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2框 依法行使权利同步练习 新人教

合集下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第四课 公民义务
一、公民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遵守宪法法律。 (2)维护国家利益。 (3)依法服兵役。 (4)依法纳税。 (5)其他义务: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公民遵守宪法法律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表现: ①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②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 重社会公德。
★5.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原因及要求。 (1)原因: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 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2)要求: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 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 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 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 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 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 通信秘密。
★8.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内容是什么? (1)含义: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 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2)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 权、隐私权等。 ★9.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内容有哪些? (1)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等。 (2)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权、文化权利等。
★7.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须承担什么责任?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 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 ①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 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 责任。

部编版道德和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和义务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道德和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和义务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三课公民权利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满足的条件:①年满18周岁。

②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③中国公民。

3、监督权的意义:答:(1)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4、人身自由的含义及其内容和地位?答: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5、人格尊严权内容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6、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内容答(1)财产权(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3)物质帮助权(4)受教育权(教育的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5)文化权利。

(6)平等权。

(7)宗教信仰自由权。

7、公民行使权利有哪些要求?答:(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

(2)不能滥用权利。

(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

8、公民怎样行使权利?答:(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9、遵守正当程序的意义: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10、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答: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调解(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仲裁(仲裁决不同于法院判决,仲裁决不能上诉;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第一篇 考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第一篇 考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 ×× ) 4.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去做。 ( ×× )
命题点1:公民基本权利
1.(2022·娄底第15题2分)下面是小福同学对社会“微行为”的“微点
评”,你认为正确的是
( B)
微行为
微点评
①某知名平台未经杨某允许,擅自收录 其多篇论文,供他人查阅下载并以此牟 利
该平台侵犯了杨某的物 质帮助权
考点4:依法履行义务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P54) (2022湘西州9,常德10②) (1)权利义务相统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 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当事人之间
的基础上,依据法律, 快速、简
劳动争议和
和解
通过协商自
直接对话,分清责任, 便
交通事故纠
行解决纠纷
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纷等
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 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 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 主动、及 调解 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 时、便捷 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 成协议,解决纠纷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3)要求:①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②认识到法律既 是保障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③自觉做到尊法学 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④自觉学习法 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 法办事。
3.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原因和要求。(P49) (1)原因: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 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2)要求: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 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 助和谐的关系。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第3课: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 ) 》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第3课: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 ) 》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3课: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听课记录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3课: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听课记录》一、导入(1.1)1、教师行为•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相关条款,说明其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公民权利是什么?在你们的理解中,公民权利包括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公民权利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2、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介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产生兴趣。

•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公民权利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思考公民权利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3、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相关条款和提出问题,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的课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讲解公民基本权利:•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强调公民权利在维护个人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涉及公民权利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理解公民权利的实际应用和保护。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公民权利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公民权利。

•分享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现实案例,加深学生对公民权利的理解。

2、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讲解公民基本权利的环节,理解公民权利的条款和重要性。

•在案例分析中,积极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公民权利,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知识点+练习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知识点+练习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2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知识点+练习知识点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去权力的重要形式。

2.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4.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公民基本权利:①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②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③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2)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5.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框依法行使权利知识点梳理新人教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2框依法行使权利知识点梳理新人教

第二节依法行使权利知识点梳理一、行使权利有界限1、行使权利的界限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的要求(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

(2)不能滥用权利(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二、维护权利守程序3、公民怎样行使权利(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3、遵守正当程序的意义: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4、公民权利受到损害维权要求?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5、维护权利的方式: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6、适用于协商的维权行为: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7、协商的优势: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8、协商的程序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直接对话,摆事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

9、调解的含义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10、调解方式我国的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11、仲裁的适用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

12、仲裁程序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13、与其他争议解决方式相比,仲裁具有以下优点:(1)、在仲裁中,当事人有选定仲裁地,仲裁语言以及适用法律的自由。

还可以协议设计符合自己特殊需要的仲裁程序。

与法院严格的诉讼程序和时间表相比,仲裁程序较为灵活。

(2)、仲裁决不同于法院判决,仲裁决不能上诉,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3)、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从而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商业信誉。

【最新】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2框 依法行使权利说课

【最新】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2框 依法行使权利说课
大伯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
请同学们出谋划策,续编案例,自导自演《维权AB剧》
设计意图 三 案例续编 落实重点——《大伯的烦恼》
尊重教材案例和设问,请学生以 小明的视角出谋划策、续编案例,体 验维权程序,落实重点。
自己的亲人涉及纠纷,感性与理 性碰撞,考验自觉守法的意识,提升 公共参与的素养。
设问 1 女乘客阻拦高铁的出发点是什么?
2 女乘客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3
小明觉得法不容情,太冷酷了!如果高铁工作人员多一些爱心,有乘 客迟到就酌情考虑延迟发车,是否能温暖人心,促进和谐?
设计意图 二 探究分享 化疑解难——《小明回家》
明辨是非,寻找违法根源,推己及人,知法理
1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
目录
Contents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程标准
“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 对应:“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 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
“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对应:懂得正确行使权利。
目录
Contents
设计思路 三 案例续编 落实重点——《大伯的烦恼》
树立依照法定程 序办事的意识
通过正确的途径 和方式维权:协 商、调解、仲裁、 诉讼等。
有利于公民实际 享受权利,有效 避免和化解纠纷
AB
协商
维 权

张某找到厂家负责人,与其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 将由于播种机故障造成的小麦出苗缺行情况给村民造成 的损失与厂家负责人进行沟通。
目录
Contents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课前准备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1.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2.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3.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第1课时公民基本权利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

2.知道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实现的具体方式。

能力目标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及参与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2.体味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重点1.公民基本权利。

2.监督权和受教育权。

难点对政治权利和自由、劳动权、物质帮助权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情境相关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理解新名词。

方式一:情境导入,场景激趣教师播放幻灯片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运用你的经验”,完成填空。

教师展示幻灯片,展示下列填空:小云上学,体现了她享有受教育权;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被选举权;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劳动权;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物质帮助权。

教师导入:除此之外,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呢?这就是我们本次课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

方式二:漫画导入思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图喻义的理解。

教师点拨:我国宪法是对公民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

教师导入: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下面让我们学习本课的知识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行使权利
一、选择题
1.邻居冯某养的宠物狗常在夜间吠叫,扰得四邻不安。

小闽与其交涉,冯某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的。

”小闽据理力争,理由是
A.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利
C.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
D.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利益
2.小李在工地辛苦工作一年,工地负责人竟以种种借口拖欠工资不给。

对此小李可以采取的快速而又简便的维权方式是
A.请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
B.到当地人民法院状告工地负责人
C.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反映问题
D.直接与工地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
3.公民可以通过诉讼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下列对诉讼的认识正确的是
A.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提起刑事诉讼
B.对于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C.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D.诉讼是公民维权方式中比较快速、简便的维权方式
4.毕达哥拉斯说:“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没有绝对的自由
②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利益
③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④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可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当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时,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
①协商②调解③诉讼④仲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之一。

对仲裁认识正确的是
①仲裁不具有约束力②仲裁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商业信誉
③仲裁程序比较灵活④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争议时,可申请仲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小强在影剧院看电影时,兴奋之余,不禁手舞足蹈,大声叫好,引起周围观众的不满,周围观众制止
他时,他却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我想怎样就怎样。

”下列选项不能反驳其观点的是
A.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B.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集体的利益
C.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能为所欲为
D.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得到他人的许可
8.研究报告显示,农民工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约63%的人表示气愤,约60%的人会选择“不干了或忍气吞声”。

对此,你给农民工的正确建议是
A.到当地政府部门静坐抗议
B.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
C.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
D.利用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
9.共享单车给城市的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着它的“负面清单”。

如随意停放、被恶意损毁、遭盗窃、涂改二维码等。

对此现象,我们倡议市民使用共享单车时应该
①摆脱约束,随意停放②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
③独上私锁,方便自我④爱护共享单车,遵守公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刑法修正案(九)规定,明知是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等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要受到刑事处罚。

面对网络谣言,公民要()
①维护言论自由②依法行使权利③自觉履行义务④自觉明辨是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王某在专卖店买的手机不到一星期就出现了故障,他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但未得到合理解决,于是将该专卖店告上法庭。

王某的维权手段依次是()
A.行政诉讼、民事诉讼
B.非诉讼手段、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D.非诉讼手段、行政诉讼
12.据国家网信办通报:据网民举报,任志强微博账号持续公开发布违法信息,影响恶劣,其微博账号被依法依规关闭。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是有条件的②所有公民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和责任
③社会公众人物是执法的特殊对象④网络空间是我国法律的空白地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3.备受关注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泄题案在湖北公安县法院开庭审理。

王某某等13名被告人,涉嫌犯有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提供出售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等罪行。

13名被告人均当庭表示认罪。

对此事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②全国性的考试不能作弊,平时学校的考试无所谓
③打击考试作弊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④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4.随着德化龙湖公园的建成投入使用,又为市民增添了一处休闲的好地方。

某校中学生小陈和小黄在游玩、赞赏公园美景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美中不足”,如有些商家占道经营摊点,卫生状况差,一些设施受到破坏等现象。

他们便将上述情况及改进意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向游客宣传“向这些不良习惯说‘不’!”
(1)小陈和小黄将发现的情况及改进意见向有关部门反映,这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监督权。

(2)请你温馨提示他俩,在行使这项权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不论采取何种方式,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都必须合法、有序。

②公民行使监督权时,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得损害公务。

③公民行使监督权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10.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中“跳楼”讨薪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遵守正当程序,有利于公民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2)你认为漫画中的“讨薪”人员应该怎样维权?
漫画中的“讨薪”人员应该先通过与欠薪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进行调解,也可到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当这些方式都无效时,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5.某中学就学生受到侵害后采取什么措施,对6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统计如下:
(1)问卷调查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有的同学维权意识不强、维权方式不正确。

(2)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你会怎样做?
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
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解决;当与他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申请仲裁;也可通过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你觉得学校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活动解决表格中存在的问题?( 至少写出两种 )
法律知识讲座、板报宣传、法律知识竞赛、班会课教育等形式。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