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最新教研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教研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梅兰芳蓄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梅派京剧表演艺术。
2.学生能够模仿梅兰芳蓄须的表演动作,提高表演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蓄须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模仿梅兰芳蓄须的表演动作,提高表演能力。
难点:1.理解蓄须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启发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梅兰芳蓄须》。
2.PPT课件。
3.视频资源:梅兰芳蓄须表演视频。
4.道具:头面扎顶、道观掌上炼丹、道观炉灶、清凉杞背篓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PPT介绍梅兰芳,简要介绍其在戏剧领域的贡献,引导学生对梅兰芳及其蓄须的了解。
2. 学习课文(20分钟)逐段学习课文,讲解生词和生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蓄须的象征意义。
3. 观摩学习视频(15分钟)播放梅兰芳蓄须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京剧表演艺术的魅力,鼓励学生模仿演绎。
4. 表演训练(2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梅兰芳蓄须的表演动作,指导学生提高表演技巧。
5. 思考交流(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蓄须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何?梅兰芳蓄须对传统文化有何启示?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梅兰芳及蓄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提高了表演能力,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六、教学反思对于梅兰芳蓄须这一课文,教师需要注意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且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表演训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演才华。
以上为《梅兰芳蓄须》教学教研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一、书题启课师(屏显梅兰芳剧照):孩子们,这是谁?众生:梅兰芳!师(屏显梅兰芳生活照):这又是谁?众生:梅兰芳!师(师生齐写课题,师引导):我们一起来写下这三个字。
“梅”是傲雪梅的“梅”,“兰”君子兰的“兰”,“芳”是芬芳的“芳”。
生(齐读课题):梅兰芳!二、引出“话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的五个故事,还记得吗?生:记得,拒绝播音;自伤身体,滞留香港。
师:被迫滞留香港达四年之久。
生继续:还有拒绝演出;蓄须明志。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课文中的梅兰芳,电影中的梅兰芳想看吗?众生:想!播放电影《梅兰芳》片断:(画面描述)日本人把梅兰芳关押,“客气”地询问“梅先生,演出的事情考虑好了没有?”梅兰芳从容起身……(镜头止,回答略)师:孩子们,想想梅兰芳会怎么回答?生:我不去!生: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不演!师:拒绝的态度很坚定。
生(语气淡定,但有力):不演!师:简单的两个字,却充满了力量!不去的后果,不演的后果可能是什么?生:可能会受皮肉之苦。
生:可能会被日本人被用刑逼迫。
师:这是一种威胁,恐吓。
生:可能会失去生命。
师:尽管这样,梅兰芳还是——众生:拒绝!师:所以,丰子恺发出深深的慨叹——众生(屏显丰子恺的话):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师: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可梅兰芳为什么能做到?文中有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浏览课文,找到并划记。
(约三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师:孩子们,你们划记的也是这句吗?(生齐读此句。
)师:孩子们,梅兰芳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让丰子恺十分敬佩。
“摔破了”就没有了,这是一种失去,(板书“失”)梅兰芳在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的过程中,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板书:?)我们去文中梅兰芳的五个故事中寻找。
(学生小组内读故事,交流,约五分钟后集体交流。
)三、“话题”探究(屏显“梅兰芳”五个故事的小标题:采用变序的方式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第一感受,根据学生的汇报,进入相应的故事板块。
部编小语四上《梅兰芳蓄须》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梅兰芳蓄须》简案导入:播放视频,引出人物;设置情景,任务驱动。
(情境:学校准备举行“杰出人物”展览活动,要为梅兰芳先生制作展板任务:了解展板中的“事迹介绍”,竞选“展板介绍员”。
)过渡: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任务一:读通读顺,了解背景活动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活动2:检查预习,了解背景(借助资料袋,生自主选择想了解的资料)过渡: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背景,怎么介绍梅兰芳的事迹呢?☆任务二:介绍事迹,完成竞选活动1:提炼串联,介绍事迹活动2:借助提示,完成竞选过渡:其实梅兰芳的爱国事迹还有很多,同学们想知道吗?任务三:联系资料,感悟情怀活动1:场外连线,补充资料活动2:学生交流,感悟情怀课后任务:阅读链接搜集资料读一读:读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把握主要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爱国情怀。
搜一搜:网上搜索梅兰芳的其他爱国事迹。
《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课前交流师:上课前,咱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师:这是著名京剧《贵妃醉酒》中的片段,知道贵妃的扮演者是谁吗?生:梅兰芳师:那咱们准备上课了。
导入师:上课。
同学们好。
请坐。
同学们,京剧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梅兰芳是唱旦角的。
旦角是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在旧社会,女性不好抛头露面,所以只能由男性扮演。
为了演出,梅兰芳每天都要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甚至用镊子把胡须一根根拔掉。
可是,有几年,他却留了胡须。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这篇课文——《梅兰芳蓄须》读题。
师:蓄须就是?生:留胡子师:为了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校准备举行“杰出人物”展览活动,瞧,这是梅兰芳先生的展板,目前还差最后一步——事迹介绍,咱们就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来完成,评出“最佳展板讲解员”。
(2分钟)任务一:读通读顺了解背景活动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师:咱们先读读课文,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生读。
活动2:检查字词,了解背景。
师:同学们都读得特别投入。
字都能读准吗?咱们来玩个小游戏。
老师提示,待会儿你只需要点正确的读音。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课堂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课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蓄须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梅兰芳热爱祖国、抗拒日本侵略者的英勇行为,以及他为了抗日救国所做出的牺牲。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专业京剧术语和历史文化背景有所疑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英雄人物有一定的崇拜心理,容易受到课文情感的感染,教师应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梅兰芳抗拒日本侵略者的英勇行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抵抗外敌侵略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2.教学难点:对一些专业京剧术语和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同时,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京剧术语和历史文化背景,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确保发音准确。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对一些专业京剧术语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的配合。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角色的情感,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实录(2024年)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认识“蓄、迫”等 11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和过程。
3.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4.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和过程。
2.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3.掌握略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梅兰芳在困境中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将梅兰芳的事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爱国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的含义。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板书课题:梅兰芳蓄须)大家对梅兰芳有哪些了解呢?生:梅兰芳是一位很有名的京剧大师。
生:他的京剧唱得非常好。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在京剧艺术上的成就举世瞩目。
那“蓄须”是什么意思呢?生:就是留胡子。
师:非常正确。
那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呢?他蓄须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者请教同学和老师。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生字词)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师: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蓄须、被迫、纠缠、邀请、骚扰、拒绝、签订、宁可、要求、妄想)生:蓄须、被迫、纠缠、邀请、骚扰、拒绝、签订、宁可、要求、妄想。
师:读得非常准确。
这里面有两个多音字,大家找出来了吗?生:“宁”和“要”。
师:非常好。
“宁”有两个读音,分别是“níng”和“nìng”。
当读“níng”的时候,可以组词“宁静、安宁”;当读“nìng”的时候,可以组词“宁可、宁愿”。
23《梅兰芳蓄须》(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梅兰芳蓄须》(教案)一、教学内容《梅兰芳蓄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现代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为了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蓄须明志,巧妙周旋,充分展示了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造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表达方式,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课文含义,感受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表达方式,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四、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课文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情感1. 教师出示梅兰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他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梅兰芳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3. 教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梅兰芳的文章——《梅兰芳蓄须》。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3. 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提问:梅兰芳为什么在民族存亡的关头蓄须?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部分(第3-15自然段),提问:梅兰芳为了蓄须都经历了哪些困难和挑战?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提问:梅兰芳蓄须的目的是什么?4.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向梅兰芳学习,培养自己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一、交流导入,初步了解1.师:(板书:梅兰芳)同学们,对于梅兰芳,你了解多少?生:我知道梅兰芳是演旦角的演员。
生:我知道梅兰芳非常爱国。
生:我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2.师:同学们都有一定的了解,老师找了一些词语。
出示:(1)旦角正音“角”字师: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
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梅兰芳在表演的时候,必须要把胡子剃掉,男扮女装。
(2)梅兰芳的代表作:《贵妃醉酒》《霸王别姬》(3)闻名中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4)艺术大师(5)补充:“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演出。
”一一纽约《世界报》3•师:请同学们从上面词语或句子中选用几个,用一小段话来介绍梅兰芳。
生练习,指三名说(略)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蓄须》的故事。
(师补充课题)理解“蓄须”(简单说,就是留胡子)二、检查预习,梳理文脉1.师检查生字词语:抗日战争侵略者沦陷师:什么叫“抗日战争”?用一句话说说。
生:日本人侵略中国,中国人抵抗日本人。
师:对,从1931—1945年,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
师:侵略者占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一一“沦陷”了。
不过还有一个地方可以暂时藏身,这就是“租界”。
(结合图,简单解释“租界")2,介绍梅兰芳暂时藏身的“租界”,出示梅兰芳当时的时代背景。
5.大致了解“大东亚圣战”师:出示地图,日本人野心勃勃,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殖民地扩大。
出示图。
“圣”,就是神圣的意思。
这场战争对我们来说,是神圣的吗?所以,我们要加引号。
6.梳理“时光轴”师:在抗战时期这一阶段,梅兰芳也发生了很多事。
同学们把关键事件写上去。
写好的同学互相交流。
7.指名学生反馈,师板书:1937年上海:藏身租界1938年香港:暂居香港、深居简出1941年香港一上海:蓄须明志、卖房度日、假生大病1945年抗战胜利:剃须登台师指导:概括就是要精炼,用最简洁的语言。
师生合作读,学生说年份,老师说事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一、书题启课师(屏显梅兰芳剧照):孩子们,这是谁?众生:梅兰芳!师(屏显梅兰芳生活照):这又是谁?众生:梅兰芳!师(师生齐写课题,师引导):我们一起来写下这三个字。
“梅”是傲雪梅的“梅”,“兰”君子兰的“兰”,“芳”是芬芳的“芳”。
生(齐读课题):梅兰芳!二、引出“话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的五个故事,还记得吗?生:记得,拒绝播音;自伤身体,滞留香港。
师:被迫滞留香港达四年之久。
生继续:还有拒绝演出;蓄须明志。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课文中的梅兰芳,电影中的梅兰芳想看吗?众生:想!播放电影《梅兰芳》片断:(画面描述)日本人把梅兰芳关押,“客气”地询问“梅先生,演出的事情考虑好了没有?”梅兰芳从容起身……(镜头止,回答略)师:孩子们,想想梅兰芳会怎么回答?生:我不去!生: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不演!师:拒绝的态度很坚定。
生(语气淡定,但有力):不演!师:简单的两个字,却充满了力量!不去的后果,不演的后果可能是什么?生:可能会受皮肉之苦。
生:可能会被日本人被用刑逼迫。
师:这是一种威胁,恐吓。
生:可能会失去生命。
师:尽管这样,梅兰芳还是——众生:拒绝!师:所以,丰子恺发出深深的慨叹——众生(屏显丰子恺的话):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师: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可梅兰芳为什么能做到?文中有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浏览课文,找到并划记。
(约三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师:孩子们,你们划记的也是这句吗?(生齐读此句。
)师:孩子们,梅兰芳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让丰子恺十分敬佩。
“摔破了”就没有了,这是一种失去,(板书“失”)梅兰芳在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的过程中,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板书:?)我们去文中梅兰芳的五个故事中寻找。
(学生小组内读故事,交流,约五分钟后集体交流。
)三、“话题”探究(屏显“梅兰芳”五个故事的小标题:采用变序的方式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第一感受,根据学生的汇报,进入相应的故事板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梅兰芳蓄须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以读促讲,感悟人物情感(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梅兰芳先生隐居罢演以表明自己的抵抗态度,此时可恶的日本侵略者就这样放过他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那个可恶的日本司令官了吗?哪些词让你感到日本侵略者的无耻横蛮的嘴脸?把你找到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生:多次逼迫、随时随地、骚扰。
师:在中国,这三个词可以形容一类人,那就是地痞、流氓、无赖!可见日本侵略者与这类人一般无二!面对这样的情境,梅兰芳最后只能——
生:蓄须明志!
师:梅兰芳蓄须要明什么志?
生: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出的决心。
师:是的!这就是一位艺术家的民族气节!
师:以演戏为生的梅兰芳先生,长期罢演,生活入不敷出,为了养家他只能卖房糊口。
梅兰芳眼前出现了种种诱惑,快速浏览第4自然段,找出这些“诱惑”。
生:戏园老板的劝说、金钱诱惑。
师:戏园老板怎么劝说?
生:“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师: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
生:梅先生,您不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不愁没钱花。
师:对比这两句话,哪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剧烈?
生:反问句表达更剧烈。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戏园子老板的话。
生:……
师:劝说不动,有人甚至开出预支二十两黄金的条件,以求打动梅兰芳的心,他们胜利了吗?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生:梅兰芳没有动摇。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体会到梅兰芳的坚决?
生:宁可……也决不……
师:你能用这组关联词说句话吗?
生:……
师: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语气坚强,再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这就是他的崇高的爱国情怀!
赏析:在本片段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边读边抓住关键词体会梅兰芳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边读边思考,体会“蓄须明志”背后的爱国情怀。
在朗读中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