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4年高考预测 (凹凸个性教育)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第一篇: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题评析2013年高考落下了帷幕,总看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色:注重实用,贴近现实;凸显人文,关注审美;体现综合,不断创新。
语文是一门最具现实性的科目,每年的高考题几乎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各地考题都能紧密联系现实,且又尽量符合教学实际,符合新课标理念,在难易度的把握上总体来看比较准确,很少有偏题怪题难题。
同时,各地试卷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新课标全国卷一是平实稳健。
不浮华,不虚美,有亲和力,有厚重感,让考生心里感到踏实,迅速便可进入考试状态。
二是成熟严谨。
它结束了新课标卷命题的尝试和摸索的幼稚期,趋向于完美与科学,考生参加高考不靠运气和偶然,而靠实力与必然,靠能力与素养。
材料的选用,设题的角度,设问的语气,也不再笨拙、隔膜或生硬,给考生智慧的享用与科学的启迪。
在选料上,考题兼顾经典与时尚的统一,本土与外来的统一,语文性与思想性的统一,适合学生快速阅读,准确解读,有效表达。
在选考内容的权衡上,更趋于对等地位。
适当降低小说阅读的难度,对于改变当下一边倒几乎都选实用类阅读的现状,起到了很好的导引作用。
浙江卷浙江卷稳中有变,但变化之中透露的新鲜信息。
语言运用板块跟去年卷子相比有三题更新,分别是第5题词语排序、第6题寓意概括、第7题诗句仿写。
这不是简单的考点轮换,对考生来说,第5题可能从未“模拟”,第7题即便大量的模拟也于事无补,该题仿写示例由青天、芭蕉叶、露珠等意象构成一个有诗意的整体,这为形象思维能力强、语言表现力丰富的考生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仿得好就是一首诗。
现代文阅读两道大题从选文取向到设题方法与去年的卷子十分相仿,也非一成不变。
第10小题、第15小题,对学生综合素质考查的力度加大,区分度会更佳。
写作考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模式,且努力突出三个“贴近”——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时代特征。
2014三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显示出新课标的渐变特点。
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稳中求变的新思路。
题型稳定:无论是病句、连贯的基础题,还是论述类文本词读、选考类文本的大词读,甚至是语言应用中的语言衔接题较之2013年都未有大变化。
创新:今年的文言文、成语加大了考生审题的难度,诗歌出现了比较两首诗歌的形式。
内容上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又能贴近社会热点时事引发学生思考。
真正反映了新课标理念: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思考人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难度变化】下降论述类文本词读相对去年的选材更加贴近生活,且容易被考生接受。
从文章结构看,时司线索更为明显,结构划分更明确,所以整体词读起来难度不大。
而就文章细节来看,文章的逻辑性以及文言文部分仍旧是考察的重点、难点,也就文言文的考察不仅仅体现在文言词读方面。
论述类文本词读的文言语段引用从2011年开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所以考生应加强对这方面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难度变化】词读难度下降,试题难度增加。
从选文的出处看,2014年的文言文选自《明史》,2013的选段选自《旧唐书》,就其成书年份看,今年的文言文比去年更容易读懂。
【题型变化】1、以前一直考察的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概括题删去。
2、此次考试加入了新题型,也就是文言语段的断句,考察学生文言文的语感以及断句能力。
虽然难度有所增加,但是以选择的形式出现会降低学生的压力,进行对照比较会得出正确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难度变化】降低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从篇幅上看短小精悍,从语言上看通俗易懂,所以方便考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内容及感情。
【题型变化】往年都是对一首诗进行赏析,而今年选了两首,在形式上看似复杂,但内容没有了阅读理解的障碍。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总体难度变化不大。
整个文章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致而精妙,多种叙事手法并用,生动而丰富。
选段在文章最后加了一段后记是形式上的创新,同时在最后一题中出现了对这一结构的考察,需要考生从结构和内容中着手分析。
2011-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试卷分析及走势预测

2011-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试卷分析及2014年高考走势预测新郑二中高三语文组随着2013年高考落下帷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自然把目光转向对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及2014年高考语文的走势。
在分析试卷之前,我们必须先解决一个问题:试卷分析的意义是什么?本人认为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和指导学习。
所有高考语文试卷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注重基础、难度适中、稳中有变。
“注重基础”是教育与考试的最基本的要求,无需强调,也没有必要分析。
“难度适中”这也是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方式所必备的,只要难易比例6:3:1的比例不发生变化,我们就没法说考试难度有变化,也没有必要对每年的试卷难度进行分析,当然难点的变化分布可以涉及。
那么我个人觉得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针对作用的在于我们能否把握住第三个特点:稳中有变。
“稳”的是什么,“变”的又是什么,把握住这个特点,以便指导我们2013年的复习备考。
2013年河南省第三年使用新课标试卷。
我试图在分析2013年语文试卷的基础上把近三年的河南省语文新课标试题放在一起做个比较,通过分析研究,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以期能对2014年的备考有所启示。
(一)2013年语文试卷总体框架2013年高考新课标语文试卷在命制上,保持了传统模式,在稳定形式,降低难度的基础上做了适度微调,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
全卷分第Ⅰ、Ⅱ两卷,六道大题,18道小题,总分150分,题型和分值分配和2012年保持一致,呈现出平稳的态势,在此基础上稍微做出适当调整。
这样的试题命制原因在于不断有新的省份加入到新课标试卷,充分展现了课标卷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同时在客观上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进而让家长、学生达到满意。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让以往冷却的试题得以重现,进而指导2014年的高考备考必须全面落实考点。
但这样的命题不利于语文优等生成绩的提升,使得语文成绩缺少区分度。
(二)2011—2013年试题结构对比分析考查类型分值题号具体内容题量备注201120122013现代文阅读(必考)9 123《诗经》《科技黑箱》《道德经》 3社科文与自然科学类文章交替进行考查,社科文选文内容侧重“国学”“四书五经”。
2013年高考试题评析

2ab
2ac
有 a asin A ,得 sin A 1,
但 A 为 ABC 的内角,所以, A 90 , 故 ABC 为直角三角形,选(B).
由这个解法清楚看到bcosC c cos B a,其实,这就是射影定理.
第18页,共70页。
2013年高考陕西卷试题分析
二、2013年高考部分试题解析
相等,可以否定(A);
(B):[x 1] [0.1] 0 ,x 0.4 1,不相等,可
2
以否定(B);
(C):2x 0.8 1,2x 20.4 21 2 ,
不相等,可以否定(C).故选(D).
第22页,共70页。
2013年高考陕西卷试题分析
二、2013年高考部分试题解析
解法 2(肯定一支)因为 [x] 为不大于 x 的最大整数,故存在
总体讲,2013 陕西卷,延续前三年的命题风格:简 约、基本、和谐、回归。同时又呈现如下特点:
第3页,共70页。
2013年高考陕西卷试题分析
一、试题的总体评价
1.贴近生活 比照 2012 年高考试卷,2013 年的高考试题体现出来的 特色是:试题情景设计生活味浓厚。如:理 4 的问卷调查、 系统抽样,文 5 题的产品抽样检测、频率分布直方图,理 5 的信号覆盖问题,第 19 题的分层抽样、投票选举等社会热 点话题。;概率解答题从去年的银行排队等待问题到今年的 歌手大奖赛的投票问题,贴近生活的命题原则得到了更加充 分地体现。突出了概率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学科特色。
第16页,共70页。
2013年高考陕西卷试题分析 二、2013年高考部分试题解析
解法 1:由正弦定理有, a k sin A,b k sin B, c k sin C ,
近三年语文高考试卷分析

高考试题库百度文库近四年语文高考试卷分析纵观近四年语文高考试卷,给人的整体感觉是难度适中,稳中有变,适当渗透新课程理念,命题选材上重视基础,回归教材、读本,关注社会热点及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审美性。
总的来看,高考命题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注重实用。
命题更加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注重言语操作的实用性,具有鲜明的语用特征。
二是强调“推断和想象能力”的考查。
这就需要考生有更强的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有更强的概括、分析、综合、归纳、理解、评价、推断和想象的能力。
下面就各版块的内容及形式进行简要分析:(一)语言基础知识 1、字音:四年高考的字音考察都是选择正确的一项,其余选项都只有一个字有细微的问题,所以需要学生认真默读每个读音,带着平时强大的积累和方法逐个排查。
对不确定字音的个别字从字意分析,特别注意出题人在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易混字等读音上设下的陷阱。
2008年偏重考察形声字,如不屈不挠中的“挠”字,女娲的“娲”,恫吓的“恫”字,都被出题人出成了认半边去了,比较容易发现错误;2009年偏重考察多音字,如分外高兴的“分”字,呼天抢地的“抢”字,作者标识的“识”字,这些字的出现一般不会是它常见的那个音;2010年熟语有多音字的辨析,如唱主角的“角”,有平翘舌音的考察,如掺和的“掺”字,有形似字的考察,如“名噪一时”的“噪”。
2011年预测高考依然会走综合型路线,重点会考常见多音字和异读字。
重中之重:平常备一个纠错本,多积累。
勤查词典,并常翻多看,日久会见成效。
2、熟语:四年高考的熟语考察都是选出不恰当的常用成语。
四年的不恰当选项“各尽所能”、“南腔北调”、“姑妄言之”均不符合语境,用错对象。
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复习中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的对象。
预测2011年高考重点考查成语的适用范围,表述对象。
重中之重:平常备一个纠错本,多积累。
勤查词典,并常翻多看,日久会见成效。
3、病句:四年高考都是选出没有病句的一句。
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特点及2014年高考复习建议

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特点及2014年高考复习建议基础部分回避呆板识记内容,注重考察理解及运用:2013年高考语文基础五道题目为:字音字形、病句、词语辨析、语义连贯以及修辞。
北京卷自2002年独立命题以来,语基部分基本围绕着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语句连贯和文学常识七大考点来考察。
而字音、字形、成语、文学常识,更多考察的是知识积累;词语辨析、病句和语句连贯相对偏重能力的考察。
13年的命题明显更加侧重语言运用能力,而有意识的避免了成语和文学常识这两个偏重识记的内容。
这就要求现在高三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中避免死记硬背,重视理解辨析。
据高考时间较近,所以字音、字形、成语以及文学常识,做到知错即可,可以参考资料中的词语总结内容为依据,利用碎片时间浏览,达到可以辨析出错误的程度,再通过平时考试查漏补缺。
病句辨析、语句连贯等题型,难度不大,在平时练习中注重规律总结,考试时稳定心态,认真分析即可。
文言文阅读客观题承袭过往,主观题难度下降:客观题依然考察实词、虚词、翻译以及文意理解。
取消阅读延伸之后,增加了一道主观题,考察的内容为《考试说明》中的概括大意,在读懂文章的前提下,此题难度不大。
文言文的学习以及复习,依旧要以课本内容为重点,高考文言文选材虽然是课外的文本,但考察内容都超不出课本中重点讲解的知识。
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一定要逐字逐句落实到位,不能不求甚解。
通过课内知识的学习,了解文化常识,掌握重点实词含义,能够准确辨析重点虚词用法,能够准确、完整翻译课内每一篇重点文言文句,应对高考的文言文可以说游刃有余。
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多进行文言翻译的练习,这个考点在考试说明中已经明确提及,2013年没有考到,很有可能成为2014年的考察重点。
建议大家将文言文的学习作为重点。
高考语文百变不离其宗,无非考察理解、概括、表达三种能力,而文言文的翻译和背诵时作者思路的理解,都是综合能力整体提高的有效方法。
2013届高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建议

• 名篇名句,延续去年思路。郦道元的《三峡》、荀 子的《劝学》、白居易的《琵琶行》
考试卷的特点
• 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基本没有变化。 • 现代文大阅读仍然是小说和传记。 • 今年的海南高考作文题依旧为新材料作文,主题是
“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材料主题比较明确,考题在 审题难度上相比往年有所降低,考生写跑题的可能性 不大。考生可以写的东西也比较多,比如可以从如何 改善同学关系入手、剖析影响同学关系的原因等等今 年的高考作文题延续了近年来关注社会人生的理念, 选材都是学生身边的事。虽然审题难度降低,但想要 在这个题目下拿高分还是比较不容易的,因为这主要 考验的是考生日常的积累和思考。
2013届高考语文试 卷分析及建议
哈十八中杨玉山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
• 试卷整体布局稳定,结构与往年一致。今年语文考 试大纲与往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这就决定了今年 高考试卷命制将继续走平稳路线,语文试卷结构依 然平稳。
• 试卷难度适中 ,内容略有变化。考察点略有变动, 主要是17题---改为图文转化。
• 作文审题值得注意:“请选好角度--------”
我们的高考成绩
一 班 二 班 三 班 四 班 五 班 六 班 七 班 八 班 九 班 十 班 十 一 班
我们的过去做法
• (1)做好取舍,提高课堂效率。a对于教 材的取舍;b考点的取舍;c作业的取舍;d 复习材料的取舍;e讲评试卷的取舍。
• (2)做好强化工作,夯实重点难点。A强 化语文学科的思维训练的观念;b强化方法 和规律意识;c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d强 化程序和规划意识,克服随意性。
2011-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试卷分析及走势预测

20xx-20xx年安徽高考语文课标卷试卷分析及20xx年高考走势预测20xx年高考即将拉开帷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自然把目光转向对20xx年及近三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及20xx年高考语文的走势。
试卷分析的意义应该是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指导学习,所有高考语文试卷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注重根底、难度适中、稳中有变。
“注重根底〞是教育与考试的最根本的要求,无需强调,也没有必要分析。
“难度适中〞这也是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方式所必备的,只要难易比例6:3:1的比例不发生变化,我们就没法说考试难度有变化,也没有必要对每年的试卷难度进行分析,当然难点的变化分布可以涉及。
那么高考试卷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针对作用的在于我们能否把握住第三个特点:稳中有变。
“稳〞的是什么,“变〞的又是什么,把握住这个特点,以便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复习备考。
本文试图在分析语文试卷的根底上把近三年的安徽省语文新课标试题放在一起做个比拟,通过分析研究,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以期能对20xx年的备考有所启示。
(二)试卷特点之“稳中求变〞〔一〕试题结构日趋稳定安徽高考语文试题结构面貌的变化从20xx年开始,一改以前第一卷客观题、第二卷非客观题的生硬面孔,而变为第一卷阅读题、第二卷表达题的亲切面孔。
这种试题结构已经连续了五年,且题型相对稳定,题量都是21题,考查知识点平稳,对重要知识点都设题考查,且赋分稳定。
这种试题结构表达出语文学科侧重阅读和表达的鲜明特点,更符合考生答题时的认知心理,师生已经熟悉而且适应,相信安徽卷会延续这一特点的。
(二)命题内容及情势20xx-20xx年高考语文卷主要有四个变化:1、现代文阅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替出现;2、诗歌鉴赏在命题上逐渐降低难度;3语言表达做出了适当创新;4、作文回归传统,走向平和。
这种变化表达了语文课改的稳定性,同时为今后语文教学提供了理念上的指导。
第一板块:论述文阅读选材上侧重于文学艺术、历史和文化教育等社会学科领域:20xx年:王富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20xx年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20xx年徐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运用版块:1、2012年与2011年相比,高考语文试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选材鲜活,贴近时代生活。
语言文字题的语料选择,与生活、政治、经济、艺术等社会生活热点紧密相关。
命题在注重知识和能力考查的同时,着眼于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社会生活。
2012年的考卷那么对于语言运用方面的考察在保证语言运用到位的基础上又带有了几分对生活的思考,这为拉开分数的档次提供了空间。
2、2013年与2012年相比,有三题变更,分别是第5题词语排序、第6题寓意概括、第7题诗句仿写。
这不是简单的考点轮换,对考生来说,第5题可能从未“模拟”,第7题即便大量的模拟也于事无补,该题仿写示例由青天、芭蕉叶、露珠等意象构成一个有诗意的整体,这为形象思维能力强、语言表现力丰富的考生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仿得好就是一首诗。
假如只会机械模仿句子形式,充其量可得基本分。
前4题题型稳定,但对学生结合语境辨析的要求则进一步提高。
如第2题中“登陆”的“陆”是否该写为“录”,仅仅盯着“登陆电子邮箱”很可能产生莫衷一是的感觉,结合“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需输入密码”来辨析,正确答案才能水落石出。
第3题中“热诚”与“热忱”词义有相通之处,语法功能有所不同,利用语感和多角度分析,双管齐下庶可化难为易。
应对这样的变化,题海战术难以奏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才是良方。
现代文阅读版块:现代文阅读的第一部分,依然沿袭浙江考卷的一贯风格,选择了论述类的文章。
此种选择,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筛选与整合、探究能力的同时,引导考生对社会问题进行关注,并有所思考。
从2011年始,浙江高考语文增加了探究这一能力层级。
着重考察考生对文本某种特色的深度思考和判断、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能力古代诗文阅读版块:2012年高考文言文“翻”过了人物传记这一页,将欧阳修的“私人信件”《与荆南乐秀才书》“公开”在试卷上,为我省高考语文阅读选材营造了一种“平稳而不凝固,变动而不唐突”的有序、稳妥的良性循环态势。
这种语文知识框架出现在高考试卷里,即使不是有意识“拨正”阅读指向,也至少丰富了阅读文类,多样了阅读选择,拓展了阅读空间,导向性是客观的,也是积极的。
作文版块:2011年作文为命题作文《我的时间》;2012年采用了新材料作文,材料奋力打造自己的亮色——第一,材料贴近考生生活实际,让其有话可说;第二,明确写作指向,降低审题难度,让不同程度的考生皆可以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第三,增强了考生的自主性,体现了写作的多样性;2013年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模式,且努力突出三个“贴近”——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时代特征。
以三位中外作家的话语为材料,从而引出“童真泯早”“拯救童真”等跟考生“零距离”,又非常“生活化”的话题,让考生容易“发声”,可写性很强。
再以“综合上述材料”“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等明确了写作要求,提示了写作角度,限定了写作范围,能有效防止“套话作文”、宿构的鱼目混珠,为继续倡导和落实“真实写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审题应该较2012年稍难。
虽一作家国籍有误,但不影响考生根据三作家的话写作答题2013年高考形势:2013年的“考试性质”“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与2012年的表述一样。
主要在“考试内容”这一块,有些表述与2012年不同,需要引起重视。
第一大变化是在“考试内容”的总说部分。
2012年的表述是说考试内容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学科指导意见》确定内容,2013年则明确了考试内容的范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并特意突出了“不超出”《学科指导意见》中规定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IA)的范围。
所以,在高考的复习中,老师要仔细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尤其要重视研究《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依托课本,明确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精心组织复习,让学生心中有底。
要重视五本必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和《〈论语〉选读》相关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复习。
第二大变化是在“考试内容”的“现代文阅读”部分。
2012年《考试说明》有“能阅读分析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鉴赏文学类文本”的说明,2013年《考试说明》删掉此句。
删除这句话,表述更简洁,我们可以忽略。
第三大变化是在“考试内容”的“古代诗文阅读”部分开头一句。
2012年的表述是“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理解经典文化论著,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而2013年则表述为“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正确解读传统文化经典,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正确解读”对学生而言,是更高的能力要求;对评卷者而言,也是评卷的更规范的尺度。
评卷时,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评析,“言之成理”往往是一个宽泛的尺度;“正确解读”则不一样了,“正确”有确定的是非评判标准,遵循主流社会的价值观。
所以复习时,老师应该做好引导工作,要求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看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学生答题时不能口无遮拦、天马行空。
试卷结构分析图一、语言文学运用(24分)第1题、命题规律:2011年-2013年浙江高考主要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2011年浙江高考考查:考查都是常见字的读音,其中“给、劲、咋、烙”都是多音字;2012年浙江高考考查:2012年字词的考查,复杂生僻的词语被平时生活中常用音、词所代替。
比如“质量”、“露脸”、“笑靥”等词2013年浙江高考考查:考查形近字和多音字,比如这次的“扛”,以及平常可能会读错的字,如按捺的“捺”、拙见的“拙”。
命题预测:语音题为常规题型,基本的考点不变第2题、命题规律:2011年-2013年浙江高考主要考查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和正确书写2011年浙江高考在语境中考查字形,既考查错别字,也考查近义词语的区别,比单纯考错别字,难度有所加大2012年浙江高考考查学生日常字词的积累和运用,这些错字都是平时容易写错,平时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就难以发现,容易失分2013年浙江高考考查的都是音同形异字,譬如A项中的唇枪舌箭的“剑”字,B项中的“陷井”的“陷阱”。
D项是本题最具迷惑性的选项,登陆的“陆”当为“录”命题预测: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和正确书写第3题、命题规律:2011年-2013年浙江高考主要考查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2011年浙江高考考查考查词语和成语的运用。
选项中“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完备无缺。
是贬义词,一般用于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题中用于严格要求自己,不妥。
2012年浙江高考考查成语运用限制上做文章,例如,题中考察的词语“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
而题目中就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事情,混淆考生的理解2013年浙江高考考查考查词语和成语的运用。
B项的“细大不捐”意思是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
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
也形容包罗一切, 没有选择。
C项的“热诚”当为“热忱”,“热诚”的意思为热心而诚恳,“热忱”的意思支持某人或一项目标的激动迫切之情;达到狂热程度的积极热情。
D项“不忍卒读”的意思为不忍心读完,常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非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命题预测:主要是考查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第4题、命题规律:2011年-2013年浙江高考主要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2011年浙江高考考查病句类型有:A项成分残缺;C项缺乏宾语中心词;D项成分赘余2012年浙江高考考查病句类型有:“两面词”、“二元对一元”、“缺少成分”2013年浙江高考考查病句类型有:A项搭配不当;B项缺少宾语;C项成分残缺或赘余命题预测:主要考查的还是病句的六大类型:成分残缺或者多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第5题、命题规律:2011年-2013年浙江高考主要考查语言的连贯、准确、鲜明,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或者句式的选用2011年浙江高考考查语言的连贯、准确、鲜明,此题主要难在“语意”的把握,而表达的连贯、准确是建立在全段语意把握基础之上的2012年浙江高考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后“下定义”的能力,其内容为“食品添加剂”2013年浙江高考考查句式的选用,本题主要看“地上”、“画上”、“梦中”、“胸中”各自的特点,由此可找到对应匹配的选项命题预测:主要考查语言的连贯、准确、鲜明,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句式的选用第6题、命题规律:2011年-2013年考查句式的仿写或者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2011年浙江高考考查仿写,做仿写题,要找准句式和修辞,仔细找准题目的隐含条件,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化仿句为填空2012年浙江高考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
除了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外,还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2013年浙江高考考查句子中的寓意,主要从太阳对云的抱怨、云对风的抱怨、风对太阳的抱怨等内容看清寓意,即不承担责任,互相推诿,结果导致“雨不下,禾苗枯死”。
命题预测:考查语言组织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句式的仿写或者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第7题、命题规律:2011年-2013年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2011年浙江高考第一题考查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第二题考查从公图文特点出发,简要评价它的创意2012年浙江高考考查材料分析,第一题考查语段的压缩;第二题考查时事评论,要求考生的语言概括和运用能力。
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论述自己的体会2013年浙江高考考查仿写,需要认真审题,按照题意要求来完成。
注意修辞和句式结构命题预测: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二、现代文阅读(29分)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分析:2011年浙江高考考查:1)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2)全文主旨的概括3)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2012年浙江高考考查:1)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2)考查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确切来说是对原文句子意思的理解3)分析综合能力和行文表达能力,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2013年浙江高考考查:1)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2)考查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确切来说是对原文句子意思的理解3)考查概括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分析:2011年浙江高考考查:1)作用分析能力,一般从内容上与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进行理解2)考查补写段落内容的能力3)体考查人称的判断及作用4)考查对文中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本题画线部分是景物描写,可以从景物描写的作用入手5)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考查对作品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012年浙江高考考查:1)考查对作品细节把握能力,题目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动作描写2)考查对于上下文内容连贯性的把握以及表述能力,引发联想或者是引用的用意,多从内容、结构和表达上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