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合集下载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课时练(鲁科版五四制)(解析版)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课时练(鲁科版五四制)(解析版)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一、选择题1.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显微镜下看到一微生物在顺时针运动,实际上它是逆时针运动B.若使物镜下降,可逆时针转动①,下降过程中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C.使用③和⑤进行观察时,物像被放大了160倍D.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以调节④或⑥【答案】:C【解析】:A、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显微镜下看到一微生物在顺时针运动,实际上它还是顺时针运动,A错误;B、若使物镜下降,可顺时针转动①粗准焦螺旋,下降过程中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B错误;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使用③和⑤进行观察时,物像被放大了10×16=160(倍),C正确;D、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以调节遮光器(大光圈)和⑥反光镜(凹面镜),D错误。

2.下列实验中,能实现从视野“甲”到视野“乙”变化的各项操作中,不必要的一项是()A.调节细准焦螺旋B.调节粗准焦螺旋C.转动反光镜D.移动装片【答案】:B【解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能实现从视野“甲”到视野“乙”变化的各项操作中,不必要的一项是调节粗准焦螺旋。

3.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A.1和4 B.2和6 C.3和4 D.1和6【答案】:C【解析】:1、2、3一端无螺纹为目镜,4、5、6有螺纹为物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

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大,应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短目镜3和长物镜4。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A显微镜的构造(先记住后再填写)
自主学习导入
思考
分小组活动
总结体验
激发兴趣
通过自学了解显微镜
各抒己见,探讨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设计
意图
二、合作探究:使用显微镜
阅读课本37页—3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小组合作
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反馈
当堂强化
加强理解和巩固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堂分析重难点问题
合作探究活动
反馈
概述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教学反思
(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字吗?对所要观察的材料要求是什么?
(4)如果将玻片标本向左移动,观察到的图像应该向什么方向移动?
在显微镜下面观察到的图像是正像还是倒像呢?
(5)长度为1cm的线段,放在显微镜下面观察,看到的图像的长度是多长?
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总结
说说你的收获
提出你的问题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知识目标:
能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能力目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重点:
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2.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难点: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设计
意图
一、课前预习: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动物细胞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动物细胞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动物细胞图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可以进行批判性思维,如分析显微镜的发展对生物学研究的贡献,以及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差异对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4. 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方法
- 制作载玻片:将动物细胞样本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染色剂(如碘液)。
- 盖上盖玻片:轻轻放上盖玻片,避免气泡产生。
- 观察: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的焦距,找到细胞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
5.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
-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细胞质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内质网。
- 光源:内置或外置光源
2.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 取镜和安放:握住镜臂,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 观察: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生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生

① ②③ ④ ⑤⑥⑦ 错误! 错误!○10 ○11 ○12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一、学习目标1.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3.能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二、自主学习,拓展深入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标出序号的名称。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时,应一只手握住 ,另一只手托住 。

(2)安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 厘米处,安装好 。

(3)对光:转动转换器,使 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 厘米左右距离)。

用一个较大的 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 ,使反射光线经过 、 、镜筒到达目镜。

通过目镜看到 视野为宜。

(4)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 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 压住。

玻片标本要正对 的中心。

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避免物镜与 碰撞)。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 方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现略微转动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实验完毕,要将显微镜外表 。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 (擦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

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 。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拓展知识,能力提升(1)反光镜的使用。

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 。

反光镜有两面,分为 和 。

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 ;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 。

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反光镜的 或较大的光圈。

转动反光镜获得明亮的视野时,要先用 ,若视野太暗现换凹面镜,这样可以避免 。

(2)当你要从低倍物镜的观察换成用高倍物镜的观察,需要转动 。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但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就视野亮度也就越。

(人教七上)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

(人教七上)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
第一节 源自习使用显微镜PART ONE
显微镜的结构
目镜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作用:放大物像 长度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长目短,倍数大”
放大10倍
放大4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目镜镜(放有大螺倍纹数)×物镜 放显微大镜倍的数光学部分
是作用指:被放观大察物物像体长或 宽长度的越放长大,倍放数大,倍数而越不大 是面积的放大倍数。
4.复原放回
(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2)用擦镜纸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缓缓
下降到最低处。 (4)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你知道吗?
光线从显微镜进入眼的路径: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镜筒→
目镜→眼
练一练
3.在视野中,标本物像偏向视野左上方,欲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将
A 装片移动的方向是(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4.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
D 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
A.b
B. d
C. q
D. p
C 5.当显微镜视野很暗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取镜和安放 对光 观察 复原放回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1.取镜和安放
取镜:一手握住镜臂, 一手托住镜座。
安放: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 边缘大约7厘米处,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意不要用手扳 物镜!)
用一个最大的光圈 对准通光孔,左眼 注视目镜,右眼睁 开,同时用两手转 动反光镜,使光线 通过通光孔反射到 镜筒内。直到整个 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人教版生物七上2.1.1练习使用显微镜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七上2.1.1练习使用显微镜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10分钟达标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在显微镜对光操作时,图中不需要调节的结构是()A.①反光镜B.②遮光器C.③物镜转换器D.④细准焦螺旋【解析】对光时,转动③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转动②遮光器选择合适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①反光镜,对向光源,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一个小组用目镜为“16×”,物镜为“10”,在显微镜的视野内看到10个细胞,如果想看到更多的细胞,他们应该如何更换目镜和物镜()A.目镜换为“10×”,物镜换为“40”B.目镜不换,物镜换为“40”C.目镜换为“10×”物镜不换D.都不需更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即可【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时,要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显微镜。

四个选项,A、10×40═400(倍),B、16×40═640(倍),C、10×10═100(倍),D、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会上提镜筒,不会改变细胞数目多少,只能改变物像的清晰度;C选项中显微镜放大100倍,放大倍数比该小组使用显微镜放大倍数160倍小,所以其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变多。

故选:C。

3.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通过目镜没有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原因不可能是()A.未开灯,没有充足的光线B.未转动反光镜,缺少反射光线C.未将物镜和光圈对准通光孔D.未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解析】显微镜对光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课件3: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课件3: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左右摆动细焦,左眼内观
问题讨论
• 1、若物象在左上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应怎样移动玻片标 本?
• 2、若要将物体再放大,应怎么办?
• 3、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 4、观察和复原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有哪些?
• 5、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

……
3、转动粗、细调节器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止 机件损伤,调节失灵。
反光镜和遮光器(光圈)的调节
遮 光 器(光圈) 反光镜
光强 小光圈 平光镜


大光圈
凹光镜
2、目镜、物镜的比较及放大倍数的计算
目镜: 物镜:
无螺纹,其长度随倍数的增加而变短 有螺纹,其长度随倍数的增加而变长
物体放大倍数的计算
物镜
目镜
10×
5× 50×
10× 100×
40×
200×
400×
16 × 160× 640×
取镜和安放
对光
对光



一对 物镜

二对 遮光器
三对 反光镜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一)取镜安放: 2、轻拿轻放,并略偏左; 3、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1、扭动转换器,使镜头、镜筒和通光孔成一直线;
草 履 虫
果蝇的头部
针 尖 上 的 大 肠 杆 菌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认识显微镜
显微镜是常用的探究器具,中学常用的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 微镜。
注意事项:取送显微镜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 住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用一只手提起显微镜。
2、镜头的切换一定要使用转换器,以免使光轴发生 弯曲。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生物细胞结构,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5.通过绘制生物细胞结构图,巩固观察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绘图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下:
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索生物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校园网、微信群等平台,建立互动交流空间,让学生在课后互相分享观察心得,解答疑问。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讨论,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观察一张彩色图片,询问他们如何能看到图片上的细节。引导学生认识到,肉眼无法看清微小物体,我们需要借助工具来观察。
5.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在操作显微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在下节课上,我们将针对作业情况进行交流和讨论,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会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帮助每位学生不断提高。
4.课堂讨论,分享心得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他们分享观察到的生物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构和操作显微镜的心得。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5.绘制细胞结构图,巩固知识
指导学生绘制生物细胞结构图,标注主要结构,巩固观察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绘图技巧,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
6.总结反馈,查漏补缺
在课堂尾声,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同时,针对学生的反馈,查漏补缺,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 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视野中
的污点都没有移动,那么可判断污
点是在: A、目镜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玻片标本上
练习: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 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 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 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A、玻片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目镜上
显微镜是常用的 探究器具,中学 常用的主要是单 筒式光学显微镜。
显 微 镜 的 构 造
机械部分
镜座 镜柱 镜臂 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镜筒 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遮光器(光圈)
光学部分
目镜: 5×、10×、16 × 10×、 40× 物镜: 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
镜筒 连接目镜与
练习:若要使位于显微镜视野左
下角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 片的方向是:
A、右上角
C、左上角
B、右下角
D、左下角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P40)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
物镜

10×
16 ×
10×
40×
50×
100×
160×
200×
400×
640×
4.显微镜视野里污点的判断:
物镜
镜臂 镜柱 镜座
提握镜身
支持镜身 稳定镜身
通光孔 载物台
安放玻片标本 光线通过
压片夹
固定玻片标本
转换器
作用: 安放和转换物 镜镜头
升降镜筒
粗准焦螺旋
旋转一周升降 10mm
细准焦螺旋
旋转一周升降 0.1mm
遮光器
光圈
作用: 调节光线强弱
反光镜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作用:
反射光线
分平面镜、凹面镜
遮光器
镜臂 载物台 镜柱
反光镜
镜座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P37)
目的要求:
材料用具:
阅读教材37页~39页,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哪几 个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二、对光 三、观察 四、收放显微镜
!注意事项
1、取送显微镜一定要一手握住镜 臂,一手托住镜座,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允许用一只手提起显微镜。 2、转动转换器时是手指放在转换 器的边缘转动,不要用手指掰着物 镜转动。 3、对光完成后不能再动反光镜。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右图为显微镜结 构示意图,请据 图回答: (1)取放显微 镜时,应一手握 紧[ ] , 一手托住 [ ] 。
(2)对物体起放 大作用的结构是 [ ] 和 [ ] 。 (3)可以调节镜 筒升降的结构是 [ ] 和 [ ] 。
(2)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
移动方向刚好相反.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练习:几个同学在有充足光线的实验 室用显微镜观察一个自己制作的植物 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一片黑暗。 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有 哪些?(提示:可联系显微镜的使用、 玻片标本的制作等)可能的原因: 1.玻片标本制作得太厚,光线无法通过 。 2.周围的学生挡住了光线 。 3.遮光器、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
口 诀
• 一取二放,三安装。 • 四转低倍,五对光。 • 六上玻片,七下降。 • 八升镜筒,细观赏。 • 看完低倍,转高倍。 • 九退整理,后归箱。
1.光线的通路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 →通光孔→标本(薄而透
明)→ 物镜→ 镜筒→目镜
→眼睛
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1)目镜内看到的是倒像.

只要把试卷颠倒过来观察即可!
反光镜和遮光器(光圈)的调节
光 强 光 弱
遮光器 (光圈)
反光镜
小光圈 平面镜
大光圈
凹面镜
目镜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物镜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作用:放大物像
目镜放大倍数越 大,镜头越短
目镜倍数由低→高
物镜放大倍数越 大,镜头越长
物镜倍数由低→高
考考你
镜筒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压片夹 通光孔
目镜
粗准焦螺旋
物镜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许许多多活细胞有组织、有秩序地结合在 一起, 构成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
虎克和他的显微镜, 1665年出版《显微图谱》
显微镜的出现及其发展 对
科学家观察和研究生物起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显微镜功能的不断完善,科学
家用显微镜广泛地观察和研究了各种生
D.调节准焦螺旋
用下列四组镜头看同一块血液 的玻片标本,其中可以看到血
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为:
A.目镜:5×, 物镜:10× B.目镜:5×, 物镜:40×
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0×,物镜:40×
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 与低倍物镜相比,其: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影响显微镜观察的三个因素: (1)玻片标本
(2)物镜 (3)目镜 通过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来 判断。
P40页练习:
6、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 你用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目镜上 还是在玻片上? ①边观察边移动玻片,如果污点也跟着 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 ②边观察边移动目镜,如果污点也跟着 转动,则污点在目镜上; ③如果以上都试了,污点未跟着转动, 则污点在物镜上。
5.显微镜光线的选择:
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光线较亮时,用小光圈,平面镜。
6.显微镜镜头的放大倍数越大,
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 视野范围就越小。细胞数目越少,
视野中的光线也越暗。
练习: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 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
取的措施是: 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物镜 C.选用凹面反光镜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
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
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 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
清晰。
四、清洁收镜
(1)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 到两旁,将镜筒缓慢 降至最低处; (4)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 (5)将显微镜放回镜箱里面。
4.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通过通 光孔、物镜、镜筒到过目镜。以 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为 宜。
对光
一 对物镜
二 对遮光器
四 点 一 线
三 对反光镜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 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 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 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 着物镜)。
物,科学研究进入微观领域。
没有显微镜,就不可能发现 细胞。从发现显微镜至今的 400年来,显微镜在许多方 面得到了改进。
显微镜不仅应用于生物学领域, 在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其他领域的 应用也很广泛,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微 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巩留县东买里镇中学 文玉梅
一、认识显微镜的构造(P37)
!注意事项
4、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 看着物镜。
5、转动粗、细准焦调节器时,不要 用力过猛,以防止机件损伤,调节 失灵。 6、不能用手或布直接擦拭目镜和物 镜。
一、取镜和安放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
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 大约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 通光孔。
.
(4)能把光源
的光反射入通光 孔的结构是
[
]

(5)可以调节 通光孔进光量的
是[ ]

(6)按照图中显 微镜当前的状况
(目镜为10×,物 镜为10×,40×),
放大倍数是: A、10 B、40 C、100 D、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