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兆以太网的IP核接口和万兆以太网IP核接口

合集下载

Xilinx-千兆以太网MAC-IP-Core

Xilinx-千兆以太网MAC-IP-Core

Xilinx 千兆以太网MAC IP Core目录Xilinx 千兆以太网MAC IP Core (1)一、三速以太网简介 (1)二、IP核概述 (2)三、Interface description (4)1)、引脚连接图 (4)2)、MII、GMII、RGMII接口简介 (5)四、资源占有率 (5)五、评估结果 (6)一、三速以太网简介1.符合IEEE 802.3-2008设计规;2.可配置的全双工和半双工模式;3.生成ip核时可选择10M/100M,1000M模式,或者10M/100M/1000M模式;4.部的物理层接口能够连接到:a)Logicore ip千兆1000base-x pcs/PMA使用收发器;b)Logicore ip 千兆SMGII接口;c)IOBS提供外部的GMII/MII接口;d)提供外部的RGMII接口5.通过一个可选的独立的微处理器中性界面配置和监控ip core;6.可配置流控制通过mac控制暂停帧;7.可选MDIO接口管理物理层对象;8.可选带有地址列表接口可选择的地址过滤器;9.VLAN帧设计支持IEEE 802.3-2008;10.可配置支持任何长度的巨型帧;11.可配置的帧间间隙的调整;12.可配置的带现场总线传递发送和接收路径;二、IP核概述图1 ip核基本框架Client interface(客户端界面):客户端接口在匹配客户转换逻辑或网络处理器接口时具有最大的灵活性,数据端口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位宽8bit,每个通路分别同步txgmiimiiclk 和 rxgmiimiiclk带有发送和接收使能输入控制数据吞吐量;Transmit engine(发送引擎):传输引擎接收从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GMII 格式,并在帧头添加帧引导区域,甚至在帧长小于最短要求时,添加一定的冗余比特。

发送引擎提供每个数据包的发送统计向量,发送由流量控制模块产生的暂停帧;Receive engine(接收引擎):接收从GMII / MII接口发送过来的数据并检查它是否符合IEEE 802.3标准,去掉帧头的引导区域,包括为了增加帧长的冗余比特。

万兆以太网接口的命名规范

万兆以太网接口的命名规范

万兆以太网接口的命名规范
自从IEEE 802.3ae标准于2002年中获得批准以来,万兆以太网端口的售货量已经从每季度几百个端口增加到了每季度几万个端口。

万兆以太网的物理层接口通常使用下列命名规范:
前缀= “10GBASE-”= 10Gbps基带通信
首个后缀= 介质类型或者波长(如果介质类型是光纤的话)
第二个后缀= PHY编码类型
第三个后缀= 宽波分复用(WWDM)波长或者XAUI通道个数
编码,4个WWDM波长。

10GBASE-SR光传输模块使用一个串行850nm的激光束,LAN PHY (64B/66B)编码,1个波长。

IEEE 802.3an任务组计划在2006年的稍晚些时候,确定基于双绞线铜缆的万兆以太网(10GBASE-T)的标准。

下表总了可在企业环境中使用的万兆以太网接口所支持的传输范围和介质类型。

无线路由器接口类型

无线路由器接口类型

无线路由器接口类型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无线路由器已成为家庭、公司和公共场所组建无线网络的必备设备。

在购买无线路由器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了解不同的接口类型。

本文将对无线路由器接口类型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是无线路由器中最为常见的接口类型,也是最重要的接口类型之一。

它能够通过网线进行有线网络连接,从而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

以太网接口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它通常被用于连接电脑、笔记本电脑、网络电视等设备。

在选择以太网接口时,我们需要注意接口的速度标准。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以太网接口有10/100M和千兆以太网接口。

前者的传输速度为10/100Mbps,后者则是1000Mbps。

如果家庭中有大量的高清视频、游戏等需要传输的内容,建议选择千兆以太网接口,可以满足高速传输的需求。

二、USB接口USB接口通常用于连接USB存储设备、打印机、外置硬盘等USB 设备。

在使用USB 接口连接设备时,可以省去在电脑和设备之间接线的困扰。

同时,USB接口还可有效地扩展路由器的储存容量。

通过USB接口和外置硬盘连接,您可以将路由器变成一个网络硬盘,实现文件和媒体内容的远程存储和共享。

同样,在选择USB接口类型时需要注意传输速度。

市面上最常见的USB接口类型有USB2.0和USB3.0。

前者的传输速度为480Mbps,后者则是5Gbps。

如果需要快速传输大文件,建议选择USB3.0接口。

三、SIM卡接口活动路由器常用SIM卡进行无线上网,需要使用SIM 卡接口。

SIM 卡接口可以让您在没有WLAN信号的地方方便地连接Internet,如露营、野外工作、远程旅行等。

此外,通过SIM卡接口可以实现路由器的双重模式,即无线上网与SIM上网的双重模式,使用户能无限上网且上网稳定。

在购买SIM卡接口时,需要注意选择适用的网络类型。

因为不同的SIM卡接口适合不同类型的网络,比如GSM、WCDMA和LTE。

千兆以太网(6):以太网接口详细介绍(转)

千兆以太网(6):以太网接口详细介绍(转)

千兆以太⽹(6):以太⽹接⼝详细介绍(转)原⽂作者:o倚楼听风⾬o------------------------------------------------------------------------------------------------- MII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介质⽆关接⼝)或称为媒体独⽴接⼝,它是IEEE-802.3定义的以太⽹⾏业标准。

它包括⼀个数据接⼝和⼀个MAC和PHY之间的管理接⼝。

“媒体独⽴”表明在不对MAC硬件重新设计或替换的情况下,任何类型的PHY设备都可以正常⼯作。

MII接⼝的类型有很多,常⽤的有MII、RMII、SMII、SSMII、SSSMII、GMII、RGMII、SGMII,下⾯对它们进⾏⼀⼀介绍。

⼀、MII MII接⼝共有 16 根线,说明如下:⼆、RMII RMII 即 Reduced MII,是MII的简化板,连线数量由MII的16根减少为8根,说明如下: 在100Mbps速率时,TX/RX每个时钟周期采样⼀个数据;在10Mbps速率时,TX/RX每隔10个周期采样⼀个数据,因⽽TX/RX数据需要在数据线上保留10个周期,相当于⼀个数据发送10次。

当PHY层芯⽚收到有效的载波信号后,CRS_DV信号变为有效,此时如果FIFO中还没有数据,则它会发送出全0的数据给MAC,然后当FIFO中填⼊有效的数据帧,数据帧的开头是“101010—”交叉的前导码,当数据中出现“01”的⽐特时,代表正式数据传输开始,MAC芯⽚检测到这⼀变化,从⽽开始接收数据。

当外部载波信号消失后,CRS_DV会变为⽆效,但如果FIFO中还有数据要发送时,CRS_DV在下⼀周期⼜会变为有效,然后再⽆效再有效,直到FIFO中数据发送完为⽌。

在接收过程中如果出现⽆效的载波信号或者⽆效的数据编码,则RX_ER会变为有效,表⽰物理层芯⽚接收出错。

IP CORE(IP核)简介

IP CORE(IP核)简介

IP CORE(IP核)简介2008-05-31 16:57随着FPGA技术的发展,芯片的性能越来越强、规模越来越大、开发的周期越来越长,使得芯片设计业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设计质量难以控制,设计成本也越来越高。

IP(Intelligence Property)技术解决了当今芯片设计业所面临的难题。

IP是指可用来生成ASIC和PLD的逻辑功能块,又称IP核(IP Core)或虚拟器件(VC)。

设计者可以重复使用已经设计并经过验证的IP核,从而专注于整个系统的设计,提高设计的效率和正确性,降低成本。

目前数字IP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IP核并整合到SoC的设计中。

IP核是指用于产品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者可编辑逻辑器件(FPGA)的逻辑块或数据块。

将一些在数字电路中常用但比较复杂的功能块,如FIR滤波器,SDRAM控制器,PCI接口等等设计成可修改参数的模块,让其他用户可以直接调用这些模块,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工程师的负担,避免重复劳动。

随着CPLD/FPGA的规模越来越大,设计越来越复杂,使用IP核是一个发展趋势。

理想地,一个知识产权核应该是完全易操作的--也就是说,易于插入任何一个卖主的技术或者设计方法。

通用异步接发报机(UARTs)、中央处理器(CPUs)、以太网控制器和PCI接口(周边元件扩展接口)等都是知识产权核的具体例子。

知识产权核心分为三大种类:硬核,中核和软核。

硬件中心是知识产权构思的物质表现。

这些利于即插即用应用软件并且比其它两种类型核的轻便性和灵活性要差。

像硬核一样,中核(有时候也称为半硬核)可以携带许多配置数据,而且可以配置许多不同的应用软件。

三者之中最有灵活性的就是软核了,它存在于任何一个网络列表(一列逻辑门位和互相连接而成的集成电路)或者硬件描述语言(HDL)代码中。

目前许多组织像免费的IP项目和开放核一类的都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促进IP核的共享。

ip核(ip core)是指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知识产权IP核是指用于产品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者可编辑逻辑器件(FPGA)的逻辑块或数据块。

万兆光口与千兆光口连接方法

万兆光口与千兆光口连接方法

万兆光口与千兆光口连接方法在现代数据通信网络中,万兆光口(10GBASE)和千兆光口(1GBASE)是常见的网络接口,它们用于连接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将万兆光口与千兆光口连接的方法。

1. 直连连接:如果您的设备都支持万兆光口和千兆光口,那么您可以直接使用一根光纤将它们连接起来。

请确保使用的是光纤电缆,并且光纤规格与两个光口的类型相匹配。

将一端插入万兆光口,将另一端插入千兆光口,然后固定连接。

2. 光纤模块转换器:如果您的设备之一不支持万兆光口或千兆光口,您可以使用光纤模块转换器来连接它们。

这些转换器通常具有一个光纤接口和一个以太网接口。

您可以将万兆光口连接到光模块接口,然后将千兆光口连接到以太网接口。

这样,转换器会将光信号转换为以太网信号,使得两个设备可以进行通信。

3. 中间设备:如果您想连接的设备之间距离较远,或者您想扩展您的网络,您可以使用中间设备来连接万兆光口和千兆光口。

例如,您可以使用一个交换机或路由器来连接两个光口。

将万兆光口连接到交换机或路由器的一个端口上,并将千兆光口连接到另一个端口上。

这样,设备之间的数据可以通过中间设备进行传输和转发。

无论您选择哪种连接方法,请确保您的设备和光纤电缆符合相应的规格和标准。

此外,注意保持光纤的清洁和完好,避免损坏和信号质量下降。

总结:万兆光口与千兆光口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直连连接、光纤模块转换器或中间设备实现。

选择适当的方法取决于设备的支持和网络需求。

请确保所有设备和光纤电缆符合相关的规格和标准,并保持设备和光纤的清洁和完好。

这样,您可以有效地连接和通信。

Ethernet的介绍及其IP核简介

Ethernet的介绍及其IP核简介

Ethernet的介绍及其IP核简介1.1 Ethernet的介绍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中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以太网络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且可以以10M/S 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以太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

它们都符合IEEE802.3的相关协议要求。

以太网通信通常采用双绞线或者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光纤因为其抗干扰性好,主要用于主干网络的远距离传输。

而双绞线则主要用于短距离的布线,或者用来组建内部局域网。

1.1.1 IEEE802.3系列标准IEEE802.3标准描述的是在多种媒体上从1MB/S-10MB/S的局域网解决方案。

IEEE802.3 标准描述了物理层(PHY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的实现方法,以及在多种物理媒体上以多种速率采用CSMA/CD的方式访问的方法。

当然,对于快速以太网该标准说明的实现方法有所扩展。

IEEE802.3标准的帧结构如下图1.1所示。

它的每一帧包含有8个域:前导码(preamble)包含7个字节(octet),每一帧以一7个字节的前导字段开头;帧起始定界符(SFD)包含1个字节,表示帧本身的开始;目的地址(DA)包含6个字节;源地址(SA)包含6个字节;类型域包含2个字节;数据域和填充段共包含46-1500字节;帧校验序列(FCS)包含4个字节;扩展段包含在帧校验序列部分之中。

1.1.2 CSMA/CD访问方式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

在传统的共享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

如何保证传输介质有序、高效地为许多节点提供传输服务而避免因发生冲突导致介质传输效率降低,就成了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所要解决的问题。

跨千兆越万兆 十万兆以太网

跨千兆越万兆 十万兆以太网

IEEE旗下的一个特别研究组在近期确定了下一代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方向,100Gbps以太网将比目前最快的10Gbps以太网速度快10倍。

此消息一出,群情振奋者有之,怀疑观望者亦有之,以太网发展已经历以太网(10Mbps)、快速以太网(100Mbps)、千兆以太网和10G以太网4个阶段,100Gbps(十万兆)以太网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大家知道,从计算机与网络诞生的那一刻起,其对速度的追求就从未停息过。

802.3标准家族是以太网最为核心的内容所系,在高速以太网中,目前应用最主流的还是千兆标准。

1998年7月,千兆以太网标准802.3z发布,光纤千兆位以太网标准(LX和SX)和短距离铜线传输千兆位以太网标准(CX),即IEEE 802.3z广泛支持光纤实现方案。

1999年,802.3ab定义的在5类线的基础上运行千兆以太网的物理层1000BASE-T标准面世,1000BASE-T可五类线上提供1000Mbps的传输带宽。

◆802.3ae万兆光纤标准10G以太网标准中有3种类型:①IEEE 802.3ae,定义了在光纤上传输10G以太网的标准,传输距离从300米到40公里。

②IEEE 802.3ak,定义了在对称铜缆上运行10G 以太网的标准,传输距离小于15米,适用于数据中心内部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应用。

③IEEE 802.3an,定义了基于双绞线作为媒质的10G以太网标准,希望传输距离至少达到100米,该标准今年已被正式通过。

802.3ae在2002年6月通过,即10Gbit/s以太网,又称万兆以太网,它包括了10GBASE-R、10GBASE-W、10GBASE-LX4三种物理接口标准。

10G以太网的优点在于保留了802.3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保持以太网的帧格式不变。

只工作在全双工模式;增加了广域网接口子层(WIS),可实现与SDH的无缝连接。

在物理层,802.3ae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与传统以太网连接速率为10Gbps的局域网PHY,另一种为连接SDH/SONET速率为9.58464Gbps的WAN PH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兆以太网的IP核接口和万兆以太网IP核接口
 说明:对于IP核输出数据的解析最好的工具就是其自带的仿真文件,里面既将接收的数据进行了解析,又将发送给IP核的数据进行了封装,这对于了解数据结构和协议是十分有帮助的,以太网如此,pcie、ram、fifo等其它IP也如此,我们只需将ip自带的仿真文件改为我们自己的逻辑即可,接口连接并不变。

1.对于千兆以太网的IP核接口,无需过多说明,因输出的数据是8bit,且根据valid、last、ready这三个信号可以很好的控制,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按照需要的位宽进行拼接给下级模块(或写进fifo)使用,或者将下级模块发送过来的数据(或从fifo读取)按照8bit位宽输进ip。

对于其它接口,我们只需设置好相应固定值即可,因这些接口与我们自己的逻辑并无关联。

2.对于万兆以太网IP核接口
 1)采用64bit位宽时,数据在时钟上升沿采样,8字节并行传输,对应字节编号0-7;
 2)采用32bit位宽(即DDR模式)时,在时钟的上升沿与下降沿均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