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部寻常疣继发鳞状细胞癌

合集下载

寻常疣的问题

寻常疣的问题

寻常疣的问题。

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在中医称“千日疮”,俗称“刺瘊”、“瘊子”等。

寻常疣有几种特殊类型,即丝状疣、跖疣、指状疣。

疣体呈细丝状突起,顶端角化者称为丝状疣,好发于颈部眼睑,常单发。

有的疣体表面呈参差不齐的指状突起称为指状疣,多发于面部。

发生于足底及足边缘的寻常疣称跖疣。

……3)治疗方法1. 液氮冷冻治疗:最常用,适用于皮损较小、数目少者。

2. 激光治疗。

3. 对于基底部较小的疣如丝状疣,可用刮匙直接刮除后止血。

4. 局部外用药物5%5-Fu软膏、10%水杨酸软膏等。

5. 手术。

……4)食疗秘方1. 取青壳鸭蛋7只。

浸泡米醋中5--7天后,每日煮食(生食更好)1只。

每日1次。

连服1周,治愈率100%。

2. 用食醋200毫升。

加热浓缩至100毫升,外用于皮损,每日2次,30天为1疗程。

杀虫去疣。

外用主治寻常疣。

如加入木香液制剂,疗效又可提高。

食醋每家皆备,用方简便,无毒无害,局部短暂发红不适,病人能够耐受。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你这是扁平疣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扁瘊”,它的病原体和寻常疣一样,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3和HPV5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

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又称青年扁平疣。

多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表现为正常皮色或浅褐色,约2~4mm直径或稍大的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境界明显。

一般无自觉症状或偶有微痒。

扁平疣是病毒感染导致,具有一定传染性,有时由于搔抓将病毒接种在邻近皮肤,呈沿抓痕分布的线状排列,通过搔抓而自身接种扩展增多。

但在人群中的互相传播能力比较弱,日常接触不会传染。

但如果自己的皮肤有破损再接触到患者的皮损破口处,可有传染性。

因此,建议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搓澡巾等。

本病不通过性行为传播,也不用隔离。

用牛黄霉素软膏檫早晚檫一次,它是皮肤病的客星。

寻常疣的治疗

寻常疣的治疗
2.DNCB致敏后再外用DNCB软膏涂疣在手臂后下肢皮肤上滴2%的丙酮DNCB0.15ml就能使病人致敏,致敏后轻轻用棉签将0.05%、0.1%、1%DNCB软膏或0.01%、0.025%、0.1%、0.5%、1.0%二苯环丙酮(DPCP)溶液仔细地涂于疣上,每日1次,先用低浓度,1周后如发生耐受,则逐渐改用较高浓度的DNCB软膏或DPCP溶液。治疗时间约需3个月。此疗法对顽固性疣尤其是跖疣和甲周疣有良好的疗效。
摘要:寻常疣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因其生长部位不同,其形态多种多样,所以临床上需要多种治疗方法。本文分别介绍了推治法、离推法、刮除法、封包法、针刺法、中药熏洗法等6种外治法的操作方法、适应症、注意事项及病案举例。根据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此6种外治法治疗寻常疣具有疗效显着、副作用少、方法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治疗】
寻常疣尚无满意疗法,因常易复发。成人寻常疣如数量不多时首选疗法为冷冻或局麻下电灼。下述方法可参考。
(一)局部治疗
多数疣可在2年内自行消退,故在应用局部治疗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造成瘢痕的疗法。
1.抗肿瘤类药物
(1)1%5一氟尿嘧啶二甲基亚砜溶液或5%5一氟尿嘧啶软膏或含1.8%十二烷氮酮的1%氟尿嘧啶凝胶涂于皮疹表面,每日1~2次,直至消退。也可用封包法即先将患处用温水浸泡,用小刀刮取泡软的角质物,然后将胶布剪一个小洞,使疣露于洞外。以保护周围健康皮肤,将2.5%的5一氟尿嘧啶软膏涂于患处,再用胶布封盖,每1~2天换药1次。
关键词:寻常疣;推治法;离推法;刮除法;封包法;针刺法;熏洗法
寻常疣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中医称疣目、千日疮等,俗名瘊子、刺瘊。由于寻常疣生长的部位不同,其形态多种多样,所以临床上需用多种治疗方法。现将近几年经常使用、疗效显着的几种外治法简述如下。

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及口腔颌面部肉瘤--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七章讲义7

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及口腔颌面部肉瘤--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七章讲义7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七章讲义7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第九节口腔鳞状细胞癌(七)唇癌1.概述唇癌为发生于唇红缘黏膜的癌。

按UICC的分类,唇内侧黏膜应属颊黏膜癌;唇部皮肤来源者应划入皮肤癌中;唇癌应仅限于可见唇红黏膜原发的癌。

2.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点唇癌主要为鳞癌,腺癌很少见。

多发生于下唇,常发生于下唇中外1/3间的唇红缘部黏膜。

早期为疱疹状结痂的肿块,或局部黏膜增厚,随后出现火山口状溃疡或菜花状肿块。

唇癌生长较慢,一般无自觉症状,以后肿瘤向周围皮肤及黏膜扩散,同时向深部肌组织浸润;晚期可波及口腔前庭及颌骨。

下唇癌常向颏下及下颌下淋巴结转移;而上唇癌则向耳前、下颌下及颈淋巴结转移。

上唇癌的转移较下唇早,并较多见。

唇癌的转移一般较其他口腔癌为少见,且转移时间较迟。

3.治疗早期病例无论采用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激光治疗或低温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但对晚期病例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则应用外科治疗。

临床无转移的唇癌也可行选择性一侧或双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但如临床已证实转移,则需行颈淋巴清扫术。

原发灶切除后,可用邻近组织瓣立即整复。

(八)上颌窦癌1.概述上颌窦癌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常见,偶为腺源性上皮癌。

2.临床表现因位于上颌窦内,早期无症状,不容易发觉;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较明显的症状时才被注意。

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临床上可出现不同的症状:肿瘤发生自上颌窦内壁时,常先出现鼻阻塞、鼻出血,一侧鼻腔分泌物增多,鼻泪管阻塞有流泪现象;肿瘤发生自上颌窦上壁时,常先使眼球突出、向上移位,可能引起复视;当肿瘤发生自上颌窦外壁时,则表现为面部及唇颊沟肿胀,以后皮肤破溃、肿瘤外露;眶下神经受累可发生面颊部感觉迟钝或麻木;肿瘤发生自上颌窦后壁时,可侵入翼腭窝而引起张口困难;当肿瘤发生自上颌窦下壁时,则先引起牙松动、疼痛、龈颊沟肿胀,如将牙痛误诊为牙周炎等而将牙拔除时,则创口不能愈合,形成溃疡,肿瘤突出于牙槽部。

鳞状细胞癌(鳞癌)的诊疗及护理

鳞状细胞癌(鳞癌)的诊疗及护理

鳞状细胞癌(鳞癌)的诊疗及护理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

发生原因与长期紫外线照射、放射线或热辐射损伤、某些化学物质等有关,一些慢性皮肤病,如日光角化病、黏膜白斑、慢性溃疡、慢性窦道等均可诱发或继发鳞癌。

【主要表现】
本病多发于老年人,好发部位为颜面、耳部、下唇和手背等暴露处皮肤,早期皮损呈小而硬的红色结节,边界不清,表面可有鳞屑,中央易发生溃疡,溃疡表面呈颗粒状,易坏死、出血,溃疡边缘较宽,高起呈菜花状,坚硬、伴恶臭。

肿瘤进行性增大,进一步侵犯其下方组织,包括肌肉和骨骼。

继发于放射性皮炎、瘢痕、溃疡、窦道者,转移性高于其他鳞癌,发生于口唇、yin茎、女yin和肛门者,较易发生转移。

【治疗与护理】
(1)手术治疗:以手术切除最佳,根据肿瘤大小、患者年龄和身体状态等,决定手术方案。

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扩大切除,切除范围一般需距肿瘤边缘2.5~3厘米,皮肤缺损创面可进行皮肤移植修复。

(2)护理措施:①避免局部挤压、刺激,禁忌局部用药。

②手术者按手术要求进行手术前后护理。

鳞状细胞癌名词解释

鳞状细胞癌名词解释

鳞状细胞癌名词解释
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它起源于皮肤的鳞状上皮细胞。

这种癌症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病。

鳞状细胞癌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长期暴露于紫外线辐射下、免疫系统抑制、遗传因素等都可能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

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肤出现红肿、硬结、溃疡、鳞屑等症状,常常伴有疼痛和瘙痒感。

病情严重时,癌细胞可向周围组织和淋巴结转移,威胁患者生命。

治疗鳞状细胞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疗法等。

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可以通过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组织,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放疗和化疗等方法则可以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鳞状细胞癌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癌,但它并不可怕,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20年口腔科主治医师资格笔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8):口腔其他肿瘤

2020年口腔科主治医师资格笔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8):口腔其他肿瘤

《口腔组织病理学》十八、口腔其他肿瘤一、A11、下列关于巨细胞性龈瘤的说法错误的是A、又称外周性巨细胞肉芽肿B、以30~40岁多见C、前牙区多见D、男性较女性多见E、包块有蒂或无蒂,呈暗红色2、口腔尖锐湿疣的病原体不包括A、6型HPVB、11型HPVC、16型HPVD、18型HPVE、HBV3、关于寻常疣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寻常疣A、病变为外生性B、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C、增生的复层扁平上皮呈指状突起D、上皮表层通常有不全角化或正角化E、有溃疡4、以下哪项不是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最常见的部位A、腭B、唇C、舌D、牙龈E、颊5、以下哪种病变的镜下表现为肉芽肿结构A、婴儿血管瘤B、成牙骨质细胞瘤C、纤维性龈瘤D、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鳞状细胞乳头状瘤6、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好发部位是A、下颌角B、颈部中线C、腭中缝D、上颌窦E、腮腺区7、下列关于血管瘤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B、多见于头颈、四肢等处皮肤和肌内C、多发性,且多存在包膜D、切除不干净可复发E、口腔以唇、舌、颊、等处好发8、具有独特的细胞核多形性和核分裂,包括非正常核分裂,角化不常见,细胞间桥不显著等特点的为鳞癌中的A、高分化鳞癌B、成釉细胞癌C、中度分化鳞状细胞癌D、微浸润性鳞状细胞癌E、低分化鳞癌9、鳞状细胞癌的特点是A、富于细胞的纤维组织和表现多样的矿化组织B、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牙源性恶性肿瘤C、酸性粒细胞增多D、又称外周性巨细胞肉芽肿E、异常增生的上皮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性生长10、鳞状细胞癌好发于A、新生儿B、青少年的烟酒嗜好者C、40~60岁的烟酒嗜好者D、烫食嗜好者E、老年人11、疣状癌的好发部位是A、下唇黏膜B、颊黏膜C、舌背黏膜D、牙龈黏膜E、牙槽黏膜12、以非转移性的高分化鳞癌的亚型,以外生性、疣状缓慢生长和边缘推压为特征的肿瘤为A、低分化鳞癌B、高分化鳞癌C、疣状癌D、微浸润性鳞状细胞癌E、中度分化鳞状细胞癌13、感染占口腔疣状癌的40%的是A、人类乳头瘤病毒亚型6和11B、人类乳头瘤病毒亚型6和33C、人类乳头瘤病毒亚型16和18D、人类乳头瘤病毒亚型16和33E、人类乳头瘤病毒亚型11和3314、下列哪项不符合疣状癌的病理特征A、以外生性、疣状缓慢生长和边缘推压为特征B、烟草可能是口腔疣状癌的主要病因学因素C、疣状癌以老年男性上腭多见D、病变开始时为边界清楚E、疣状癌呈推进式侵犯间质,无浸润边缘二、B1、A.婴儿血管瘤B.血管性龈瘤C.纤维性龈瘤D.巨细胞性龈瘤E.分叶状毛细胞血管瘤<1> 、具有时漏状外观的是A B C D E<2> 、牙龈覆盖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巨细胞性龈瘤又称外周性巨细胞肉芽肿。

鳞状细胞癌吃什么药

鳞状细胞癌吃什么药

鳞状细胞癌吃什么药文章目录*一、鳞状细胞癌吃什么药*二、鳞状细胞癌的典籍偏方*三、鳞状细胞癌的护理知识鳞状细胞癌吃什么药药物治疗:1、局部用药;局部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皮肤肿瘤,或外用足叶草酯、氟尿嘧啶软膏等,但其可靠性不易掌握,容易复发。

2、全身用药:肌肉或静脉注射争光霉素,每日1次,每次15mg,总量为600~900mg。

3、板兰根120g,银花9g,连翘9g,皂刺9g。

每日剂,煎2次分眼。

疗效:按本方f台疗多例,疗效显着,1例服药2.5个月治愈。

4、蟾酥软膏:蟾酥10g,溶于30ml清洗液中,加磺胺软膏40g,配成20%蟾酥软膏外敷,一般用药3天,癌组织开始脱落,约18天基本愈合。

疗效:青岛白求恩医院用此方治愈皮肤癌13例。

鳞状细胞癌的典籍偏方食疗方:核葵煮鸡蛋配方:核桃青枝梢100克,龙葵30克,生鸡蛋4个。

制法:将核桃青枝切碎,与龙葵同置砂锅内,加水先煎20分钟后,放入鸡蛋煮熟去皮,鸡蛋上用竹签扎遍小孔,再放入原汤中煮2小时后取出。

用法:每日早晚各2个,空腹服食。

连服1各月为一个疗程,停一周后继续服用。

偏方:1、樟乳散:樟丹30g,乳香10g。

研末以小麻油制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1次。

2、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30g。

黄芪30g,蚤休15g,穿曲甲10g,甘草10g。

水煎服,日服2次。

鳞状细胞癌的护理知识1、心理护理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和接受期等一系列心理变化,密切观察,给予不同的疏导和心理支持。

2、营养护理鼓励病人摄取足够的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

对食欲较差、进食困难者宜少量多餐、少渣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

放疗期间忌服辛辣香燥等刺激性食物,如胡椒、葱、蒜、韭菜、羊、鸡等。

3、疼痛护理注意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强度,指导病人使用不同的方法控制疼痛,对疼痛难以控制者可根据三级阶梯止痛方案遵医嘱给药。

4、术后护理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引流管、切口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新型治疗方法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新型治疗方法

论文题目: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新型治疗方法摘要: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治疗方法被提出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综述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光动力疗法、基因治疗等,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

1.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潜在的优势。

包括PD-1/PD-L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在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证实在一些晚期或复发性SCC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2.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靶向治疗可以更精确地杀灭肿瘤细胞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例如,EGFR抑制剂和PI3K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已被证明对某些SCC亚型具有一定的疗效。

3. 光动力疗法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光敏剂和特定波长的激光光束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它具有微创、局部和选择性治疗的优势,适用于一些表浅性或早期的皮肤鳞状细胞癌。

4.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中,以实现肿瘤细胞的凋亡或抑制生长。

虽然目前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基因治疗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但其潜在的治疗效果令人期待。

5. 组合治疗针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组合治疗策略逐渐受到关注。

通过将不同治疗方法进行组合,可以克服单一治疗方法的局限性,提高治疗效果。

6. 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新型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未来,随着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病理生物学的深入理解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新型治疗方法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个体化治疗方案,为其带来更好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作者 : 杨斌 , E — m a i l : y a h g b i n l O l @h o t ma i l . c o m
鞘 角化 而非表皮角化 。 疣是人类乳头瘤 病毒 ( H P V) 感染引起 的 , 可 发生 在 口周一 生殖器 引起 口. 生殖 器 疣 。激 光 治疗 有效 , 但 有 复发倾 向。该 患者行 激光治 疗后 , 肿 物 多次复 发并 行 多次激光治疗 , 外 院病理提示考虑寻常疣 的可能性 。 遂 于外 院住 院切 除治疗 , 术后创面恢复可 , 数 月后下唇 再次 出现 多个 肿物 , 且 增大 明显 。我 院病理 提示 为鳞 状细胞癌 。诊断为寻常疣继发鳞状细胞癌 。本例为老 年男性 , 早期皮损不典型时难 以诊断 , 易造成 漏诊 。当 皮损发展为疣状或乳头瘤状时 , 更易漏诊 , 尤其 口唇部 位皮损 。本例漏诊 患者 提示我 们 , 凡 老年 患者 唇部 反复 出现丘疹 、 溃疡 、 疣状增生物 , 经治疗无 效时 , 需要 多次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 以免漏诊 。 刘 广厚等 电离切 除肿瘤后 , 先后 5次 ( 间隔 7 d ) 行 电离子联合光动力疗法 ( P D T )治疗 , 治疗后 皮损愈 合, 仅遗 留浅表 瘢痕 。头 颈部鳞 状细胞 癌 的靶 向治疗 药物 主要是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 ( E G F R ) 抑制剂 , 通过 阻 断E G F R的功能 , 进 而下调其 下游的一 系列 信号通路 , 使肿瘤细胞停止 在 G 1 期 从而抑 制其生 长 。 目前 在 临 床上唯一被批准应用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的分子靶 向 药 物为西 妥昔单抗 。 口服维 甲酸 可降低 光化 性 角 化病 ( 上皮 性癌前 期 损害 ) 和皮 肤鳞 状细 胞 癌 的复发 率 并减轻 它们造成 的危害 , 但 需在使 用前监测 患者 的 血常规 、 肝肾功能 等。卡培他 滨是 口服药 物 5 - 氟尿 嘧 啶的前体 , 用 于预 防肿 瘤扩 散 , 但有 严重 的不 良反应 , 因此 常在 口服维 甲酸无效后使用 。.
认 家族遗传病史。 系统 检 查 : 未见明显异常。
皮肤科检查 : 下唇 可见数个 大小 不等类 圆形 疣状
增生物 , 直径最大约 2 . 0 c m× 2 . 5 c m, 最小约 0 . 5 c m× 1 . 0 C 1 T I , 边 界清楚 , 活动度 可 , 隆起 皮 面 , 少许 红肿 , 无 明显渗血 、 渗液, 下颌 及 颈 前 未 扪及 肿 大淋 巴结 ( 图
炙肤 性痫 诊疗 学杂志 2 0 1 6年 1 2月 第2 3卷 第 6期
3 65

彩 色 图谱

唇 部 寻 常 疣 继 发 鳞 状 细 胞 癌 ( L i p S q u a m 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S e c o n d a r y t o V e r r u c a V u l g a r i s )
现病史 : 患者于 5年 前无 明显诱 因下 唇部 开始 出 现一 圆形疣状增生物 , 至当地医院就诊 并行激光 治疗 , 治疗后下唇部肿物多次复发 , 遂于 2 0 1 4年 8月 6日在 当地 医院行病理 活检 , 结果 示 : 表皮 角化 过度 , 棘层增 生增厚 , 真皮乳头呈 疣状增 生 , 考虑 寻 常疣 的可能性 。 于 当地医院手术切 除肿 物。术后创 面恢 复可 , 数 月后 下唇再次出现多个肿物 , 且增大 明显 。于 2 0 1 6年 4月 1 2日来我院就诊并收住院。 既往史及家族史 : 患者 既往有高血 压 、 糖 尿病病史 2 0余年 , 自诉血压控制可 , 2 0 1 2年脑梗史 , 住 院治疗后 恢复 良好 , 无 明显 后 遗症 , 2 0 1 4年 行心 脏 支架 术 。否
3 66
T h e r D e r ma t o . Ve n e r e o l ,D e c .2 0 1 6 .V o 1 . 2 3.No . 6
唇 部 寻 常疣 继 发 鳞 状 细胞 癌
吴芳芳 , 谢 杰 , 阙守红 , 刘雅 慧 , 杨斌
( 1 .安徽 医科大 学, 安徽 东 湛江 5 2 4 0 2 3 ) 合肥 2 3 0 0 3 2 ; 2 . 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广东 广州 5 1 0 0 9 1 ; 3 .广 东医学院, 广






t i t '

‘ i 皇 I \ L 蔫 Fra bibliotek§ 参

隆起皮面 , 少许红肿 , 无明显渗血、 渗液

图1 下 唇 可 见 数 个 大 小 不 等 类 圆 形疣 状 增 生物 , 直径最大约 2 0 1 1 × 2 . 5 t m , 最小约 0 . 5 n×1 . 0 I I l 边界清楚 , 活 动度 可 ,
[ 关键词 ] 唇部 ; 鳞状细 胞癌 ; 寻常疣 [ 中 图分 类号 ] R 7 3 9 . 5 [ 文献 标识码 ] B 患者 , 男, 8 0岁 。 主诉 : 下唇多发肿物 5年 , 增大 明显 1 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8 4 6 8 . 2 0 1 6 . 0 6 . 0 0 1
图2 A 、 2 B 、 2 C: 表皮假・ 性上 皮 瘤 样 增 生 。 真皮见鳞状细胞巢 , 部 分 细 胞较 透 明 。 细胞 有
异型性 , 间 质 淋 巴 细胞 , 嗜 中性 白细 胞 浸 润 ( H E染 色 , 2 A: 4 X; 2 1 3 : 1 0 ; 2 C: 2 0×)
1 ) 。余 皮肤 黏膜未 见苍 白、 黄染 , 未见 皮疹 , 无 皮下 出 血点 , 皮肤弹性 良好。人院后 实验 室检查 : 血 常规 、 肝 功能 、 肾功能 、 电解质 、 凝 血功能 、 丙肝抗 体 、 H I V、 梅毒 血清 学 检 查 无 异 常。 尿 常 规 : 葡 萄糖 ( G L U) 2+ T m m o l / L , 血糖: 血葡 萄糖 7 . 7 0 T m m o l / L , 肌酸 激 酶 6 9 8 . 3 T U / L , 肌酸激 酶同工酶 1 4 2 . 9 7 f U / L 。心 电图 、 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B超示 : ① 脂肪肝 ; ②左 肾结石 ; ③前列腺增 生。组 织病 理提 示 ( 图2 A~ 2 C ) : 表皮 假 性上皮瘤样 增 生 , 真 皮见 鳞 状细 胞 巢 , 部 分 细胞 较 透 明, 细胞有异型性 , 间质淋 巴细胞 , 嗜中性 白细胞 浸润。 符合鳞状细胞癌诊断 。 诊 断: 唇部寻常疣继发鳞状细胞癌 。 治疗 : 下唇多发肿物削除术及艾拉光动力 治疗 , 患 者难 以耐 受 , 遂改为浅层 x线照射, 治 疗 后 皮 疹 恢 复可 。 讨论 : 鳞状细 胞癌 主要 发 生在 老年 人 , 5 0~ 6 0岁 为发 病 高峰 , 好发 于头 、 面、 颈 和手 背部 等暴 露部 位 。 本病 需要与 增生性毛 鞘囊肿 鉴别 , 鉴别 点是后者组 织 学上 出现多数被包绕 的肿瘤结节 , 肿瘤 团块边 界清 , 细 胞呈栅栏状排列 , 有 时还可伴有透 明基底膜 带 , 出现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