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心得体会3篇
野外工作感悟及心得

野外工作感悟及心得在这次野外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挑战。
这是一次让我终身难忘的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更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野外工作的魅力在于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在城市中,我们常常被高楼大厦所包围,大自然似乎离我们很远。
但在野外,大自然无处不在。
每当我走在山间小路,听到鸟儿的歌声,感受到微风吹过树叶带来的阵阵凉爽,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这种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让我更加珍惜自然环境。
然而,野外工作也充满了挑战。
工作环境恶劣,有时需要在高温或低温下工作,甚至面临各种未知的危险。
这些挑战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活并不总是顺风顺水,困难和挑战是常态。
但正是这些挑战,锻炼了我的意志和毅力,让我更加坚韧不拔。
在这次野外工作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野外,单打独斗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
我们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这让我明白,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大家的默契与信任。
此外,这次野外工作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这让我更加热爱我的专业,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回首这次野外工作,我深感收获良多。
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也是一次对自我的深刻反思和提升。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次野外工作的感悟和经验,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也将更加珍惜与大自然和团队的每一次亲密接触,让生活和工作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4篇)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南望山南坡,北垭口南侧,地质大学北区西南角公路拐角处,地质大学北门南望山汽车站构造地质学习学会掌握使用地质罗盘仪和锤子的方法;掌握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并学会认识简单的地层,褶皱,断层,及其他地质现象,定点描述,勾画地质界线,做地质剖面图;辨认不同的岩石,观察其特征;学会用穿越法和追踪法测绘地质界线或断层。
从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勘探方法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为今后地质、岩土方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联系实际,为今后的专业的学习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上7:30我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南望山南坡后,首先,学习和练习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测量走向: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
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
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
由于走向有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
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
(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
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
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
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
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后,老师带我们对南望山上的一些岩石进行辨认,并对南望山的地质进行讲解。
研究区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范文四篇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范文四篇篇一野外实习心得体会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之后,心中充满了向往和激动,踏上了去伊宁县阿吾赞的路。
我们在山脚下安营扎寨,在这仿佛人间仙境般的地方,开始了我们的野外实习生活。
来到了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和吵闹,一切好像很原始的感觉,条件当然也不比学校,但是大家没有太多的抱怨,多的是一份成熟的稳重。
在男生的合力之下,“男生宿舍”――帐篷,也搭建成功。
通电、打扫卫生、给房子搭上遮雨的塑料布,旅途的疲劳和兴奋后的放松之下,所有人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之后真正的野外进修也渐渐打响了序幕,爬山、收集标本、鉴别植物和动物、制作标本,从启程的那一刻一直展开至睡。
第一天全班同学在老师和各组组长的率领下,统一行动,从驻地启程,一路上老师一边传授,我们一边收集标本,在老师的冷静传授后,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平时对专业知识的掌控太缺乏,但是在这里观测、记录后重新认识的植物、动物及其特征,印象很深刻,可以说道就是在动手中学至了很多的专业知识。
登山,变成了我们收集标本最基本的条件,虽然小自然存有母亲般的胸怀,但她还是不愿存有太多人步入其中,不敢因为太多的人而毁坏她的美丽的容颜。
所以,收集过程中的路途艰苦可想而知,山羊走到的山路,大家一起前后联结行进。
上山难下山容易,这话说道得的确极好,貌似平缓的山路中,杂草丛生,荆棘遍及,前进中不停的响起同学们之间的告诫,听到出来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深深的友情。
尤其就是跑在河滩的石头上时,电影里常用的探险镜头就在自己的脚下,你扎我一把,我圆胖你行进,也只有在电影里能够看看获得的友情,在同学们彼此间的协助和关心中展现出的淋漓尽致。
就是的,我们六十个人就是一个集体,不论民族,我们就是一家人。
当我们右边是绝壁,大家伏在左侧的山坡上缓缓挪动的时候,有人因为害怕而哭鼻子,没有人嘲笑和讥讽,有的是一个充满鼓励的微笑,和一句暖人的安慰,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十米山路,用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没有人觉得危险,因为大家在一起,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十米山路,却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一次感情的升华。
野外实践心得体会

野外实践心得体会在我大学的专业课程中,我们有一个野外实践的任务,要求我们到野外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这个任务非常有趣,我充满期待地开始了我的野外实践之旅。
我们选择了一个距离学校不远的山区作为考察地点。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高耸的山峰、清澈的溪流,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
我们的任务是观察和记录这里的生态环境,并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保护工作。
这对于我们学习生态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我们在第一天的早上出发,带上了必要的野外装备和食物。
一路上,我们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宁静。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立即开始了实地考察的工作。
在山区的森林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植物。
有高大的树木,有茂密的灌木丛,还有各式各样的草花。
我对植物的知识了解很少,但是通过实地观察和导师的指导,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生态的知识。
我了解到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有的植物只能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有的植物则适应干燥的气候。
这些植物不仅仅是我们眼睛的享受,更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提供给其他生物所需要的食物和栖息地。
除了植物,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野生动物。
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大型的动物,但是我们看到了一些小鸟、松鼠和兔子。
这些可爱的生物在山区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传播花粉、食用昆虫等方式,帮助维持植物的生长和传播。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被砍伐的树木和垃圾,这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我们与当地的保护人员交流,了解到他们的努力,希望通过森林恢复和环境教育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状况。
在野外的实践过程中,我不仅仅学到了关于生态学的知识,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复杂性。
在这个人类为了发展而不断消耗自然资源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保护和尊重大自然。
只有当我们了解和关心自然环境,才能更好地为其提供保护。
我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生态学的学生,有责任将所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促进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
中药野外实习心得体会3000字

从化实习总结在学习安排相对轻松的小学期,学院为我们09级组织了一次野外实习。
这次实习的主题是”中药植物的辨认、采摘与标本制作”。
实习的地点是广东省从化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从化市北部与良口镇相连处,距广州100公里左右,两小时的车程。
7月8号下午刚一到达,我就被这里的景色深深的吸引住了。
放眼望去,森林公园郁郁葱葱,各种树木青翠欲滴,林深叶茂,地貌奇特,山峰起伏,气候湿润,资源丰富,物种众多,是天然形成的绝佳的生药学野外实习地点。
第二天早饭后,经过简单而又合理的分组后,我们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出发了。
一路上,来自华南植物研究所的老师,耐心细致的给我们讲解沿路各个典型植物的科属种、叶子和花的特征、鉴别特点、药用功效以及这些植物的小故事等知识,大家专心听讲,仔细观察,我负责记笔记,崔和小源负责植物采摘,卓瑜负责拍照,大家分工明确,愉快合作。
大家沿途一边学习,一边观赏山林美景,真是其乐无穷!第三天,考核。
考核之前,老师认真详细的跟我们讲解植物标本的制作过程以及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大家认真的对照着自己的“战利品”复习,然后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考核。
虽然野外实习过去了这么久,许多名贵植物药材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讲解老师对他们的生动形象的描述。
如叶下珠,满道边都是,很可爱的小草。
可以顿鱼吃,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金毛狗脊,像只小金毛狗趴在那里,非常可爱,可以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商陆,一路上仅仅发现了一株,常用的人参的伪品,人参有芦头,商陆没有。
主治逐水消肿,通利二便,解毒散结。
这次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实习,总结起来,收获颇多。
首先,我们学到了很多在堂课上学不到的中草药的知识,如植物的辨认,植物的采摘,标本的制作等等专业知识;其次,我们小团队分工合作,不仅要有团队精神,更要有铁的组织纪律,这样的团队才会有更强大的竞争力。
最后,同学们在野外学习时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在休息时做各种游戏,气氛热烈,此情此意已成为大家大学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篇二:中药实习总结中药实习报告具体实习过程2014年6月20日:实习第一天我们乘车来到吉林农大,通过平面图我第一次认识到了农大的大,在等老师的过程中我们游览了吉林农大的校园,我们从神农象出发边走边看一直到了综合楼,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这栋综合楼了,高大宏伟的外表十分吸引人,我在楼前拍照留念。
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在我读完大学的第二年,我有幸能够参加一次植物学野外实习。
一开始,我认为这个实习只是一次简单的观察植物的活动,但在活动过程中,我深入体验了许多大自然的奥妙。
这次实习让我领悟到了植物的神奇与自然的美丽,我真正意识到了人类在与生态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的任务是考察野外植物的类型、生态环境、分布区域等方面的信息。
每天我们会走很长的路程,到自然环境中去寻找植物。
有时候雨下得很大,我们的衣服都湿透了,但我们仍然坚持走完整个行程。
这样的体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也体验到了观察植物的耐心劳动。
除了考察,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拓展活动。
许多植物都用作中草药,我们也体验了一些具有医疗价值的植物。
我们可以在实习中亲手摘下植物,感受这种植物的香味,并仔细观察它的形态与特征。
我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在野外玩耍,感受到了生态环境的独特之处。
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十分感慨。
我所认识到的很多大自然的重要性都是在实境中而非学校里了解的。
野外考察让我对自然界的信息和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我对人类和自然有了更成熟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自已有了更深的思考,感受到了生命态度的改变。
我认为,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每个物种的特点,发掘每个种类的独特之处,并努力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
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像我一样,更深入体验和领会大自然的魅力,在实际生活中建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并将之转化为行动。
动物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动物野外实习心得体会动物野外实习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动物野外实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物野外实习心得体会1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生态分布和规律,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野外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独立的工作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第一天,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位于白云区的帽峰山,老师交代好一些该注意的事后,我们就开始拿着工具去捕动物了,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动物,很害怕没什么收获,所以在树上的一些小蚂蚁和毛毛虫我们都很轻易地捕了后放进毒瓶,大家都不肯轻易放过任何一种眼里看到的新鲜动物。
一开始我们捕到的都是一些很常见的小昆虫,如蚂蚁、蜜蜂、苍蝇、小蝴蝶等昆虫。
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我们在一颗木瓜树上看到了一只体形很大的蜘蛛,大家看到的第一反应都是尖叫,只有一个组员说她不怕,她去捉,可是由于她用了大大的镊子去夹,一下没夹准,反倒让它逃进了中空的木瓜树,很是可惜,就此与那只大蜘蛛擦肩而过。
在此之后,我们陆陆续续地听到一些组有捉到蜥蜴、水蛇等爬行纲动物,我们很是羡慕,对于这些比较高等的动物我们也是充满了欲望,但是就是遇不到,真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战利品。
在下山途中组员们都已筋疲力尽,对于捕动物也是有心无力了,但我还是很想遇到蜥蜴,所以沿途多将眼光放于路边的树木上,也因此捡获了只很长很粗的蚯蚓,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皮肤干燥,趴在水泥地上无力地伸缩着,我们把它拾获后将它置于空水瓶中并给淋了一些水,它果真就恢复了一些精力。
回到学校后,我们将捕到的动物简单地做好分类后小组也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将捕蜥蜴的愿望寄予在第二天的火炉山之行。
野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野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野外社会实践,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在野外环境中,团队的合作是非常关键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并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任务更高效地。
其次,我意识到在野外环境中的困难和挑战不可避免。
天气变化、地形复杂、物资匮乏,这些都会对我们的任务和计划产生影响。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需要具备应变能力,灵活调整计划,并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的重要性。
在野外社会实践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也见证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积极参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为我们的未来做出贡献。
最后,这次实践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在团队合作中,我发现我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也发现自己在其他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我要不断学习和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成为更出色的团队成员。
总的来说,这次野外社会实践给我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应变能力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体会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3篇野外实习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
以下是野外实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览!野外实习心得体会【1】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过为期十一天的野外实习生活,我学到了平时在书本上没有办法学到的东西,见证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领略了大山的雄伟,感受了河流的生生不息,更加铭记了同学之间那真挚的感情,深深地重新认识了两个字团结。
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之后,心中充满了向往和激动,踏上了去伊宁县阿吾赞的路。
我们在山脚下安营扎寨,在这仿佛人间仙境般的地方,开始了我们的野外实习生活。
来到了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和吵闹,一切好像很原始的感觉,条件当然也不比学校,但是大家没有太多的抱怨,多的是一份成熟的稳重。
在男生的合力之下,男生宿舍帐篷,也搭建成功。
通电、打扫卫生、给房子搭上遮雨的塑.料布,旅途的疲劳和兴奋后的放松之下,所有人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之后真正的野外实习也渐渐拉开了序幕,爬山、采集标本、鉴定植物和动物、制作标本,从出发的那一刻一直进行到睡觉。
第一天全班同学在老师和各组组长的带领下,统一行动,从驻地出发,一路上老师一边讲解,我们一边采集标本,在老师的耐心讲解后,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平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太欠缺,但是在这里观察、记录后认识的植物、动物及其特征,印象很深刻,可以说是在动手中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
登山,成了我们采集标本最基本的条件,虽然大自然有母亲般的胸怀,但她还是不愿意有太多人进入其中,不想因为太多的人而破坏她的美丽的容颜。
所以,采集过程中的路途艰辛可想而知,山羊走过的山路,大家一起前后照应前进。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说得确实不错,看似平坦的山路中,杂草丛生,荆棘遍布,行进中不停的传来同学们之间的提醒,听起来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深深的友情。
尤其是走在河滩的石头上时,电影里常见的探险镜头就在自己的脚下,你拉我一把,.我牵着你前进,也只有在电影里能看得到的友情,在同学们彼此间的帮助和关心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是的,我们六十个人是一个集体,不论民族,我们就是一家人。
当我们右边是绝壁,大家伏在左侧的山坡上缓缓挪动的时候,有人因为害怕而哭鼻子,没有人嘲笑和讥讽,有的是一个充满鼓励的微笑,和一句暖人的安慰,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十米山路,用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没有人觉得危险,因为大家在一起,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十米山路,却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一次感情的升华。
当我们背靠大山,前面有一条虽然不宽,但是水流很急的河时,有男生毅然脱掉了鞋子,卷起裤腿踏进了冰凉的水中,一块块大石头在水中形成了一座简易而牢固的桥,两旁的栏杆是站在水中男生的手,一个又一个女生安全的到达了对岸。
水确实很凉,但是大家的心却是热的,没有人注意自己的鞋和衣服已经湿透,大家都笑了,笑的是那样的开心。
通过几天来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上百种植物,多为当地常见物种。
在大一的理论学习中,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各科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而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们.能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有了具体的认识,也能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原理。
比如,当初在背为什么菊科是双子叶的第一大科时,我们只是明白纯文字性的知识,而对于具体却没有一点概念。
在我们这次认识的百种植物中,许多都是菊科的,这就为我们印证书本上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而且,对于诸如枝刺和皮刺的区别,我们用手去感知这样的学习,不只是眼睛和大脑的学习,更是全身心地学习,我们将记得更多,记得更牢,将其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没有人会忘记,没有人会忘记那些忙碌在灶台边的美丽身影,没有人会忘记在风雨中盖篷布的英俊身影,没有人会忘记在我们身边照顾我们,耐心讲解的伟岸身影,没有人会忘记那条河,没有人会忘记阿吾赞,没有人会忘记那年的夏天,没有人会忘记那次终身难忘的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2】20xx年9月11号至10月7号,我们11级生态学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探究性的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此次实习一改原来走马观花式的实习方式,把个部门地理实习的性质.由一般认识性实习,变为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实习。
在实习中师生克服多变的天气条件,认真开展各项实习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一般方法,获得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深化了认识,提升了综合能力。
此次实习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了圆满成功,学生反映良好。
这次实习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在教师介绍实习线路(点)区域背景、野外观察方法的情况下,学生分组调查,收集数据,然后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成果总结交流。
结合实习区实际在实习之前老师就预设了各种专题性课题,学生可进行选择,并要求作为最终成果提交。
这样既增加了实习的目的性,也调动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
同时,也突出了实习的研究性。
我觉得很值得推广。
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及时对实习内容总结以及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消化实习内容的工作,充分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实习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实习期间非常辛苦,因此,保障大家的后勤生活,让大家在实习过程中无后顾之忧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老师和班委们,无论是饮食方面还是住宿方面,都尽量在经费范围内做到最好,为整个实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方面我觉得做得很好。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即实习时间短,要跑的点又多,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时间,都在车上度过,长途的跋涉让我们都很累,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心里也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给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因此,希望学院考虑实习时间和在外作息时间的安排的变更。
在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此次实习取得了圆满的效果:实习期间无一意外事件发生,师生都平安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对于即将毕业我我们来说,这次实习无疑又给我们的大学生活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和回忆。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3】1.澄江帽天山之探索发现野外实习心得体会3篇野外实习心得体会3篇6月19日,我们踏上了本次野外实习的最后之旅,这一天我.们来到了闻名世界的特异化石库澄江帽天山。
在澄江动物化石博物馆,我们有幸见到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的各种生物化石,这些来之不易的化石不仅保存完美,而且种类繁多。
他们生动的体现了当时生物的形态特征,使我们如实看到了地球海洋中最古老的动物原貌。
澄江动物化石博物馆的参观,使我们深刻了解了动物起源的奥秘,认识了动物演化的漫长历程,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人类占据地球的来之不易。
2.圆通山动物园之行参观了解了古生物霸主恐龙之后,6月25日我们又来到了圆通山动物园,虽然之前也曾来过,但是这次总感觉和以前的不同,因为这一次我们是带着专业的知识来学习参观的。
动物园里的动物很多,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或是水里游的,应有尽有。
我们的观察和普通的游客不同,我不仅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还要识别每种动物是哪个纲,哪个目,哪个科的动物,它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等,并且详细了解它们的各种特征。
通过对动物园动物的观察,.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同学们对动物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圆通山动物园之行,让我们体会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提高,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在笼子里面供人们观赏的动物中,有很多的种类野生型已经灭绝了,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和滥猎杀,很多动物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动物灭绝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所以学会养成保护动物的意识,宣传保护动物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等的知识,也是我们本次参观动物园的最大收获之一。
3.昆明动物博物馆之参观学习时隔几日,6月26号这天我们来到了昆明动物博物馆来参观,在各位动物学专家的详细介绍下,我们又充实了不少。
看到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灵活现的动物标本时,我们不由自主的惊叹动物学专家们那精湛高超的手艺,简直就是巧夺天工。
动物博物馆的参观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们收获良多,我们不仅了解了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等知识,而且知道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及其意义,也知道保护动物的困难性,同.时明白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
4.禄丰恐龙谷之初探6月29日全班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恐龙谷的路上,坐在车上大家纷纷议论和猜测恐龙真正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与几千万年前的地球霸主恐龙零距离接触,心情就别提有多激动了。
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神奇的恐龙谷,这里有很多的与恐龙体型比例1:1的恐龙塑像,看见这一个个实体比例的塑像我不禁感叹恐龙之大。
当我们来到化石馆,看到这一具具恐龙的化石时,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震撼二字。
身边的这些恐龙化石让我不由得幻想起那个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的繁盛世界。
在导游的介绍下,我们了解了有关恐龙的许多知识。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陆生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它最早出现在约2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普遍为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
6500万年前的一天,突然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强烈的撞击导致海啸和火山爆发,撞击产生的铺天盖地的灰尘使地球数月乃至数年不见天日,地球气温随之骤降,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能生长,恐龙因缺乏食物等原因而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
本次野外实习心得:此次野外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文化知识,是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学习和组织的能力和对动物学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