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选读教学大纲
伤寒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提纲--教学纲要

伤寒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提纲研究生:李巨奇导师:张横柳教授李赛美教授朱章志副教授吴浩祥讲师大青龙汤证(38、39)原文38条,太阳伤寒兼里热证证治(原文略)(一)分析太阳中风——实指太阳伤寒,亦可视为病因——风寒。
脉浮紧,发热恶寒伤寒证身疼痛,不汗出1、启发(1)太阳伤寒、中风之辨,关键在于脉证。
(2)学习原文不能孤立地以字解字,应全面地综合分析,紧把脉证。
2、 结论 (1) 不汗出是烦躁之因,烦躁是不汗出的结果,故仲景在其之间加一个“而”字这个连接词,可见其二者内在联系。
(2) “不汗出而烦躁”一句是风寒束表,热聚胸中的病机的病机反映,故为本条文辨证的要点,也是重点。
临床应用大青龙汤应以发热恶寒、无汗烦躁为着眼点。
(3) 烦躁是不汗出的结果,而不汗出又因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风寒外束,热聚胸中这一病机矛盾主要方面在风寒外束,即病机重心仍在外。
言症状——与无汗机理同义,但同中有异,异在风寒束表,卫气受压,营阴郁滞更甚。
言病因——治疗不当,如病重药轻失治、发病后未及时就医——表邪不但不解,反而化热入里。
不汗出 烦 躁—— 因 果风寒束表(为主) 热聚胸中(病机) 外寒郁遏,阳气不得宣通,郁而化热。
(二) 治法:发汗解表兼清里热,大青龙汤是代表方。
1、 方义:麻黄汤是麻黄倍量——开发腠理 石膏——清胸中郁热,预保阳明姜枣——补中调营卫,防传太阴2、 启发:(1) 为辛温解表之峻汗剂,即其发汗力较麻黄汤更强。
推之,大青龙汤证表郁较麻黄汤证更甚(以不汗出及汤中麻黄用量可据)。
(2) 辛温之品合辛凉之品于一方是变解表剂为表里双解剂。
后世医家师其法化裁加减的著名方剂有: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治疗风热壅盛,三焦俱实;清·吴鞠通之银翘散,用豆豉、薄荷、荆芥代麻黄,牛子、桔梗代北杏,苇茎、银花、连翘、竹叶代石膏,并去桂枝、生姜、大枣,可治疗风温邪气在气分之初期。
表里俱实表寒里热。
伤寒论教学大纲

伤寒论教学大纲(供中医本科使用)前言[教学目的]《伤寒论》(梅国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是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以及历代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
本学科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既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又是基础和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掌握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掌握临床辨证治疗原则、思维方法与技能,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适应21世纪中医药高素质人才需要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学要求]本门课程应安排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课程学习后。
《伤寒论》内容分绪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及厥阴病六经病证治,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证治等八部分。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伤寒论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学术渊源与成就,与中医其他三大经典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伤寒的涵义,病因、发病与传变,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突出《伤寒论》临床经典的性质,展示其学术价值,并使学生了解《伤寒论》在近两千年以来传承中的发展脉络与主要成就。
第2~9章分别论述六经病、霍乱病于阴阳易差后劳复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旨在使学生通过《伤寒论》原文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掌握六经辨证体系、相关汤证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与技能。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伤寒论的概念及学科确立的基本要素、伤寒的涵义、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及六经传变规律。
2.熟悉伤寒的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
3.了解《伤寒论》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 11.伤寒论的基本定义。
2.《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
伤寒论选读

伤寒论选读
《伤寒论选读》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之作。
以下是其主要内容:
1. 学术地位、形成与发展:介绍了《伤寒论》在中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 学术渊源与成就:探讨了《伤寒论》的理论基础和成就,以及它对后世中医的影响。
3. 伤寒的含义及六经病的传变:解释了伤寒的基本概念,以及六经病的传变规律。
4. 《伤寒论》辨证体系:详细介绍了《伤寒论》的辨证方法,包括病因、病机、证候等方面的分析。
5. 《伤寒论》的临证思维:通过实例,讲解了《伤寒论》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6. 太阳病辨证纲要:对太阳病的证候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解释。
7. 阳明病本证与变证:介绍了阳明病的本证和变证,包括其症状、病因、治疗方法等。
8. 少阳病与少阴病:对少阳病和少阴病的证候进行了探讨,包括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
9. 咽痛证与少阴病预后:探讨了咽痛证的病因、症状和治疗,以及少阴病的预后情况。
总的来说,《伤寒论选读》是一本全面介绍《伤寒论》的书籍,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参考书。
伤寒论条文全398 教材提纲顺序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二、太阳病分类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
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7.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
發于陽者七日愈,發于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4.傷寒一日,太陽受之。
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5.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8.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10.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太阳病经证(一)中风表虚证1、桂枝汤证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
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
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幹嘔者,桂枝湯主之。
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95.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
24.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42.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44.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
45.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複下之,脈浮者不愈。
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15.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
57.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複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
53.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
伤寒论大纲

伤寒论第一单元绪论要点:伤寒论》的作者伤寒的含义六经病的传变六经辨证方法第二单元太阳病辨证论治细目一:太阳病辨证纲要要点:1.太阳病提纲2.太阳病的分类细目二:太阳病本证要点:1.桂枝汤证1-1主症 1-2病机 1-3治法 1-4方剂组成1-5方义 1-6煎服法2.麻黄汤证2-1主症 2-2病机 2-3治法 2-4方剂组成3.大青龙汤证 3-1主症 3-2病机 3-3治法 3-4方剂组成4.小青龙汤证 4-1主症 病机 4-3治法 4-4方剂组成细目三:太阳病变证1.变证的治则2.辨寒热真假3.辨虚证实证4.辨表里先后治则5.辨标本缓急治则6.太阳蓄水证 6-1主症 6-2病机 6-3治法 6-4方剂组成6-5方义7.太阳蓄血证 7-1主症 7-2病机 7-3治法 7-4方剂组成7-5方义第三单元阳明病辨证论治要点:细目一:阳明病辨证纲要要点:1.阳明病提纲2.阳明病脉证细目二:阳明病本证要点:1.白虎汤证1-1主症 1-2病机 1-3治法 1-4方剂组成1-5方义2.白虎加人参汤证 2-1主症 2-2病机 2-3治法 2-4方剂组成2-5方义3.三承气汤证 3-1主症 3-2病机 3-3治法 3-4方剂组成3-5方义第四单元少阳病辨证论治细目一:少阳病辨证纲要要点:1.少阳病提纲2.少阳病治禁细目二:少阳病本证要点:1.小柴胡汤证的主症2.小柴胡汤证的病机3.小柴胡汤证的治法4.小柴胡汤的方剂组成5.小柴胡汤的方义6.小柴胡汤的方药加减法细目三:少阳病兼变证要点:1.大柴胡汤证的主症2.大柴胡汤证的病机3.大柴胡汤证的治法4.大柴胡汤的方剂组成5.大柴胡汤的方义第五单元太阴病辨证论治要点:1.太阴病提纲2.太阴病本证 2-1主症 2-2病机 2-3治法 2-4代表方药第六单元少阴病辨证论治细目一:少阴病辨证纲要要点:少阴病提纲细目二:少阴病本证要点:1.四逆汤证1-1主症 1-2病机 1-3治法 1-4方剂组成1-5方义2.真武汤证2-1主症 2-2病机 2-3治法 2-4方剂组成2-5方义3.黄连阿胶汤证 3-1主症 3-2病机 3-3治法 3-4方剂组成3-5方义细目三:少阴兼变证要点:1.少阴兼表证的辨证治疗2.四逆散证2-1主症 2-2病机 2-3治法 2-4方剂组成2-5方义第七单元厥阴病辨证论治细目一:厥阴病辨证纲要要点:厥阴病提纲细目二:厥阴病本证要点:1.乌梅丸证 1-1主症 1-2病机 1-3治法 1-4方剂组成1-5方义2.当归四逆汤证 2-1主症 2-2病机2-3治法 2-4方剂组成2-5方义3.吴茱萸汤证 3-1主症 3-2病机 3-3治法 3-4方剂组成3-5方义。
伤寒论选读教学大纲

《伤寒论选读》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91.0.2课程名称:伤寒论选读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Abstracted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课程性质:专业课(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限选经典课(临床方向七年制、中西医结合方向七年制、医药结合方向七年制、中医方向五年制、中西医临床方向五年制、骨伤科学方向五年制、运动医学方向五年制)学分:4分学时:56学时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授课对象:中医学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中医学临床方向七年制、中西医结合方向七年制、医药结合方向七年制、中医方向五年制、中西医临床方向五年制、骨伤科学方向五年制、运动医学方向五年制考核方式:考试(期末考试)、考察(论文、作业、课堂讨论)、考勤。
其中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主要通过论文或作业得分、出勤和课堂讨论表现进行评定。
一般论文或作业得分占总成绩20%左右,出勤和课堂讨论表现占总成绩10%左右。
采用PBL教学法的班级,原则上期末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仍由论文、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讨论表现、出勤等方面决定。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医学发展的奠基著作,被历代医家奉为中医经典。
在当代,则作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列入了中医院校的五年制中医专业和七年制多个专业教育的课程。
在五年制与七年制教育中,学习其中的主要原文,并在学习原文的基础上,进而探索其学术内涵和应用价值,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The course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Abstracted> picked 10 essential parts including 112 recipes within 398 doctrines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as its main text.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the basic idea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the principle of Treatment based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his book, the principle of recipe designing, thelaw of medicine combination and how to use them clinically.For the purpose of setting up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clinical capability of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making this course more impressive,we developed the software of "Recipe-Syndrome Practicing System on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This software is mainly based on reception-syndrome treatment theory system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A Man-Computer Dialogue is established between patient emulated by PC and doctor emulated by student. Therefore, in selected parts of the course, the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 education method is used by discussion on clinical cases. Our purpose is to set upthe clinical thinking ways of TCM of the students, and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capability of them.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后人学习、研究、整理、提高。
伤寒论教案

4. 布置作业
1.六经的主要脉证是什么/? 2.六经病的治则既代表汤方?
课
题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概论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1.了解太阳病概况 2.掌握太阳病提纲、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提纲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1.太阳病提纲 2.太阳中风提纲和太阳伤寒提纲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具
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病机特点 讲授法 多媒体
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 1. 汗 出 项 强 — —柔痉 反——与无汗相 比较
复习提问
1.“营弱卫强”的涵义是什么? 2.桂枝汤有哪些禁例,为什么?
2. 讲授(时间) 约 94 分钟 讲授(时间) 桂枝加葛根汤证的症机治药 课题内容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的症机治药 桂枝加附子汤的症机治药 桂枝去芍药汤证的症机治药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的症机治药 桂枝新加汤证的症机治药 掌握要点 1.桂枝加葛根汤的证治 2.桂枝加附子汤证的证治 3.桂枝新加汤证的证治 举 例 桂枝新加汤证的临床应用病例 21 条促脉指脉象急 促而言 20 条阳复汗止, 自可 化气生津 18 条平素有喘证 43 条新患肢喘证
掌握要点
中风表虚证的证机治药
举
例
桂枝汤证的临床应用举例
提
问
营卫的功能有哪些?
3. 小结(时间) 小结(时间)
约 3 分钟 小结本课重点内容
4. 布置作业
桂枝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煎 服法应注意什么?
课
题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教学目的
进一步阐述桂枝汤证的治法、 病机, 明确桂枝汤的其他用法。 熟悉桂枝汤的禁例。
复习提问
初服桂枝汤反烦 不解,邪郁较重, 阳郁不宣 先刺风池、风府, 1. 桂枝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 疏通经络以泄 方义? 邪,却与桂枝汤 2. 桂枝汤的煎服法应注意什么? 则愈。 53 条:常自汗出 的病机与治疗。
伤寒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伤寒论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对伤寒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本文档旨在为伤寒论的教学提供一份大纲,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该经典。
本大纲将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伤寒的概述、病理机制、辨证论治、方剂应用和教学方法。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将有助于掌握伤寒论的核心内容和临床应用。
正文内容:一、伤寒的概述:1. 历史背景和文献来源2. 伤寒的定义和分类3. 伤寒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病学4. 伤寒的临床表现和病程5. 伤寒的预后及并发症二、病理机制:1. 伤寒的病因与病机理论2. 伤寒的病理变化与病程演进3. 伤寒的证候与脏腑病理关系4. 伤寒的病机与辨证施治的指导意义5. 伤寒的病机与现代医学认识的结合三、辨证论治:1. 伤寒的四诊特点及辨证要点2. 伤寒的六经辨证与治疗原则3. 伤寒的热病辨证与治疗4. 伤寒的寒病辨证与治疗5. 伤寒的中药辨证及方剂应用四、方剂应用:1. 伤寒常用方剂的组成和功效2. 伤寒方剂的配伍原则与应用技巧3. 伤寒方剂的剂型选择及剂量调配4. 伤寒方剂的煎煮和用药注意事项5. 伤寒方剂的临床应用案例分享五、教学方法:1. 伤寒论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2. 伤寒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整合3. 伤寒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4. 伤寒论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设计5. 伤寒论的教学反思及优化策略总结:通过以上五个大点的阐述,我们全面地介绍了伤寒论的教学大纲。
学习伤寒论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理论,还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伤寒的概述、病理机制、辨证论治、方剂应用和教学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实施本教学大纲,将有助于培养具备扎实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医学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选读》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91.0.2课程名称:伤寒论选读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Abstracted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课程性质:专业课(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限选经典课(临床方向七年制、中西医结合方向七年制、医药结合方向七年制、中医方向五年制、中西医临床方向五年制、骨伤科学方向五年制、运动医学方向五年制)学分:4分学时:56学时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授课对象:中医学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中医学临床方向七年制、中西医结合方向七年制、医药结合方向七年制、中医方向五年制、中西医临床方向五年制、骨伤科学方向五年制、运动医学方向五年制考核方式:考试(期末考试)、考察(论文、作业、课堂讨论)、考勤。
其中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主要通过论文或作业得分、出勤和课堂讨论表现进行评定。
一般论文或作业得分占总成绩20%左右,出勤和课堂讨论表现占总成绩10%左右。
采用PBL教学法的班级,原则上期末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仍由论文、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讨论表现、出勤等方面决定。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医学发展的奠基著作,被历代医家奉为中医经典。
在当代,则作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列入了中医院校的五年制中医专业和七年制多个专业教育的课程。
在五年制与七年制教育中,学习其中的主要原文,并在学习原文的基础上,进而探索其学术内涵和应用价值,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The course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Abstracted> picked 10 essential parts including 112 recipes within 398 doctrines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as its main text.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the basic idea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the principle of Treatment based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his book, the principle of recipe designing, thelaw of medicine combination and how to use them clinically.For the purpose of setting up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clinical capability of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making this course more impressive,we developed the software of "Recipe-Syndrome Practicing System on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This software is mainly based on reception-syndrome treatment theory system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A Man-Computer Dialogue is established between patient emulated by PC and doctor emulated by student. Therefore, in selected parts of the course, the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 education method is used by discussion on clinical cases. Our purpose is to set upthe clinical thinking ways of TCM of the students, and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capability of them.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后人学习、研究、整理、提高。
《伤寒论》课程为临床各科的辨证论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之间的桥梁。
《伤寒论选读》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将理、法、方、药连贯起来,与临床相结合。
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实际应用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各种证候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辨证的方法与技能,为临床各科的辨证论治打好基础。
【教学要求】本课程选择宋本《伤寒论》中的十篇398条、112方,系统讲授《伤寒论》的基本精神、辨证论治原则,《伤寒论》方的组方原则、配伍规律及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应用等。
为培养学生在临床上具有独立辨证论治的能力,并巩固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我们选择部分章节,以医案讨论为切入点,开展PBL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中医临证思维,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2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绪论【目的要求】掌握伤寒的含义;熟悉《伤寒论》的作者、成书背景、流传沿革和主要版本、学术渊源与成就;掌握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
了解《伤寒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一、《伤寒论》的作者、成书背景、流传沿革和主要版本。
二、《伤寒论》的内容、贡献与成就。
三、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
四、学习《伤寒论》的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概说:太阳病病位、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证候分类、治疗原则、传变和预后。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目的要求】掌握太阳病表证的主要脉证和病机,掌握太阳病的分类提纲和病机,了解太阳病的传经和欲解时。
【教学内容】一、太阳病脉证提纲 1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2 3 6三、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7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4 5 8 10五、太阳病欲解时 9【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二节太阳病证【目的要求】掌握太阳中风证治、桂枝汤的其它适应证、禁忌证和加减应用;掌握太阳伤寒证治、掌握麻黄汤的其它适应证、禁忌证和加减应用;熟悉表郁轻证的因机证治。
掌握太阳蓄水证和蓄血证的因机证治。
【教学内容】一、太阳病经证(一)中风表虚证1、桂枝汤的适应证 12 13 95 24 42 44 45 15 57 53 542、桂枝汤禁例 16 17 193、兼证(1)桂枝加葛根汤证 14(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43 18(3)桂枝加附子汤证 20(4)桂枝去芍药汤证 21(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22(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62(二)伤寒表实证1、麻黄汤适应证 35 51 37 46 47 55 362、麻黄汤禁例 83 84 85 87 88 89 50 493、伤寒兼证(1)葛根汤证 31 32 33(2)大青龙汤证 38 39(3)小青龙汤证 40 41(三)表郁轻证1、桂枝麻黄加半汤证 23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253、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27二、太阳病腑证(一)蓄水证 71 72 74 73 127 156(二)蓄血证1、桃核承气汤证 1062、抵当汤证 124 1253、抵当丸证 126【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三节合病与并病【目的要求】掌握合病与并病的概念;掌握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和三阳合病的证治。
【教学内容】(一)太阳阳明合病1、麻黄汤证362、葛根汤证及葛根加半夏汤证33(二)太阳少阳合病1、黄芩汤证1722、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172(三)三阳合病 268【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四节太阳病变证【目的要求】掌握变证的治则;掌握表里先后缓急治则;掌握寒、热、虚、实诸种变证的证治;掌握结胸、心下痞、上热下寒证治,了解脏结证、火逆证、和欲愈候。
【教学内容】一、变证治则 16上二、辨寒热真假 11 120 122三、辨虚证实证 70 60 75四、辨汗下先后标本缓急 90 91 92 56五、热证(一)虚烦证1、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证 76 77 782、栀子厚朴汤证 793、栀子干姜汤证 804、栀子豉汤禁例 81(二)邪热壅肺证 63 162(三)协热下利证 34六、虚证(一)心阳虚证1、桂枝甘草汤证 64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118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1124、桂枝加桂汤证 117(二)阳虚兼水气证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65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67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28(三)脾虚证1、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证 662、小建中汤证 1023、桂枝人参汤证 163(四)肾阳虚证1、干姜附子汤证 612、茯苓四逆汤证 693、真武汤证 82(五)阴阳两虚证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29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683、炙甘草汤证 177 178七、结胸证(一)结胸辨证 128 131上(二)热实结胸证1、大陷胸汤证 128 135 136 1372、大陷胸丸证 131下3、小陷胸汤证 138八、脏结证(一)脏结辨证 129(二)脏结证治禁及危候 130 167九、痞证(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151(二)热痞证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54 1642、附子泻心汤证 155(三)寒热错杂痞证1、半夏泻心汤证 1492、生姜泻心汤证 1573、甘草泻心汤证 158(四)痰气痞证 161(五)治利四法159十、上热下寒证 173十一、火逆证 110 111 113 114 115 116十二、欲愈候58 59【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四节太阳病类似证【目的要求】了解悬饮证和胸膈痰实证的证治。
【教学内容】1、十枣汤证 1522、瓜蒂散证 166【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二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概说:阳明病病位、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证候分类、治疗原则、传变和预后。
第一节阳明病概论【目的要求】掌握阳明病脉证特点,了解阳明病的成因。
【教学内容】1、阳明病提纲1802、阳明病病因病机179 181 185 1883、阳明病脉证182 183 184 186【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二节阳明病本证【目的要求】掌握阳明热证和阳明实证的因机证治,了解阳明禁下证,熟悉阳明寒证的因机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