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竞赛试卷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古诗文默写(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文默写竞赛一.直接默写(每空一分,共20分)1.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5.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6.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7.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9.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2.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1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二.理解性默写(没空一分,共80分)1.《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物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诸葛亮在文中劝谏后主广开纳谏之门鼓舞士气的句子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4.在全市中学生足球比赛中,你校足球队连连败北,此时你被任命为队长,用《出师表》中的语句来说,这真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词中对万里乡土的思念,对功名不就的慨叹,对宋王朝重内轻外的满腔怨恨都集中在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一诗句上。
《渔家傲秋思》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比,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这一词句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睡的心情。
7.苏轼虽两鬓苍白,但并不在意自己衰老,仍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之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8.辛弃疾颇具武才,年轻时曾率一万义军反金投宋,但南宋朝廷却不重用他。
赋闲渐老的他难以驰骋疆场,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凝视长剑,梦回沙场,聊以抒发杀敌报国之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9.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表现自己没有知音的句子是“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0.诗中暗示老兵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初中七年级语文古诗文竞赛试题

27.
,风正一帆悬。 ,
江春入旧年。
28.
《论语》十则中孔子认
为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有
成效,所以他说:
29.
,
。
30.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
, 谁家新燕啄春泥
21.
。
22.水何澹澹, ,却话巴山。夜雨时。
2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
活哲理的名句是: , 。
24.《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子是
,
。
25.
, 小桥流水人家。
26.秋风萧瑟, 。
19.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水何澹澹,山岛悚峙。 2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
16.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7.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 处 ,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 人心。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18.《过故人庄》诗中写出了农村优美风 光的句子是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19.
, 把酒话桑麻。
20.
华”,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
诗文。
31.
①
,
思而不学则殆。
32.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27.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8. 《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要结 合起来,才有成效,所以他说: 2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0.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根据提示 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31.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2.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3. 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阐述光明 驱尽黑暗,暖春赶走严冬的人生哲理的名句
初三中华古诗文知识竞赛 试题

初三语文中华古诗文知识竞赛A、竞赛时间是为90分钟。
全卷只有100道选择题,每道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B、每道题1分,全卷一共100分。
C、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最后一页〕,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朋B、人C、师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 )A、?论语?B、?庄子?C、?礼记?3、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 )而小天下〞。
A、泰山B、嵩山C、4、?礼记?中说“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 )。
〞A、足B、乏C、困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B、伤悲C、忧伤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作者是( )A、李白B、苏轼C、李之仪7、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
A、慎于行B、慎于思C、慎于言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A、?论语?B、?孟子?C、?庄子?10、管子曰:“仓廪实而知( )。
〞A、礼貌B、礼节C、礼仪1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不受嗟来之食〞。
A、智者B、廉者C、仁者12、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 )为美。
〞A、朴素B、简朴C、俭素1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植B、曹丕C、曹操14、“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A、阴山B、边关C、燕山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A、“花重城B、花重城C、花重锦宫城16、“问君能有几多〔〕,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煜的词句。
A、忧B惆C愁1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A、?游园不值?B、?春望?C、?春夜喜雨?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出自?老子?。
初中古诗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古诗文竞赛试题及答案初中古诗文竞赛试题注意:1.本试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竞赛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3.考生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处,答在试卷、草稿纸等其他位置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各句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B.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忘乡。
C.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D.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下列各句与课文不同的一项是()A.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B.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C.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D.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下列诗句中,不是咏梅花的一项是()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寥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仍旧。
4.挑选适当的“风”填入上面诗句中的横线处,精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细雨鱼儿出,燕子斜。
②萧瑟,洪波涌起。
③等闲识得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④迟日江山丽,花草香。
⑤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⑥终古高云簇此城,吹散马蹄声。
A.东风金风抽丰东风东风疾风好风B.微风微风春风东风好风北风C.微风金风抽丰东风东风疾风金风抽丰D.东风东风好风微风冬风金风抽丰5.以下各诗句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精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⑤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A.①重阳节②元宵节③春节④清明节⑤中秋节B.①春节②重阳节③元宵节④冬至⑤端午节C.①元宵节②春节③端五④重阳节⑤七夕节D.①重阳节②元宵节③春节④七夕节⑤中秋节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君”指的是()A.王维B.孟浩然C.王昌龄D.高适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初中古诗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古诗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以下哪首诗的开头?A. 《春夜喜雨》B. 《春晓》C. 《春日》D. 《春望》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A. 春节B. 中秋节C. 端午节D. 重阳节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以下哪首诗?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 《望岳》C. 《登鹳雀楼》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王安石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王之涣的《》。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的《》。
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中的名句。
4.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王安石的《》。
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悯农》一诗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内容。
2. 描述《出塞》这首诗的意境,并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3.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4. 请解释“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的含义,并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四、默写题(每题5分,共10分)1. 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
2. 默写杜甫的《春望》全诗。
五、赏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赏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并说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B二、填空题1. 《登鹳雀楼》2. 《山行》3. 《水调歌头》4. 《泊船瓜洲》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简答题1. 《悯农》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却生活贫困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社会不公的批判。
初中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1. 请根据下列诗句填写空白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夜晚,看到明月时的思乡之情。
2. 请写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不断追求的精神。
3. 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4. 请默写杜甫的《春望》中的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同情。
5. 请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6. 请写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此词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美好时光的珍惜。
7. 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诗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以红豆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8. 请默写李白的《赠汪伦》中的名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白对友人汪伦深厚友情的感激之情。
9. 请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诗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通过对夜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10. 请写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名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初中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1.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下一句。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 处处闻啼鸟。
2.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答案: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上一句。
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答案:B. 春蚕到死丝方尽。
4.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A. 停车坐爱枫林晚。
5.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下一句。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答案:A. 化作春泥更护花。
6.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答案:A. 春风又绿江南岸。
7.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上一句。
A.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A. 君问归期未有期。
8.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B. 独在异乡为异客。
9.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下一句。
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 一览众山小。
10.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七年级古诗文知识竞赛

七年级古诗文知识竞赛(说明:本份试卷共4页,共100小题,每小题1分)第组组员1、举头望明月,。
(李白《静夜思》)2、,近听水无声。
(《画》)3、夜来风雨声,。
(孟浩然《春晓》)4、,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5、牧童骑黄牛,。
(袁枚《所见》)6、,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7、一年好景君须记,。
(苏轼《赠刘景文》)8、,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9、,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10、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11、野火烧不尽,。
(白居易《草》)12、,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13、,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14、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绝句》)15、,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夜书所见》)16、遥知兄弟登高处,。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7、两岸青山相对出,。
(李白《望天门山》)18、,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19、不知细叶谁裁出,。
(贺知章《咏柳》)20、,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21、家家乞巧望秋月,。
(林杰《乞巧》)22、嫦娥应悔偷灵药,。
(李商隐《嫦娥》)23、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24、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25、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6、,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7、,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28、,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29、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忆江南》)30、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渔歌子》)31、乡村四月闲人少,。
(翁卷《乡村四月》)32、童孙未解供耕织,。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33、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34、,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35、聒碎乡心梦不成,。
(纳兰性德《长相思》)36、草铺横野六七里,。
(吕岩《牧童》)37、怪生无雨都张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初中古诗文竞赛试卷(含参考答案)上海市进才北校初三年级古诗文大赛复赛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54分,每空1分)1.言者无罪,。
(《诗经·大序》)2.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3.,谦受益。
(《尚书》)4.辅车相依,。
(《左传·僖公五年》)5.前事不忘,。
(《战国策·赵策》)6.知己知彼,。
(《孙子兵法·谋攻》)7.,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8.物以类聚,。
(《易经》)9.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10.,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1.学而不厌,。
(《论语·述而》)12.老吾老,;幼吾幼,。
(《孟子·梁惠王下》)13.富贵不能淫,,。
(《孟子·滕文公下》)14.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15.,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16.塞翁失马,。
(《淮南子·人间训》)17.失之毫厘,。
(《史记·太史公自序》)18.,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19.失之东隅,。
(范晔《后汉书·冯异传》)20.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21.勿以恶小而为之,。
(西晋·陈寿《三国志》)22.,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23.蝉噪林逾静,。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24.,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膝王阁序》)25.,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26.大漠孤烟直,。
(唐·王维《使至塞上》)27.莫愁前路无知己,。
(唐·高适(别董大))28.,不敢问来人。
(唐·李频《渡汉江》)29.清水出芙蓉,。
(唐·李白《论诗》)30.,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31.,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2.长风破浪会有时,。
(唐·李白《行路难》)33.为人性僻耽佳句,。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34.,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相》)35.笔落惊风雨,。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36.业精于勤荒于嬉,。
(唐·韩愈《进学解》)37.,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8.乱花渐欲迷人眼,。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9.身无彩凤双飞翼,。
(唐·李商隐《无题》)40.,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41.衣带渐宽终不悔,。
(宋·柳永《凤栖梧》)42.欲把西湖比西子,。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43.纸上得来终觉浅,。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44.,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45.问渠哪得清如许,。
(宋·朱熹《观书有感》)46.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宋祁《玉楼春》)47.,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梅尧臣《雪梅》)48.墙上芦苇,;山间竹笋,。
(明·解缙对联)49.世事洞明皆学问,。
(清·曹雪芹《红楼梦》)50.我劝天公重抖擞,。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二、阅读题(46分)(一) 阅读下面短文后回答51—53题。
(8分)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①大行:远行。
②方:正。
51、翻译文中划线的“君之楚,将奚为北面?”这个句子。
(2分)答:52、“此数者愈善”句中“此数者”指的是:;上文的大意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3分)53、上面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3分)答:(二)诗歌赏析。
(6分)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4、诗中的“柳色”除了写春景外,还表达了哪些含义?(3分)答:55、“更尽”的“更”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3分)答:(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6—58题。
(8分)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6、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3分)答:57、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2分)答:58、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3分)答:(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59—60题。
(6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①。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②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①定据:永久地占领。
②青冢:指汉朝出塞和亲、平息战火的王昭君的墓。
59、上阕中“ ”、“ ”两句经景写情,表达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征战不断的感慨。
(2分)60、在这荒凉的塞外,既有过“铁马金戈”,也有过出塞的王昭君,你能从下阕含蓄的语句中读出作者的弦外之音吗?(4分)答:(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61—65题。
(18分)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6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6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
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6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3分)答案一、填空题(54分,每空1分)1.闻者足戒2.吾将上下而求索3.满招损4.唇亡齿寒5.后事之师6.百战不殆7.祸兮福之所倚8.人以群分9.匹夫不可夺志也10.学而不思则罔11.诲人不倦12.以及人之老以及人之幼13.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4.朽木不折金石可镂15.临渊羡鱼16.焉知非福17.谬以千里18.桃李不言19.收之桑榆20.非宁静无以致远21.勿以善小而不为22.奇文共欣赏23.鸟鸣山更幽24.落霞与孤鹜齐飞25.海上生明月26.长河落日圆27.天下谁人不识君28.近乡情更怯29.天然去雕饰30.天生我材必有用3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32.直挂云帆济沧海33.语不惊人死不休34.出师未捷身先死35.诗成泣鬼神36.行成于思毁于随37.沉舟侧畔千帆过38.浅草才能没马蹄39.心有灵犀一点通40.曾经沧海难为水41.为伊消得人憔悴42.淡妆浓抹总相宜43.绝知此事要躬行44.小荷才露尖尖角45.为有源头活水来46.红杏枝头春意闹47.梅须逊雪三分白48.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49.人情练达即文章50.不拘一格降人才二、阅读题(46分)51.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行走呢?(2分)52.马良、用多、御者善南辕北辙(4分)53.略(2分)54.杨柳,是离别的象征。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3分)55.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
“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
(供参考。
3分)56.知时节(或:当春发生)。
(3分)57.第二联从听觉来写,第三联从视觉来写。
(3分)58.示例:潜;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评分标准] 所选词语与解说都符合要求才能得分。
学生可以选其他词语分析,符合要求即可得分。
(3分)59.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2分)60.古往今来的的征战带来的只是残酷的杀戮和满目的荒凉,而和睦相处、和平安宁才是人们的心愿。
(4分)61.C(3分)62.①迟、晚②怎么③再次、重新④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63.(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64.年纪大;事务多。
(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6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