次侧的触电事故仍会发生。
一、电焊机二次侧发生触电事故原因:安装了漏电保护器的电焊机为什么还会发生触电死亡事故呢,原因就是二次侧起不到保护的作用。
电焊机的实质,是一台电磁感应的变压器。
由于电弧焊是基于电弧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金属而达到焊接的目的。
因此首先要引弧。
引弧的开始阶段,由于焊条和焊件的空气间隙不足够热,要求有较高的引弧电压(通常7090V)促使空气电离,此引弧电压达不到安全电压(36V)的要求,操作者一旦触及时将会发生触电事故。
引弧发生后,空气成为导体,作用于电弧的电压应迅速下降,以免电弧工作电流过大,此时,电焊机二次侧工作电压大约在20V左右,低于安全电压,是比较安全的。
由此可见,电焊机二次侧的危险在于,空载时焊把线电压较高。
漏电保护器只能对电焊机的一次侧电路起到保护作用,对二次侧来说,漏电保护器是起不到保护作用的。
因为二次侧是另外一个相对独立的闭合回路,二次线圈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动势,就相当于这部分电路的电源,这部分相对独立的闭合回路没有任何保护设施,所以当二次侧漏电时,会发生触电死亡事故。
二次侧在事故发生时是一个不完整的回路,一部分电流发生了异常流动,而此时一次侧的电路和电流仍然完整,因此漏电保护器并不动作。
在电焊操作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而接触了电焊的裸露部分就十分容易触电。
二、防止电焊机二次侧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防止电焊机二次侧触电事故的措施是安装二次触电保护器。
二次触电保护器(简称二次保护器)对电焊机的保护是通过降低电压来实现的。
当二次侧不工作时,二次保护器信号执行电路部分监测到断路信号后,立即采取动作,控制电路使电路降压部分开始工作,将电焊机的一次侧的电压降低。
电焊机二次线破皮隐患分析

电焊机二次线破皮隐患分析1、戴着汗湿的普通电焊手套换焊条,电焊机空载电压进入人体。
2、电焊机长期使用不吹扫,机内积灰太多,致使绝缘下降,造成焊机空载电压偏高。
3、焊把线在离焊钳3米处破损多处,最近的一破皮点就搭在彭某身体所靠的工字钢下。
4、大修施工方案和单项工程安全措施中,对在特别危险的环境下实施电焊作业没有针对性,对作业的危险程度认识不够。
常见触电事故的原因国产焊机空载电压一般在50~90V左右,等离子切割电源的电压为300~450V,氢原子焊电压为300V,电子束焊机电压高达80~150kV,国产电机的输入电压为220~380V。
这些都大大超过安全电压,故需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熔化焊时的触电事故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电击,即接触电焊设备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或靠近高压电网和电气设备所发生的触电事故;二是间接电击,即触及意外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
意外带电体是指正常不带电而由于绝缘损坏或电气设备发生故障而带电的导体。
电焊作业安全事项必须牢记1.电弧焊机的技术要求电弧焊机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
焊接作业中必须选用合格的电弧焊机。
(1)电焊机各导电部分之间要有良好的绝缘。
初级与次级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值不得小于5MΩ,带电部分与机壳、机架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5MΩ。
(2)电焊机的电源输入线及二次输出线的接线柱必须要有完好的隔离防护罩,且接线柱应牢固不松动。
(3)电焊机外壳应设有良好的保护接地(接零)装置,其螺钉不得小于M8(Φmm),并有明显的接地(接零)标志。
(4)调节焊接电流、电压表的手柄或旋钮等,必须与焊机的带电体的可靠绝缘,且调节方便、灵活。
2.电焊钳电焊钳的作用是夹持焊条和传导电流,是手工焊接的主要工具,而且直接关系到焊工的操作安全,因此必须符合以下安全要求。
(1)电焊钳应在所设置的任一角度都能夹紧焊条,并保证更换焊条时安全、方便。
(2)电焊钳的手柄等应有良好的绝缘和隔热性能。
(3)电焊钳与焊接电缆的连接应简便可靠,接触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弧交流焊机二次线触电安全事故分析摘要〕以一起手工电弧交流焊机二次线触电事故为例对触电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电焊机二次线电压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各种伤害,指出触电事故对人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直流或交流)和频率、人的身体状况有关,提出了预防电焊机二次线触电事故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电焊机;二次线;触电;原因;对策电焊机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施工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造船、设备检修、安装、建筑施工等行业,但是由于电焊机是带电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是很频繁的,尤其是二次线触电事故,原因在于二次线电压较低,空载电压一般在50~90 V,加之人们对触电的成因认识不足,往往忽视它的危险性,有些人往往错误地认为电焊机二次线是"安全"的。
下面通过对一起电焊机二次线致人死亡的真实案例进行剖析,来探讨电焊机二次线的安全使用问题。
1 事故概况2002年6月,山西河津市某安装公司对某氧化铝厂3号熟料烧成窑进行大修,6月17日17:00,临时工何某在窑尾焊接钩钉,不慎触电,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后调查确认,事发时窑内温度在40℃以上;何某手戴帆布手套,脚穿回力牌球鞋,手套、鞋、衣服已经湿透,无焊工证。
电焊机为BX3-300-1型交流焊机,性能正常;一次线、二次线、焊钳经外观检查无漏电现象,测量绝缘电阻均超过1 M剑 弦 蟆£2 原因分析2.1 管理因素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管理不严。
临时工何某被施工单位雇佣后一直未接受正规的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较差,何某无证施焊,不具备最基本的焊接知识和技能,很易发生事故。
2.2 技术因素窑体系Q235-A钢材制作,导电性能良好。
经事后调查分析,何某在焊接时,左手持钩钉,右手握焊把,在焊接过程中,如果钩钉和窑体接触良好,则电流会通过二次线把线、焊条进入窑体,流到二次线地线,回到焊机,如图1所示。
由于人体电阻远远大于金属电阻,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可以忽略,不至于对人体造成大的伤害。
但是,在不懂得焊接技术和安全知识的情况下,由于误操作,钩钉未接触到窑体,而焊条和钩钉接触,这样电流就通过人体形成一条电流回路,路径如下:电焊机→把线→焊钳→焊条→钩钉→左手→人体→臀部、双脚→扬料板、窑体→地线→电焊机,如图2所示,这样就会使人触电。
电流经过了心脏和内脏器官,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途径。
但是,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这样低的电压会不会致人死亡?事实上,人体被电击之后,受伤害程度与电压无直接关系,而是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人的身体状况和电流的频率5个方面。
研究证明,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或超过摆脱电流(一般男为16 mA,女为10 mA),人体就不能自主摆脱带电体,会感到异常痛苦,身体难以忍受,如时间过长,则可能昏迷、窒息,甚至死亡;30 mA的电流是一个危险电流,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或超过30 mA时,数秒至数分钟就会使人心脏跳动不规则,昏迷,血压升高,强烈痉挛,可能引起心脏跳动异常,致人死亡;50 mA为室颤电流(或致命电流)下限,即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50 mA的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达1 s,就可能发生室颤,使人死亡。
室颤电流I和电流持续时间t的关系可用下式表达:当1s<t≤5s时,I=50(mA);0.01s≤t≤1s时,I=50/t(mA) (公式1)频率为30~300 Hz的交流电是对人体伤害最为严重的区间,50 Hz的工频交流电恰好位于区间内,故50 Hz的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非常严重;分析事发时焊机的状态,应是处于空载,其空载电压U为65~75 V;而人体电阻是一个与性别、年龄、体质、有病与否、出汗程度等有关的变量,其参考值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条件下的人体电阻接触电皮肤干燥皮肤潮皮肤湿皮肤浸入压/V (1) (2) (3) 水中(4)1070003500120060025500025001000500504000200087544010030001500770375注:(1) 相当于在干燥场所的皮肤,通电途径为单手--双脚;(2) 相当于在潮湿场所的皮肤,通电途径为单手--双脚;(3) 相当于在有水蒸气等特别潮湿场所的皮肤,通电途径为双手--双脚;(4) 相当于在游泳池中的情况,基本上为体内电阻。
事发时,何某手戴帆布手套,未戴焊工绝缘手套,脚穿回力球鞋,未穿绝缘鞋;施工时正值夏季,天气十分炎热,窑体内温度达40℃以上,由于长时间作业,身体十分疲劳,且出汗严重,手套、鞋子、衣服已经湿透,可以说手套、鞋子已基本失去绝缘能力,尽管并无水蒸汽,但身体外表水分含量很大,故人体电阻实质上相当于水蒸汽或很潮湿情况下的电阻即相当于(3)或(2)的情况,或界于(2)和(3)之间的情形,故人体电阻Rb的区间为770~2 000根据上述所说的触电的情况,电流通过人体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回路中的电缆、窑体、鞋子、手套等的电阻可忽略,视为0;空载电压U的区间为65~75 V,根据欧姆定律,则It=U/Rb,通过人体的电流It应大于65 V/2 000剑 0.0325A =32.5mA,小于75 V/770剑 0.0974A=97.4mA,即It的区间为32.5~97.4 mA,在此区间的电流都可能使人死亡;同时人体疲劳,电阻降低,体表水分含量很大,电阻更接近于表1中(3)中的情形,若人体电阻Rb按(3)估算即770~875剑 蛲ü 颂宓牡缌鱅t的区间为74.3~97.4 mA,如此高的电流将其击倒,触电者很难摆脱,据公式1知这个区间的电流会使人发生室颤,所需的电流持续时间为0.513~0.673 s,即不到1 s的时间就可能使触电者心室颤动、死亡。
事实上,触电者从触电到被脱离电源的时间远远超过了1 s,甚至达到1 min,发生死亡的概率就特别大。
2.3 事后抢救不及时人触电以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昏迷、痉挛,甚至呼吸中断,心脏停跳等险象,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
通常称是假死,万万不可轻率地认定触电者真的已经死亡。
我们通常所说的30 mA以上的电流通过人体可能使人死亡,指的是30 mA乃至50 mA以上的电流通过人体一定时间具有致人死亡的能力,并不必然导致人的死亡。
其最终死亡与否还与事后抢救是否及时、方法是否得当等有很大关系。
何某触电后,没有就地抢救,首先发现的2个人让何某脱离电源后,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将何某从窑体内抬至窑外(距离约100 m),途中很多施工设备和"米"字形支撑架的阻碍延误了行进速度,耽误了10 min左右。
到窑外才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的抢救并联系车辆送医院,且抢救人员的抢救方法不得要领,在送医院途中又中断抢救,致使到医院后虽全力救治但无效死亡。
可以说抢救时间的延误和方法的不妥是导致触电者最终死亡的又一重要因素。
3 二次线触电事故预防对策一般情况下,电焊机空载电压在50~90 V左右,而安全电压最高等级为42 V,空载电压高于安全电压,这是二次线最主要的不安全因素;另外,一般电焊机电弧引燃后,要维持电弧所需的工作电压为16~35 V,虽然在安全电压范围内,但在不良的焊接环境下如在金属结构上、金属容器、管道内或水下、潮湿地点进行焊接,若焊工身体状况较差,人体电阻较低,也可能造成触电,安全电压并不是绝对安全的。
而电焊机二次线触电对人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直流或交流)和频率、人的身体状况有关。
最终伤害结果还与事后的急救有关。
为了防止电焊机二次线触电事故,避免抢救不及时造成不必要的严重伤害,必须在管理、技术和急救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 必须严格电焊工资质的管理。
电焊工属特殊工种之一,其培训、考核、取证、复审和人员的使用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杜绝无证施焊现象。
(2) 电焊工劳保用品如工作服、绝缘鞋、绝缘手套、防护面罩等必须穿戴齐全。
这是防止触电事故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
(3) 电焊机一次线和二次线的接线柱端口都必须有良好的防护罩,防止人体意外触及带电体。
如果防护罩是金属材料,必须防止防护罩和接线端口的接线柱、金属导线碰触或连接,以免防护罩带电。
(4) 焊钳和二次电缆线必须绝缘良好,不能有裸露或漏电现象。
(5) 电焊机的使用坚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原则。
即每台电焊机必须配备一个独立的电源控制箱,控制箱内有容量符合要求的铁壳开关(或自动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6) 安装电焊机空载自动断电装置。
一般电焊电弧电压为16~35 V(低于安全电压),也就是引弧后电源输出电压即二次线电压自动下降到工作电压才能稳定地继续施焊,此时,二次线电压安全程度是较高的,但是停焊时二次线电压即变为空载电压50~90 V,比较危险,如果此刻能够切断电焊机电源,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二次线乃至一次线的安全隐患,电焊机空载自动断电装置就具有在设定时间内自动切断电焊机电源的功能。
国家规定,在特别危险如在金属容器、管道内,在金属结构上、潮湿地点以及水下、高空等处进行焊接作业,电焊机必须配装空载自动断点保护装置。
可以说电焊机配备空载自动断电装置是在技术上防止二次线触电事故极为有效的办法。
(7) 在不良的环境下施焊,使用"一垫一套"防止触电。
在金属容器、管道、金属结构及潮湿地点进行焊接时,触电的危险性很大,除采取安装电焊机自动断电保护装置的措施外,还可以采用加"一垫一套"的办法来预防触电,即在焊工脚下加绝缘垫,停止焊接时,取下焊条,在焊钳上套上"绝缘套"。
(8) 严禁使用厂房构件、金属结构、轨道、管道、或其他金属物搭接起来代替焊接电缆使用。
使用这些金属物作为焊接电缆,很容易引起触电,同时会因接触不好,产生火花,引起火灾。
(9) 由电工进行电焊设备的安装、维修和检查。
(10) 电焊机使用过程中不允许超载。
超载指2个方面:一是指焊接电流超过了额定电流值,另一方面是指使用的时间超过了额定暂载率。
按国家规定,工作周期为5 min,并且规定额定暂载率为60%,即在5 min之内只允许通电工作3 min。
(11) 工作结束时,要立即切断电源,盘好电缆线,清扫场地,经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离开。
(12) 做好触电急救。
要点是救治及时和采取正确的救护方法,而最为关键的是"快"。
据统计,触电后不超过1 min开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触电后6 min开始救治则10%有良好效果;12 min才开始救治则救活率很小。
所以及时抢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