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各论总结
初一生物细菌的分类总结

初一生物细菌的分类总结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它们的分类可以根据形态、结构、代谢方式和氧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划分。
本文将对初一生物课程中所学的细菌分类进行总结。
一、形态分类细菌的形态分类是根据它们的形状和结构特征来区分的。
1. 球状细菌(Coccus):这类细菌呈圆形,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看起来像小颗粒。
常见的球状细菌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2. 杆状细菌(Bacillus):这类细菌呈长柱状,外形像细长的棍子。
大肠杆菌和炭疽杆菌就属于杆状细菌。
3. 螺旋细菌(Spirillum):这类细菌呈螺旋状,外形像一根螺旋线。
铜绿假单胞菌和酿酒酵母就属于螺旋细菌。
二、结构分类细菌的结构分类主要考虑细菌体内是否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组成。
1. 革兰氏阳性菌(Gram-positive):这类细菌的细胞壁含有厚厚的脂肪酸,显著染紫色。
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2. 革兰氏阴性菌(Gram-negative):这类细菌的细胞壁相对较薄,不易染色。
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三、代谢方式分类细菌的代谢方式分类是根据细菌的能量来源和碳源来区分的。
1. 好氧菌(Aerobic):这类细菌需要氧气来进行代谢。
好氧菌包括绿色光合细菌和蓝藻菌。
2. 厌氧菌(Anaerobic):这类细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代谢,无需氧气。
厌氧菌包括产气荚膜梭菌和硫酸还原细菌。
四、氧需求分类细菌的氧需求分类考虑到细菌对氧气的需求量。
1. 嗜氧菌(Obligate aerobes):这类细菌只能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生长和繁殖。
典型的嗜氧菌有拟杆菌和放线菌。
2. 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这类细菌只能在无氧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典型的厌氧菌有产气荚膜梭菌和柱状硫杆菌。
3.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这类细菌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生长。
典型的兼性厌氧菌是大肠杆菌和乳酸菌。
高中生物细菌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细菌的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细菌的知识1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培养细菌、真菌(菌落)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接种→恒温培养。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氧气不是细菌生存的必须条件,有些菌不需要氧气:如乳酸菌、甲烷菌、破伤风杆菌。
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细菌的形态不同,但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鞭毛(运动)、荚膜(起保护作用)。
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繁殖速度极快)。
有些细菌遇到不良环境会形成芽孢(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在适宜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细菌分布广的原因:繁殖速度快;能形成芽孢度过不良环境;个体微小,易扩散。
青霉、曲霉及食用菌都是多细胞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真菌的繁殖方式:孢子生殖。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腐生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3)与动植物共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
例如:①地衣,地衣是由真菌与藻类植物共生在一起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
②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物质,而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③人体肠道中的有些细菌可以制造维生素K和维生素B12等,人体为他们提供有机物和生活空间)。
细菌和真菌的三种生活方式:腐生(死细胞)、寄生(活细胞,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高中生物细菌的知识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被细菌或真菌(体内含有大量的酶)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
浅谈微生物教学中细菌学各论部分的教学经验

新 颖 丰 富 , 易 吸 引 学 生 注 意 力 . 培 养 和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容 能 习 兴 趣 。对 于 细 菌 学 各 论 中 各 种 致 病 菌 的 形 态 结 构 仅 靠 文 字 讲 解 非 常 抽 象 , 生 难 以 理 解 , 用 C I 件 辅 助 教 学 能 学 采 A课 够 提 供 大 量 直 观 的 图 片 , 实 形 象 地 显 示 各 类 微 生 物 的 形 真 态 及 超 微 结 构 。这 样 就 不 再 是 教 师 空 讲 . 生 空 想 . 是 讲 学 而 有 所 依 , 有 所 据 , 抽 象 的 教 学 过 程 具 体 化 . 同 学 们 对 学 使 使 各 类 致 病 菌有 一 个 直 观 、 性 的 认 识 , 强 记 忆 感 增 次C I A 课 件 可 以 能 够 化 静 为 动 , 于 一 些 难 点 内 容 可 采 用 连 续 动 对 画 画 面 , 好 地 突 破 难 点 , 助 学 生 理 解 。 比 如 S A的 特 性 很 帮 P
2 1 . g 5 , o 1 菌 学 各 论 部 分 的 教 学 经 验
任 士 昕
( 皇 岛市 卫 生 学 校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组 , 北 秦 皇 岛 秦 河 细 菌 学 各论 是 《 学 微 生 物 学 》 重 要 的一 部 分 , 与 临 医 中 是 床 实 际 紧密 联 系 的 枢 纽 。具 有 内容 繁 杂 、 识 容 量 大 、 知 比较 枯 燥 、 懂 不 易记 等特 点 。 如何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高教 学 易 提 质 量 、 强 学生 的综 合 能 力 呢 ?我 就 此谈 一 些 教 学 心 得 体 会 . 增
细菌知识点总结

细菌知识点总结1.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形态主要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不定形菌四种。
球菌即球形细菌,主要有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杆菌即棒状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螺旋菌即螺旋形细菌,主要有梭菌、钩端螺旋体等;不定形菌则是细菌形态特殊的一类,如放线菌、支原体等。
2. 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质粒等。
细菌细胞壁是由肽聚糖构成的,可以分为厚壁菌和薄壁菌。
薄壁菌主要指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厚壁菌主要指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的细胞膜包裹在细胞壁的外层,起着细胞保护和物质交换的作用。
细菌的细胞核包含有遗传信息,如DNA和RNA等。
细菌的质粒是一种环形DNA分子,负责细菌的遗传传递。
3. 细菌的代谢功能细菌的代谢功能与生存、繁殖密切相关。
细菌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获取能量。
光合作用主要存在于一些光合细菌中,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
呼吸作用则是通过氧化有机物质来释放能量,细菌会根据氧气情况选择进行有氧呼吸或厌氧呼吸。
4. 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和真核分裂两种。
二分裂是细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细菌通过细胞分裂,原细胞分裂成两个后代细胞。
真核分裂则是一种非常规的繁殖方式,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核分裂和质体分裂,形成两个后代细胞。
5. 细菌的生态作用细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可以分解有机物质、氮素转化、硫循环、碳循环等。
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促进有机质的降解和循环。
氮素转化则是指细菌通过硝化、还原等过程,帮助植物获取氮素。
硫循环和碳循环是指细菌通过还原硫酸盐和二氧化碳,促进硫和碳的循环和转化。
总的来说,细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具有多种形态、结构和功能,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对细菌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奥秘,也对促进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对细菌有更深入的了解,促进细菌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
细菌总结知识点

细菌总结知识点细菌是一类微生物,是生物界中最为简单的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它们通常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壁等基本结构。
虽然细菌在人类生活中很常见,但对细菌的了解却并不广泛。
为了加深对细菌的认识,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细菌的基本知识点。
一、细菌的分类细菌的分类是通过它们的形态、生活习性、生化特性和基因结构等进行的。
根据结构形态的差异,可以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体等。
在生活习性上,细菌可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等。
另外,细菌在形态和生活习惯上还存在着各种过渡类型。
除了以上两种分类方法之外,细菌还可以依照其生化特性或基因结构进行分类。
二、细菌的结构和形态细菌的结构相对简单,通常由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和细胞膜等组成。
细菌的形态则多种多样,有球形、椭圆形、杆状、螺旋形等。
这些形态主要是受细菌的生活环境和生长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1. 细胞膜和细胞壁细菌的细胞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薄膜,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限制物质的进出。
细菌的细胞壁则位于细胞膜的外层,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
细胞壁对于细菌细胞的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还能够保护细菌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 细胞核细菌的细胞核并不像真核细胞有着明显的核膜,它的基因组位于细胞质中,以环形的DNA 形式存在。
此外,许多细菌还具有质粒等DNA分子,这些质粒与细菌的生存和繁殖密切相关。
3. 菌体的形态细菌的形态多种多样,球形菌在细菌中非常常见,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而杆状菌如大肠杆菌等也是常见的细菌形态;另外,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等也是常见的细菌形态。
三、细菌的生理特性细菌在生理特性上也有很多的特点,其中包括生长、代谢、运动和耐受性等。
1. 生长特性细菌的生长主要是通过二分裂来完成的,它的生长速度和方式受到温度、pH值、营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细菌在40-50°C范围内生长最快,但对温度的耐受性也有所不同。
2. 代谢特性细菌的代谢方式有两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细菌病毒生物知识点总结

细菌病毒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1. 细菌的结构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其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质粒等。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胞外聚糖构成,这使得细菌在染色时能够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种类型。
2. 细菌的功能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其功能非常多样。
细菌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一氧化碳还原作用等。
此外,细菌还可以进行分解和合成有机物的代谢作用,参与氮循环、硫循环等。
3. 细菌的生命周期细菌的生命周期包括生长期、滋长期和分裂期等。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会进入生长期,细胞数量会迅速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积累会导致细菌数量的平稳状态。
最终,细菌会进入分裂期,进行细胞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菌。
4.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是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很多传染病。
细菌引起疾病的主要方式有直接侵袭、产生毒素和引起过敏三种途径。
常见的细菌性感染包括结核病、大肠杆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等。
5. 细菌的防治方法细菌的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卫生,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避免细菌的传播。
另外,对于细菌引起的疾病,可以采用抗生素和疫苗进行治疗和预防。
二、病毒的生物知识点总结1. 病毒的结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其结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它们包裹在蛋白质的外壳中,形成病毒颗粒。
某些病毒还具有包膜,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2. 病毒的功能病毒是一种寄生微生物,它们需要依靠寄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会利用寄主细胞的生物合成系统制造新的病毒颗粒,最终破坏细胞并释放新的病毒颗粒。
3. 病毒的生命周期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穿透、解包、复制、组装和释放等阶段。
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病毒都需要依靠寄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才能完成复制和传播。
4. 病毒的致病性病毒是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很多传染病。
肠杆菌科细菌归纳总结

肠杆菌科细菌归纳总结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类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它包括了许多与人类和动物相关的致病菌,同时也包括了许多与环境和食品卫生相关的菌株。
肠杆菌科细菌的特点是在普通培养基上能够产生气体,并且在革兰染色中呈现棒状。
1.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肠杆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属,常见的菌株包括粪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和黄色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等。
这些菌株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以及人及动物的肠道中,有些种类具备耐药性,并且可能引发医院感染。
2. 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大肠杆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另一个重要属,其中最著名的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它一般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以引起腹泻、尿路感染等疾病。
此外,某些大肠杆菌菌株还产生毒素,如致命的肠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
3. 鲍曼不动杆菌属(Klebsiella)鲍曼不动杆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另一个重要属,常见的菌株包括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等。
这类菌株是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可以引起肺炎、尿路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而产超强粘多糖的黏质性肺炎克雷伯菌更是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是医疗环境中的重要威胁之一。
4.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一类重要致病菌,它包括众多血清型,其中一些血清型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和沙门氏菌感染。
这些菌株主要存在于动物及其产品中,比如家禽、牛奶和蛋等。
如果不注意食品的卫生状况,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人体感染引起胃肠炎等症状。
5. 艰难梭菌属(Clostridium)虽然肠杆菌科主要是指肠道相关的菌属,但在其中也包括一些与人体肠道无关或者少数与肠道关联不紧密的菌株。
艰难梭菌属是其中之一,该属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
细菌培养的实验总结(共6篇)

为了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自己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
学生是主体。
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
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
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
丰富多彩的生物课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
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感染的控制措施 一、我国计划免疫5(6)苗防9(10)病 疫苗名称 成分 可预防疾病
卡介苗(BCG)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活菌苗 结核病
白百破三联疫苗(DPT) 白喉类毒素、百日咳鲍特菌死菌苗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 白喉、百日咳、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疫苗(OPV) 三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脊髓灰质炎 麻疹、腮腺炎、风疹(MMV) 减毒活疫苗 麻疹、腮腺炎、风疹
乙肝疫苗(HBV) HBsAg基因重组疫苗 乙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疫苗 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 甲型病毒性肝炎
二、英文 1、antitoxin抗毒素:抗毒素及抗血清系指用细菌外毒素或蛇毒免疫动物(马)后,取得免疫血清并精制成的蛋白制剂。 2、MV:麻疹疫苗 3、OPV:脊髓灰质炎疫苗 4、DPT:百白破三联疫苗 5、Interferon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生物活性高、选择性作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对正常细胞无作用,对机体的副作用小。 长效干扰素制剂:Peg-IFN 6、BCG卡介苗:卡介苗,是将有毒力的牛结核分枝杆菌置于含甘油、胆汁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传230代,获得的一株毒力减弱而保留抗原性的变异株,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病原性球菌 主要的病原性球菌有哪些? 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奈瑟菌属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一、葡萄球菌生物学性状 1. 形态结构:革兰染色阳性,无荚膜、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光学显微镜下呈葡萄串状排列。 2.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一般,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血平皿上形成透明溶血环。 3. 生化反应:致病株分解甘露醇。 4. 抗原结构: 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 SPA是葡萄球菌细胞壁中的一种蛋白,可与人类IgG抗体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IgG的Fab段仍可与特异性抗原结合。 据此,建立了SPA协同凝集试验方法,可检测多种病原。 抗吞噬作用:SPA阻断IgG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 Fc 受体结合,使吞噬细胞激活受阻。 多糖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活动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中, 可检测到其抗体。
二、葡萄球菌致病物质(凝固酶阳性) 致病物质 致病作用 凝固酶 Coagulase 结合凝固酶增强细菌抗吞噬作用; 使感染易于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葡萄球菌溶血素 Staphylolysin 溶解红细胞,破坏血小板
杀白细胞素 Leukocidin 攻击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肠毒素 Enterotoxin 引起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
表皮剥脱毒素 exfoliative toxin 裂解表皮组织棘状颗粒层, 导致表皮与真皮脱离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 1, TSST-1 发热、休克
三、葡萄球菌所致疾病(凝固酶阳性) 1. 化脓性感染 (1)局部化脓性炎症-(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软组织感染,如疖、痈、毛囊炎、伤口化脓等。 (2)内脏器官感染-有肺炎、脓胸、中耳炎等; (3)全身感染-主要有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2. 毒素性疾病 (1)食物中毒:外毒素 (2)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表皮剥脱毒素 (3)毒性休克综合症:TSST-1 3、葡萄球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 健康人体表寄生的正常菌群,一般情况下很少致病 由于各种人工植入手术的实施: 如人工心瓣膜、心脏起搏器及人工关节植入术等 住院患者中重度虚弱者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如肿瘤患者、早产儿 常为表皮葡萄球菌→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 腐生葡萄球菌→孕妇尿路感染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一、链球菌生物学性状 1. 形态结构:革兰阳性,无鞭毛、不形成芽胞。镜下呈双或链状排列。初分离株有荚膜。 2.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培养须提供血清、血液、葡萄糖等。血平皿上不同链球菌形成不同性质的溶血环。 3. 生化反应: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肺炎球菌不然 4. 链球菌抗原结构: (1)群特异性抗原:又称为C抗原,细胞壁多糖成分,血清学分群的依据。 (2)表面抗原:位于C抗原外层,蛋白质成分,其中M抗原与致病性关系密切,可抵抗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抗M蛋白抗体与人类心肌细胞抗原有交叉反应,可能是风湿热的主要致病因子。
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物质 (-hemolytic streptococcus) 1.脂磷壁酸(leipoteichoic acid, LPA):粘附 2.M蛋白(M protein):抗吞噬、变态反应 3.致热外毒素(pyrogenic exotoxin):SPE与链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关系密切 4.链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SLO(对O2敏感),SLS(β溶血环 ) 5.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扩散 6.链激酶(streptokinase):扩散,治疗肺栓塞和冠状动脉血栓 7.链道酶(streptodonase):扩散
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 1.化脓性感染:扁桃体化脓、淋巴管炎等 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链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 3.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
四、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 亚急性细菌心内膜炎
肺炎球菌 一、肺炎球菌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成双或成短链状排列。无鞭毛、不形成芽胞, 有毒株形成荚膜 2.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须提供血液或血清。血平皿上形成α溶血(甲型溶血)。加入胆汁激活自溶酶使菌体溶解,使菌落呈“脐”状 (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不产生自溶酶) 3. 生化反应:有些菌株发酵菊糖,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4. 抗原结构: (1)菌体抗原:C抗原和M抗原,存在于肺炎球菌细胞壁 (2)荚膜抗原:具有型的特异性 (5)抵抗力:有荚膜株抗干燥力较其它株强。
奈瑟菌(Neisseria) 一、奈瑟菌生物学性状 对人致病的奈瑟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 共同的生物学性状 (1)革兰染色阴性,球形,成双排列 (2)有毒株有荚膜,无鞭毛、不形成芽胞 (3)营养要求高,巧克力色培养基培养 (4)抵抗力弱,对冷热均敏感
肠 道 杆 菌 埃希菌属(Escherichia) 主要代表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
大肠埃希菌致病物质 共有的毒力因子 :内毒素,荚膜,III型分泌系统等, 特殊的毒力因子: 1.黏附素(adhesin):使细菌紧密粘着在泌尿道和肠道的细胞上,避免因尿液的冲刷和肠道的蠕动作用而被排除。包括定植因子抗原I,II,III等。 2.外毒素(exotoxin ):由产毒型大肠埃希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包括志贺毒素I和II(Stx-1,Stx-2)、耐热肠毒素a和b(STa,STb)、溶血素A(lyA) 不耐热肠毒素I和II(LT-I,LT-II) 大肠埃希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新生儿脑膜炎例外) 化脓性感染: 泌尿道感染: 2.败血症(septicemia) :多尿道和胃肠道感染引起, 如肠穿孔→伴有败血症的腹腔内感染, 3.新生儿脑膜炎(Neonatal Meningitis): <1岁婴儿 4.泌尿道感染(Urethra Infection) : 5.胃肠炎(gastroenteritis) :食入污染的食品和饮水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 EPEC)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EC) 弥漫粘附型大肠埃希菌(Diffusely adherent E.coli, DAEC)
沙门菌属(Salmonella) 主要代表菌——Salmonela.Typhi, S.paratyphi A,B,C,引起肠热症 沙门菌致病物质 1、 须经口进入足够量的细菌: 多数血清型半数感染剂量在105~108之间 伤寒沙门氏菌可少至103 暴发流行时:<103个菌体,有时<100个 2、 侵袭力:2个Ⅲ型分泌系统“沙门菌致病岛” SPI-I:细菌最初的对肠黏膜的侵入 SPI-II:随后的全身性疾病 3、内毒素:死亡后释放→宿主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 大剂量时→中毒症状和休克 4、肠毒素:个别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类似ETEC肠毒素 沙门菌所致疾病 1. 肠热症(enteric fever,typhoid fever): 伤寒(伤寒沙门菌)、副伤寒(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2. 胃肠炎(食物中毒): 3. 败血症(septicemia)
沙门菌所致疾病
志贺菌属(Shigella) 志贺菌致病物质 1. 侵袭力: 菌毛 ,可粘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粘膜的上皮细胞。细菌侵入血流罕见。 2. Endotoxin:所有毒株均有强烈的endotoxin。Endotoxin作用于肠粘膜,使其通透性增高,进一步促进对endotoxin的吸收,引起发热、神志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等一系列症状。 3. 外毒素(shiga toxin,ST):称为可引起vero细胞病变,亦称vero毒素,具有肠毒素性、细胞毒性、神经毒性。
志贺菌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急、慢性) (bacillary dysentery,shigellosis) 黏液血便(Pus, bloody fe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