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4.《宇宙的边疆》导学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导学案(学生版)

13、《宇宙的边疆》学历案(新授课)【学习主题】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课标要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卡尔·萨根及解说词的特点。
2.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一、知识链接解说词的特点:1. 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2. 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3. 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二、字音预习悬yá()眩.()晕战lì()崭.新()踝.()节夙.()望广mào()搁.置()旋.()涡 tuǒ()圆磅bó()cuǐcàn()chuān()流不息huì()核俘.()获huì(彗)核俘(fú)获课中学习任务一:(指向学习目标2)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1.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6)探索宇宙的意义。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
第二部分(7——14)介绍星系。
星系是由、和组成的。
第三部分(15、16)介绍行星和。
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恒星。
第四部分(17、18)回归人类的家园。
地球是一个的星球。
2.本文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对宇宙做介绍的?这样的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本文的说明顺序:任务二:(指向学习目标3)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1.本文标题《宇宙的边疆》有什么意义和作用?2.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3.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4.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有什么好处?5. 这些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课后检测A组(巩固学习)1.下列词语中点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晕眩(yūn)颤栗(zhàn)戎装(róng)徘徊不前(huí)B、踝节(huái)璀璨(càn)束缚(fù)人才济济(jì)C、广袤(mào)磅礴(bó)椭圆(tuǒ)区区可数(shù)D、纤细(xiān)旋涡(wō)俘获(fú)好大喜功(hà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覆盖神密奄奄一息与世隔绝B、附着荒芜辽阔无垠尘埃落定C、边缘篷勃穿流不息作伴相随D、闪铄想像茫无际崖面目全非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7题:彗星主要是由冰构成的──水(H2O)冰,还有少量的甲烷(CH4)冰和一些氨(NH3)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4-13宇宙的边疆精品导学案

第13课宇宙的边疆一、整体把握1.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
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但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
从说明顺序上看,本文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有哪些标志性的语言?点读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
第一部分(第1~7段),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标志性的语言——“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第二部分(第8~10段),介绍星系(星系群、子星系、银河系)。
标志性的语言——“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家所通称的‘本星系群’”,“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第三部分(第11~14段),介绍恒星。
标志性的语言——“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
”第四部分(第15~16段),介绍太阳系和行星。
标志性的语言——“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
”第五部分(第17~18段),回归到人类的家园——地球。
标志性的语言——“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
”二、细部探微2.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
点拨①列数字,如: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
每个星系平均由1 000亿个恒星组成。
列数字可以使人们对事物的大小、数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②作比较,如: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把光在每秒内通过的距离和地球周长作比较,使我们对光的速度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
③打比方,如: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
化抽象为形象,让人如同真的感受到了探索宇宙奥秘时的心情。
④举例子,如: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
是为了说明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让人信服。
高中语文4.13 宇宙的边疆 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3)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设计依据及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宇宙的边疆》选自美国科学家、科普学家卡尔·萨根的著作《宇宙》,它也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以其通俗、自然、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恒星及其特点。
本文条理清晰,杂而不乱,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根据文本的类型特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关注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粗知大意(2)集疑释疑,突破难点(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激发疑惑导入课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1 、师: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
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2 、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第四部分(14-17)我们的星系及地球(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质疑释疑,突破难点1 、通过阅读《宇宙的边疆》,你了解到了什么?2 、对文中的内容,你有哪些疑惑之处?3 、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
(1)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宇宙的边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宇宙的边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有关知识。
2、学习解说词的特点。
3、激发求知欲和培养探索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品味本文精美的语言2语言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探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六、教学设计:1、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
自古以来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留下盘古开天、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嫦娥飞月等许多动人的传说。
自科学诞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由幻想变为现实。
人类上太空登月球、,近来传来嫦娥二号飞上九天的佳音.据说2012年她的妹妹嫦娥三号也将九天揽月。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想探索宇宙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一位大众天文学家萨根一起进入太空遨游。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2作者简介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出色的科学家。
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其优秀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美国普利策奖。
3课文内容简介本文选自萨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的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亦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有关宇宙的知识,作者以形象精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4解说词的有关知识⑴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等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
它依靠对事物的准确叙述,语言的渲染来感染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起到了宣传的效果。
⑵解说词的特点①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对事物进行解说和拓展。
②解说词不是干巴巴的说明或说教,而是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具有一定的文艺性③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要抓住听众5提出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①本文重点说明的对象有哪些?②全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6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课宇宙的边疆讲解与例题 导学案

第13课宇宙的边疆“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过无穷无尽的遐想。
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本文就是这样一篇揭秘宇宙的科普文章。
学习本文,一要了解文中有关宇宙的知识,二要学习作者综合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手法。
本文节选自卡尔·萨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亦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以形象精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其实,对于宇宙,我们的先辈曾认为它是范围并不很大的球状天体,其中包含着地球以及其他一些形体较小的发光体。
直至1700年以前,这种观点在天文学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即使在哥白尼发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之后,人们仍持同样的观点。
直至1718年,人们才意识到这一点的错误而摒弃了宇宙有限论。
从此,一幅广阔无垠而壮丽非常的宇宙画卷终于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1950年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等人提出了大爆炸理论。
该学说认为宇宙的演化过程如同一次巨大的爆炸。
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
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近几年来,一批西方的天文学家又发表了关于“宇宙无始无终”的新论断。
本文作者基于人类目前对“宇宙”的认识,将这个复杂的天体系统谈得深入浅出,使人读来有一种美的享受,并能激发诗意的联想。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饮誉全球的科普大师。
著有《宇宙联接》《伊甸园的飞龙》《彗星》《暗淡蓝点》《魔鬼出没的世界》等科普和科学文化读物,享有“展演科学的艺术家”的美誉。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作出的贡献、社会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宇宙的边疆》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宇宙的边疆》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于宇宙的认知越来越深入,各种观测和探测手段也愈加精细,许多神秘的宇宙边疆也即将揭开面纱。
本篇导学案将为教师提供一个关于《宇宙的边疆》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宇宙的边疆以及各种探测手段的具体原理。
一、知识目标1. 掌握宇宙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能够了解和描述宇宙的组成、结构和演化。
3. 能够具体了解宇宙那些神秘的边疆,向学生展现最前沿的宇宙研究成果。
二、教学流程Part 1 宇宙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50 分钟)Step 1 引入话题(5 分钟)以一个宇宙开端的视频或图片作为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究竟有什么?我们如何研究宇宙?Step 2 授课内容(35 分钟)1.宇宙学的基本概念:宇宙、宇宙学、宇宙中的物质和尘埃等概念。
2.宇宙学的发展历程:天文学的起源,日月星辰的观测,伽利略望远镜的发明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深入研究宇宙,推动了宇宙学的不断发展。
Step 3 练习(10 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检验学生对于本部分的掌握程度:1.宇宙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2.怎么样理解宇宙中的物质?3.展示了宇宙学哪些发展历程?Part 2 宇宙的组成、结构和演化 (50 分钟)Step 1 引入话题(5 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个环节中学习到的知识,思考宇宙中的物质和尘埃对于宇宙的组成和演化有何关系?Step 2 授课内容(35 分钟)1. 宇宙的组成:介绍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等组成。
2. 宇宙的结构:介绍星系的结构组成及其运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暗物质等内容。
3. 宇宙的演化:介绍宇宙的诞生、宇宙的膨胀、星系形成及其演化等过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3《宇宙的边疆》优选导学案1

《宇宙的边疆》优教导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二、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宇宙诞生之争(蒂姆·雷德福)当今世界上两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在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上相持不下。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正在阅读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在为什么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宇宙的边疆》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宇宙的边疆》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2.把握文章的解说顺序,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3.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培养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一课时任务一:阅读下列材料,口头介绍作者和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1、作者简介:卡尔•萨根(Carl Sagan ,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的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
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解说词根据被解释的对象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两种。
用于参观浏览的导游解说词,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文学、散文手法,既抒情又有解释说明,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
用于生产成就的参观展览的解说词,科普影片、新闻纪念片的解说词,如历史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解说词,则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介绍邓小平光辉伟大的一生。
解说词有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
因为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
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实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
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解说对象。
(3)注重文艺性。
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实物进行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具有文学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的边疆》学案一、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②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 过程和方法:①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②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3. 情感与态度: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导读1 、了解作者。
卡尔萨根( 1934-1996 )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出色的科学家。
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其优秀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美国普利策奖。
2. 内容简介本文选自萨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的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亦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有关宇宙的知识,作者以形象精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3.解说词的知识⑴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等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
它依靠对事物的准确叙述,语言的渲染来感染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起到了宣传的效果。
⑵解说词的特点①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对事物进行解说和拓展。
②解说词不是干巴巴的说明或说教,而是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具有一定的文艺性③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要抓住听众三、导思1、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2、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请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4、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5、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6、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何在?7、文能给你提供哪些说明文方面的写作借鉴呢?四、导练【跟踪试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斑斓(I岔)湮没(y in)遐想(xi Q撒手人寰(hu岔)B. 惊诧(ch Q杜撰(zhu m)踪迹(j i)刨根问底(p do)C. 鄙视(b i)威吓(h ©栅栏(zh Q冷嘲热讽(f eng)D. 浩瀚(h m)怪诞(d cn)漆黑(q i)争妍斗艳(y Q)2.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光彩谩骂教诲如据深渊B. 淘醉赡养誊写自名得意C. 真谛演绎欣慰食不果腹D. 嘉宾安祥浪费融会贯通3. 列词语中点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晕眩(y rn)颤栗(zh m)戎装(r eng)徘徊不前(hu i)E、踝节(huc i )璀璨(c cn)束缚(f u)人才济济(j i)C、广袤(me)磅礴(p o)椭圆(tu o)区区可数(sh u)D、纤细(xi m)旋涡(w o)俘获(f u)好大喜功(h a o)4 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覆盖神密奄奄一息与世隔绝E、附着荒芜辽阔无垠尘埃落定C、边缘篷勃穿流不息作伴相随D、闪铄想像茫无际崖面目全非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搞科学研究就不能害怕困难,遇到问题,我们要敢于首当其冲,加来道雄从小就具有这种精神,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B. 日本一小撮右翼分子不愿正视长达八年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的历史事实,这是不能容忍的C. 看问题,我们一定要在细枝末节上狠下工夫,只有这样,问题才能解决得全面D. 湖南广电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第六届“金鹰节”的各项准备工作,希望带给广大观众更多的惊喜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日前,科学家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与它的温度、体积估计相似,而且还可能有液态水B. 印度尼西亚一家公司在东爪哇钻探石油时,无意间打穿了一座泥火山,大量有毒泥浆从此没日没夜地喷发,酿成了世界罕见的泥浆灾难C. 尽管人们为保护中华鲟付出许多努力,但工业企业向长江大量排污日益严重和人类活动等外界危害有增无减,使中华鲟的种群量急剧减少D. 人们常说上帝偏爱瑞士,赐予她雄伟的山脉,宁静的湖泊和秀美的田园,是各国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休闲胜地7 各句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己,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
E、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
)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一—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一光年。
C、大概许多恒星郡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
D、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一一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提高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990 年9 月,美国批准了世界上首个基因治疗方案从此,世界各国掀起了研究基因治疗的热潮值得提出的是,无论哪一种基因治疗目前都处于初期的临床试验阶段,均没有稳定的疗效和完全的安全性可以说,在没有完全解开人类基因组的运转机制、充分了解基因机制和疾病的分子机理之前,进行基因治疗是相当危险的1999 年9 月,一位18 岁的美国青年在接受基因治疗时不幸死亡,成为被报道的首例死于基因治疗的患者2002 年,法国包括一名3岁男孩在内的11 名儿童同时接受了基因治疗,4月,这次试验性的基因治疗获得成功,所有患儿状况良好,而且表现出具有正常免疫力的迹象但没过多久,医疗专家查出这名 3 岁儿童突然在基因治疗宣告成功后患上了某种类似白血病的癌症,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由基因治疗引起的这立刻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在这次医疗试验中,用于治疗疾病的基因被包裹进经修饰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然后再进入患者细胞中与DNA吉合虽这些病毒载体经过处理,可以防止感染,但科学家还无法控制病毒载体在DNA上的插入位置所以,长久以来就有人担心,病毒载体会破坏重要的基因,导致“插入型突变”如果被破坏的基因是负责调控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就会产生癌症但是,也有一些专家认为,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都是在近几年进行的,所以并不能排除有些病人今后发生癌症的可能此前进行的多次基因治疗中,也使用了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发生类似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因插入变异会不断带来治疗风险,基因治疗专家必须考虑是否应该放弃现有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而使用其他非插入型载体,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但是,也可以通过改造逆转酶病毒以减少插入变异的风险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给载体安上“自杀”基因例如,在载体中加入一种对那些抗病毒药物比较敏感的基因,当医生发现在逆转录酶病毒的作用下正常细胞可能转化为癌细胞时,就使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那些“自杀”基因在这些药物的作用下让病毒“自杀”,这样就可将癌症消灭在萌芽阶段尽管科学家在不断尝试更成熟的基因治疗方法,但是目前的基因治疗还必须使用一些不够完善的技术专家们指出,法国的这个医疗事件只是一个特例在这次试验治疗中使用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已经使用了十几年,只是最近才出现了不良反应因此医疗专家们指出,不要因为个别的悲剧而排斥基因治疗,其实基因治疗的好处远远大于其弊端,它让那些用传统的医疗手段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看到了希望与其远离基因治疗,不如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更加深入地认识风险,从而帮助医生们在未来更好地预测和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8. 下列对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目前的基因治疗是在不了解基因内部机制和疾病分子机理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B. 人类目前对自身基因和有关疾病的研究成果,还不足以保证目前的基因治疗能达到人们所预想的疗效和安全性C. 基因治疗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现有的技术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它目前还停留在临床试验阶段,手术风险相当高D. 人类对自身基因和相关疾病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达到很理想的水平,所进行的基因治疗也就难免存在较高危险9. 下列对第二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尽管存有争论,但有关的专家还是坚持认为,正是治疗过程中的人为技术操作不当,最终导致了法国基因试验的失败B. 由于科学家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将用于治疗疾病的基因准确地插入逆转录酶病毒载体中,所以这起试验并未取得成功C. 虽然还不能确定那位3岁男童的死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利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插入DNA的基因治疗办法是行不通的D. 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控制经过处理的病毒载体插入DNA的位置的有效方法,现阶段基因治疗的风险是很高的10.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基因治疗的研究和试验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尽管其好处远大于其弊端,但近年基因治疗中出现的死亡个案,还是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和反思B. 一旦插入DNA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破坏了负责调控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因,就很有可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导致基因治疗的失败C. 专家们通过给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植入对抗病毒药物比较敏感的基因,找到了避免因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插入变异而导致癌症的比较可行的方法D. 目前的基因治疗全都处于临床试验期,还必须使用一些有待完善的技术,若想取得稳定的疗效和完全的安全性,仍需要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11.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使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所进行的基因治疗试验并未成熟,人类对自身的基因和疾病的研究还要继续深化B.当人类基因的奥秘被真正解开的时候,基因治疗将获得更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人们也就不再反对基因治疗C•比起传统的医疗手段来,基因治疗有着更广阔的前景,它对诸如癌症、心脏病等奇难杂症的治疗将更具效果D.随着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科技的发展,基因治疗将会给21世纪的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人类的健康造福五、学案答案导思答案1.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
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
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2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 ;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3、从说明顺序上看,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
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星系;第三部分介绍恒星;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4、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