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实验指导书-图文(精)知识交流

合集下载

7《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7《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的标注坐标系平面与车刀几何角度坐标系的基本定义的了解;2、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3、掌握车刀标注角度的测量方法。

4、能用工作图表达车刀工作部分的结构。

二、实验设备1、SJ34型车刀量角仪、SJ25型车刀量角仪;2、实验用车刀教具:45°外圆车刀、75°外圆车刀、外圆车刀、45°弯头车刀、切断刀等。

所用车刀教具的刀杆的截面为矩形。

三、车刀量角仪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1、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图1所示为车刀量角仪。

它能测量各类型车刀的任意剖面中的几何角度。

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如下:1—底座 2—底盘 3—导条 4—定位块 5—工作台 6—指针 7—小轴 8—螺钉轴 9—大指针 10—转 11—大刻度盘 12—滑体13--小指针 14—小刻度盘 15—小螺钉 16—旋钮 17—弯板 18—大螺帽 19—立柱图1 车刀量角仪结构圆形底盘2的周边上刻有从0°起向顺、逆时钟两个方向各100°的刻度,其上的工作台5可绕小轴7转动,转动角度的数值可由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指针6来指示。

工作台上的定位块4和导条3固定在一起,能在工作台的滑槽内平行移动。

立柱19固定在底盘2上,立柱上有螺纹,旋转大螺帽18,可使滑体12沿立柱上的键槽上下滑动。

滑体12上用小螺钉15固定安装上一个小刻度盘14。

用旋钮16将弯板17琐紧在滑体12上。

松开旋钮16,弯板17可绕旋钮顺、逆时钟两个方向转动,转动角度的大小由固连于弯板17上的小指针13小刻度盘上指示出来。

弯板另一端有个固定着扇形大刻度盘11,其上有螺钉轴8安装着大指针9,大指针9可绕螺钉轴8作顺、逆时钟两个方向转动,在大刻度盘11上指示转动的角度。

当工作台指针6、大指针9和小指针13都处在“0”位时,大指针9的前面a和侧面b处于与工作台5上表面垂直的位置,大指针9的底平面c则平行于工作台5的上表面。

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实验指导书

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实验指导书

制造技术综合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汽学院制造工程系附录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方法一、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的构造图1-1为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组成原理。

底盘1为圆盘形,在零度线左右方向各有1000角度,用于测量车刀的主偏角和副偏角,通过底盘指针2读出角度值;工作台3可绕底盘中心在零刻线左右1000范围内转动;定位块4可在平台上平行滑动,作为车刀的基准;测量1-底盘、2-工作台指针、3-工作台、4-定位块、5-测量片、6-大扇形刻度盘、7-立柱、8-大螺帽、9-旋钮、10-小扇形刻度盘图1-1 量角台的构造图1-2 测量片片5,如图1-2所示,有主平面(大平面)、底平面、侧平面三个成正交的平面组成,在测量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可分别用以代表剖面、基面、切削平面等。

大扇形刻度盘6上有正负450的刻度,用于测量前角、后角、刃倾角,通过测量片5的指针指出角度值;立柱7上制有螺纹,旋转升降螺母8可调整测量片相对车刀的位置。

二、测量内容利用车刀量角台分别测量外圆车刀的几何角度:κr、κr'、λs、γo、αo、αo '等基本角度。

记录测得的数据,并计算出刀尖角ε和楔角β。

三、测量方法1、根据车刀参考平面及几何参数的定义,首先确定参考辅助平面的位置,在按照几何角度的定义测出几何角度。

2、通过测量片的测量面与车刀刀刃、刀面的贴合(重合)使指针指出所测的各几何角度。

四、测量步骤1、测量前的调整:调整量角台使平台、大扇形刻度盘和小扇形刻度盘指针全部指零,使定位块侧面与测量片的大平面垂直,这样就可以认为测量片:1)主平面垂直于平台平面,且垂直于平台对称线。

2)底平面平行于平台平面。

3)侧平面垂直于平台平面,且平行于平面对称线。

2、测量前的准备:将车刀侧面紧靠在定位块的侧面上,使车刀能和定位块一起在平台平面上平行移动,并且可使车刀在定位块的侧面上滑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平面坐标,可以使车刀置于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新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新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机械工程教研室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须知实验是获得感性知识,巩固并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技术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更好达到上述目的,学生在实验前后必须做到以下各点:1、每次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工作原理以及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2、实验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不懂之处应主动争取指导,切勿不懂装懂,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坏事故。

3、实验必须爱护实验设备、仪器及工卡量具,不许乱摸乱动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仪器,不得在实验室游逛及闲谈说笑。

4、实验室当工件安装完毕,开动机床前,须得到指导教师的同意,方可接通电源,开动机床。

5、实验完毕,应将所用工具卡量具及仪器收拾整理好放回原处,并将机床擦拭干净。

6、实验结束后,应在指定时间内交出合乎要求的实验报告,不合格者,将退回重新补做。

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车刀角度的测量,进一步明确各角度的定义;2、掌握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方法;3、按1:1绘制外圆车刀工作图,用测量结果标出各角度。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该车刀量角仪是专供测量车床上各种刀具有关角度使用的量具。

该量具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如图1所示1、刀具安放旋转板及测量指针;2、扇形刻度盘和指针3、垂直升降杆4、右侧小刻度盘及指针5、底座及底座刻度盘使用时可根据所需测量刀具的角度要求,量得所需测量的角度。

三、仪器使用说明现以外园车刀为例,说明其具体使用方法如下:测量前,先使量角仪对零,即底座刻度盘上的小指针指向0;同时扇形刻度盘上的指针及右侧刻度盘上的指针均指向0,此时,刀具(杆)的中心线应与扇形刻度盘及指针垂直。

1、测量主偏角将刀具放在刀具安放旋转板上,刀具侧面紧贴安放旋转板上工字架侧面,位置可调整,转动安放旋转板,使刀具的主切削刃与垂直扇形刻度盘上的指针平面贴紧,此时观察刀具安装转盘左下方的指针所指底座圆形刻度盘的刻度即为所需测量的主偏角角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_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_实验指导书

工程技术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技术实训指导书编写人:王钧赵力杰目录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2)实验二车床三箱结构认识 (6)实验三滚齿机的调整与加工 (13)实验四机床工艺系统刚度测定 (19)实验五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24)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刀具几何角度及各参考坐标平面概念的理解;2、了解万能量角台的工作原理,掌握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法;3、学会刀具工作图的表示方法。

二、实验设备1、万能量角台一台。

2、测量用车刀若干把。

三、实验原理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是使用刀具角度测量仪完成的,刀具角度测量仪即万能量角台的测量原理如图1-1所示,立柱式万能量角台主要由台座、立柱、垂直升降转动套、水平回转臂、移动刻度盘和指度片等零件组成。

松开侧锁紧螺钉,可使垂直升降转动套带动水平回转臂上下移动,松开前锁紧螺钉,可使水1.台座2.立柱3.前锁紧杆4.滑套5. 侧锁紧螺杆6.挡片7.水平转臂8.挡片9.移动刻度盘10.指度片 11.紧固螺钉 12.定位销钉图1-1 万能量角台示意图平回转臂和移动刻度盘绕水平轴转动。

移动刻度盘可沿着水平回转臂上的水平槽水平移动,并根据测量需要紧固在某一确定位置。

指度片可绕螺钉销轴转动,其底部靠近被测量的表面,指针指示测量角度。

用上述这些零件位置的变动,即可实现各参考平面内刀具角度的测量。

测量时,刀具放在台座上,以刀杆的一侧靠在两定位销内侧定位。

四、实验内容1)测量主偏角kr滑套上的“0”刻度对准立柱上的标定线,测量时只可上下移动,不得转动。

转动水平回转臂,使其上的“0”刻度线对准滑套上的标定线。

调整测量指度片,使指度片的底面与主切削刃重合,制度片的指针所指的角度为主偏角k。

r2)测量负偏角'kr方法同上,只是让指度片的底面与副切削刃重合,指针所指读数为负偏角'k。

r γ3)测量前角滑套上的“0”刻度对准立柱上的标定线后,再把滑套相对于标定线顺时针转动一个主偏角的余角,转动水平回转臂,使水平回转臂上的“90”刻度线对准滑套上的“90”刻度线,调整指度片,使指度片的底面与前刀面重合,制度片γ。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验类别:实验实验学时:6 学时工业制造学院实验一 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参考平面等概念的理解,掌握测量车刀标注角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车刀角度并根据测量结果绘出车刀工作图。

二、实验内容:1、基本掌握车刀量角台的原理、操作方法;2、掌握车刀刀具角度标注的参考系及角度的标注;3、正确地测量车刀的角度;4、了解不同参考系刀具角度换算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步骤及要求:1、实验条件:. 1)、车刀量角台 2)、车刀车刀量角台(图1—1)简介图1-1所示,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主要由圆盘底座1、2、活动底座3、定位块4、大指针5、大扇形板6、立柱7、螺母8、锁紧螺母9、小指针10、小扇形板11等组成。

圆盘底座底盘1周边左右各有1000刻度,用于测量车刀的主偏角和副偏角,活动底座3可绕底座中心在零刻线左右1000范围内转动;通过底座指针2读出角度值;定位块4可在活动底座上平行滑动,作为车刀的基准;大指针5由前面、底面、侧面三个成正交的平面组成,在测量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可分别用以代表主剖面、基面、切削平面等。

大扇形板6上有正负450的刻度,用于测量前角、后角、刃倾角,通过大指针5 的指针指出角度值;立柱7上制有螺纹,旋转升降螺母8就可以调整测量片相对车刀的位置。

参考系(1)切削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工件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

(2)基 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3)正交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主切削刃在基面上投影垂直的平面。

标注角度(1)在正交平面参考系内标注的角度 前角-----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图 1-1 量角台的结构后角-----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2)在基面参考系内标注的角度 主偏角---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指导书实验二六点定位及夹紧装置一、实验目的1.巩固六点定位原理概念,以及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的区别和使用方法等;2.熟悉典型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掌握典型夹紧机构的作用原理和特点;3.使学生掌握各类机床夹具的结构、原理和特点;了解现代机床夹具的发展。

二、实验仪器设备夹具和定位元件展示柜一组三、实验原理(一)六点定位原理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就是要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据正确的加工位置,这可以通过布置定位支承点限制工件相应的自由度获得。

任何一个工件(刚体)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都具有六个自由度,见图1-1。

以→X,→Y,→Z分别表示沿三个坐标轴的轴向移动(或称移动自由度),以,,分别表示绕三个坐标轴的转动(或称为转动自由度)。

由此可见,要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有确定的位置,就是要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通过合理的布置定位元件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在X—Y平面(A面)上布置三个支承钉,把工件放在三个支承钉上,就可限制工件的三个自由度, ,→Z;在Y—Z平面上(B面)上布置两个支承钉,使工件靠在两个支承钉上,就可限制, ;在X—Z平面(C面)上布置一个支承钉,使工件靠在这个支承钉上,又可限制工件一个自由度。

通过工件与六个支承点接触,限制其六个自由度。

图2-1 刚体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工件定位时,其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的定位称为完全定位.如果工件根据加工要求只需要限制其部分自由度,虽然工件在空间不占有一个完全确定的位置,但不影响该工序加工要求时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工件实际定位所限制的自由度数目,少于按该工序加工加工要求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数目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定位时,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位支承点重复限制工件上的同一个自由度则称为过定位。

(二)偏心夹紧机构原理偏心夹紧机构是靠偏心轮回转时其半径逐渐增大而产生夹紧力来夹紧工件。

偏心夹紧的夹紧力可用下式计算: ]tan )[tan(12ϕϕαρ++=P QLW 其中:W —夹紧力 (N ); Q —手柄上动力(N ); L —动力力臂(mm );ρ—转动中心2O 到作用点P 间距离(mm ; p α—夹紧楔角(°)。

机械制造技术下实验指导书新

机械制造技术下实验指导书新

《机械制造技术(下)》实验指导实验一组合夹具拼装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夹紧原理、定位基准面的选择方法。

2.了解组合夹具的分类方法, 组合夹具元件的标记方法。

3. 掌握组合夹具的组装环节。

二、实验属性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1. 组合夹具一套。

2. 螺丝刀3把。

3. 活动板手3把。

四、实验规定1. 根据自己的所学, 拟订出实验环节;2. 并根据实验指导教师对机器零件加工部位的规定, 提出加工方案, 选择所用机床;3. 对的选择定位基准面, 按照定位原理、夹紧原理的原则, 组装出符合机床使用的夹具一套;4. 实脸完毕后, 经实验教师检查、验收, 合格后, 画出夹具示意简图, 完毕实验报告;5.将所用工具、夹具元件拆下、擦拭干净后, 放回本来的地方;6.清扫卫生后, 方可离开实验室。

五、实验原理1. 组合夹具元件我国目前生产和使用的组合夹具, 多为槽系组合夹具, 其元件间以键和键槽定位。

用孔和圆销定位的组合夹具称作孔系组合夹具, 也已在生产中使用。

(1)元件的分类及用途①组合夹具根据其承载能力的大小分为三种系列:②16mm槽系列, 俗称大型组合夹具;12mm槽系列, 俗称中型组合夹具;8mm、6mm槽系列, 俗称小型组合夹具。

其划分的依据重要是连接螺栓的直径、定位键槽尺寸及支承件界面尺寸。

组合夹具元件根据元件的结构、形状和用途而分类。

如按其用途不同, 可划分为八大类, 详见表1.1。

表1.1 元件类别及用途(2)元件的编号方法组合夹具的分类编号原则和标记方法, 按照原机械工业部标准(JB2811—79)规定如下:1)元件分类编号以分数形势表达。

分子表达元件的型、类、组、品种, 称之为“分类编号”。

元件分大、中、小三个类型, 用汉语拼音大、中、小三字的字头表达:D---大(Da)型组合夹具元件, 即16mm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Z---中(Zhong)型组合夹具元件, 即12mm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X---小(Xiao)型组合夹具元件, 即8mm或6mm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刀具角度测量实验 (3)实验二、动态切削力的测量实验 (6)实验三.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实验 (8)实验四、工艺系统静刚度的测量实验 (10)实验一、刀具角度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2、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刀具标注角度参考平面的定义,三个平面的空间位置及相互关系;3、熟悉万能车刀测角仪的测量原理,掌握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法,加深理解车刀几何角度及其在切削过程中的作用;4、用所测量的刀具几何角度画一张车刀的角度标注图;5、记载自己所测刀具的编号、刀具材料、几何角度。

二、实验设备车刀若干,万能刀具角度测量仪器4台三、实验方法1、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重点观察车刀的形状、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前刀面、主后刀面、副主后刀面的位置。

图2-1为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

图2-1 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2、掌握刀具几何角度的定义前角γ0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

后角α0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夹角。

主偏角κr :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

副偏角κr ′: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

刃倾角λs :在切削平面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的夹角。

副后角α′0 :在副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副后刀面与副切削平面的夹角。

刀具每个角度的标注如图2-2所示。

图2-2 车刀的几何角度标注3、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法(1)刀具角度测量台刀具角度测量台如图2-3所示。

图2-3 车刀角度测量台(2)刀具角度的测量方法(以车刀为例)1)主偏角κr 的测量a) 转台调零:将转台左侧的刻度线对到底盘的零度;b) 将刀具安装在滑块上,刀尖顶在指针平面中心线上。

此时,扇形盘平面与进给方向重合;c) 转动转台,使刀具的主切削刃与指针平面紧贴;d) 读取转台左侧刻线所示的圆盘刻度,就是主偏角κr 。

2)副偏角κ′r的测量a)在1)项的基础上,转动转台使副切削刃与指针平面紧贴;b)读取转台左侧刻线所示的圆盘刻度,就是主偏角κ′r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切削加工质量的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综合实验加深理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保证切削加工质量为目标,展开对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所组成的工艺系统各因素的认识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的设计、试验和测量,从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中对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3、通过以学生动手为主的综合实验,使课程实验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熟悉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某一零件图加工质量的要求自拟加工工艺并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刀具和加工工艺参数等。

对试件进行切削加工,控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分析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寻找控制零件加工质量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CA6140型车床、三向通用测力仪、应变放大器、数据采集卡、计算机、表面粗糙度仪、车刀量角台、各种工件材料毛坯、不同角度和材料的车刀、游标卡尺、直尺、千分尺等。

四、实验内容图1为综合实验总体结构框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加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包括机床、工件、刀具和切削条件等几个方面。

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如何选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进行独立自主的实验以完成零件图上加工质量的要求是本实验的主要内容。

图1 制造技术综合实验总体结构图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掌握基本的实验手段:1、掌握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车刀各几何角度、各参考平面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绘出所选用车刀的标注角度图。

2、了解测力仪工作原理及测力系统的工作过程,自选切削参数和实验设计,实测切削力,了解并掌握切削参数(f、a p、κr、γ0、V C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并能够通过实验建立切削力的经验公式;4、使用通用量具和表面粗糙度仪检测所加工的试件,综合分析影响零件切削加工质量的因素。

五、实验基本步骤1、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理解综合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熟悉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了解实验机床结构、调整方法和操作过程;掌握仪器的测量原理、测试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

实验前自拟实验设计方案、工艺路线和加工方法,经指导教师审核实验方案和相关表格,认可后方可在机床上进行实验操作。

2、设计或选择所要加工的零件,绘制零件图(可参考附录三所提供的综合实验典型零件,熟悉零件加工技术要求。

3、根据零件图的加工要求设计加工方法,制定加工工艺,拟出实验方案、内容和步骤,准备实验。

4、根据实验方案,要求合理选择刀库中的刀具,并对刀具角度进行测量(刀具角度如何测量详见附录一,画出刀具标注角度图。

5、调试机床,安装刀具,装夹试件,然后按图纸要求对试件进行切削试验。

6、进行切削力测量实验方案设计并进行操作,建立车削力的经验公式。

(切削力测量原理与方法详见附录二。

7、测量试件加工后的尺寸精度,找出加工工艺系统中各种对试件尺寸、形状精度产生影响的因素。

8、测量试件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分析表面粗糙度与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的关系。

9、整理和总结实验数据,提交实验报告。

在实验报告中主要写出有关实验的原理、内容和步骤,仪器的使用、调试方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和结果,总结分析影响加工质量的各种因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等等。

六、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应及时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完成实验报告,上交实验指导教师,以便进行考核和评分。

每次实验,应由实验室的指导教师在实验报告上签字。

【思考题】:1、切削速度V C 、进给量f 和刀具前角对切屑形态有什么影响?描绘实验中的切屑形态。

2、切削试件时,如何调整机床的主轴转速?手动和机动进给时试件的表面粗糙度有什么变化?3、切槽刀、车孔刀的刚度较差,如何减小其对加工误差的影响?4、加工锥面时,机床如何调整?5、加工偏心时,如何计算垫片厚度?6、检测试件的形状误差,分析产生的原因?7、用试切法调整切削深度a p 时应注意什么?8、刀具的前角γ0和主偏角κr 对切削力大小有怎样的影响?9、切削用量和刀具的几何角度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有什么样的关系?10、在干切削实验中,保证刀头强度的条件下如何减小切削力和切削热?11、在车床上如何加工出下图所示零件中715H 的孔?12、除单因素实验之外,你还了解哪些更快捷、更准确的实验方法?优化设计有哪些方法?实验二组合夹具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组合夹具是在夹具设计高度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夹具。

它由一套预先制造好的,具有各种形状、规格和系列尺寸的标准元件和组件所组成。

通过组合夹具拆装实验,可使学生加深对夹具的组成、定位夹紧等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的理解。

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零件自行设计夹具拆装方案,或利用给定的组合夹具元件改进组装方案,夹具的定位、夹紧方案正确,结构合理,满足加工要求。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组合夹具元件库、拆装、调整工具以及样件等。

三、实验内容1、掌握组合夹具的组成、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2、理解组合夹具各部分连接方法,掌握组合夹具的装配过程;3、了解夹具与机床连接、定位方法以及加工前的对刀方法;4、完成工件加工过程中某一道工序的组合夹具拆装或改进。

四、实验基本步骤1、熟悉组合夹具的总体结构,找出夹具中的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对刀元件、夹具体及导向元件,熟悉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及定位关系。

2、使用工具,按顺序将把现有的夹具各连接元件拆开,注意各元件之间的连接状况,注意拆装顺序和各元件的归类摆放。

3、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选取某一道工序进行工装夹具设计,拟定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和夹紧方案。

4、选取需要的元件,利用工具按正确的顺序装配各元件,并调整好各工作表面之间的位置。

5、将工件安装到夹具中,使工件在夹具中具有正确的定位、夹紧可靠。

6、将夹具安装到机床的工作台上,调整好刀具和工件的相对位置,注意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调整好夹具相对机床的位置,将夹具夹紧。

五、实验报告及要求分析组合夹具的组成和适用范围。

画出你所选择样件的那一道工序的加工工序图,给出定位、夹紧方案。

写出你的设计思想和具体的实验步骤,总结实验心得和体会。

【思考题】:1、组合夹具的基础件有几种?结构特点如何?有什么作用?2、组合夹具的支承件有几种?结构特点如何?有什么作用?3、组合夹具的定位件有几种?结构特点如何?有什么作用?4、组合夹具的导向件有几种?结构特点如何?有什么作用?5、组合夹具的压紧件和紧固件有几种?如何使用?6、组合夹具的合件和其他部件有什么用途?7、组合夹具可多次组装,每一次组装后是专用夹具吗?8、某零件某道工序可设计专用夹具,试比较组合夹具与专用夹具的优缺点?9、组合夹具的键定位和螺栓紧固联接与整体结构的夹具体比较有什么优缺点?10、组合夹具能满足任何加工要求吗?试举例?11、通用夹具、成组夹具、可调夹具、组合夹具各适合什么场合?12、你所拆装的那道工序组合夹具设计是否合理?你如认为需要改进,应怎样改进更为合理?附录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方法一、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的构造图1-1为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组成原理。

底盘1为圆盘形,在零度线左右方向各有1000角度,用于测量车刀的主偏角和副偏角,通过底盘指针2读出角度值;工作台3可绕底盘中心在零刻线左右1000范围内转动;定位块4可在平台上平行滑动,作为车刀的基准;测量1-底盘、2-工作台指针、3-工作台、4-定位块、5-测量片、6-大扇形刻度盘、7-立柱、8-大螺帽、9-旋钮、10-小扇形刻度盘图1-1 量角台的构造图1-2 测量片片5,如图1-2所示,有主平面(大平面、底平面、侧平面三个成正交的平面组成,在测量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可分别用以代表剖面、基面、切削平面等。

大扇形刻度盘6上有正负450的刻度,用于测量前角、后角、刃倾角,通过测量片5的指针指出角度值;立柱7上制有螺纹,旋转升降螺母8可调整测量片相对车刀的位置。

二、测量内容利用车刀量角台分别测量外圆车刀的几何角度:κr、κr'、λs、γo、αo、αo '等基本角度。

记录测得的数据,并计算出刀尖角ε和楔角β。

三、测量方法1、根据车刀参考平面及几何参数的定义,首先确定参考辅助平面的位置,在按照几何角度的定义测出几何角度。

2、通过测量片的测量面与车刀刀刃、刀面的贴合(重合使指针指出所测的各几何角度。

四、测量步骤1、测量前的调整:调整量角台使平台、大扇形刻度盘和小扇形刻度盘指针全部指零,使定位块侧面与测量片的大平面垂直,这样就可以认为测量片:1主平面垂直于平台平面,且垂直于平台对称线。

2底平面平行于平台平面。

3侧平面垂直于平台平面,且平行于平面对称线。

2、测量前的准备:将车刀侧面紧靠在定位块的侧面上,使车刀能和定位块一起在平台平面上平行移动,并且可使车刀在定位块的侧面上滑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平面坐标,可以使车刀置于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

3、测量车刀的主(副偏角1定义:主(副刀刃在基面的投影与走刀方向夹角。

2确定走刀方向:由于规定走刀方向与刀具轴线垂直,在量角台上即垂直于零度线,故可以把主平面上平行于平台平面的直线作为走刀方向,其与主(副刀刃在基面的投影有一夹角,即为主(副偏角。

3测量方法:顺(逆时针旋转平台,使主刀刃与主平面贴合。

如图1-3所示,即主(副刀刃在基面的投影与走刀方向重合,平台在底盘上所旋转的角度,即底盘指针在底盘刻度盘上所指的刻度值为主(副偏角κr(κr'的角度值。

4、测量车刀刃倾角(λs1定义:主刀刃和基面的夹角。

2确定主切削平面:主切削平面是过主刀刃与主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在测量车刀的主偏角时,主刀刃与主平面重合,就使主平面可以近似地看作主切削平面(只有当λs =0时,与主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才包含主刀刃,当测量片指针指零时底平面可作为基面。

这样就形成了在主切削平面内,基面与主刀刃的夹角,即刃倾角。

3测量方法:旋转测量片,即旋转底平面(基面使其与主刀刃重合。

如图1-4所示,测量片指针所指刻度值为刃倾角。

5、测量车刀主剖面内的前角γo和后角αo1定义:主前角是指在主剖面内,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

主后角是指在主剖面内后刀面与主切削平面的夹角。

2确定主剖面:主剖面是过主刀刃一点,垂直于主刀刃在基面的投影。

3在测量主偏角时,主刀刃在基面的投影与主平面重合(平行,如果使主刀刃在基面的投影相对于主平面旋转900,则主刀刃在基面的投影与主平面垂直,即可把主平面看作主剖面。

当测量片指针指零时,底平面作为基面,侧平面作为图1-3 测量车刀的主偏角图 1-4 测量车刀刃倾角主切削平面,这样就形成了在主剖面内,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即前角(γo;主切削平面与后刀面的夹角,即后角(α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