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疾病分类ICD

合集下载

国际疾病分类ICD

国际疾病分类ICD
1
2.2 前4位编码为ICD-10亚目码。4位亚目 码是3位码的亚分类,同样具有统计分类意 义,例如:急性阑尾炎伴腹膜脓肿 K35.1。
1
2.3 第5-6位数为扩展码。 5位代码为细目编码。ICD-10细目码是选择性使
用的编码,出现在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 缔组织疾病)、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 某些其他后果)、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中。为避免条目过多,本标准仅在第十九章中表 示开放性或闭合性的细目编码使用。即第十九章 的5位代码具有特定意义,其他章节5位代码没有 特定意义。 医疗机构疾病分类编码应当到6位数,每一个编码 代表一个具体的疾病,例如:原发性单侧髋关节 病 M16.101。
1
四、ICD-10的内容

编码
章节名称
第1章 A00-B99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2章 C00-D48 肿瘤
第3章 D50-D89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 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
第4章 E00-E90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第5章 F00-F99 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6章 G00-G99 神经系统疾病
他后果 第20章 V01-Y98 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第21章 Z00-Z99 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
接触的因素 第22章 U00-U99 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
1
五、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1、分类原则 采用以病因为主、解剖部位、临床表现、
病理为轴心的基本原则。
1
2、编码形式 采用“字母数字编码”形式的3位代码、
1
4.3最后分类章
第十八章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 所见,不可归类于他处者; 第二十一章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 的因素。 当有明确的病因或其他疾病情况时,它们的 编码只作为附加编码。

2024版病案首页及国际疾病ICD

2024版病案首页及国际疾病ICD

病案首页及国际疾病ICDCONTENTS•病案首页概述•国际疾病分类ICD简介•病案首页与ICD关联分析•临床医师如何正确填写病案首页•编码员如何准确进行ICD编码•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策略病案首页概述01定义与重要性定义病案首页是医院对住院病人各类信息的综合记录,是医院统计、医疗管理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基础数据,也是远期病案管理、疾病分类和索引的重要依据。

重要性病案首页信息完整、准确,是保证医疗统计正确性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准确评价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医生业务水平的重要依据。

患者基本信息住院信息诊疗信息费用信息结构与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婚姻状况、出生地、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

包括手术及操作名称、手术日期、手术级别、麻醉方式、切口愈合等级、病理诊断、过敏药物等。

包括入院日期、出院日期、实际住院天数、门(急)诊诊断、入院时情况、入院诊断、出院诊断等。

包括总费用、自付费用、医保支付费用等。

填写规范与要求填写人员应由经治医师在患者出院时及时完成病案首页的填写,上级医师负责审签。

填写要求各项内容应客观、真实、及时、完整,使用医学术语确切,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对于主要的诊断,应选择对就诊者健康危害最大、花费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进行填写。

02国际疾病分类ICD简介ICD发展历程起源01国际疾病分类(ICD)起源于1893年国际统计研究所召开的国际卫生会议,旨在统一各国疾病分类标准,便于国际间疾病统计数据的比较和交流。

发展02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疾病谱的变化,ICD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更新。

从最初的ICD-1到目前的ICD-11,每次修订都反映了当时医学领域的新知识和新进展。

推广与应用03ICD作为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标准,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国的医疗卫生领域,成为医院病案首页填写、疾病统计、医疗保险、科研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ICD-10与ICD-11比较编码系统ICD-10采用字母数字编码系统,而ICD-11则采用更为灵活的线性编码系统,使得编码过程更加简便易行。

国际疾病分类-ICD概述

国际疾病分类-ICD概述
2
ICD发展历程
• 1853 年,第一届国际统计学大会上,关于死亡原因统一分类的研究成为重要的议题,
大会邀请两位医学统计学家William Farr 和Marcd’Espine 制定一套国际适用的、统
1853-1855年 起源
一的死亡原因分类体系。1855年,第二届国际统计大会上两位专家分别提交了一套不 同分类标准的疾病分类列表,最终大会综合参考了两套分类方法,对139种常见疾病
,还应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建立与《国际死亡原因列表》(International Lists
of Causes of Death)相对应的《国际疾病列表》(International Lists of
Diseases),并建议由国际统计协会和国际联盟卫生组织共同组建交叉委员会负责草
拟《国际疾病列表》。
3
ICD发展历程-续
•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疾病分类几乎都与死亡原因统计有关。1938年10月,在第
五届《国际死亡原因分类》修订大会提出,为了充分利用疾病发生和死亡数据,满足
1938年
各个国际组织包括健康保险机构、医院、军方医疗服务组织、健康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提出疾病分类 和其他类似组织等不同的统计需求,不仅应制定疾病发生原因统计和死亡原因统计分 类
• 是一个提供编号,以对疾病与许多征兆、症状、异常、不适、社会环境与外伤等所做的 分类,它作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标准,是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重要构 成部分,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研究、医疗结局监测、卫生事业管理以及卫生资源配置等 各个方面。
• 迄今为止,ICD 已被译为43 种语言,被115 个国家(2017 年数据)用于死因数据报 告,全球约70% 的卫生费用支出依据ICD 进行医疗支付和卫生资源配置。

icd—10 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icd—10 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CD-10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一、传染病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如流感、肺炎、疟疾、艾滋病等。

诊断标准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

二、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等。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四、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冒、肺炎、哮喘、慢阻肺等。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五、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肠炎、肝炎、胰腺炎等。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检查)、内镜检查等。

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包括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卵巢囊肿等。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尿常规检查、超声检查等。

七、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炎、脑膜炎、帕金森病、癫痫等。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脑电图、CT或MRI等。

八、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心理评估等。

九、眼和耳疾病包括近视眼、白内障、青光眼、中耳炎等。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视力检查、耳镜检查等。

十、皮肤疾病包括湿疹、银屑病、荨麻疹等。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皮肤活检等。

十一、骨骼肌肉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包括骨折、韧带撕裂、风湿性关节炎等。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X线检查、CT或MRI等。

十二、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疾病包括唐氏综合症、血友病、白化病等。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遗传学检查等。

十三、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包括发热、疼痛、水肿等。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

十四、外部原因包括创伤、中毒等。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病史等。

十五、损伤和中毒的后果包括后遗症、并发症等。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病史等。

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

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

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简称ICD)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简称WHO)制定的一套用于对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统计和分类的标准。

ICD的管理规定为各国的卫生机构提供了基准,使得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工作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准确而一致的进行。

一、ICD的历史及发展ICD最早于1893年由法国实施,最初只包括了一小部分疾病分类,而且只用于统计死亡率。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在1946年的成立,ICD开始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从那时起,ICD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以跟上医学领域的发展和疾病模式的变化。

二、ICD的结构和编码ICD的最新版本是第十版,简称ICD-10。

它由多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都包含了特定类别的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

每个类别都有一个特定的编码,以便于统计和诊断记录。

这些编码由数字和英文字母的组合组成,例如"J12"代表急性支气管炎,"C50"代表乳腺癌等。

三、ICD的应用领域ICD广泛应用于医疗保险、医院管理、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监测和卫生政策制定等领域。

医疗保险机构使用ICD编码来决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确定保险的支付范围。

医院管理方面,ICD的使用可以帮助医院进行疾病统计、资源管理和患者流程优化。

流行病学领域则利用ICD对疾病进行分类和比较,以便于研究和抗疫策略的制定。

疾病监测机构通过ICD编码来记录病例数据,以便追踪疾病的传播和趋势。

卫生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ICD的统计数据来评估卫生系统的需求,制定相关政策和资源分配计划。

四、ICD的版本更新和管理规定ICD的版本更新由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并遵循一套严格的管理规定。

每个版本的更新都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评估和审查,以确保新的编码和分类系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此外,ICD的管理规定还要求各国卫生机构将最新版本的ICD编码纳入其国家卫生信息系统,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

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

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国际疾病分类(ICD)是指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一套用于识别和统计各种疾病、病伤、死因和与健康相关的问题的代码分类系统。

该分类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中,用于统计和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从而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进行国际比较提供了依据。

ICD分类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而现代的ICD第十版(ICD-10)于1990年发布。

ICD-10通过对每种疾病、病伤和死因进行编码,使医疗专业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准确记录和统计。

它是一套三位数字和四位数字的代码,具体到更细的疾病和病伤分类。

ICD-10的管理规定包括对疾病编码的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定确保了编码在全球范围内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为了正确地应用ICD-10,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其目的是提高疾病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ICD-10的使用要求医疗保健机构在患者的病历记录中准确编码相关的疾病和病伤。

这种编码对于医疗保险结算和医疗费用追溯也非常重要。

此外,许多国家要求医疗机构定期报告ICD-10编码的数据,以便进行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ICD-10的管理规定不仅限于编码的准确性,还包括对编码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医疗机构需要确保负责编码的人员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ICD-10的编码规则。

此外,监督机制的建立和维护也是管理规定的一部分,以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对于医疗从业人员和疾病研究者来说,熟悉和遵守ICD-10的管理规定至关重要。

这能保证疾病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为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ICD-10的有效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医疗保险结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医疗欺诈和误差。

综上所述,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在医疗保健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准确地编码和统计各种疾病和病伤,ICD-10为疾病研究、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医疗保险结算提供了基础。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系统(ICD)简介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系统(ICD)简介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系统(ICD)简介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系统(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制定的标准疾病分类系统,用于对疾病、病因、损伤和致死原因进行编码和归类。

ICD编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收集、统计和分析全球范围内的疾病数据,为医疗机构、政府和研究机构提供可比较的统计信息,以便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健康管理和资源分配。

ICD编码系统经过多年的不断更新和修订,已经发展到第十版(ICD-10)。

与早期版本相比,ICD-10为医生、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了更为精确和详细的编码选项。

它包括了几乎所有的疾病、病因和致死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的情况和外部因素。

ICD-10编码系统的编码格式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字符组合,以反映出特定疾病的分类和特征。

ICD-10编码系统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大类(Chapter),共有22个大类,按照疾病的器官系统进行分类,如传染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

每个大类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子类别。

第二层是疾病组(Category),共有142个疾病组,更加细化了疾病的分类,如白血病、痛风、中风等。

第三层是疾病标签(Code),通过疾病标签可以确定具体的疾病或病因,如急性阑尾炎、心肌梗死、肺炎等。

使用ICD-10编码系统进行疾病分类和编码,有助于提高疾病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

它使得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医疗数据可以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ICD-10还有助于疾病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可以追踪和分析不同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信息支持。

除了疾病分类和编码外,ICD-10还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保险公司使用ICD-10编码来确定赔付范围和比例;医疗机构使用ICD-10编码进行医疗费用结算和统计分析;科学研究机构使用ICD-10编码来识别研究对象的健康状态,等等。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国际疾病分类(ICD)是目前国际上共同使用的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是国际标准分类,它由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负责进行国际疾病分类的修订、推广和应用工作。

ICD 的目的是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死亡和疾病数据进行系统地记录、分析、解释和比较,其中包括对各人群组一般健康状况的分析,疾病发病和患病的监测以及其有关的其他健康问题。

ICD把疾病诊断和其他健康问题的词句转换成字母数字编码,从而易于对数据进行贮存、检索和分析。

国际疾病分类是国际标准,是各国进行卫生信息交流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出版一本《世界卫生年鉴》就是以它为标准收列了各国的死亡原因的统计资料。

国际疾病分类的临床目的和意义1、国内与国际交流我国是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程要求,它的成员国有义务按照ICD的体系和编码报送卫生情报。

我国卫生部每年的卫生统计汇编是按照ICD的分类原则,收集和编辑我国的卫生信息,它包含了大量的医院住院病人信息,是国家卫生状况的反映,也是卫生资源投入,卫生行政管理、决策的依据,甚至对于涉及卫生领域的厂商都是一份珍贵的信息资料。

随着ICD的推广和普及,一些国际会议文章交流、杂志在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时,要求提供疾病的国际编码,甚至病人转诊时医院提供的病历摘要也被要求填写ICD的疾病编码。

2、医院中的医疗、科研与教学在病案首页中有大量的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信息,这些信息以ICD 疾病分类编码的形式录入电脑数据库中储存,当临床医生需要有关疾病和手术资料时,病案工作人员就是通过ICD的分类系统进行疾病和手术资料的检索和统计的。

3、医院管理的需要病案中的信息是丰富的,通过疾病分类,可以将信息按不同的用途加以归纳,如:按病种进行检索统计,可了解各病种住院的人数、平均医疗费用、最高或最低医疗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最长或最短的住院天数等,从而进行病种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
ICD-9与ICD-10区别
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

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

其次,ICD-10
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

I 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

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

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
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 Bertillon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

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

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

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10.
ICD的分类原理
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

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

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当对一个特指的疾病名称赋予一个编码时,这个编码就是唯一的,且表示了特指疾病的本质和特征,以及他在分类里的上下左右联系。

ICD的使用方法
(1)ICD的分类编码查找
疾病分类编码的操作方法,基本上可分为4个步骤:
(1)首先要确定主导词,相当于在图书馆中检索时所用的主导词。

(2)确定主导词后,在字母索引中(第三卷)查找编码。

(3)把查到的编码在类目表中(第一卷)核对编码,看是否正确。

(4)对于肿瘤的编码操作,由于要求有两个编码,所以要再次操作。

(2)主导词的选择
主导词的确定是编码操作环节中重要的一步,其选择方法有以下几条:
(1) 疾病的主导词主要由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表现担任,常常位于诊断术语的尾部,如日光性皮炎的皮炎,子宫直肠瘘的瘘字。

(2) 疾病的病因,常常可以作为主导词。

如结核性脑膜炎的结核性即为主导词。

但“细菌”、“病毒”不能作为主导词,此时还应以临床表现为主导词,如细菌性肺炎,肺炎是主导词。

(3) 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疾病或综合征,可以以人名或地名为主导词,如克山病、马方综合征。

(4) “综合征”可以为主导词,但修饰词不含人名或地名,如胫前综合征。

(5) 寄生虫病的主导词要以查“侵染”。

(6) 以“病”结尾的诊断,首先按全名称查(去除明显的修饰词),如果查不到,可以将“病”作为主导词。

(7) 第l5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是对其并发证的分类,从时间上讲分为三个阶段:妊娠阶段的并发证,以“妊娠”为主导词;分娩阶段的并发证,以“分娩”为主导词;产后阶段的并发证,以“产褥期”为主导词。

损伤的编码:如果指出了损伤的类型。

以损伤类型为主导词。

如脱位、撕裂等;如果指出是砍伤、穿刺伤,属开放性伤口,以“伤口” 为主导词;如果没有指出损伤的类型,以“损伤” 为主导词,如眼损伤。

解剖部位一般不能作为主导词,但当解剖部位前有修饰词时,可以作为主导词。

如马蹄型肾、游走性睾丸等。

ICD使用注意事项
ICD一10时应注意的几点
(1) ICD一10使用的英文26个字母没有用U;在分类编码中注意I和0不要和阿拉伯数字1和0混淆。

(2) 星号及剑号在前,星号在事,例如:B26.1^C,02.0*;NOS为未特指,分类在9;NEC为其他(不可归类在他处)分类在8。

(3) 囊肿和息肉不是肿瘤性;高山病=高原病=高原适应不全,海拔30O0米以上称高原地区;剖腹产改为宫产;齿改称为牙,臼齿改磨牙,出牙称为萌牙。

(4) 瞬间死亡,指发病后几分钟内甚至几秒钟内的死亡;猝死,指24小时以内的死亡。

(5) 第20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不能作为主要编码,但可作为第l9章(及其它章)的附加编码,来说明损伤、中毒的外因。

(6) 第2l章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不能用于国际比较或作为主要死亡编码。

ICD的应用与意义
标准化:ICD使得疾病名称标准化、格式化。

这是医学信息化、医院信息管理等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基础。

共享性:ICD使得疾病信息得到最大范围的共享,可以反映国家卫生状况,还是医学科研和教学的工具和资料。

有利于管理:ICD是医院医疗和行政管理的依据。

有利费用管理:疾病分类是医疗经费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ICD-10编码查询(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A99.999 B00-B99.999
第二章肿瘤C00-C97.999 D00-D48.999
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D50-D89.999
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999
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999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99.999
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999
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H60-H95.999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999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J00-J99.999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K00-K93.999
第十二章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999
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999
第十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999
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O00-O99.999
第十六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P00-P96.999
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Q00-Q99.999
第十八章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R00-R99.999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S99.999、T00-T98.999
第二十章疾病及死因的外因V00-V99.999、W00-W99.999 、X00-X99.999、Y00-Y98.999第二十一章影响健康状态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999
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具体内容
http://219.139.37.12:100/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0&ArticlePage=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