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少年该力挺吗》阅读训练及答案
江西省分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分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摩洛哥王子徐则臣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
那家伙唱得真不错,嗓子一会儿像刘欢一会儿像张雨生。
模仿田震《自由自在》的时候,我跟上他的那种狭窄、茫然又激越的声音,可以乱真。
当然,跟上之前我给了他十块钱。
给钱的时候我脸是红的。
我心疼,十块钱不是小数目。
但已经掏出来了,哪好意思再塞回兜里呢。
他看出来我喜欢田震的歌,接下来他唱的都是田震的歌,《执着》《干杯朋友》月牙泉》《未了情》。
从地铁的这头唱到那头。
地铁在西直门站停下,我得下车了。
他停下弹奏和歌唱,扭着身子指自己后背。
他的夹克上印着五个字:摩洛哥王子。
回到平房,我跟行健说:“见着摩洛哥王子了。
摩洛哥在哪儿啊?”行健哼了一声:“我还见着西班牙王妃了呢。
”米萝已经从他的百宝箱里翻出了世界地图,旧书摊上花两块钱买的。
“北非,在北非。
头顶上就是西班牙。
”他把地图摊在我们的小饭桌上,我把脑袋也伸过去。
摩洛哥头顶上不仅有西班牙,还有葡萄牙。
左边是浩瀚的大西洋,右边是阿尔及利亚。
边境之南是我只在地理课本.上见过的毛旦塔尼亚。
聊完就洗洗睡了。
很快我们就把摩洛哥和卖唱的小伙子忘到了脑后。
不是记不住,是所有激动人心的事情最终跟我们都没关系。
我们还住在北京西郊的一间平房里,过着以昼伏夜出为主的日常生活。
我依然隔三差五地出没在地铁2号线沿线,逢人不备的时候,鬼鬼祟祟地帮我办假证的姑父洪三万打小广告。
行健和米萝也是,他们帮陈兴多打小广告,偶尔我们会在同一条街或者同一条地铁线上碰头。
备战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语用组合强化练(三十六)(含解析)不分版本

备战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用组合强化练(三十六)(含解析)不分版本语用组合强化练(三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穷,也是比拟而言。
有人天天喊穷,不是今天透支,而是明天举债,数目大得惊人,然后以指着一块身上衣服的补丁或是一条皮鞋上的小小裂缝作为他穷的铁证。
这是寓阔于穷,文章中的反衬法。
也有人量入为出,温饱无虞,可是又担忧他的孩子将来自费留学的经费没有着落,于是于自我麻醉中陷入于穷的心理状态。
穷时受人白眼是件常事,狗不也是专爱对着鹑衣百结的人汪汪吗?所以人穷那么往往自然有一种抵抗力出现,是名曰:酸。
穷一经酸化,便不复是怕见人的东西。
别看我衣履不整,我本来不以衣履见长;别看我囊中羞涩,我有所不取;别看我落魄无聊,我有所不为。
这样一想,一股浩然之气火辣辣从丹田升起,腰板自然挺直,胸膛自然凸出。
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块茅厕砖——臭而且硬,可是,人穷而不志短者以此,布衣之士而可以傲王侯者亦以此,所以穷酸亦不可厚非,他不得不如此。
( )扬雄有逐贫之赋,韩愈有送穷之文,理直气壮要与贫穷绝缘,反倒被穷鬼说服……1.以下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酸假设没有穷支持着,它不能持久B.穷假设没有酸支持着,它不能持久C.穷假设不支持着酸,它不能持久D.酸假设不支持着穷,它不能持久【解析】选B。
从文段整体内容看,文章中心话题说的是“穷〞,所以“穷〞应该出现在句首,而非“酸〞,排除A、D两项;依据“人穷而不志短者以此,布衣之士而可以傲王侯者亦以此〞,可知是“酸〞支持着“穷〞,排除C项。
2.以下各句中破折号和文中“他是一块茅厕砖〞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一位小姐,或者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B.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解析】选C。
文中“他是一块茅厕砖〞后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列夫·托尔斯泰《孩子的力量》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列夫·托尔斯泰?孩子的力量?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抢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
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决,高高地昂起头。
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
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有什么方法呢!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
有什么方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
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
〞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他是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
但人群并没有停下来,仍押着他往前走。
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不要再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
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
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
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
“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
“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
“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
“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答复。
“你几岁啊,孩子?〞“你们想把爸爸怎样?〞男孩问。
“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
〞一个男人对孩子说。
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
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
“他没有母亲!〞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
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
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吊死他!枪毙坏蛋!〞“你干嘛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
“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
“你这么办。
〞父亲说。
“什么?〞“你认识卡秋莎吗?〞“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
2024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卷(二)(仿2023新高考1卷题型)(全国通用)含参考答案

2024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卷(二)(仿2023新高考1卷题型)(全国通用)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1年,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特别指出,要发扬学术民主,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审美差异,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鼓励通过学术争鸣推动形成创作共识、评价共识、审美共识。
这里的“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既是针对文艺评论的应有属性而言,也是针对文艺评论的当下现状而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在这里,无论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还是提高审美、引领风尚,都旨在“引导性”,内含“建设性”。
因此,担负着如此重任与使命的文艺批评,需要增强自身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需要在批评实践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这一切都使得“建设性”成为当代文艺批评最为基本的要务,也是最为重要的特性。
建设性的文艺批评,既涉及文艺批评的目的与态度,也关乎文艺批评的能力与功效。
文艺批评的根本意义,在于以准确的阅读感受和深切的审美判断,与作者对话,与读者交流。
这种相互砥砺、彼此互动的目的与初心,必然要求批评态度的与人为善、以文会友。
文艺批评的作用在于促进创作、对读者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文艺批评必须切中肯綮、研精阐微,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取其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
”而要做到这些,也需要批评家“真懂得社会科学及文艺理论”。
因此,在继承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就成为当代文艺批评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如此,才能使文艺批评在为文艺创作鸣锣开道和助力鼓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进而完善自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情境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情境卷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24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为了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班级拟开展“少年当自强”班会。
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话“自强不息”,晓班会主题】班会课上,同学们观看了亚残运会精彩瞬间。
小陕感受到运动健儿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写下了观后感。
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4分)亚残运会上,身残志坚的运动健儿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精神的坚忍与光辉。
我们从中jí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并将其持之以恒地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中,面对学业困境,坚持不懈地努力。
与此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避免自己陷入鲁dùn的状态。
那么,最终就像春雨灌.溉大地,青春会绽放璀璨之花。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1)最终就像春雨灌.(A.huàn B.guàn)溉大地。
________(2)青春会绽放璀.(A.cuīB.cuǐ)璨之花。
________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1)jí()取(2)鲁dùn()【读古今诗文,品自强精神】小西认为主持词中可以适当引用古诗文名句,他建议添加下面这段话。
3.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替他写出相应句子。
(6分)君子的人生会遇到许多坎坷。
韩愈道尽了英雄失路的无限悲慨:“云横秦岭家何在?(1)________________。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杜甫因战乱离乡,借明月抒发了深沉的思念:“(2)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君子又不乏自强不息的风骨。
范仲淹贬放邓州,仍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表明自己的宏伟抱负;欧阳修坦言“(4)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把仕途坎坷的苦闷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苏轼身处逆境,深知“此事古难全”,仍表达了“但愿人长久,(5)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美好祝愿。
2023新课标二卷语文 11题

2023新课标二卷语文11题原题及解析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 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 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 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A项表述无误。
原文“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
”意思是“凡是作战,如果我军兵士多,敌军兵士少,那就不能够在险要的地域开战,应当在地形平坦广阔的地方作战”。
句意明白晓畅,其中“险阻”和“平易宽广之地”句意相反,故知选项前半句“地形平坦”表述正确。
后半句的表述“性情温和”也无误。
比如“平易近人”“平易可亲”等均用以描述人的性情。
D项表述无误。
原文“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
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
”意思是“前秦各军队都战败,只有慕容垂一支军队得以保全。
符坚率领一千多骑兵前往,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其父亲(趁机)杀害符坚,(事情)没有实现”。
其中的“果”即“成为事实,实现”之意。
《桃花源记》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意思是“南阳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士人。
听说了这个事情,欢欣地计划着前往。
(但)没有实现”,两句的“不果”意思相同。
C项表述无误。
原文“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意思是“前朝的战斗,往往是凭借小的谋略胜过没有谋略的对手,凭借微小的优点胜过没有优点的对手,这些怎麽值得论说兵法呢”。
其中“片善”与“小朮”结构上互相对举,“片”即是“少”“小”之意。
而“片甲不留”意思是“一副铠甲都没留下来,形容全军覆灭”,“片”即量词,指“一副”。
一为“少”“小”,一为“一副”,两者并不相同,故知选项表述正确。
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如果我们粗略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轨迹作梳理,就会发现,尽管不同的诗歌类型具有不同的载事能力和叙事方式,但都与“事”有着不解之缘。
感事、纪事、述事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之所以未将诗歌流于“记叙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诗体叙事的“审美化”。
以事表情,化事为境,通过叙事丰富诗歌的情感表现和诗境空间是诗体叙事的美学导向。
诗歌不仅有在场的“情”与“事”,还有不在场的“情”与“事”,两者共同影响着诗歌的美学意蕴;诗歌不仅有“记事”与“言情”的功能区分,更多的还是“以事表情、挟情叙事”的审美交融。
为了更通透地认识中国古典诗歌叙事的审美特质,我们需要把“诗歌叙事”放在一个在场与不在场共同营构的审美语境中,分析“情”与“事”相互交织,“抒”与“叙”分工合作的诗学内涵。
根据诗歌文本中“事”与“情”的在场与否以及抒叙倾向,我们将诗歌分为感事诗、纪事诗、述事诗等。
“感事诗”经常又被称为“抒情诗”,原因在于事在诗外,诗中或有情有事、或情大于事,甚至有时看不到事,诗中所抒之情、所叙之事皆是受到诗外之事的强烈刺激,要么直抒胸臆,要么寓情于景,要么事因情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隐喻假借、寓言故事、景象碎片等都是经常出现在此类诗歌文本中的叙事方式。
曹植的《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诗中看似散漫无章的景象碎片、人生感慨、寓言故事之所以能意脉贯通又情深境邃,不得不归于诗人身世经历的无形介入。
曹丕继位掌权后,立即将曹植的“至交”杀害,曹植却因争立失败而无力相救。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初中语文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语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春赛竭力偏辟乌桕树B. 嘱咐夹杂弥散弄潮儿C. 驳回屹立欺侮乌蓬船D. 痕迹豆荚诚肯打呵欠【答案】B【解析】A项,“辟”应为“僻”;C项,“蓬”应为“篷”;D项,“肯”应为“恳”。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诗人贺敬之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抒发了自己对延安的深情。
()(2)《安塞腰鼓》主要使用了对比、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达了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
最后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与主题不相关,完全可以去掉。
()(3)《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以江南农村为背景,描绘出了“作者心中理想”的故乡图景。
()【答案】(1)√, (2)×, (3)√【解析】(1)说法正确。
(2)“最后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与主题不相关,完全可以去掉”说法有误。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一句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停止后的寂静。
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该句与主题相关,不可以去掉。
(3)说法正确。
3.(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的少年该力挺吗
日前有媒体报道,江西南昌12岁男孩小新,因为擅长打某款游戏获得游戏直播平台青睐,月收入高达3万元人民币。
对于一些人的质疑,小新的母亲王女士说,时代已经不同了,对孩子横加批评是不公平的。
小小少年郎靠打游戏挣钱是不务正业吗?
[甲]如果孩子整天打游戏,恐怕很多家长会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务正业,需要好好管教了。
但是,小新打游戏却得到了母亲的力挺。
小新的母亲王女士一句“时代已经不同了”,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
同时,她还拿出自己的孩子“真的很有天分”,以及不影响学业、孩子更阳光等为理由,证明自己支持孩子打游戏的合理性。
但从媒体报道中可知,小新每天下午四五点到晚上十点这段时间,基本都会进行游戏直播。
当别的孩子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或发展特长的时候,小新每天却要拿出6到7个小时“工作”一进行游戏直播。
如果非要说这样做不影响他的学习,不影响他游戏之外别的兴趣、特长的培养,恐怕难以让人信服。
作为孩子的家长,恐怕还要想清楚两个问题。
其一,如果小新打游戏没有高达每月3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家长还会这样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支持孩子吗?其二,当下游戏直播平台之所以青睐小新,看中的一个重要“卖点”,是孩子小小年纪而游戏“功夫”了得。
但是,随着小新一年年长大,以及其他类似年纪的游戏玩家陆续加入,小新的这一重要“卖点”会逐渐丧失。
如果随着年纪渐长,小新的游戏“天分”未能实现良好延续,长大后不再有超出常人的表现,单纯靠打游戏不足以维持生活,到时该怎么办?如果小新成年后缺乏别的谋生技能,作为家长又该如何规划儿子彼时的生活和工作?
尤其需要指出的问题是,对于广大家长和学生来说,一些具有出众天赋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特殊成长方式,对普通孩子来说不具示范意义。
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还是应该把完成学业放在第一位。
即便孩子有某些特殊技能,家长也不应该过于功利地“开发”,只注重现实利益而忽略了孩子的知识学习和健康成长。
[乙]少年凭借游戏专长而赢来不菲收入,之所以会引来不少人关注,是因为孩子的专长强项不是文化知识上的特长,而是带有玩乐性质的游戏特长,这在常人看来与成长成才格格不入,产生的只会是反作用。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本身并不存在能否成长成才的问题,贵在能否精通它、擅长它。
很显然,少年既然能够在游戏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专长,说明孩子在这一领域存在天赋和潜能,理当因势利导、挖掘利用,给孩子提供有利于特长发展的机会。
不能因为游戏客观存在着影
响孩子成长成才的不利一面,就戴着有色眼镜一概排斥和否定游戏的正面功能价值,无视促进孩子成长发展的有利一面。
诚然,来自于社会上的这些批评之声是出于对孩子成长成才的关切,完全是一片好心。
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应当理智看待,既要认识到孩子在游戏方面所独有的特长,也要认识到孩子身处学习求知重要阶段,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可或缺,绝不能因为孩子拥有游戏特长就无视甚至放弃文化学习。
由于孩子尚小,对事物的认识还难以做到科学理性,这就要求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尽到引导的责任和义务,护佑好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好孩子的成长导师。
一方面,要注意合理把握孩子接触游戏的度,不能让游戏成为支配孩子生活的主宰,避免因沉湎其中而荒废正常学业。
另一方面,要平衡处理好游戏与学业的关系,紧紧把握孩子仍处于学习求知、身心成长重要阶段这一客观现实,充分认识文化知识对于其他专长的基础性支撑作用,防止重游戏、轻学业的片面倾向。
唯此,才能实现游戏与学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如若只是痴迷和专注游戏,而忽略和荒废学业,将是孩子日后全面成长的严重障碍。
111.请分别概括[甲][乙]两篇短文的主要观点。
112.以下是两位初中生读了“小新打游戏月入3万”这则报道后的部分对话:
生1:看来,玩游戏并非不务正业,也能“成才”啊。
生2:一般人怎么可能?这只是个例啊,还是踏踏实实学好文化吧!
你是否认同他们的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结合两文内容和自己的思考,亮明你的观点,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阐述理由(不少于150字)。
【答案】
111.[甲]示例:①个别孩子的选择不具示范意义(学生应把完成学业放在第一位);②父母切莫迷失在孩子的天赋里(父母应理性看待孩子特长)。
[乙]示例:①家长不应功利开发孩子天赋(靠打游戏挣钱不可取)(家长应规划好孩子的生活和工作);②学生不能忽略和荒废学业(给孩子提供有利于特长发展的机会)(合理把握孩子接触游戏的度)(要处理好游戏与学业的关系)(父母应当好孩子的导师)。
112.示例:同意生1。
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不论哪个领域,本身并不存在能否成才的问题,贵在能否精通,擅长它。
如果孩子在某方面展现出特长,如果加以培养,提供机会,就有可能成功。
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就是一例。
同意生2。
小新的成功只是-个例子,对普通孩子来说不具示范意义。
初中生仍处于学习求
知的重要阶段,如若痴迷和专注游戏,忽略和荒废学业,对我们全面健康成长不利。
我国方仲永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