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一)
中国戏曲―省份

我国戏曲——省份:
常见:
京剧——北京
评剧——河北
晋剧——(又称中路梆子)山西
豫剧——河南
越剧——浙江
川剧——四川
吕剧——山东
沪剧——上海
粤剧——广东、香港
汉剧——湖北
昆曲——江苏
秦腔——陕西
梆子——山西、陕西、河北(称河北梆子)、广东南方等地(称南梆子或广东板)黄梅戏——湖北
皮影戏——河北唐山驴皮影,西北牛皮影较著名
二人转——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
【地方戏】:省份——戏曲
黑龙江省——龙江剧
吉林省——吉剧
河北省——评剧、河北梆子
河南省——豫剧、河南梆子、越调、河南戏剧
北京市——京剧
山东省——吕剧、山东梆子
山西省——晋剧(中路梆子)、上党梆子、蒲剧(蒲州梆子)、雁剧(北路梆子)陕西省——秦腔、
甘肃省——陇剧
安徽省——庐剧(又称倒七戏)、徽剧
江苏省——锡剧、淮剧、昆曲
浙江省——越剧、甬剧、婺(wù)剧(金华戏)、绍剧
上海市——沪剧、滑稽戏(独角戏)
湖北省——楚剧、汉剧、黄梅戏
湖南省——湘剧、祁剧(祁阳戏)、花鼓戏、
四川省——川剧、
贵州省——黔剧、
江西省——赣剧、高腔(又称弋yì腔)、采茶戏、
广东省——粤剧、潮剧
福建省——闽剧、芗剧、莆仙戏(兴化戏)、梨园戏、高甲戏、潮剧
海南省——琼剧
云南省——滇剧、傣剧
内蒙古自治区——二人转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桂剧、彩调西藏自治区——藏剧。
中国戏曲的剧种

中国戏曲的剧种中国戏曲的剧种大全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京剧与昆曲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中国戏曲基本简介(ChinaOpera)中国汉族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京剧、豫剧、越剧、被官方和戏迷友人们誉为中国戏曲三鼎甲。
被誉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的有:京剧(东方"歌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评剧。
其它剧种有: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
戏曲是中国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
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中国戏曲的剧种大全二黄、二人台、上党二黄、上党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川剧、三角戏、义乌腔、弋阳腔、广东汉剧、云南壮剧、云南花灯戏、丹剧、木偶剧、巴陵戏、五音戏、文南词、中路梆子、内蒙大秧歌、凤台小戏、永济道情戏、白剧、白字戏、北昆、北京曲剧、北路梆子、皮黄、皮影戏、龙江剧、龙岩杂戏、东北地方戏、东河戏、东路梆子、汉剧、宁河戏、乐平腔、正字戏、四平腔、四股弦、右词南剑调、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调、西路评剧、壮剧、壮族沙剧、芗剧、吉剧、吕剧、竹马戏、老调梆子、庐剧、吹腔、乱弹、沪剧、评剧、苏剧、甬剧、祁剧、辰河戏、余姚腔、词明戏、含弓戏、阿官腔、灵邱罗罗腔、河南越调、河南道情、河南曲剧、河北梆子、河北乱弹、京腔、京剧、青阳腔、青海平弦戏、武安落子、杭剧、扬剧、昆腔、陇剧、茂腔、绍剧、瓯剧、侗戏、宜黄戏、采茶戏、泗州戏、弦索腔、耍孩儿戏、陕西老腔、柳腔、柳琴戏、闽剧、闽西汉剧、南剧、姚剧、临剧、哈哈腔、胡琴腔、荆河戏、浑源罗罗、贵州花灯剧、高腔、高山剧、高拔子、高甲戏、高调梆子、唐剧、桂剧、秦腔、晋剧、邕剧、莆仙戏、海盐腔、海门山歌剧、海城喇叭戏、莱芜梆子、壶关秧歌、淮剧、淮红剧、黄梅戏、黄龙戏、黄孝花鼓、清戏、清音戏、粤剧、婺剧、楚剧、推剧、梨园戏、梆子腔、章丘梆子、铙鼓杂戏、湘剧、湘西苗剧、越剧、傣剧、琼剧、丝弦戏、滑稽戏、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崇阳提琴戏、通城花鼓戏、蒲剧、蒲州梆子、雷剧、锡剧、滇剧、蒙古剧、碗碗腔、瑞河戏、新疆曲子戏、赛戏、歌仔戏、僮子戏、蔚县秧歌、漫瀚剧、潮剧、徽剧、影子腔、黔剧、豫剧、襄阳剧、襄武秧歌、藏剧、赣剧、彝剧……全国现有戏曲360多种。
五大剧种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豫剧的唱腔高亢激越、婉转悠扬, 具有浓郁的中原地方特色。
豫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 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
手段。
代表剧目与人物
01
《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 》、《花木兰》等是豫剧的代表 剧目。
02
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等是豫 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表演艺术 在豫剧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传承与创新
神态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服饰华丽
越剧的服饰非常华丽,色彩鲜艳, 注重细节和装饰,能够很好地展
现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代表剧目与人物
1 2
《红楼梦》
越剧经典剧目之一,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 梦》,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代表剧目之一,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 情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评剧
起源与发展
清朝末年,河北唐山一带的民间说唱艺 术“莲花落”与东北民间歌舞“蹦蹦” 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评剧的雏形。
建国后,评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不仅在专业剧团中广泛演出,还成为 了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20世纪初,评剧在河北、北京一带逐 渐发展壮大,并形成了多个流派,如 “白派”、“新派”、“鲜派”等。
黄梅戏
体现了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 展现了黄梅地区的民俗风情和 人文精神。
跨剧种融合与创新实践
跨剧种融合
将不同剧种的表演元素、唱腔、音乐 等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 表演风格。
创新实践
在保持传统剧种特色的基础上,引入 现代元素和科技手段,进行舞台美术、 灯光音响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对当代戏曲发展的启示
戏曲剧种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 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原称大戏或者广 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 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 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 易明白。粤剧名列于公元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公元2009年9月30 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漫长的岁月河流中,明代以来所形成的各声腔系统在长期的发展流布、衍变过程中,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 形成了许多戏曲剧种。这些戏曲剧种进一步可划分为单声腔剧种和多声腔剧种。单声腔戏曲剧种指由一种声腔腔 调为主的剧种,如昆剧是仅用昆腔的单一声,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秦腔是由梆子腔为主的单声腔剧种;多声腔 戏曲剧种指由几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如京剧是以皮黄腔、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和吹腔等腔调所组成的多声腔 剧种,川I剧则是由昆腔、高腔、胡琴腔、弹戏、灯戏等声腔组成的多声腔剧种等。这些剧种在群众中称之为“大 戏”。
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一)

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一) 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完善中)剧种名称别称流布地区声腔系统备注京剧全国皮黄调系统西路评剧北京蹦蹦北京民间说唱类型系统北方昆曲北昆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东部一带。
昆曲古老声腔系统北京曲剧北京民间说唱类型系统柏峪燕歌戏燕歌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柏峪村北京蹦蹦戏北京郊区山梆子戏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苇子水秧歌戏北京门头沟区天津曲艺剧天津市北方越剧天津市文明戏天津市失传河北梆子河北省、华北、东北诸省部分地区。
梆子腔系统河北乱弹威县乱弹河北省、山东省河北高腔高阳高腔河北省高腔系统失传评剧东路评剧华北、东北民间说唱类型系统唐剧影调剧河北省唐山市蔚州梆子蔚县秧歌、蔚剧河北张家口、雁北、内蒙古梆子腔系统口梆子河北张家口梆子腔系统西路梆子河北省海兴县涞源梆子河北省涞源县梆子腔系统老调老调梆子河北省梆子腔系统东路二人台河北张家口、山西北部、内蒙乌盟、锡盟西调偳腔、泽州调河北邯郸、邢台、河南安阳及山西晋东南弦索腔系统哈哈腔柳子调河北省、山东省弦索腔系统安国老调南路老调河北省中部南部地区武安平调河北邯郸、邢台,豫北的安阳、新乡,晋长治等梆子腔系统武安落子落儿腔河北省邯郸地区民间说唱类型系统四股弦五腔调河北省邢台、邯郸和河南安阳等弦索腔系统横岐调河北省涿州市南横歧村梆子腔系统上四调河北保定地区新城县撞河村弦索腔系统贤寓调河北省定兴县贤寓村民间说唱类型系统保定碰板调河北省新城县西娘娘庄村武安傩戏固义傩戏河北省武安市海兴南锣河北省海兴县诗赋弦十不闲河北省固安、涿县,北京大兴、房山弦索腔系统肃宁武术戏河北省肃宁县境内赛戏赛赛河北省邯郸、张家口,晋北、陕北弦索腔系统邢台坠子坠子戏、北方坠剧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东部地区说唱戏曲系统平山坠子戏河北省平山县苏家庄乡树石村新颖调河北省望都县二呼噜河北邢台地区青县青剧河北省青县马栅子戏河北省赤城县白草镇马栅子村南岩乱弹河北省高邑县小车调剧河北省霸州市杜岗村西调秧歌石家庄秧歌河北省石家庄歌舞戏曲系统秧歌隆尧秧歌南调秧歌河北省隆尧县歌舞戏曲系统秧歌行唐杨村秧歌北路调秧歌河北省行唐县歌舞戏曲系统秧歌定州秧歌戏定县大秧歌河北省中西部歌舞戏曲系统秧歌盐厂秧歌河北故城县西半屯乡盐厂村歌舞戏曲系统秧歌炊庄秧歌炊庄高腔戏河北廊坊地区歌舞戏曲系统秧歌临津秧歌河北霸县歌舞戏曲系统秧歌沙里秧歌河北文安歌舞戏曲系统秧歌里坦秧歌河北大城歌舞戏曲系统秧歌怀安软秧歌河北怀安歌舞戏曲系统秧歌南腔北调秧歌剧河北涞源县西庄铺村歌舞戏曲系统秧歌万全秧歌榆林秧歌河北张家口万全、怀安、涿鹿一带歌舞戏曲系统秧歌北纪城秧歌戏西调秧歌河北灵寿县临城南调河北临城元氏乐乐腔河北元氏县龙正村鸡泽弦子腔戏瞪脖筋戏河北鸡泽县韩固营村沙东落子河北省邯郸市北词两夹弦蛤蟆嗡、北词调河北省邯郸市李家庄咳嗨腔河北省晋州市西丁村娃娃调河北省定州市西丁村蔚县高跷戏河北省蔚县石家庄丝弦中路丝弦、河西调河北石家庄、山西东部以及雁北地区弦索腔系统邢台弦子腔南路丝弦河北以邢台为中心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弦索腔系统东路丝弦东路娃娃河北晋州市弦索腔系统北路丝弦河北保定至武强一带弦索腔系统罗罗腔西路丝弦山西雁北灵丘、浑源、繁峙等县弦索腔系统晋剧中路梆子山西中、北部及陕、蒙部分地区梆子腔系统蒲剧蒲州梆子山西南部梆子腔系统雁剧北路梆子山西北部、内蒙古、张家口等地。
中国传统戏曲主要剧种及流传区域

我国传统戏曲种类繁多,基本是以地域为主,语言是当地的方言。
1.京剧: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有“国剧”之称,角色分生、旦、净、末、丑;流派分了梅派,以梅兰芳为代表,代表作《贵妃醉酒》;程派代表是程砚秋,最好看的是《锁麟囊》;荀慧生是荀派代表,代表作有《红娘》;尚小云是尚派代表,刀马旦,代表作是《梁红玉》;其子尚长荣子承父业,善攻丑角儿,代表作有《霸王别姬》、《铡美案》,现下最有名的老生有于魁智、王珮瑜等。
2.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其唱腔婉约、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
代表作《牡丹亭》3.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表演风格优美细腻。
《梁祝》是常演不衰的经典。
上海本地也有沪剧。
4. 黄梅戏:流传在河南、安徽,也是中国四大戏曲之一,《女驸马》《天仙配》家喻户晓,唱腔温柔明亮,以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5. 评剧:以唱工见长,动作活泼、表演自由,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
《花为媒》是新凤霞和赵丽蓉的代表作,流行于京津冀一带。
河北梆子才是真正铿锵的“梆子”。
6. 豫剧:豫剧流派很多,并非都是“河南梆子”,代表作也很多,质朴通俗。
《卷席筒》、《朝阳沟》、《七品芝麻官》等都获过大奖,河南还有曲剧、越调也是地方戏,河南电视台的戏曲类节目,梨园春,全世界都在看。
7.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粤语地区,音乐丰富多样。
唱腔温柔,表演灵动。
粤剧名家有红线女、曾小敏。
8.二人转是东北的戏曲,唱跳俱佳。
9.秦腔是陕西地方戏,高亢激昂,是陕西人喷薄情感的绽放,《火焰驹》《斩李广》都需要深厚的功底。
另外皮影戏陕甘一带乃至全国都有影响。
10.川剧自然发源于川府,在川渝经久不衰,《变脸》不但是地方剧种的绝活,是非遗,还是天府文化的的代表。
11.其他还有湖南花鼓,湖北汉剧等,江西赣剧传唱与江西、广东一带。
12.台湾的剧种很杂,大多来自大陆,传播较广的有南管戏、歌仔戏等。
都是我国传统戏曲的沧海遗珠,每一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是地域人文艺术的具体表象,也是劳动者最朴实的初心和愿望。
中国戏曲之剧目大全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芗剧
闽剧
闽西汉剧
平讲戏
大腔戏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三角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粤剧
潮剧
正字戏
广东汉剧
白字戏
西秦戏
花朝戏
粤北采茶戏
雷剧
粤西白戏
临剧
桂剧
彩调剧
壮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广西侗戏
湘剧
巴陵戏
湖南花鼓戏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花灯戏
侗戏
新晃侗族傩戏
苗剧
阳戏
邵阳花鼓戏
武陵戏
荆河戏
永州花鼓戏
汉剧
楚剧
荆州花鼓戏
荆河戏
南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
戏
襄阳花鼓戏
郧阳花鼓戏
堂戏
九江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豫剧
越调
河南曲剧
大平调
太康道情
中国戏曲之剧目大全
黄梅戏
滑稽戏
京剧
粤剧
越剧
甬剧
沪剧
扬剧
淮剧
绍剧
பைடு நூலகம்豫剧
锡剧
昆剧
评弹
秦腔
评剧
中国话剧
汉剧
中国戏剧种类课件

的
表
演
风
格
和艺术成就。
返回
【晋 剧】
晋剧又称“山西中路梆子”、“太原梆子”,解放后定名晋剧, 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剧种。它和蒲州梆子,北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 西“四大梆子”。流传在山西中部、河北北部,以及内蒙、陕北等广 大地区.晋剧是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在晋中秧歌的基础上,吸收 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份,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 格,逐步发展并盛行起来的。它的唱腔既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犷,而又 圆润工细。经常用大没唱词来表现戏剧情节,用对唱代替对白。在板 类上,主要有四股眼.夹板、二性、流水,以及用来表现激昂情绪的 介板和表现悲痛的对白。它的每个行当各有不同唱法;唱腔变化多端; 丰富多彩。晋剧的许多技巧表演,如翎子功,鞭子功,梢子功(甩发) 也是很驰名的。 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一带,不少艺人曾演 出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为抗日战争服务。解放后,·晋剧出现了 《打金枝》,《蝴蝶杯》、《刘胡兰》等许多经过整理的优秀传统 剧目和新编剧目。
《罗汉钱》、《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骆驼祥子》
等剧目。 北京曲剧的曲调种类很多,生动活泼,并且念字清楚,易
于
表
现
现
代
生活。
返回
【二 人 台】
二人台是内蒙西部地区最为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形式,并
广泛流传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一带。;最初只有两个演员
在舞台上演唱故名“二人台”。它是在当地小曲“丝玄坐腔”
返回
【平 调】
平调是河北省的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冀南武安县一带,也 称“武 安平调”。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晋东南广大地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平调的产生,据传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艺人汲取了豫j[淮调的特长,结 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演变而成。 平调属于“梆子戢”,行当齐全,善 演历史戏。它的唱腔属板腔体,结构 较完整,旋律优美,长于抒情。主 要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栽板、垛板、悲板等近二十个 板头。音乐伴奏有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百余个。从前,伴奏乐器主要有 二弦,轧琴等;;解放后又增加了笙、笛、板胡等。在表演上具有活泼、 粗犷、激昂,豪放的风格特点。其代表性剧目有《三进帐》、《铡陈腔(弋阳腔入京后演化得名).·秦腔等逐渐冷落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一)
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
(完善中)
剧种名称
别称
流布地区
声腔系统
备注
京剧
全国
皮黄调系统
西路评剧
北京蹦蹦
北京
民间说唱类型系统
北方昆曲
北昆
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东部一带。
昆曲古老声腔系统
北京曲剧
北京
民间说唱类型系统
柏峪燕歌戏
燕歌
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柏峪村
北京蹦蹦戏
北京郊区
山梆子戏
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
苇子水秧歌戏北京门头沟区天津曲艺剧天津市
北方越剧天津市文明戏天津市
失传
河北梆子
河北省、华北、东北诸省部分地区。
梆子腔系统
河北乱弹
威县乱弹
河北省、山东省
梆子腔系统
河北高腔
高阳高腔
河北省
高腔系统
失传
评剧
东路评剧
华北、东北
民间说唱类型系统
唐剧
影调剧
河北省唐山市
蔚州梆子
蔚县秧歌、蔚剧
河北张家口、雁北、内蒙古梆子腔系统
. 口梆子
河北张家口
梆子腔系统
西路梆子
河北省海兴县
梆子腔系统
涞源梆子
河北省涞源县梆子腔系统
老调
老调梆子
河北省
梆子腔系统
东路二人台
河北张家口、山西北部、内蒙乌盟、锡盟
西调
偳腔、泽州调
河北邯郸、邢台、河南安阳及山西晋东南弦索腔系统
哈哈腔
柳子调
河北省、山东省
弦索腔系统
安国老调
南路老调
河北省中部南部地区
武安平调
河北邯郸、邢台,豫北的安阳、新乡,晋长治等梆子腔系统
武安落子
落儿腔
河北省邯郸地区
民间说唱类型系统
四股弦
五腔调
河北省邢台、邯郸和河南安阳等弦索腔系统
横岐调
河北省涿州市南横歧村
梆子腔系统
上四调
河北保定地区新城县撞河村弦索腔系统
贤寓调
河北省定兴县贤寓村
民间说唱类型系统
保定碰板调
河北省新城县西娘娘庄村
武安傩戏
固义傩戏
河北省武安市
海兴南锣
河北省海兴县
诗赋弦
十不闲
河北省固安、涿县,北京大兴、房山弦索腔系统
肃宁武术戏
河北省肃宁县境内
赛戏
赛赛
河北省邯郸、张家口,晋北、陕北弦索腔系统
.
邢台坠子
坠子戏、北方坠剧
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东部地区
说唱戏曲系统
平山坠子戏
河北省平山县苏家庄乡树石村
新颖调
河北省望都县二呼噜
河北邢台地区
青县青剧
河北省青县
马栅子戏
河北省赤城县白草镇马栅子村
南岩乱弹
河北省高邑县
小车调剧
河北省霸州市杜岗村
西调秧歌
石家庄秧歌河北省石家庄歌舞戏曲系统秧歌
隆尧秧歌
南调秧歌
河北省隆尧县歌舞戏曲系统
秧歌
行唐杨村秧歌北路调秧歌河北省行唐县歌舞戏曲系统秧歌
定州秧歌戏定县大秧歌河北省中西部歌舞戏曲系统
秧歌
盐厂秧歌
河北故城县西半屯乡盐厂村歌舞戏曲系统
秧歌
炊庄秧歌
炊庄高腔戏
河北廊坊地区
歌舞戏曲系统
秧歌
临津秧歌
河北霸县
歌舞戏曲系统秧歌
沙里秧歌
河北文安
歌舞戏曲系统
秧歌
里坦秧歌
河北大城
歌舞戏曲系统秧歌
怀安软秧歌
河北怀安
歌舞戏曲系统
秧歌
南腔北调秧歌剧
河北涞源县西庄铺村
歌舞戏曲系统
秧歌
万全秧歌
榆林秧歌
河北张家口万全、怀安、涿鹿一带歌舞戏曲系统
. 秧歌
北纪城秧歌戏
西调秧歌
河北灵寿县
临城南调
河北临城
元氏乐乐腔
河北元氏县龙正村
鸡泽弦子腔戏
瞪脖筋戏
河北鸡泽县韩固营村
沙东落子
河北省邯郸市
北词两夹弦
蛤蟆嗡、北词调河北省邯郸市
李家庄咳嗨腔
河北省晋州市
西丁村娃娃调
河北省定州市西丁村
蔚县高跷戏
河北省蔚县
石家庄丝弦
中路丝弦、河西调
河北石家庄、山西东部以及雁北地区弦索腔系统
邢台弦子腔
南路丝弦
河北以邢台为中心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弦索腔系统
东路丝弦
东路娃娃
河北晋州市
弦索腔系统
北路丝弦
河北保定至武强一带
弦索腔系统
罗罗腔
西路丝弦
山西雁北灵丘、浑源、繁峙等县弦索腔系统
晋剧
中路梆子
山西中、北部及陕、蒙部分地区梆子腔系统
蒲剧
蒲州梆子
山西南部
梆子腔系统
雁剧
北路梆子
山西北部、内蒙古、张家口等地。
梆子腔系统
上党梆子
东府戏
山西省东南部
梆子腔系统
.
上党皮黄
上党土二黄
山西省东南部
皮黄调系统
上党落子
黎城落子
山西省东南部
说唱戏曲系统
.
耍孩儿
咳咳腔
山西省大同地区
弦索腔系统
凤台小戏
山西省和顺县凤台、南乡两个乡
歌舞戏曲系统
锣鼓杂戏
山西垣曲、万荣、运城、临猗、新绛等
河东道情
永济道情
山西省永济
说唱戏曲系统
洪洞道情
道腔
山西省
说唱戏曲系统
晋北道情
神池、右玉、代县、应县山西省晋西北和雁北地区说唱戏曲系统
临县道情
晋西道情
山西省
说唱戏曲系统大涧道情
山西省灵丘县说唱戏曲系统
兴县道情
山西省兴县说唱戏曲系统
阳城道情
山西省
说唱戏曲系统
沁源秧歌
沁源小调
山西省
歌舞戏曲系统
祁太秧歌
晋中秧歌
山西省
歌舞戏曲系统
繁峙秧歌
凤地、东山山西省
歌舞戏曲系统
朔县秧歌
大秧歌
山西省
歌舞戏曲系统
襄武秧歌
襄垣、武乡山西省
歌舞戏曲系统
壶关秧歌
西火秧歌
山西省
歌舞戏曲系统
高平清场秧歌
山西高平市建宁乡歌舞戏曲系统
泽州秧歌
州腔、高平
山西晋城、高平一带歌舞戏曲系统
广灵秧歌
梆纽子
山西广灵、浑源、灵邱;河北蔚县、阳原歌舞戏曲系统
汾孝秧歌
地秧歌
山西汾阳、孝义
歌舞戏曲系统
介休干调秧歌
干支秧歌
山西介休、沁源一带
歌舞戏曲系统
翼城秧歌
干板秧歌
山西曲沃、浮山、沁水、翼城等地歌舞戏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