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试述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当代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专业素养: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2.教育情怀: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沟通能力: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各种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5.自我修养: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养,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自我完善,不断学习和进修,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当代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六大素质

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六大素质1. 善于沟通作为一个牛X的教师,要给学生上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言一语都得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融入他们的世界,唤起他们的兴趣。
就像倾听学生们的心声一样,要善于与他们沟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难点,让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充满震惊,神仙风范爆棚。
1.1 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教学要有深度有广度,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就像我跟你们讲解这个话题一样,再难的知识点,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搪塞一下,观点立马就会有所启发。
比如,教孩子们数学,可以把数字比作吃到肚子里的美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之美,不再觉得抵触,妙不可言!1.2 亲和力棒棒哒在教学过程中,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能和学生们拉近关系,让他们觉得跟你特别亲近。
就像唱KTV一样,要时刻保持好心情,笑容灿烂,让学生们感受到你的热情和友善,从而主动向你敞开心扉,跟你分享他们的困惑和疑问。
2. 知识扎实哪个都行,一无是处不行。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前提是得有扎实的知识储备。
只有熟知学科的每一个细节,并能够把知识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才能够震撼他们,让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2.1 追求学术上的卓越在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不能停滞不前。
作为一个牛逼哄哄的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追求学术上的卓越,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
要像国王一样,坐拥天下美食,保持自己永远的领先优势,让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2.2 革新教学方法知识扎实当然重要,但如果只是老调重弹,我败下阵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可是不择手段。
无论是运用互动游戏还是使用多媒体技术,我统统一试,只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兴奋地尖叫起来,仿佛置身于狂欢之中。
3. 爱心满满作为一名教师,我可哪能冷漠无情?要把爱心化作滚滚热流,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里。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就像熊孩子一样,握住他们的小手,拉他们走过难关。
像小猪佩奇一样,我会带着他们一起上天堂,和彩虹一起许愿。
3.1 审慎呵护学生学生们就像羊羔,需要自己的老师来呵护。
论述当代教师应具备那些素养

论述当代教师应具备那些素养
1、职业操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不懈地钻研教育学,发扬先进教育理念,认真教书育人,以乐观向上的态度投身于教育事业;
2、专业素质: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刻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熟悉学生发展的规律,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并能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有效地实施教育;
3、道德情操:要有完善的人格修养,对学生有爱心,关心关怀学生的成长,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由;
4、沟通能力: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把握学生的心理,懂得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社会素质:要有较强的社会素质,熟悉社会发展的趋势,团结同行,把握社会变化,把握学生发展的趋势。
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

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有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外在素质、身体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指教师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基本情况的总和,它影响着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节操观、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
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有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外在素质、身体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1、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就是指教师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基本情况的总和。
它影响着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节操观、责任感、义务美感、荣誉感等。
2、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是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上的稳定特征。
3、教师的文化素质就是指教师通过自学和累积而具备文化学识,以及由此进一步构成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结构的基本情况。
4、教师的外在素质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具有比其他职业更强的示范性。
现在各个行业,都十分重视职员的外在仪表与风度,通过服饰统一等树立自己企业的形象。
5、教师的身体素质就是指教师在身体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应当具有的条件,它就是教师体质的充分反映,也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整体表现出来的各种机体能力。
6、教师的能力素质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
教师应具有的能力主要有:组织教学的能力、分析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板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开展课外活动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审美能力等。
7、教师的心理素质就是指整体表现在教师身上的那些经常的、平衡的心理特征。
它的内容十分广为,包含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
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在音乐领域,多媒体的干预给音乐教学提供更多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各种音响,录音,投影技术可以并使音乐教学不再乏味,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开朗,因此,音乐教师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教师具备的基本素养_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教师具备的基本素养_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下面一起随店铺来看看。
更多教师职业的相关资讯【请点击↓↓↓】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一、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教师在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教师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高尚的情操。
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教师热爱学生,就是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栋梁之才。
教师要有战略的高度,精心培养他们,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教师要具有较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较渊博的科学知识,在文化修养上逐渐达到较高的水平。
如果教师不求甚解,不钻研业务,只有勉强应付,那会误人子弟,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人才来,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有广播的文化科学知识,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较深的造诣,并有一定的研究,这样才能适应科学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
三、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确保人才质量,教师必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运用教育规律,教师要学习普通心理学、教育学,通过学习掌握教育规律,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改革,不断研究新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使教育改革结出丰硕的成果。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案中压缩了课时,但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依然在课堂上,因此如何把知识与能力最为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应是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育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创建适应信息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真正目的。
因此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探索授课的新模式,设计好每一堂课。
努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创新的表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短暂的课堂学习,学到知识,学到方法,开启思维。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十大基本素质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十大基本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进步。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十大基本素质。
一、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掌握课程内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育理念和方法教育理念和方法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教师应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分支,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理解和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管理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管理能力,能够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育教学技术教育教学技术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技术,能够灵活地运用教育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六、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教师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同事和家长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做出贡献。
七、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八、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具备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权利和利益,维护教师职业形象和声誉。
九、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技能,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传递正确的信息和观念。
十、自我管理和提升能力自我管理和提升能力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教师应具备自我管理和提升能力,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具备的道德素质

1、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献身教育,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品质。
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辛苦的,教师只有不怕辛苦,不计较个人得失,敬业乐业,才能在教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长年累月地奉献自己.教师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进取心,把自己的毕生精力与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联系在一起,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把自己的整个身心献给艰苦、繁重而崇高伟大的教育事业.2、对教育工作的严谨态度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基本职责,要完成这一职责,不仅取决于教师知识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教师教育与人的态度。
一个教师只有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以热诚、严谨的教学态度,精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不负责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教学态度马虎草率,不努力改进教学方法,那只会浪费学生的光阴,误人子弟,损害教育的形象,危害整个社会的利益。
教师治学的态度和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会直接、间接地影响教师劳动的效果,是极为重要的职业道德问题。
3、对教育对象有爱的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对学生付出纯正、无私的爱,是教师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要关心好学生,更要关心差学生;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
对学生的爱也要讲究原则,不能对学生溺爱,在爱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
4、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发展的思想教育肩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新一代人的重任.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其内容和方法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不断总结教育实践经验,不断研究、探索教育规律,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现在我们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心理、心理、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国际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老师应具备的素质

新时代老师应具备的素质1、要有全面正确的教育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征服自然,建设祖国所必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创造性、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还要有健康的身体。
一句话,教育者应当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有用之才。
2、要为人师表,有高尚的师德。
教育者的人品、道德、修养、风范对受教育者起着示范、引导、感化、熏陶的作用,其影响往往延续一个人的终生,教师在他所教育的学生心目中印有其他无法代替的烙印。
正因为如此,教育者的师表、师德、更为重要。
他应当无私无畏、勤奋进取、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素质教师是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素质,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教师一方面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同时还要面对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的学生,这种“夹心饼”似的角色更令挫折倍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水平,在遭受挫折时不会产生悲观、动摇和畏惧的心理。
能承受困难的压力,同时能冷静思考对策,克服困难和险阻。
要保持一种“乐观、自信、坚强、耐心”的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身心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洪流中勇往直前。
4、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育者之所以被人尊称为“师”,首先在于他有广博的学识,他们既全面继承了人类祖先积累的科学知识,同时还具有把知识教给学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也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代替得了的,我们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主要是指他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因此,教育者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永远站在文化科学知识的前沿。
5、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广大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育人经验,通过系统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
这是教书育人活动所必须的,也是教育者素质的标志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忙碌盲目茫然《水调歌头-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雨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提要】要完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大任,首先要完成教师自身的素质教育,实现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完善。
否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只是枉谈,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其地方落后,但头脑不能落后,要通过学习,使教育思想达到教育发展的最前沿,而两只脚要脚踏实地地站在校园的沃土中;一个教师,在工作中应不断淘汰自己,更新自己,创造自己!真诚希望我们的教师争做——慈爱之师、思想之师、学习之师、研究之师、智慧之师。
一、慈爱之师慈爱:就是“慈母之爱”——极大地包容。
《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慈故能勇”——女子虽弱,为母则强。
西方故事:一个小偷出狱后,去教堂偷“烛台的故事”。
慈爱——偏重个体性,你最特别,不可替代的最高境界的情感,真正的爱一定是发展到我内心里面真实的自我的部分。
例如:红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思想之师教育思想,是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教师也是如此。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了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勒斯的话:“劳动给生命之灯添油,而思想把灯点燃。
”因此,作为一个教师要具备教育思想。
如果没有教育思想,工作虽然很认真,但缺乏科学性、方向性;虽然很勤奋,那只是在盲干、蛮干、傻干;虽然“俯首甘为孺子牛”,虽然“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但那也只是一头鼠目寸光的“盲牛”,自然也就缺乏尊严。
1、何谓教育思想?简单地说:教育思想就是自己对教育的与众不同的认识、见解与判断。
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工作的灵魂。
有了教育思想,对教育问题就有了更敏锐、更深刻、更透彻的认识;有了教育思想,有时虽然失败了,也能够迅速找出原因,马上鼓足信心,战胜挫折,继续下去,并能重整旗鼓,否则将会一败涂地。
我们说:教师“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
2、教育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呢?思想、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观念,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看法。
某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左右人们的行为和行动。
古今中外,观念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现代化研究专家英格尔斯说过:“如果没有观念的现代化,那么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
”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它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广泛的概念系统,大到对教育的功能、作用的认识和看法,小到对某一教育现象、过程、方法的认识和看法,不管是系统的、全面的、深层的,还是零碎的、局部的、表面的,我们都称之为教育观念。
可以说教育的每一个问题都存在着教育观念。
而教育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反映一定社会时代的特点与需要,因此在教育观念问题上,既要善于继承,又要善于不断创新,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
要具备现代教育思想,首先要具有正确的认识和先进的观念。
教育思想是人们先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观念,在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理念,即教师在深入理解教育工作本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信念,然后经过整合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其中,教育认识解决了人的“知与不知”的问题,这是前提;教育观念解决了人在教育工作中的“行为问题”,这是关键;而教育理念则解决了“价值观”的问题,这是目标。
有无教育理念,是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区别,也是未来教师不同于以往教师的重要标志。
教育思想的形成有两大来源:一是大部分来源于学习与继承;二是一小部分来源于自我教育实践的反思、总结与提升。
例如: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
他提出的“有教无类”,对学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体现了孔子“教育民主、教育平等”的思想。
再如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体现了孔子“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原则。
还有: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孔子特别强调教师的以身作则,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践行教师要:“诲人不倦”,“学而不厌”。
这些至今还是我们继承、发扬和创新的财富。
三、学习之师为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逐步养成学习的自觉与习惯。
一要“学乐”。
学习并快乐,快乐才能持续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致认为“学乐精神”是中国孔子最先提出来的,授予大奖。
孔子的《论语》中有二十章500多条语录,其中没有一个“苦”字。
《论语》中为我们所呈现的就是孔子与弟子们的“学游群乐图”。
宋代的大理学家程颐和程颢说:我们读《论语》就是学“孔颜乐处”。
首先是好学。
例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其次是学乐。
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庄子在《渔夫篇》描述:“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多美好的“师生群乐图”啊!这是孔子一个人的图景,也是一个民族的图景,更是人类心灵生活的图景。
这是孔子在春秋乱世中的安宁,也是他的沉着与潇洒!孔子的快乐:一是来源于学习;二是来源于朋友;三是来源于别人的不理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生会碰到许多“不理解、不认可、不表扬、有误解、有误会、有埋怨等等;不为蝇头小利、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苦恼,你就成为君子了!★当下的学生学习状况:“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艰苦、恐惧大家看过高考、中考后学生“撕书焚书”的场面吗?要让孩子体悟并建立“学习是快乐的事情”的意识。
把学习看做思想的开光什么叫做“开光”?给佛的铜像腹中装五谷,头里装经文叫做开光。
那么,给人的头脑里装书籍、装知识就是给人“开光”!有人时我“如琢如磨”,无人时我“如切如磋”。
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团队、学习型校园。
毛泽东在逝世最后24小时还叫护士和秘书给他读书,践行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乐精神”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
毛主席对于学习作了精辟而通俗的表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进步快的人应该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三天不学习撵不上刘少奇。
海尔的企业文化: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二要“虚静”静——从安静→平静→宁静。
安静——外界环境的安静;平静——内心的平静,水静尤明,而况精神;宁静——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蓄势待发的力量。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欲静也,才欲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静生慧,静能产生创新思维。
——知静、入静、静悟。
心静如水、宁静致远。
教育家孙维刚说:“神圣的课堂要保持安静,美丽的校园要保持干净。
”静产生科学家:牛顿在寂静的果园里静观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在喝茶的时候,静观茶壶蒸汽顶开壶盖,发明了“蒸汽轮机”。
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静思顿悟发现了“浮力定律”。
我们最好每个月要有“思考周”(美国总统一年两次休假),中国人最讲究“修身养性”。
许多事物:“只有放下,才能承担,只有空,才能有,只有休息,才能长征”。
一切都要从“心”开始。
你每天能“静坐静思”一小时,你就是人才;你每个礼拜能坚持“静坐静思”,你就是天才;你要能坚持三个礼拜、三个月,你就是“释迦牟尼、爱因斯坦”┅┅我们扪心自问:你给自己的“心”放过假吗?你让自己的“心”安静过吗?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七天“顿悟成佛”。
孔子讲的最好的一节课弟子“曾参顿悟”了,孔子一笑走了“吾道一以贯之。
”四、研究之师教育科研就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人类社会的前进得益于教育,而教育成为一门科学,则是古往今来无数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的结果。
教育事业造就了教育家,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因而学校既是培养教育家的摇篮,也是进行教育科研工作的沃土。
从教学实际看,加强教育科研是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五、智慧之师一提到智慧,人们就会联想到:姜太公、阿凡提、诸葛亮,尤其是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借东风、空城计”。
这是因为诸葛亮有着高于常人的智力和能力,人们把它看作是智慧的化身。
王玉恒在《认识人的智慧》一文中对“智慧”作了介绍: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包括遗传智慧与获得智慧、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直观与思维、意向与认识、情感与理性、道德与美感、智力与非智力、显意识与潜意识等众多要素。
其中智力、知识、非智力因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1)现代教育观:首先表现为教育的基础性,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生活打基础的,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的宗旨。
基础教育要给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在教育工作中,爱心是基础,发展是宗旨,育人是目标。
(2)现代教学观:就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教师从这一认识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并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育对象的态度。
现代教学观就是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3)现代学生观: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
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要认识到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天然合理的。
(4)现代评价观:教育评价的目的首先应该服务于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差异的天然存在,基础教育的评价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