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水分子的变化 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合集下载

2020鲁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2.3《水分子的变化》word教案1

2020鲁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2.3《水分子的变化》word教案1

2.3 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水的分解【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水的电解的实验现象,了解产物的验证方法,明确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2、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认识分解反应并能正确判断反应类型。

3、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并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化学微粒观。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结论得出化学变化的发生条件,并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难点:围观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建立化学的微粒观。

【教学过程】回顾复习:水在加热蒸发和冷凝过程中,水分子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生1: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由液态→气态;生2: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由气态→液态。

师:在这两个反应中,水分子本身改变了吗?生: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改变了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

师:现在,我们改变反应条件,给水通入直流电,水分子会发生什么改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问题导学一:水的电解1、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2)仔细观察两只玻璃管内液面有何变化?(3)两个电极分别有何变化?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观看实验的模拟动画:(1)介绍实验装置:水电解器、直流电源(电池)。

(2)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师:继续操作实验,逐步引导学生观察:生1:观察到两只玻璃管内液面均下降;生2:两个电极均有气泡产生,且与正极相连的电极气体体积与负极相连的电极气体体积比为1:2;师:两只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后的空间为空白吗?生:不是,是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师:那这些气体是不是水蒸气呢?化学小知识:在化学上,常根据某物质特意的变化现象来验证该物质。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氢气:点燃的木条检验,现象: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师:现在我们就来验证这两个电极产生的气体究竟是不是水蒸气:操作一: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水分解和水合成的实验现象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水分解反应和水合成反应的本质3、了解氢气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新能源【课堂活动】一、水的分解实验1、完成实验探究2-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课本36页,写出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2、思考右图正极和负极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以及怎样检验气体。

3、阅读37页“交流共享”,从微观角度了解水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加深对水分解本质的认识。

【知识小结】谈收获,整理知识框架水的分解过程、水的分解产物、分解反应的定义【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下列有关水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隔变大,运动加快B. 水电解时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C.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 水变成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变大能力提升:3、有关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 两极同时有气泡产生B. 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C. 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 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拓展应用:4、从电解水的实验事实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有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③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④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的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变成新分子的过程【反思与小结】。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2.3《水分子的变化》教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2.3《水分子的变化》教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化学教学案__年_ _月 ___日第__ _课时主备教师______ 集备人员______点拨讲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化合反应。

对结论的解释:试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

2、氢气的用途有哪些?1、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性质,如_____________。

相同物质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_,不同物质化学性质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叫物理性质。

如___ __、__ __、_ ___等。

合作探究1、右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图,由实验现象可以确定:A连接电池_____极,若A试管得到10mL气体,则B试管得到______mL气体。

_____极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极生成的气体可以燃烧,发出_______色火焰。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分子与原子有什么关系?3、判断: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说明理由。

4、能否将不纯的氢气点燃?结果会怎样?交流展示1.各小组之间相互纠错帮教。

2.各小组派讨论交流自己难解决的题目。

3.教师释难解疑。

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复习的收获。

作业练习题P5 3--8练习反馈:15、(09株洲)下列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A.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再排放B.农业上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危机而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C.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16、(09广州)灾区人民解决用水困难的一个应急办法,是将浑浊的河水直接静置(或投入沉淀剂静置)后过滤。

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17、(09陕西)渭河被称为“陕西的母亲河”。

长期以来,渭河的污染情况严重,如今政府已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综合治理。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第二单元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第二单元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水的分解)学习目标: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的实验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同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

2、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通过对这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分析,了解分解反应。

3、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能够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

4、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重点:1、水通电分解的实验。

2、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3、分解反应及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学的化学反应。

4、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逐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难点: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水的三态变化中,改变的是和,而水分子的和没有改变,该变化是变化。

2、从宏观看,水是由和组成的。

从微观看,水是由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3、分子是的一种基本粒子,是保持物质....的一种粒子.....。

分子的特征(即基本性质)有(1)(2)(3)(4)(5)如氢分子和氧分子性质。

4、原子也是的一种粒子,是化学变化中的粒子。

原子也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如和很小、、、。

另外,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原子性质。

5、分解..反应是。

(二)探究新知教师演示2—3“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的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什么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答:是为了增强水的性。

接通电源后,两个电极上有产生,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

2▲、水电解器的两个电极上分别产生什么气体?二者的体积之比是多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即产生的气体(多或少),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接近该气体,气体,这说明该玻璃管内生成了;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大或小),即产生的气体(多或少),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该气体,带火星的木条,这说明该玻璃管内生成了。

八年级化学全册 2.3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新版)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化学全册 2.3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新版)鲁教版五四制

)
D.若产生氢气的体积为5 mL,则产生氧气体积为10 mL
【解析】选A。该实验证明水可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在通电
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并非由氢气和氧气组成;水电解的文字 表达式应为水
通电
氢气+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故由氢气的体积为5 mL推出氧气的体积为2.5 mL。
5.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
4.误差分析:实验中,水电解生成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往往小
于1∶2,即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两倍,原因主 要有: (1)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 (2)在电解过程中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反应,消耗了氧气。
【示范题1】(2013·锦州中考)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C.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甲、乙两试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2
2.分解反应:由_________ 一种物质 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的 反应。 二、水的合成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1)现象。
水雾
发烫
放热
淡蓝
(2)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氧气 水 。
2.化合反应: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的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一种物质 反应。 3.物质的性质: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 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气味 、_____ 状态 、密度、熔点、沸点等。 颜色 、_____ 物质的_____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2.3《水分子的变化》教案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2.3《水分子的变化》教案设计

水分子的变化【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实验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3.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水的分解。

【教学难点】分子与原子的含义及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电解器。

【教学过程】通过实物介绍水电解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加入的水含有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环节二:播放电解水演示视频。

环节三: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同时,指出在化学上常根据某物质特有变化现象来验证该物质。

1.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板书):(1)电解水是________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需要能量。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正极的和负极的______,二者的体积比为_____。

(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3)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投影: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对学生进行正确详细的指导)提出问题:观察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说一说此化学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这种反应类型都有什么特点?聆听老师介绍。

观看电解水演示视频理解识记。

学生总结理解化学文字表达式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观察总结分解了解电解水的仪器装置。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真实的感受到水在通入直流电后发生了变化。

体会化学变化的宏观实质就是生成了新物质,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学习化学变化的第一种表示方法——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使学生了解化学变化是有很多类型的,我们在研究时要进行分类研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探究,知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同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体会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含义。

2.通过对水的合成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分析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分子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将环保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分子的组成、结构和特性,掌握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以及生活中与水有关的现象。
3.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水分子的相关实验,并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4.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提高关爱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此外,我还注重将环保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水分子的相关知识,还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水分子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总结归纳
1.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水分子的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2.3《水分子的变化》教案与习题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2.3《水分子的变化》教案与习题

水分子的变化实验步骤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一、电解水1、水通电氢气 + 氧气H2O H2 O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由水分解示意图分解得出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2、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3、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在化学变化中,4、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本实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能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兰色火焰。

氢气 + 氧气→水H2 O2 H2O该反应是否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述文章中,苯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前学习
通电
1.气泡 2:1 复燃 氧气 燃烧 淡蓝色 氢气 水——→氢气+氧气
二、预习展示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水的组成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
1/7
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1.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糖和水混合得到糖水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C.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
D.水和酒精混合得到消毒酒精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
A.氧分子 B.氢分子 C.水分子 D.氧原子和氢原子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水的分解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两极上都有___________产生,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_________,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正极产生的气体,木条_______,证明是_________; 把点燃的火柴接近负极产生的气体,气体能________,产生__________火焰,证明是 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2.水的合成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________火焰,放出大量的________,烧杯内壁上有 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解反应:由_________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化合反应:由________________物质生成___________的反应。 4.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5/7
7. 纯 净 的 氢 气 在 空 气 中 燃 烧 时 , 产 生
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内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8. 如图所示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
_;
(2)由该实验现象可以确定 a 试管中产生的是_ 气,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
_;
(3)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
D.分子有质量,原子没有质量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
7.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该



_
该气体是_
【交流讨论】
1.所用电源为
(填“直流”或“交流”)电
2.电解水时用的是纯水吗?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
3.实际操作中,刚开始时得到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常大于 2:1,为什么? 4.在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原子静止不动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D.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相互结合成为分子
4.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 )
A.分子大,原子小
B.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通电
D.水——→氢气+氧气
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 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1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 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 旺,b 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从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氢气+氧气→水
B.水→氢气+氧气
C.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D.氢气+氧化铁→铁+水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2/7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目标一:水的分解
探究实验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认真观察水的电解实验,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6/7
2.淡蓝色 热 水雾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3.一种 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一种 4.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预习展示 1.B 2.C 3.A 4.B 5.A 6.B 7.B
【达标检测】
1.C 2.D 3.C 4.C 5.C 6.B 7.淡蓝 出现水雾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8.(1)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2)氢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该气体,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 氧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木条复燃; (4)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9.(1)负 正 增强通水电的导电性;(2)氢气 用燃着的木条 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 条;(3)20;(4)水——→氢气+氧气 分解;(5)可分 不可分 10.物理性质:没有颜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 80. 1℃,熔点是 5.5℃。 化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与氢气、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右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正极收集到气体 10ml,则负极可以收集到气体
ml。
(4)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应。
(5)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__,原子_________。
10.中国消费协会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
组织已将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
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 80.1℃熔点是 5.5℃。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与氢气、浓硝酸、浓
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 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
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 管内液面下降较
;二者的体
面的变化
积比大约为_
_。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 面 下 降 较 多 的 玻 璃 管 尖 嘴 该气体能够_ 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 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 该气体能够_ 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的性质
____等
பைடு நூலகம்

【达标检测】
1.下列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氢燃烧
B.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 氢 气 的 密 度 比 空 气
4/7
点燃
A.镁+氧气——→氧化镁
加热
B.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氢氧化铜
C.锌+稀盐酸——→氯化锌+氢气
3/7
目标二:水的合成
探究实验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1.点燃氢气前要注意什么问题?
2.如何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你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4.如果用氢气作燃料有哪些优点? 填写下表:
目标三:物质的性质

质 概念

举例


学 物质在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理 物质不需要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 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A.化学反应是分子的重新组合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作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6.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 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解反应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2.通过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可以生成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体会“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 3.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通过水电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7/7
_气,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
_;
(4)由以上实验事实得出结论:

9.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左边为___________,右边为___________,
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