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特色和发展展望_邱广义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综述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综述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综述引言:环境岩土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岩土体在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性质和行为。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综述了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研究内容1. 环境岩土体的组成和结构: 研究环境因素对岩土体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深入了解岩土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环境岩土工程力学行为: 研究环境岩土体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变化过程,探索环境因素对岩土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3. 环境岩土工程水文地质: 研究环境因素对岩土体水文地质特征的影响,探索地下水与岩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 环境岩土工程灾害: 研究环境因素对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探索岩土工程在环境灾害中的应用与防护措施。
二、研究方法1. 野外调查与监测: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监测,获取环境岩土工程地质、地貌、水文和气象等方面的基础数据。
2. 室内试验与模型研究: 通过室内实验室的试验装置和模型设备,模拟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各种力学、水文和气象作用。
3. 数值模拟与仿真测试: 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环境岩土工程的数学模型,对岩土体的力学与水文特性进行模拟和预测。
4. 统计分析与评估: 借助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环境岩土工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评估,获取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三、未来发展方向1. 研究环境岩土工程的多学科交叉: 强化环境科学、地质学、力学和水文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环境岩土工程的综合研究。
2. 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 研发新型环境友好型岩土材料,提高岩土体的抗压、抗渗和抗侵蚀能力。
3. 关注环境岩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环境灾害预防、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实现环境岩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4. 提高环境岩土工程的应用价值: 加强环境岩土工程的实践应用研究,促进岩土工程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结论: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方案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探讨地球岩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技术领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地球工程领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在城市建设中,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包括地基沉降、边坡稳定、地下水位变化、土壤污染等多种类型;在自然灾害中,岩土工程问题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当前,环境岩土工程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地基稳定性问题、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岩土工程结构的抗灾能力。
因此,开展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对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性、提高抗灾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深入研究,探讨和解决城市建设和自然灾害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旨在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性、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城市建设中的地基稳定性问题,揭示复杂环境条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规律;2. 研究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探讨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污染的影响机制;3. 探讨灾害性天气条件下的岩土工程结构的抗灾能力,提出提高岩土工程结构抗灾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1. 城市地基稳定性问题研究本研究将选取多个城市作为样本,对城市建设中的地基稳定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地基固结沉降问题、城市建设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城市边坡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城市地基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揭示城市地基稳定性问题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城市建设规划和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本研究将选取多个地区作为样本,对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规律、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污染的影响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的研究,揭示环境因素对地下水位和土壤质量的影响规律和机制,为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发展

PPT课件
10
2 环境岩土工程学的形成
全球性的环境破坏和退化,使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受到日益严重的挑战,环境问 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20世纪 70年代,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了一个 飞跃,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环境保护热潮 在全球蓬勃兴起。
PPT课件
11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的一切活动 必须建立在对自然发展演化规律深刻认识 的基础上,必须强调人—地关系的协调发 展,人类的工程活动必须从追求局部、短 期利益的阶段向追求整体、长远利益的阶 段发展。
PPT课件
7
第三,如何通过岩土工程活动合理处 理废弃物,并防治废弃物对环境污染。人 类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了大 量的副产品,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及其它 废弃物,特别是有毒有害或放射性废弃物 的大量堆积,不仅挤压人类的生存空间, 而且污染环境,造成传染性疾病流行,导 致人口死亡;废弃物的淋滤造成下游地下 水体污染,引起人、动物和植物中毒等。PPTFra bibliotek件13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的岩土工 程分会(GT),意识到岩土工程活动中的环 境问题日益突出,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酝酿改变他们所办刊物《岩土工程》的名 称,以使其包容更广泛的涉及岩土环境的 内容。1997年正式改名为《岩土与环境工 程》,标志着“环境岩土工程”的诞生。
PPT课件
PPT课件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体和土壤污 染、水土流失、土地退化与沙漠化、泥石 流、滑坡、固体废弃物和核废料处理、洪 旱灾害、古迹保护等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而且是人 类直接相关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加重。传统 岩土工程发展到今天,面临着一系列新的 问题:
PPT课件
5
第一,如何整治和改造复杂的岩土环境。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摘要: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笔者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作了简要介绍,简述了国内外在小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方面的现状和进展,重点就垃圾卫生填埋问题,特别是沿海软土地区垃圾堆埋场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国内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环境岩土工程;进展;展望;软土;垃圾堆埋场Abstract: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hot spot in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s briefly introduced, the paper at home and abroad in small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the pres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n sanitary landfill garbage problem, especially in the coastal soft soil area buried garbage the design of the field Discusses, on domestic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opinions.Keywords: small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gress; look into the distance; Soft soil; Garbage buried field1 引言环境岩土工程涉及气象、水文、地质、农业、化学、医学、工程学等诸多学科,是岩土力学与环境科学密切结合的一门新学科,既是应用性的工程学,又是社会学,是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相结合的跨学科的新型学科。
(完整word版)环境岩土工程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环境岩土工程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环境岩土工程是岩土工程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因此其研究体系有待于完善发展。
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岩土工程的定义、研究范畴、研究内容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展望世纪里环境岩土工程将在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工程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环境岩土工程岩土工程可持续发展1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自然资源正被大量的开发利用,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同时也引起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因此环境科学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一门新兴学科,一般的环境问题仅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随着当代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污染的范畴[]1。
因此,从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角度研究环境问题,改善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将使环境科学进入一个深层次研究的新阶段,这也是当今地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领域。
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岩土工程活动中所涉及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工程问题。
从目前我国有关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来看,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环境岩土工程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目标等还未统一认识;环境岩土工程的学科地位尚未确定;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体系还未形成;我国开展环境岩土工程学的战略思路和发展框架还未制定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2环境岩土工程定义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环境岩土工程近年发展迅速,其定义也在不断的丰富。
对环境岩土工程的定义和学科地位,目前还未统一,其研究内容和范围也存在着较多差别。
在国际上对环境岩土工程一词的定义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以环境岩土工程学的创始人、原美国里海大学教授、现为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名誉教授的方晓阳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岩石、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和微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摘要:随着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如何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海洋与空间,已经成为广大自然科学者、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和使命。
基于此,文章对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环境岩土工程;现状;展望引言环境岩土工程是岩土工程与环境密切结合的一门新科学,涉及领域比较广,如气象、水文、地质、农业、医学、工业、化学、工程学等诸多学科,即是应用的工程学,又是社会学,是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等相互结合的跨学科的新型学科,它主要应用岩土工程观点、技术、方法为治理和保护环境而服务。
1目前国内外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和开展1.1国外研究现状因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岩土工程新科学,经学习某些文献了解到该科学在国际上的研究和开展现状。
目前外国关于本学科的研究重点放在废弃物填埋场及污染土的处理等相关内容上,主要集中于垃圾土、污染土的性质、理论、控制等方面,尤其是对垃圾土填埋场的研究已十分系统,检测手段很先进,不仅重视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更注重了技术的应用和方法的创新,强调了技术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各国学者在电修复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90年代初就形成和发展了一维综合流理论,应用于PH值的变化和吸附反映及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
国外学者不仅在理论上、技术上重视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而目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制定了许多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有一套完整的填埋规划、勘察、设计和实施运行规范,并要求对拟建、已建、在建项目进行多次阶段性环保评估。
1.2国内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和开展现状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期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开始研究了废弃物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垃圾填埋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但存在着很大的技术问题,未能解决主要问题,垃圾掩埋了其周边的污染未有有效的控制而造成了新的污染,其原因是没有符合安全标准的有害废弃物安全填埋和焚烧的具体规定可循,对垃圾填埋场的研究深度还欠缺,更重要的是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来约束。
新形势下环境岩土工程的机遇和挑战

新形势下环境岩土工程的机遇和挑战2青岛地矿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岩土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受到破坏所产生的问题,在第九届国际土力学会议上首次提出,并逐渐被接受和重视。
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建筑业的飞速发展,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本文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研究了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解决策略,并对未来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环境;环境岩土工程引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需要将更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以有效解决传统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为后续岩土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目前在岩土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环境等一些常见的问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需要引起勘察单位的充分重视,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来加以处理。
1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是解决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岩土工程勘察施工现场往往复杂多变,需要对现场的岩土条件进行详细的查明和分析研究,即对场地周边地理环境和土质条件进行勘察分析,并根据勘察成果分析岩土工程施工环境和制定合理可行解决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施工方案。
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应对岩土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取样,查清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分析岩土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评价岩土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措施和建议。
在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提前收集场地地质信息和数据,以便提前对地下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并制定合理可行的勘察实施方案。
2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1)开发绿色可持续的土壤和地下水治理技术。
通过研发更低碳高效、节能环保的治理技术,降低土壤和地下水治理的全生命周期能耗,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成本。
新形势下环境岩土工程的机遇和挑战

新形势下环境岩土工程的机遇和挑战摘要: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是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之方向,是我国各行业不断进步之根本。
新形势下,国际国内面临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可持续能源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这也给了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新的机遇。
对于环境岩土工程领域学者和从业者,如何通过创新和学科交叉的合作和努力,从理论、技术、管理、实践等方面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并化挑战为机遇,是亟需厘清的重点。
关键词:岩土工程;机遇和挑战引言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于各行业的发展力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同时对于环境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
近年来,岩土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新形势下环境岩土工程的开展效果,也会影响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1岩土工程勘察内容以及特点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指以建设工程或资源开采为主要目的进行区域性的场地地质观察,结合环境特征以及岩土条件给出具有结论性的分析或评价结果,勘察文件对于后期的施工具有重要影响,涉及到工程成本、工程进度以及工程安全性。
一般而言,建筑工程会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扰动,同时建设完后的地质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结构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岩土工程勘查就是为公众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其主要内容包括查明场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气象水文条件,并对于不良地质进行评估,包含岩溶情况、滑坡以及岩石承载力,同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地基层进行力学试验,并对后期的施工和使用所产生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岩土工程勘察能够为后期的施工条件以及建筑使用提供综合性的评价,并根据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岩土工程勘察的精准性对于后期具有深远性影响。
2环境岩土工程的机遇和挑战2.1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在能源开采、环境保护方面带来革命性进展1.以MICP技术为代表的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为解决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一些卡脖子问题带来重要可能。
例如,MICP技术有望在低温高压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得到规模化应用,解决开采过程中砂土失稳和渗透性降低等问题;MICP 技术还有望在南海等地岛礁加固工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此外,MICP技术在深部岩体(如核废料填埋围岩)裂隙修复、垃圾填埋场裂隙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等领域中都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特色和发展展望收稿日期:2008-10-21作者简介:邱广义(1967-),男,工程师,内蒙古有色地质勘察局四队,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邱广明(1961-),男,博士,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邱广义 邱广明摘 要:阐述了环境岩土工程是一个由岩土工程和环境科学相互渗透、融合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通过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了环境岩土工程学科的特点,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环境岩土工程,协调统一,特色,发展中图分类号:T U 521文献标识码:A1 环境岩土工程学科的形成环境岩土工程受到广泛关注,始于1977年第九届国际土力学会议上M oh 的论文/岩土工程与环境影响0,但是直到1986年,第一届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美籍华人方晓阳教授才首次提出环境岩土工程一词,他将环境岩土工程定位为/跨学科的边缘学科,覆盖了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及地质微生物圈等多种环境下土和岩石及其相互作用问题0,主要是研究在不同环境周期(循环)作用下水土系统的工程性质[1]。
此后,随着人们对于岩土工程和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和实践得到迅猛发展。
现在,环境岩土工程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世界范围受到广泛重视,并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领域。
环境岩土工程容量虽大,但以解决人类岩土工程活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为主体,特别是城市环境岩土工程。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今人类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必须面对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2 环境岩土工程的特色环境岩土工程是把岩土工程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于环境保护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环境与工程岩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应用岩土工程的理论观点、技术和方法为治理和保护环境服务,以及应用环境科学的理论观点、技术和方法研究岩土工程问题的学科。
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统一,共同向前发展的。
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广泛而复杂,单独应用岩土工程或环境科学的理论是无能为力的。
必须将两个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解决当前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这就决定了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要从发展的观点出发,以系统论为指导,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互补和综合研究。
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它要求研究者不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而且要特别着眼于学科之间的交汇点,特别是岩土工程与环境科学的交汇。
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使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考查和分析岩土工程,使之更符合自然规律,使我们周围环境更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 当前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岩土工程工作者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工程建设时期,有许多工程问题需要解决;另一方面,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面临严峻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在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上,未来几年应重点研究并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对复杂或特殊岩土体以及环境变化影响下岩土体的性质进行评价,使结果更符合实际,并为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等提供可靠的参数与信息[2]。
2)垃圾填埋处理、高放废物处置、名胜古迹的保护、土)水)污染物相互作用原理等方面的研究是当前国际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当然也是国内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特别是在卫生填埋场设计方面,应该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中国特色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这对于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具有积极意义[3]。
3)大规模工程建设区域的环境岩土工程评估问题。
对于大规模工程建设,应加强区域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评估。
诸如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诱发地震、岩爆、土壤盐碱化,矿业工程中废弃物堆排、开挖、地下水位下降、采空区坍塌、水土污染,交通工程中岩土开挖、弃土堆填、工程振动等引起的边坡失稳、塌方、次生泥石流等。
对每个大规模工程,应在充分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后,决定是否实施及其设计施工方案,并进而形成工程建设的强制性先决条件[4]。
4)城市施工影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一方面应在理论上对施工作用影响下的土体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应研究减少环境影响的施工工艺、设备。
未来若干年,我国城市建设规模依然呈现扩张态势,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迫切并具有现实意义的[5]。
5)岩土工程手段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对地面沉降的控制、盐渍土的改良、荒漠化的治理、矿业采空区的治理等问题,岩土工程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4]。
6)相关学科加强交叉、联合攻关、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这一新兴学科早日走向成熟。
随着环境岩土工程实践的发展,环境岩土工程理论也将取得更大的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6]。
4 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展望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工程建设时期。
从沿海地区开始,逐步向内陆扩展,高层建筑、地铁、道路交通、隧道等的建设以及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向环境岩土工程不断提出新的挑战。
同时,自然环境的变化,地震、洪涝灾害的频频发生,温室效应的加剧,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大环境问题,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岩土工程工作者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工程建设时期,有许多工程问题需要解决;另一方面,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面临严峻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在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上,未来几年应重点研究并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其中,西部问题,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区域稳定性与地下工程;东部问题,包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CFG 桩的应用研究收稿日期:2008-10-15作者简介:王增兵(1974-),男,硕士,工程师,中铁济南勘察设计咨询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22王增兵摘 要:由于高速铁路对软土路基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阐述了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了CFG 桩的特点,结合哈大客专工程实例,对软土地基采用CFG 桩处理前与处理后作了对比分析,得出CFG 桩处理后效果非常明显的结论。
关键词:CFG 桩,软土地基,高速铁路,沉降控制中图分类号:T U 473.1文献标识码:A1 概述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平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轨道不平顺管理标准要求非常严格。
路基是铁路线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受轨道结构重量和列车荷载的基础,它也是线路工程中最薄弱最不稳定的环节,路基几何尺寸的不平顺自然会引起轨道的几何不平顺。
高速铁路路基除应具备一般铁路路基的基本性能之外,还需要满足高速铁路轨道对路基提出的性能要求:不仅要求静态平顺,而且还要求动态条件下平顺。
因此,对于铺设无碴轨道的路基工后总沉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基无碴轨道的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沉降比较均匀、长度大于20m 的路基,工后沉降不大于30mm,差异沉降错台不大于5mm,折角不大于1/1000。
对松软、软土地基由于地基土层强度低、压缩性大、渗透系数小等特性,在其上修筑路基时,地基的沉降问题突出,过大的沉降量影响轨道的稳定和平顺,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在这种地基上修建的路基,将其工后沉降量和沉降速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使其不影响列车高速、舒适、安全的运行。
2 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目前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排水固结法。
等载预压、超载预压、真空预压、降水预压、电渗排水预压、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动力固结法。
2)复合地基法。
柔性桩复合地基:砂桩、灰土桩、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粉喷桩、浆喷桩)。
刚性桩复合地基:CF G 桩、低标号混凝土桩、预应力管桩、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
3)其他方法:轻质路堤(EPS 、轻质混合土)、加筋路堤。
CFG 桩及预应力管桩等刚性桩自问世以来,在房屋建筑基础地基加固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效果,但其在铁路路基沉降控制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
3 CFG 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3.1 CFG 桩特点1)具有显著桩体作用。
CFG 单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n =24.3~29.4,四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n =24.3~29.4;而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n =2.3~ 4.1。
在复合地基中CF G 桩应力集中现象明显,桩体作用显著。
2)具有明显挤密作用。
CFG 桩采用振动沉管法施工,由于振动和挤压作用,使桩间土得到挤密,经加固后地基土的含水量、孔隙比、压缩系数均有所减少,容重、压缩模量有所增加。
3)具有排水作用。
在饱和粉土和砂括大城市地面变形不稳定性、悬河化水资源、水环境等。
在一些应用方面还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下:卫生填埋场的设计问题;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区域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评估;城市施工影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手段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
作为联系环境保护和岩土工程建设之间的一座桥梁,环境岩土工程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必将使得环境岩土工程成为21世纪最具活力和特色的科学。
参考文献:[1] 方晓阳.21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1):1-11.[2] 文海家,李耀刚,陈 林.环境岩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体系探讨[J].地下空间,2000,20(3):28-32.[3] 陈云敏,王立忠,胡亚元,等.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0,33(3):92-97.[4] 罗国煜.关于两类环境问题的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5,3(4):19-24.[5] 罗国煜,陈新民,李晓昭,等.城市环境岩土工程[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6] 廖雄华,凌贤长,王蕾笑,等.环境岩土工程研究若干建议[J].自然灾害学报,2000,9(3):123-126.[7] 王云龙.城市地下施工中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1):94-95.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 on the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al expectationQIU Guang -yi QIU Guang -mingAbstract:T 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env ironmental geotechnolog y is a new ly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betw een the geotechnical eng ineering and t he env ironmental science,w ith the two subjects .interpenetration and formation,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al geo techno-log y based on its fo rmat ion and development pro cess,and has an ex pectatio n o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o as to meet the social demand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harmony and unification,characterist ics,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