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图式语言学共30页

合集下载

意象图式语言学

意象图式语言学

Contents 1
Contents 2
基本范畴
LOGO
大脑如何对事物进行最有效的分类和组织?
认知科学发现,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 这一层面被称为“基本范畴层面”,在此层面上,人 们的分类与客观主义的自然分类最接近,人们处理自 然的事物最有效、最成功。在此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 叫做“基本范畴”。
(2)Image schemas can be generally be defined as dynamic analog representations of spatial relations and movements in space. (Gibbs and Colston,1995:349) 意象图式一般可以定义为空间关系和空间中 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
(3)Briefly,an image schema is a condensed redescription of
perceptual experience for the purpose of mapping spatial structure
onto conceptual structure. (Oakley)
意象图示
LOGO
意象图示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的基础 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 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 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的 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
意象图示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抽象的认知结构。它已 脱离了具体的、丰富的形象,而是一种只包含少数构成 成分和简单关系的结构,是非命题的抽象结构。
Contents 1
By Fillmore
Contents 2

CL4.1 意象图式

CL4.1 意象图式

an essential role in structuring our mental world.
These schematic conceptions emerge in physical
experience (experience with objects moving from
source to goal along spatial paths, with actual containers and what they hold, etc.)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projecting it metaphorically to other conceptual realms.
the whole category is structured.
2. Turner (1996:16): Image schemas are skeletal patterns that recur in our sensory and motor experience. He also said that motion along a path, bounded interior, balance, and symmetry
out in detail the IMAGE SCHEMA OF FORCE DYNAMICS, and still later a lot of CL have
made further researches upon it.
§2. Further Explanation on IS
• Rosch & Mervis • Turner • Johnson & Lakoff • Ungerer & Schmidt • Gardenfors

略论图式话语“意象”之成因

略论图式话语“意象”之成因

略论图式话语“意象”之成因摘要:中国艺术的至高境界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只有主体进入自由创造的精神状态,使图式原本有的多种可能性空间,经由选择性和机遇性相协的图式构成,悟之于“道”,“寄之于象”、“意于言外”,心向往之而口不能言的画境之地,方能得之于“画味”。

关键词:图式;话语:意象图式,作为视觉艺术语言。

人们对艺术语言的研究,本身就是话语实践。

也就是说,图式话语即艺术语言的研究。

意象图式话语实践,是主体逻辑的内化,客体现实暗示的反映,是中国哲学文化的积淀。

艺术家都以自由独特的图式话语方式,寻求着无拘无束的白山境界。

如何才能发现自身的创造力,哪种绘画图式才真正能使“画有味”?几乎所有的画家都在探询这个问题,探询方法,寻求各种因素的组合,使自我的主体意识得以萌生并走向成熟。

一中国画是意象艺术。

“意”与“象”如何结合为意象,是创作者要解决的矛盾。

“立象尽意”、“寄情”“写心”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形式特征。

意象艺术的造型特点是“立意造像”。

“造像”不等同于“造型”。

在“具象造型”中,指描述的对象具有明确的状物特征形。

而“意象造型”中的“象”不仅有形,而且含有意。

何谓“立象尽意”?王弼曰:“失象者,出意者也。

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易略例》)即通过立“言”以表明其象,在由“象”以尽其“意”。

也就是说,通过外物来抒发、寄托、象征、表达观念(精神情感),使所立的外物“象”不仅是事物自然形态本身,而足一种心无挂碍超脱来静观生命的“象”。

这个“象”是“意”(心)利“象”(物)重新遭遇后,“心物”之间神会的结果。

也就是所谓客观物象“神”的显现。

苏轼在一首诗十说过:“与可(文同)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它独不见人,嗒然忘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东坡诗集注》卷二十七:《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这里的“身与竹化”,其实是“神与竹化”寓意表达人格化了的“清新”之意。

文同一身与竹化的话语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完整版)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完整版)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一、意象图式的含义与理论基础意象图式(ImageSchema)是认知模型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研究意象图式对于研究人们如何建构范畴、形成概念、分析隐喻、理解意义、实行推理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意象和图式原是两个独立的概念。

18世纪时康德讨论了图式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图式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意象、制造意义的必要程序,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王寅,2007:172)。

而意象常被视作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指代一种心理表征,即人们在看不到某物时却仍然能够想象出该物体的形象和特点,而这正是在没有任何外界事物提示的情况下,人们仍然能在心智中猎取这个事物的印象的一种认知水平。

Lakoff和Johnson(1987)首次提出了意象图式这个概念。

他们将它定义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和运动活动中的持续再现的动态模式,这个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性和结构性。

(Johnson,1987:xiv)Gibbs和Colston(1995)描述意象图式为空间关系以及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而Oakley(2004)认为它则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实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

(李福印,2007:81)认知语言学家们赞同意象图式是基于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的,并且先于人类语言。

换言之,“现实—认知—语言”是认知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并且认知过程包括: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

所以,意象图式只不过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细节。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即“经验是在我们持续通过与变化的环境互动之中产生意义的体验性感知运动和认知结构的结果”(王寅,2007:37),其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

所以,意象图式也是基于体验,与现实世界互动,并抽象出来的一种形而上的结构。

二、意象图式的类型象图式体现了这样的特征,并且与空间概念联系紧密。

根据Lakoff的分类,动觉意象图式可分为: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和其他图式。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一种语义分析方法,通过揭示语言中的隐含意义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

本文将介绍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其在中文语义分析中的应用。

意象图式是指人们根据经验和感知,将某一概念与具体的感官形象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

我们常用“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隐喻来表示时间的宝贵和有限。

概念隐喻是指将一个概念借用到另一个概念上,以便更好地理解后者。

我们将“爱情”这个概念应用到“战争”上,用“相爱相杀”来形容战争中的敌对双方之间的关系。

在中文语义分析中,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情感分析、辞海策略等研究中。

在情感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某一文本中的意象图式,来推测作者的情感状态。

如果一个文本中出现了大量与负面情感相关的意象图式,我们就可以推断这个文本表达了负面情感。

同样地,在辞海策略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概念隐喻,来揭示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这有助于拓宽我们对于某一概念的理解,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我们需要搜集大量的文本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如分词、去除停用词等。

然后,我们需要提取文本中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并进行编码和分类。

这可以通过基于规则的方法,如使用词典和语法规则来识别特定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

我们可以将得到的结果应用到具体的语义分析任务中,如情感分析、辞海策略等。

需要注意的是,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由于中文语言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对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自动识别和分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基于人类经验和感知构建的,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中文语义分析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一种有助于揭示语言隐含意义和概念之间联系的语义分析方法。

它可以应用于中文语义分析中的多个领域,如情感分析、辞海策略等。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一、意象图式的含义与理论基础意象图式(ImageSchema)是认知模型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研究意象图式对于研究人们如何建构范畴、形成概念、分析隐喻、理解意义、实行推理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意象和图式原是两个独立的概念。

18世纪时康德讨论了图式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图式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意象、制造意义的必要程序,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王寅,2007:172)。

而意象常被视作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指代一种心理表征,即人们在看不到某物时却仍然能够想象出该物体的形象和特点,而这正是在没有任何外界事物提示的情况下,人们仍然能在心智中猎取这个事物的印象的一种认知水平。

Lakoff和Johnson(1987)首次提出了意象图式这个概念。

他们将它定义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和运动活动中的持续再现的动态模式,这个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性和结构性。

(Johnson,1987:xiv)Gibbs和Colston(1995)描述意象图式为空间关系以及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而Oakley(2004)认为它则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实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

(李福印,2007:81)认知语言学家们赞同意象图式是基于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的,并且先于人类语言。

换言之,“现实—认知—语言”是认知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并且认知过程包括: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

所以,意象图式只不过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细节。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即“经验是在我们持续通过与变化的环境互动之中产生意义的体验性感知运动和认知结构的结果”(王寅,2007:37),其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

所以,意象图式也是基于体验,与现实世界互动,并抽象出来的一种形而上的结构。

二、意象图式的类型象图式体现了这样的特征,并且与空间概念联系紧密。

根据Lakoff的分类,动觉意象图式可分为: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和其他图式。

意象图式 课件

意象图式 课件
--- (1987)Mark Johnson
Basic Idea of the Definition
1. Human bodily movement, manipulation of objects, and perceptual interactions
↓ abstract structures of images (人类的身体运动、对物体的操纵和感知互动包含有反 复出现的样式,如果没有这种样式,我们的经验将变 得一团糟,并不可理解。这种样式就是“意象图式” ,因为他们主要起意象性抽象结构的功能)
Thank you!
2. Image schemas are highly schematic gestalts which capture the contours of sensory-motor experience,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modalities.
You wake out of a deep sleep and peer out from beneath the covers into your room. You gradually emerge out of your stupor, pull yourself out from under the covers, climb into your robe, stretch out your limbs, and walk in a daze out of the bedroom and into the bathroom. You look in the mirror and see your face staring out at you. You reach into the medicine cabinet, take out the toothpaste, squeeze out some toothpaste, put the toothbrush into your mouth, brush your teeth in a hurry, and rinse out your mouth. (Johnson

意象图式语言学第六章

意象图式语言学第六章
实用文档
容器图式 CONTAINER Schema
LOGO
生理基础:人的身体是一个三维容器,由于人体的特点
和地球的引力,人与外部世界的这种关系首先形成一 种空间关系。
构成要素:里、外、边界
如In、out等词汇,人们从空间结构获得了这种图示,又 将它用于对世界其他经验的建构,即将其他非容器的 事物、状态等也看作是容器,并依此来认知和描述。
Contents 1
Contents 2
实用文档
图示
LOGO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in general, there seems to be a schema for lexicalization, the sense of which is that the act of lexicalizing something is the act of presenting it as an established category of human thought. If a lexical item exists, in other words, it must exist as some part of a frame and must correspond to some part of a schema.
和地球的引力,人与外部世界的这种关系首先形成一种 空间关系。
构成要素:里、外、边界
如In、out等词汇,人们从空间结构获得了这种图示,又 将它用于对世界其他经验的建构,即将其他非容器的事 物、状态等也看作是容器,并依此来认知和描述。
Contents 1
实用文档
连接图示 LINK Schema
LOGO
(手指、脚趾、头发等);同样,树和植物具有树干、 树枝、树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