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写最美味论文 8万字论八角对卤鸡肉影响

合集下载

令人大开眼界的奇葩论文

令人大开眼界的奇葩论文

令人大开眼界的奇葩论文为了毕业,很多同学不得不挖空心思、大开脑洞地准备论文!于是乎,很多有着“匪夷所思”一样的题目和内容的毕业论文,就成了奇葩论文!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那些令人大开眼界的奇葩论文吧!奇葩论文1号:《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作者: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高建伟。

内容:高建伟同学在这篇论文中阐述了一个道理:“屁”并不单纯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且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场景具有某种对应关系。

论文详细分析了“屁”这种生理现象,是如何被“不文明”化的,上升到一种社会禁忌的。

最后,还提出针对屁的忌讳,屁向自然回归的可能性。

结局:优秀论文。

导师评价:高建伟的导师给了这篇文章很高的评价,导师称赞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奇葩指数:★★★★★奇葩论文2号:《失能的恐惧——一个研究生写不出论文的反思》作者:台湾东吴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研究生林依青。

内容:深入探讨了自己无法写出一篇学位论文的诸多原因。

这名毕业生认为,“从小将自己奴化的过程”是让他目前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团购、打工、社会实践以及书写论文时遇到的各种困难,都令他在论文撰写中无所适从。

在论文第四章“书写的困境”内有一节命名为“对话”,写出了许多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必须不停地看文献,钻研其中的知识,再通过不停删删减减、与自己对话后才能够熬出一本论文的心境。

结局:网友点赞。

评价:此毕业生写论文不拘一格,也为广大毕业生写论文提供了思路。

一旦不知道论文该怎么写的时候,就干脆写我自己好了,文章写得情真意切点儿,说不定导师就让你论文通过了呢?当然了,还是建议毕业生还是慎重选择,一旦老师不通过这样的论文,你就只能延期毕业了。

奇葩指数:★★★★★奇葩论文3号:《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女博士孙灵霞。

八角肉桂和香茅加工剩余物发酵配制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和蛋鸡的影响

八角肉桂和香茅加工剩余物发酵配制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和蛋鸡的影响

八角肉桂和香茅加工剩余物发酵配制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和蛋鸡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八角肉桂和香茅加工剩余物发酵配制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和蛋鸡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然后详细阐述了八角肉桂和香茅加工剩余物的发酵过程,以及发酵剩余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还探讨了发酵剩余物对饲料添加剂的适用性以及对鸡只健康状况的影响。

通过综合评价探讨了八角肉桂和香茅加工剩余物发酵配制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和蛋鸡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八角,肉桂,香茅,发酵,饲料添加剂,肉鸡,蛋鸡,生长性能,产蛋性能,健康状况,综合影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发酵过程,适用性评价,未来研究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八角肉桂和香茅是常见的香料,其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剩余物。

这些剩余物通常被视为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担。

通过发酵处理,这些剩余物可以被转化为有机肥料或饲料添加剂,具有潜在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有机饲料和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也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将八角肉桂和香茅加工剩余物应用于饲料行业。

这些研究主要关注发酵处理对剩余物营养成分的改变以及其对家禽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八角肉桂和香茅加工剩余物经过发酵处理后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和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这不仅有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还有望为家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八角肉桂和香茅加工剩余物进行发酵处理,探讨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和蛋鸡生长性能以及产蛋性能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发酵剩余物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对肉鸡和蛋鸡生长发育的影响;2. 研究发酵剩余物对蛋鸡产蛋率和蛋品质的影响;3. 探讨发酵剩余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适用性及其潜在的经济效益;4. 分析发酵剩余物对鸡只健康状况的影响,包括对免疫功能和消化吸收的影响。

冷幽默段子的作用

冷幽默段子的作用

冷幽默段子的作用网络上最受人欢迎的人是冷笑话段子手,最受欢迎的语言是冷笑话段子,冷笑话段子给人们休息或者在某种场合间,放松人们的心情或者解除压力。

接下来就是店铺为你精心准备的《冷幽默段子的作用》,欢迎观看!冷幽默段子的作用(热门篇)1.今天是12月6号,距离6月6号过去了整整半年。

也就是说,今年大一的你们已经有半年没有好好学习了.....2.葫芦娃叫阵蛇精,蛇精跑出来一看:“哟,葫芦来了啊。

”葫芦娃大怒:“是葫芦娃!听清楚,不是葫芦。

”蛇精毫不示弱,接道:“我一身的打扮也不是在变魔术。

”3.活着本来就是件辛苦的事,所以才要学着如何更快乐地活。

坠地得生,阖眼去死,那是造物予夺的恩惠;而努力多活一天,多笑一次,多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多遇见一个喜欢的人,多吃一顿生煎、馄饨、油条、麻辣烫、手抓饼、小龙虾、鸭血粉丝、小笼汤包、干炒牛河,才是你给自己的礼物。

4.陕西师范大学某女博士的毕业论文是《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我关注了一下她的专业,叫“动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翻译成大白话的意思应该是“烧硬菜”5.对面一个妹子在打电话,一边打一边吼:「你今年再不买…………闵行也行啊………还不够丢人啊……也别领证了………我等的还不够久啊………我找別人⋯⋯⋯你努力去吧……」大概什么事我能猜到,就是我好想过去和妹子说你男朋友也不容易,闵行房子其实蛮好的……但是我不敢………6.到现在,最年轻的还是70后那一代人;而80后一成年就变成了老人,迅速与生活握手言和,养家糊口,赚钱分账;90后世故得更早。

老是什么?当你不再关心现实之外的东西时,就已经老了。

( 格桑小巫)7.卫视剧不许出现人工流产,影片名不许有性暗示,建国以后的动物不许修炼成精——今天听到的广电新规定 (纳兰性急)8.河南交通厅长曾锦城上任写血书:“我以一个党员的名义保证绝不收人家一分钱。

”判15年。

二任张昆桐提口号:“让廉政在全省高速公路延伸。

”判无期。

几种香辛料对麻辣鸡感官品质的影响

几种香辛料对麻辣鸡感官品质的影响

几种香辛料对麻辣鸡感官品质的影响作者:王储炎等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4期摘要香辛料对我国传统酱卤食品的感官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以小茴香、桂皮、白扣、香叶等香辛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对麻辣鸡感官品质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小茴香>香叶>白扣>桂皮,从而得出麻辣鸡汤料中香辛料最佳配方为:小茴香6 g,桂皮4 g,白扣6 g,香叶6 g,八角3 g,肉桂2 g,甘草2 g,丁香2 g,白芷2 g,山奈2 g,花椒3 g,草果3 g,干辣椒5 g。

该研究可为麻辣鸡产品的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香辛料,麻辣鸡;感官品质中图分类号 TS2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88-03食用香辛料是利用植物的种子、花蕾、叶茎、根块、果实或其提取物制成的一类具有芳香和辛香等典型风味的天然植物性原料的统称[1]。

美国香辛料协会给香辛料的定义是指用来做食品调味用的植物[2]。

我国传统酱卤肉制品生产中采用香辛料作为调味用的材料,可以起到调色、增香、增味乃至抗菌防腐的作用[3-4]。

麻辣鸡是陕甘川地区著名的传统小吃,通过采用多种香辛料熬制的老汤来卤制土鸡的方法制成[5]。

本文参考民间配方,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小茴香、白扣、香叶、桂皮等香辛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香辛料配方对麻辣鸡感官品质的影响,以为麻辣鸡的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小茴香、白扣、香叶、桂皮、八角、肉桂、草果、白芷、丁香、山奈、甘草、花椒、辣椒、姜块、三黄鸡等来自合肥周谷堆农贸市场。

食盐、菜籽油、料酒、鸡精均购自永辉超市。

C19-SH1982电磁炉(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BCD-218ZM2D冰箱(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砂锅(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TP-300D分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GZX-9070 MBE数显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八角中莽草酸对卤鸭腿风味品质影响

八角中莽草酸对卤鸭腿风味品质影响

分析检测MEAT RESEARCHCHINA MEAT RESEARCH CENTER八角中莽草酸对卤鸭腿风味品质影响郭丹郡1,贺文杰1,*,胥 伟1,*,王宏勋2,吴彬彬1,易 阳1,候温甫1(1.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2.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摘 要:为研究八角中莽草酸对卤鸭腿风味品质影响机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以及测定脂肪氧化、活性自由基清除率,研究莽草酸对卤鸭腿风味品质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八角提取液中莽草酸质量浓度为0.114 1 mg/mL ;当八角提取液与鸭腿质量比2∶25时,卤制45 min ,鸭腿风味物质中烃类、醛类、酸类、酮类、脂类、胺类物质占比分别为59.14%、2.34%、7.99%、3.20%、16.47%、0.71%;卤制22 min 时,卤鸭腿风味物质中茴香脑占比最高(19.90%)。

卤制过程中添加莽草酸能促进鸭腿与风味物质结合以及抑制不良风味的形成进而改善卤鸭腿风味品质。

关键词:莽草酸;风味物质;卤鸭腿;脂肪氧化Effect of Shikimic Acid from Star Anise on the Flavor Quality of Braised Duck LegsGUO Danjun 1, HE Wenjie 1,*, XU Wei 1,*, WANG Hongxun 2, WU Binbin 1, YI Yang 1, HOU Wenfu 1(1.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China;2.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hikimic acid from star anise on the flavor quality of braised duck legs, the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shikimic acid from star anise on lipid oxidation was measured together its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shikimic acid in the 60% ethanol extract from star anise was 0.114 1 mg/mL. When the mass ratio of star anise extract and duck leg was 2:25, hydrocarbons, aldehydes, acids, ketones, esters and amines accounted for 59.14%, 2.34%, 7.99%,3.20%, 16.47% and 0.71% of the total amount of flavor compounds in braised duck legs stewed for 45 min, respectively. Anethole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19.90%) of the total amount of flavor compounds in braised duck legs stewed for 22 min. Shikimic acid could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flavor substances with duck leg meat and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undesirable flavors, thereby improving the flavor quality of braised duck legs.Keywords: shikimic acid; flavor substances; braised duck legs; fat oxidation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10219-038中图分类号:TS2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21)04-0044-07引文格式:郭丹郡, 贺文杰, 胥伟, 等. 八角中莽草酸对卤鸭腿风味品质影响[J]. 肉类研究, 2021, 35(4): 44-50.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10219-038. GUO Danjun, HE Wenjie, XU Wei, et al. Effect of shikimic acid from star anise on the flavor quality of braised duck legs[J]. Meat Research, 2021, 35(4): 44-50.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10219-038. 收稿日期:2021-02-19基金项目: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BBA046)第一作者简介:郭丹郡(1993—)(ORCID: 0000-0003-0047-2588),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组分与营养。

香卤鸡香料配方搭配技术解析

香卤鸡香料配方搭配技术解析

香卤鸡香料配方搭配技术解析如果制作一款香卤鸡的配方,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香料来搭配?根据卤水前辈师傅们透漏的一句话: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我们可以断定真正传统的卤水只有八种料。

根据上边十三种香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增香赋香的料多了,香料多了鸡未必就香,也可能出现,药味重,香料遮住了鸡肉本身的香,已经违背了我们配比香料的初衷。

所以我们应该从新梳理一下究竟挑选用哪八种香料来配置,能让所用香料起到香型互补,让香料的融合味道起到辅佐鸡肉本味的作用,最终让鸡肉香味更突出,味道更醇厚。

经过对这些香料的特性的分析最后确定八种香料:分别是陈皮、白芷,草果、高良姜、肉桂、丁香、砂仁草豆蔻。

确定这八种料后就来分析哪些香料作为君料来使用。

首先要分析肉桂:我们知道肉桂这款香料在卤制动物性食材所必不可少的香料,也是配置五香粉、十三香必不可少的。

因肉桂香气浓郁,入味很柔和,香味只进表皮,不会遮盖鸡肉香,会和鸡肉香味融合在一起,形成自然的香型,还有就是肉味的本身的口感甜,辛,但是不刺激,轻微的甜同时也可以起到提鲜去腥的作用。

其次是高良姜:高良姜本身气味比较淡,细腻芳纯,有具备回口香的特点,我们选择它作为君料,可以有效增加鸡肉浓郁的回香,让鸡肉越嚼越有味。

还有白芷:白芷香味很特殊,能去除鸡肉的腥气、油腻辅助高良姜增加鸡肉的回味,但是白芷气味易挥发,放得少气不带效果,所以用量也比较大。

草豆蔻和草果两者都有辛辣的作用,能增加食欲,能有效去除如猪肉类食材肥腻,油腻的口感。

能辅助起到出肉香的特点,所以在卤制猪肉类食材的时候可以作为君料,但是由于鸡肉和猪肉的本质区别太大,多了就会遮住鸡肉淡淡的香味。

由于草豆蔻必草果的味道更浓烈、刺激所以草豆蔻的用量要比草果的用量更少才行。

丁香俗话说“要想骨里香,就得放丁香”丁香以其浓烈的香味特性,可以吧香味直逼骨子里,页同样是因为这个特点,决定来了它不能多用,放一点达到效果就可以,在所有用量中是最少的一种香料,砂仁和陈皮,砂仁有一种草根的香味,回口略苦,可有效提升肉香,也是经常用与油脂多的猪肉搭配,所以在鸡肉中用量也小。

卤煮工艺对酱卤肉制品品质的影响

卤煮工艺对酱卤肉制品品质的影响

卤煮工艺对酱卤肉制品品质的影响作者:厉建军张建梅孙晓红王迎迎李洋辛伟娟王彩虹来源:《农产品加工·上》2019年第07期摘要:以酱牛肉为代表,研究卤煮过程不同料肉配比、不同卤煮温度、不同卤煮时间及中草药料包使用周期对酱卤肉制品感官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料肉配比为4%时,产品感官评分最高;当卤煮温度为85 ℃时,感官评分达到最大值;煮制时间为2.5 h时,感官评分达到最大值,产品风味最佳;中草药料包使用周期为3~5次,产品感官品质最好。

根据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研究结果,最终确定了料肉配比4%、卤煮时间2.5 h、卤煮温度85 ℃、中草药料包使用周期5次时所得产品的感官品质最佳。

关键词:酱卤肉制品;感官;肉料比;时间;温度中图分类号:TS251.1; ; ; 文献标志码:A; ; doi:10.16693/ki.1671-9646(X).2019.07.014Abstract:The sensory quality of sauced beef products was studied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meat,different temperature,different time of boiling and the use period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bags in the process of brine cook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nsory score of the product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ratio of meat to feed was 4%. The sensory score reached the maximum when the brine boiling temperature was 85 ℃. The sensory score reached the maximum when the boiling time was 2.5 h,and the flavor of the product was the best. The use period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ags was between 3 and 5 times,and the sensory quality of the product was the bes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test and orthogonal test,the sensory quality of the product was the best when the ratio of meat to feed 4%,cooking time 2.5 h,cooking temperature 85 ℃ and the use period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ags 5 times.Key words:sauce and stewed meat products;sensory organs;meat percentage;time;temperature 0; ;引言傳统酱卤肉制品是一类以畜禽肉及其副产品为原料,经卤煮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中式传统肉制品,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色香味形各具特色而深受我国消费者的喜爱,占有很大的肉类市场份额[1]。

“最美味博士论文”被围观的五大效应

“最美味博士论文”被围观的五大效应

“最美味博士论文”被围观的五大效应作者:刘尧来源:《河南教育·高教》2015年第03期近日,陕西师范大学一篇刚刚全票通过答辩的《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博士论文,被网友称为“最美味博士论文”,受到众多网友围观,迅速成为各类媒体热传与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

按理说,研究生学位论文应该是专业的学术论文,非同行专业人士是很难围观与热议的。

然而,近年这种围观与热议现象确实时常出现。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表面上看,是这些被网友围观与热议的学位论文选题为人们熟悉的日常生产生活问题,为围观与热议提供了可能性;从本质上看,是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究竟应该研究什么的问题,是高精尖的学术问题还是日常生产生活问题。

笔者认为,这种围观与热议现象,不仅寄托着网友与社会公众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美好期待,也预示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确实需要高等学校重新审视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了。

一、舆论效应作为研究生学位水平的证明,学位论文往往被网友与社会公众寄托着很高的期望。

回答“钱学森之问”依然任重道远,严肃的学术命题、宏大的社会问题都等待着研究,研究生怎能把家长里短的油盐酱醋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呢?有网友就调侃道,“八角茴香与卤鸡肉之间的关系”居然能够写出8万字的博士论文着实让人佩服。

不愧是陕西“吃饭”大学,一道卤鸡肉都能研究得如此专业,有一点儿小题大做吧。

对于“最美味博士论文”,绝大多数网友在新闻跟帖中也表示“很无聊”,“八角茴香与卤鸡肉,中国人吃了好多年,还需要论证吗?”“嗑瓜子也伤牙齿,嗑瓜子能写成学位论文否?”“博士与其研究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还不如直接做厨娘比较好。

”有人甚至认为,博士做有价值的研究,才对得起这顶博士帽,也才不至于浪费紧缺的教育资源。

也有网友认为,研究生做学问搞研究,并不是一定都要研究高精尖,正所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果能把身边的诸如“八角茴香与卤鸡肉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也不会让许多民间精粹失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博士写最美味论文8万字论八角对卤鸡肉影响引导语:八角茴香(简称八角)与卤鸡肉之间的关系,居然被写成了一篇8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的女博士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经陕师大官方微博发布后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这得用多少只鸡才能成就一篇博士论文?”不少网友称:“不愧是陕西吃饭大学,一道卤鸡都能研究的这么专业”,而这篇论文也被赞为最美味的论文。

八角茴香和卤鸡肉讲的不是一道菜
今年34岁的博士生孙灵霞是一名高校老师,目前在陕西师范大学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她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

这几天正忙着博士论文的答辩,对于自己的论文在网络走红,她感到很惊讶,“我没有想到论文受到大家的关注,出乎意料。


八角茴香、卤鸡肉这两样食材放在一起很容易被人联想到烹饪。

孙灵霞笑着对西部网记者解释说:“这和完全意义上的烹饪有一定的区别,烹饪更注重技艺技巧,我们这个主要是做科学研究。

”她说,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动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人们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都来自动物,动物肉类的处理也是自己专业的一部分。

“这篇论文讲的不是一道菜,而是研究传统的酱卤肉制品。

”她说,酱卤肉制品色香味俱全现在很受大家的喜爱,并且相对于快餐类肉制品是非常安全的,我们做这个课题主要研究香料对肉类制品风味的影响,让风味实现可控,产品质量达到一致性和稳定性,以便让传统肉制品走上规模化工业生产。

“卤煮是中国特色食品”
“我们主要想把传统肉制品做大,传统肉制品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广受人们的喜欢,卤煮的历史很悠久,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

”她说,
肉夹馍里面用的腊汁肉也属于卤煮的一种,河南的道口烧鸡是非常典型的传统卤禽类制品,也是中国的四大名鸡之一,还有安徽的符离集烧鸡,东北的沟帮子熏鸡,各个地方都有自己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卤制品。

孙灵霞介绍说,卤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在原始时代没有食盐没有调味,人们没有注意到可以用调料调节食物的风味,只是简单的火源加热,后来人们对饮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就加入一些外源的东西比如调味品,来增强或者改善食物的味道。

实验没有用整鸡选用了鸡大腿
那么一篇八万字的博士论文究竟要用多少鸡肉做实验才能完成呢?孙灵霞告诉西部网的记者,自己做实验没有用整鸡,只是用了鸡大腿,数量很大,不过究竟用了多少,自己已经记不清了。

而选择八角茴香,也只是因为觉得八角茴香是人们日常生活比较常用的香料大料,比较经济实惠,不管是炖煮鸡肉或者排骨,都会用到八角茴香,没有特别的选。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有效,我们固定选用了广西产的八角茴香,鸡大腿则是由河南的一家企业固定提供。

”她说,做实验时将鸡腿卤煮,然后在固定的小区域取样,再通过电子仪器来检测产生风味的物质含量变化情况。

“卤煮后的鸡腿是可以吃的,但我们很少吃。

”她笑着说,“现在这块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就先用了这一种香料来做研究,后面还会研究别的香料对肉类的影响。


八万字的论文就为研究风味可控
孙灵霞说,我们现在做的就是香料对传统肉制品风味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想把这块做起来,八万字的论文就讲了八角茴香(简称八角)这一种大料对卤鸡肉风味的影响,这只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研究,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要走上应用。

“传统肉制品使用的传统工艺有一定的弊端,很多都是手工作坊的生产,工艺质量稳定性差,不能很好的保证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包括风味的一致性。

”她说,风味
是比较难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进入工业规模化生产的时候就很难做到和原始品质风味保持一致,这也是目前传统肉制品在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也是重点需要攻克的重点问题。

她表示,论文主要讲了加入八角茴香和没有加入八角茴香的卤鸡肉到底有什么区别,通过这种对比来了解风味在卤煮过程中有什么影响,风味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卤煮的温度、火力、加热时间,让风味达到可控,对于后面的风味的调控和控制才能起到指导作用。

编后语:“答辩的时候,导师组的老师提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实际应用的问题提的比较多。

”她说,这也是我们一开始的切入点,我们计划花很长的时间把这一块做起来,通过研究使得工业化生产的风味尽量达到传统的味道,并实现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