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1: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1: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 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 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 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也不是语 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氩怀銮〉钡挠 魈濉R虼耍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 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 染力;丰富联想,创造意境。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 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三、几种易混修辞格的区分 1.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 (1)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的句子。如: 叶子初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 “是”“成了”“变成”等联接。如:更多的时候, 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注意暗喻的变体,如:这里是花的海洋;我爱北 京——祖国的心脏。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 艺——修辞手法
一、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 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 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 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4.对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 “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 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 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 这属于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 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答案:(1)挫折原来是成功的一块基石,可以垒出希望的 丰碑,只要你决不退缩。 (2)真诚原来是沟通的一把钥匙,可以开启人们封闭的心 扉,只要你坚持到底。
8.下面一段话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请体味语境, 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中间两个比喻句的喻体。 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播进胸膛里。希望它在 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________;在江河 大海,是________;在寒峰之巅,是一株乐观的雪莲。
运用修辞仿写的技巧
仿用句式题要求考生按命题者给定的语句形式(包括 修辞格)仿造句子,“仿”的是形式,表达的内容是“新” 的。一般来说,“仿”形式不难,所以考查侧重在内容上, 即新造语句的内容是否合理,形象是否生动,含意是否 深刻。这类题目承担着检测考生修辞能力的任务。仿写 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一、句式一致 试题往往给出了范例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句句 式相同。这样,就使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句式是否 一致成了关键。有时候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考 虑到短语结构,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答案:点点滴滴地汇聚 曲曲折折地缠绕 纷纷扬扬地撒 播
11.秋天在诗人眼里各有不同,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在下 面的空缺处填上一个类似的描写秋的诗句,并且使前后文 语意连贯。 秋属于喷薄的太阳,秋属于崛起的地平线。生命中的秋天 没有月圆花好的风情,没有笛短箫长的缠绵,没有“春花 秋月何时了”的长叹,
二、内容统一
仿造语句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 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叙述层次或论述结构。它往往 要求仿句与所给语句思想一致,内容贯通,往往还涉及 感情一致、风格一致等问题。如果所给语句文采飞扬, 充满褒奖之情,那么所仿写语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 会显得不协调,不统一。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案 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案 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主题展示引子感悟“母鸡”与“鸡蛋”―→恰当地使用修辞⎩⎪⎨⎪⎧ 使语言表达生动、鲜明、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活动探究 广告修辞大擂台―→修辞使用要谨慎⎩⎪⎨⎪⎧(1)恰如其分地运用会使广告语形象生动,脍炙人口。

(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2)运用不当则会造成“败笔”。

(不真实、准确,滥用谐音,表达模糊,失去关联等)要点归纳1.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偏重于语句意义比喻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类型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2.区分易混淆的修辞手法(1)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的作用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借喻与借代的区别与联系①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②不同点:借代的重点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重点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对偶与对比的区别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单调乏味的陈述变得异常吸引人,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甚至可以以恰当的修辞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以下问题: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告成了各种传媒中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

广告语之所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修辞手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广告语看修辞:当你看到“晶晶亮,透心凉”“万家乐,乐万家”等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时,是否感到很亲切呢?想必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亲切而难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广告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

它能修饰、调整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运用了修辞格的广告语形象、生动,让人过目、过耳均不忘。

广告语主要采用的修辞格有: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

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写广告语时,一定要注意创新,不能总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这样的广告只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不会留下好的印象。

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广告便会脍炙人口,反之,则会成为“败笔”。

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修辞。

写广告时,在认识到修辞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了解修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修辞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传达和沟通。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单调乏味的陈述变得异常吸引人,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甚至可以以恰当的修辞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以下问题: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告成了各种传媒中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

广告语之所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修辞手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广告语看修辞:当你看到“晶晶亮,透心凉”“万家乐,乐万家”等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时,是否感到很亲切呢?想必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亲切而难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广告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

它能修饰、调整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运用了修辞格的广告语形象、生动,让人过目、过耳均不忘。

广告语主要采用的修辞格有: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

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写广告语时,一定要注意创新,不能总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这样的广告只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不会留下好的印象。

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广告便会脍炙人口,反之,则会成为“败笔”。

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修辞。

写广告时,在认识到修辞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了解修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修辞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传达和沟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之比喻篇》导学案(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之比喻篇》导学案(5页)
第4页
学习 总结
第5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请用比喻等修辞改写下面这段话,使之生动形象。
比喻的类别:
梳理探究之二:识别“真假悟空” 下列各句是恰当的的比喻句吗?哪些不是?为什么?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梅花。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5、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 6、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 裕禄等。 7、战士就像国家的钢铁长城一样,守卫祖国的边疆。
第1页
( 二)梳理探究 梳理探究之一:熟悉“家族脸谱” 你能说出下列各句分别是哪一种类型的比喻句吗?为什么? 1、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 还是蓝孔雀? 4、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三)自我小结 ⒈比喻的类别: ⒉构成比喻的条件: ⒊比喻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 1..请写出 5 个含有比喻修辞的成语
2. (2019·新课标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
第3页
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精品」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5-精品

「精品」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5-精品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2.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比喻与比拟。

3.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够准确辨别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2. 举一反三,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由学生都比较喜爱的歌曲入手,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指导学生去发现歌词中的修辞手法以及此类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先声夺人”唱修辞1、“来吧,来吧,相约九八。

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

相约在绿色的春风里,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心相约,心相约,相约一年又一年,不论咫尺天涯。

”(《相约九八》)——反复2、“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同桌的你》)——排比3、“当你紧紧握着我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

当你深深看着我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当你走上离别的车站,我终于不停的呼唤呼唤。

”《离别的车站》)——排比4、“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好想好想》)——对偶5、“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红旗飘飘》)——借代二、“谜语之中”猜修辞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猜一动物)(鹅)[明确]:拟人、比喻2.长长的黄鳝,短短的泥鳅。

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

(猜一日常用具)(秤)[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猜一植物)(荷花)[明确]: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4. 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

(打一农业活动)(插秧)[明确]:比喻夸张【教师过渡】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我们生活的趣味,在文章的写作中,也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就像上则谜语,写出了荷花的娇羞、美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精品教学案:第六课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精品教学案:第六课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精品教学案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明代林文斌六岁时游庙,和尚见他梳着三条小辫,就说:“三叉似鼓架。

”林文斌随
口对答:“一秃似锣槌。

”和尚又惊又气,马上出上联让他对:“三尊大佛坐象坐虎坐莲花。

”林文斌不假思索地答道:“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酒菜。


母亲在一边听见后批评他太不文明了。

他说:“我
说的是‘一个书生攀龙攀凤攀桂枝’。

”后来又有一次,他改梳两条小辫到庙里去玩,和尚又笑他:“牛头且喜生双角。

”林文斌毫不怯懦,顺口应道:“狗嘴何曾吐象牙。


“母鸡”与
“鸡蛋”
--

恰当地使
用修辞
⎩⎪

⎪⎧使语言表达生动、鲜明、有趣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修辞格大致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型?各包含哪些修辞?
[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以下问题: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喻”和“借代”应如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喻”和“比拟”应如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借代”“借喻”和“象征”应如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对下列各广告词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说地地道道中国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②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③雕牌洗洁精:我家的盘子会唱歌。

④义务献血广告: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

A.①对偶②拟人③比喻④双关B.①对偶②双关③拟人④比喻C.①反复②拟人③双关④比喻D.①反复②双关③比喻④拟人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生命就像一架有梦想的梯子,可以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B.理想的北斗在指引生命的征程。

C.经过刻苦的钻研,十多年后,小王画的马真的很像徐悲鸿大师的作品了。

D.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带着金色光辉的太阳,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村庄。

4.对下列古诗词中画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比喻和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运用双关,“晴”既指雨“晴”,也暗指恋“情”。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④①⑤③②B.④③⑤①②C.⑤②①④③D.⑤③④①②题型一运用修辞仿写例题1(2013·大纲全国)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2(2010·浙江)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

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

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技巧做好仿写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形似:试题往往给出一个句式,这样,句式的一致性成了首先要达到的要求。

(2)神似:仿写,不是僵化的模仿,除了“形似”之外,更要注意内在的一致性。

①修辞手法一致。

②内在逻辑一致。

③感情风格一致。

(3)合理:要充分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调动自己的人文积累和生活积累。

同时,所写内容要符合事物的个性特征,要符合人之常情,要遵循生活的逻辑。

(4)优美:语言要反复推敲,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题型二运用修辞扩展语句例题1(2010·四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

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

(100字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2(2012·浙江)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