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2 一面》指导教学书(新版)苏教版.doc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2学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2学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2学时)》导学案苏教版【课堂目标】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2.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格。

【课堂准备】鲁迅的生平资料、照片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第二标我的任务【任务】:课内自主学习(时间20分钟分值:23分)1、再读课文,交流精彩语句、语段。

2、问题讨论(1)作者通过六处外貌描写,把鲁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看出作者笔下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体现了鲁迅的什么品质呢?(结合文中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2)我与鲁迅先生虽然只见了一面,但是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想一想,“一面”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分角色朗读我和鲁迅先生的对话。

)(3)怎样理解“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句话的含义。

(反复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语段表达的感情。

)(4)从“一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导框:(结合文中的句段,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温馨提示:(分角色朗读我和鲁迅先生的对话。

)第三标反馈目标【自我检测】(一)自由阅读课文,小组朗读展示。

(采用不同的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小组交流讨论,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可以借助记叙文的六要素,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课文的写作思路是怎么安排的?(3)作者是如何了解鲁迅的?(4)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作者反复写是为了表现什么?(反复阅读描写鲁迅先生外貌描写的段落)(三)拓展训练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想像一下,鲁迅先生平时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请同学们用一段话描述。

(四)学习小结说一说,课文以“一面”为题有什么好处?【感悟总结】。

苏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一面

苏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一面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式。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肖像描述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手法。

3.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和鲁迅先生为革命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936年,伟大的鲁迅先生寿终正寝,这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悲痛。

若是你是鲁迅先生的亲友老友,学生,或就是一名鲁迅先生的一名仰慕者,这时,让你写一篇文章来吊唁先生,你怎么写?一般来讲,纪念巨人介绍巨人的文章,多从介绍其生平开始,摘取能表现其高尚品质,伟大成绩精神的重大事迹来写。

的确,那时有很多很多的人写诗赋文来吊唁鲁迅先生,记叙他一生突出的事迹,歌颂他的精神。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其中一篇。

但这篇文章相对于大多数的文章来讲,构思很精致独特。

另辟蹊径,选择了一个小的角度,即选取同鲁迅先生的一次偶但是短暂的一面,选取鲁迅先生生活中极为细微的一件事,来表现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以小见大。

下面咱们就来朗诵课文,看看在一个普通工人眼中,鲁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课文分析本文结构,以空行自然分开,分为两部份,请用精练的语言归纳两部份的主要内容1.“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

2.“一面”对我的影响和鼓励。

(一)第一部份1.开篇交待了什么要素?(时间、地址、人物、起因,环境)环境描述:店外的景象:“天空正飞着牛毛小雨”“门外,小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给人的感觉是什么?(阴冷)为何要描述店外的景象?有何作用?明确:既点明了那时的自然环境,说明我进店的原因;又暗示了那时的社会背景,开篇作者就点明了时间,1932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超级猖獗,大肆捕杀革命人士,各大城市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阶段。

2.从店外进入店内,店内又是如何一种景象呢?我是如何观察书店事物的?其观察视角(描述顺序)是如何变换的?看2~5段,请注意表示作者目光移动的词语,从中体会作者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教案2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教案2苏教版

一面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一面》教案苏教版(同名3216)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一面》教案苏教版(同名3216)

一面教课目标.学习本文记述的次序,和文章的构造形式。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点的相貌描绘。

.领会本文遣辞造句的浓郁的感情色彩。

4. 仔细领会作者想念和崇拜鲁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鲁迅的梦想。

教课要点、难点:记述文的基本知识;记述的次序和方式。

2.相貌描绘的方法和作用课时安排:3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知识导入。

第二册以学习记述文为主。

学习记述文一定掌握它的文体知识,以利于阅读剖析课文。

下边,由教师发问、学生回答、教师再辅以点拨,作出明确归纳。

1)记述文的因素有哪些?作为一篇记述文,记人记事都一定具备必定的因素才能求情楚。

记述的因素有六个,即时间、地址。

人物、事件的因由、经过和结果,叫做“六因素”。

2)记述文中的次序指的是什么呢?记述文中的次序指的是: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安排资料的先后。

(3)准时间次序、或事物发展的次序来安排记述的资料,都有哪些方式?准时间和事物发展的过程来表达故事,能够有多种方式,往常用到的有:正叙、倒叙、插叙、补叙。

(4)什么是正叙?“正叙”就是一五一十依据事物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自然过程来安排资料,事物发展的过程常常也是时间先后的过程。

因此,时间次序和事物发展的次序在文章中是一致的。

-1-我们今日学习的新课《一面》,就是采纳“正叙”的方法来安排资料的一篇范文。

.预习课文。

l)简介课文。

要求。

看标题、看预习提示第1段、重新至尾阅读(即视野扫瞄)一下课文。

教师采纳边发问、边解说、边板书的方法。

初步明确以下问题。

①本文写的人物是谁?②本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③本文的作者是谁?④本文写作在什么年月?教师明确:①本文写的主宴人物是鲁迅。

(2)迅速阅读。

(3)检查阅读。

②本文第一部分大概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l、2两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由。

第二层次:3至17段,写内山的热忱招待和,“我”买书的困难。

第三层次:18至38段,写“我”和鲁迅的见面。

挨次板书构造层次我去内山书店原由第一部分:事情的经过我想买书有困难;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第二部分:作者的感想注意:这一板书的归纳不该是独一的,同意学生有不一样的归纳方式。

二一面(七年下苏教版)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二一面(七年下苏教版)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二一面(七年下苏教版)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二一面教学目标1.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赫寅品格。

2.语言运用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3.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川“0教学重难点、1.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讲解这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事,主要人物有哪些,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格,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圄申解决,个别问题可由师生合作完成。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

你有过一面之交的朋友吗?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可以用词语,也可以用几句话概括。

)阿累和鲁迅也是一面之交,但这一面,却让阿累终生难忘,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去解开这个谜。

(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江苏涟水县人。

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

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本文写的是在悼念鲁迅先生的日子里,一位电车工人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为什么“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4.文中作者为什么以“低得连启己都听不见”的声音说:.“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5.课文中三次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说说你对鲁迅先生外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外貌描写中你还体会到了哪些东西?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合作学习一.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案苏
教版
、理解“一面”对作者的
方面,前人给我们总结了很好
②有视角。

即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

这就是说,不能孤立地、静止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
、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鲁迅的这一外貌特征?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鲁迅翻译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本文怎样从外
:认出鲁迅后,“正是他,站在行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
①难忘的一面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了牙”“昂着头”?
哪个词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
就是因为他具有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就是因为他具有热爱劳动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教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教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教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把握叙事六要素。

2、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

一、导入:1935年,中国文坛上一颗巨星殒落了,山河动容,举国悲恸,在悼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一位电车工人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今天,我们带着缅怀的心情走近鲁迅的世界,感受他的伟大人格魅力。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踱【duó】窖【jiào】嵌【qiàn】窘【jiǒng】捻【niǎn】挲【suō】擞【sǒu】恣【zì】商【shāng】歇【xiē】拜【bài】瘦【shòu】脊【jǐ】鞠【jū】版【bǎn】隆【lóng】蹦【bèng】虐【nüè】趟【tàng】赫【hè】殷【yīn】咔叽【kǎ jī】懊【ào】哧【chī】踌躇【chóu chú】摩【mó】颓【tuí】熏【xūn】揩【kāi】陡【dǒu】学生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凡,江苏涟水人。

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上过学,后考入上海同文书院学习日语,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

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

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

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共青团,接着参加中国共产党。

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

七年级语文下册《2 一面》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 一面》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一面》教案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掌握字、词:教学设想:一、安排三教时。

二、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气质上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通过“‘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三写肖像的文字,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讲解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以课文为借鉴,结合作文,写一个初次相识的人的外貌特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

《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

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

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

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检查课前预习。

课前要求预习、掌握字、词。

堂上检查正音、正字、释义、(详见“教学目的”三),展示小黑板,拼音由学生上黑板填写,辨形可以安排选字填空练习,释义是口头回答。

三、划分段落层次。

(一)确定自然段。

1、教师指导:独立成节的一段文字最末一个标点符号如果是冒号或者是破折号,那么划分自然段时,应该将下一个独立成节的文字一起划为一个自然段。

2、学生标自然段。

全文计35个自然级。

(二)划分段落层次。

根据学生讨论归纳:全文分两大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2 一面》指导教学书(新版)苏教版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学习鲁迅先生的高贵品格。

2.情智目标:(1)感情目标: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员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2)认知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

【教学时间】(第 1 课时)【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

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

”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今天,我们要学习阿累的《一面》里所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里。

(二)互阅作业(三)自学1.自学内容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自学方法:熟读课文,能做到将书合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自学内容二:了解全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自学方法:思考:(1)、文章已经很自然地给我们分成了两部分,但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较长,你能给它分层吗?并说说每层的意思。

明确: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2自然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第二层(3——17自然段),写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

第三层(18——38自然段),写“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2)、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一面”,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二层,并介绍了“我”的职业和身份,那么在全文中,这部分起什么作用?明确:第一层写职业特点,联系下文可以看出鲁迅对“我”的态度,实质上是对普通工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

第二层写内山老板的热情衬托出鲁迅的人民大众立场,这两层起到巧设伏笔、层层铺垫的作用。

(3)、文章第二部分写了什么?有人说文章第二部分是多余的,与回忆性文章的写法不合,可以去掉,你认为呢?提示:课文第二部分写出来“一面”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个鼓舞,他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

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议论,对深化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不能去掉。

(四)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一.注音。

踱()步地窖()镶嵌()窘( )相摩挲( ) 恣( )情赫( )然书脊()鞠躬()虐( )待踌躇()揩( )油憎恶( ) 捻( )二、选择题。

1、文章的结尾很好,好在哪里?( )A、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沉痛悼念心情B、表示作者认为鲁迅的死是巨大的损失C、表达作者对鲁迅的沉痛悼念,并从鲁迅先生那里得到力量,立志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的决心D、表示作者的决心,要继续前进(五)帮困(知者加速)(六)反思小结(七)适度作业量:《补充习题》课题:《一面》课型: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2、情智目标:(1)感情目标: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

(2)认知目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语言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教学时间】(第 2 课时)【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鲁迅(1881.9—1936.10),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

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杂文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二)互阅作业(三)自学1.自学内容一:研读三次外貌描写自学方法:(1)、请同学们把三处外貌描写的段落找出来,并朗读。

(2)、这三处外貌描写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各有什么不同?(3)、三处外貌描写集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征,从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明确:文章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第一次描写,由于“阴天,暗得很”,加上距离较远,只能模糊辨出人物形象:外形,瘦瘦的;年龄,五十上下;衣着,“穿一件牙黄长衫”;嗜好,“嘴里咬着一枝烟嘴”。

由于抓住了人物特征,虽只是模糊辨认,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第二次描写,由于离得近,观察得更细致了,作者对第一次的描写作了补充。

刚才看到的是“瘦瘦的”,现在看得更清了:“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脸色是“黄里带白”。

还增加了对人物精神的感受:“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接着又写了他的头发和胡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加以描写,虽疏淡的几笔,却刻画了鲁迅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形象。

第三次描写,除了脸色、头发和胡须这些带有特征性的描写以外,作者对其“长衫”和“烟嘴”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刻画。

不仅连长衫、烟嘴的颜色,甚至连长衫质地“羽纱”,烟嘴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得十分清晰、明了。

三次比较集中的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2、自学内容二:体会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自学方法: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对鲁迅爱戴之情的句子,并分析重点词语的作用。

讨论明确如下句子:1 赫然……,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2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3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

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4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战士!3、自学内容三:体会标题的好处自学方法:讨论思考:作者以“一面”为题,好在哪里?一方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思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以小见大,突出主题,表时间的短暂,却能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可见鲁迅精神感人之深。

(四)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⑴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⑵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⑶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有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⑷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2、体会理解下列文字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五)帮困(知者加速)(六)反思小结这是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让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廉价卖书,甚至亲自送书给一个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孩子般天真的笑声,使人想到先生性格的爽朗;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带着奖励似的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于细微处见精神,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多么伟大啊!本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窗,人生是美好的,一人一事,影响一生。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爱心、善心,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我们现在用鲁迅先生的《自嘲》来结束这一节课。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七)适度作业量:片断写作(表达)1.练习内容:人物的外貌描写。

2.要求:(1)仔细观察一个人,抓住特征描写他的外貌。

(2)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提示: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的描写。

人物的外貌,总是与它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性格爱好等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成功的外貌描写能反映人物境遇及内心世界的活动。

怎样进行貌描写呢?首先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也就是区别于其他人物所独特的地方,例如鲁迅笔下的杨二嫂: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就是抓住她的特点进行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看了这段外貌描写,就可想到杨二嫂是个泼悍、放肆、尖刻的女人。

要抓住人物特征,就要学会观察,只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抓住人物的特点。

所以,在我们动笔之前,要对描写的人物进行仔细观察,还要进行缜密的分析,舍弃那些不具特色的地方,保留那些独到之处,经过提炼,生动地写出来,定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对人物的精神面貌了解清楚,并要善于抓住可以表现这种精神面貌的外貌特征。

另外要明确,外貌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所以不要漫无目的的进行外貌描写,也不要单纯为了生动形象而去进行外貌描写。

【例文】来者是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叫宋玉芳,是五二班的,她直握一块木板球拍,睁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站在他对面,那根硬撅撅的像把钢刷子的小辫,尽管用皮筋一道又一道紧紧的箍住,可还是挑战似的翘在后脑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