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课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化学基本操作实验教案

大学化学基本操作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大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熟悉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提高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遵守实验纪律、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目的:(1)熟悉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技巧。

2. 实验内容:(1)实验仪器的使用: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滴定管夹、锥形瓶等。

(2)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洗涤、滴定操作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 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实验知识,提出疑问。

(二)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2)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3)注意实验安全。

(三)实验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

2.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解答。

(四)实验报告1. 学生根据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

2. 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4)实验数据。

(5)实验结果分析。

(6)实验心得体会。

(五)总结1. 教师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

3. 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化学实验》2. 实验仪器: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滴定管夹、锥形瓶等。

医学化学教案

医学化学教案

医学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医学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2.掌握医学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医学化学的基本概念2.医学化学的研究内容3.医学化学的应用领域4.医学化学实验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医学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2.教学难点:医学化学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化学知识,提问:化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有哪些?(二)医学化学的基本概念1.讲解医学化学的定义:医学化学是运用化学知识和技术研究生命现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药物作用机理的科学。

2.举例说明医学化学的基本概念,如:药物、生物大分子、细胞等。

(三)医学化学的研究内容1.讲解医学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的合成、结构、性质、作用机理等。

b.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等。

c.临床化学:研究临床检验、生物标志物、疾病诊断等。

2.结合实例讲解医学化学的研究内容,如: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基因治疗等。

(四)医学化学的应用领域1.讲解医学化学的应用领域,包括:a.药物研发:新药研发、药物筛选等。

b.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基因检测等。

c.临床治疗:药物治疗、基因治疗等。

2.结合实例讲解医学化学的应用领域,如:抗病毒药物、抗癌药物、基因治疗等。

(五)医学化学实验操作1.讲解医学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2.示范实验操作,如:药物合成、生物大分子提取等。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2.强调医学化学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复习医学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2.完成实验报告。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医学化学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如何?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是否较高?4.针对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重难点补充:一、医学化学的基本概念教师讲解:“同学们,医学化学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教案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教案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学习本教案,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识别和使用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器材和仪器,正确选择,使用和保养实验器材,严格遵守实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为未来的实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前置知识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如计量单位,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摩尔质量等。

三、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包括试管,移液管,量筒,天平,滴定管,比色皿等。

这些工具帮助实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测量,配制试剂等。

四、实验操作(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熟悉实验步骤,掌握实验目的和理论基础。

2.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应试剂,注意化学品的纯度和使用期限。

3.清洗实验器材和玻璃仪器,保持干净无油无水,避免污染实验样品。

4.认真记录试剂配制过程和试验结果,及时做好记录和整理。

(二)实验操作1.熟练使用实验器材,控制液滴大小和试管倾斜角度等操作技巧。

2.保持实验室清晰卫生,防止实验液泼溅或洒出,应注意区分各种危害程度的化学品,如有毒物质、易燃物质等等,注意实验场所之内设备的适用性,如抽气装置、加热器、常规实验室设备等等。

3.注意与其他试剂混合时可能产生的反应和危险,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规范操作流程。

4.严格遵守实验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戴安全眼镜、手套,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毒物质等等,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五、实验规范1.测量准确,试剂使用先进先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严格遵守实验时间和条件,如试验时间、温度、压力等等,确保实验数据的可比性。

3.认真查看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排除数据误差和干扰因素。

4.认真整理实验记录,如保存试剂的手册、试剂标瓶、保管方法,保证实验成果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六、实验安全1.严格遵守实验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避免随意游走、嬉戏或做出破坏实验室安全的行为。

2.认真学习和掌握实验安全知识,如使用化学品安全知识,如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安全知识,如毒性、易燃、腐蚀、爆炸等等。

基础性的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基础性的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基础性的化学实验教案设计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过实验现象,认识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验要求(1)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守实验室纪律,注意安全。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1)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2)实验步骤:①准备NaOH溶液和HCl溶液。

②使用量筒量取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

③将NaOH溶液和HCl溶液倒入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④记录实验现象。

2. 实验二:固体与液体的混合(1)实验原理:固体与液体混合是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过程。

(2)实验步骤:①准备NaCl固体和蒸馏水。

②将NaCl固体逐渐加入蒸馏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③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三:气体的制备与收集(1)实验原理: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气体,并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

(2)实验步骤:①准备CaCO3固体和HCl溶液。

②将CaCO3固体放入试管中,逐滴加入HCl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③使用排水法收集制得的气体。

④记录实验现象。

4. 实验四:溶液的配制(1)实验原理:溶液是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实验步骤:①准备NaCl固体和蒸馏水。

②使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NaCl固体,逐渐加入蒸馏水中,搅拌至溶解。

③记录溶液的配制过程和结果。

5. 实验五:化学反应速率(1)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物产生的量。

(2)实验步骤:①准备Zn固体和HCl溶液。

②将Zn固体放入试管中,逐滴加入HCl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③记录不间点的气体产生量。

④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三、实验注意事项1. 遵守实验室纪律,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2.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

3. 实验完成后,认真清洗仪器,整理实验台。

基础化学实验公开课教案

基础化学实验公开课教案

基础化学实验公开课教案第一节: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实验方案的制定。

1. 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在进行化学实验前,首先要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实验室应该配备足够的安全设施,如洗眼器、安全淋浴器、消防器材等。

实验人员应该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实验室内应该保持整洁,化学品应该妥善存放,避免产生危险。

2. 实验器材的准备在进行化学实验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的准备应该包括检查器材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器材没有损坏或者污染。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验的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化学试剂和溶液。

3. 实验方案的制定在进行化学实验前,需要制定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该包括实验的目的、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实验步骤等内容。

实验方案的制定应该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第二节: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实验的核心内容,本节将介绍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实验的前处理、实验的操作流程和实验的后处理。

1. 实验的前处理在进行化学实验前,需要进行实验的前处理工作。

前处理工作包括准备实验器材、校准仪器、调整实验条件等。

前处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实验的操作流程实验的操作流程是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样品的制备、试剂的配制、仪器的操作等。

在进行实验的操作流程时,需要按照实验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注意实验的顺序和时间控制,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的后处理在进行化学实验后,需要进行实验的后处理工作。

后处理工作包括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器材的清洗等。

后处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实验结果,获取实验数据,并保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安全。

第三节: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本节将介绍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和实验操作的安全要求。

基础性的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基础性的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基础性的化学实验教案设计第一章:化学实验安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安全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实验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安全基本原则。

2. 化学实验中的危险品识别与处理。

3. 实验室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实验安全基本知识和实验室事故处理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和危险品处理。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学步骤1. 讲解化学实验安全基本原则,如佩戴防护用品、遵守实验规程等。

2. 介绍危险品的识别和处理方法,如易燃易爆品、有毒有害品等。

3. 演示实验室事故的处理方法,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4.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安全基本知识。

2. 学生能正确使用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

3. 学生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能够预防实验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溶液的配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操作技能。

3. 增强学生对溶液浓度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溶液配制的原理。

2. 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

3. 溶液浓度的计算与测定。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溶液配制,熟悉操作技巧。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溶液配制的原理,如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等。

2. 演示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如称量、溶解、转移等。

3. 学生进行溶液配制,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正确进行溶液配制操作。

3. 学生能够理解和计算溶液浓度。

第三章:气体的收集与净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体的收集方法及其原理。

2. 培养学生掌握气体净化和分析的基本技能。

基础性的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基础性的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基础性的化学实验教案设计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基础性化学实验对于学生获得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和培养实验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化学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教案,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本文将会介绍基础性化学实验教案的设计,包括目标、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评估方法等。

目标在设计实验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

基础性化学实验教案的目标通常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维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实验中用到的化学名词和理论知识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技能思维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教案中最关键的部分,下面列出基本性化学实验教案中的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药膏等。

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无损。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告知学生实验中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2.实验操作过程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读取实验步骤,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2) 手部清洁干净,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

实验时应尽量避免吞咽和直接接触物品。

(3) 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和归位。

3.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记录结果应注意以下几点:(1) 记录结果要真实、准确。

(2) 结果数据要可比较可重复。

(3) 记录时应尽可能详细,包括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时安全所以在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操作前读取实验教案,了解实验过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2) 在实验室内应遵守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3) 实验中不允许随意过于接近实验器材,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4) 化学试剂开盖和取掉盖子都要小心,以免吸入和接触。

(5) 在实验过程中如遇有任何状况,应立即停止实验并通知老师。

评估方法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实验教案中的教学目的,化学教师应该采用一些评估方法。

大学化学实验基础_教案

大学化学实验基础_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基础授课对象:大学化学专业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学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实验安全知识。

3.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2.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化学实验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提问: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 化学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发现新现象。

- 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2. 实验安全知识-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

- 使用实验仪器时,注意操作规范。

- 处理化学试剂时,注意防护。

三、实验操作演示1. 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演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滴定、过滤、蒸馏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哪些?二、讲授新课1. 实验仪器的使用- 烧杯、试管、滴定管、移液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 仪器的清洗和保养。

2.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实验操作演示1. 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演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滴定、过滤、蒸馏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 学生对实验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课教案
授课教师
实验课题
KMnO4滴定法测定市售过氧化氢的含量
课型
实验课
对象
2007级本科临
床、口腔、预 防、护理、信 息、肿瘤
实验目的
1、 掌握KMnO4标准溶液的标定,KMnO4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根据反应 原理及滴定原理,学会找出实验条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解决的
问题3:KMnO4溶液的标定和过氧化氢的含量测定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 有何不冋?根据反应原理,滴定条件有何要求?过氧化氢的含量测定为何不 能加热?
问题4:如何进行终点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问题5:数据处理读数?(向学生回答);
2:酸式滴定管规范化使用注意点(可请学生示范后由学生找出不足)
方法。进一步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
2、熟悉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3、了解KMn04溶液的配制过程
实验难点
1、根据反应原理及滴定原理,学会找出实验条件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实验
步骤
实验方法
讲解+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
课时安排
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实验讲解
本实验要点:通过分析本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教会学生如何根据实验原理 分析实验条件和如何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
(一)介绍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及应用,重点在KMnO4滴定法
滴定一步曲:KMnO4溶液的配制tKMnO4溶液的标定 宀KMnO4溶液 测定试样双氧水中H2O2的含量。
(二)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步骤设计(在学生预习内容中) 与出KMnO4溶液的标定实验反应方程式,并指出此实验反应速率较慢。
问题1:如何根据反应方程式考虑滴定条件?
方法—,提示学生换一种思路思考冋题t可在Na2C2O4溶液中,从酸 式移液管中预放10mlKMnO4溶液滴定剂,只需加热此混合溶液至40C可使 溶液退色,同时产生催化剂,然后滴定。此方法优点:滴定速率可加速,但
140分钟
温度不会过高,避免温度控制不好而产生副反应的问题,冋时大大节省能源。
以上两种方法均可让学生尝试:一组学生按方法一进行,另一组学生 按方法二进行,结果、时间、酒精消耗量分别进行比较与讨论。
定法测定市售过氧化氢的含量”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补充, 增加了一些实验操作探索,大大提咼学生的学生兴趣和探索精神。
小结
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看两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学生小结)
强调酸式滴定管的反扣式操作一定要正确,否则在滴定过程中容易出 现漏液现象
实验报告
交完整实验报告
3:移液管规范化使用注意点(可请学生示范后由学生找出不足)
二、学生做实验
1:KMnO4溶液的标定(包括草酸钠一级标准物的称量、溶解、定容、
滴定)
2:过氧化氢的含量测定(包括过氧化氢的稀释、滴定)
3:数据处理
备注:对孟老师的实验教学方法很有启发,回到学校立刻实施这新的 教学理思念,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带着问题教学,对本周实验内容“KMnQ滴
问题2:如何根据动力学原理改进反应速率和如何操作实施?
课堂讨论或引导要点:
酸度:KMnO4溶液只在强酸性条件下才具有强氧化作用,否则产生副
反应,酸度过低出现何现象?酸度过高又会出现何现象?如何控制酸度?酸 度范围如何?(预习时就将此数据收集好)选择何种酸?(硝酸?盐酸?硫 酸?)
反应速率提高:温度、浓度、催化剂。哪个合适?为何?如何实现?
方法一,传统方法t先加热Na2C2O4溶液至75〜85C,然后用已标定 的KMnO4溶液滴定;t加热时如何控制温度?(内壁挂水珠,三角锥瓶下 部烫手,绝不能煮沸)t当温度超过90C和小于60C时分别会有什么现象出 现?T决疋滴疋速率如何控制(慢T快T慢)?滴疋一开始就快会出现多少 种副反应(联系中学知识),导致何种误差?此方法优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