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件 曾昭琼版-17
克莱森Claisen重排

同)的则给出成键轨道,两个原子轨道的对称性不
同(位相不同)的则给出反键轨道。
原子轨道 S 轨道 P 轨道
图形
对称
不对称
第一节
周环反应的理论>二、周环反应的理论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中心内容及内函: 化学反应是分子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分 子轨道的对称性控制化学反应的进程,在一个
协同反应中,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即在一
反应物→中间体→产物 周环反应: 反应物→产物
第 一节
周环反应的理论
一、周环反应 二、周环反应的理论
第一节
周环反应的理论>一、周环反应
周环反应的特征: (1)多中心的一步反应,反应进行时键的断裂和 生成是同时进行的(协同反应)。
(2)反应进行的动力是加热或光照。不受溶剂 极性影响,不被酸碱所催化,不受任何引发剂的引发。
,用LUMO表示。
HOMO、LUMO统称为前线轨道,处在前线轨道上的电 子称为前线电子。 有的共轭体系中含有奇数个电子,它的已占有电子 的能级最高的轨道中只有一个电子,这样的轨道称为单
占轨道,用SOMO表示,单占轨道既是HOMO,又是LUMO。
第一节
周环反应的理论>二、周环反应的理论
ψ4
E4
ψ
3
E3 E
曾昭琼《有机化学》第三版CAI教学配套课件
有机化学
主讲:谢启明 教授
第十七章
周环反应
§17~1 周环反应的理论
§17~2 电环化反应
§17~3 σ- 键迁移反应
§17~4 环加成反应
第一节
周环反应的理论>一、周环反应
周环反应:反应中无中间体生成,而是通过形 成过渡态一步完成的多中心反应。
有机化学课件

5、共价键的性质(键参数) 、共价键的性质(键参数)
(1) 键长 形成共价键的两个成键原子核间的距离。单位:nm(纳米)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成键原子核间的距离 单位: (纳米) 形成共价键的两个成键原子核间的距离。
CH3-CH3 0.154 nm H - CH3 0.1091 nm CH3 - H 0.1091 nm CH3-CH=CH 0.151 nm H - C2H5 0.1107 nm CH3-CH≡CH 0.146 nm H - CH2Cl 0.1110 nm H - CH2OH 0.1096 nm 两核之间最 远与最近距 离的平均值
3、共价键的极性 : 、
相同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没有极性,不同元素的 相同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没有极性, 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因其共用电子对偏向于电负性较强 的元素故具有极性。 的元素故具有极性。
4、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
形成共价键的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 形成共价键的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同一个 原子中参与成键的几个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重新组 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间方向, 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间方向,组成数目相等的成键能 力更强的新原子轨道,即杂化轨道。 力更强的新原子轨道,即杂化轨道。
乙烯乙烯 H 0.107 nm
乙炔乙炔 H 0.1056 nm
(2)键角:指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可了解分子的空间构型) 键角:指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可了解分子的空间构型) 键角
H H H C 109 H H3C H3 C H C 106 H
. .
(3) 键能:当1molA-B分子(气态)断裂生成 、B (气态)时 键能: 分子( 气态) 分子 气态)断裂生成A 所需的能量。单位: 所需的能量。单位:KJ/mol。 。 共价键的断裂 必须吸热, 断裂, 共价键的断裂,必须吸热,△H>0。 > 。 共价键的形成 则放热, 形成, 共价键的形成, 则放热, △H<0。 < 。
有机化学》课件曾昭琼

、橡胶等材料。
功能材料
02
通过有机合成方法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功能材料,如光电材料
、超导材料等。
纳米材料
03
有机合成在纳米材料制备中发挥关键作用,合成具有特定结构
和性质的纳米粒子。
有机合成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香料工业
利用有机合成方法生产香料和香精,用于化妆品、洗涤剂、食品 等领域。
染料工业
有机合成在染料工业中用于生产各种染料和颜料,满足纺织品、 皮革、纸张等领域的着色需求。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制定了系统的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有助于 规范和统一化合物的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决定了其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 等。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活性与其结构密切 相关,了解化合物的结构有助于预测 和控制其化学反应。
官能团和取代基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具有显著影响,例如双键可以使化合 物具有反应活性,羟基可以使化合物 具有亲水性等。
醛可被还原生成醇。
羧酸的酯化反应
羧酸可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 成酯和水。
04
CATALOGUE
有机化学的应用
有机合成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
药物研发
通过有机合成,可以设计和合成 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用
于药物研发和开发。
药物生产
制药行业利用有机合成方法生产 药物,满足市场需求。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有机合成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中 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合成和筛选 化合物库,发现具有潜在药物活
性的先导化合物。
有机合成在农业中的应用
农药合成
有机合成用于生产农药,控制害虫和病菌,提高 农作物产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
化学课件

有机化学教案使用教材: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主讲:陈才元第一章绪论学习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合物的涵义,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2.了解共价键理论。
掌握原子轨道、分子轨道的概念,掌握共价键属性。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方法,掌握以元素的百分含量确定有机物实验式与分子式的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架和官能团分类的方法,熟悉常见的常官能团。
§1—1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的定义自从化学工作者发现有机化合物以后,通过大量科学研究,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1.有机化合物碳化合物有机化学研究碳化合物的化学2.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组成和结构之特点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已知有七百多万种、且还在不但增加)但组成元素少(C,H,O,N ,P,S,X等)原因:1)C原子自身相互结合能力强2) 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单键、双键、三键、链状、环状)3) 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例如,C2H6O就可以代表乙醇和甲醚两种不同的化合物、见P12.性质上的特点物理性质方面特点1) 挥发性大,熔点、沸点低2) 水溶性差(大多不容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化学性质方面的特点1) 易燃烧2) 热稳定性差,易受热分解(许多化合物在200~300度就分解)3) 反应速度慢4) 反应复杂,副反应多三、有机化学发展简史P2~3四、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五、有机化学的任务1.发现新现象(新的有机物,有机物的新的来源、新的合成方法、合成技巧,新的有机反应等)2. 研究新的规律(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反应机理等)3. 提供新材料 (提供新的高科技材料,推动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4.探索生命的奥秘(生命与有机化学的结合)。
《有机化学课件》ppt课件

04
含氮有机化合物
胺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胺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含有氨基(-NH2或-NHR或-NR2)的有机化合物,根据氨基的数目 可分为伯胺、仲胺和叔胺。
胺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低级胺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高级胺为固体,难溶于水。
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具有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易被氧化成相应的醛、酮或羧酸; 能与卤代烃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季铵盐。
反应机理探讨及实例分析
1 2
反应机理类型
包括亲核反应、亲电反应、自由基反应等,每种 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反应条件和机理。
反应实例分析
通过具体实例,如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等,详 细解析反应过程、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3
反应选择性和立体化学
探讨反应中的选择性问题,如区域选择性、立体 选择性等,糖 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高分子化
合物。
糖类化合物的性质
具有还原性、成苷反应、氧化 反应等。
脂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脂肪
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 油酯,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
物质。
磷脂
含有磷酸基团的脂类化合物, 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一类具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 化合物,包括胆固醇、维生素D 等。
有机化合物特点与分类
特点
有机化合物通常含有碳元素,具有多 样性、复杂性和可变性等特点。
分类
根据碳骨架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 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根 据官能团的不同,可分为醇、酚、醚 、醛、酮、羧酸、酯等。
有机化学研究意义
揭示生命现象
有机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通 过研究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含有嘧啶环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 生物活性,如抗病毒、抗肿瘤等。
有机化学》课件曾昭琼版

❖硫、磷电子构型的特点:
①价电子构型和氧、氮相似,可形成相似的化合物,但在性质上存在 着明显的差别。
②存在3d空轨道,由于这些d轨道的存在和参与成键,可形成不同于 氧、氮的高价化合物。
2 成键特征
❖利用3p轨道形成π键:
S RCH
S RCR
硫原子可形成和羰基相似的基团,但都很不稳定,易聚合成只含σ键 的化合物。
S
··
R
R
硫醚
❖利用3d轨道成键:
方式①:价电子越迁到3d轨道上,形成由s、p、d的杂化轨道,以σ键 形成高价化合物。
硫:sp3d2杂化
SF6
磷:sp3d杂化
PCl5、P(C6H5)5
方式②:利用3d空轨道来接受外界提供的未成键电子对,形成d-pπ键。
2p
··
3d
· +·
·
·
1 结构类型
(1) 二价硫化合物 ❖醇、酚、醚的相似物,基团—SH称为巯基。
R SH
硫醇
SH
硫酚
❖二硫化物,是过氧化物的相似物。
RSSR
RSR
硫醚
❖ 含C = S键的化合物,硫醛、硫酮极不稳定。
S H2N C NH2
硫脲
S RCH
硫醛
❖羧酸的相似物。
O R C SH
硫代羧酸
S R C OH
S RCR
硫酮
(2) 高价硫化合物
❖亚砜和砜,可以由硫醚氧化得到。
O R S R 亚砜
在生物体内,S—S键对保持蛋白质分子的特殊构型具有重要的作用。
NH2
[ O] SCH2CHCOOH
2HSCH2CHCOOH [ H] SCH2CHCOOH
有机化学课件完整版

目录
• 有机化学概述 • 烃类化合物 • 烃衍生物 • 含氮化合物 •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 有机合成与反应机理探讨 • 现代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介绍
01
有机化学概述
有机化学定义与发展
定义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 、性质、合成、反应机理及其应 用的科学。
发展历程
从18世纪末开始,随着化学学科 的不断发展,有机化学逐渐从无 机化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分析
01
取代反应
包括亲核取代、亲电取代等,分析 反应中的键断裂和形成过程。
消除反应
分析醇、卤代烃等化合物的消除反 应过程及机理。
03
02
加成反应
探讨烯烃、炔烃等不饱和化合物的 加成反应机理。
重排反应
探讨分子内原子或基团重排的反应 机理及实例。
04
绿色合成策略在有机合成中应用
06
有机合成与反应机理探讨
有机合成设计思路与方法
逆合成分析法
从目标分子出发,逆向分析合成路径,确定 关键中间体和反应步骤。
分子骨架构建
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反应条件,构建目标 分子的基本骨架结构。
官能团转化
运用官能团转化反应,引入或转换目标分子 所需的官能团。
保护与脱保护策略
在合成过程中,对易受影响或需要保护的官 能团进行保护和脱保护操作。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具有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和还原反应等化学性 质。其中,亲核取代反应是卤代烃最重要的化学性质之一 。
醇、酚、醚
醇的分类和命名
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的不同,醇 可分为伯醇、仲醇和叔醇等。醇
的命名遵循系统命名法。
精编有机化学教程ppt课件

精选ppt
13
• 图1-2 甲烷分子的成键情况 (a. sp3杂化轨道;b. 甲烷中C—H 键)
精选ppt
14
(a)
(b)
• 图1-3 烷烃分子中的键 (a. C—H 键; b. C—C 键)
在其他烷烃分子中,除碳氢键外,还有碳碳键(图1-3)
精选ppt
15
• 例2(以乙烯为例)
• 在乙烯分子中,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均在一个平面内, 键角HCH及HCC都是120。
• 离子键是指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电子层结构的两个正负 离子相互作用而成的化学键。
• 如乙酸钠(CH3COO Na+)分子中乙酸根与钠之间的化学 键就是离子键。
• 共价键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最普遍的一种典型键,
精选ppt
10
3.共价键的特性
• 价键理论认为共价键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 (1) 共价键的饱和性
• 价键法认为,通过电子的激发和跃迁,碳原子的电子构型 可变成1S22S12Px12Py12Pz1,然后一个2s轨道和两个2p 轨道(2px和2py)杂化成三个等同的、轨道对称轴彼此之 间夹角为120的sp2杂化轨道;两个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 互相重叠形成一个碳碳键,并以sp2杂化轨道分别与氢原 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四个碳氢键;两个碳原子各剩下的 一个垂直六原子所在平面的2pz轨道彼此肩并肩重叠,形成 一个碳碳键(图1-4)。
• 共价键是指分子中直接相连的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 形成的化学键。例如甲烷(CH4)、乙烯(CH2=CH2)和乙炔 (HCCH)分子中的键都是共价键。共价键是有机物分子 的主要成键类型。
精选ppt
9
• 配价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是指共用电子对来自一个成 键原子的共价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和前线轨道理论;♦电环化反应的规律;♦环加成反应的规律;♦σ迁移反应,氢迁移和碳迁移。
♦用前线轨道理论解释反应规律;♦用三个反应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从反应机理上看,有机反应的类型:离子型反应自由基型反应周环反应:不形成离子或自由基中间体,而是由电子重新组织,经过环状的过渡态而进行的。
分析周环反应和离子反应、自由基反应不同,要使用分子轨道理论。
1周环反应②反应不受溶剂极性影响,不被酸碱所催化,也不受自由基引发剂和抑制剂的影响。
①反应过程中没有自由基或离子等活性中间体产生,为多中心的一步完成的协同反应。
周环反应的特征:+CHO CHOΔCHO③反应进行的动力是加热或光照。
④反应具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加热和光照下分别生成不同的立体异构体。
R R R RΔh νRR周环反应的过程,要用轨道来分析和说明。
φ1φ2ψψ*分析周环反应常用到π分子轨道。
图形是表示轨道的简单直观的方法。
2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中心内容:化学反应是分子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分子轨道的对称性控制化学反应的进程,在一个协同反应中,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
三种理论解释:前线轨道理论;能量相关理论;Hückel-Möbius芳香过渡态理论。
3前线轨道理论前线轨道和前线电子}最高占有轨道HOMO前线轨道FMO最低空轨道LUMO前线轨道理论的中心思想分子中的前线电子类似于单个原子的价电子,因此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最先作用的分子轨道是前线轨道,起关键作用的电子是前线电子。
4直链共轭多烯的π分子轨道2ψ3ψ4ψ1ψ2ψ3ψ4ψ丁二烯的π分子轨道图形电子分布基态激发态1ψHOMO LUMO HOMO LUMO直链共轭多烯的π分子轨道的一些特点:①π分子轨道的数目与参与共轭体系的碳原子数相同。
②对镜面按对称-反对称-对称交替变化;对二重对称轴按反对称-对称-反对称交替变化。
③结(节)面数由0→1→2……逐渐增多。
④轨道数目n为偶数时,n /2为成键轨道,n /2为反键轨道;n为奇数时,(n-1)/2为成键轨道,(n-1)/2为反键轨道,1个为非键轨道。
电环化反应,是在加热或光照的条件下,共轭多烯烃末端两个碳原子上的π电子环合成一个σ键,形成环烯烃的反应,或环烯烃开环变成共轭多烯烃的反应。
反应中形成环烯烃比原来的分子少一个双键。
1含4个π电子的体系顺旋对旋CH 3H CH 3H CH 3H H CH 3ΔCH 3H CH 3H CH 3HH CH 3h υ基态(加热):反应按顺旋还是按对旋方式进行,取决于分子基态或激发态时的HOMO 轨道的对称性。
HOMO ψ2顺旋允许对旋禁阻ΔΔ激发态(光照):hνhνHOMOψ3对旋允许顺旋禁阻电环化反应的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遵循相同的途径。
2含6个π电子的体系1ψ2ψ3ψ4ψ5ψ6ψ12ψ345ψ6ψ己三烯的π分子轨道图形电子分布基态激发态LUMO LUMO基态(加热):ΔΔHOMOψ3对旋允许顺旋禁阻激发态(光照):hνHOMOψ4顺旋允许对旋禁阻(E,Z,E)-2,4,6-辛三烯的电环化反应Δ对旋CH 3H H CH 33H H CH 3CH 3H H CH 3顺旋CH 3H H CH 33电环化反应的规律····························································HOMOLUMO HOMO LUMO HOMOLUMO HOMOLUMO··········π分子轨道电子分布基态激发态4n 型共轭多烯烃前线轨道π分子轨道电子分布基态激发态4n+2型共轭多烯烃前线轨道共轭多烯烃电环化反应的规律:π电子数热反应光反应4n 顺旋对旋4n+2 对旋顺旋 逆反应开环规律与关环规律相同。
4电环化反应选择规律的应用实例ΔPh PhH HPh H H PhPh H H Ph+顺旋Δ主要产物Δ··对旋(Z,E)-1,3-环辛二烯(Z,Z)-1,3-环辛二烯CH3HCH3 HCH3HHCH3?CH33H H顺旋Δhν环加成反应,是两分子烯烃或共轭多烯烃互相加成,形成稳定环状化合物的反应。
h[2+2] +[4+2] +Δ1分子间进行协同反应的原则①两个分子发生环加成反应时,起决定作用的轨道是一个分子的HOMO和另一个分子的LUMO,反应过程中电子由一个分子的HOMO流入另一个分子的LUMO。
②当两个分子相互作用形成σ键时,两个起决定作用的轨道必须发生同位相重叠。
③相互作用的两个轨道,能量必须接近,能量越接近,反应越易进行。
2[2+2]环加成乙烯的π分子轨道:12ψ12π分子轨道图形电子分布基态激发态HOMOLUMOHOMO基态(加热):乙烯A 的HOMO ψ1乙烯B 的LUMO ψ2加热条件下的[2+2]是轨道对称性禁阻的途径。
激发态(光照):乙烯A 的HOMO ψ2乙烯B 的LUMO ψ2光照条件下的[2+2]是轨道对称性允许的。
3[4+2]环加成基态时乙烯与丁二烯的FMO :乙烯丁二烯HOMOLUMO1ψ2ψ2ψ3ψ基态(加热):HOMOLUMO丁二烯:乙烯:HOMOLUMO加热条件下的[4+2]是轨道对称性允许的途径。
2ψ2ψ1ψ3ψ激发态(光照):情况一:丁二烯激发乙烯不激发。
丁二烯:乙烯:HOMOLUMOHOMOLUMO1ψ4ψ3ψ2ψ情况二:乙烯激发丁二烯不激发。
丁二烯:乙烯:HOMOLUMO光照条件下的[4+2]是轨道对称性禁阻的途径。
2ψ3ψ4环加成反应的规律π电子总数热反应光反应4n[2+2]等禁阻允许4n+2[4+2]等允许禁阻 环加成反应为顺式加成。
逆反应的规律与环加成规律相同。
5环加成反应选择规则的应用实例顺式和反式的2-丁烯在光照下发生环加成反应时,生成1,2,3,4-四甲基环丁烷各有两种不同的异构体。
h ν+C CHCH 3CH 3H 2+C CHCH 3CH 3H 2h νDiels-Alder反应,在加热条件下很容易进行,是空间定向很强的顺式加成。
+CHO CHOOΔO+CNCH3 CH3CNCH3CH3ΔOO+Δ富马酸二甲酯+3H 3ΔH H3COOCH 3在化学反应中,一个σ键沿着共轭体系由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同时伴随着π键转移的反应称为σ迁移反应。
CH 2 CH CH CH CH 2X115432CH 2 CH CH CH CH21X15432CH 2 CH CH CH CH 2X115432CH 2 CH CH CH CH 21X15432[1,3]迁移[1,5]迁移CH 2 CH CH CH CH 2CH 2 CH CH 212312354CH 2 CH CH CH CH 2CH 2 CH CH 212312354CH 2 CH CH CH CH 2CH 2 CH CH 212312354CH 2 CH CH CH CH 2CH 2 CH CH 212312354[3,3]迁移[3,5]迁移数字i,j 分别表示σ键迁移终点的原子,在迁移前和σ键两端所连原子的距离。
1[1,j ]氢迁移(1)[1,3]氢迁移: 分析:假定过渡态由烯丙基自由基和氢原子组成。
HDR··HD RHDR1321'在加热条件下不易发生,而在光照条件下容易进行。
烯丙基自由基的π分子轨道1ψ2ψ3ψ12ψ3ψπ分子轨道图形电子分布基态激发态LUMO成键轨道非键轨道反键轨道·基态(加热):在σ迁移反应中,最高已占轨道的对称性决定着反应的途径和难易。
HOMO异面允许同面禁阻异面迁移活化能大,很难进行。
·2·2ψ激发态(光照):HOMO同面允许异面禁阻在光照条件下[1,3]氢同面迁移容易进行。
3ψ3ψ(2) [1,5]氢迁移:1ψ2ψ34ψ5ψ123ψ45ψ戊二烯自由基的π分子轨道电子分布基态激发态HOMOLUMOLUMO····[1,5]氢迁移能否进行,由戊二烯自由基最高已占轨道的对称性决定。
热反应同面允许光反应异面允许··3ψ·4ψ[1, j]氢迁移的规律:参与环状过渡态的热反应光反应电子总数4n[1,3][1,7]等异面允许同面允许4n+2[1,5]等同面允许异面允许 随着过渡状态的环逐渐增大,异面迁移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实例:H CH 3C 2H 5D CH 3H CH 3C 2H 5D CH 3Δ热反应,为[1,5]氢同面迁移。
2[1, j ]碳迁移[1,3]碳迁移,和烯丙基自由基的最高已占轨道有关。
热反应构型转化光反应构型保持·2ψ3ψ[1,5]碳迁移,和戊二烯自由基的最高已占轨道有关。
热反应构型保持光反应构型转化··3ψ·4ψ[1, j ]烷基迁移的规律:参与环状过渡态的电子总数 热反应 光反应 4n[1,3][1,7]等 构型转化 构型保持 4n+2[1,5]等构型保持构型转化由于异面迁移的活化能较大,所以仅考虑同面迁移的情况。
随着过渡状态的环逐渐增大,异面迁移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此时立体选择规律正好和同面迁移相反。
实例:CH 3CH 3H H DOCOCH 3CH 3CH 3HHD OCOCH 3300[1,3]R 迁移构型翻转H3[1,5]H 迁移ΔH 3C H CH 3CH 3[1,5]R 迁移Δ构型不变3[3,3]σ键迁移由碳-碳σ键发生的[3,3]迁移称为Cope重排。
CH2 CH CH2 CH2 CH CH2CH2 CH CH2CH2 CH CH2ΔCH3CH CH C(COOC2H5)2 CH2 CH CH2CH3CH CH C(COOC2H5)2 CH2 CH CH2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