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中必修一生物期末试卷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中必修一生物期末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B.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D.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2.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B.镁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镁影响光合作用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是人体的骨中的重要成分.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有些地区在食盐中加碘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3.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是生物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B.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C.动物和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不完全相同D.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4.将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核苷酸、五碳糖、碱基B.核苷酸、磷酸、碱基C.核糖、磷酸、碱基D.脱氧核糖、磷酸、碱基5.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
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A.胰岛细胞B.造血干细胞C.癌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6.下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B.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C.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2浓度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细胞呼吸作用强度7.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5种核苷酸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水浴条件下它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C.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它属于脂质D.水和无机盐都是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8.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使用高倍镜观察时,应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B.若物像偏于左上方,需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方能在视野中央看清物像C.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换高倍镜观察,把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D.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高倍镜下视野较暗,应调大光圈,换凹面反光镜9.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下列有关实验方案和检测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组别①②③④⑤酶蛋白酶蛋白酶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反应物蛋白质淀粉蛋白质淀粉麦芽糖A.①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①中不变紫色,③中呈现紫色B.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③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C.②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D.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④和⑤中均出现砖红色沉淀10.某研究小组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探究光照强度对生姜(阴生植物)和葡萄(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完整版)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66。
0分)1.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若,,则 B. 若,,则C。
若,,则D。
若,,则2.对于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有关下列命题:①若f(x)满足f(2018)>f(2017),则f(x)在R上不是减函数;②若f(x)满足f(-2)=f(2),则函数f(x)不是奇函数;③若f(x)满足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在区间[0,+∞)也是减函数,则f(x)在R上也是减函数;④若f(x)满足f(—2018)≠f(2018),则函数f(x)不是偶函数.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A. B。
C。
D.3.设P(x,y)是曲线C:x2+y2+4x+3=0上任意一点,则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4.对于任意a∈[-1,1],函数f(x)=x2+(a-4)x+4—2a的值恒大于零,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5.设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b,a⊥α,则b∥α②若a∥α,α⊥β,则a⊥β③a⊥β,α⊥β,则a∥α④若a⊥b,a⊥α,b⊥β,则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A。
0个 B. 1个C。
2个 D. 3个6.函数y=()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 B. C. D.7.如果a>1,b<-1,那么函数f(x)=a x+b的图象在()A. 第一、二、三象限B。
第一、三、四象限C. 第二、三、四象限D. 第一、二、四象限8.为得到函数y=cos(x+)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sin x的图象()A. 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B。
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C。
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D. 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9.点M(0,2)为圆C:(x—4)2+(y+1)2=25上一点,过M的圆的切线为l,且l与l′:4x-ay+2=0平行,则l与l′之间的距离是()A。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物理试题1 Word版含答案

鸡泽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物理模拟练习题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答案页1.如右图所示,为A、B两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随半径变化的图象,其中A为双曲线的一个分支。
由图可知()A.A物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B.A物体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不变C.B物体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不变D.B物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2.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
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B.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C.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度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D.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3.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 )A.大小和方向均不变B.大小不变,方向改变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D.大小和方向均改变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牵引力为F0 t1时刻,汽车的功率立即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到t2时刻,汽车又恢复了匀速直线运动。
设汽车所受阻力不变,下面关于汽车的牵引力F、速度v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5.如图所示,为现在超市中常见的一种电梯,人站上电梯后随电梯一起匀速运动的过程中( )A .电梯对人的摩擦力水平向右B .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为零C .人所受合力的冲量为零D .人的机械能守恒6.如图所示,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作用在小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 .物块滑到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为s .在这个过程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F (l +s )B .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fsC .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f (l +s )D .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s7.如图所示,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小球,放在半径为2R 、质量为2m 的大空心球内.大球开始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小球从图示位置无初速度地沿大球内壁滚到最低点时,大球移动的距离为 ( )A .2R B .3R C.4R D.6R8.质量为 m 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 推动下,从山坡底部A 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 的坡顶B ,获得速度为v ,AB 的水平距离为S 。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12 O:16 Na:23 S:32 Cl:35.5 K:39 Cu:64 Zn:65 Fe:56第Ⅰ卷(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 每次实验焰色反应后都要用试剂清洗铂丝,这种清洗试剂是( )A. Na2CO3溶液B. NaOH溶液C. 硫酸D. 盐酸【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 H2SO4将杂质洗为硫酸盐,它在灼烧时难挥发,不易除去;HCl将杂质洗为氯化物,它在灼烧时易挥发而除去.所以D正确;考点:焰色反应实验的考察。
2. 将30mL 0.5mol/L NaCl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0.03mol/LB. 0.3mol/LC. 0.05mol/LD. 0.04mol/L【答案】A【解析】将30 mL 0.5mol/L NaCl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答案选A。
3.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H+、I-、Br2、Na+B. Ag+、NO3-、Cl-、K+C. K+、Ba2+、OH-、SO42-D. Cu2+、NH4+、Br-、OH-【答案】A【解析】A、在溶液中I-被Br2氧化不能大量共存,A正确;B、Ag+与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Ba2+、SO4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Cu2+、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A。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B. 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 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D. 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质量单位为g,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故A错误;B、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CH4的摩尔质量为16 g/mol,故B错误;C、依据n==计算质量,3.01×1023个SO2分子物质的量==0.5mol,质量="0.5mol×64g/mol=32" g,故C正确;D、物质过程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不一定是分子,故D错误;故选C。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 精品

高一期末历史试卷十一、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45分)1. 依据西周时期的宗法制,诸侯国的国君死后,其继任者是A. 嫡长子B. 兄弟C. 功臣D. 庶子【答案】A【解析】西周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分封制。
同时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又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规定:诸侯的爵位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
体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其他诸子或功臣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所以选A。
2. 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A. 大禹B. 成汤C. 周武王D. 秦王嬴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为小。
结合所学,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的统治者是秦王嬴政,因为他是第一个我国第一个皇帝,所以又叫秦始皇。
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3. 两汉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A. 军功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解析】A项是商鞅变法中推行的;B项是汉代武帝开始的,流行于两汉时期;C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D项是隋唐开始直到1905年清末废除。
故B项正确。
4.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 增加税收B. 恩泽贵族C. 削弱王国势力D. 实现民族融合【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因为实行郡国并行制,造成了王国问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
增加税收是实行盐铁官营的目的,排除A。
推恩令表面上恩泽贵族,实质是削弱王国势力,排除B。
“推恩令”的目的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与实现民族融合无关,排除D。
5. 宋太祖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其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减轻地方财政开支C. 减轻地方军费开支D.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宋初统治者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在军事方面:把地方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1•一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4m/s,第2s末的速度是8m/s,则该汽车()A. 零时刻的速度为1m/s B.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C.任意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4m/sD.第2s内的位移是8m2•物理学中的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视为质点的是()A. 研究运动员跳高的过杆动作B.研究车轮边缘的速度C.计算轮船在海洋中的航行速度D.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3•关于速度与速度变化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方向向右,速度变化量方向可能向左B. 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越大C. 速度变化量只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D. 速度是矢量,速度变化量是标量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路程是指物体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B.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C. 路程是标量,位移的大小就是路程D. 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则它们的位移也一定相同5•有一长为L的列车,正以恒定的加速度过铁路桥,桥长为2L,现已知列车车头过桥头的速度为V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2,那么,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6.—个质点作直线运动,当时间t=t o时,位移s>0,速度V>0,其加速度 a > 0,此后a逐渐A.3V1-V2B.3V2-V1减小到零,则它的()A. 速度的变化得越来越快 B.速度逐渐减小度始终为正值7.甲、乙两物体从同一时刻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的判断正确的是()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两物体两次分别在1s末和4s末到达同一位置C. 乙在前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 0-6S内,乙的位移比甲大8•—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第2s内和第3s 内的位移大小依次为13m、11m、9m,则该车的加速度为(速度方向为正方向)()2 2 2 2A. 2m/sB.-2 m/sC.1m/sD.-1 m/s9•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物体一直往负方向向运动2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1.5 m/sC. 2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D. 前2秒的加速度与后两2秒的加速度方向相反10. 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1s内、2s内、3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 3: 5B. 一质点的位置坐标函数是x=4t+2t2,则它运动的初速度是4m/s,加速度是2m/s2C.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一定随时间均匀减小D.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物体的位移之差都相等二、多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11.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到达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O-t o和t o-3t o两段时间内()A.加速度大小比为2: 1,且方向相反B. 位移大小之比为1 : 2,且方向相反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2 : 1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1 : 112. 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间很长,时刻很短B. 第4s内和4s内都是一段时间间隔C. 光束在一瞬间通过1毫米的距离,这一瞬间可以看成是时刻D.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指的是时刻i3.在防恐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i时刻,速度达到较大值v i时打开降落伞, 做减速运动, 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0〜t i内,该空降兵的平均速度=7-B. 在t i〜t2内,该空降兵的平均速度=——-C•在t i〜t2内,该空降兵的平均速度>D•在t i〜t2内,该空降兵的平均速度V二!r-14•关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开始的is、2s、3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 1 : 3:5B.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i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 1 : 3:5C.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i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i : 2: 3i5.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后停止,对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这连续三个is的初速度之比为3:2:iB.这连续三个is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2:iC•这连续三个is发生的位移之比为5:3:iD. 这连i6.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和7v,经历的时间为t, 则()t11疥A.前半程速度增加3.5vB.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f llifC. 后,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D.后半程速度增加2v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i0.0分)17. 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工作的仪器,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如图为由A^B打点所得到的一条纸带.Ocm■・. Br 11111111111111111111 r111 r [2 3S;(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A^B发生的位移大小为cm;(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A^B的平均速度为m/s (保留2位有效数字)18. 如图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 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由图中的数据可计算得出,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 m/s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st? ? r单位:tm ^.20―1 ---- 2.D3 ----- -------- 2.B0 -------- -4 - --------- 3 SO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0分)19. ( 8分)1•滑雪运动员从斜面倾斜角为0 =37的斜坡顶端由静止滑下,已知斜坡长为L=40m,运动员滑到底端用时t=4s,求:(1)下滑的加速度a大小;(2)滑到底端时的速度v大小;20. (9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 o=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21. (9分)长为2m的竖直杆的下端距离一竖直固定管道口上沿10m,若这管道长是18m,让这根杆由静止自由下落,杆能自由穿过该管道,g取10m/s2,求:( 1)竖直杆通过管道的时间为多少?( 2)竖直杆完全穿出管道时的速度是多大?高一物理试卷答案和解析1.C2.C3.A4.A5.C6.D7.B8.B9.B 10.D 11.AD 12.BD 13.AD 14.BC •ACD 16.CD 17. 0.02; 3.68; 0.31 18.0.24; 0.8019.解:(1)在下滑过程中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一厂丄得:(2)到达底端时的速度为v=at=5X 4m/s=20m/s答:(1)下滑的加速度 a 大小是5m/s 2; (2)滑到底端时的速度 v 大小是20m/s ; 20. 解:(1)设经过时间t ,甲追上乙, I 2 I则根据题意有 vt-二at=二vt=13.5 即 vt- =2 vt=13.5 , 将v=9代入得到:t=3s , 再有:v=at 解得:a=3m/s 2即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为 3m/s 2. (2)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距离为 s ,1则:s=7.'代入数据得到s=13.5m .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s=20-13.5=6.5m . 答:(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为 3m/s 2.(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6.5m .1521. 解:(1 )竖直杆到达竖直固定管道口所用时间为t1 ,根据解得:完全通过竖直固定管道所用时间为t 2 ,根据汾点“:一訂爲解得则通过竖直固定管道的时间为: At=t 2-t l = (:/:,; — /?) s .(2)由自由落体末速度为: v=gt 可得速度为:v=gt 2=10| m/s .答:(1)它穿过竖直固定管道的时间为( _) s . (2)它完全穿出竖直固定管道时的速度是10 m/s.111s= s .。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

鸡泽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从北京开往天津的一列高速列车的速率B.研究绕月球运动的“嫦娥二号”卫星的运行姿态C.体操运动员在单杠比赛中D.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2.如图所示,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山船B.船山C.河岸流水 D.山地面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位移、力、加速度都是矢量B.物体沿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C.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此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D.火车在福州站停车15分钟指的是时刻4.如图甲、乙两个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A.极限法 B.放大法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会产生弹力B.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6.用两条细绳把一个镜框悬挂在墙上,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挂法中,细绳对镜框拉力最小的是( )7.关于力的单位“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牛”这个单位是由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这个规定确定的B.“牛”这个力的单位是根据在牛顿第二定律F=kma中取k=1时确定的C.1N就是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D.地面附近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并不是规定的,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得到的结果8.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某时刻速度为零时,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为零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越大C.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其速度变化一定越快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其速度一定增大9.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河北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

鸡泽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如图所示,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 研究从北京开往天津的一列高速列车的速率B. 研究绕月球运动的“嫦娥二号”卫星的运行姿态C. 体操运动员在单杠比赛中D. 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答案】A【解析】从北京开往天津的高速列车的形状、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可忽略,可看成质点,A正确;研究卫星的飞行姿态时,不能把卫星视为质点,B错误;完成单杠动作的运动员和表演芭蕾舞的演员,他们的姿态、肢体动作是需要研究的,不能把他们看成质点,CD错误.2. 如图所示,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 山船B. 船山C. 河岸流水D. 山地面【答案】B【解析】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在本题中作者和山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而作者认为自己静止不动,从而“看山恰似走来迎”,故此现象选择的参考系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但实际上船是运动的,所谓是“船行”选择的参考系是河岸、山或者地球上相对地球静止不动的其它物体,故B正确,ACD错误.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位移、力、加速度都是矢量B. 物体沿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C. 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此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D. 火车在福州站停车15分钟指的是时刻【答案】A【解析】A、速度、位移、力、加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A正确;B、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故B错误;C、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某个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C错误;D、时间间隔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火车在福州站停车15分钟指的是时间,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泽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从北京开往天津的一列高速列车的速率B.研究绕月球运动的“嫦娥二号”卫星的运行姿态C.体操运动员在单杠比赛中D.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2.如图所示,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山船B.船山C.河岸流水 D.山地面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位移、力、加速度都是矢量B.物体沿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C.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此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D.火车在福州站停车15分钟指的是时刻4.如图甲、乙两个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A.极限法 B.放大法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会产生弹力B.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6.用两条细绳把一个镜框悬挂在墙上,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挂法中,细绳对镜框拉力最小的是( )7.关于力的单位“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牛”这个单位是由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这个规定确定的B.“牛”这个力的单位是根据在牛顿第二定律F=kma中取k=1时确定的C.1N就是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D.地面附近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并不是规定的,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得到的结果8.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某时刻速度为零时,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为零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越大C.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其速度变化一定越快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其速度一定增大9.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笛卡尔经研究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算,并用实验验证了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牛顿总结伽利略等前人的经验,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10.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 N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1;如图乙所示,小孩用100 N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如图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3,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木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则F1、F2、F3的大小分别为()A.80 N、80 N、90 NB.80 N、80 N、45 NC.80 N、100 N、90 ND.80 N、100 N、45 N11.如图所示,一只蜗牛沿着葡萄枝缓慢爬行,若葡萄枝的倾角为α,则葡萄枝对重为G的蜗牛的作用力大小为( )A.GsinαB.GcosαC.G D.小于G12.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前5s内的位移达到最大值B.0-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1.5m/s2C.4-6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5s<t<6s内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3.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缓慢向上偏移时,细绳上的拉力将(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14.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4 m/s,经过4 s速度达到12 m/s,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2B.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为2 m/sC.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 m/s D.汽车的位移为32 m15.小明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照相机本次拍照曝光时间为1.5×10﹣2s,由此估算出位置A距石子下落起始位置的距离为()A.1.6m B.2.5m C.3.2m D.4.5m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3分,漏选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6.物体受共点力F1、F2、F3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三个力可能的取值为:A.15N、5N、6N B.3N、6N、4NC.1N、2N、10N D.8N、6N、3N17.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七条规定: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一百二十公里。
图示为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限速值是指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B.该限速值约为33. 3m/sC.汽车限速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难以刹车D.汽车限速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刹车距离越大,容易发生交通事故18.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50N,分力F1的方向与合力F的方向成30°角,分力F2的大小为60N,则()A.F1的大小是唯一的 B.F2的方向是唯一的C.F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D.F1的大小可能有两个值19.对牛顿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有实验基础的,因此可用实验来直接验证B.牛顿第一定律中提出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这条定律可能是错的C.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D.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加速度随之消失20.如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启动的时间比乙晚t1秒B.当t=t2时,两物体相遇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0米第II卷(选择题40分)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6分,(1)(2)小题每小题2分,(3)(4)每空2分,作图2分。
)2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单选)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力和质量”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用实验研究了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又研究了“在作用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是( ) A.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类比法(2)(单选)研究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在小车中增减砝码,应使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总质量(3)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1=30mm,1与2两点间距离x2=36mm,2与3两点间距离x3=42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4=48mm,则小车在打计数点2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m/s2。
(4)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②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的力F理论上指______,而实验中却用______表示。
(选填字母符号)A.砂和砂桶的重力B.绳对小车的拉力四、计算题(共24分。
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6分)如图所示,一位重600N的演员,悬挂在绳上。
若AO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BO绳水平,则AO、BO两绳受到的力各为多大?23.(8分)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出一棵苹果树树干部分的高度约为1.6m,一个苹果从树冠顶端的树梢上由于受到扰动而自由下落,该同学测出苹果经过树干所用的时间为0.2s,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1)苹果树树冠部分的高度约为多少?(2)苹果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24.(10分)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狗拉雪橇是人们出行的常见交通工具,如图所示,一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6kg的钢制滑板上,狗通过轻绳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以4m/s的速度匀速前进,雪橇与水平冰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sin37°=0.6,cos37°=0.8,g=10m/s2)求:⑴狗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雪橇匀速前进。
⑵某时刻,拉雪橇的绳子突然断裂,人仍然能始终安全坐在雪橇上沿直线运动,则人和雪橇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停下来。
鸡泽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5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A 4.B 5.B 6.B 7 A 8 C 9 A 10.C 11.C 12.C 13 D 14 C 15 C .二、双向选择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BD 17.AB 18.B D 19. CD 20.BD第II 卷(选择题40分)二、实验题 (本大题共16分,(1)、 (2)小题每小题2分,(3)、 (4)每空2分,作图2分,)21.(1)B (2)D (3)0.39、0.6 (4)①如图所示 ②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③B 、A四、计算题22.(6分)答案:1000N 800N AO 绳的拉力减小,BO 绳上拉力先减小后增大解析:把人的拉力F 沿AO 方向和BO 方向分解成两个分力。
如图甲所示,由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可知:AO绳上受到的拉力F 1=Gsin θ=600sin37°N =1000N BO 绳上受到的拉力F 2=G cot θ=600cot37°N=800N 。
23.(8分)答案:(1)2.45m (2)9m/s解析:(1)设树冠高度为h 1,树干高度为h 2,苹果从顶部下落到树干顶部的速度为v 0,则h 2=v 0t +12gt 2 得:v 0=7m/s又:v 20=2gh 1,得h 1=2.45m(2)设树的总高度为H,苹果落地的速度为v1v21=2gH H=h1+h2=4.05m得v1=9m/s答案:10N⑴解析:对小孩和雪橇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雪橇匀速运动时有竖直方向:(M+m)g=F N+F sin37°①水平方向:F cos37°=f②又f=μF N③由①②③得:狗拉雪橇匀速前进要用力为F=μ(M+m)gcos37°+μsin37°=10 N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