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方案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小学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小学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小学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改变,小学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小学需要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与培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活动内容1.设计小型科学实验:通过设计小型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观察实验现象,并从中总结出科学原理。

例如,设计一个简易的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电路,体会电流的传导和电阻的作用。

2.制作手工艺品: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设计制作一些简易的手工艺品,如纸风车、折纸、手织毛线等。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3.进行团队合作活动:设计一些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分工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团队游戏,如拔河比赛、筑桥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农场、工厂等地,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的运作和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四、活动安排本次实践活动设计为一个系列的活动,每个活动可以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

安排如下:第一周:设计小型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科学原理。

第二周: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周:进行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分工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农场、工厂等地。

五、活动评估每个实践活动结束后,可以进行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作品质量来评估学生的表现。

同时,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讨论来评估学生在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总结通过设计这个小学实践活动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说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说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明星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在当今这个社会,科技开展异常迅速,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电视、电脑、电影等都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孩子们对很多电影中的形象,念念不忘,成为一些忠实的影迷,歌迷。

有“玉米〞,“宏迷〞的歌迷,也有“荣迷〞,还有一些孩子比拟迷恋“俞洪敏〞,更有孩子是奥巴马的忠实粉丝。

更有孩子觉得汶川地震中,行军礼的孩子是他们心目中的明星,奥运会上美丽的身姿,跳水皇后郭晶晶,也是小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所以孩子们的兴趣成了一个很好的话题,也正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我们准备这样来引导学生开展这个话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给学生看,然后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问问孩子们喜不喜欢?还喜欢哪些电影?喜欢它们什么?播发一些励志的视频,例如俞洪敏的访谈节目,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进一步的讨论、思考。

然后提出建议:我们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明星》为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好吗?探究电影对孩子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怎样吸引我们?二、设计理念1.表达学生个性化的特点.这次主题的选择,完全是学生喜欢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自己去展现,自己去发现,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多方位的展现自己的风采.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的原那么展开,如一开始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讨论确定探究的方向和方法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进了学生与探究主题的距离.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区分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三,活动的目标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协作,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享受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

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

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本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创意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该设计方案的详细说明。

一、总体布局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开放式布局,建筑群建于一个开阔的场地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学习空间。

建筑群之间通过连廊相连接,方便学生们从一栋楼到另一栋楼。

教学楼和活动中心位于中央位置,方便学生出入,其他的建筑则布置在教学楼周围,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校社区。

二、教学楼设计教学楼共分为三层,每层有多间教室和办公室。

每间教室都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教学使用。

办公室则提供给教师们进行备课、评阅作业和开会的地方。

教学楼外立面采用了彩色玻璃,增加了整个建筑的美感。

三、活动中心设计活动中心位于教学楼旁边,是学生们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场所。

中心内设有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阅览室等多个功能区域,满足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活动中心还设有一个大型多功能礼堂,用于举办各种大小活动,如演讲比赛、舞台剧演出等。

四、室外空间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注重室外空间的规划。

学校周围种植了大量树木和花草,使学校环境更加美观。

操场和篮球场设在建筑群周围,方便学生们进行体育活动。

此外,还设有一个小型花园和学生广场,供学生们休息和社交。

五、安全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教学楼采用了防火材料和防火门,配备了逃生通道和消防设备,确保学生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尽早撤离。

学校的围墙高度适中,确保学校的安全性,并设有监控系统,增加学校的安全防护性。

六、环保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设计。

建筑材料选用了绿色环保材料,包括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材料。

建筑外墙采用了保温材料,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此外,学校还设有太阳能板和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太阳能和雨水进行照明和灌溉。

七、合理的空间利用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合理的空间利用,将学校的各个功能区域布置得井然有序。

20161103 庚西小学设计说明

20161103 庚西小学设计说明

庚西小学设计说明一概述1.1 规划背景本项目位于厦门市海沧区马銮湾新城,新建36班办学规模,建设内容包括教学用房、行政管理用房、辅助用房、地下停车库、地下活动空间、食堂、室外运动场及相关配套设施。

1.2 规划内容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1801.18m2,建筑占地面积4218.18m2,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2330m2,其中地上计容建筑面积约15430m2,地下活动空间5500m2,地下停车库11400m2,建筑密度19.35%,容积率0.7,绿地率39.39%。

1.3现状条件该工程位于厦门市海沧区马銮湾新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电供应充足,道路、通讯、邮电金融服务等设施较为完善,环境十分优越,场地势平坦,适宜建设。

1.4工程概况本规划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和标准应符合国家、福建省和厦门市的有关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二规划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2.1规划依据1、国家与地方现行的各种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消防、人防、水、电、市政等有关部门规定和要求。

2、国家及厦门市现行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各专业设计规范、相应法规、政府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及规定。

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4、《福建省普通完全小学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指标表》5、《防汛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6、《厦门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和建筑面积配置标准》7、《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福建省示范小学评估标准》;8、《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版)》9、《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版)》10、方案设计任务书2.2规划指导思想(1)应满足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海沧区分区规划及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对绿化、建筑、装饰内外空间和色彩等做综合性处理以符合设计要求。

(2)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武义壶山小学设计说明

武义壶山小学设计说明

壶山小学拆建规划设计说明总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地块地形图及对设计的要求。

2、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和规划要求。

3、现行国家及地方相关建筑设计法律、法规、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QJ37-87)《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599-8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二、工程概况:壶山小学前身为乾隆三年(1738)武义知县张人嵩创办的“近思堂”,后易名壶山书院。

光绪二十八年(1902),邑人王式桢秉承明招文化精神,引进近代先进教育思想,在原壶山书院的基础上创办了壶山小学堂及至今天的壶山小学。

武义县壶山小学是金华市范围内最早的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曾有“开八婺风气之先”的说法。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经历了抗日流亡办学等种种历史考验,在一代又一代“壶山人”的辛勤耕耘下,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从这里走出了着名篆刻家叶一苇、经济学家千家驹、画家畔景友、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加拿大华侨建筑工程专家王昌真等万余名学子。

学校现坐落于县城中心区壶山上街以南,城脚路以北,南门街以西,占地20多亩。

现有53个班级,师生2500多人。

学校是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配置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总控室、档案室、校史陈列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房等各种专用教室,以及音频广播系统、双向调控电视闭路系统、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随着武义县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发展,社会对学校办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现学校建筑多为建于上世纪中期的老建筑,伴着风雨飘摇了半个世纪日显破败的老房子与学校发展及提高教学条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现随着武义县对壶山上街历史保护街区综合整治的展开,拟在现学校原址重先规划建设新校区。

新校区建设地块拟总用地面积15946平方米,东西长约155米,南北长约140米,地势平坦,由老建筑原地基分为两个高差一米左右的台地。

小学特色文化工程方案设计

小学特色文化工程方案设计

小学特色文化工程方案设计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设计了一套小学特色文化工程方案。

该方案旨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方案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2.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

3.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方案内容1.校本课程构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开展校本课程的构建工作。

我们将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

在制定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主题教育活动针对不同的主题,我们将组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比如“读书月”、“科技创新月”、“爱国主义教育月”等主题月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和重视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3.校园文化节我们将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展示学生的才艺和创造力。

在文化节上,我们将举办各类文化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艺。

通过参与文化节,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个人表现能力。

4.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将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们将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等,同时也会开展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

5.校园环境美化我们将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美化活动。

通过此类活动,我们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绿化校园的意识,并通过实践行动,为美化校园环境尽一份力。

金乡县第二实验小学设计说明

金乡县第二实验小学设计说明

方案设计说明一、概述1.项目地块状况金乡县第二实验小学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计划总用地面积6.31公顷,净用地面积5.01公顷,总建筑面积24050平方米,其中小学建筑面积19284.98平方米,幼儿园建筑面积4285平方米,北临金珠路,西靠金兴路,东为金水路,基地呈规则梯形,地形较为平坦,高差小,适宜建设。

2.计划内容依照计划要求该地块为教育科研用地。

本次计划设计的要紧内容为该项目地块的小学、幼儿园计划设计。

二、设计依据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BJ08-64-972.《幼儿园、托儿所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016.《建筑设计规范》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16-20068.关于该项目的计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9.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10.国家及地址的相关规程、规范等三、计划原则与构思计划总则通过合理的计划和可持续进展的原则,达到“高起点计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治理”、要求其高标准的知足当前和以后若干年的教学要求,形成现代化的整体式校园环境。

计划总则1.符合城市整体计划及操纵性详细计划的要求。

2.安全快捷流畅的交通模式。

3. 教育环境活泼新颖的特点。

4.富有创新精神的空间标识。

计划原则1.以小学生、幼儿心理学入手,从他们的角度去研究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区。

2. 保证利用部份的最好的朝向,通过合理组织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带来的浪费,同时增加建筑内部交流共享空间。

3.利用简练的体块穿插,有机的将功能与形式完美的结合。

4.结合简练干净的体量,斗胆的利用片墙、构架等使的形体虚实转变丰硕多彩。

5.在整体淡雅的风格下局部选用亮丽的颜色。

四、计划设计方案3.平面布置整体布局共分为4块,别离为小学办公教学区、餐厅、体育运动区、幼儿园区。

建筑从整体上布置在由金珠路小学入口的人行广场向南延伸的轴线双侧。

围绕北侧入口广场要紧布置风雨操场、教学楼及幼儿园综合楼,方便师生集散,西南角为餐厅楼,东南角为小学办公,体育运动场地集中布置于地块的西部,楼与楼之间形成绿化庭院,小学办公与餐厅楼围和合成生物园地,各功能区通过道路与田径场连成整体。

实验小学扩建方案文本

实验小学扩建方案文本

实验小学初步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1、项目概况本项目地块位于慈溪市XX街道。

南临实验路,北临北二环东路,向东与担山南路相接。

地块形状基本上为长方形。

地块总用地面积为3888m2。

2、项目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慈溪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0850-2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0慈溪市规划局提供的红线图及设计条件通知书实验小学设计书。

3、自然环境:慈溪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季风型气候。

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略短。

平均年日照时数203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7%。

年平均气温16.0 ℃,7月最高,平均28.2℃,1月最低,平均3.8℃。

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8.5℃,最低-9.3℃。

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272.8毫米,平均年径流总量5.122亿立方米,降水高峰月为9月,平均占年降水量14 %。

冬季盛行西北至北风,夏季盛行东到东南风,全年以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9.6天。

夏秋间多热带风暴。

境内灾害性气候以水、旱、风、潮为主,另有气温异常等。

4、设计指导思想总体规划遵循有独特构思,设计具有创新,并且考虑到提高效益的总的原则。

满足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规划的前提下,创造优美的和高品质的教育建筑。

5、总平面设计5.1 总平面设计扩建区域的出入口分南北两个,北面为主入口,主要供学生出入实验楼。

南面入口主要供游泳馆对外开放使用。

5.2交通流线设计:扩建区域北面入口分人行入口和车行入口。

人行入口为实验楼北入口,该入口方便师生进入实验楼学习研究。

入口处设置入口广场,防止瞬间人流过大造成拥堵现象的发出。

车行入口设置在实验楼的东侧,和人行入口形成人车分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绿化系统
校园前后广场和教学区设以硬质铺装为主,且铺装做出各种活泼图案,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
同市也方便学生排队、行走及嬉戏。运动场以塑胶跑道和可践踏草坪为主。其他环绕校舍周围的皆
为大面积的灌木和乔木。
4、建筑距离及退界:建筑物退离道路及基地红线的距离符合规划技术规范,详见总平面图。
五、 建筑设计
原有学校建筑有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食堂及体育馆组成,新增校舍规模扩大到
柯灵小学因柯灵而命名, 因此学校的规划设计也体现出柯灵的谦和内敛、 深藏若虚的人格品质。
充分尊重原有校舍布局,留出宽阔的入口前广场,在“ E”字形校舍的旁边加上反“ C”形教学楼,
并用连廊与其连接,形成中央内庭院的围合空间。成为学校内最积聚人气,体现文化特色的场所。
一条轴线贯通南北,将学校入口广场,教学区,餐饮区,运动区串联起来。在轴线上设置文化
1. 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及相关资料 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3. 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4.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 DB33/1018-2005 二、设计等级
1. 工程等级:一级 2. 消防耐火等级:一、二级 3. 抗震等级: 6 级 四、总体规划 1、规划布局 现地块大致呈南北向的直角梯形, 北与呈东西向直角梯形的新增地块相接。 主入口在南面的世 纪大道上,东面规划 2 号路与新增地块紧邻。 在扩建项目规划中,首先要充分研究现有建筑的布局形态。现有校园可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 临河为呈 “E”字形的教学楼和行政楼,圆形艺术楼突出于西南角,教学楼后是学校食堂。学校东
4 新增建筑面积: 11422 平方米
屋面
0.5 KN/ ㎡(不上人) 2.0 KN/ ㎡(上人)
5 建筑占地面积: 7808 平方米
电梯机房
7.0 KN/ ㎡
6 建筑密度: 17.3%
风载
7 容积率: 0.512
基本风压 W0=0.45 KN/ ㎡
8 绿化率: 30%
地面粗燥度按 B 类
9 机动车位: 70 辆
二、给水设计 1、水源及管网 : 本工程给水水源取用市政自来水 . 2、生活用水量:小区每天生活用水量最大为: 274M3
用水单 位
用水定额
人 时变化系
最大小时用水量
最大日用水量


m3/h
m3/d
1 小学
长廊,学习步道,美术天地。 。。将文化艺术空间融入整个校园。
2、道路系统
基地沿世纪街设一出入口, 规划 2 号路上设置次入口, 沿西面高木河为食堂设一专用后勤入口。
基地内行政及教学区设环形车道,北侧体育馆和综合楼设“ Z”形车道,与次入口相连。新建教学
楼西面底层架空,设内部员工停车位,方便教师使用。
侧是 200m环形跑道操场,气候为体育馆。入口广场较为开阔。
按照《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 , 48 班小学应设 300m 环形跑
道操场,原有操场已不够用,且 300m 操场占地较大,唯一能放置的位置只能是新增地块西北部。
于是很自然的把基地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为教学办公区,北面为运动及附属校舍区。
建筑物楼面及屋面各主要部位的使用活荷载的标准值:
六、 技术经济指标
办公用房
2.0 KN/ ㎡
1 规划总用地面积: 52900 平方米
办公走廊、门厅
2.5 KN/ ㎡
2 净用地面积: 45117 平方米
消防疏散楼梯
3.5 KN/ ㎡
3 总建筑面积: 23130.4 平方米
阅览室、教室
2.0 KN/ ㎡
第三章、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 根据甲方提供的设计条件,本小学在原有规模上增加 18 个班级。 2,采用规范及标准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绍兴市柯灵小学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绍兴市柯灵小学是以我国当代散文大师、 著名电影剧作家柯灵先生名字命名, 由原国家教育部
长何东昌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的一所市教育局直属中心小学。 柯灵小学位于绍兴市袍江开发区世纪街,西北两面皆为高木河,东临规划 2 号路。总用地面积
52900 平方米,净用地面积 45117 平方米,容积率 0.512, 绿化率 30%。 设计依据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2008 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建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取 1.0 。 四、结构设计
结构体系: 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梁板式楼面结构体系,板厚为 100~120mm。砌体填充墙均为 240 厚混凝 土多孔砖。 结构计算: 抗震分析采用 TAT程序进行整体计算。 五、基础设计 由于建设单位未提供地质报告,根据本工程的情况,及上部荷载大小,拟采用桩基础,桩采用 Ф 400~500预应力管桩,以后将根据地质报告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
又丰富立面。将位于校园正前方的行政楼立面稍作修饰,与新建教学楼协调统一。呈锯齿形突出的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浙江省标准》 (DB 33/1001-2003 )
阳台,丰富了学生的课间活动场所;再置上疏密变化的百页,既起到遮阳的作用,又使建筑立面灵
二、设计荷载
活多样。各种连廊连接新老校舍,塑造出张弛,缩放,明暗,多变的空间。
48 班,
各项指标也相应增大,并且新增一综合楼,放置面积较大的图书馆,多功能厅,报告厅等。
为了尽量尊重原有校舍布局,新建教学楼呈反“ C”形,与原行政楼和教学楼相接,形成围合
庭院。建筑立面不求夸张大胆, 以质朴使用为主。 同原有校舍一起加上坡屋顶, 耐热、 保温、 防漏,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三、抗震设防
第二章、结构设计说明
本工程按丙类建筑,六度,Ш 类场地(特征周期 0.45s )进行抗震设防。
一、设计依据
抗震等级:四级。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2006 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