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登记表

合集下载

高危儿筛查

高危儿筛查

高危儿监测方法

0-5月龄:婴儿神经运动检测
6月龄-1岁:丹佛发育筛查(DDST)


高危因素




1.母亲因素 孕母年龄>40岁或<16岁,孕母有糖尿病、感染、慢性心肺疾病、吸烟、 吸毒或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疾病 史 2.胎儿期 孕母早期先兆流产、孕母妊高征、贫血,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 育迟缓,胎盘发育不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离、脐带异常(脐带过 短、脐带扭曲成麻花状等)、羊水量过少、羊水早破、羊水污染等疾 病,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或药物、孕期感染(TORCH)。 3.分娩期 产时窒息、脐带绕颈,难产、手术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 使用镇静或止痛药物史。 4.新生儿期 多胎儿、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先天性畸形、缺 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感染性疾病、 寒冷损伤等。
高危儿筛查及营养性 疾病的管理
临澧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
高危儿的定义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 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危害,已发生或可能 发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儿
绝大多数高危儿能完全健康地生长发育, 部分高危儿视疾病危重程度以后可能有运 动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多 动、学习困难、自闭、行为异常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儿 童建立健康档案时,通过询问家长,确定为高危 儿童。填写“高危儿童及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登记表”,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并进行随 访。 专案管理: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接诊高危儿 童,并填写“高危儿童专案管理记录” ,纳入专 案管理。 结案:连续两次正常并年满1周岁的高危儿童可结 案

高危儿管理规范

高危儿管理规范
退• 、颅手内抓出血物史、后手很术产快儿(松如开剖宫。产、臀位助产、胎头吸引或产钳)、双胎和多胎、惊厥。
(5)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
早 • 期表6现个4~月5个叫月 名无反应。
无手、口、眼协调姿势(不能眼看-手抓-入口)
身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或下肢交叉。
苯丙酮尿症等)。 • (6)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
(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管理方法
• (1)登记管理:乡镇卫生院为儿童建立健康档案时,通过询问家长 或查阅母子保健手册,确定高危儿童。填写“高危儿童及心理行为发 育异常儿童登记表”转诊至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并进行随访。
1、母亲或宝宝存在高危因素: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宫内感染病史、早产或过期产儿、极低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延迟消
退、颅内出血史、手术产儿(如剖宫产、臀位助产、胎头吸引或产钳)、双胎和多胎、惊厥。
对人脸谱不感兴趣,无分辨人面孔的能力。
哺乳困难:小儿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劳无力,容易呕奶。
转归:正常□ 转诊□ 拒转诊□ 失访□ 死亡□
结案日期:
年 月日
(4)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手不灵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只手抓物。 对声音的刺激无瞬目反应。
早期表现6~7个月
对声音的刺激无瞬目反应。
2、新生儿的兄姐有严重的新生儿病史或新生儿期死亡。
自发运动少:出生后少动,呈无力状态。
结案日期:
编号:
日 年月
检查日期 年龄
评估方法
评估结果
指导
处理
检查者
早期表现新生儿期

高危儿管理规范

高危儿管理规范
高危儿的定义
• 高危儿是指在妊娠期、分娩时及新生儿期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造成小 儿脑成熟障碍,可能出现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癫痫、行为异常及视、 听障碍等严重后果的小儿。
有以下情况者可诊断为高危儿:
• 1、母亲或宝宝存在高危因素: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宫内感染病 史、早产或过期产儿、极低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延迟消退、 颅内出血史、手术产儿(如剖宫产、臀位助产、胎头吸引或产钳)、 双胎和多胎、惊厥。
早期表现1~3个月
• 不注意看人,不注视眼前的人脸及玩具。 • 反应迟钝,不能微笑和逗笑。 • 3个月头不稳定,颈不能竖头,头左右摆动。 • 俯卧位不能抬头。
早期表现4~5个月
• 眼不灵活,不追视,斜视。 • 表情呆滞不灵活,逗时无反应,不能大笑。不竖头,不会翻身,俯卧位抬
头小于90°。 • 身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或下肢交叉。 • 坐位呈全前倾或后倾。 • 手不灵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只手抓物。
• (2)专案管理:儿保科高危门诊负责接诊高危儿童,并填写“高危 儿童专案管理记录”纳入到专案管理。
• (3)结案与转诊:连续两次评估正常并年满1周岁的高危儿童可结案。 儿保科对于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转诊到康复科进行诊断和早期干 预。
专案管理内容
• (1)监测次数:儿保科高危门诊应对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心理行为 发育监测评估,每季度至少1次,可根据监测手段和实际情况决定发 育监测密度。
• (2)监测方法:应当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量表(如新生儿20 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DDST、DST等)以及儿童心理行为 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监测评估。
• (3)咨询指导 • 1)根据筛查结果对儿童家长进行结果解释。 • 2)针对筛查中发现的喂养及发育问题进行咨询指导。 • 3)对需要转诊进行诊断和干预的儿童家长解释转诊原因及目的。

【010】高危儿管理方案

【010】高危儿管理方案

***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印发高危儿童专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辖区各医疗助产机构:根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高危儿童专案管理办法(试行)》下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根据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高危儿童的管理服务,不断提高我县高危儿童的管理工作水平。

附件:1、《***高危儿童专案管理方案(试行)》2、***高危儿转诊存根、通知单、反馈单3、***高危儿转接诊登记本4、***高危儿专案管理记录表5、***高危儿专案管理登记册6、***高危儿信息报送表7、***高危儿管理理质量督导、考核表8、***高危儿筛查管理流程***卫生计生局2018年8月18日附件1:***高危儿童专案管理方案(试行)为促进我县儿童保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婴幼儿生长发育质量,加强高危儿童的管理,特制定我县高危儿童专案管理方案。

一、目的:制定本方案是为了提高对高危儿童的发现率、及时管理率、转归率,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降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二、组织管理与职责(一)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方案监督管理。

(二)县妇幼保健院负责本方案的组织实施及业务指导。

(三)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均为高危儿筛查机构。

(四)***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为***高危儿的定点转诊和治疗医院。

各类机构主要职责。

1、县级医疗机构职责:(1)负责本单位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2)开设高危儿专科门诊,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高年资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座诊,接受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转诊的高危儿,做好接诊及登记工作。

(3)对转诊高危儿进行体格、运动、心理等发育情况评估,对伴有神经精神、运动等发育异常的高危儿提出干预指导意见。

填写“高危儿诊疗反馈单”报送长宁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备案。

(4)有条件的单位应成立高危儿早期综合干预训练中心,开展高危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早期及综合康复治疗和定期随访。

(5)在日常门诊中开展高危儿筛查工作。

2、县妇幼保健院职责:(1)负责县、乡级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高危儿管理方案

高危儿管理方案

市高危儿管理方案高危儿筛查及管理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对高危儿矫治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儿童身体健康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了更好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职责,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目标,进一步做好高危儿管理工作,保障儿童健康,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目的1.定期对高危儿童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及时掌握高危儿童的体格和心理行为发育水平;2.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高危儿童健康发展;3.及时消除影响儿童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不利因素;4.早期识别高危儿童的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早期干预,促进儿童健康。

二、高危儿管理对象和范围(一)对象:辖区范围内0-6岁儿童中筛查出的所有高危儿。

(二)范围:1.按高危因素的不同分为以下的Ⅰ、Ⅱ、Ⅲ类。

2.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不同分为以下的Ⅰ、Ⅱ、Ⅲ类三、高危儿的管理程序(一)高危儿的筛查在0-6岁儿童健康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社区或村级医疗保健医生的新生儿访视或者“4、2、1”体检筛查出高危儿,同时在《母子健康手册》的封面上做出高危儿的标识,以便引起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医务人员的重视。

(二)登记、管理、转诊与追访1.所有筛查出的高危儿均要专册登记(见附件1:市高危儿登记表),及时列入专案管理。

2.Ⅰ类由乡镇卫生院(社区)进行登记管理,Ⅱ类转诊至县区级妇幼保健院,Ⅲ类转诊至市级妇幼保健院。

3.实行首诊负责制,对筛查出的高危儿6月龄内每月检查一次,6月龄至12月龄每2个月检查一次,1岁到2岁每3个月检查一次,2岁以上6个月检查一次。

可根据病情增加或减少检查次数,由高危儿门诊的医生进行随访。

4.分析每例高危儿病因、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矫治。

应给予早期干预、营养指导等针对性干预措施,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5.如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送到上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转出与接诊时应及时填写转诊单(见附件2:市高危儿转诊单),转诊单分为三联,其中第一联做存根保存,二、三联由家长携带到转诊单位,就诊时医生留下第二联,贴在门诊病历后面,并填写好第三联请家长携带送回转出单位。

高危儿管理

高危儿管理

2岁半 1、兴趣单一,刻板 2、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 3、不会表示大小便 4、走路经常跌倒 3岁 1、不会双脚跳 2、不会模仿画圈 3、不会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 4、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高危儿保健管理的目标
按高危儿的年龄、生理特征和心理发育规律,
通过各种有益的早期干预及家庭教养活动, 对高危儿进行不断发育训练和心理锻炼,培 养其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顽强的社会 适应能力,以保持身心健康
高危儿管理工作制度
建档
随访 体检 筛查 干预 转诊
高危儿管理模式

高危儿有发生脑损伤的潜在危险,防治的关键是早
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需要特殊的医疗保健。只
有专业的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全面行动起来,才
能为高危儿健全一个保健监测网,担当起预防、急 救、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的责任


健康儿童
1.生长发育监测 2.预见性指导 3.转诊高危儿童 Nhomakorabea
早产(胎龄小于37周)或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 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 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病 (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 苯丙酮尿症等) 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 (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 (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发育监测及密度
对转诊的高危儿童每季度至少
1次 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建议在高危儿出生后6
月,每月检查一次,6个月后每2—3个月检查

高危儿定义、管理制度

高危儿定义、管理制度

高危儿定义:在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期以及幼儿期存在高危因素的小儿,称为高危儿。

胎儿期高危因素:母亲孕早期先兆流产,孕期感染(如TORCH感染、乙型肝炎、HIV感染),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或药物,母妊高症,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功能不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离、脐带高危绕颈,遗传因素(染色体病、基因病),其他(如不良环境、孕母贫血、肝肾疾病、吸毒、不良情绪、未进行产前保健)等。

分娩期高危因素:产时窒息、难产、剖宫产、产伤等。

新生儿期高危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病理性黄疸(黄疸过深、时间过久),严重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等。

婴幼儿期高危因素:颅内感染、颅外伤、颅内出血、中毒以及缺乏刺激,生活环境不良、缺乏刺激、反复感染等。

高危儿管理常规: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均应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功能低下症、苯丙铜尿症、听力障和精神发育退滞的息儿,均属高危儿范畴二、立案: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

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二)随访:因患病情或其他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的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其他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中度以上肥胖症,每季度随访1-3次。

高危儿管理规范流程

高危儿管理规范流程

高危儿管理规范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高危儿管理规范流程如下:①筛查与识别:出生后立即对新生儿进行筛查,识别出具有高危因素的婴儿,如早产、低体重、先天性疾病、分娩并发症等。

②登记建档:对确认的高危儿进行详细登记,建立专属健康管理档案,记录基本信息、高危因素及初步评估结果。

③定期随访:制定个性化随访计划,通常新生儿期不少于2次访视,高危儿根据情况增加访视次数,进行生长发育监测、营养评估与疾病筛查。

④全面评估: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Apgar评分、生长发育量表,定期评估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体格发育等。

⑤干预指导:针对评估结果,提供早期干预措施,如康复训练、营养指导、家庭护理教育等,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⑥转诊与专科管理:对于需要进一步诊疗的高危儿,及时转诊至相应专科,如儿科、儿童康复科等,并跟踪转归情况。

⑦信息反馈与结案:随访与干预过程中,记录儿童发展变化,定期总结,反馈给家长及参与管理的医疗团队,直至高危状态解除或转入常规儿童保健管理。

⑧培训与考核:医护人员定期接受高危儿管理相关培训,确保管理质量,各级医疗机构实施管理效果的监督与考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