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16 化学反应平衡
高中化学平衡重点知识复习

高中化学平衡重点知识复习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是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掌握化学方程式平衡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学习化学平衡知识时,有一些重点内容需要特别关注和复习,以确保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掌握。
本篇文章将针对高中化学平衡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总结和讲解。
一、化学平衡的定义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关系,反应速率相等,系统呈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时,反应物会不断被消耗,生成物不断生成,但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二、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是用来描述在特定温度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关系,用数值来表示平衡状态的稳定程度。
对于一般的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 [C]c[D]d / [A]a[B]b,其中括号内的字母表示各物质的摩尔浓度。
三、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1. 温度:温度的升高会使化学平衡朝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也就是方程式的右侧,反之则向左侧移动。
2. 压力:对固态和液态反应体系而言,增加压力会使平衡位置移向物质较少的一侧;而对气态反应体系而言,增加压力会使平衡位置移向气体分子数较少的一侧。
3. 浓度改变:当向不活动方向加入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时,平衡位置会移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方向。
四、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关系反应商Q是用来描述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比的量,在平衡状态下,Q值等于平衡常数K。
若Q<K,则说明生成物浓度较低,系统朝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以达到平衡;若Q=K,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若Q>K,则说明生成物浓度较高,系统朝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以达到平衡。
五、Le Chatelier原理Le Chatelier原理是指当外界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施加影响时,系统会通过反应方式减小这种影响,使平衡得以保持或者移向新的平衡状态。
Le Chatelier原理包括温度、压力、浓度等对平衡位置的影响,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控制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高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

高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方程式是用来描述反应过程和化学物质之间的物质变化的。
然而,并非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完全进行,有些反应会出现“反应平衡”现象。
这就需要借助平衡原理来解释和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一、平衡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浓度或物质的数量保持不变时,我们称这个反应为“平衡反应”。
这表明反应物的生成速度与生成物的消耗速度相等,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比例保持不变。
二、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平衡常数(Kc)是用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态下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数值常量。
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的方向和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浓度。
化学平衡定律(也称为马斯尔方程)是指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平衡常数来表示,表达式如下:Kc = [C]^c[D]^d /[A]^a[B]^b其中,a、b、c、d 是在方程式中与相应的物质的系数相对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
三、影响反应平衡的因素1.浓度:当反应涉及到溶液时,增加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会增加生成物的浓度,从而改变反应的方向,以达到平衡。
2.压力:对于气相反应而言,如果增加了系统的压力,平衡会向物质的摩尔比较小的一方移动,减小压力则会使平衡移动到摩尔比较大的一方。
3.温度:温度对平衡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而温度降低则会使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
4.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但它们并不影响反应的平衡位置。
四、化学平衡的移动当平衡系统受到外界条件的变化时,平衡位置会发生移动以重新达到平衡。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改变系统的浓度、压强或温度时,平衡位置会发生移动以抵消这种变化,从而重新建立平衡。
1.浓度的影响: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加某个物质的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该物质的摩尔数较少的一侧移动。
2.压力的影响:对于气相反应,增加压力会使平衡移动到物质的摩尔比较小的一侧,即摩尔数较少的一侧。
高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在高中化学中,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就这两个概念进行讨论,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指的是化学反应中产物生成或反应物消耗的速度。
反应速率的快慢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密切相关。
1.1 浓度的影响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这是因为浓度高时,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更频繁,增加了反应的可能性。
1.2 温度的影响反应速率与温度成正比,温度升高可以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反应物分子更容易克服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1.3 催化剂的影响催化剂是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催化剂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过程中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指的是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转变为产物和产物转变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下,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反应。
2.1 平衡常数对于一个化学平衡反应,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平衡常数(K),它表示在平衡态下反应物浓度与产物浓度的比值。
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和温度有关。
2.2 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的大小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会导致平衡常数增大或减小,取决于反应是否放热或吸热。
此外,浓度、压力也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3.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3.1 反应速率与平衡态在化学反应初期,反应速率往往很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最终,反应速率会达到一个平衡态,此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化学平衡。
3.2 平衡位置与反应速率在化学平衡下,反应速率并不为零,虽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不再变化,但仍然存在着微小的反应过程。
平衡位置取决于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速率,而不是速率本身。
3.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等,可以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整理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平衡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基础的概念。
平衡反应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率相等时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平衡反应又可以细分为物理平衡和化学平衡。
下面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进行整理。
1. 平衡反应的特点在平衡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它们仍在转化,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平衡反应的速率恒定且相等,这也是动态平衡的一种表现。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一个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例。
平衡常数通常用Kc、Kp来表示,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位置的位置取决于平衡常数以及反应温度、压力等因素。
当平衡常数Kc大于1时,表示生成物浓度较高;当Kc小于1时,表示生成物浓度较低。
4. 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需要通过反应方程式来确定各物质浓度或分压,从而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告诉我们反应的进行方向。
5. 平衡位置的变化通过调节温度、压力或者浓度等因素,可以改变平衡位置。
Le Chatelier原理指出,在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系统会通过调整以恢复平衡,以维持平衡动态状态。
6. 平衡常数与反应热力学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会发生变化,这与热力学原理有关。
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平衡常数变化的原因。
以上就是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平衡反应的相关概念。
学习化学需要多加练习和实验,加深对平衡反应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愿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化学题型之平衡反应的计算

高中化学题型之平衡反应的计算化学平衡反应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们容易遇到困惑的题型之一。
在平衡反应中,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浓度、质量等相关问题。
本文将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平衡反应的计算方法和考点,并给出解题技巧和指导。
例1:对于反应2A + 3B → 4C,已知反应物A的质量为10g,B的质量为15g,求生成物C的质量。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将反应物的质量转化为摩尔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2mol A与3 mol B反应生成4 mol C。
因此,10g A对应的摩尔数为10g / 2g/mol = 5 mol A,15g B对应的摩尔数为15g / 3g/mol = 5 mol B。
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来确定生成物的摩尔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2 mol A与3 mol B反应生成4 mol C。
由于A和B的摩尔数相同,所以生成物C的摩尔数也是5 mol。
最后,我们将生成物的摩尔数转化为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4 mol C的摩尔质量为4 mol × 4g/mol = 16g。
因此,生成物C的质量为16g。
这个例子涉及到了平衡反应的质量计算。
关键点在于将质量转化为摩尔数,并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来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和质量。
例2:对于反应CaCO3 → CaO + CO2,已知反应物CaCO3的摩尔数为0.2 mol,求生成物CO2的摩尔数。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1 mol CaCO3反应生成1 mol CO2。
因此,反应物CaCO3的摩尔数与生成物CO2的摩尔数相等,即0.2 mol。
这个例子涉及到了平衡反应的摩尔比例计算。
关键点在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来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数。
例3:对于反应N2 + 3H2 → 2NH3,已知反应物N2的浓度为0.5 mol/L,H2的浓度为0.2 mol/L,求生成物NH3的浓度。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1 mol N2与3 mol H2反应生成2 mol NH3。
高中二年级化学教案化学反应平衡

化学反应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本质。
2.掌握平衡常数和平衡表达式的计算方法。
3.了解和掌握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
4. 能够运用Le Chatelier原理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方式。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本质(1)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可乐汽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与析出。
(2)概念解释:讲解化学反应平衡的定义,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相等。
(3)示意图:绘制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平衡常数和平衡表达式的计算方法(1)定义:讲解平衡常数和平衡表达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计算方法:通过几个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3.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1)温度的影响:讲解温度的变化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压力和浓度的影响:讲解压力和浓度的变化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3)自由能和化学反应平衡:引导学生理解自由能和化学反应的关系,以及自由能对反应平衡的影响。
4. 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1)定义:讲解Le Chatelier原理的概念和应用。
(2)影响因素:总结和讲解影响反应平衡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Le Chatelier原理进行分析。
(3)示例练习:提供若干个反应方程式和条件,并让学生根据Le Chatelier原理进行分析和预测。
三、教学方法1.解释法:通过讲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本质,帮助学生理解。
2.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自体验和验证平衡的影响因素。
3.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生活例子,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平衡的思考。
2.理论讲解:讲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本质和计算方法,理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演示。
3.实验或观察:设计实验或观察现象,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或观察,观察平衡的影响因素。
4. 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影响反应平衡的因素,并掌握运用Le Chatelier原理进行分析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讲义之: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之:化学平衡一、化学平衡状态(一)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二)建立:图像:(三)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四)特点——逆、等、动、定、变 1、逆: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2、等:平衡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 正=v 逆3、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达平衡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只不过同一物质的v 正=v 逆4、定:在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物质的量、质量、浓度、质量百分数、物质的量百分数、体积百分数等)保持一定5、变: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达平衡的过程无关(即化学平衡状态既可以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还可以从正逆两个方向开始达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原来的化学平衡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直至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注: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即该反应进行的限度。
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五)判断达化学平衡的标志1、用速率判断:方法:先找出正、逆反应速率,再看物质:若同一物质,则正逆速率相等 若不同物质,则速率之比=系数之比2、用含量判断:(1)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浓度、体积、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转化率、产率都不变(2)若反应中有颜色变化,颜色不变时可认为达平衡(3)绝热的恒容反应体系中温度或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平衡(4)有固态、液态、气态不同状态物质参与的反应,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或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都可以判断达平衡(5)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前面的总系数发生改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或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变,或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都可以用来判断达平衡二、化学平衡常数(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二)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则)()()()(B c A c D c C c K nmq p ••=(三)说明:1、表达式的浓度必须是平衡时的浓度,系数决定幂次2、有固体或纯液体(H 2O )参与的反应,其浓度视为“常数”不计入表达式中3、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水底额浓度应出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4、K 有单位,但一般不写5、K 表示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当反应方向改变或系数改变时,K 也相应发生改变6、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1=K K 正逆7、方程式扩大一定的倍数,K 就扩大相应的幂次;方程式缩小一定的倍数,K 就相应的开几次幂;方程式做加法,K 相应的做乘法;方程式做减法,K 相应的做除法。
高中化学反应平衡变化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平衡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
3. 能够解释化学反应平衡的变化过程。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2. 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
3. 化学反应平衡的变化过程:平衡恢复、平衡失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及其变化过程;
难点: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化学教材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烧杯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通过实验或案例引入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二、概念讲解
1. 介绍化学反应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
三、实验操作
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并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操作。
四、讨论与总结
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引导他们总结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
五、拓展延伸
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拓展化学反应平衡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及变化过程展开,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2)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800℃,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其始浓度为c(CO) =0.01mol/L,c(H2O)=0.03mol/L,c(CO2)=0.01mol/L,c(H2)=0.05mol/L ,则反应开始时,H2O的消耗速率比生成
证明)
3.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0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或保持一定
5.变: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会被破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6.同:在恒温恒容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采用极限思维的方法,换算成反应物或生成物后,若对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时,达到平衡后平衡状态相同。无论投料从反应物开始、从生成物开始、还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开始。
解析:该化学平衡常数Kc=[C]·[D]/[A]·[B]2,加水稀释后,A、B、C、D四种物质稀释相同的倍数,但Qc=c(C)·c(D)/c(A)·c(B)2>Kc,所以加水稀释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答案:逆,Qc=c(C)·D)/c(A)·c(B)2>Kc
2.利用平衡常数解释压强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nmolHI
B.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C.分子组成HI%=I2%
D.速率v(H2)=v(I2)=v(HI)/2
E.c(HI)∶c(H2)∶c(I2)=2∶1∶1
F.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G.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4)平衡时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混合气体中充入稀有气体Ar,使体系总压变为原来的3倍,平衡又将如何移动?
解析与答案:2SO2(g)+O2(g) 2SO3(g)
2 1 2
起始时(mol/l) 0.4 1 0
转化了(mol/l) 0.4×80% 1/2×0.4×80% 0.32
平衡时(mol/l) 0.08 0.84 0.32
②对于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没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当体系总压强不变时,可逆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如:H2(g)+I2(g) 2HI(g)、CO(g)+H2O(g) CO2(g)+H2(g)等。
(2)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3)气体密度
(4)体系中气体的颜色
有色气体参加反应的平衡体系的颜色观察,往往与观察的角度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有关。
答案:B、C。
【变式训练1】可逆反应2SO2+ O2 2SO3,正反应速度分别用 、 [mol·L-1·min-1]表示,逆反应速度分别用 、 、 [mol·L-1·min-1]表示。当达到平衡时正确的关系是
A. = B. = C. = D. =2
【变式训练2】恒温、恒压下,n molA和1mol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 + 2B(g) 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amol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平衡常数K=0.322/(0.84 ×0.082)= 400/21;压强增大1倍,各组分的浓度增大1倍;
Qc=0.642/(1.68 ×0.162)=200/21<400/21.即Qc<K,所以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同理压强减少1倍,各组分的浓度减少1倍,经过计算Qc>K,所以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向平衡混合气体中充入稀有气体Ar,总压增大,但反应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的浓度不发生改变,所以平衡不发生移动。
(四)、化学平衡的标志
1.本质标志
对给定的反应:mA + nB pC + qD(A、B、C、D均为气体),当v正=v逆时,有:
即:
2.等价标志
(1)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
(2)体系中各组成的物质的量浓度或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对同一物质,单位时间内该物质所代表的正反应的转化浓度和所代表的逆反应的转化浓度相等。
3.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的热效应和比较反应速率及求解转化率
(1)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热反应
(2)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热反应
【例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专题16化学反应平衡
【课前练习】
1.(09年北京理综·9)已知:H2(g)+I2(g) 2HI(g);△H< 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 mol,乙中加入HI 0.2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高考资源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例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SO2的起始浓度是0.4mol/l, O2的起始浓度是1mol/l,当SO2的转化率为8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求反应的平衡常数
(2)若将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压强增大1倍,平衡将如何移动?
(3)若将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压强减少1倍,平衡将如何移动?
化学平衡常数:K=K的单位为
[思考与交流] K值的大小说明了什么?化学平衡常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3.K值的大小意义:
4.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
二、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及计算
1.利用平衡常数解释浓度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例3】A、B、C、D为四种易溶物质,它们在稀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A+2B+H2O C+D。当加水稀释时,平衡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甲中加入0.1 mol He,乙不变
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甲增加0.1 mol H2,乙增加0.1 mol I2
2.(09年广东化学·15)取5等份NO2,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 N2O4(g),△H<0。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量(NO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d.生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答案:(1)bc (2)b
(3)消耗的O2物质的量:
生成的SO3物质的量:
SO2和SO3的物质的量和:
反应前的SO2物质的量:
SO2的转化率:
(4)对同一反应而言,一种物质所代表的正反应速率,和另一物质所代表的逆反应速率的比值等于它们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3.特殊标志
“特殊标志”是指在特定环境、特定反应中,能间接衡量某一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离开上述界定,它们不能作为一般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
(1)压强
①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化学计量数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当体系总压强不变时,可逆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如:N2(g)+3H2(g) 2NH3(g)、2NO2(g) N2O4(g)、2SO2(g)+O2(g) 2SO3(g)、C(s)+H2O(g) CO(g)+H2(g)等。
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1 : 2
B.当v正A.=2v逆(C)时,可断定反应达到平衡
C.若起始时放入3nmolA和3molB,则达平衡时生成3amolC
D.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1+n):(1+n- )
(三)化学平衡的特征
1.逆:研究对象必须是反应
2.动:化学平衡是平衡,即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仍都在进行(可通过
(4)在给定的条件下,溶液呈强酸性,BaSO3不会沉淀。因此BaSO4的质量
【变式训练3】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3H2 2NH3。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A.3v(H2,正)=2v(NH3,逆)
B.单位时间生成m mol N2的同时生成3mmol H2
A.SO3中B.剩余的O2中C.剩余的SO2中D.SO2、SO3、O2中都有
答案:D
(二)化学平衡状态
在下的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溶液中表现为)保持恒定的状态。
在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处于中,反应条件不变,反应混合物的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或保持不变
【例1】(09江苏卷14题)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 (aq)= (aq),某I2、KI混合溶液中, 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例2】、(08江苏卷)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