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界现代史》 马工程

合集下载

_马工程_教材体系建设的又一力作_世界现代史_评介_王宏谋

_马工程_教材体系建设的又一力作_世界现代史_评介_王宏谋

2014年3月天水师范学院学报Mar.,2014第34卷第2期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Vol.34No.2收稿日期:2013-11-28作者简介:王宏谋(1976-),男,甘肃灵台人,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讲师,硕士。

《世界现代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之一。

2013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

教材出版后,教育部和中宣部联合于2013年8月5日~8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了示范培训班。

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一线教师共12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邀请教材编写组的首席专家于沛、胡德坤、李世安、徐蓝和主要成员黄民兴等就教材的编写思路和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讲解和说明。

该教材是一部历时四年之久,集各家之长,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编写的重点教材。

一《世界现代史》是“马工程”实施以来在历史学教材体系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马工程”是十六大以来实施的一项人文社科类重大研究和建设工程,2004年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重新编译和出版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开展了马列主义基本观点的研究;加强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研究;启动了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建设;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凝聚和壮大了“马工程”研究和建设队伍。

在教材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分批出版了人文社会类教材多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7年初版,2013年最新修订),《史学概论》(2010年)《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世界现代史》(2013年)等是历史学学科方向已出版的重点教材。

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已作为高等院校非历史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公共课的指定教材,几经修改,紧跟时代步伐,体现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世界现代史作为高校历史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世界通史的重要构成部分,该教材的出版对于构建高等院校历史学教材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目录 《世界现代史》 马工程

目录 《世界现代史》 马工程
主义国家
第三节 日本
第十四章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与第三世界 的兴起
第一节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节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第三节 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第四节 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十五章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演变
第一节 冷战态势的演变 第二节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的分化 第三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第四节 从 “新冷战” 到 “新缓和” 与两极格局的终结
全书目录
第十七章 独立后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第十八章 20 世纪中后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挫折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 第二十章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十一章 20 世纪下半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十一章 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开始
第一节 雅尔塔体系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第二节 冷战的开始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二十章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二节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第三节 冷战后世界上争取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历程
第二十一章 20 世纪下半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第二节 20 世纪下半期的世界文化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和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世界现代史
下册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全书目录
第十一章 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开始 第十二章 二战后初期至 50 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十三章 二战后初期至 50 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十四章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十五章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演变 第十六章 20 世纪 60—90 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十八章 20 世纪中后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的发展与挫折
第一节 苏联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宣部、教育部已出版马工程教材(截止到2019年4月)

中宣部、教育部已出版马工程教材(截止到2019年4月)

袁世硕、陈文新
13 世界古代史(第二版)
朱寰、杨共乐、晏绍祥
14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
郑永廷、刘书林、沈壮海
15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史(第二 版)
王树荫、李斌雄、邱圣宏
16 中国革命史
王顺生、王炳林、陈 述
17 经济法学(第二版)
张守文
18 国际公法学(第二版)
曾令良、周忠海
19 国际经济法学(第二版)
18 世界现代史
1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21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22 社会学概论 23 法理学
许崇德、韩大元、李林
万俊人、焦国成、王泽应
顾海良、程恩富、柳欣
林岗、洪银兴、雎国余
张海鹏、杨胜群、郑师渠
程中原、吴敏先、陈述、柳建 辉
于沛、胡德坤、李世安、徐蓝 、孟庆龙
邢贲思、梅荣政、张雷声、艾 四林
序号
书名
作者
1 《西方经济学》习题与解答
吴汉洪
2 《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
文建东
3 西方经济学(精编本)(第二版)
4 史学概论文献与资料选编
外国文学作品选(上) 5
外国文学作品选(下)
本书编写组 张岂之、于沛、瞿林东、陈春 声、张越 聂珍钊、苏晖
聂珍钊、苏晖
6 文学理论教学参考书
童庆炳
7 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2018
54.00 40.50 46.00 54.50 54.00 57.20 51.10 49.20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2019 2017
978-7-04-050099-8 978-7-04-050101-8 978-7-04-046895-3

21 《世界现代史》 马工程

21 《世界现代史》 马工程

思考题
新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有哪些。 新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新科技革命如何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二战” 后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有哪些?
影视艺术
新中国电影 新中国成立后, 民族自觉意识的增长和民族自豪感的弘扬, 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0 年代之后, 中国大陆与港澳台在电影领域的合作日益加 深 由于制作精良、 视角独特, 中国纪录片近年来获得的成就令 人瞩目
影视艺术
电视艺术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 电视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70 年代, 有线电视和电视卫星频道迅速发展起来, 电视进 入家庭 60 年代, 电视连续剧最早在美国出现, 80 年代美国电视 剧制作进入繁荣时期 电视剧依然是世界各国电视的主流节目形态
影视艺术
苏联和东欧国家电影 “二战” 后, 苏联的电影创作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反映现实 和谴责个人崇拜的影片广受欢迎 1985 年戈尔巴乔夫的 “改革”, 凶杀、 讹诈、 吸毒和 卖淫等充斥银幕 60 年代,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的电影在 “ 新 浪潮运动”的影响下迅速发展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和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影响
新科技革命与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文化多样性与现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
新科技革命与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的变化: 新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发生了巨大改变 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化、 管理变化直接促进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 加快了科技进步向社会生产力转 化的速度
西方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 荒诞派戏剧 新小说派文学 “垮掉的一代” 和 “黑色幽默派” 现代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日本:川端康成、 井上靖、 大江健三郎、 村上春树等一批世界知 名的作家

根据“马工程”教材,20世纪初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根据“马工程”教材,20世纪初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根据“马工程”教材,20世纪初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根据“马工程”教材,20世纪初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答案:对。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1917年11月7日的俄国十月革命。

原因如下: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建立,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和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在资本主义统治延续数百年后,人类开始向一种崭新的社会——共产主义迈进。

2、十月革命的胜利揭开了世界历史的新篇章,世界现代史由此开端。

从此,世界上开始出现共产主义的社会性质。

3、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扩展资料世界现代史是十月革命后的人类历史,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发展、共同借鉴的历史。

一说,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开始。

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出现。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相对稳定,但1929年即爆发了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

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力图以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寻求出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称霸世界,疯狂扩军备战,不断侵略扩张,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历史进程渐趋国际化,世界各国发展模式则呈现民族化和多样化,这种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

人类社会在取得空前进步和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马工程世界现代史上册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工程世界现代史上册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工程世界现代史上册课后思考题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

这是因为 [单选题] *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正确答案)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2.“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

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

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会讨论’。

津埠民众运动达到高潮。

”上述史实发生于() [单选题] *A.五四运动期间B.巴黎和会期间C.华盛顿会议期间(正确答案)D.开罗会议期间3.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

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这些行为() [单选题]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正确答案)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4.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单选题] *A. 经济危机持续加深(正确答案)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5.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1939年)一书中描述了美国贫苦农民的处境:他们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土豆漂走,听着尖叫的猪被杀死在河沟里,被埋上生石灰。

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愤怒的葡萄正在长成。

该作家这一描述 [单选题] *A.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律B.表明应理性看待美国政府政策(正确答案)C.呼吁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D.说明了美国联邦制确立的历程6.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

03 《世界现代史》 马工程

03 《世界现代史》 马工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共产主义 “直接过渡” 的道路是行不 通的
第三节 十月革命影响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 命运动
德国十一月革命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德国十一月革命
德国的巨大困难: 工农业受到巨大破坏 居民的口粮锐减,大量老人、 妇女和儿童因营养不足死亡 十月革命影响下反战运动高涨 1918 年 11 月 3 日基尔港水兵起义,起义迅速席卷全国 德皇威廉二世 (1859—1941) 调集军队镇压未遂, 被
俄国二月革命
俄历 2 月 27 日,起义席卷全城 首都已经转到起义人民手中,建立彼得格勒苏维埃,孟什维克和
社会革命党人占据优势,同意资产阶级政党在立宪会议召开前成 立临时政府 沙皇尼古拉二世 (1868—1918) 被迫宣布退位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 临时政府继续参战,并企图削弱工人武装和苏维埃 两个权力中心并存的局面, 表明俄国处于革命的过渡和转变阶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两个阶段: 1918 年夏到 1920年春是第一阶段, 其主要内容是迫 于战争的险恶形势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应急措施 1920 年春到 1921 年春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 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指导思想上增添了向共产主义 “ 直接过渡” 的主观愿望
是在苏维埃俄国处于战争和严重经济破坏下实行的政策, 它的基 础是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军事政治同盟
莫斯科工兵代表苏维埃的起义,反动势力迅速集结力量,屠杀革 命力量,革命力量最终取得胜利
苏维埃政权在前线也取得了重大胜利,革命士兵粉碎了反动势力 企图调动军队镇压革命的阴谋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主义抬头,《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及《告 俄国和东方全体穆斯林劳动人民书》

目录 《世界现代史》 马工程

目录 《世界现代史》 马工程
世界现代史
上册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全书目录
第一章 进入 20 世纪的世界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第三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五章 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全书目录
第六章 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第七章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主要影响 第八章 各国反法西斯斗争与世界大战的迫近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章 20 世纪上半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一章 进入 20 世纪的世界
第一节 20 世纪初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第三节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与列宁主义的诞生 第四节 亚洲的觉醒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变革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大战的起源 第二节 大战的爆发和进程 第三节 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第四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二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转折 第三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十章 20 世纪上半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一节 20 世纪上半期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 第二节 科技进步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三节 20 世纪上半期的哲学社会科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节 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建立 第二节 苏维埃俄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而斗争 第三节 十月革命影响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 世界
第一节 英国的相对衰落与法国的重建 第二节 德国魏玛共和国与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确立 第三节 美国的经济繁荣与日本的政治转变 第四节 欧洲国际关系的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南北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造现有的世界经济体系, 建立有利 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取得一定成就
区域性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发展较快, 发达国家为此作出了一定 让步
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进 行的努力
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努力也从未停止 国际政治旧秩序以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为基本特征, 在国际关
中国积极参与反恐、 防扩散领域国际合作 中国主导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
作用 中国一贯支持并积极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
思考题
试析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怎样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
和东南亚等地区的目的 中国的和平崛起, 是冷战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最重要因素 进入 21 世纪以后, 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清晰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美国: “9·11” 事件、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200 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等削弱了美国的综合实力
以中、 俄、 印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国家迅速崛起 一些小国、 弱国在新世纪的舞台上也努力坚持独立自主, 依托
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进 行的努力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 也加大了贫富差距
“南北矛盾”:由于世界经济体系结构的不平等所导致的发展中 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由来已久的差异和对立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不平等地位和落后境地的根本原因, 在于不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和经济秩序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1992 年 8 月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生效
南美洲国家联盟 2004 年南美洲国家共同体成立 2005 年 9 月, 第一届南美洲国家共同体首脑会议
区域经济一体化
冷战后的国际冲突
冷战后的国际冲突
伊拉克战争 美国为首的“志愿者联盟”2003 年 3月 20 日发动伊拉克战 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巴以冲突 印巴冲突 动荡的非洲
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悬而未决的政治派别之争 部族或种族冲突引发的政变和内战 宗教或教派冲突引发的政局动荡 领土之争引发的地区冲突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始于 1949 年苏联和东 欧国家建立的经互会
80年代后期开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加强 形式:特惠关税区、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
联盟等 欧盟
1993 年 11 月 1 日欧盟成立 1999 年 1 月 1 日, 欧元正式启动 单一市场、 统一贸易政策、 统一货币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共同
第二节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从多极化的萌发到 “一超多强”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从多极化的萌发到 “一超多强”
美国力量的相对衰落, 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演变为美、 欧、 日三足鼎立
社会主义阵营从意识形态论战走向分裂,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 政策
战后新独立的 “ 第三世界” 国家以不结盟运动的形式反对美苏 两霸,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出制衡两极的作用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 境来发展自己, 同时愿意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 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主张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和 国际秩序,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作为新秩序的基础
评价: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成员国经济的增长, 本地区经济地 位的提升, 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极大推动作用 一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亦发挥了重要作 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和贸易保护主义引发了一些新的 地区对抗 对国家主权的让渡要求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 棘手问题
第二十章 经济全球化和世 界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十章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二节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第三节 冷战后世界上争取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历程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经济全球化 以新科技革命为条件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既是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又是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1991 年 12 月,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一超多强” “一超”指美国, “多强” 既包括俄罗斯、 欧盟、 日本和中国,
也泛指正在崛起的地区性大国, 如印度、 巴西等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美国“世界领导者” “全球警察”,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 的政策:轰炸南联盟、伊拉克战争等
从叶利钦时代起, 俄罗斯就开始了重塑大国地位的努力 欧盟成立后努力加强外交、 安全方面的独立自主 冷战结束后, 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以达到其称霸东亚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东盟 1967 年 8 月, 印度尼西亚、 泰国、 菲律宾、 新加坡、 马来西亚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002 年 1 月 1 日, 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APEC 1989 年 11 月, 澳、 美、 加、 日、 韩、 新西兰和东盟 六国在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首届部长级会议, 标志着亚 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亚洲太平洋地区级别最高、 影响最大、 机制最完善的经济合 作组织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 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国在自身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 济合作与竞争
中国积极参加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活动, 为亚洲经济的发展作出 了积极贡献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下的中国
海湾战争 1991 年 1 月 17 日,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了代 号为 “沙漠风暴” 的海湾战争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利用南联盟民族矛盾对南实施的军事打击 科索沃危机——谈判失败1999年3月北约随即对南联盟实施空 中打击
阿富汗战争 2001年10月美国以 “ 反恐”为名发动了阿富汗战争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逐步形成的历史发展过程 15—16 世纪地理大发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出现和拓展 垄断资本主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的大规模国际性流动和生 产的国际分工 20 世纪 90 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影响: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 促进国际贸易空前发展, 全球贸易体系形成 推动国际投资迅速增加, 投资范围遍及全球 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异常活跃, 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加速, 金融 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发 展的历史进步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化
系中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 以富压贫
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为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力量的增长和美国的空前孤立 发展中国家在反对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斗争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
用, 是促进世界多极化的主体
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斗争与协调过程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下的中国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各种国际组织中日以 发挥重要作用
地区性国际组织联合发声,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多样性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代
表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第三节 冷战后世界上争取和平发展与合作 的历程
冷战后的国际冲突发展中ຫໍສະໝຸດ 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进行的努力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下的中国
冷战后的国际冲突
宗教矛盾、 民族矛盾更加凸显, 加上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 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