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思考(1)
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组织认同与创新行为研究

三、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认 同的关系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之间的关系,可以 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宏观层面,教师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受到社会环境和教育行业特点的影响。 在高等教育领域,教师的职业认同往往源于对于所从事职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而组织认同则与高校的发展目标、校园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5、鼓励团队合作: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可以增强员工的团队意 识和归属感,进而激发他们的服务创新行为。
6、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积极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组织认同感,提 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进而促进服务创新。
总结来说,金融服务业的领导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员工组织支持感和组织认同 对员工服务创新行为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这两个因素,从而推动 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微观层面,教师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一方面,职业认 同能够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发展动力,提高其在组织中的归属感和贡献率;另 一方面,组织认同能够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促进其职业发展 和实现个人价值。
四、结论与建议
本次演示对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组织认同和创新行为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它 们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 展水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5、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更加尊重和支持教育事业,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 地位,使师范生对业认同需要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等 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教育情操、扎实教 学技能和高度责任感的教育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引言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推进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高校教师离职现象愈发普遍,给高校的教学 和科研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探究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 向之间的关系,对于高校人才队伍的稳定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认同感---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例

职业认同感(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者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彻底赞同或者认可。
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
职业认同感普通是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其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
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
随着职业的发展及对职业研究的深入,职业认同感的概念也愈来愈朝着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持续状态发展,而再也不仅仅局限于心理角度。
怎样才干有效克服职业倦怠而强化职业认同呢?怎样才干避免职业认同中的职业倦怠的发生呢?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转换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从管理观念上讲,管理者需要从长期形成的单一绩效管理观念向绩效和职业认同相结合的人本管理观念转变。
要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由个人行为变为组织行为。
关心每一个员工的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在员工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发展中实现组织目标。
从管理方式上讲,管理者要勇于创新管理模式,由长期形成的点式岗位管理模式向职业丰富化、动态化管理模式转变。
为职业人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这种转变是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职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有效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新途径。
这种转换是当代社会职业发展的呼声,也代表了职业发展的未来。
需要理论界和业界不懈探求。
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故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
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
过程强调的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
状态则反映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学生的长远与未来。
对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思考

对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思考
伍小龙;魏昕
【期刊名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年(卷),期】2009(019)030
【摘要】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内涵,对当前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见解和思考.
【总页数】3页(P176-178)
【作者】伍小龙;魏昕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1121;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5
【相关文献】
1.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探析--以金华地区为例 [J], 陈霞
2.从教师节气氛看广西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J], 程欢
3.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徐海生
4.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分析 [J], 罗丹
5.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探究 [J], 肖明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提高策略

当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提高策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其职业认同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幼儿的发展。
然而,当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幸福感,也制约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当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1、职业满意度低部分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不满意,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倦怠感较强。
2、职业价值观模糊一些幼儿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清,缺乏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仅仅将其视为一份工作,而不是一项神圣的使命。
3、职业压力大幼儿教师不仅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关注幼儿的生活起居、安全健康等方面,工作繁琐且责任重大,导致心理压力过大。
4、职业发展迷茫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晋升渠道,许多幼儿教师感到未来发展迷茫,不知道自己在这个职业中能有怎样的成长和进步。
二、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1、社会因素(1)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期望过高,认为幼儿教师应该是全能的,既要教知识,又要照顾生活,还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这给幼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相对较低,与他们的工作付出不成正比,导致职业吸引力不足。
2、幼儿园管理因素(1)一些幼儿园管理不够规范,工作制度不合理,如加班频繁、工作量过大等,影响了幼儿教师的工作体验。
(2)幼儿园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不足,缺乏培训机会和专业指导,使教师在职业成长中感到无助。
3、个人因素(1)部分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不够先进,无法适应新时代幼儿教育的要求,从而影响了职业认同。
(2)个人的职业兴趣和性格特点与幼儿教师职业不匹配,也是导致职业认同度低的原因之一。
三、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策略1、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重视程度(1)政府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改善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
职业认同_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_常瑞芳

职业认同感降低甚至缺失。因此, 对于招聘的教 事业的向往和热爱。要让师范生多深入幼教一线,
师, 幼儿园应视其工作情况定待遇, 而不能以是否 走进现实的幼儿教育改革之中, 切身了解和感受幼
在编为依据。只有在趋于公平的、富有激励性的工 儿教师的角色、地位与价值, 使他们因了解而认
【
作环境中, 教师才能形成稳定的职业认同感。
地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要让幼儿教师明白— ——获
得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根源在于创造, 也就是说 “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 , 才能在完整 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 〔5〕
( 二) 引导幼儿教师探讨如何 “育己”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幼儿园的工作环境。幼儿 园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创设利于教师职业认同感 形成的工作环境。
理规范、与服务对象间保持距离、行为的标准、长 期的训练、特殊的知识”等, 〔3〕 从而明确幼教专
克服当前幼儿园在选拔新教师时普遍存在的过分重 业对从业者的特定的规定和要求; 懂得幼儿教师的
视其技能技巧的倾向。教育学家范梅南提出优秀教 教育对象是幼儿, 幼儿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的活
师需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职业使命感, 对儿童的 动主体, 这个对象群体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 并非
教
的目标、社会价值等所持有的看法和社会对该职业 的一个过渡环节, 是新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重要
育
导
的评价、期望的一致。然而, 当前由于幼儿教师的 的起始部分。入职教育中的职业认同培养主要包括
刊
】
社会地位不高、幼儿教育从业者良莠不齐等多种因 以下两方面内容:
素导致了幼儿教师缺乏职业认同, 致使教师队伍不
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某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为 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首先,利用问卷调查了解 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情况,然后运用个别访谈深入探讨影响免费师范 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结果与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整体较高,但存在一定 程度的个体差异。其中,自我效能感和教学效能感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 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专业成长和家庭支持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作用较为突出。 在个别访谈中,受访者普遍认为,自我效能感和教学效能感是影响免费师范生教 师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这与问卷调查的结果相一致。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某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为 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首先,利用问卷调查了解 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情况,然后运用个别访谈深入探讨影响免费师范 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结果与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整体较高,但存在一定 程度的个体差异。其中,自我效能感和教学效能感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 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专业成长和家庭支持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作用较为突出。 在个别访谈中,受访者普遍认为,自我效能感和教学效能感是影响免费师范生教 师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这与问卷调查的结果相一致。
此外,受访者还提到学校氛围和社会认可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具有 一定的影响,但具体的影响方式和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高校应为免费师范生提 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技能和自我效能感;其 次,家庭应给予免费师范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坚定从教信念;最后, 社会应提高对免费师范生这一群体的度,营造良好的从业氛围。同时,本研究也 为后续探讨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成长、从教意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 路和方向。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分析

摘要本文是针对于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对当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并剖析了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本研究采用三种研究方法,选取陕西省咸阳市周边不同形式的幼儿园老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方面的考察对比,分析出目前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原因,最后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研究者结合前人的研究和专家意见,以及我国幼儿教师基层作实际情况和幼儿教师心理特征,编制并实施了“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的市场调研。
通过对问卷中的数据分析以及访谈结果,把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分为职业动力、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期望、职业幸福感这5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中大部分结果基本吻合,显示该问卷结构清晰、效果良好。
基于上述研究过程,研究者还从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问题背后就是答案,研究者从社会、政府和幼儿园出发,为幼儿老师以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并且对不同成长阶段的幼儿教师提出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幼儿教育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professional identity.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he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this study adopts three kinds of research methods to select children of different nature in Xianyang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Teacher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rough a wide range of study and comparison,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impact of factors to study.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researchers compiled and implemented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and analyzed the data carefully by combining interviews and expert opinions, as well as the actual work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By analyzing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factor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dentific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Most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literature show that the questionnaire has a clear structure and good effect.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composed of five element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process, But also from the various aspects of in-depth analysis, the answer is behind the question, the researchersfrom the community, government and kindergarte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to establish a good environment for different professional growth stage kindergarten teachers to make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g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一、引言 1(一)研究缘由 1(二)研究意义 1(三)概念界定 2二、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一)研究目的 2(二)研究对象 31.访谈对象 32.问卷对象 3(三)研究方法 41.文献法 42.访谈法 43.调查问卷法 4(四)研究结果 51.年龄为变量情况下的职业认同感差异 52.教龄为变量情况下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异 63.学历为变量情况下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异 74.园所性质为变量情况下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异 85.在工资水平为变量情况下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异 8(五)分析结果影响幼儿教师认同的因素 91.环境因素 92. 自身因素 11四、改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建议 13(一)政府方面 13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可 132.扶持私立幼儿园发展,加大教育成本投入 133.建立幼儿教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提高幼儿教师工资满意度 144.规定幼儿教师入职学历门槛,减少低学历入职 14(二)幼儿园方面 141.完善规章制度 142.幼儿园应形成自己的核心文化 153.鼓励创新,设置激励制度以及内部竞争机制 15(三)个人层面 15结语 17参考文献 18谢辞 24III一、引言(一)研究缘由幼儿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对于幼儿来讲,教师是除了父母以外的重要领路人,幼儿教师的的职业认同感不仅关系着幼儿教师的身心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健康,当前,幼儿教师工作懈怠、混日子等现象层出不穷,离职率上升,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加大了教育成本。
浅论高师生职业情感的重要价值与培养策略

浅论高师生职业情感的重要价值与培养策略[摘要]高师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的支柱,教育事业的新发展需要高师生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情感。
纵观当前高校师范专业教育,重知识技能培训、轻人文情感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其直接后果是导致高师生职业情感的缺失。
因此,当前的高师教育中应采取合适的策略培养高师生的职业情感。
[关键词]高师生职业情感培养对策具备教师职业情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
高师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只有对教师职业产生了由衷的热爱和独特的情感,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坚定职业信念,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整个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的新进展。
纵观当前高校师范专业教育,重知识技能培训、轻人文情感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其直接后果是导致高师生职业情感的缺失。
因此,当前的高师教育,采取合适的策略培养高师生的职业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师生职业情感的内涵所谓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
有强烈职业情感的人,能够从内心产生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需求意识和深刻理解,因而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
积极向上的职业情感是每一个劳动者工作的力量源泉,是完成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高师生的职业情感是指高等院校中的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体验与感受,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一)正确的职业意识要培养高师生的职业情感,首先需要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师职业,只有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了教师职业的工作性质、社会意义、职业价值,才能产生深厚的职业情感。
教育事业是崇高、神圣的,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中,教育事业都起着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认识到它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说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二)良好的职业情趣目前教师的收入待遇不高,工作压力也较大,如果教师只有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心,而不是对教师职业的浓厚兴趣来完成教育工作,那么他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必定不能持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破封闭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建立开放的师范 生培养机制是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的需要,对于师 范生实习模式改革,建议建立中学教育教学研修基 地,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实习学导制。所谓学导制,是指由优秀高 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担任学导,与几名师范生结对,开 展关于专业学习和教育实践方面的导航行动。师范 生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就会面临着适应学习环境 和自身的变化,尤其在教育实习阶段,实习教师会面 临着“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冲突,学导适时地 引导,对其校园生活和教育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释疑 解惑,促进学弟学妹们将专业学习和职业准备相协 调,同时学导们自身解决矛盾和处理问,国外师范教育很注重师范生理论学 上为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提供适当的课时支
习和教学实践的结合。而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 持是十分必要的。
压缩平均为6- 8周,实际上课时间为4- 6周;实习时
教育实践性课程也应是课程建设的重点。教育
间的安排上集中在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上学期进 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
个案研究表明,通过师范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的自我反思,他们能把仅有的教学经验同他们所获 的理论知识、情感与社会对教师群体的期待结合起 来,从而形成作为教师的自我形象。因此,在进行教 育教学实践的前提下,利用典型教学案例,训练学生 对实践的批判与反思能力,让学生养成与同伴交流 经验、对话的习惯,养成对教学相关细节进行观察、 思考、追问的习惯。由此,才能在专业成长的基础上, 不断地获得自我认同,并将自我认同与教师认同相 协调,共同发展从而形成“学习- 实践- 反思”同期互 动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
学技能的培训。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所出现的课堂控
1.整体规划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现理论学
制能力较弱、缺乏教学机智、教学手段单一、教育教 习与技能掌握协调统一。
学方法死板等问题反映了我们在师范生培养上缺乏
原有的高师课程建设重视专业课程、教育类课
对其教学技能培训的足够重视。师范生教育教学技 程的理论层面,却忽视了教育实践课程及教育类课
参考文献 [1]左平良,钟华,范毅. 论本科法律实践教育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3]Goodson, I.F., &Cole, A.L. Exploring the Teacher' 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nstructing Identity and Community.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 1994, 21(1), 85- 105. [4]Sugrue, C. (1997): Student teachers' lay theories and teaching identitie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3), 213- 225 [5]韦世艺.高等师范实习生教师职业认同的个案研究[J].福建高教研究,2006,(1). [6]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
做好记录并进行反思,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对教 范生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师范生对教
育教学适应性,适应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 师这一职业的情感。师范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赋予
第三,教育实习模式上存在问题。从教育实习支 教师这一职业以丰富的情感,适当拉长教育实习的
持体系来看,我国教育实习资源匮乏:指导教师一般 战线,充分认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在其中展开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新时 期教师这一职业核心价值的本质变化,增强对教师 这一职业的认同感,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将承担工作
的意义。师范生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教师职业认同, 才能自主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和个人教师职业发展计 划,从而明确其专业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这样的学 习有目标、有计划,由此所做的职业准备也更充分、 全面。
二
当前出现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意识较弱、职业认 同感差,以致影响到专业学习、就业及个人职业生涯 发展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等师范院校陈旧的 培养模式与新的教师素质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当 前高等师范培养模式如果还是按照原来对教师的要 求,只重视课程设置轻视实践在师范生专业学习中 的作用,其培养出的学生将不能满足教师的新角色 要求。因此要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首先必须 理性分析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诸 多问题,正确认识不合理的培养模式产生的消极影 响。我们认为,我国高师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 题:
齐佩芳 薄艳玲/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 (广西 541004)
- 109-
关于培育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思考
第一,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重知识轻技能。 业认同提高的角度关注高师教育的诸多方面,从提
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类课程,轻视教育实践类课 高师范生技能和实践两环节入手,以隐形课程的完
程和隐性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忽视对师范生教育教 善为配合,改革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具体建议如下:
第二,将教学实习时间适当延长,贯穿于师范专 业教育的全程;把高校和中学的教学资源结合起来, 促进高师课程与教学论专家、中学教师、师范实习生 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体系的建立。这样,理 论和实践相结合,各主体在互动对话中实现共赢:满 足了中学教师补充理论的需求,提高了其教学研究 的水平及辅导师范生的工作热情;师范生在中学教 师榜样示范的作用下,既提升了教育教学实战经验, 获得了研究教师、感受理解教师职业核心价值的机 会,又坚定了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念,从而提高了今后 专业学习的自觉性和方向性,有利于缩短由专业向 职业的过渡期;同时提高了师范生的有效就业,提高 了高师院校的就业率,还为中学提供了上手快、富有 研究精神和创造力的新生力量。
广
角
教育发展研究 2007.7- 8B
关于培育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思考
!齐佩芳 薄艳玲
一
随着教师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在职教师的职 业认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而关于师范生(未 来教师) 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 重视。“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所有求职人员对拟进入 的那个职业都应具有的起码的心理品质,一个求职 人员如果对即将进入的那个职业没有一点的思想准 备,那他在取得职业岗位之后很可能就会处于一种 茫然的状态而无法很好地开展工作。当然,尽管可以 有相当一部分求职人员对将来即将从事的那个职业 缺乏起码的思想准备,而是在进入那个职业之后再慢 慢培养的,但这种培养毕竟是一个事后的补救。”[1]因 此,对于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在职教 师的职业认同,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同样 具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生就不能全面地体验教师的职业生活细节,由此也 个人专业发展、确定和修正教师专业角色的机会。国
就无法深刻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内涵。
内有研究者把教师的自主发展看作是教学研同期互
动的过程,他们认为“研”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发生“母 三
胎”,从时间上看,是先有“研”的启动, “研”一经启动
高师培养模式的滞后性严重影响着师范生教师 “学”就相继运作起来,这是一种瞬间发生的事,没有
行。Goldron and Smith通过理论分析和推论的方 研究等,是学生应用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能能力于
法提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实践是职业认 教学实践的环节。“教育实践性课程是师范生理论联
同形成的唯一途径,职业认同需要在课堂实践中证 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师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
实。[3]Sgrue分析了影响职业认同的因素,提出实习教 能和能力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过程,也是师范生由
- 111-
能的欠缺会削弱师范生实习期间的成就感,影响到 程的实践层面,由此导致了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欠
其教育信念的坚定和教育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职 缺的现象。而教育教学技能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师范
业认同的形成和巩固。
生实习期间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不确定性的把握,
第二,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脱节。通过国内外 影响到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形成。因此,在课程的建设
由教法教师来担任,有的并不是专业教师担任,一般 有效的协商与对话,可以降低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无
是一位指导教师指导若干名学生;中小学教师也由 谓的紧张、恐惧,消除其对教师职业认同的不良因
于多方面的原因,缺乏指导的热情,实习学校也不欢 素,从而端正其择业意向。[5]
迎,这样高师院校和实习学校关系并不稳定。另外,
关于教师职业认同,首先要做的讨论便是教师 这一职业的核心价值。进入21世纪,教师这一职业的 核心价值已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由强调 教师职业的社会工具性价值到关注教师职业对从业 者教师的内在价值实现;由追究教师如何“育人”到 探讨教师如何“育己”;由把教师劳动的性质看作传 递性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创造性。[2]因此,教师的劳 动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教师 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职业认同要 求教师对其劳动性质重新认识,积极转变教师角色, 以自主专业发展的姿态迎接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2.注重师范生科研、反思能力的培养,实现由专
教育实习内容片面,不利于师范生的职业意识的养 业到职业的自然衔接
成。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实习内容相对狭窄,显
研究者认为教育教学实践者叙述个人在教学中
得空洞,主要包括学科课堂教学实践及一些简单的 经历的改变,包括知识、行为、态度、工作技巧、期望、
班主任辅助工作,忽视了实习的其他环节,这样实习 关注、重要事件经验等时,实际上也提供了一个反思
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师范生职 “研”就没有“学”的发生。[6]可见,高师培养模式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