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上水墨画——传统扎染图式语言的意象性
扎染图形艺术的审美形式分析

扎染图形艺术的审美形式分析摘要:扎染作为一种印染技术,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广泛存在过。
由于地域和民族习俗的差异,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各不相同。
在中国,扎染工艺产生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图形、图案。
这些图形、图案原型大都是自然界的动植物,也有一些抽象的几何图形,结合扎染工艺效果,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体系。
该文通过研究这些魅力十足的图形艺术,概括其中蕴含的审美形式,以及扎染艺术的理念主题和形式规律。
关键词:扎染;图形艺术;审美形式一、释题之所以不用“图案艺术”这一术语,是因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案”解释为“几属”,即属于几案一类的矮桌子,人们席地而坐时在上面放置东西,相当于今天的茶几。
后来,案被进一步引申出凭借、文件、案卷、档案等意义。
这样看来,“图案”就是指绘制图形时的参照物,有纹样、图例、图本的意思。
“图案艺术”主要指在绘制图形、纹样时,表现在线条、结构等方面的技巧。
“图形”主要指在平面上表现出的物体形象,最早有画像、塑像的意思,如《宋书·礼志》中的“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
这里的“图形”指塑造形象,后来由“塑造形象”引申为形式、形象等。
因此,“图形艺术”主要指某种艺术形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约定俗成性质的图例、纹样构成的一套形式体系,它超越了单一的技术性层面,倾向于指称“形象体系”具有的艺术意义和审美文化意义。
二、特殊工艺创造出独特的审美形式从植物中提取染料,通过一定的工序处理,为织好的绵、绸、纱、麻着色,即染色技术,扎染显然属于这类技术。
但扎染要满足人们深层次的审美需要,为布面染出千姿百态的色彩,构成千变万化的形态。
从这个层面看,扎染是一种艺术,是一种通过缝、缀、捆、包、扎等防染方法,创造出特定的审美形象的艺术。
就像画家在画布上运用颜料、线条塑造审美形象一样,只是二者造型的媒介和方法有所不同。
因此,扎染图案本身构成了一套独立的审美形象体系,是劳动人民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
扎染设计理念和说明

扎染设计理念和说明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源自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技巧。
其设计理念是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元素,通过染料的往返渲染,赋予布料纹理和色彩,并且注重呈现出生活中的美感和情感。
首先,扎染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元素的应用。
自然是扎染设计的一大灵感来源。
设计师在布料上加入花草、树叶、河流等自然元素的图案,让布料本身拥有一种自然的美感。
同时,设计师还通过对染料的合理运用,使图案呈现出明暗深浅、渐变等效果,使整个布料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质感,仿佛自然界的色彩变化。
其次,扎染的设计理念也注重人文元素的表达。
扎染布料上常常印有富有意义的文字、图案等符号,这些符号体现了社会和文化的内涵,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通过这些符号的运用,设计师可以传递对环境、生活、人与自然的思考和感悟,使布料不仅仅是一块静态的材料,而是一种富有情感和内涵的艺术品。
此外,扎染的设计理念还十分注重生活美的呈现。
扎染设计并非仅仅停留在纯粹的艺术创作层面上,更侧重于将生活美融入其中。
设计师通过选择色彩和图案上的搭配,让扎染布料在家居装饰、服饰搭配等方面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使得扎染不仅仅在艺术展览中颇受赞誉,还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总之,扎染设计的理念是通过自然与人文元素的融合,将纺织
品赋予生动的图案和色彩,使其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材料,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扎染设计注重自然元素的传达,强调人文元素的呈现,同时也追求生活美的体现。
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扎染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还能够传递关于自然环境、文化和生活的思考和情感。
2024年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通用

2024年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第三节《扎染》。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扎染的历史和文化,掌握基本的扎染技巧,进行简单的扎染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扎染的基本概念,知道扎染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
2.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掌握基本的扎染技巧,进行简单的扎染创作。
重点:了解扎染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幼儿的色彩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扎染教材、图片、视频、演示材料等。
学具:白布、橡皮筋、染料、水盆、手套、围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扎染作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感觉,引导幼儿进入课堂主题。
2. 讲解(10分钟):介绍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讲解扎染的基本技巧,展示扎染的制作过程。
3. 演示(5分钟):教师现场演示扎染的制作过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扎染技巧。
4. 实践(10分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进行扎染创作。
5. 交流与展示(10分钟):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扎染2. 板书内容:扎染的历史与文化扎染的基本技巧扎染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扎染技巧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对扎染技巧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参观扎染博物馆,深入了解扎染文化。
邀请扎染艺术家来园进行讲座,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
开展家庭亲子扎染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扎染技巧的掌握和创作实践上,难点则是如何让幼儿在理解扎染文化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技巧进行创作。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材第七章《神奇的色彩》,详细内容为扎染艺术。
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染色工艺,通过绑、缝、结、夹等手法,将织物进行局部防染,然后染色,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扎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感受扎染艺术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扎染的技巧和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扎染示例作品、染料、白色手绢、绳子、夹子等。
学具:白色手绢、染料、绳子、夹子、手套、口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扎染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作品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扎染的起源、基本方法和技巧,强调注意事项。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a. 学生用绳子、夹子等工具,将手绢进行局部绑扎。
c. 学生观察扎染过程中色彩的渗透和变化,感受扎染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扎染2. 内容:a. 扎染的起源b. 扎染的基本方法c. 扎染的注意事项d. 色彩搭配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幅扎染作品,要求色彩丰富,具有创意。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自由发挥,完成一幅扎染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扎染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扎染,如布料、纸张等,探索不同材料的扎染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将扎染作品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制作手提袋、围巾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扎染技巧和方法的掌握。
2. 色彩的渗透和变化过程。
3. 学生在实践中对扎染技巧的运用。
4. 课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扎染技巧和方法的掌握1. 绑扎方法:介绍常用的绑扎方法,如圆形、直线、曲线等,并示范如何将手绢折叠、扭转,然后用绳子、夹子等进行固定。
蓝色水墨扎染传统非遗文化介绍PPT模板

壹
扎染的独特 魅力
扎染的图案是由扎结而来,也就是在纺织物上有设计、有计划地
加以针缝线扎后,再经煮染而形成一定的花纹图案。
壹 扎染的独特魅力
壹 扎染的独特魅力
贰
扎染的起源 与分布
扎染的图案是由扎结而来,也就是在纺织物上有设计、有计划地
加以针缝线扎后,再经煮染而形成一定的花纹图案。
贰 扎染的起源与分布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
扎染绘锦绣 弘扬非遗文化
扎染沉淀时光之美
扎染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扎染的图案是由扎结而来,也就是 在纺织物上有设计、有计划地加以针缝线扎后,再经煮染而形成一定的花纹图案。
目
壹 扎染的独特魅力
录
贰 扎染的起源与分布
叁 纹样特点和处理手法
肆 扎染技术传承与应用
贰 扎染的起源与分布
贰 扎染的起源与分布
扎 染 工 艺 的 世 界 性 分 布
贰 扎染的起源与分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贰 扎染的起源与分布
叁
纹样特点和 处理手法
扎染的图案是由扎结而来,也就是在纺织物上有设计、有计划地
加以针缝线扎后,再经煮染而形成一定的花纹图案。
叁 纹样特点和处理手法
扎染的纹样的特点
叁 纹样特点和处理手法
叁 纹样特点和处理手法
叁 纹样特点和处理手法
叁 纹样特点和处理手法
肆
扎染技术 传承与应用
扎染的图案是由扎结而来,也就是在纺织物上有设计、有计划地
加以针缝线扎后,再经煮染而形成一定的花纹图案。
肆 扎染技术传承与应用
中国传统非遗文化
扎染绘锦绣 弘扬非遗文化
扎染沉淀时光之美
扎染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扎染的图案是由扎结而来,也就是 在纺织物上有设计、有计划地加以针缝线扎后,再经煮染而形成一定的花纹图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中的第三节《扎染》。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扎染的历史起源、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简单的扎染技巧,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认识扎染这种传统民间艺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色彩搭配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掌握简单的扎染技巧,如捆、结、夹等。
重点:了解扎染的基本方法,进行色彩搭配,完成一幅美丽的扎染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扎染教材、演示用布料、染料、容器、镊子、橡皮筋等。
学具:白色手帕、染料、容器、镊子、橡皮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让幼儿了解扎染的历史起源和基本技巧。
2.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扎染的基本方法,如捆、结、夹等,让幼儿直观感受扎染的神奇魅力。
3. 例题讲解:以一个简单的扎染作品为例,讲解制作步骤,强调色彩搭配和技巧运用。
4.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色彩的世界——扎染》2. 板书内容:(1)扎染的历史起源(2)扎染的基本技巧:捆、结、夹等(3)扎染的制作步骤(4)色彩搭配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一幅扎染作品,运用所学的技巧和色彩搭配。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简单的扎染技巧,但对色彩搭配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其他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等,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扎染创作,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扎染技巧的掌握2. 色彩搭配能力的培养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4. 亲子活动的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扎染技巧的掌握1. 捆:将布料按照一定规律折叠,然后用橡皮筋或绳子捆绑。
大班美术活动《布艺扎染》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布艺扎染》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教材第六章《民间艺术》第三节《布艺扎染》。
详细内容包括布艺扎染的历史、分类、基本技巧和创意设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布艺扎染的历史,认识其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2. 让学生掌握布艺扎染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布艺扎染的技巧掌握,特别是捆绑、折叠、染色等步骤。
教学重点:布艺扎染的历史了解,基本技巧的掌握,以及创意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布艺扎染实物展示、教学课件、示范视频、染料、布料、橡皮筋、夹子等。
学生准备:剪刀、镊子、调色板、画笔、围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展示和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布艺扎染的历史、分类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技能讲解与示范(10分钟)(1)讲解布艺扎染的基本技巧,如捆绑、折叠、染色等。
(2)播放示范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个制作过程。
3. 实践操作(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种扎染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4. 创意设计(5分钟)学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完成自己的布艺扎染作品。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布艺扎染2. 内容:(1)布艺扎染的历史(2)布艺扎染的分类(3)布艺扎染基本技巧(4)创意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为主题,运用布艺扎染技巧,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学生对布艺扎染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掌握基本技巧,但部分学生对创意设计较欠缺。
(3)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意设计的指导。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民间艺术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扎染艺术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运用

扎染艺术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运用【摘要】扎染艺术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扎染艺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优势,然后详细探讨了扎染艺术的历史与特点、运用方法与技巧以及具体应用案例。
接着分析了扎染艺术对学生学习汉语的促进作用。
最后总结了扎染艺术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成功经验,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扎染艺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增强语言能力和创造力,促进跨文化交流。
扎染艺术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丰富的可能性,对于推动汉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扎染艺术、对外汉语课堂、优势、影响、历史、特点、教学方法、技巧、应用案例、促进作用、价值、意义、发展趋势、成功经验。
1. 引言1.1 扎染艺术在对外汉语课堂的重要性扎染艺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到了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作用。
通过学习扎染艺术,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和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扎染艺术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汉语学习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扎染艺术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还可以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为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和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对扎染艺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
1.2 扎染艺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优势1. 创新性:扎染艺术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艺,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汉语教学增添新鲜感和趣味性。
2. 多样性:扎染艺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和技术进行创作,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喜好和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3. 手工实践:扎染艺术是一种需要动手操作的艺术形式,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文化内涵:扎染艺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扎染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增进他们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风 情、吉祥 纹样 等世俗题材 。这 些题材 主要从 两个 方面体现 意 象性造型:一是 以写意特性 的扎花 形式,
主要 有捆 扎工 艺法、缝扎 工艺法 n ;二 是装饰性纹理
1 . 1 写意的扎花 造型
投 稿 日期 : 2 0 1 6 . 1 2 . 2 3 作者简介 : 林珍香,女,讲师,硕士,从事 艺术设计理论研 究。
的构造。
其 审美联 想和审美体验也 会有很 大的差异性。
不 可否认 的 是,扎花 形 态和 形 象的生 成始 终是
一
种 意 象化 的工 艺。 在扎 花 过程 中, 艺匠的 思 维超
越描 摹 自然形的局 限,重在 强调对 艺术形象、工艺、
材 料、 色彩与肌理 的形式美表现 ,以针、线、绳和染
( C o l l e g e o f Mo b i l e
C h o n g q i n g , Un iv e r s i t y o f P o s t s nd a T e l e c o mmu n i c a i t o n s , C h o n g q i n g 4 0 1 3 3 1 , C h i n a )
有 自然形成 的晕裥效果 口 】 。扎花技 术是呈现 艺术形 象 的 关键环节 ,所造之物似像非像,是一种完全意 象化 的写 意形 态。写意风格的 艺术形 象是对客观形 象的 高
度 简化 、概括和 变形,强调对物 象主观情感的表现和
水墨 画极 为相似,所表现的物 象介 于似 与不似之 间, 这种极具 意象性 、趣味性 的表现 方式完全符合 中国先 哲思 想和传 统画观 。扎染 图式语 言的意 象性 比起其他
o f t h i s k i n d o f a r t f o r m i s r e l a t e d t n , he t c u l t u r M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he t a e s he t i t c hi t n k i n g mo d e wi h t
” Xi n g ” a st he c o r e .
K e y wor ds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i e - d y e d : s c h e ma l ng a u a g e ; i ma g e r y
“象 ”最早 源 自道 家思想, 从 “观 物取 象 ”之
卦 象到 刘勰的 “窥意 象而运斤 ” 之主观物 象,逐渐演
扎 染属 防染 印花之 一, 即扎 结、折 叠 的部分 起 到防止染液渗入的作用。拆线后,防染部分会形成白
变成传统画观 中的 意象核 心论。意 象审美思 维与传统
艺术 的方 向性 几 乎是 一致 的,体现 在扎 染 工 艺 中与
色斑 点或 菱形、方棋、水 波等几何 纹样,并且 花纹带
Abs t r a c t
T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i e - d y e s c h e ma l a n g u a g e re a g e n e r a t e d .Ba s e d o n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i ma g i n a t i o n t h o u g h t , he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i e — d y e e x i s t s i n a n i ma g i n a r y wa y i n he t p a  ̄ e m, c o l o r a n d me t a p h o r . T h e p r o d u c e
染色工艺要鲜 明得 多,是 因为其 主观性 和随机 性变化
较 大。
意象性 的缔造,重在拟形 传神。扎花造型通 过主观意 识抒发作者 的思想情感和对客观世界 的理解 ,这种作
1 传统 扎染纹样 的意 象性
传 统扎 染 纹样主 要 包括 动植 物、 自然风 光、 民
品具有 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扎花的写意性体现在 以手
摘 要 关键词
对传统扎 染图式语 言特征的概括。基 于传统的尚 象思维,传统扎 染在 图样、显 色和寓喻方面均 以意象 传统扎 染、 图式语 言、意 象性
性 的方 式存在。这种 艺术形 态的产生与创 作主体 的思想情感、文化环境 和以 “ 象” 为核 心的审美思维方式有 关。
中图分类号 : T S 9 4 1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9 3 5 0 ( 2 0 1 7 ) 1 1 - 0 0 7 8 . 0 2
第3 9卷 第 1 1 期
2 O 1 7年 1 i月
染 整 技
术
VO l - 3 9 NO. 1 1
No v . 2 01 7
Te x t i l e Dy e i n g a n d F i n i s h i n g J o u r n a l
林 珍香
( 重庆邮 电大学移通 学院,重庆 4 0 1 3 3 1 )
C l o t h i n k p a i n t i n g ・ — - t h e i ma g e r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i e - - d y e d r a wi n g l a n g u a g e
LI N Zh e n x i a 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