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课教学大纲
英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英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仿宋GB2312,小四,标题加粗,段内单倍行距,段与段之间空一行)课程编号063W15A学分2周学时2 总学时34学时分配:(讲课34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平台必修课程适用专业英语专业二年级先修课程无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读书报告、课堂演示等。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或能力标准:文字性描述,100个汉字以内)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培养阅读、欣赏、理解英国文学名家名作的能力,掌握名家名作的内容、风格和意义,了解随不同流派产生的不同的文学理论,了解和辨别作家们不同的语言特点、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和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基本要求:本课程是英语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教师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此外,教师设计分组讨论和主题研究的内容供学生独立完成后在课堂演示。
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主要内容为文字性描述,100个汉字以内)主要内容: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知识课程。
本课程内容为学习英语语言必不可少的文学原著,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英国文学决定了英语语言的风格甚至内容。
本课程选取的都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主要作家的主要作品,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名家名作的同时,提高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进而增强对英国文学和文化的了解。
学时分配:讲课26学时,主题研究报告8学时五、相关教学环节安排本课程学生需完成的作业有:分组讨论;课外阅读;读书报告;主题研究课堂演示;学期论文。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序号考核方式成绩比重(%)1 到课率5%10%2 课堂参与:(1)课堂提问(2)课堂讨论3 读书报告20%4 主题研究课堂演示5%5 学期论文60%七、教材及参考书目1陈嘉,《英国文学作品选读》,商务印书馆,2004年。
共三册。
2罗经国,《新编英国文学选读》(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英国文学》教学大纲

《英国文学》教学大纲学时:51学时学分:3分适用专业:英语教育大纲执笔人:谢劲秋大纲审定人:欧阳俊林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为英语专业高年级专业方向课,旨在使学生对英国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全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学会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努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及其文学批评能力。
本课程还同语言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英国文学发展史上重要时期和阶段的文学现象,了解重要时期和阶段的代表作家和作品,熟知其内容、风格、艺术价值及在历史上的地位。
3、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注意处理古典作品和现当代作品的关系,对各个时期的各个文学流派,尽可能详细讲解其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情况,讲清各种文学思潮的相互影响和相互继承。
另外,英国文学教学还涉及文论知识,应遵循百花齐放的原则,不拘一人之见,不守一家之说,把文论知识有选择地告知学生,启发学生去把握,提高学生的文艺理论水平。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二、正文(一)课程讲授的教学内容1、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1)文艺复兴运动(2)人文主义思潮(3)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4)威廉·莎士比亚a、莎士比亚生平及戏剧创作生涯b、莎士比亚作品的思想意义及艺术成就c、《威尼斯商人》片断赏析d、《哈姆雷特》片断赏析e、《第十八首十四行诗》赏析2、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王朝复辟时期(1)历史背景(2)约翰·邓恩a、玄学派诗简介及玄学诗的特点b、邓恩生平及其创作生涯c、《别离辞·节哀》赏析d、十四行待《死亡,别傲慢》赏析(3)约翰·弥尔顿a、弥尔顿的生平及文学创作b、史诗《失乐园》的主要内容及其特色c、《失乐园》选读3、十八世纪(1)启蒙运动(2)新古典主义(3)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启蒙文学(4)乔纳森·斯威夫特a、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政治及创作生涯b、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人文观c、乔纳森·斯威夫特讽刺散文的语言风格d、《格列佛游记》的梗概、结构及主题e、《格列佛游记》选读(5)理查德·比·谢立丹a、谢立丹戏剧创作生涯及主要作品b 、谢立丹戏剧主题及写作技巧c、《造谣学校》选读(6)威廉·布莱克a、生平、政治宗教观点和诗歌创作主张b 、《天真之歌》《经验之歌》c、布莱克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d、《伦敦》赏析e、《老虎》赏析4. 浪漫主义时期(1)浪漫主义时期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浪漫主义文学的渊源(3)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主张(4)英国浪漫主义文学(5)威廉·华兹华斯a、华兹华斯的生平及创作生涯b 、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主张c、华兹华斯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d、华兹华斯诗歌的艺术成就e、《她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赏析f、《十四行诗,作于西敏寺桥上》赏析g、《水仙》赏析h、《孤独的收割者》赏析(6)乔治·戈登·拜伦a、拜伦的生平b 、拜伦的诗歌创作c、拜伦的主要诗作d、拜伦诗歌的主要特点及社会意义e、“拜伦式英雄”f、《当我俩分手时》赏析g、《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赏析h、《咏锡隆十四行诗》赏析(7)珀·比·雪莱a、雪莱的生平和诗歌创作主张b、雪莱的主要作品c、雪莱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d、《给英国人之歌》赏析e、《西风颂》赏析(8)约翰·济慈a、济慈的生平及创作生涯b、济慈的美学思想c、济慈的主要诗作d、济慈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e、《秋颂》赏析f、《亮星》赏析(9)简·奥斯汀a、奥斯汀的生平及创作生涯b、奥斯汀的小说创作思想c、奥斯汀小说的主要特点及社会意义d、《傲慢与偏见》的故事梗概、主题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及作品的意义e、《傲慢与偏见》选读(二)主要思考题及教学方法1.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rcy and justice?2.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Shylock is?3. What is the theme of Sonnet 18?4. The poem is organized around a contrast of two kind of lovers;What two major contrasts are drawn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lovers?5. Why is the poem typical of metaphysical poetry?6. What kind of spirit does Milton eulogize here?7.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arson and a squire?8. Why is the poem London praised as the ‘mightiest brief poem’?9. Discus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Tiger.10.What is the theme of the poem The Daffodils?11.How will you define the tone of the poem The Solitary Reape r?12.What elements in the poem When We Two Parted foretell the degeneration of thewomen? Why does the poet mention the dew in the morning?13.What is the theme of the poem Ode to the West Wind? What does the West Windsymbolize?14.What are the two images employed in the poem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Homer?15.What specific aspect of autumn is described in To Autumn.(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采取撰写评论文章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三、教学参考书目(一)使用教材吴伟仁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二)参考书目1、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王佐良等主编:《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商务印书馆,1989年3、Ross Murfin, Supryia M. Ray,The Bedford Glossary of Critical and Literary TermsMacmillan Press LTD, 19974、王守仁主编:《英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6、刘炳善编著:《英国文学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9一、课程说明1. 课程代码ZJ0401019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英语(师范)专业必修4. 课程目的《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三年级的专业必修课,其主要目的在于:(1)通过对英国各历史断代背景和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英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及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及其创作特点;(2)通过文本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以及口头与书面表达等语言技能;(3)通过大量阅读与讨论加强学生对文学本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增强其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理解;(4)通过大量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潜能。
5. 学时与学分学时为30,学分为1.5.6. 建议先修课程基础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中古英语时期计划学时:3基本要求:(1)了解中古英语时期英语语言及英国文学发展的特点;(2)掌握杰弗雷•乔叟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和作品;(3)理解文学术语“史诗”、“传奇”和“英雄双行体”的涵义;(4)运用《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言》部分的节选,赏析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1)文学术语“史诗”、“传奇”和“英雄双行体”的涵义;(2)杰弗雷•乔叟的介绍及其文学贡献;(3)《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言》部分的节选选读。
基本内容:(1)中古英语时期的历史背景;(2)中古英语文学的分类与特征,以及文学术语的解释;(3)乔叟的生平、作品介绍及其贡献;(4)《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结构分析与《序言》的意义解释。
思考题:(1)How is The Canterbury Tales structured?(2)What is expressed in the opening lines of The Canterbury Tales?(3)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General Prologue to The Canterbury Tales?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计划学时:3.5基本要求:(1)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历史背景;(2)掌握文学发展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以及该时期文学家的生平和作品;(3)理解文学术语“文艺复兴”、“十四行诗体”和“散文”的涵义;(4)赏析戏剧节选《哈姆雷特》,诗歌节选“十四行诗第十八首”以及散文选读《论学习》。
英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ENGL201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英语、英语师范专业开课学期:春(第5学期)学分:2主讲教师:秦伟刚指定教材:《英美文学选读》,张伯香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英国文学简史》,刘炳善编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教学目的:英国文学历史悠久,自中远古至今,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名家名作迭出,卷轶浩繁,为世界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莎士比亚,雪莱,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哈代等,即便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都已成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的作品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各自不同的手法,对英国的社会生活、文化,乃至人类的命运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艺术的表现和诠释。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有选择、批判性地阅读一些英国名家名篇的原作,对于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大有裨益。
在全球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交往日益增多的今天,透过英国文学这一窗口,对英国的风土人情和英国的社会文化有一个基本认识和了解,对于将在不同程度上以英语作为工具从事学习和工作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不仅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选取英国作家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篇为内容,以课堂精讲、小组讨论、独立研究等形式,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解读作家与作品,引入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引导学生加深对所读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认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写以文学为主题的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理解欧美文学和文化的鉴赏能力,加深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第一课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课时:第一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第一节Why should we take this course.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literature.English literature from the medieval period to the present思考题:1.What do you know about English literature?2.Are you interested in literature?第二节How to prepare for this course.How to make an oral presentation.How to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discussions.How to do research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in the library第二课Chaucer’s “The Canterbury Tales”课时:第二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story.2、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 story.3、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 / story.思考题:1.What is the season and setting of the General Prologue and how are these important to the Tale?2.In what order are the pilgrims introduced? Does the order and grouping of the pilgrims suggest anything about medieval English society?3.Critics find that some of the characters are being satirized in their initial presentation. Pick two characters--one presented seriously (or respectfully) and the other satirized. Describe why you selected each and why they fit into that category.4.Discuss Chaucer’s writing style.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三课Spenser’s “Faire Queene”课时:第三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poem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poems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思考题:1.The Faerie Queene is historical, moral, allegorical, and literal. Think about the different ways that this is so for the sections you've read.2.In what ways can you see the section you've read as commenting on religious or cultural turmoil in England, Ireland or the Continent.3.How is the episode you're consider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aracter's growth? What could it mean for the reader's growth?4.In what ways is what you're reading Epic and in what ways is it Romance?5.What do you think Redcrosse symbolize? What do you think Una symbolize?6.Discuss Spenser’s stylistic features as shown in the section you’ve read.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四课Shakespeare’s Sonnets课时:第四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poet/his sonnet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poet/his sonnets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思考题:1.Figure out the rhyme scheme of Shakespeare’s sonnets.2.Identify the theme of each of the sonnets you’ve read.3. What are some of the literary devices that the poet employs in the sonnets and how effectivelydo they help to express the themes?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五课Shakespeare’s “The Merchant of Venice”课时:第五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playwright/his drama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playwright/his dramas.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思考题:1.What do you know about Humanism? In what ways does the play demonstrate Shakespeare’shumanism?2.Analyze the major characters in the play such as Shylock, Portia, Antonio, etc.3.Discuss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and artistic value of Shakespeare’s dramas.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六课Donne’s Sonnets课时:第六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poet/poem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poet/poems.Detailed study of the poems.思考题:1.What do you know about “metaphysical poetry”?2.What is a “metaphysical conceit”? Can you identify the “metaphysical conceits”in thesonnets you’ve read?3.What are the themes of the sonnets and what do you think of Donne’s views?4.Summarize Donne’s poetic features.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七课Bunyan’s “The Pilgrim’s Progress”课时:第七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book.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book.Detailed study of the novel.思考题:1.In what ways can we read the book as an allegory?2.What evils does the piece we’re reading expose and attack ?3.What is admirable about Bunyan’s prose?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八课Swift’s “Gulliver’s Travels”课时:第八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novel.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novel.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思考题:1.What is “Neo-classical” literature?2.What are some of the Neo-classic writers’ views on Nature and literary creation?3.Discuss the themes in the novel.4.Discuss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Swift’s prose, using examples from the text as illustrations.. 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九课Wordsworth’s Poetry课时:第九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poet/poem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poet/poems.Detailed study of the poems.思考题:1.Discuss English Romanticism. Where did many English Romantic poets believe the source ofpoetry was? How did this differ from the views of the past poets?2.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ordsworth’s ideal of good poetry versus the classical idealsof good poetry?3.In what ways do the poems we read fit the poet’s philosophy about poetry?4.What are the themes of the poems and what literary devices does the poet employ toeffectively express them?5.Summariz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Wordsworth’s poetry.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十课Coleridge’s “Kubla Khan”课时:第十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of the poet/poem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poet/poems.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思考题:1.Discuss Coleridge’s romanticism in his poems.2.Can we take “Kubla Khan” as a complete poem? State your reasons.3.What do you think is (are) the possible theme(s) in the poem?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十一课Shelley “Ode to the West Wind”课时:第十一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poet/poetry.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poet/poetry.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思考题:1.What are some of the important views Shelley voices about poetry in his “A Defense ofPoetry”? Does he practice them in this poem?2.What does the wind signify in this ode? How is it used symbolically?3.How does the poet use the images of autumn and fire in the poem? How does this compare toShakespeare’s use of these in his sonnets?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十二课Keat s’“Ode to a Nightingale”课时:第十二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poets/poem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poetsDetailed study of the poems思考题:1.What are Keats’ views on poetry?2.What three sensations does the speaker feel in the poem’s opening scene? What images ofsound, sight, smell, taste, or touch have led you on a journey of imagination, perhaps back to some remembered occurrences/3.Discuss Keats’ style.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十三课Dickens’“A Tale of Two Cities”课时:第十三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novel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novels .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思考题:1. Discuss Dickens’ critical-realism as represented in the novel.2. Discuss Dickens’ humor and writing styles.3. According to your reading, what is the theme of the novel?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十四课Charlotte’s “Jane Eyre”课时:第十四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novel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novels .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思考题:1. Discuss Charlotte’s realism as represented in the novel.2. According to your reading, what is the theme of the novel?3. Analyze the author’s characterization of Jane Eyre, the heroine.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十五课George Eliot’s “Adam Bede”课时:第十五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novel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novels.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思考题:1.Discuss Eliot’s psychoanalysis.2.Discuss the major theme in Eliot’s nove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society3.Analyze the theme of the novel “Adam Bede”.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 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十六章Hardy’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课时:第十六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novel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author/novels.Detailed study of the novels.思考题:1.Discuss Hardy’s fatalism.2.Discuss the character of Tess. To what extent is she a helpless victim? When is she strong andwhen is she weak? Who hurts Tess more? Alec or Angel?3.Discuss Hardy’s writing styles.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十七课Woolf’s “Mrs. Dalloway”.课时:第十七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extPre-reading questions and background of modern writers.Oral presentations on the modern writers.Detailed study of text.思考题:1.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modernism?2.Discuss .Woolf’s feminist ideas.3.Discuss the new devices Woolf uses in her novels such as the narrow framework of time,symbolic structures, and the shift of the psychic presentation.第二节Questions and answersDiscussion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studentsHomework第十八课Papers and Final Exams.课时:第十八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 Discuss how to write an acceptable essay.参考书目:1.张伯香:《英国文学教程》上、下册。
《英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英国文学是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程,能容包括英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及文学与当时时代现实背景的关系;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流派、思潮;英国文学与英国文化的互动关系以及英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大略关系.二、课程目标英国文学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英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及文学与当时时代现实背景的关系,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等,英国文学与英国文化的互动关系,英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大略关系;激发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基本兴趣,传授英国文学欣赏和评论的基本方法,培养对英国文学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和评论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将英国文学作品译成汉语的初步能力。
三、学习要求1.英国文学总揽:英国文学总体走向、核心特点,文学评论的主要方法。
- 1 -2.英国文学的各个时期:掌握各时期的时代背景、文学流派特点、代表作者以及重要作品欣赏。
3. 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4.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四、教学进度课堂讲授32学时,其中Old English Literature 2学时,Middle English Literature 2学时,Renaissance and Reformation 4学时,Revolution and Restoration 4学时,The Eighteenth Century 4学时,The Romantic Period 4学时, Victorian Literature 4学时, The Twentieth Century(1900 –1945) 4学时, English Literature since 1945 4学时(阅读材料目录后附)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新编英国文学》(第二版),左金梅张德玉主编,出版社,2011年62. 《英国文学简史》常耀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3.《新编英国文学教程》,申富英等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六、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2 -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英国文学教学大纲

英国文学教学大纲前言英国文学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由英国文学史及选读两部分组成。
教学对象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教学主要以英国文学发展史为线索,通过对每一发展时期占主流的文学思潮、具有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讲解、分析,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把握英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理清英国文学流变的脉络,掌握各发展时期占主流的文学流派的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通过对文学名篇及选段的分析,加深对各文学流派创作特点、主要作家创作风格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欣赏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以进一步加深对英语语言表现力的认识;通过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结构、语言文体、语言材料及作家思想的载体作用,提高语言知识的深化及语言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对学生社会科学知识如历史,哲学,文化等方面知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对整个西方文学及文化的感悟。
英国文学的重点与难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诗歌、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主义文学。
与英国文学相关的课程,如基础英语、阅读、英美概况、英语文体学等为本科课程的学习、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也为其他课程提供大量的文化、历史和宗教等方面的背景知识以及鲜活的语言素材和范例。
因此,它在英语专业的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许多院校英语专业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
英国文学在英语专业本科第五、六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共72学时。
根据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我们制定了英国文学教学大纲,供四年制英语专业教学使用。
第一部分古英语和中古时期的英国文学目的:了解中古时代的文学特征和代表作品学时:8学时教学内容:1. Anglo-Saxon 时期的文学特征2. 十四世纪文学概述3. 十五世纪民间文学概况重点与难点:Beowulf; Geoffrey Chaucer’s The Canterbury Tales第二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目的: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特点、主要作家及作品学时:12.5学时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0.5学时):文艺复兴的发端、概念、特征、关键词2. 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诗歌(0.5学时):戏剧源流与分类、大学才子派、十四行诗3. 马洛(1学时):生平、三部作品及其特征4. 莎士比亚(9.5学时):生平、创作阶段(1学时)、历史剧与Falstaff 形象分析(1学时)、喜剧(The Merchant of Venice)(1学时)、悲剧(5学时)、十四行诗(1学时)、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与历史地位与莎士比亚研究综述(0.5学时)5. 文艺复兴时期的散文1学时重点与难点:Marlowe’s plays: Tamburlaine, The Jew of Malta, Doctor Faustus; William Shakespeare and his plays: Romeo and Juliet, The Merchant of Venice, Hamlet, Othello, King Lear, Macbeth, Sonnets,Shakespeare’s achievements in literature第三部分十七世纪的英国文学目的: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学特征及代表作品学时:5学时教学内容:1.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学特征(0.5学时)2. 玄学派诗歌和骑士派诗歌(1学时)3. John Milton的诗歌成就(2学时)4. 王政复辟时期的文学特征(0.5学时)5. John Bunyan’s Pilgrim’s Progress(1学时)重点与难点:works of John Milton and John Banyan: Paradise Lost, Samson Agonistes, The Pilgrim’s Progress; John Donne and Metaphysical poems第四部分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目的:熟悉新古典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小说、了解前浪漫主义诗歌特征与诗人学时:10.5学时:教学内容:1. 启蒙主义运动对英国文学的影响(0.5学时)2. 古典主义文学(2.5学时):Addison, Steele, Pope,书信体小说、古典主义文学特征3. 现实主义文学(5学时):Swift, Defoe and the rise of the English novel, Fielding, Sheridan, Johnson Goldsmith, Gibbon4. 感伤主义文学(0.5学时):Thomas Gray, etc.5. 前浪漫主义时期的诗歌(2学时):William Blake and Robert Burns重点与难点:novels of Daniel Defoe, Jonathan Swift and Henry Fielding; William Blake and his poems第五部分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目的:了解英国浪漫主义的发端、发展、特征,了解其代表人物William Wordsworth, George. G. Byron, Percy B. Shelley, John Keats,Sir Walter Scott等人的文学成就、特色,熟悉并赏析他们的作品。
英国文学 教学大纲

英国文学课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英国文学课》开设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英国文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鉴赏英国文学原著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设置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全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英国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学会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文学叙事手法以及作品的写作风格,并结合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使学生努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
本课程以主要以文学发展的历史和分析作品为重点,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各个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文学流派,以及重点作家的作品分析,并通过阅读,努力提高语言水平,增强对英美文学原著的理解,特别是对作品中表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情感的理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第一章中世纪文学(449——1485)第一节:古英语历史背景介绍(449--1066)1.1 早期的英格兰1.2 古英语文学介绍1.3 贝尔武莆第二节:中古英语时期(1066--1485)2.1 诺曼征服与影响2.2 社会背景与文化第三节:3.1 中古时期的文学第四节:4.1 骑士传奇介绍4.2 葛文与绿衣骑士第五节:威廉·朗兰5.1威廉。
朗兰生平及诗歌介绍第六节:6.1 民谣概述6.2 罗宾汉民谣6.3斯派克斯·斯宾塞爵士第七节:7.1 乔叟和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7.2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意义及乔叟对英国文学的贡献第八节:8.1中世纪戏剧第二章文艺复兴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潮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该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主张,及其对同时代及后世英国文学乃至文化的影响;了解该时期重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
第一节:文艺复兴运动概述1.1 英国文艺复兴简介及人文主义思潮1.2 英国文艺复兴的发展阶段第二节:英国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2.1 大学才子和托马斯.莫尔2.2 英国十四行诗的创立于怀阿特和萨利伯爵第三节:伊丽莎白时期的文学3.1 伊丽莎白时期的诗人约翰·李雷3.2 非利浦·希德尼爵士3.3 爱德蒙.宾塞及其《仙后》第四节: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4.1 两种对伊丽莎白时期戏剧的影响大学才子和克里斯托夫·马洛4.2 莎士比亚生平及其文学生涯4.3哈姆莱特选读与18首,29首和第106首十四行诗第五节:伊丽莎白时期的散文5.1弗兰西斯·培根生平5.2 弗兰西斯·培根的作品《论学习》5.3 圣经的翻译第三章 17世纪英国文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当时英国发生的清教运动,以及这个时期的文学的特征,流派,重要作家弥尔顿,班扬等红岩作家的思想以及他们的创作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结构、主题、人物刻画、语言风格、社会意义等。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教学大纲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2011级)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必修专业课,旨在使学生认识和掌握英国文学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家、作品,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及其文学批评能力。
本课程还同语言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特征、风格以及修辞手法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二. 适合对象:英语专业本科大三学生三. 课程基本要求:(一)了解英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和阶段,包括盎格鲁·萨克逊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和王朝复辟时代、十八、十九、二十世纪等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学现象、本质和特征以及文学语言的基本概况。
(二)了解以上重要阶段的代表作家及主要作品,熟知其内容、风格、艺术价值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三)了解伴随英国文学各个阶段产生的文艺批评思潮。
四. 课程教学内容:Week 1:1.影响英国文学的主要因素(如历史,宗教等),英国文学各重要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家(1学时)2.昂格鲁·撒克逊时代的民族史诗和贝奥武甫(1学时)3.中世纪诗歌和浪漫传奇:《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1学时)Week 2:杰弗瑞·乔叟Week 3-4,文艺复兴时代:莎士比亚(Hamlet, Merchant of Venice, Sonnet 18,29);弗兰西斯·培根(Of Studies)Week 5-6,十七世纪:约翰·多恩(“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3学时),约翰·弥尔顿(Paradise Lost)和约翰·班扬“Vanity Fair”in The Pilgrim’s Progress (3学时)Week 7-8,十八世纪:1.现实主义小说家里丹尼尔·笛福,斯威夫特,亨利·菲尔丁(Tom Jones);2.戏剧家谢里登;3.前期浪漫主义诗人托马斯·格雷、罗伯特·彭斯,威廉·布菜克(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Chimney Sweeper”“Lamb”“Tyg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文学选读》教学大纲(Selected Readings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s)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该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理论选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鉴赏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并介绍基本的文学知识。
该课程从英美历史、语言、文化发展的角度,介绍英美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文化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生平、代表作、内容梗概、主人公形象、作品风格流派及其在英美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等,使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学会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文学叙事手法以及作品的写作风格,并结合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使学生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鉴赏水平和文学修养;提高语言水平和人文素质,增强对英美文学原著的理解,特别是对作品中表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认识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化、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够用最基本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理解、分析文学作品,以期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1. 课堂讲授本课程总学时为16,但英美文学流派纷呈,名著浩繁、难度大,所以教学中将以英国文学为主,在概括介绍文学简史的基础上,着重帮助学生读懂名著,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为此,课上教师将安排(1)关于文学史的讲授(含历史背景、文学流派、文学常识等知识性和理论性内容);(2)通过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讲授每篇作品前对作品进行阅读和思考;(3)课上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将围绕某个作家、作品的突出特点,以便学生对其有所体会。
(4)课后要求学生对讨论加以总结。
2. 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因学时紧张,本课程不单设习题课和答疑课,课外作业除课后练习外,还包括教师在课堂上推荐的阅读书目。
答疑采用平时上课老师当面回答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
三、课程教学内容英国文学第一章威廉•莎士比亚1.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发展概况简介:英国文学古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及复辟时期、启蒙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期和现当代文学时期的各阶段历史.2.文艺复兴时代背景2.1英国文艺复兴简介及人文主义思潮2.2 英国文艺复兴的发展阶段和文学成就2.3莎士比亚生平及莎士比亚戏剧及十四行诗主要作品简介2.4莎士比亚作品的艺术特色2.5哈姆莱特选读《哈姆雷特》(Hamlet)的思想、艺术特色和人物性格2.6十四行诗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8与18首首十四行诗2.7 作品欣赏第二章丹尼.笛福1.17世纪英国文学,弥尔顿与《失乐园》,约翰.班扬《天路历程》2. 18世纪各种文学思潮的发展及代表作家和作品:启蒙运动、古典主义、感伤主义、英国小说的兴起3. 丹尼.笛福生平及主要作品简介4. 丹尼.笛福作品的艺术特色5.代表作《鲁滨逊》(Robinson Crusoe)的情节,人物性格,主题6. 作品欣赏第三章罗伯特·彭斯1.前浪漫主义诗歌及其发展2.代表诗人及作品:布莱克和彭斯3.罗伯特·彭斯生平、创作思想、代表作及艺术特色4.作品赏析第四章:威廉.华兹华斯1.浪漫主义时期概述1.1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1.2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及其代表诗人:湖泮诗人(消极)---华兹华斯,科勒律治,骚塞积极派---拜伦,雪莱,济慈2.威廉.华兹华斯2.1.华兹华斯的生平、创作生涯及诗歌创作主张2.2 华兹华斯诗歌的主要特点、语言风格艺术特设及思想意义2.3.抒情诗选读第五章:约翰.济慈1 济慈的生平、创作生涯及美学思想2济慈诗歌的主要特点语言风格及艺术特色选读3《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选读第六章:简.奥斯汀1.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及代表2.奥斯汀的生平及小说创作思想3.《傲慢与偏见》的故事梗概、主题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及作品的意义4.作品赏析第七章查尔斯.狄更斯1.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背景2.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及其该时代小说家的共性(1)对18世纪现实主义的继承(2)对社会现实的不满(3)对劳动人民的同情3.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4.查尔斯.狄更斯4.1 狄更斯的生平、及创作生涯、作品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与社会改良主义倾向4.2 狄更斯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特征4.3 狄更斯小说《大伟.科波菲尔》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与主题思想选4.4 《大伟.科波菲尔》选读第八章:勃朗特姐妹1布朗蒂姐妹的生平、创作思想和主题2 《简爱》(1)故事梗概、小说的主题(2)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3)作品的社会意义(4)作品女主人公的形象(5)在逆境中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主题3《简爱》选读第九章:托马斯.哈代1.哈代的生平与创作倾向: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的并存2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观”及其批判现实主义思想3 《德伯家的苔丝》选读及艺术特色、人物性格形象及苔丝的悲剧4.《德伯家的苔丝》选读第十章芙吉尼亚. 沃尔夫1.现代时期1.1.20世纪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2 英国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3 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主张、特点及主要作家介绍1.4.芙吉尼亚.沃尔夫生平、创作思想和主题1.5 作品选读《灯塔》美国文学第十一章:纳撒尼尔·霍桑1.殖民时期、启蒙时期与独立战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当代文学2.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3.美国浪漫主义思想,美国特色4.霍桑生平及创作生平,思想发展,主要作品,霍桑受超验思想的影响及分歧5.The Scarlet Letter人物性格、情节、主题、时代思想、心理分析及艺术特色及小说中象征的运用6.分析The Scarlet Letter节选第十二章沃尔特. 惠特曼1.了解19世纪主要的美国诗人2.惠特曼生平,思想发展,与爱默生的关系,对美国文学和艺术特点。
3.主要作品《草叶集》艺术特色及思想4.作品赏析第十三章艾米莉. 狄金森1.生平及创作,文学地位,思想和艺术特点的创新2.狄金森的诗歌(1) 狄金森有关“永恒”主题的诗(2) 狄金森的爱情诗(3) 狄金森的自然诗3.作品选分析第十四章现实主义概述1.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1) 美国南北战争(2) 战后美国社会特点及影响(3) 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法国小说家左拉的影响2.美国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1) 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现实主义小说(2) 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地方色彩小说(3) 现实主义文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3.主要代表作家4.马克·吐温的生平及创作生涯、文学地位5.主要作品及艺术特色:地方色彩,幽默,语言特色6.《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情节、主题、时代思想、人物形象及作品赏析第十五章西奥多·德莱塞1.自然主义及其作品艺术特点、主要代表2.西奥多·德莱塞的生平及创作生涯、文学地位3.主要作品《嘉丽妹妹》情节、主题、时代思想、人物形象4.分析欣赏作品选第十六章弗洛斯特1.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文学产生的历史及文化背景(1) 两次世界大战(2)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弗洛伊德学说(3) 欧洲现代派艺术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文学:现代主义(1) 诗歌:意象派诗人;象征主义(2) 小说:“迷惘的一代”(3) 戏剧:表现主义3.20世纪主要诗歌流派,代表诗人、作品、艺术特点,以及对后世美国文学的影响4. 弗洛斯特的生平及创作生涯5. 弗洛斯特的诗歌:田园诗;自然诗6. 弗洛斯特诗歌的艺术特色7.弗洛斯特的诗论8.选读:主题、象征与比喻、语言第十七章菲茨杰拉德1.20世纪主要小说家2.菲茨杰拉德生平及主要作品3.菲兹杰拉德与“爵士乐时代”4.菲兹杰拉德的小说艺术5.《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6.《了不起德盖茨比》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第十八章威廉. 福克纳1.福克纳的生平及创作生涯2.福克纳的主要作品3.福克纳小说的艺术特色:“意识流”、“内心独白”、“时序颠倒”、“对位式结构”、“象征引喻”等。
4.福克纳与美国南方文学5.作品赏析: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 课堂讲授与讨论美国文学虽历史很短,但流派纷呈,名著浩繁、难度大,所以教学中将在概括介绍文学简史的基础上,着重帮助学生读懂名著,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为此,课上教师将安排1)关于文学史的讲授(含历史背景、文学流派、文学常识等知识性和理论性的内容);2)通过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讲授每篇作品前对作品进行阅读和思考;3)课上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将围绕某个作家、作品的突出特点,以便学生对其有所体会;4)课后要求学生对讨论加以总结。
2. 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因学时紧张,本课程不单设习题课和答疑课,课外作业除课后练习外,还包括教师在课堂上推荐的阅读书目。
答疑采用平时上课老师当面回答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生在修完综合英语、英语泛读I、II、II ,高级英语和英美文化等课程的基础上选修该课程。
六、主要参考资料(仅列部分参考书目)[1] 王守仁主编,《英国文学选读》,2001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张伯香主编,英国文学教程,1997年11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 王佐良等主编,英国文学名篇选注,1983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4] 刘守兰编著,英美名诗解读,2003年2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汪介之主编,20世纪欧美文学史,2003年9月,天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 陈嘉著,英国文学史,1986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7] 刘守兰编著,英美名诗解读,2003年2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 常耀信著,漫话英美文学,1987年2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9] 汪介之主编,20世纪欧美文学史,2003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阮炜等著,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1998年12月,青岛:青岛出版社。
[11] 吴伟仁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1988年12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2] 杜瑞清著,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2004年,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3] 李宜燮,常耀信主编,美国文学选读,1991年8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编写:(英语系综合英语教研室)执笔人:唐霞审批:修订日期:二00八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