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1学时)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
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
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
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是同学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讨论:1、为什么我们中许多人不能适应大学生活?2、你觉得新生应该如何适应大学生集体生活?大学是青年人从家庭走向社会并进而创造未来的关键阶段,每一青年在跨入大学的门槛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特别是大学时期的发展蓝图。
那么,大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机构,它有什么社会作用,大学校园的生活又有何特点?这无疑是我们在进入大学并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时必须思索的。
一位大学生在网上发表感受,认为大学是“培养人的殿堂,这里的同学文明程度很高,这里的学习气氛很浓厚,这里的环境很优美……”而在另一位学生的眼里“大学还不如过去的中学,老师上完课就走,就连辅导员也是一两个星期才能见一次面……”显然,由于每一个大学生接触的都是一定时期、一定际遇下特定的学校,因而对大学都会有着不尽一致、不同侧重的感受;但是,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机构,大学在人们这种丰富多彩的感受的背后又有着自己的共性和个性。
为了更好地体会并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无疑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成才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大学生活究竟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1、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这里有浩瀚的图书、报刊资料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能使大学生接触广博的知识、锻炼必要的专业技能。
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冲浪,是同学们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
2、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这里聚积着众多学者和专家,他们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最新的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熟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第一专题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什么是大学精神? 借用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先生写的碑文上的两 句话,大学的精神就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 精神”。 “自由之思想”是指,大学是一个思想自由, 可以自由探索各种知识的地方。 “独立之精神”是指大学应当具有独立品格, 有独立于权力和金钱的自主性。
二、我国大学的成才目标
马克思曾提出:要发展成为“自觉而全面发展 的新人”。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当代大学生必 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 需要。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 者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 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后来概括为 “又红又专”。 邓小平提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第二,全面学习。 不仅认真学好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学好与专业 相关的其他知识,学好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 质的各方面知识。 学习应该是全面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 出重要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认为,终 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必须建立在主体社会成员 都能进行四种学习的基础之上。就是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并被称为 教育的“四个支柱”。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 讲 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章舜钦 公共邮箱:ddfl200812@ 个人邮箱:sqzhang@ sqzhang3724@
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第一专题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大学与大学精神
简单地说,大学是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 不同时代,大学的表现形式,所传授内容都是 不一样的。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一个由学 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
药家鑫案件: 1./search_video/q_%E8%8D%AF% E5%AE%B6%E9%91%AB%E6%A1%88%E4%BB%B6 2./v_show/id_XMjU4NjU5NjUy.ht ml 25分钟王刚讲故事 3.药家鑫案件反映了金钱教育的危害 24分钟 /v_show/id_XMjY0MzMzODY0.html
大学思修教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
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
因而,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勇于改革、敢于创新、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生活</B>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
它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规范。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初入大学的迷惘 不 满 无 聊
失 落
… …
新环境中 知音难觅
原因
强烈的自 卑感
中心地位 的失落
二、走好大学第一步 你的 情况 怎样
环境适应篇 生活适应篇 学习适应篇
环境适应篇
校园环境
人际环境
语言环境
生活适应篇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安排课余生活。
你的生活方 式健康吗? 式健康吗?
--温斯顿 温斯顿·丘吉尔 ----温斯顿 丘吉尔
• 伟大的代价便是责任。 伟大的代价便是责任。
•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柳青 柳青
参考书目
• 《大学新生手册》2001年专刊,《青年 年专刊,《 大学新生手册》 年专刊,《青年 问题研究》杂志社出版2001 问题研究》杂志社出版2001 年 • 《一切从大学开始》张宏杰著,南海出 一切从大学开始》张宏杰著, 版公司2001年 版公司 年 • 《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年 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
本节内容到此结束, 本节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这是一份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诊断量表,一共有14个问题,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逐一选择回答。为了保证测验的准确性,请你认真作答。 1.如果需要早起床,你会: A.上好闹钟 B.请别人叫 C.自己醒来 2.早上睡醒以后,你会: A.立即起床学习 B.不慌不忙,起床后做操锻炼,然后学习 C.在被窝里能多躺一 会儿是一会儿 3.你的早餐通常是: A.稀饭馒头 B.牛奶面包 C.不吃 4.吃午饭时,你一般: A.急匆匆的 B.慢吞吞的 C.从容吃饭,饭后休息一会儿 5.尽管学习很忙很累,也和同学有说有笑。 A.每天如此 B.有时如此 C.很少如此
绪论 - 珍惜大学生活 - 开拓新的境界(教案)

绪论 - 珍惜大学生活 - 开拓新的境界(教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专题一、适应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大学生活、学习,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做好承担历史使命的准备;把握人生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把自己锻炼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教学重点:(1)大学生活方式和中学生活方式的区别。
(2)大学生活的目标及其制定。
教学难点:引导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将自己成才目标与历史使命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相结合。
作业备注:1、大学生怎样适应大学新生活?2、请谈谈你在大学生活中的目标是什么?教学时数:3课时授课内容:1、课程导入大家进入大学,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也都在心中衡量着这个新的环境,还有自己心目中的大学。
我们这学期所要上的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正是一门提我们思维判断能力,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的课程。
(本课程简单介绍)同时考上大学,我想也是我们在座的每位学子心中多年的梦想,现在梦想终于成为现实,相信大家又会有不少感慨。
面对着这个全新的环境,相信大家也希望大家会有所思考:我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大学生活又有什么不同?我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生涯才是有意义的呢?(穿插提问、讨论、简单归纳)带着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首先我们我们来问问大家,大学是什么?大学精神是什么?1蔡元培认为,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但不是道德楷模,不是宗教之所。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学之学府。
梅贻琦先生奠定清华校格,在他的领导下,清华才得以在十年之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
他曾经说:““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杨叔子:“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理科;没有一流的理科,就没有一流的工科。
20151 珍惜大学新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 山东济南一所大学的一位女生,通过网 络与上海海运学院某系一本科男生相恋。 后来这位女生来到上海与恋人相会,不
料双方见面后并未如网络上那般投缘,
女生就从9楼一宿舍窗口跳下身亡。
• 广州仲恺农学院一名男生,入学三天后
就自杀,原因是学校饭堂饭菜不好吃, 宿舍没有空调太热睡不着。
• 大一新生小陶是个在生活上不太注意细节的男孩,自我意识 比较强,不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有些紧张;在学习上, 上课时精力不集中,要么睡觉,要么逃课,对老师的授课总 是听不进去,总想着课外的事情,比如和哪个班级打篮球、 游戏怎么过关、周末去哪玩等。一学期下来,课程落下很多, 还有挂科现象。他感觉很苦恼,认为没有希望,甚至不想继 续念下去。 • 小于今年18岁,是某大学的大一新生。入学不久,她就向 班主任、辅导员倾诉:上大学远离了昔日的朋友,心里非常 迷茫、伤感。当大学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后, 新鲜感逐渐逝去,新同学的陌生增加了我的孤独感。每天背 着书包奔波在校园中,日子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洗澡要排 队,衣服要自己洗,食堂的饭菜又难以下咽……
3、求实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1916年他考上清华大学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一年 后获得硕士学位。然后到匹斯堡桥梁公司做工人,工作了一年半,但同时天天晚上去 加利基理工学院上夜校,1919年成为这个学校历史上第一个工学博士。
4、创新
是教人钓鱼,而不是给人鱼。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方式、别人忽略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 六、是把握时间问题
• 七、是情感问题
我在大学里, 最想干的 事……
大学生活中,什么样的收获最有意义?
在大学生活中,在这段人生最充满青春气息而又短暂的时光里, 最有意义的事情是学习到了方法以及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初入大学的不适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大学生活的学习方法,从各个方面独立起来。
做一个适应新时代的大学生。
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是整本书的开头,对整本教材有一个起头的作用,在整本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的重点是大学生活的特点,只有正确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3、教学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摒弃传统的应试学习模式,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授课方法(本章):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学时(本章):6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节里,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角色转变,从一个单纯的中学生变成了一个现实的大学生。
我向同学们祝贺,祝贺你们跨出了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到了大学,同学们有哪些困惑呢?讨论归纳:失望感、空虚感、孤独感等。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1、大学生活的集体性和自理性。
走出中学的校门,走进大学的校门,学习生活所赖以进行的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中学大多数学生都住在家里,生活是由父母安排的,缺少集体性生活和自立性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然而在大学,住的是集体宿舍,共同起居,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性格、习惯、兴趣都不尽相同,也会由于一些生活小节问题发生摩擦。
在大学里,日常生活需要自己照顾,遇事需要自己解决,经济开支也需要自己合理的支配。
2、大学学习的选择性和自觉性。
相对中学而言,大学的学习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同学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例如,课程的选择、课外的讲座学术报告的选择、阅读内容的选择等等。
在学习的方式上,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觉学习,在这里没有老师无所不在的督促、没有家长每时每刻的检查和提醒,也不会有密集的考试,课外时间学与不学、学习什么,都由自己掌握,除了生活上的不适应外,大学的学习方法也使不少新生苦恼,所以同学们要尽快的掌握大学教学的特点,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

•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
它承认一切学习的价值与作用。不能只局限在
一个专业,甚至一个领域,要自觉的适应飞速发展
的时代的变化,不断地更新知识或获取知识。
• 创新学习的理念:
•
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吸收前人留下的知
识,而有不受这些知识的约束,采取创造性方法,
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就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 精神,学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抵制和 反对一切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就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本、成事之 信,抵制和反对惟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等思 想和行为。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我们清醒的意识到,历史在赋予我们特 有的人生荣耀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特有 的人生责任和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不仅是大学生的学习目的,而 且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特有的人生荣誉。
•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迅速发展的中国需要大学生; 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扩大对外开放的中需求大学 生; 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实现中华 民族复兴 的历史任务需要大学生。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就要自觉增强法律和纪律意识,自觉遵守纪律,抵制和反对 无视法律权威、轻视纪律规章、违法犯罪、破坏纪律的思想和行 为。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就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始终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弘 扬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精神,抵制和反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等思想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一: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教学目标】: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自己成长成才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分析大学生特点及其变化,提高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大学生解决好成才与历史使命的关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适应人生新阶段,塑造大学生形象。
【教学重点】:1、大学阶段对于人生有何重要意义;2、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3、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当学生的所学专业与专业理想不一致时,如何解决专业思想问题;2、针对新生种种“不适应”现象,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3、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
课程导入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训言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
她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
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
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
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
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
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
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
在哈佛,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
哈佛图书馆的二十条训言: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请问大家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一、大学内涵与大学精神大学公认的定义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是传播文化、研究学问、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精神领地。
它的定义具有以下内涵:1、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通常设有许多专业,再由几个相近的专业组成系或院。
2、是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
例如太学。
在中国最初的大学是没有固定的场所和教室,有的是主讲者与学生围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就像孔子与他的学生组织的杏林讲坛。
西方大学发展经历几个历史阶段,主要标志是:教会大学、国立大学、现代大学和赠地学院几个阶段,相应的大学职能由原来传统的培养人才逐步地发展到现在的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发展知识和服务社会的四项职能,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思想就是服务社会职能的具体体现。
2000年前春秋和战国时期在《礼记.大学》一书中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他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得当时北京大学成为中国学术思想交流的重要阵地。
那么大学到底是什么呢?它至少包括“四大”,即:大知、大师、大志、大学生。
大学因是知识的海洋而谓大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名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也。
”大学因有教书育人的良师而谓大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因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而谓大。
大学因有成才学生而谓大大学设备先进的教学大楼,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长气氛大学精神:即: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创造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
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艾略特认为,大学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经过训练而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行为,掌握哲学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前人积累的思想。
爱因斯坦更直接地认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批判精神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大学知识群体对政府决策的参谋和建议。
科学决策是政府决策的关键,但是由于决策者自身素质的限制,做到科学决策并不容易,所以要倾听专家意见,请专家参与决策成为决策机制中的一环,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就是因为他们职业所特有的对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客观的批判精神。
社会关怀精神还表现在大学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参与和建设。
除了在生产力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外,大学通过直接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宣传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包括哲学研究、文学创作与批判、思想道德建设等。
知识分子在提炼和批判社会生活的同时,又把各种精神产品投资到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直接的内容,也就是古人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大学生活与成才目标大学生活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特殊的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
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那么大学生活就学生意义而言具有生存意义和幸福的意义,具有强烈的学术性、自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大学生活是指读大学期间的生活,大学是知识的海洋,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自由开放的思想,培养必要的专业技能。
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生存能力、提升道德修养、习得社会生活的能力等。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大学,不仅拥有大师、大楼和大气,而且在许多方面有着不同于中学生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学习要求的变化。
要求大学生要有主动性、创造性、能充分利用图书馆图书资源,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2.生活环境的变化。
大学生活没有了父母的呵护,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要认识更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朋友,这样的生活对于在父母身边生活了十几年的他们来说,有一些新鲜,有一些好奇,更有一些迷茫。
3.社会活动的变化。
进入大学,党组织、团组织、社团、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要求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精力合理地安排业余文化生活,锻炼自己的能力。
(二)克服大学生活中存在的误区大学生活主要是学习,同时具有其他类似于社会方面的性质,专业学习更多地与市场相结合,具有了就业的层面。
纵观各类大学生活,许多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存在以下误区。
1.“误把友情当成爱情”,尤其是在男女同学关系处理方面。
2.对于合作性学习把握不够到位,在课堂上存在“误把观点当成真理”的情况,在学习方面存在不断强化竞争意识,忽略合作性学习的重要性。
3.“误把宿舍当安乐窝”由于大学宿舍是集体活动场所,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隐私性,是同一专业、或不同专业学生一起休息和睡觉的场所,它不同于班级等集体生活,往往涉及到很多人的个人隐私,这就需要学生自觉地维护他人隐私处理好不同学生之间的关系,但是也有同学把宿舍看成自己的“安乐窝”,任由自己性情处理舍友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例如马加爵和他舍友关系紧张造成一场悲剧的发生。
(三)适应生活,塑造形象大学生应当带着使命学习,必须明确自己大学三年学习的动力或者动机是什么?根据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情况分析通常存在两类,一类是为了生存而学习,即“改变命运”,尤其是对于出身农村,家庭条件落后的学生来说解决生存问题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
另一类是为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学习,这是家庭出身比较优越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更多地指向兴趣和幸福的意义而言,主要是提高生活的幸福度。
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同,也就决定了学习目标也就不一致。
确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成才“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 在美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处于美感的激情状态。
大学生新形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①树立自立自信自强自律的生活意识。
进入大学,意味着开始逐步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则要求我们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培养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精神,更好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夯实基础。
②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大学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也会受到种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譬如:政治上的大是大非、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小节等,都需要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智的选择,致力于求真求善、向上善为。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学生活,社会交往更广泛,学习难关更多样,需要培养的能力更全面。
当面对新问题、矛盾和困惑时,只有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虚心求教、细心体察,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④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任何能力源于实践,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在生活中不断磨砺。
三、合理规划与自我管理在所有的资源中,时间不同于其他资源,它没有弹性,找不到替代品,而且时间永远是短缺的。
时间既不能停止,也不能保存。
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将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这就需要大学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我大学的学习目标需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目标而确定,我们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
2.合理管理时间,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鲁迅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亨利.福特说:“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能不能在一样多的时间里取得比别人更多的成就,关键看你能不能有效地利用你的时间。
爱因斯坦在组织享有盛名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时,每晚例会,他总是愿意和与会者手捧茶杯,开怀畅饮,边饮茶,边谈话。
爱因斯坦就是利用这种闲暇时间,来与大家交流思想,把这些看似平常的时间利用起来。
他后来的某些思想和很多的科学创举,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这种饮茶之余的交流。
如今,茶杯和茶壶早已成为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独特设备”,以纪念爱因斯坦利用闲暇时间的创举。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着人们心理距离的大小。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它是以情感为纽带,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以交往为手段,以自我暴露为标志的一种心理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主要有:血缘型:它是大学生的一种天然的人际关系,如与父母、兄弟等的关系。
地缘型:主要指大学生因地域相同的缘故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同乡会等。
业缘型:指大学生以所学专业为纽带形成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