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看IN的基本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扩展

合集下载

介词IN的空间图式和隐喻扩展模式

介词IN的空间图式和隐喻扩展模式

作者: 杨前辉[1];朱雪莲[2]
作者机构: [1]四川外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重庆400031;[2]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400032
出版物刊名: 外国语文
页码: 49-5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B07期
主题词: 介词in;空间图式;隐喻扩展;语义变化
摘要:空间概念是人类认知世界之初,人类通过认识空间概念来认知其他概念。

以空间介词in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空间图式、隐喻扩展和语义变化为核心,探讨空间概念与非空间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笔者发现:1)介词in突显与名词的关系,尤其是突显与事务抽象名词的关系;2)介词in空间意象图式复杂多样,但主要体现为容器图式(占92.94%),并以“想象中的体内包”关系最为突出;3)介词in的空间图式大致与其隐喻义一一对应,但其隐喻映射主要源于容器图式和线性图式,按其百分比高低取前四位分别是抽象空间、时间、状态、方面和领域;4)介词in的语义变化呈复杂的辐射连锁型,但其始源域都是空间概念。

基于隐喻的意象图示理论探究高中介词IN的教学

基于隐喻的意象图示理论探究高中介词IN的教学

基于隐喻的意象图示理论探究高中介词IN的教学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抽象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在英语语言学中,介词IN在隐喻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基于隐喻的意象图示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介词IN的使用。

让我们回顾一下什么是隐喻。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对比、类比等手法将两个语义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意义。

在英语语言学中,隐喻可以通过词汇、短语、句子等多种方式表达,而介词IN则是一个常见的隐喻表达手段。

在语言学中,介词IN除了表示方向、位置等基本含义外,还常常用于隐喻表达。

在表达时间、状态、方式等抽象概念时,介词IN经常被用来构成隐喻结构。

“in love”(恋爱中)、“in trouble”(陷入困境)、“in a hurry”(匆忙中)等表达方式都是介词IN在隐喻表达中的运用。

了解隐喻表达是理解介词IN使用的关键。

基于隐喻的意象图示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介词IN的隐喻表达。

通过意象的概念,学生可以从具体的形象感知中理解抽象的隐喻意义。

当学生了解到“in love”中的IN表示的是一种状态,他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描述和比喻,更好地理解这种状态的特点和含义。

通过意象图示,学生可以将介词IN的隐喻用法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介词IN。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介词IN的隐喻用法。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语境例句,帮助学生感知介词IN的隐喻意义。

通过歌曲、诗歌、文学作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介词IN在隐喻表达中的运用。

教师也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知介词IN的隐喻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用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综合素材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介词IN的隐喻用法。

通过结合文化、历史、社会等不同领域的素材,让学生在更广泛的背景中理解介词IN的隐喻含义,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这一用法。

基于意象图示理论分析介词in和on

基于意象图示理论分析介词in和on

基于意象图示理论分析介词in和on作者:方金丹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02期摘要: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差异,这种差异归根结底是认知概念的差异。

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而言,介词的习得尤为复杂,以至于有些高级学习者也未能掌握。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作为认知基本模式的意象图式被广泛应用。

通过意象图式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来促进二语学习者的学习,能够让二语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理解更加深刻。

关键词:意象图式二语习得介词习得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185-02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随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发生变化,有些语言结构在学习者早期就能够习得,但是有些却要在学习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习得,这证明了学习的阶段性特征。

但是介词的多义性使介词的习得成了问题,不仅对初学者来说比较复杂,对于高级学习者来说也是难以达到本族语者水平的。

在英语中,介词in和on的用法存在相似之处,却又有所不同。

如何才能有效地习得英语介词成了研究的热点。

由于介词在英语中使用率较高,在语言学领域有许多解释介词习得的理论,乔姆斯基(1995)用转换生成语法来解释,认为介词的各种意义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它们是任意的、不成体系的,但是认知语言学发现介词的语义之间是有联系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本文用意象图式理论分析介词in和on。

一、意象图式理论意象图式理论认为,我们的概念世界是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意象图式是基于空间关系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图示,应用范围非常广,在音乐、绘画以及文学领域都有其身影。

意象图式被认为是认知的基本模式,在认知语言学中,尤其在詞汇多义性方面解释力度较强。

Langacker(2008)认为,空间介词包含了一种核心意义,也就是所说的空间意义,这种核心意义基于我们的感知器官,是人们在与世界中的物体互动过程中产生的。

一个完整的意象图式包括射体和界标,有时包含路径。

从认知角度看IN的基本意象图示及其隐喻扩展

从认知角度看IN的基本意象图示及其隐喻扩展

从认知角度看IN的基本意象图示及其隐喻扩展作者:井琳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11期【摘要】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示及空间隐喻理论,研究英语中的方位词in的基本意象图式和隐喻意义。

通过隐喻机制的作用,这种基本意象图示得以扩展,从而实现了in从空间范畴向“时间”、“社会关系”、“范围”等多种抽象范畴的投射,由此延伸出大量的隐喻意义,从而形成了in的多种语义的网络体系。

【关键词】in 意象图示隐喻空间隐喻概念隐喻隐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将某个已知领域的经验投射到另一未知领域,从而来认识未知对象的认知方式。

词汇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静止的,而方位词在运用中却体现了动态的特点。

空间方位是人们最初、最基本的认知,人们将这些具体的概念投射到时间、社会地位、状态等的抽象概念上,形成了空间概念。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示及空间隐喻理论,研究英语中的方位词in的基本意象图示和隐喻意义。

一、意象图示理论及概念隐喻意象图示是认知语言学中广泛使用的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Langacker根据认知语法理论,提出意象图示是由射体(trajectory, TR),标界(landmark, LM)和路径(PATH)构成的,表示TR和LM之间的动态、静态关系。

TR为主体,LM为参照物,PATH为TR经过的路径。

二、In的基本意象图式方位词in的基本意象图示为“射体—路径—标界”图示。

本文研究的对象in的基本空间意义也可以通过意象图示来表示,以下就in的静态和动态意象图示分别进行讨论。

1.静态图示。

In的核心空间关系可以通过静态意象图示来表示。

该图示的具体含义用其基本构成要素来描述就是射体处于标界的边界内。

例如:例1. My mother was in the kitchen.在例1中,射体mother处于标界kitchen之内。

2.动态图示。

在动态意象图示中,射体和标界之间为动态关系,其基本语义可以概括为由于力的作用,经过一定的路径,以标界为参照物,发生一定的位移关系。

从认知角度看OUTOF的基本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性扩展

从认知角度看OUTOF的基本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性扩展
1971 ( 2010 ) 02 - 0114 - 05 文章编号: 1009-
在浩瀚的英语词汇中, 方位词所占的比例很 小, 但其用法却很多。词汇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静 止的, 而方位词在运用中却体现了动态的特点, 尤其是方位词的多义性大大提高了语言表达的 丰富程度, 因此英语介词的多义研究是认知语言 学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传统语言学主要对方位 概括和分类, 但没有 词的性质和功能进行描写、 涉及方位词语义形成的理据和机制。 功能语言 学和结构语言学都认为, 介词作为一种功能词, 没有具体实在的词汇意义, 其对介词的系统研究 涉及甚少。而作为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兴的语 — —认知语言学, 言学研究视角— 却为方位词的研 [ 1] 究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观察空间 。 本文运用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示、 凸显理论以及空间隐 喻理论, 研究英语中的方位词 out of 的基本意象 图示、 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意义结构 。
out of 的基本意象图式 二、
“射体—路 方位词 out of 的基本意象图示为 径—界标” 图式。根据我们的身体体验, 当物体 从一地点移动到另一地点时, 一定有起点、 终点
作者简介:丁冉( 1978 - ) , 女, 江苏徐州人, 讲师, 从事英汉对比语言学研究。
第2 期
丁冉:从认知角度看 OUT OF 的基本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性扩展
图4 out of 动态结果凸显空间意义
例 6. She hangs the coat out of the balcony. 例 7. He stacked the firewood out of the door. 例 8. I dropped the pen out of my hand. 在例 6 中, 射体 coat 在外力的作用下经历了 一个由界标 balcony 之内到之外的过程, 但只有 这一动作的最终结果, 即射体静态地处于界标之 外的这一个阶段被凸显, 射体在前两个阶段的状 射体 firewood 在外力的 态则被忽略。在例 7 中, 作用下经历了由界标 door 之内到之外的过程, 其静态地处于界标之外的这一结果被凸显 。 在 例 8 中, 射体 pen 在外力的作用下经历了由界标 my hand 之内到之外的过程, 静态地处于界标之 外的这一结果被凸显。

基于意象图示理论分析介词in和on

基于意象图示理论分析介词in和on

基于意象图示理论分析介词in和on意象图示理论是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它探讨了人们如何通过使用意象和图示来构建和理解语言。

在这个理论中,词汇选择的关键因素是意象和图示的特征。

在分析介词"in"和"on"的用法时,我们可以考虑它们在意象和图示中的不同特征。

我们来看"on"这个介词。

在意象和图示中,"on"可以表示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位置位于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之上。

比如说,当我们说"the book is on the table"时,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桌子上摆放着一本书。

在这个意象中,桌子是一个平面,书位于这个平面之上。

类似地,当我们说"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时,我们可以想象到一幅画挂在墙上。

在这个意象中,墙是一个垂直的表面,画挂在这个表面上。

在意象和图示中,"in"还可以表示一种状态或者情感的内部。

比如说,当我们说"she is in love"时,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人心中充满了爱。

在这个意象中,爱是一种情感,它在人的内心中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这些意象和图示的特征可能会有所变化。

这取决于句子中的其他成分以及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共享知识。

当我们说"there is a picture in the book"时,我们可以想象到一本书里有一幅画。

在这个意象中,书是一个容器,画位于这个容器的内部。

在分析介词"in"和"on"的用法时,我们可以根据意象和图示的特征来理解它们的含义。

"on"表示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位置位于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之上,而"in"表示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位置位于另一个物体的内部。

"in"还可以表示一种状态或者情感的内部。

介词in的意象图式及语义延伸

介词in的意象图式及语义延伸

介词in的意象图式及语义延伸彭卓【摘要】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in静态和动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

以静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in的语义映射到六个认知域,延伸出六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

通过分析介词in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This paper has investigated the static meanings, dynamic meaning and image schemata of the preposition "in" from the per- spective of cognition. Basing on the image schema of static spatial meanings and by means of spatial metaphors ,the static spatial mean- ings of the preposition "in" have mapped into six cognitive domains, therefore, this word has extended six kinds of metaphorical mean- ings which do not refer to the spatial relation. In the meanwhile,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patial meanings and the non-spa- tial meanings of the preposition "in" ,this paper helps the vast majority of English practitioners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this word bet- ter【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2)005【总页数】4页(P140-142,145)【关键词】静态;动态;意象图式;空间隐喻;映射【作者】彭卓【作者单位】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4.2认知语言学是在人们关于世界的经验以及人们观察世界并对其进行概念化的基础上研究语言。

意象图式理论下介词in、on、at的空间隐喻拓展

意象图式理论下介词in、on、at的空间隐喻拓展
念ꎬ参照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以及中心—边缘等空
间方位组织起来的ꎮ 空间隐喻是从空间域向非空间
域的映射ꎬ这一映射过程与意象图式密切相关ꎬ空间
域的意象图式结构被映射到目标域中ꎬ使目标域也
具有相同的意象图式结构ꎮ 换言之ꎬ空间隐喻是空
间概念域和目标概念域中两个相同的意象图式互相
映射的结果ꎮ 空间隐喻的映射过程可用图 1 表示ꎮ
抽象概念( 如时间、社会地位、情感关系等) 具有重
隐喻)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空间概念表达一些抽象概念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
了“ 体—面—点” 的三维空间方位关系ꎮ 本文基于
意象图式理论和空间隐喻ꎬ探讨介词 in、on、at 的语
义拓展理据和拓展途径ꎬ以对其形成更系统的语义
说明ꎬ认为意象图式主要由射体、界标和路径三部分
第 33 卷 第 6 期
2 0 1 9 年 11 月
长 沙 大 学 学 报
Vol.33 No.6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Nov. 2 0 1 9
意象图式理论下介词 in、on、at 的空间隐喻拓展
岳好平ꎬ徐明辉ꎬ黄钰涵
(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ꎬ湖南 长沙 410128)
组成ꎬ 体 现 了 射 体 与 界 标 之 间 的 某 种 不 对 称 关
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上 [3] ꎮ 介词
系 [6] ꎮ 意象图式源于我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感知ꎬ是
表示的空间关系是具体的、是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ꎬ
我们认知世界的心理基础ꎬ对认知基本空间概念和
主要通过空间隐喻来建构概念ꎬ介词 in、on、at 体现
作者简介:岳好平(1968—) ꎬ女ꎬ湖南邵阳人ꎬ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ꎮ 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和国际教育ꎮ 徐明辉( 1994—) 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认知角度看IN的基本意象图示及其隐喻扩展摘要: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示及空间隐喻理论,研究英语中的方位词in的基本意象图式和隐喻意义。

研究表明,in的核心意义来自其在空间范畴中的意象图示,这种基本的意象图示可分为静态图示和动态图示两种。

通过隐喻机制的作用,这种基本意象图示得以扩展,从而实现了in从空间范畴向“时间”、“社会关系”、“范围”、“视听”等多种抽象范畴的投射,由此延伸出大量的隐喻意义,从而形成了in的多种语义的网络体系。

关键词:in;意象图示;隐喻;空间隐喻;概念隐喻隐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正如理查德所言,每三句话中就有一个隐喻。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将某个已知领域的经验投射到另一未知领域,从此来认识未知对象的认知方式。

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之所以能发生投射,是因为二者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

认知和语言两者不可分割,相互促进,一方面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另一方面语言记录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在浩瀚的英语词汇中,方位词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其用法却很多。

词汇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静止的,而方位词在运用中却体现了动态的特点。

传统语言学主要对方位词的性质和功能进行描写、概括和分类,但没有涉及方位词语义形成的理据和机制。

而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兴的语言学研究视角——认知语言学,却为方位词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1]。

空间方位是人们最初、最基本的认知,这些空间感包括:上/下;前/后;左/右;深/浅;部分/整体;中心/边缘等,人们将这些具体的概念投射到时间、数量、社会地位、情绪、状态、变化、原因、目的等得抽象概念上,形成了空间概念。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示及空间隐喻理论,研究英语中的方位词in的基本意象图示和隐喻意义。

一、意象图示理论及概念隐喻意象图示(image schema) 是认知语言学中广泛使用的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Lakoff 认为意象图示有两个主要特点:首先,它们都是根据人们自己的身体经验推理出来的;其次,它们都是从具体域到抽象域的投射。

Lakoff 总结了多种意象图示,例如:“容器图示”(container schema),部分——整体图示(the part-whole schema),连接图示(the link schema),中心边缘图示(the center-periphery schema),起点——路径——目标图示(the source-path-goal schema),线性图示(linear order schema)等[2]。

Langacker根据认知语法理论,提出意象图示是由射体(trajectory, TR),标界(landmark, LM)和路径(PATH)构成的,表示TR和LM之间的动态、静态关系。

TR为主体,LM为参照物,PATH为TR经过的路径。

意象图示是一种源于具体生活经验的认知结构,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认知的基础上构成的,是人们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更抽象的结构概念的基础。

换句话说,无论一个词语的意义有多复杂、多抽象、多丰富,其都是建立在一个基本意象图示基础上的。

因此,从意象图示的角度进行分析是词汇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概念隐喻就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映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

问题是:为什么一个概念体系会产生它现在所有的概念隐喻?一个概念体系拥有现在这一批概念隐喻而不是另外的概念隐喻,这是有据可循还是纯属偶然?对这两个问题经验现实主义哲学观的回答是:人类的认知蕴于身体,我们拥有现在所有的这一批概念隐喻,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和物理经验决定的。

简言之,所有的规约性的概念隐喻都根植于我们的生活经验。

对于概念隐喻,有的研究者指出,“它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已经从传统的辞格和语义研究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那就是隐喻的认知研究。

”概念隐喻是如何得到的(或称如何推断出来的),它的表现如何,它是如何运作的,可参考3本书:Lakoff & 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 Lakoff的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Mark Turner的Death Is the Mother of Beauty: Mind, Metaphor and Criticism。

概念隐喻植根于人的大脑,由它生成各种隐喻表达式,因而研究隐喻,当然是研究认知现象了。

Lakoff还断言:大多数基本的概念隐喻是普遍存在的,德国学者Dirven指出:“这是极强的断言,实际上说它是20世纪最后25年中最强的语言学断言之一,也不为过”。

二、In的基本意象图式中心意义在其所在的语义网络里的地位是最显著的。

同一语义网络里的其他意义都是围绕中心意义,构成一个整体。

也就是说,其他意义都是由中心意义延伸而来的。

方位词in的基本意象图示为“射体——路径——标界”图示。

该图示主要由射体(trajectory, TR)、标界(landmark, LM)和路径(PATH)三部分组成,表现的是射体与标界之间的某种动态或静态的不对称关系。

射体为这一不对称关系中的主体,其空间方位有待确定,标界为参照物,为射体的方位提供参照,射体的运动轨迹或路线称为途径[3]。

根据射体和标界之间的关系,该意象图示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在静态图示中,射体运动路径为零,起点和目标重和。

射体和界标处于不对称的静态关系。

在动态意象图示中,射体和标界之间为动态关系,其基本语义可以概括为射体由于力的作用,经过一定的路径,以标界为参照物,发生一定的位移关系。

本文研究的对象in的基本空间意义也可以通过意象图示来表示,以下就in的静态和动态意象图示分别进行讨论。

1.静态图示In的核心空间关系可以通过静态意象图示来表示。

该图示的具体含义用其基本构成要素来描述就是射体处于标界的边界内。

例如:例1. My mother was in the kitchen.例2. There is some sugar in the cupboard.在例1中,射体mother处于标界kitchen之内。

在例2中,射体sugar处于标界kitchen之内。

因此,In的静态意象图示的主要结构特征及其内在关系可用下图直接描述:图1 in 的静态空间意象图示2.动态图示在动态意象图示中,射体和标界之间为动态关系,其基本语义可以概括为由于力的作用,经过一定的路径,以标界为参照物,发生一定的位移关系。

例3. Susan put her keys in her handbag. 例4. Tyler almost fell in the river.在例3中,射体keys 在外力Susan 的作用下进入标界handbag中。

在例4中,射体Tyler在自身力的作用下进入标界river中。

因此,In 的动态意象图示的主要结构特征及其内在关系可用下图直接描述:图2 in 的动态空间意象图示三、 In 的隐喻扩展首先,让我们先看几个例句:例5. I hear that their marriage is in trouble.例6. His life was in danger.从上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不能从单纯的空间关系和运动中得到解释。

例句中的in都是经过隐喻延伸了的,要理解它们便要涉及到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通常是从空间关系(空间域)投射到非空间域。

投射就是意象图示的投射,原模式中的内在结构和内在关系都会投射到目标模式上。

因此,要理解以上非空间关系的例子还是要以我们基本的in的空间意象图示为基础。

在例5中,射体marriage最初是非隐藏路标,当marriage发生移动,跑到trouble里。

这里的trouble便是隐喻化了的,是将容器图示投射到了trouble上,这样trouble便具有了容器的特点。

因此,婚姻出现问题用marriage in trouble便变得容易理解。

在例6中,人的正常的生命状态被看做了路标,当射体life出现危险,便脱离了路标进入了danger。

由以上分析得出,射体不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都可以产生隐喻意义。

因此,in的隐喻延伸意义可以以意象图示理论为依据分析。

In的隐喻延伸意义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时间、社会关系、范围和视听。

这四种延伸意义还可以理解为是in延伸意义的目标域。

1.表示在某时间内时间,作为in延伸意义的目标域之一,来源于容器图式。

也就是说,它构成了一个概念隐喻TIME IS A CONTAINER。

例7. It was the team’s first win in eighteen months例8. I haven’t seen you in three weeks.在例7中,18个月被看作一个整体,其理解是建立在概念隐喻EIGHTEEN MONTHS IS A CONTAINER的基础上。

因此路标便是18个月,当事情发生在18个月内,则隐喻的理解为在容器内,则可看作in。

在例8中,3个月被看作一个整体,其理解是建立在概念隐喻THREE WEEKS IS A CONTAINER的基础上。

因此路标便是3个月,当没见面的时间是三个月,因此则隐喻的理解为在容器内,则可看作in。

2.表示在某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作为in延伸意义的目标域之一,来源于容器图式。

也就是说,它构成了一个概念隐喻SOCIAL GROUP IS A CONTAINER。

例9. In the army, every solider wants to be a general.例10.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the family.在例9中,军队被看作一个整体,其理解是建立在概念隐喻ARMY IS A GROUP的基础上。

因此路标便是军队,当谈论军队里面的士兵的时候,则理解为在路标内。

所有的士兵都想成为将军,则隐喻的理解为所有的士兵都在“容器”内,用in。

在例10中,家庭被看作一个整体,其理解是建立在概念隐喻FAMILY IS A CONTAINER的基础上。

因此路标便是家庭,当人在路标内,便成为了家庭的一员,则隐喻的理解为人在“容器”内,则可看作in。

3.表示在某范围内范围,作为in延伸意义的目标域之一,来源于容器图式。

也就是说,它构成了一个概念隐喻RANGE IS A CONTAINER。

例11.One in 10 homes now has TV.例12.The book you wanted is in.在例11中,总的家庭数被看作了一个整体,其理解是建立在概念隐喻TOTAL NUMBER IS A CONTAINER的基础上。

因此路标便是总人数,当整体里有成员有其他不一致的时候,则理解为到路标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