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细菌总结

合集下载

细菌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细菌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细菌的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细菌的分类细菌是一个庞大的类群,主要在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进行分类。

1. 形态分类细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球菌为球形细菌,杆菌为长条形细菌,螺旋菌为弯曲或螺旋形细菌。

2. 革兰氏染色分类细菌可根据其在革兰氏染色中的染色情况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多细胞壁薄、含有肽聚糖复合物和脂多糖,而革兰氏阳性菌则细胞壁较厚,不含脂多糖。

3. 氧气需求分类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程度,可将其分为需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和兼性厌氧性细菌。

需氧性细菌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厌氧性细菌则需要缺氧环境,兼性厌氧性细菌则可以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下生长。

4. 营养方式分类按照细菌的营养方式,可将其分为自养细菌和异养细菌。

自养细菌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有机物,异养细菌则依赖已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生长。

5. 生理活动分类按照细菌的生理活动,可将其分为产气菌、变形菌、放线菌等。

产气菌产生气泡充满液体表面、变形菌可以改变形状,放线菌则有形成菌丝体的能力。

6. 分子生物学分类根据分子生物学信息,细菌可进行基因分型、16S rRNA序列比对等分类方法。

二、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质粒、核糖体等组成。

1. 细胞壁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厚壁的革兰氏阳性菌,另一类为薄壁的革兰氏阴性菌。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菌的形态、保护细菌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同时也是药物的靶点之一。

2. 细胞膜细菌的细胞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其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能量的合成和传导等。

3. 质粒细菌中存在独立于染色体的质粒,质粒中含有一定的基因信息,可提供细菌对抗环境压力和对抗药物的能力。

4. 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大多细菌中只有一个核糖体,但也有部分细菌中存在多个核糖体。

5. 核酸细菌中的核酸主要是DNA和RNA,DNA携带着细菌的遗传信息,RNA则在蛋白质的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初一生物细菌的分类总结

初一生物细菌的分类总结

初一生物细菌的分类总结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它们的分类可以根据形态、结构、代谢方式和氧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划分。

本文将对初一生物课程中所学的细菌分类进行总结。

一、形态分类细菌的形态分类是根据它们的形状和结构特征来区分的。

1. 球状细菌(Coccus):这类细菌呈圆形,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看起来像小颗粒。

常见的球状细菌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2. 杆状细菌(Bacillus):这类细菌呈长柱状,外形像细长的棍子。

大肠杆菌和炭疽杆菌就属于杆状细菌。

3. 螺旋细菌(Spirillum):这类细菌呈螺旋状,外形像一根螺旋线。

铜绿假单胞菌和酿酒酵母就属于螺旋细菌。

二、结构分类细菌的结构分类主要考虑细菌体内是否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组成。

1. 革兰氏阳性菌(Gram-positive):这类细菌的细胞壁含有厚厚的脂肪酸,显著染紫色。

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2. 革兰氏阴性菌(Gram-negative):这类细菌的细胞壁相对较薄,不易染色。

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三、代谢方式分类细菌的代谢方式分类是根据细菌的能量来源和碳源来区分的。

1. 好氧菌(Aerobic):这类细菌需要氧气来进行代谢。

好氧菌包括绿色光合细菌和蓝藻菌。

2. 厌氧菌(Anaerobic):这类细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代谢,无需氧气。

厌氧菌包括产气荚膜梭菌和硫酸还原细菌。

四、氧需求分类细菌的氧需求分类考虑到细菌对氧气的需求量。

1. 嗜氧菌(Obligate aerobes):这类细菌只能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生长和繁殖。

典型的嗜氧菌有拟杆菌和放线菌。

2. 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这类细菌只能在无氧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典型的厌氧菌有产气荚膜梭菌和柱状硫杆菌。

3.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这类细菌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生长。

典型的兼性厌氧菌是大肠杆菌和乳酸菌。

细菌知识点总结

细菌知识点总结

细菌知识点总结1.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形态主要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不定形菌四种。

球菌即球形细菌,主要有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杆菌即棒状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螺旋菌即螺旋形细菌,主要有梭菌、钩端螺旋体等;不定形菌则是细菌形态特殊的一类,如放线菌、支原体等。

2. 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质粒等。

细菌细胞壁是由肽聚糖构成的,可以分为厚壁菌和薄壁菌。

薄壁菌主要指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厚壁菌主要指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的细胞膜包裹在细胞壁的外层,起着细胞保护和物质交换的作用。

细菌的细胞核包含有遗传信息,如DNA和RNA等。

细菌的质粒是一种环形DNA分子,负责细菌的遗传传递。

3. 细菌的代谢功能细菌的代谢功能与生存、繁殖密切相关。

细菌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获取能量。

光合作用主要存在于一些光合细菌中,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

呼吸作用则是通过氧化有机物质来释放能量,细菌会根据氧气情况选择进行有氧呼吸或厌氧呼吸。

4. 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和真核分裂两种。

二分裂是细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细菌通过细胞分裂,原细胞分裂成两个后代细胞。

真核分裂则是一种非常规的繁殖方式,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核分裂和质体分裂,形成两个后代细胞。

5. 细菌的生态作用细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可以分解有机物质、氮素转化、硫循环、碳循环等。

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促进有机质的降解和循环。

氮素转化则是指细菌通过硝化、还原等过程,帮助植物获取氮素。

硫循环和碳循环是指细菌通过还原硫酸盐和二氧化碳,促进硫和碳的循环和转化。

总的来说,细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具有多种形态、结构和功能,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对细菌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奥秘,也对促进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对细菌有更深入的了解,促进细菌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

细菌知识点简要归纳总结

细菌知识点简要归纳总结

细菌知识点简要归纳总结
细菌的形态多样,有些是球状的(球菌),有些是杆状的(杆菌),还有些是螺旋形的
(螺旋菌)。

细菌的大小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直径在0.5微米到5微米之间。

细菌的生
活方式也多样,有些是自养细菌,能够利用无机物质合成自己所需的有机物质;而有些是
寄生细菌,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才能生存。

细菌的代谢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厌氧代谢和需氧代谢。

厌氧细菌在缺氧条件下生活,它
们能利用无机化合物进行能量代谢;而需要氧细菌则需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生活,它们通
过氧化有机物质来获取能量。

细菌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在食品加工、医药制品、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
方面。

然而,一些细菌也会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疾病,比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和痢疾杆
菌等。

细菌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它们会引起食物腐败、食品污染、人体感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人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细菌的侵害。

在科学研究中,细菌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它们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生命的起源和
演化,还可以为医学、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总之,细菌是我们周围不可或缺的微生物,它们的存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具有深远
的影响。

因此,了解细菌的基本知识,掌握其特性和生活习性,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
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细菌总结表格

微生物细菌总结表格
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
抵抗力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
菌体细长微弯,有分枝,排列不规则,多单个散在,易发生L型,抗酸染色阳性。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
专性需氧,温度37℃,偏酸6.5-6.8 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 “菜花样菌落”,乳白色干燥不透明,表面呈颗粒结节,边缘不整
抗干燥,抗酸碱,抗化学消毒剂,对湿热和紫外线敏感,对抗结核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易变异(粗糙型变成光滑型)
不分解葡萄糖,不被胆汁溶解,触酶(—)
多糖抗原,菌毛样M蛋白抗原、P抗原
不耐热、耐干燥,对一般消毒剂、抗生素敏感
黏附素、抗吞噬M蛋白、肽聚糖、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素(抗O试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化脓感染、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型别多,易反复感染
抗O试验(+)
菌名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免疫性
微生物检查
防治原则
形态染色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
抵抗力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肺炎链球菌类
G+菌,菌体呈矛头状,成对排列,钝端相对,锐端相背,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要求较高,在血平板上产生草绿色溶血环(α溶血)与甲链相似,有自溶现象 与甲链的鉴别方法菊糖分解(+)、胆汁溶菌(+)Optpchin实验(+)
⑴菌毛蛋白抗原⑵脂寡糖抗原⑶外膜蛋白抗原: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对干燥、热力、消毒剂等敏感
⑴荚膜:抗吞噬作用
⑵菌毛
⑶IgA1蛋白酶⑷LOS:主要致病物质
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脑的病原菌,人类是唯一易感宿主,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病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方式侵入人体鼻咽部。

初二生物上册细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生物上册细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生物上册细菌知识点总结归纳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并且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具有重要作用。

在初二生物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关于细菌的知识,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细菌的分类细菌按照形态和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弧菌。

根据氧气需求的不同,细菌可以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此外,细菌还可以根据营养特点分为自养细菌和异养细菌。

二、细菌的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三部分组成。

细胞壁是细菌的保护层,可以分为厚壁菌和薄壁菌。

细菌的细胞膜包裹着细胞质,并且起着物质交换的重要作用。

三、细菌的繁殖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和芽孢形成。

二分裂是最常见的细菌繁殖方式,它通过细菌的复制、分裂和分离来完成。

芽孢形成是一种细菌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方式,它通过形成耐受极端条件的芽孢来保护自身。

四、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自养细菌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质;异养细菌通过摄取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来满足生长和繁殖的需求;兼性厌氧菌既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也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

五、细菌的作用细菌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参与了有机物质的分解与循环,促进了土壤的肥沃化。

此外,某些细菌还可以进行固氮作用,将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形态。

另外,细菌还可以产生抗生素,对人类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六、细菌与人类健康有些细菌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引起疾病的发生。

例如,结核杆菌引起肺结核,大肠杆菌引起肠道感染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细菌引起的疾病,我们需要保持个人卫生,养成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综上所述,初二生物上册中我们学习了细菌的分类、结构、繁殖、营养方式以及在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中的作用。

了解细菌的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和保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科普揭秘细菌的种类和作用

科普揭秘细菌的种类和作用

科普揭秘细菌的种类和作用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人体等。

细菌种类繁多,根据形态、代谢方式和对宿主的关系,可以将细菌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本文将揭秘一些常见的细菌种类及其作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微小生物。

一、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其特点是细胞壁上具有厚厚的多聚肽层。

这种细菌包括了许多致病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此外,革兰氏阳性细菌中还有一些对人体有益的菌株,如乳酸菌和益生菌,它们可以帮助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等。

二、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是一类在临床上常见的细菌,其特点是细胞壁较薄且具有额外的脂多糖层。

这类细菌包括了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革兰氏阴性菌株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与人体某些疾病相关的致病菌,例如波状热沙门氏菌和耶尔森氏菌。

三、厌氧细菌厌氧细菌是一类不需要氧气才能存活和繁殖的细菌。

它们可以存在于人体的某些部位,如肠道和牙龈下,但超过正常数量的厌氧细菌可能会导致感染和疾病。

产生产气荚膜梭菌和弗氏菌就是两种常见的厌氧细菌,它们可导致肠胃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

四、嗜热菌嗜热菌是一类可以在高温环境下生长和繁殖的细菌。

这些细菌存在于温泉和火山喷泉等环境中,也可在人体内找到。

尼泊尔热可是一种最常见的嗜热菌,它可以引发眼结膜炎。

不过,大多数嗜热菌对人类无害。

五、产气杆菌产气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能够进行发酵作用产生气体。

这类细菌存在于人体的某些部位,如消化道,正常情况下不会引发疾病。

然而,当它们数量过多时,可能导致肠胃道炎症和腹泻等问题。

细菌除了种类繁多外,它们在自然界中还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些细菌能够帮助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

其他细菌则可以帮助植物固氮,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一些细菌也可用于工业生产,如制作乳制品和酿造啤酒。

细菌在人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体内存在着大量有益的细菌,如益生菌,它们有利于保持消化系统的平衡和免疫功能。

菌类知识点总结

菌类知识点总结

菌类知识点总结一、菌类的基本概念菌类是指真菌和细菌这两大类微生物生物。

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微生物,通常形态为菌丝体,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子囊菌等。

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形态为单细胞,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

菌类在生物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多样性和广泛的分布。

二、菌类的分类菌类按照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可以进一步分为多个类别。

在真菌中,按照生殖结构的特征,可以分为子囊菌、担子菌和无性生殖真菌。

在细菌中,可以按照细菌的形态、生理特征和生态环境进行分类,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等。

三、菌类的生物特征菌类有着明显的生物特征。

真菌主要是多核的真核细胞结构,形态上可以是菌丝体、酵母体和子实体。

细菌是单核的原核细胞结构,形态普遍为球形、杆状或螺旋形。

在生理特征方面,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解作用和寄生作用,而细菌则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菌类的生活习性菌类在自然界中有着多样的生活习性。

真菌主要生存在土壤中、水中和植物中,有些细菌则生存在动物体内和极端环境中。

它们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等途径传播和扩散,同时也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五、菌类的重要应用菌类在生物科学、医学、农业和工业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真菌可以用于食品加工、酒类酿造和药物生产,同时也具有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作用。

细菌可以用于生物肥料生产、生物柴油生产和废水处理等方面,对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菌类的研究进展菌类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菌类的分类、生物特征、生活习性和应用价值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同时,菌类在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也日益广阔。

综上所述,菌类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广泛的分布。

了解菌类的基本概念、分类、生物特征、生活习性、重要应用和研究进展,对于促进菌类生物学的研究和推动菌类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学细菌各论总结衛卋琦2014.04.01第六章球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奈瑟球菌属淋病奈瑟菌链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G+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分类1、按溶血现象: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多为条件致病菌)、乙型溶血链球菌β(致病力强)、丙型链球菌(一般不致病);2、按抗原结构:A∽V 20种,对人致病90%属A群;3、按需氧量:需氧性、兼性厌氧性和厌氧性对人致病主要为前两者;抗原构造抵抗力不强 60℃ 30min可以杀死,对一般消毒剂敏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类药敏感致病性致病物质1、致热外毒素;2、链球菌溶血素:1、链球菌溶血素O(SLO)可引起心肌损伤,能加重心肌炎的病变;2、链球菌溶血素S(SLS)对白细胞、血小板和多种组织细胞有破坏作用;3、M蛋白;4、透明质酸酶;5、链激酶使血块溶解或阻止血浆凝固,利于细菌扩散;重组链激酶已用于心肌梗死;6、链道酶使脓液稀薄,利于细菌扩散;用于脓胸、输卵管炎等疾患,解除组织粘连;所致疾病1、化脓性感染 2、猩红热 3、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炎免疫性感染后可获一定免疫力(主要为抗M蛋白抗体)。

因其型别多,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故常发生反复感染微生物学检查1、直接镜检 2、分离培养与鉴定 3、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实验 4、分子生物学法防治原则积极治疗,减少传染源。

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应早期、彻底治疗,防止风湿病和急性肾小球炎等疾病发生。

对A群链球菌感染者首选青霉素G。

传播途径飞沫肺炎链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G+ 无鞭毛和芽胞有荚膜(人工培养无)培养特性兼性厌氧性,营养要求高。

可分解菊糖,能被胆汁溶解。

分类90个血清型 1-3致病力强抗原构造与分型荚膜多糖抗原 C物质抵抗力弱 56℃ 20min可杀死。

有荚膜抗干燥。

对一般消毒剂、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敏感。

致病性致病物质荚膜,有抗吞噬作用。

所致疾病大叶型肺炎免疫性病后有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微生物学检查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2、分离培养与鉴定3、动物实验防治原则用荚膜多糖疫苗预防接种、治疗主要采用大剂量青霉素或林可霉素。

奈瑟菌属项目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生物学性1、形态与染色:呈肾形或豆1、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与脑状形。

G-。

新分离的菌株大多有荚膜和菌毛。

2、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能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和触酶实验阳性;3、抗原成分及分类: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脂寡糖抗原和核蛋白抗原。

按荚膜类型分类有13个血清群,对人致病主要为A、B、C群,我国为A群。

4、抵抗力:弱。

对干燥、热、寒冷等十分敏感。

常用消毒剂可以迅速杀死,对磺胺、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敏感。

磺胺药易产生耐药性。

膜炎球菌相似,形似一对咖啡豆。

无芽孢和鞭毛,有荚膜致病菌株有菌毛。

2、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专性需氧,只分解葡萄糖(与脑奈菌区别)。

氧化实验呈阳性。

3、抗原成分及分类:菌毛蛋白抗原、脂寡糖抗原、外膜蛋白抗原;致病物质菌毛、荚膜和LOS 菌毛、外膜蛋白、脂多糖、内毒素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尿道炎、子宫颈炎传播途径飞沫性传播免疫性以体液免疫为主无自然抵抗力重复感染微生物学检查1、标本2、直接涂片镜检3、分离培养与鉴定4、快速诊断法1、直接镜检2、分离培养与鉴定 3、快速诊断法防治原则及时隔离和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

首选青霉素G和磺胺药。

开展防治性病知识教育是预防的重要环节。

第七章肠道杆菌埃希菌属肠道杆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其他肠道杆菌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埃希菌属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G-。

无芽孢,多数周身有鞭毛,引起肠道外感染的菌株有多糖包膜。

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液体培养基中为浑浊生长。

能发酵多种糖产酸产气,不形成硫化氢。

能发酵乳糖产酸使菌落呈现颜色(与沙门菌、志贺菌区分)抗原构造表面主要有O、H、K三类抗原。

抵抗力较强。

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敏感。

易产生耐药性。

致病性致病物质1、定居因子2、外毒素:不耐热肠毒素耐热肠毒素志贺样毒素肠集聚耐热毒素所致疾病1、肠外感染(多为机会感染)2、肠道感染(多为外源性感染):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微生物学检查1、标本2、分离培养和鉴定防治原则耐药性非常普遍,因此抗生素治疗应在药敏实验的指导下进行志贺菌属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G-。

无鞭毛、芽胞、荚膜,多数有菌毛 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D 菌株均不发酵乳糖。

不分解尿素,不形成硫化氢。

抗原构造与分类有K 抗原和O 抗原,无H 抗原。

O 抗原分为群特异性抗原和型特异性抗原,并以此将志贺菌属分为4群,40多个血清型。

抵抗力弱。

56℃ 10min 即可杀死。

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致病性致病物质1、侵袭力2、内毒素3、外毒素(志贺毒素) 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疾、中毒性菌痢、慢性菌痢 免疫性主要依赖消化道黏膜表面的SIgA 。

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不牢固。

微生物学检查1、标本2、培养与鉴定3、快速诊断 防治原则 及时发现,彻底治疗。

加强饮水、食品卫生管理。

沙门菌属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G+。

无芽胞,一般无荚膜,多数菌株有周身菌毛和鞭毛 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抗原构造 1、O 抗原 是细菌细胞壁脂多糖中的特异性多糖 2、H 抗原 为存在于细菌鞭毛中的蛋白质,不耐热。

3、Vi 抗原 是一种表面抗原,因与毒力有关,故名。

4、M 抗原 是一种表面抗原,多种沙门菌可产生。

抵抗力 不强,65℃ 15-30min 可杀死。

对胆盐、煌绿等耐受性强。

对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等敏感。

致病性 致病物质 1、侵袭力 2、内毒素 3、肠毒素所致疾病1、伤寒与副伤寒2、急性胃肠炎(食源性疾病)3、败血症免疫性伤寒与副伤寒病后获得牢固免疫性;消化道黏膜局部SIgA对胃肠炎的回复及阻碍病原菌的黏附起一定作用。

微生物学检查一、细菌分离鉴定 1、标本 2、分离培养与鉴定 3、快速诊断二、血清学实验防治原则及时发现患者,隔离治疗。

加强饮食监督和管理。

治疗时用药敏实验选取最佳抗菌药。

第八章螺形菌霍乱弧菌弧菌属副溶血弧菌螺形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G-弯曲菌。

有端单鞭毛和菌毛,有些菌株有菌毛。

涂片呈鱼群状。

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耐碱不耐酸生化反应两型霍乱弧菌均能分解甘露醇、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缓慢分解乳糖,并产生吲哚。

抗原构造与分型耐热的菌体抗原(O抗原)和不耐热的鞭毛抗原(H)。

O抗原是群和型特异性抗原,H抗原无特异性。

抵抗力弱。

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都很敏感。

耐低温,耐碱。

100℃ 1-2min 即可杀死。

对链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敏感,对庆大霉素有耐药性。

致病性致病物质1、黏液素酶 2、菌毛 3、霍乱弧菌肠毒素。

所致疾病霍乱免疫性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性。

主要是体液免疫,包括肠毒素抗体、抗菌抗体和肠道黏膜上皮的SIgA的中和作用。

微生物学检查应快速、准确并及时报告疫情。

对患者米泔样粪便或呕吐物进行检验。

防治原则霍乱为国际检疫性传染病,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及时补充体液和电解质是治疗的关键。

第九章厌氧性细菌破伤风梭菌厌氧芽胞梭菌属产气荚膜梭菌厌氧性细菌肉毒梭菌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无芽胞厌氧菌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厌氧性球菌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G+细长杆菌,有芽胞,整个菌体呈鼓槌状。

芽胞形成后易转为G-。

有周身鞭毛,无荚膜。

培养特性专性厌氧。

置于厌氧罐(箱)培养-移行生长,呈薄膜状生长;置于庖肉培养基-庖肉变色,有腐败臭味;置于普通琼脂板上-形成中心密集,周边疏松,不整齐呈锯齿状的菌落抵抗力强。

能耐沸煮1小时,土壤中生存数十年。

其繁殖体对青霉素敏感。

致病性致病条件感染局部能否造成厌氧微环境(造就厌氧微环境的条件:伤口深而窄、混有泥土和异物、局部组织缺血等)致病机制破伤风梭菌只在局部繁殖,不向周围及血液扩散,合成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

该毒素是一种外毒素,被吸收入血,形成毒血病而发病。

所致疾病破伤风免疫性属体液免疫,主要是抗毒素的中和作用微生物学检查根据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做出临床判断防治原则一旦发病,疗效不加,故预防更重要。

首先是非特异性预防,其次要采取针对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特异性预防措施。

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G+粗大杆菌,芽胞呈椭圆形。

在体内产生明显荚膜,无鞭毛。

组织中可呈链状排列。

培养特性专性厌氧。

1、血平板培养,表面呈现中等大小的溶血圈,外为α毒素引起的不完全溶血,内为θ毒素引起的完全溶血。

2、庖肉培养基培养,生长迅速,肉渣呈粉红色,肉汤呈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

3、卵黄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浑浊圈,若加入抗α毒素,则不出现浑浊。

(称“Nagler”现象)生化反应能液化明胶,H2S试验阳性,卵磷脂酶阳性。

可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并产生大量气体冲击凝固的酪蛋白,使其呈蜂窝状。

(“汹涌发酵”)致病性致病物质1、卵磷脂酶(α毒素)2、胶原酶(κ毒素)3、透明质酸酶(μ毒素) 4、β毒素 5、DNA毒素(ν毒素)6、有些菌株可产生肠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所致疾病1、气性坏疽 2、食物中毒 3、坏死性肠炎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与动物实验防治原则伤口及时清扩创、局部用H2O2冲洗、湿敷,破坏或消除厌氧微环境。

肉毒梭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G+粗大杆菌。

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双排列。

有时可呈链状。

无荚膜,有周身鞭毛。

芽胞呈椭圆形宽于菌体,位于次级端,呈网球拍状培养特性严格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在GAM血平板培养,24小时可形成白色粗糙的较大菌落在庖肉培养基培养,可消化肉渣,使之变黑,有腐败恶臭。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产生H2S液化明胶抵抗力较强。

芽胞耐热,肉毒素不耐热。

毒素对酸的抵抗力较破伤风毒素强。

致病性致病物质主要以外毒素。

该毒素为极强的神经毒素,是已知最强的毒物。

毒素可分为A、B、Cα、Cβ、D、E、F、G共8型。

致病主要为A、B、E和F,我国主要为A。

所致疾病1、成人肉毒中毒:多见于食用带肉毒毒素食品后,潜伏期可短至数小时;2、婴儿肉毒中毒:多见于2周--8个月的婴儿。

3、伤口性肉毒中毒:伤口中混有感染肉毒梭菌和其他细菌,并进行繁殖产生毒素造成毒血症。

微生物学检查分离培养与鉴定毒素检测防治原则加强食品管理与监督。

注意个人防护。

对患者应尽早根据症状做出诊断,迅速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同时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特别是维护呼吸功能,以降低死亡率。

第十章分支杆菌属、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结核分支杆菌分支杆菌属麻风分支杆菌第十章放线菌属诺卡菌属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抗酸阳性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