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词刘禹锡的诗词及译文和赏析
刘禹锡《春词》原文译文鉴赏

刘禹锡《春词》原文|译文|鉴赏《和乐天春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为友人白居易的《春词》创作的一首和诗。
此诗描写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只能百无聊赖地独自数花朵解闷,引得蜻蜓飞上头来的别致情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春词》原文唐代: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译文及注释译文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注释⑴春词:春怨之词。
“春词”为白居易原诗题目。
⑵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一作“粉面”。
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⑶蜻蜓:暗指头上之香。
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鉴赏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
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
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
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
“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
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
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
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
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
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
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
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
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
春词刘禹锡

~作 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 後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 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 結果一同貶謫遠郡。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 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譽為“詩豪”。他在遠 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並受 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浪 淘沙》諸詞,給後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 刀短笠去燒畬”的民俗畫面。至於“東邊日出西 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風味 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注明“依 《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 填詞的最早記錄。
有複眼一對,胸部背面有膜質翅兩對。生活於水 邊,捕食蚊蠅為生,是一種益蟲。雌的以尾點水
5. 玉搔頭:女子的首飾,玉製的髮簪。因漢武帝李
語譯
她化好妝後,看來面容更加嫵媚了,然後 她從紅色的高樓上走下來,但只見宮門緊 閉,深鎖著一院的春光,使整個院子裡充 滿了愁悶的氣氛? 她走到庭院中,無聊地數著花朵,恰巧有 一隻蜻蜓飛來,卻停在她頭上的玉簪頭上。
賞析
這首詞含怨意。意味新妝雖好,見賞無人。通篇以愁為 主,寫無聊消愁,卻以蜻蜓作點綴,妙語如神
首句說妝成然後下樓,欲邀寵幸。二句春光深鎖,謂 見賞無人,顧下一「愁」字。三句另轉別意,說無聊 之餘,遂數花朵解悶。想不到蜻蜓無知,還愛新妝, 飛上頭來。從側面寫出怨意,妙在含蓄不露。凡作此 等詩,第一要有風姿,就是句句都可做美人圖的粉本。 第二要含蓄,就是非村婦式的破口大罵。
詩名:春詞 作者:劉禹飛中春宜
上 庭 光 面春
玉 搔
數 花
一 院
下 朱
詞
頭朵愁樓
。,。,
詩義 字詞解釋 賞析
《春词》刘禹锡古诗赏析

《春词》刘禹锡古诗赏析 《春词》唐代: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译文 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注释 春词:春怨之词。
“春词”为白居易 原诗题目。
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一作“粉面”。
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 贵女子的居所。
蜻蜓:暗指头上之香。
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鉴赏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 它是和白居易 《春词》 一诗的。
白居易的 《春词》 :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 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 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
而刘禹锡的和诗,也 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 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 楼”说得十分明确, 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
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 急忙下楼。
“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 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
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 色。
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 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
然而庭院深深,院门 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
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 句。
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
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 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
可是1/5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
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 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 打发这大好春光。
“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 无人观赏、 转眼即逝的春花, 叹之、 怜之、 伤之的情怀。
春词 刘禹锡翻译

春词刘禹锡翻译刘禹锡的这首《春词》表达了自己冷寂孤凄的境遇,引人深思。
全诗如下; 和乐天春词 / 春词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翻译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赏析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
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
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
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
“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
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
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
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
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
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
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
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
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
“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
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
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
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
春词·刘禹锡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春词·刘禹锡|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春词》由刘禹锡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从标题即可看出正是与白居易的唱和之作,《和乐天<春词>》。
这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
首句写粉脂宜面,新妆初成,艳丽妩媚,希冀宠幸;二句写柳绿花红,良辰美景,却独锁深院,满目生愁;三句写无端烦恼,凝聚心头,只好数花解闷;四句写凝神伫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显冷落。
层层叠叠,婉曲新颖。
写宫女形象,丰韵多姿,妩媚动人;写孤凄幽怨,委婉含情,得之于神。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春词》作者: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解】春词:春怨之词。
诗题一作《和乐天春词》。
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蜻蜓:暗指头上之香。
玉搔头:玉簪。
【韵译】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赏析】这首诗从标题即可看出正是与白居易的唱和之作,它用极为细腻的笔触写了一深院中女子的境遇,作为“核心意象”的女子成为欣赏这首诗的关键所在。
一、女子。
“新妆”、“宜面”写一女子在闺中的细致打扮。
如此精心修饰一新,自然是心里暗怀期待,没有期待的话,便会“欲妆临镜慵”了。
当然精心修饰一新待在闺中在镜里自赏也不是不可以,而一旦“下朱楼”便是有所望了。
首句用几个动作把女子潜意识里有所望的心态形象地传达了出来。
二、女子与花。
修饰一新的女子一下朱楼便被院中盛开的鲜花猛刺了一下,顿生哀愁。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里女子由暗怀期待到愁的转换是在见到花的瞬间完成的,这种由物引起的情绪的瞬间变化,在闺怨诗中并不难见,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中的女子,由“不知愁”而瞬间生愁,也是由物;;杨柳引发的。
春词刘禹锡

春词刘禹锡第一篇:春词刘禹锡春词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春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春宫曲王昌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曲院风荷(清)陈璨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苏轼的《西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二篇:秋词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
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
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不仅心胸比较开阔,遇事能想得开,而且有一股不服气的倔劲儿。
他被贬到湖南长德,待了十年。
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又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法扶成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年自朗州如至就戏看花诸君子()。
春词 刘禹锡 赏析

春词刘禹锡赏析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春词》由刘禹锡创作,描写了诗人刘禹锡冷寂孤凄的境遇,抒发了刘禹锡人生之短暂的感慨。
《春词》作者: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解】春词:春怨之词。
诗题一作《和乐天春词》。
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蜻蜓:暗指头上之香。
玉搔头:玉簪。
【韵译】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译文】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鉴赏】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
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
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
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
“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
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
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
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
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
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
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
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
春雨今宵润我琴全文释义

春雨今宵润我琴全文释义
“春雨今宵润我琴”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这句
诗出自《竹枝词》中的《竹枝词·送韦十三南游》。
全诗如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雨初霁映池塘,春雨今宵润我琴。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江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思念之情。
而“春雨今宵润我琴”这句话,则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
了诗人内心的柔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从诗句的内涵来看,“春雨今宵润我琴”可以被理解为春雨滋
润了诗人的琴,使得琴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也可以被理解为春雨
滋润了诗人的心灵,使得诗人的心境更加舒畅愉悦。
整个诗句透露
出一种清新、明朗、宁静的意境,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和情感的陶醉。
此外,从文学角度来看,“春雨今宵润我琴”这句话运用了春
雨这一自然现象,通过对琴的润泽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中国
古代诗人善于运用自然意象来抒发情感的特点。
这也体现了中国古
代诗歌的典型意境和写景手法。
总的来说,这句诗句通过对春雨和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内心柔情的抒发,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意境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词刘禹锡的诗词及译文和赏析
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春词刘禹锡唐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释】:
①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②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③玉搔头:玉簪。
可用来搔头,故称。
【译文】:
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
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赏析】:
这是一首写宫怨的诗,但这首宫怨诗与其它同类诗迥然不同。
诗篇先出现一个精心梳妆、脂粉脸色相宜的年轻宫女,写她一系列的动作流露出期待,最后变成失望的情态。
二句中的“愁”字透露了全诗的主题。
但诗人又是如何将这种愁绪抒写得刻骨铭心、入木三分的呢?笔者认为主要采用了不言而言的手法,即除了二句中的“愁”字外,通篇均不写愁意,而且女主人公的举止行为又似乎是那么优雅得体,那么闲适安舒,仿佛她正沉浸在这满园春光中而怡然自得。
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笔者认为,诗人主要通过写人美(新妆宜面)、妆美、
楼美(红楼)、院美(春光一院)、花美、蜻蜓美(飞上玉搔头)、首饰美,然而命运却不佳(深锁、愁),不受君王的思宠,所以前面的“七美”再美也是架空的,因此诗中的女主人公就要忧愁了。
这就是不言而言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
刘禹锡此诗的特色在于用强烈的对比,说这位宫中女子在自身的气质上、在物质待遇上均属上乘,然而却失宠于君王,因此只落得个同花儿、蜻蜓为伍的可悲下场,读罢令人心酸不已。
刘诗在整体上不动声色,平心静气,实则内中隐藏了抒情女主人公极大的悲哀在内,这种欲哭无泪反装欢笑的愁绪是最难状写的,而刘禹锡却将它写得如此出神入化、震撼人心。
全诗有形象,有内心世界,有人物行动,几种描写自然浑成,有映衬,有兴寄,尤其景中、外形衬出女子的内心由期待到幽怨的心理活动,艺术表现极为突出,成为此类诗歌中的佳作。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