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劳动古诗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六 劳动 古诗二首》优质课PPT课件_1

秋浦歌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诗再升腾 的紫烟中飞溅。脸膛红彤彤的冶炼工人 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一边劳动一边歌唱, 嘹亮的歌声使冰冷的河水都激荡.
读诗思考: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冶炼工人在月光如水的夜晚, 伴着熊熊炉火和飞溅的火星,热火 朝天劳动的情景。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秋浦歌
猜诗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 李白有超凡脱俗的思想,同时,
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有 “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名句流 传于世。诗人杜甫曾评价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表达了诗人对冶炼工人的热爱与敬佩 之情。
拓展阅读: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星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
明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 易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范成 大
再见!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劳动 古诗二首》公开课教案_12

2.体会4首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感情;
3.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秋浦歌—赞美、钦佩
悯农—愤慨、同情
作业设计:
1.背诵两首古诗。
2.收集与“劳动”主题相关的诗词,读一读。
反思:
(宋)张俞(宋)范成大
昨日入城市,昼出耘田夜绩麻,
归来泪满巾。村庄儿女各当家。
遍身罗绮者,童孙未解供耕织,
不是养蚕人。也傍桑阴学种瓜。
学生答:靠劳动,做对人有益的事情。
学生交流关于李白的资料。
齐读课题。
4人小组合作学习:
1.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
4.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出示前两句。
你能结合诗句,想象农民付出了怎样的劳动?
出示后两句。
如此鲜明的对比之下,你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全国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春种,秋收,遍地金黄,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堆满了粮仓,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同样是以“劳动”为主题,抒发的情感却截然不同,你能说一说两首诗的区别吗?
提示:
《秋浦歌》描写了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图,有远有近,有面有点,有声有色,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同学们,学习了《幸福在哪里》,我们知道了幸福就萌发创作的灵感。在他笔下,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板书课题
出示前两句。
作者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第一句是全景,熊熊燃烧的炉火映红了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紫色的浓烟中,灿烂的红星乱窜,迸发出耀眼的光彩。
语文北师大五年级下册(2010年11月修订)有关劳动的古诗词

有关劳动的古诗词观刈麦
作者:(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悯农二首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劳动 古诗二首》公开课教案_26

悯农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57页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中第二首。
教学目标:1、认识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人民,尊敬劳动成果。
教学重、难点:尝试自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景导入1、出示图片(餐桌浪费图片)同学们,咱们先来看一张图片(出示图片),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浪费)我们提倡这样的浪费吗?(不提倡)为什么呢?(出示图片)(指名口答)谁能想到我们学过的哪首古诗反映了粮食来之不易呢?(《锄禾》)谁能把《锄禾》背给大家听呢?(指名背诵)(出示图片)哪位同学又能说说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呢?(珍惜劳动成果,不要浪费)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锄禾》的姐妹篇《悯农》,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闵”本义是忧忠、凶丧。
加上竖心旁后表达了作者的哀怜、同情之心。
板书课题:悯农2、出示图片:指名读学习目标。
3、出示图片:(作者简介)李绅(772—846)汉族,江苏无锡人,字公垂。
唐代诗人。
著有《悯农》诗三首,其中第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二、学习诗句、体会诗意1、投影列出自学生字词及句意的步骤(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2、相互交流、理解诗意(1)检查读:指名朗读古诗。
过渡:古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富有想象的人能从中读出各种画面,那么,透过这首诗中屈指可数的20个字,我们能读出一幅怎样的情景呢?首先来看每句诗的意思。
(1)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后就指名有节奏的读(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投影出示)(2)理解“春种”“秋收”赞美了农民的辛苦。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六 劳动 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教材分析《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2课时板书设计古诗二首蜂秋浦歌为谁辛苦为谁甜贡献了一生,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学习第一首古诗(一)、了解诗人,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2、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李白。
当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秋日的猿鸣,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火热的生活和激情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新生。
于是,他能够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让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
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
(师板书课题)(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⒉检查反馈:(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体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任县三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劳动14古诗二首课文原文素材北师大版五年级语

a.日积月 累 a.【古诗大意】
b. 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高飞,桃花夹岸的 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 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舍不得回家。
a.日积月 a.累【古诗赏析】 b. 这首词通过写景赞美渔家生活情趣。着意
描绘了秀丽的水乡风光。词中色彩鲜明柔和,有 青山、碧水、白鹭、红桃;静中有动,江水涨、 白鹭飞、斜风、细雨。一切都笼罩在春江烟雨迷 蒙之中,意境优美而活泼,充分表达了诗人陶醉 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之中,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a.交流平 台a.议方法
a. 前两个片段是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 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让我 们感受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后一个片段 是动态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上合 理的想象,把月亮当成一个淘气的孩子,把 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a.交流平 台a. 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描写,可
a.3.在生物课上被 老师罚出教室。
a.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
a.课文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
a.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 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 律的过程。
a.默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 。a. 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 的?为了弄清楚这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 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
a.互动课 堂
谢谢观看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a.语文园地七
a.交流平 台a.说发现
a. 本次交流平台围绕景物的静态描写和 动态描写展开交流,教材呈现了《鸟的天堂》 和《月迹》中的相关语句,我们可以回顾课 文,梳理自己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方面的 感受和体会。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劳动 古诗二首》公开课课件_7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 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留给后世九百多首诗篇, 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代表作《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等。
李白的诗歌以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的进步思想, 抨击权贵,蔑视礼教。他是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 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初读古诗
红 星/ 乱/紫 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赧 郎/ 明 月 夜,
歌 曲/ 动/寒 川。
想象诗境
结合诗句大意和课文插图,想象这 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诗人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冶炼图,抒发 了对劳动和劳动者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学习古诗的方法
1. 解诗题 3. 释字词 5. 想诗境
2. 知作者 4. 明诗意 6. 悟诗情
理解诗题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盛产银、铜。
歌: 歌颂,赞美
秋浦歌: 赞美秋浦冶炼工人的诗 • 【注释】 ①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
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 首,这是第十四首。
李白
【作者简介】
明月夜 秋浦歌
小结: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 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 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 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 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实 为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品。
带着对冶炼工人的赞美之情有 感情地诵读古诗
作业
• 1、完成巩固单。 •2、收集有关“劳动”的诗歌。
(要求:正确、流利)
秋浦歌
(唐)李白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六 劳动 古诗二首》优质课PPT课件_0

知识性问题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 2、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全 诗的意思。
时间
地点
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Company Logo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翻墨:指打翻的黑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形容乌黑一片,没有规则。 遮:遮蔽,遮盖。
黑云翻墨未遮山, 比喻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指跳动的珍珠。诗中用来表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比喻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业
1、积累苏轼的诗。 2、写一篇描写雨的小作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又名 苏东坡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
“苏东坡”,眉州人(今四川),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豪放派词
的创始人,他的诗豪放自然,富
有情趣。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合称
“三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前 雨中 雨后
黑云翻墨
Text in he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
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2、提出读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解疑。
3、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四海无闲田。”这三句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4、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存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照理说该丰衣足食了吧?
庙上小学五年级语文《悯农》导学案
时间:姓名:等级:
课题
悯农
课型
展示提升课
学
习
目
标
1、认识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重、难点
读懂诗句,体会描写的情景以及抒发的情感。
课堂活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识链接】
李绅:唐朝诗人,二十岁中进士,被皇帝招为官翰林学士。
悯农:怜悯、同情农民。
【自主学习】
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借助工具书,自学诗中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理解字意,不会的圈起来,掌握字形,学会正确书写
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读不懂的圈起来。
1、这些内容我理解:
(1)“春种”“秋收”概括了农民四季的( )。
(2)从“一粒粟”化为“万粒子”:( )形象地写出()的景象。
2、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你想对浪费粮食的人说些什么?
【盘点收获】这两首诗描写的情景与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学过之后应该怎么做?
【达标检测】
比一比,再组词。
炉( )郎( )粟( )犹( )
护( )朗( )栗( )扰( )
二、背诵默写《悯农》。
可结果又是如何呢?(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5、从这首诗中,你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展示激励】
1、我能有感情地阅读。展示---评价
2、男女生比赛读这首古诗。
3、古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富有想象的人能从中读出各种画面。那么,透过这首诗中屈指可数的20个字,你又读出了一副怎样的情景呢?
【拓展延伸】
1、大声诵读,练习背诵。(采用诗句、单人背、互背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