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5+电离能和电负性(含解析)

合集下载

选修三电离能及电负性导学案

选修三电离能及电负性导学案

第2课时 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概念及其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知道电离能和电负性的简单应用。

一、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1.第一电离能 (1)含义元素________________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______________所需的最低能量,用符 号________表示。

(2)应用第一电离能可以衡量元素的气态原子________________的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________失去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3)变化规律 ①变化规律变化规律—⎪⎪⎪⎪⎪――→同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 的趋势,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 ,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 。

――→同主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②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 0、d 0、f 0)、半满(p 3、d 5、f 7)和全满(p 6、d 10、f 14)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该元素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

2.第二电离能和第三电离能 (1)第二电离能____________________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__________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用I 2表示。

(2)第三电离能________________再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__________所需的最低能量,用I 3表示。

二、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1.含义电负性是用来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______________能力的物理量。

指定F 的电负性为________,并以此为标准确定其他元素的电负性。

2.变化规律变化规律—⎪⎪⎪――→同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 ,表明其 的能力逐渐增强。

――→同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呈现 趋势,表明其 能力逐渐减弱。

高中化学总复习 主题二 热点题空4 电离能 电负性原因解释

高中化学总复习 主题二 热点题空4 电离能 电负性原因解释

热点题空4电离能电负性原因解释1.电离能差异原因解释答题模板A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处于半充满(全充满),比较稳定,难失电子。

应用举例(1)第一电离能N大于O,原因:N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p3,处于半充满,比较稳定,难失电子。

(2)从结构上分析Fe3+比Fe2+稳定的原因:Fe3+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为半充满结构,而Fe2+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

2.元素电负性大小的原因解释答题模板A原子比B原子的半径大,且A原子的核电荷数比B原子的小,所以A原子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小于B,故电负性A小于B。

应用举例请结合核外电子排布相关知识解释,C的电负性小于O的原因:碳原子半径比氧原子半径大,且核电荷数比氧的小,故碳原子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小于氧。

1.比较Mn和Fe的电离能数据可知: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

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Mn2+的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充满状态,较稳定;而Fe2+的3d轨道上电子数为6,不是较稳定的状态2.铜锌合金俗称黄铜,铜锌两种金属的各级电离能(单位:kJ·mol-1)数据如下表。

I1I2I3I4I5I6Cu 745.5 1 957.9 3 555 5 536 7 700 9 900Zn 906.4 1 733.3 3 833 5 731 7 970 10 400I2(Cu)>I2(Zn)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结构稳定难失去电子,Zn+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1,易失去4s电子3.在高温下,Cu2O比CuO稳定,从离子的电子层结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模块学习评价(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模块学习评价(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模块学习评价(含答案)模块学习评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1.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答案】 D2.下列轨道表示式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解析】最低能量状态是指符合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量顺序且满足洪特规则的状态,因此,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3.元素周期表中能稳定存在且电负性相差最大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HI B.LiIC.CsF D.KI【解析】元素周期表中能稳定存在的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能稳定存在的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Cs,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sF。

【答案】 C4.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B .HI>HBr>HCl>HFC .MgO>H 2O>O 2>N 2D .金刚石>生铁>纯铁>钠【解析】对于A 选项,同属于原子晶体,而熔、沸点越高,共价键越强。

显然对键能而言,晶体硅<碳化硅。

B 选项,同为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但HF 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所以HF 最高。

C 选项,对于不同晶体,熔、沸点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D 选项,生铁为合金,熔点低于纯铁。

【答案】 C5.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固态时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晶体 B .熔融状态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C .水溶液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 .固态不导电而熔融态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解析】B 错;有些分子晶体的水溶液和离子晶体的水溶液均导电,C 错。

【答案】 D6.(2018·绍兴高二质检)下列表达式错误的是( )C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23p 4D .碳—12原子:126C【解析】 S 2-的3p 轨道上应有6个电子。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3学案:专题2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含解析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3学案:专题2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含解析

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1.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2.13除第1周期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____到______的周期性变化。

预习交流1短周期元素与长周期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规律有什么不同?二、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1.第一电离能(I1)的概念某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________形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的____能量。

注意:原子失去电子,应先失去最外电子层、最外原子轨道上的电子.2.第一电离能的作用可衡量元素的气态原子____一个电子的____程度。

I1越小,原子越____失去一个电子;I1越大,原子____失去一个电子。

3.I1的周期性变化(1)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____的趋势,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____,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____。

(2)同一主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____。

(3)周期表的右上角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____,左下角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数值____。

4.I1与洪特规则的关系(1)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存在一些____,这与它们的原子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有关。

如镁的第一电离能比铝大,磷的第一电离能比硫大。

基本规律: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0、d0、f0)、半满(p3、d5、f7)和全满(p6、d10、f14)结构时,原子的能量____,该元素具有____的第一电离能。

(2)第二电离能(I2)、第三电离能(I3)+1价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为该元素的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

+2价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3价气态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为该元素的第三电离能,用I3表示。

预习交流2学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哪些实际应用?三、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电负性的概念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____电子的能力。

2020高中化学 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讲义+测试(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

2020高中化学 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讲义+测试(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

第二课时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和第一电离能、电负性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了解电离能和电负性的简单应用,能够运用“位置、结构、性质”三者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区对应学生用书P016一、电离能1.概念错误!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错误!+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的错误!最低能量叫做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元素第一电离能符号:错误!I1。

2。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意义错误!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错误!容易失去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错误!难失去一个电子.3.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1)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错误!增大趋势(有例外)。

(2)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错误!减小趋势.(3)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还与其错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错误!外围电子排布)有关。

通常情况下,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错误!全空(p0、d0、f0)、错误!半满(p3、d5、f7)和错误!全满(p6、d10、f14)结构时,原子的能量错误!较低,该元素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

例如,Mg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s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P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3,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因而Mg、P的第一电离能相对较高.二、电负性1。

M(g) M2+所需的能量是否是其第一电离能的2倍?提示:应远大于其第一电离能的2倍.因为首先失去的电子是能量最高的电子,故第一电离能最小,再失去的电子是能量较低的电子,且失去电子后离子所带正电荷对电子吸引力更强,从而使电离能越来越大。

2.以钠、镁、铝为例说明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与各级电离能的关系。

提示: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较低,而第二电离能突跃式变高,也就是说,钠的第一电离能远远小于它的第二电离能。

这说明钠原子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1价的阳离子,从而形成稳定状态,此时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变得更强,不易再失去第2个电子。

高中化学《必修二 元素的电离能和电负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二 元素的电离能和电负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二 元素的电离能和电负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基态原子中,其元素的第二电离能与第一电离能相差最大的是 ( )A .2221s 2s 2pB .5221s 2s 2pC .62211s 2s 23p sD .62221s 2s 23p s2.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I 1 (P)>I 1 (S)B .离子半径:r(Al 3+)>r(O 2-) C .分子中的键角:H 2O>NH 3>CH 4 D .电负性:K>Na>Li 3.下列有关电离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越大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B .第一电离能是元素的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C .第三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越来越大D .可通过一种元素各级电离能的数值,判断元素可能的化合价4.按F 、Cl 、Br 、I 顺序递增的是( )A .价电子数B .第一电离能C .电负性D .原子半径5.下列各组元素按第一电离能增加顺序排列的是( )A .Li 、Na 、KB .B 、Be 、LiC .O 、F 、NeD .C 、N 、P6.2020年11月6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New Sat9-18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提供动力的化学反应为:C 2H 8N 2+2N 2O 4=3N 2+2CO 2+4H 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 2的电子式::N N :B .CO 2的空间充填模型:C .CO 2是氧化产物D .电负性大小:O>N 7.5B 、6C 、7N 、8O 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C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2周期Ⅳ族B .N 2H 4中氮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sp 2C .第一电离能:N>O>C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 3BO 3 > H 2CO 38.氮气可以作食品包装、灯泡等的填充气。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电离能与电负性1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电离能与电负性1

考点内容精讲一、电离能元素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而变成气态+1价阳离子,这时要吸收的能量叫做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通常叫做电离能.二、电负性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能力相对大小的量度。

知识规律:因此,习惯上就以电负性差值ΔX大于或小于1.7作为判断该A—B键的离子性或共价性的依据。

当ΔX>1.7时,多数属于离子键;当ΔX<1.7时,多数属于共价键。

离子键和共价键没有严格的界限。

典型高考试题例析例题1.(08年海南化学·23)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解析:选项C没有指明p轨道电子和s轨道电子是否处于同一电子层。

答案:C例2.(09年海南化学·19.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SO2、SO3都是极性分子B.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解析:A选项中,SO3是平面三角形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明显错误。

答案:A 例3.(09年福建理综·30)[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3分)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已知: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 s n m p n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1)Z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2)在[Z(NH3)4]2+离子中,Z2+的空间轨道受NH3分子提供的形成配位键。

(3)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4)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作答)(5)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学业分层测评5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鲁科版选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学业分层测评5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鲁科版选修3

学业分层测评(五)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利用元素的电负性不能判断的是( )A.元素的得电子能力B.化学键的类别(离子键和共价键)C.元素的活泼性D.元素稳定化合价的数值【解析】元素电负性是元素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

所以利用元素电负性的大小能判断元素得电子能力(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化学键的类别(两元素电负性差值小于1.7的一般是共价键,大于1.7的一般是离子键)、元素的活泼性(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元素在化合物中所显示化合价的正负(电负性大的元素显负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显正价),但不能判断元素稳定化合价的数值。

【答案】 D2.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的是( )A.Na K Rb B.N P AsC.O S Cl D.Si P Cl【解析】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的规律来判断。

【答案】 D3.下列关于元素电负性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O<S<Se<Te B.C<N<O<FC.P<S<O<F D.K<Na<Mg<Al【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故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A4.有短周期A、B、C、D四种元素,A、B同周期,C、D同主族,已知A的阳离子与D 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的阴离子和C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且C离子的核电荷数高于B离子,电负性顺序正确的是( )A.A>B>C>D B.D>C>B>AC.C>D>B>A D.A>B>D>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B、C处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C>B>A,C、D处于同一主族,且C在D的下一周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五)(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越小,表示气态原子越容易失电子B.同一元素的电离能,各级电离能逐级增大C.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现递减的趋势D.在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一定是越来越大【解析】D选项中要注意存在特例,即第2、3、4三个周期中的ⅡA族和ⅤA族元素由于核外电子排布处于全充满或半充满状态而结构稳定,其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右侧元素的大。

其他选项的结论都正确。

【答案】 D2.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碱性:NaOH<Mg(OH)2<Al(OH)3B.第一电离能:Na<Mg<AlC.电负性:Na>Mg>AlD.半径:Na>Mg>Al【解析】因为金属性Na>Mg>Al,因此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NaOH>Mg(OH)2>Al(OH)3,A错误;第一电离能:Al<Mg,B错误;电负性:Na<Mg<Al,C错误。

【答案】 D3.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A.n s2n p3B.n s2n p4C.n s2n p5 .D.n s2n p6【解析】n s2n p3处在半充满状态,n s2n p6处在全充满状态,均是能量最低的状态;而n s2n p4和n s2n p5中,n s2n p4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 s2n p3半充满状态,因此第一电离能最小。

【答案】 B4.下列各元素,最易形成离子化合物的是()①第3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②外围电子构型为2s22p6的原子③2p轨道为半满的元素④电负性最大的元素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易形成离子化合物。

第3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钠,易失去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p6的原子是氖,化学性质不活泼;2p轨道为半充满的元素是氮,非金属;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氟,非金属性最强,故最易形成离子化合物的是钠和氟。

【答案】 D5.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1。

根据下表所列数据所作的判断中错误的是()A.元素XB.元素Y是ⅢA族元素C.元素X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ClD.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它可能与冷水剧烈反应【解析】X电离能的突跃式增大发生在第一个电子和第二个电子之间,说明X的价电子数为1,则其常见化合价为+1,形成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XCl,A、C两项判断正确。

Y电离能的突跃式增大发生在第三个电子和第四个电子之间,说明Y有3个价电子,又因Y 是主族元素,可得出Y是ⅢA族元素的结论,B项判断正确。

若Y处于第3周期,则Y应为Al元素,Al不能与冷水剧烈反应,D项判断错误。

【答案】 D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大C.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定小于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D.在形成化合物时,电负性越小的元素越容易显正价【解析】主族元素的电离能与电负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电离能有特例,如电负性O>N,但第一电离能N>O,故A项错误;B、C项均没有考虑过渡元素的情况,过于绝对化。

【答案】 D7.下列关于元素电负性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O<S<Se<Te .B.C<N<O<FC.P<S<O<F .D.K<Na<Mg<Al【解析】A项,元素属于同一主族,电负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小;B项,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电负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大;C、D两项,元素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在周期表中,右上角元素(0族元素除外)的电负性最大,左下角元素电负性最小。

【答案】 A8.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导学号:61480018】A.第一电离能:Y一定小于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小于H n X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D.X和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解析】据电负性X>Y推知,原子序数X>Y,由于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呈增大趋势,但有反常,如ⅡA族和ⅤA族元素,原子结构为全满和半充满状态,电离能比相邻元素的高,如电负性O>N,而第一电离能N>O,A错误;氢化物稳定性H m Y小于H n X,B正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的强于Y,C正确;电负性大的吸引电子能力强,化合物中显负价,电负性小的吸引电子能力弱,化合物中显正价,D正确。

【答案】 A9.下列不是元素电负性应用的是()A.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B.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正负C.判断化学键的类型D.判断化合物的溶解度【解析】通常电负性大于1.8的为非金属,小于1.8的为金属,电负性在1.8左右的为“类金属”,一般来说两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当其电负性差大于1.7时,形成离子化合物,小于1.7时形成共价化合物。

【答案】 D10.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C.电负性:④>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解析】由电子排布式可知:①为S,②为P,③为N,④为F。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第一电离能为④>③>②>①,A正确;原子半径应是②最大,④最小,B不正确;电负性应是④最大,②最小,C不正确;F无正价,②、③最高正化合价为+5,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D不正确。

【答案】 A11.第一电离能I1是指气态原子X(g)处于基态时,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X+(g)所需的能量。

下图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图(其中12号至17号元素的有关数据缺失)。

(1)认真分析上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推断Na~Ar元素中,Al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范围为________<Al<________;(填元素符号)(2)从上图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_____。

(3)上图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解析】(1)由信息所给的图可以看出,同周期的Ⅰ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而ⅢA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小于ⅡA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故Na<Al<Mg。

(2)同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图中可看出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3)根据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可以看出,图中所给元素中Rb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其位置为第5周期ⅠA族。

【答案】(1)Na Mg(2)从上到下依次减小(3)5ⅠA12.下表给出的是原子序数小于20的16种元素的电负性x数值:(1)根据所给数据分析推测:同主族的不同元素的x值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应为________(填元素符号),估计钙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________<x<________。

【解析】(1)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金属性越强,则元素的电负性越小,所以,同主族的不同元素,从上到下,x值减小。

同周期中主族元素的x值随原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2)由于氟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氟的电负性最大。

由于金属性强弱顺序为K>Ca>Mg,所以钙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为0.8<x<1.2。

【答案】(1)同一主族,从上到下,x值逐渐减小原子半径越小,x值越大(2)F0.8 1.2[能力提升]13.X与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Y与Z两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则X、Y、Z的原子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可能是()A.X>Y>Z .B.Y>X>ZC.Z>X>Y .D.Z>Y>X【解析】X、Y、Z应属同一周期,且金属性逐渐减弱(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减小)。

【答案】 D14.A、B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1)s x、n s x+1n p x+3。

A与B可形成化合物C和D。

D溶于水时有气体E逸出,E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61480019】(1)比较电离能:①I1(A)与I2(A)________,②I1(A)与I1(B)________,③I1(B)与I1(He)________。

(2)通常A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对A元素呈现这种价态进行解释。

①用原子结构的观点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电离能的观点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解析】由s能级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和n s x+1可知,x=1。

由A、B都为短周期元素和(n+1)s x、n s x+1n p x+3可知,n=2。

因此,A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A是钠(Na);B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B是氧(O)。

【答案】(1)①I1(A)<I2(A)②I1(A)<I1(B)③I1(B)<I1(He)(2)+1①N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1s22s22p6式的+1价阳离子,原子轨道为全充满状态,该结构体系能量低,极难再失去电子②Na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相对较小,第二电离能比第一电离能大很多倍,所以,通常Na原子只能失去一个电子(3)2Na2O2+2H2O===4Na++4OH-+O2↑15.根据下列五种元素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A.Q和R .B.S和TC.T和U .D.R和TE.R和U(2)下列离子的氧化性最弱的是________。

A.S2+.B.R+C.T3+.D.U+(3)下列元素中,化学性质最像元素Q的是________。

A.硼.B.铍C.氦 .D.氢(4)每种元素都出现相邻两个电离能相差较大的情况,这一事实从侧面说明: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本题的关键点是从表中提供的数据分析出表中所给元素有无电离能发生突跃的数据以及在何处发生电离能的突跃,从而分析出所给元素容易形成离子的价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