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五年来锡林郭勒盟生态景观时空变化过程分析
《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范文

《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北方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草原地带之一。
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历史。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现状锡林郭勒盟的草原生态系统是该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对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草原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
三、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措施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政策工具,可以通过经济激励手段,鼓励和引导人类活动者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积极性。
在锡林郭勒盟实施草原生态补偿,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四、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的现状及问题目前,锡林郭勒盟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包括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生态移民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补偿资金不足、补偿标准不科学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度。
五、解决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的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2. 增加补偿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草原生态补偿的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补偿资金来源。
3. 科学制定补偿标准。
《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锡林郭勒盟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分析这一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而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根据近几年的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时间变化趋势通过对多年卫星遥感数据的分析,发现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在近年来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强度有关。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植被的生长周期逐渐延长,但过度的人为活动如过度放牧和开垦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覆盖度下降。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植被覆盖度有所回升。
(二)空间分布差异在空间分布上,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草原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而沙漠和戈壁地区的植被覆盖度较低。
这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一)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该地区降水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
此外,风力、温度等气象因素也对植被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影响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另一重要因素。
过度放牧、开垦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退化、沙漠化加剧,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
此外,人类的采矿、能源开发等活动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生态保护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这些政策在锡林郭勒盟得到了有效实施。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锡林郭勒生态环境改变剖析及修复

水资源保护和治理
总结词
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治理水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在锡林郭勒地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保护水源地、治理水污染、合理配置水资 源、推广节水技术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同时,应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可以更 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生态环境的改变和修复问题。在 锡林郭勒地区,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气候变化、人 类活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制定更加 科学、有效的修复措施。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 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手段,为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 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对锡林郭勒盟的生 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测。同时,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状况,综 合分析生态环境改变的原因和影响,提出相应的修复措施和建议。
02
锡林郭勒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
土地利用变化
01
02
03
过度放牧
锡林郭勒草原近年来面临 过度放牧的问题,导致草 场退化和土地利用变化。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虽然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 处。首先,研究范围相对较小,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 到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研究。其次,在修复措施方面 ,仍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和难点,需要进一步深化研 究。此外,由于数据和时间的限制,研究中还存在一 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展望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研究结论
通过对锡林郭勒生态环境的改变进行深 入剖析,研究发现造成生态环境改变的 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过度开发和人类 活动等。经过修复措施的实施,锡林郭 勒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物多 样性得到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得 到了提升。
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EVI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346-358草 业 科 学第 36 卷第 2 期2/2019PRATACULTURAL SCIENCE Vol.36, No.2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18-0233田志秀,张安兵,王贺封,曹媛,范倩倩. 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EVI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草业科学, 2019, 36(2): 346-358.TIAN Z X, ZHANG A B, WANG H F, CAO Y, FAN Q Q.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EVI and its response to influence of climate with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 in Xilin Gol League.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9, 36(2): 346-358.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EVI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田志秀1,张安兵2,王贺封2,曹 媛2,范倩倩1(1. 河北工程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2. 河北工程大学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摘要:基于2000–2014年锡林郭勒地区的MODIS/EVI数据,辅以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最大值合成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数据,利用趋势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2000–2014年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情况。
结果表明,1)锡林郭勒盟各类型植被EVI值从5月开始增长,7、8月达到峰值。
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山地草甸类和沼泽类植被呈降低趋势,而其他类型植被呈上升趋势。
2)锡林郭勒盟大部分区域的植被无明显变化,位于中部、南部、西南部、二连浩特、苏尼特左旗、东乌珠穆沁旗和西乌珠穆沁旗等区域的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类等植被呈现出缓慢改善的变化,而位于西乌珠穆沁旗东部的温性山地草甸类和东乌珠穆沁旗中部的沼泽类植被呈轻度退化趋势。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轨迹探析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轨迹探析[摘要] 植被演替一直是生态学中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都曾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演替学说,如欧美生态学家早在上世纪初提出的顶级演替学说,包括单元、多元顶级演替学说和顶级—格局假说等,国内著名的生态学家如祝廷成、贾慎修、任继周、李博、刘钟龄等也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草地演替规律进行研究,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
笔者根据前人的成果,结合十几年对典型草原的调查研究资料,尝试提出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轨迹。
[关键词]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轨迹锡林郭勒草原地处温性典型草原地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优质天然放牧草地,建群种以旱生丛生禾草为主,并混生有一定数量的中旱生、旱生杂类草,也有少量旱生半灌木、小半灌木为建群种的草地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牲畜头数的增加,放牧强度的增大,使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据2007年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多点调查平均计算,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相比,草群平均高度由42厘米降低为22.5厘米,植被的平均覆盖度由37.5%降低为21.2%,生物量平均由1540公斤/公顷下降到610公斤/公顷。
特别在畜群频繁采食的地段,草原退化更为严重。
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是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的代表,据李博、刘钟龄等先生的研究表明,这里的原生植被类型是以禾本科针茅属植物、羊草及菊科杂类草为主的典型草原类,土壤为暗栗钙土、栗钙土和沙质栗钙土。
为了更详细地研究放牧利用对典型草原退化演替的影响,刘钟龄先生于2005年在白音锡勒牧场桃林塔拉分场,设置了400亩典型草原放牧样地,该样地草地类型为克氏针茅+羊草草地,混生有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类型为栗钙土。
笔者及研究团队以此样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利用对典型草原退化演替的影响,并尝试找出典型草原退化演替轨迹。
实验样地用围栏划分出6个面积相等的放牧小区,设置不同的放牧强度(不放牧1个小区、轻度利用1个小区、中度利用2个小区、重度利用1个小区、极度利用1个小区),定期(每轮牧周期一次)观测每个小区内的植被状况,尤其是对建群种和优势种植物的生物量、草群高度、盖度、密度以及优良牧草出现的频度的观测,得出植物组成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不同的放牧强度对植被及土壤的影响,结合锡林郭勒典型草原路线调查(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结果,找到典型草原放牧退化演替规律,并尝试提出典型草原放牧退化演替的轨迹。
锡林郭勒盟宏观生态环境变化分析及生态恢复

锡林郭勒盟宏观生态环境变化分析及生态恢复摘要:锡林郭勒盟位于我国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退化严重。
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草畜矛盾加剧,过度放牧,草地开垦等造成的。
针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退化情况,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政策和生态工程来恢复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变化;政策调控;生态建设0引言锡林郭勒盟位于我国的北部边陲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北纬41°35′~46°46′,东经111°9′~119°58′,总面积20.3万km2,位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生态平衡功能脆弱,农牧业生产不稳定,又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因此,锡林郭勒盟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对北京及华北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全球变化响应的敏感带,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不合理的利用和管理,以及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这一地区的草地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地盐碱化,土地沙化严重,鼠虫灾害频发,沙尘暴肆虐,生态系统功能失调,已对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构成严重威胁。
1生态现状与变化态势锡林郭勒盟地区土地覆被/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典型草原、农牧交错带以及农耕区为主;东北部为乌珠穆沁盆地,河网密布,水源丰富;西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由一系列垄岗沙带组成,多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锡林郭勒盟地区生态环境退化明显,使得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敏感,抗干扰能力降低,具体主要表现在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恶劣天气增加等方面。
1.1草地退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的整体退化趋势一直在延续,21世纪初,相当于草原化荒漠状况的稀覆盖植被区的面积比20世纪80~90年代扩展了4~5倍,到2007年,退化、沙化草场面积达到可利用面积的64%。
锡林郭勒地区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及年代变化规律分析

锡林郭勒地区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及年代变化规律分析王海梅;李政海;韩国栋;许田;阎军【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09(018)004【摘要】以1981-2007年锡林郭勒盟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据为基础,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图形代数、空间建模、图层叠加等方法,以植被指数的消长规律人手.分析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状况的总体分布状况及年代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状况总体上呈现图斑镶嵌交错、带状递变、自东向西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总体来讲.20世纪80年代以来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的整体退化趋势一直在延续.荒漠草原区与典型草原区的生态地理界线都发生了明显的东移,21世纪初,相当于草原化荒漠状况的稀覆盖植被区的面积比20世纪80-90年代扩展了4~5倍,尽管低覆盖植被区的面积比例没有发生变化,但东部界线向东推移了1个经度的范围,密覆盖植被区面积极度萎缩,同时向东收缩了一个经度.【总页数】6页(P1472-1477)【作者】王海梅;李政海;韩国栋;许田;阎军【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600;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600;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相关文献】1.基于MODIS数据的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变化及r驱动因子分析 [J], 焦全军;付安民;张肖;孙涛;张苏2.2000-2010年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格局及其气候响应 [J], 杭玉玲;包刚;包玉海;布仁吉日嘎拉;Altantuya Dorjsuren3.基于MODIS EVI数据的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 [J], 杨强;王婷婷;陈昊;王运动4.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主导因素分析:以锡林郭勒为例 [J], 李茂林;闫庆武;仲晓雅;朝鲁孟其其格5.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J], 屈莹波;赵媛媛;丁国栋;高广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锡林郭勒盟气候干燥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锡林郭勒盟气候干燥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王海梅;李政海;韩国栋;张颖;乌兰;宋国宝【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0(030)023【摘要】以锡林郭勒盟15个气象站点1981-2007年的月平均气温、月累积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在Arcis软件的支持下,得到DeMartonne干燥度的空间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27a平均干燥程度自东向西递增;1981-2007年,锡林郭勒盟整体上表现出干燥度数值下降、干旱程度上升的趋势;从干燥度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锡林郭勒盟气候相对湿润时期,21世纪初期,锡林郭勒盟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呈现干燥度值减小、干燥程度加大的趋势,干性干旱区在空间分布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结果也打乱了原有的气候带状交替格局.21世纪初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各干燥度等值线的位置均发生了明显的东移现象.【总页数】8页(P6538-6545)【作者】王海梅;李政海;韩国栋;张颖;乌兰;宋国宝【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51;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大连,116600;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大连,116600;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大学学报编辑部,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51;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锡林郭勒盟荒漠化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J], 王海梅2.近55年三江源地区地表干燥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J], 唐敏;张勃;张耀宗;季定民;马琼;张国斌3.锡林郭勒盟草地物候期的时空演变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J], 孙秀云;刘海新;赵玉玲;杨楠楠;王炜4.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EVI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J], 田志秀;张安兵;王贺封;曹媛;范倩倩5.自然干燥度和实际干燥度及其在气候工作中的应用 [J], 陈昌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 9 NO 6 13 .
Nov 2 O . O1
近 三 十 五 年 来 锡 林 郭 勒 盟 生 态 景 观 时 空 变 化 过 程 分 析
根 少 子 ,阿拉腾 图雅 ,胡云 锋 。
( . 蒙古 师 范 大 学 地 理 科 学 学 院 , 1内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 0 2 ; . 国科 学 院 地 理 科 学与 资 源 研 究 所 , 10 2 2 中 北京 i0 0 ) 0 1 1 摘 要 : 于 ArG S平 台 , 过 遥 感 图 像 及 相 关 数 据 , 内蒙 古 锡 林 郭 勒 盟 生 态 景 观 类 型 进 行 划 分 , 此 基 基 cI 通 对 在
草 原 景 观有 所 改 善 的阶 段 ,0 0 是 一 个 分 界 线 ;在 变 化 程 度 上 , 3 20 年 近 5年 来 草 地 景 观类 型 的绝 对 变 化 面 积 最 大 , 净 减 少 面 积 为 l 4 . 3 m , 变 化 速 度 上 其 年 变 化 率 最 小 , 有 一 0O , 化 速 度 最 快 的是 聚 落 景 观 类 型 , 7 8 但 7 k 仅 .1 变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0 8 ; 空 间 分 布 上 , .4 在 生态 景 观类 型 由集 中 于 中部 、 部 地 区 逐 步 向 外 扩 散 , 化 程 度 也 逐 渐 增 大 , 南 变 2 0 -2 0 0 5 0 9年 逐 步 向各 旗 县边 缘 地 区 转 移 , 化 程 度逐 渐 减少 . 变 关 键 词 : 林 郭 勒 盟 ; 态 景 观 ;时 空 变 化过 程 ; 感 锡 生 遥 中图 分 类 号 : P7 T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1 83 (0 0 0 - 6 7 0 1 0 - 7 5 2 1 )6 0 1 - 6
础 上 分 析 了 2 纪 7 代 中 期 以来 锡 林 郭 勒 盟 生 态 景 观 类 型 的 时 空 变 化 过 程 . 果 表 明 :近 3 来 , 林 郭 O世 O年 结 5年 锡 勒盟 生态 景 观 类 型 的变 化 主 要 发 生 在 草 地 、 漠 、 地 和 农 田景 观 类 型 上 ;1 7 -2 0 荒 漠 和 农 田景 观 类 型增 荒 湿 9 5 0 0年 加 , 地 景 观 类 型 减少 , 草 原 生 态 景 观 被 破 坏 的 阶 段 ; 0O 2 0 农 田景 观 类 型 减 少 , 地 景 观 类 型 增 加 , 草 是 2 0 一 0 9年 草 是
变化过 程 , 这对 研究 今后 的生态 环境可 持续 健康 发展具 有重 要意 义.
1 研 究 区概 况
锡林郭 勒盟位 于 内蒙古 自治 区 中部 , 于东 经 1 15 1 0O 北 纬 4 。2 4 。 1之 间 , 与蒙 古 介 1 。9~ 2 。 1 , 2 3 1~ 64 北 国接 壤 , 边境 线长 1 9 k 总面 积 2 . 6万 k [] 锡林 郭勒 盟是 我 国北方 草原 区和农牧 交错 带的重 要组 6m , 0 O2 mz Z. I 成 部分 , 属温 带大陆 性季风 气候 , 其气 候特点 为 春季多 风 干旱 , 季 温凉 , 季 凉爽 , 雪早 , 季 寒冷 漫 长. 夏 秋 霜 冬 年 平均气 温 0 ~3℃ , 无霜期 9  ̄ 1 0 , 均降水 量 1 0 0 0 3 年 d 4  ̄4 0 mm, 自东 向西递减 .
随着人类 社会 的发展 、 口的急 剧增 长 、 人 工业 化 范 围的不 断 扩大 , 论是 在 全球 尺 度上 还 是在 国家 或者 无 区域 的尺度上 , 土地 利用 的格局 、 深度 和 强度都 在不 断发生 变化 [ , 而导致 土地 覆盖 的变化 , 1从 ] 由此对 地球 生
态 系统 产生 了深刻影 响 , 也促 进 了人 们对 生 态 系统 方 面 的研 究 [ ] 这 2 .近 年来 , 全球 气 候 变 暖及 日趋 频 繁 受 的人类 经济活 动 的双 重胁 迫 , 原生态 环境 受到 严重破 坏 , 化速 度 逐渐 加快 , 被 自然 景 观破 碎 化 日趋 严 草 沙到 2 O世 纪 7 O年代 , 遥 感解 译 的基 础上 获 取 1 7 在 9 5年 、 9 0年 、0 0年 、 19 20
20 0 5年 、 0 9年 5 生态 景观类 型 的空 间分 布数 据 , 析 2 纪 7 20 期 分 O世 0年代 以来锡 林 郭勒 盟 生态 景 观 的时 空
2 数据 来 源 与研 究 方法
2 1 数据 来源 与处理 .
已对 内蒙古 草原地 区 的生态安 全构成 威 胁[ . 些年 , 7近 ] 国内外 学者 对 内蒙古 地 区及 草原 地 区的 可持 续发 展 、
环境 质量 、 尘暴 、 沙 生态恢 复工 程 、 生态景 观 的时 空 变化 过 程 等方 面 的研 究 成 果很 多 . 引, 是研 究 时 间尺 s 但
重 ] 内蒙古 锡林郭 勒盟 是我 国东北 、 。. 华北 、 西北 最重要 的生态屏 障 , 但生 态系统 极 为脆 弱 , 已成 为 全球科 它 学研 究 的热点地 区和重 要 内容 [ ] 目前 , 1. 锡林郭 勒盟 生态 系统 持续 退 化 , 生态 景 观类 型结 构 受 到严 重 干扰 ,
第3 9卷 第 6期 21 0 0年 1 月 1
内蒙 古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汉文 版 )
J un l fIn rM o g l r lUnv riy ( tr l ce c iin o r a n e n oi No ma iest Na u a in eEdt ) o a S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