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列子》二则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一下)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列子》二则同步练习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列子》二则同步练习 语文版

第29课《列子》二则一、字音字形杞.人(qǐ)崩坠.(zhuì)寝.食(qǐn)躇.步跐.蹈(chú cǐ)舍.然(shě)天雨.(yù)吠.之(fèi)衣缁衣...(yì zī yī)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身无所寄.:依托,依附。

(2)若.屈伸呼吸:像,如,好像。

(3)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

(4)因往晓.之:开导。

(5)缁.:黑色。

(6)衣素..衣而出:前“衣”用作动词,“穿”的意思。

“素”是白色的意思。

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1)衣素衣而出活用词语:衣(第一个)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穿(衣服)(2)天雨,解素衣活用词语:雨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雨(3)岂能无怪哉活用词语:怪解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奇怪4.古今异义区分(1)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击中伤害。

今义: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古义:刚才。

今义:方向;对着。

三、作家作品这两篇古代寓言都选自《列子》。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思想与庄子比较接近)著。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1.从今天的天空变化趋势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点拨:今天看来,杞人忧天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简单地看成傻子行为。

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从环保等角度作进一步挖掘,引导学生思考,如:大气污染,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全球气温升高……这些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当今的人们,真的需要“忧天”了!2.如何理解《杨布打狗》一文中“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这句话?点拨:这句话是杨朱由狗认不出换了黑衣的杨布,想到了生活中的人。

其实人有时也犯这样的错误,如果狗白着出去,黑着回来,人也会觉得奇怪的。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道理:不要只看事物的表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同步练习1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同步练习1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word同步练习1
29《礼记》一则同步练习1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就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
(3)学.学半(4)不知其善
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就是()(2分)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教然后
..知困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就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4、学完本课后,对您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2分)
答案:
11、(1)即使(2)甘美 (3)教(4)好处 12、B
13、略14、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9《古文两则》同步练习(新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9《古文两则》同步练习(新版)语文版

29 古文两则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

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列子,名列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相传《列子》一书为列御寇著。

2.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①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慢”同“墁”,涂抹)②卒逢暴雨(“卒”通“猝”,突然)(2)古今异义①匠石运斤.成风(古义:锛子,削平木料的工具;今义:重量单位)②臣之质.死久矣(古义:对象,搭档;今义:质量)③志.在登高山(古义:意念,心情;今义:志向,志气)(3)一词多义【善】①伯牙善.鼓琴(擅长)②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好,妙)【之】①过惠子之.墓(结构助词,的)②使匠石斫之.(代词,代指郢人涂抹在鼻尖上的像蚊蝇的翅膀大小的白石灰)③宋元君闻之.(代词,代指匠石削掉郢人鼻尖上的白泥而不伤鼻子这件事)④自夫子之.死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⑤乃援琴而鼓之.(代词,代指琴)【而】①听而.斫之(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然后”)②尽垩而.鼻不伤(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③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连词,表修饰,可不译)【为】①尝试为.①寡人为.②之(为①:wèi,替,帮;为②:wéi,做)②吾无以为.质矣(作为)③初为.霖雨之操(弹奏)【于】①止于.岩下(在)②吾于.何逃声哉(从)(4)词类活用①止于岩下,心悲.(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悲伤) ②钟子期辄穷.其趣(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 (5)特殊句式①省略句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以(之)为质矣”的省略]②倒装句吾于何逃声哉。

(吾逃声于何哉)3.主题解说 《郢人》这则古文,庄子通过匠石用锛子削掉郢人鼻尖上的白泥而鼻子一点没受伤,郢人面不改色的故事,来譬喻他和死者惠子的友谊,流露出对纯厚真挚友情的怀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马》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马》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马》同步练习及答案29.马【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剽悍___驾驭___窥伺___束缚___鞍辔___阔绰___疮痍___畸形___眷恋___犷野___遒劲___妒忌___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劲()___伺()___绰()___擞()___()___()___()___()___三.形似字注音组词毡()___瞻()___妍()___缚()___毯()___赡()___研()___傅()___四.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 ()它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它不拒绝任何使命,()它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民服务,它还要超出自己的力量,()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

2.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是在休息的时候,它们()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作者为了突出马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2.人工驯养的马其“驯良”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的命运又会怎样?3.野马的“豪迈而犷野”表现在哪里?它们又有怎样的命运?4.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体验·探究】新课标第一网六.课内语段阅读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朗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因此它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列子二则》达标训练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列子二则》达标训练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列子二则》达标训练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列子二则》达标训练导;四处。

(3)下雨;穿。

(4)踏;踩;为什么。

(5)从前,刚才;假使;不觉得奇怪。

(6)打。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2)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

解析:抓住语,注意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1)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行走,为什么要担心大地崩塌呢?(2)天下雨了,杨布脱下白衣服,穿着黑衣服回家。

4.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故事,主题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物喻人,从简短的故事中表现出深奥的道理来。

解析:本题目介绍寓言的特点,记住有关的文学常识。

答案:讽喻讽刺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5.写出四个由寓言演变而成的成语。

解析:要注意联系生活,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就是寓言故事的浓缩。

答案示例:叶公好龙、守株待兔、买椟还珠、杞人忧天、塞翁失马等。

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杨布打狗》,完成6-9题。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衣缁衣而返B.甚矣,汝之不惠C.之虚所卖之D.止增笑耳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衣素衣而出(穿)B.天雨(下雨)C.子无扑矣(孩子)D.子亦犹是也(好像)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9.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6.解析:通假字有:惠、虚、止,只有A项没有。

答案:A7.解析:文言文中的“子”是你。

答案:C8.答案:刚才假使你的狗白着出去,黑着回来,你难道会不觉得奇怪吗?9.答案:本文批评了那种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的现象。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古文二则》同步练习 (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古文二则》同步练习 (新

《古文二则》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卒(zǔ)逢暴雨B.郢人垩( è )漫其鼻端若蝇翼C.峨峨(é)兮若泰山D.臣则尝能斫( zhuó)之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②. 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⑤. 吾于何逃.声哉?⑥.虽然..,臣之质死久矣!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②.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③.钟子期辄穷其趣。

4.下列语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两项是()A.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B. 止于岩下C. 听而斫之D. 卒逢暴雨5.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的代表人物。

《郢人》选自。

列子,名,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

《伯牙善鼓琴》选自。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探究问题)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3.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4.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三.自主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一)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顾谓从者..曰(随从人员) B. 郢人立不失容.(容貌)C. 若蝇翼.(翅膀)D.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这样)2. 从“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庄子和惠子怎样的感情?你能不能说出一个与此相似的典故?3.由本寓言引申出一个什么成语?请说说它的含义。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9古文二则习题语文版7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9古文二则习题语文版7
3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步,金榜题名! 2019年7月24日
(7)志.在登高山_意_念__,_心_情____ (8)峨.峨.兮若泰山____山_高_____ (9)洋.洋.兮若江河_盛_大_的__样_子___ (10)乃援.琴而鼓之_拿_,__拿_过_来__ (11)钟子期辄穷其趣._旨__趣_,_意__旨_____ (12)吾于何逃.声.哉__隐_藏_自__己_的_声__音___
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顾谓从.者.曰__随_从_人__员_____ (2)使匠石斫.之_砍_,__削_____ (3)听.而斫之_听__信_,_听__任_____ (4)郢人立不失.容._改__变_神_色____ (5)尝.试.为寡人为之_试__验_____ (6)臣则尝.能斫之_曾_经_____
11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步,金榜题名! 2019年7月24日
8.填空。
庄子·徐无鬼
战国
(1)《郢人道》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_______时哲学家,____家的代表人物。
(2)《伯牙善鼓琴》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相列传子是·汤__问_____时________所著。
7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步,金榜题名! 2019年7月24日
(4)顾.谓从者曰
古义:__回__头_看_____ (5)吾无以为质.矣
今义:___照_管__,_照__顾_______
古义:_对_象_,__文_中_指__搭_档______ 今义:____性_质_,__本_质_______ (6)钟子期辄穷.其趣 古义:__穷_尽______ 今义:_生_活_贫__困_,_缺__少_钱_财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列子》二则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列子》二则课件 语文版
那人放下心来十分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下心来非常高 兴。
探讨主旨
1、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 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 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2、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 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 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 是值得称赞的。
亦舍然大喜。
放心的样子
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坠落下来、地会崩塌下去,自己 没有地方依托,(因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人,看到这个人这样担心,又为这个人担忧,于 是前去开导他,
说:“天,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罢了,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气。 你一屈一伸、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中活动,为什么担忧 天会坠落呢?”
崩塌坠落
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
于是,就
依托、依附
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பைடு நூலகம்:“天,积气耳,无处无
你 开导,使……明白 聚积在一起的气体 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四肢)弯曲伸展 行动、活动 为什么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表假设,果真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
即使
打中,击中
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地塌了怎么办。奈……何,拿……怎么办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
聚积在一起的土块
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
四处
踩踏 。躇,踏。跐,踩。
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
《列子》 二则
杞人忧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课《列子》二则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一下)
第一部分:
1.«列子»相传是战国所著。

2.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
杞.人〔〕崩坠.〔〕躇.步〔〕衣缁.〔〕吠.〔〕
3.读课文,分不写出这两那么寓言的寓意。

杞人忧天:
杨布打狗:
4.讲明以下句子中的词语:
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废寝食:〕
⑵假设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奈何:〕
⑶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积块:〕
⑷衣素衣而出〔衣〔前一个〕:〕
⑸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扑:〕
⑹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使:〕
5.杨布出了一趟门,回家后,他家的狗却不认识他了,这是什么缘故?
6.译句:
⑴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⑵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⑶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⑷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⑸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7.晓之者开导杞国人的话是否合乎科学?你如何评判?
8.〝杞人忧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成语寓言故事,请再写一个寓言成语故事,讲讲其寓意。

第二部分:
〔一〕
虎求百兽而食之。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9.讲明以下句子中的加点的词:
⑴天帝使我长百兽〔长:〕
⑵吾为子先行〔为:〕
⑶虎求百兽而食之〔求:〕
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走:〕
10.在原文中给这那么寓言划分层次。

11.这那么寓言故事比喻什么?将这那么故事总结成一个成语。

12.标出以下句子的节奏。

⑴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

⑵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13.译句:
⑴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⑵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二〕
楚有祠〔祠,祭奠〕者,赐其舍人〔舍人,贵族达官家里的门客〕卮〔卮,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4.讲明以下句子中的词语:
⑴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且:〕
⑵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亡:〕
15.翻译: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16.用一句话写出这那么寓言故事的寓意。

17.那个故事可用一个成语概括:。

«列子二那么»答案
1.列御寇2.略3.略4.⑴睡不着觉⑵什么缘故⑶聚积在一起的土块⑷穿⑸打⑹假使5.略6.⑴又有一个担忧那个担忧〔天地崩坠〕的人,去开导他。

⑵地是聚积在一起的土块,填充塞满四方,无处没有土块。

⑶杨朱的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衣服出去。

⑷你不要打了,你也像如此啊!⑸刚才假如你的狗白皮毛出去黑皮毛进来,难道你可不能惊奇吗?7.就现在的科学水平看,也不尽正确,但在当时他认为天地差不多上一种物质存在,也确实是一种进步思想了。

〔意近即可,其他有见解的看法也行〕8.略9.⑴做首领⑵替,给⑶查找⑷逃跑10.……得狐。

|狐曰……与之行。

|……畏狐也。

11.比喻倚仗不人的威势欺压人。

狐假虎威12.略13.⑴你不敢吃我,天帝让我做百兽的首领。

⑵虎不明白野兽是怕自己而逃跑,以为它们可怕狐狸。

14.⑴将要⑵失掉15.蛇本来没有足,你如何能给它画它呢?16.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我卖弄,弄巧成拙的人。

17.画蛇添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