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 肠梗阻
肠梗阻

肠梗阻[单项选择题]1、高位小肠梗阻的主要症状是()。
A.腹胀B.肠型和蠕动波C.呕吐D.血便E.停止排便排气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根据病史和X线表现,下列哪项不可以诊断为肠梗阻()。
A.腹部"阶梯状"排列的扩张肠袢B.腹平片显示多个气液平面及积气肠袢C.空肠黏膜显示"鱼肋骨刺"状D.孤立、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而改变位置E.3岁以下幼儿的小肠内有气体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3、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是()。
A.疼痛为阵发性剧痛B.肠鸣音高亢时,有高调金属音C.呕吐频繁D.腹部有不对称隆起E.可排出黏液血样便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4、2岁以下儿童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
A.嵌顿性斜疝B.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先天性肛门闭锁D.胎粪性腹膜炎E.急性肠套叠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5、下列属于机械性肠梗阻的是()。
A.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肠梗阻B.由于慢性铅中毒肠痉挛引起的肠梗阻C.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引起的肠梗阻D.先天性肠道闭锁引起的肠梗阻E.由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而引起的肠梗阻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6、有关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A.腹胀往往显著B.腹痛为持续性钝痛C.肠鸣音高亢,伴气过水音D.常无阵发性绞痛E.X线检查显示大、小肠全部充气扩张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7、女性,26岁。
1个月来腹部有隐痛,近2天大量便鲜血。
直肠指检未发现明显肿物。
X线钡剂灌肠示降结肠壁僵直,可见充盈缺损。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B.克罗恩病C.乙状结肠癌D.降结肠癌E.肠结核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8、男性,9个月,体重9kg。
哭闹15小时,有规律性,伴呕吐,排果酱样便2次。
查体腹部触及包块,大便镜检蛔虫卵(+)。
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B.蛔虫性肠梗阻C.肠道不完全性扭转D.肠套叠E.过敏性紫癜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9、女性,40岁。
肠梗阻的诊断报告

肠梗阻的诊断报告引言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及早正确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肠梗阻的诊断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临床表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1.腹痛:一侧或全腹痛,程度从轻度到剧烈不等,可伴有腹胀感。
2.呕吐:开始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伴有胆汁呕吐。
3.腹胀:由于肠腔内积聚气体和液体引起。
4.停止排气和排便。
5.腹部触诊出现肠型扩张感。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重要步骤之一。
一般会进行以下观察和检查:1.腹部外观:观察腹部是否扩张、腹壁肌肉紧张程度等。
2.腹部触诊:触摸腹部,检查是否有明显腹部肿块、肠型扩张、压痛等。
3.肛门指诊:通过肛门指诊可以排除直肠或肛门有无梗阻。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肠梗阻的诊断并无特异性,但可以帮助判断病情及筛查其他并发症:1.血常规:可以观察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等,以排除感染和贫血情况。
2.电解质检查:可以评估水电解质紊乱情况。
3.肝功能检查:观察肝功能是否异常,排除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检查方法:1.腹部X线:可以观察肠管扩张、液平和肠型扭转情况等。
2.腹部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肠管图像,有助于确定梗阻部位和原因。
3.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腹部器官状况,但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应用较少。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可对肠梗阻进行诊断。
1.病史:包括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
2.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肛门指诊等检查。
3.影像学检查:主要根据腹部X线和CT扫描结果。
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肠腔扩张:腹部X线或CT扫描显示肠腔扩张。
2.肠型扭转:显示肠管扭曲、肠管之间角度改变等。
3.梗阻点:显示肠腔狭窄或堵塞。
鉴别诊断肠梗阻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1.急性胃炎:急性胃炎通常伴有胃痛、恶心和呕吐,但并不影响肠道排气和排便。
15例术后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

常州实用医学 20 年第 2 卷箍 08 4
hmshr rn i a f n J .N uo n ,93 4 :2 1 e i e l a n r o [ ] erl y 19 ,3 11 p a b i fc i o
—
3 21— 2 5. 3
[] Zkzwk 2 ar sa—P i sa B J rz .Ae e er hs e n wk ,a oi Z r l t pyi e m k e o -
oo ia a tnm et sfli eassmeto yatmoa lgcl uo o ts ueu t ses n fdsuo i s nh
tn i .Meh d r t s e t e a ay i o l ia aa fr 1 ae i O f ro ea o u n 0 0—2 0 n te h s i 1 o t o s er p c v n l s fc n cl d t 5 c s s w t B a e p rt n d r g 2 0 o i s i o h t i i 0 7 i h o p t . a Re ut o ea o a e d 6 c s sn n— o ea o , mo g te h ai el1 a e n ae en a ser d t te s l s p r t n 9 e s sa a e o i n p r t n a n m, e l w l 3 c ss a d 2 c s sb i t n f r oh r i h g n g r e o
h s i lb c u e s mp o a e t mp o e Co cu in T ek yp it f r a n O atr p rt n aee a t s n us o pt e a s y tmsh v n’ i rv d. n lso h e nso e t B f e a o I x c yt d t g ih a o t i g eo i l oi i p o et fB n e e to t lte a y a d ga p p o e me o — o e a o n d p d q ae mo u p rn . r p r o O a d slc pi r p rs r p rt fr y ma h n i e p r t n a d a o ta e u t d s o e a d i i
肠梗阻外科知识点总结

肠梗阻外科知识点总结一、肠梗阻的分类根据病因和解剖部位的不同,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功能性肠梗阻两大类。
机械性肠梗阻常见的病因包括肠套叠、肠系膜栓塞、肠道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结肠癌等。
功能性肠梗阻则是由于肠道运动功能失常或神经调节障碍所引起的。
此外,肠梗阻还可根据肠腔内内容物的性质分为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二、肠梗阻的临床表现1. 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包括腹部绞痛、腹胀、呕吐、便秘或稀便等。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发热、血压降低、心率加快等全身症状。
2. 慢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较为缓慢,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三、肠梗阻的诊断1. 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初步确定肠梗阻的诊断。
2.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腹部CT、腹部超声等检查,对于明确肠梗阻的位置、程度、病因等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谷氨酸转氨酶等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内环境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四、肠梗阻的处理原则1. 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立即予以抢救和处理,包括快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调控失血等。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 慢性肠梗阻患者应根据病情轻重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包括腹胀排气、使用肠道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五、肠梗阻的手术治疗1. 手术指征: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解除肠梗阻部位的手术、肠镜下取异物等。
对于慢性肠梗阻患者,如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2. 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和手术部位的不同,手术方式可以选择为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
3. 术后管理:术后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肠道通畅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六、肠梗阻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1. 术后肠梗阻:术后早期肠腔内粘连、肠梗阻部位再次堵塞等,可引起术后肠梗阻。
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一)

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一)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什么是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道被机械性阻塞,使得消化物无法正常通过,引起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
主要包括机械性和非机械性两类。
肠梗阻的分类1.机械性肠梗阻–梗阻部位:小肠、胃窦、结肠–引起原因:梗阻物如结肠肿瘤、粪团、肠套叠等2.非机械性肠梗阻–梗阻部位:节段性肠神经病变、肠道抑制障碍、肠壁炎性水肿等肠梗阻的临床表现1.腹痛:随着病情恶化逐渐加剧,可出现阵发性绞痛2.恶心呕吐:不是开刀,则恶心呕吐持续存在,反复伴随3.控制反射消失:肠胃、肠鸣音逐渐减弱,最后消失4.显微镜下蠕动阴性、张力升高、淤血渗出、粘膜坏死等肠梗阻的诊断标准1.病史:病程、起病形式2.临床表现:腹泻、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3.体征:肠鸣音、腹内触痛、腹肌紧张、肠轮廓隆起等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机制5.影像学检查:B超、CT、胃肠钡餐等总结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需及早诊断和治疗。
医生应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给患者尽可能多的帮助。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处理感染、解除水电解质紊乱、保持肠内通畅和预防消化道出血等2.外科手术:对于确诊的机械性肠梗阻,必须通过外科手术来解除梗阻、清除引起梗阻的原发病变3.药物治疗:包括镇痛、抗生素、泻药等,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情况来进行个性化调整肠梗阻的预防措施1.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量进食,保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2.多运动:多进行适量运动,增加肠道蠕动和代谢功能3.按时治疗肠道疾病:对于已经存在的肠道疾病,需要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管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4.定期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帮助发现身体潜在问题,从而进行预防和治疗结论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胃肠道疾病,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合作,对症治疗,采取综合措施,避免病情加重,切实保护自身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最好还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肠梗阻的症状及治疗

肠梗阻的症状及治疗1.粘连性肠梗阻表现:1以往有慢性梗阻症状和多次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
2多数病人有腹腔手术、创伤、出血、异物或炎性疾病史。
3临床症状为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等。
体检:1全身情况:梗阻早期多无明显改变,晚期可出现体液丢失的体征。
发生绞窄时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及休克。
2腹部检查应注意如下情况:①有腹部手术史者可见腹壁切口瘢痕;②病人可有腹胀,且腹胀多不对称;③多数可见肠型及蠕动波;④腹部压痛在早期多不明显,随病情发展可出现明显压痛;⑤梗阻肠襻较固定时可扪及压痛性包块;⑥腹腔液增多或肠绞窄者可有腹膜刺激征或移动性浊音;⑦肠梗阻发展至肠绞窄、肠麻痹前均表现肠鸣音亢进,并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2.绞窄性肠梗阻表现:1腹痛为持续性剧烈腹痛,频繁阵发性加剧,无完全休止间歇,呕吐不能使腹痛腹胀缓解。
2呕吐出现早而且较频繁。
3早期即出现全身性变化,如脉率增快,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早期即有休克倾向。
4腹胀:低位小肠梗阻腹胀明显,闭襻性小肠梗阻呈不对称腹胀,可触及孤立胀大肠襻,不排气排便。
5连续观察:可发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感染性休克表现,肠鸣音从亢进转为减弱。
6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7呕吐物为血性或肛门排出血性液体。
8腹腔穿刺为血性液体。
一治疗肠梗阻的治疗,在于缓解梗阻,恢复肠管的通畅。
值得注意的是病人生命的威胁不完全在于肠梗阻本身,而是由于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病理生理变化。
为了挽救病人生命,应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减少肠腔膨胀。
手术治疗应在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纠正后再进行。
1.胃肠减压病人一旦诊断明确后,应即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
对老年病人还可以预防误吸的发生。
胃管保持在胃内,可吸出由肠管逆流到胃内的液体与气体,从而减少肠管膨胀的程度,有利于手术探查。
对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仅用胃肠减压与静脉输液,有时可以解除梗阻,避免再次手术。
应用胃肠减压12h后,重复进行X线检查,若小肠充气减少,结肠充气时,则证明肠梗阻有所缓解。
中医外科急性肠梗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急性肠梗阻中医早有“关格”、“肠结”等类似肠梗阻的记载。
并认为本病以腑证为主,病机大凡为气、血、寒、热、湿、食、虫等原因引起脾失运化,胃失通降,以致肠道传输失职,痞塞不通,上则呕吐,下则便结,气郁腹中,辘辘肠鸣作响,出现痛、呕、胀、闭四大症状。
粘连性肠梗阻为中医中药治疗的主要对象。
由于肠梗阻病情急、变化快,必须手术治疗的应该尽快手术治疗,不能手术治疗的可以暂作保守治疗。
【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弄清痛、呕、胀、闭四大症状的具体情况。
如腹痛的发作时间、性质、部位;吐的次数、量,吐出物的颜色、气味;胀的部位;排气及大便情况等。
2 .详细检查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脱水等情况。
腹部检查应注意外形、肠型、有无外疝、腹肌紧张、压痛、肿块、鼓音或浊音范围、移动性浊音以及肠鸣音等情况。
3 .呕吐剧烈,完全无肛门排气及无大便者,常为完全性肠梗阻;偶有大便或肛门排气,但腹胀仍不缓解者,常为不完全性肠梗阻。
4 .早期出现频繁呕吐而腹胀不甚者,常为高位肠梗阻;腹胀较著,腹痛较剧,而呕吐出现较晚者,常为低位肠梗阻。
5 .早期出现休克,或梗阻过程中突然出现脉搏快、血压下降、血白细胞升高、发热者,或持续呕吐中出现粪样臭味内容者,或腹部出现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压痛点固定等情况者,均提示有肠绞窄之可能,应引起警惕。
6 .饭后或体位剧烈改变后突然发生的肠梗阻,而腹部似可触及肿块者,应考虑为肠扭转。
7 .婴儿哺乳期中,突然更换饮食后发生之肠梗阻伴有血便者,应考虑为肠套叠。
8 .如因胸、肺部严重炎症如胸膜炎、大叶性肺炎,以及腹腔炎症、脊髓损伤、神经官能症等所引起的肠梗阻,首先应考虑为动力性肠梗阻。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分型证治按可采取中药治疗的某些肠梗阻分型证治。
(1)瘀阻气结型;腹胀呕吐,腹痛呈阵发性,痛则攻撑难忍。
结阻在上呕吐频频;结阻在下腹胀较甚,便结无矢气。
此型常因手术后瘀血留滞所致,多见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
治法:理气行瘀,润腑通降。
肠梗阻ppt课件

04
肠梗阻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肠道通畅
合理饮食,多摄入膳食纤维,避免食物过于 精细,以保持肠道通畅。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及早发现肠道病变,预 防肠梗阻的发生。
避免腹部手术
尽量避免腹部手术,如必须手术,术后应积 极进行康复训练,预防肠粘连。
注意保暖
避免腹部受凉,以免影响肠道蠕动,预防肠 梗阻。
肠梗阻的病例分析
病例一:粘连性肠梗阻
总结词
最常见类型,多因腹腔炎症、手术创伤等引起
详细描述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于腹腔炎症、手术创伤等原因导致肠管 与肠管之间、肠管与腹膜之间发生粘连,进而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空。患者通常会 出现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停止等症状。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
伴有呕吐。
腹胀
由于肠道蠕动障碍,肠梗阻患 者常出现腹胀症状,严重时可 出现腹膜刺激征。
停止排便排气
肠梗阻发生后,肠道内容物无 法通过梗阻部位,患者可出现 停止排便排气的症状。
全身症状
肠梗阻严重时,可出现脱水、 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
症状,甚至出现休克。
02
肠梗阻的诊断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和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病例二:绞窄性肠梗阻
总结词
病情严重,需及时手术治疗
详细描述
绞窄性肠梗阻是一种病情较为严重的肠梗阻类型,由于肠道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道发生缺血坏死。患者通常会 出现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等症状。绞窄性肠梗阻需及时手术治疗,以解除肠道梗阻和恢复肠道血液循环。术后 还需进行抗炎、抗休克等治疗,以稳定病情。
护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分为:①肠麻痹: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
内手术、低钾血症等; ②肠痉挛:持续时间短且少,见于慢性 铅中 毒和肠道功能紊乱 。
分类与发病机制
(3)血运性肠梗阻:较少见,是由
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缺 血、坏死而发生肠麻痹 。
分类与发病机制
2.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
◆ 回肠结肠型最多见 ◆ 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 ◆ 典型症状:腹部绞痛、腹部腊肠样肿块、果 酱样血便 ◆ X线显示空气或钡剂在结肠内受阻呈“杯口状” 阴影
44
护理评估
◆ (三)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的心理情况,有无接受手术治疗的心理准
备;有无过度焦虑或恐惧;是否了解围手术期的相
关知识。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支持情况,包括家 属对肠梗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病人经济和心 理的支持情况等。
护理评估
◆ (一)健康史
注意询问有无腹部手术或外伤史,有无腹外疝、
腹腔炎症及肿瘤病史,有无习惯性便秘,既往腹 痛史及本次发病的诱因等。
护理评估
◆ (二)身体状况
1.症状 2.体征 3.肠梗阻性质的评估
护理评估
1.症状
(1)疼痛 (2)呕吐 (3)腹胀
(4)肛门排气、排便停止
临床表现
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腔是一致具有的。 共同表现: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 排气排便
护理措施
(2)解痉止痛
单纯性肠梗阻可肌内注射阿托品以减轻腹痛, 禁用吗啡类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3)记录出入液体的数量和性状
包括呕吐物、胃肠减压引流物、尿及输入液体。
护理措施
(4)液体疗法护理
急性肠梗阻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液失衡,
应根据脱水的性质和程度、血清电解质浓度
测定和血气分析结果制定补液方案。
吐
痛
临床 表现
胀
闭
临床表现——痛
◆ ◆
阵发性腹痛:呈波浪式
机械性肠梗阻的特征
持续性、阵发性加重的剧痛
绞窄性肠梗阻或机械性肠梗阻伴感染
◆ 全腹持续性疼痛
麻痹性肠梗阻:腹痛一般不明显,为胀痛
腹痛,伴有肠鸣
临床表现——吐
◆
高位肠梗阻
–
–
呕吐出现早、频繁,呈反射性
呕吐物主要为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 呕吐出现较晚 呕吐物常为带臭味的粪汁样物 血运障碍时,呕吐物为血性或棕褐色液体
(2)绞窄性肠梗阻
分类与发病机制
2.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
而无肠壁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只是肠内容物通过受阻,
分类与发病机制
2.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 是指梗阻并伴有 肠壁血运障碍者。 除血运性肠梗阻 外,还常见于绞 窄性疝、肠扭转、 肠套叠等。
等中毒和休克征象。
护理评估
3、几种常见肠梗阻
◆ 粘连性肠梗阻 ◆ 肠扭转 ◆ 肠套叠
38
39
护理评估
3、几种常见肠梗阻
◆ 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占各类肠梗阻
20%~40%,因肠管粘连成角或腹腔内粘连 带压迫肠管所致。 ◆ 病因: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 ◆ 腹部手
粘连松解术
53/85
肠扭转复位术
54/85
肠切除--肠吻合术
55/85
短路手术(侧侧吻合)
56/85
肠造口术(结肠梗阻)
57/85
护理诊断/问题
◆ 1.体液不足
◆ 2.疼痛 ◆ 3.体温升高
◆ 4.潜在并发症
护理诊断/问题
◆ 1.体液不足 与频繁呕吐、肠腔内大量 积液及胃肠减压有关 ◆ 2.疼痛
在肠蠕动恢复前,继续保持有效胃肠减
压,注意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护理措施
2.饮食调整
术后禁饮食,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当肛门排气后, 即可拔除胃管。拔管当日可每隔1~2小时饮水20~ 30ml;第2日喝米汤50~80ml,每2小时一次,每日 6~7次;第3日改进流食(忌牛奶、豆浆和甜食), 每次100~150ml,以藕粉、蛋汤、肉汤为宜,每日 6~7次;第4日可增加稀粥;1周后改半流食,如蛋羹、 面片(可以喝牛奶),每日5~6餐;2周后可吃软饭, 忌生硬、油炸及刺激性食物(酒、辛辣食物),每日 5~6餐,直至完全恢复。
护理措施
3.早期活动
术后应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利肠功能恢
复,防止肠粘连。
护理措施
◆ (四)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该病治疗的方法及意义;介绍围 手术期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鼓 励病人及家属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
◆ (五)健康指导
1.少食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宜食营养丰富、高维
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 阻的病人少食粗纤维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饭后 忌剧烈活动。 2.便秘者应注意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等方法保 持大便通畅,无效者可适当予以口服缓泻剂,避 免用力排便。
(2)绞窄性肠梗阻
分类与发病机制
3.其他分类
按梗阻部位分为高位(如空肠上段)和低位(如回肠 末段和结肠)两种; 根据梗阻的程度,又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护理评估
◆ (一)健康史
◆ (二)身体状况
◆ (三)心理——社会状况
◆ (四)辅助检查
◆ (五)治疗要点及反应
3、绞窄性肠梗阻
可排出血性或果酱样便
护理评估
2.体征
(1)腹部体征: ①视诊
②触诊
③叩诊
④听诊
(2)全身体征
护理评估
①视诊 机械性肠梗阻常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腹痛发
作时更明显。
肠扭转时因扭转肠袢存在而腹胀多不对称。
肠梗阻之肠型
护理评估
②触诊
单纯性肠梗阻腹壁软,可有轻度压痛; 绞窄性肠梗阻固定压痛压痛,有腹膜刺激征; 有压痛的包块多为绞窄的肠袢。
护理措施
(5)防治感染和中毒 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和中毒,对单纯性
肠梗阻时间较长,特别是绞窄性肠梗阻
以及手术治疗的病人应该及早使用。
护理措施
◆ (二)手术前护理
除上述非手术的护理措施外,按腹部手术 前准备护理。
护理措施
◆ (三)手术后护理
1.胃肠减压
2.饮食调整
3.早期活动
护理措施
1.胃肠减压
护理措施
◆ (一)非手术疗法的护理 ◆ (二)手术前护理
◆ (三)手术后护理
◆ (四)心理护理 ◆ (五)健康指导
护理措施
◆ (一)非手术疗法的护理
1.一般护理 2.病情观察
3.治疗配合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体位:取低半卧位,有利于减轻腹部张力, 减轻腹胀,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休克病人应改成平 卧位,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而导致窒息或吸入 性肺炎。 (2)饮食护理:早期多须绝对禁食禁水,梗阻解 除后12h可进少量流质(不含豆浆及牛奶),48h后试 进半流质饮食。
肠梗阻
部分或全部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
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
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90%的肠梗阻发生于小肠
分类与发病机制
◆ (一)分类
◆ (二)病理生理
分类与发病机制
◆ (一)分类
1.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2.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类
分类与发病机制
1.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 (2)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
分类与发病机制
(1)机械性肠梗阻:是各种机械性原因导致的
肠腔狭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临床以此型 最常见。 主要原因包括:①肠腔堵塞:如结石、粪块、
寄生虫及异物等; ②肠管受压:如肠扭转、
腹腔肿瘤压 迫、粘连引起的肠管扭曲、腹外 疝及腹内疝等; ③肠壁病变:如肠肿瘤、肠 套叠及先天性肠道闭锁等。
临床常见的机械性肠梗阻
◆ 3.体温升高
◆ 4.潜在并发症
护理诊断/问题
◆ 1.体液不足 ◆ 2.疼痛 ◆ 3.腹胀 ◆ 4.潜在并发症 与肠蠕动增强或肠壁缺血有关
护理诊断/问题
◆ 1.体液不足 ◆ 2.疼痛 ◆ 3.腹胀 与肠梗阻致肠腔积液、积气有关
◆ 4.潜在并发症
护理诊断/问题
◆ 1.体液不足 ◆ 2.疼痛 ◆ 3.腹胀 ◆ 4.潜在并发症 腹腔感染、肠粘连、 感染性休克等
1、起病急,腹痛持续而固定。呕吐早而固定。 2、腹膜刺激征明显,体温升高、脉搏增快、白 血细胞升高 2.病情观察 3、腹胀不对称,腹部触及压痛包块 4、病情发展快,感染中毒症状重,休克出现早 非手术疗法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征、症状、 或难纠正。 体征及辅助检查的变化,高度警惕绞窄性肠梗阻 5、移动性浊音或气腹征(+) 的发生。 6、呕吐物、胃肠减压引流物、腹腔穿刺液含血 液,亦可有便血。 7、X线显示孤立、胀大肠袢,不因时间推移而发 生位置的改变,或出现假肿瘤样阴影
①非手术疗法 ②手术治疗
护理评估
①非手术疗法
主要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或痉挛性
肠梗阻。 最重要的措施是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解痉止痛。同 时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必要时可输 血浆或全血,及时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护理评估
②手术治疗
适用于各种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型 引起的肠梗阻及经非手术疗法不能缓解的肠梗阻。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肠粘连松解术、肠套叠或肠扭 转复位术、肠切除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肠造口 或肠外置术等。
3、几种常见肠梗阻
◆ 肠扭转: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所形
成的闭袢性肠梗阻 ◆ 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常在饱餐后剧烈 活动后时发病。腹部可触及有压痛的肠袢 ◆ 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男性老年人,常有习 惯性便秘史。X线可见扭转部位钡剂受阻, 尖端呈“鸟嘴”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