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的外交史上有许多饶有兴味的外交故事,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等。

这体现了新中国A. “求同存异”思想的广泛实践B. 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C.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其实践D. 外交基本格局的奠定【答案】B【解析】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说明新中国外交一直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进,体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B正确;A是万隆会议;C属于一直奉行的外交原则;D是奠定说法绝对。

2、康有为认为《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把孔子看作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对此有人指出,康有为实际上摧毁了自西周以来形成的“从人世、历史先例得到教训,而不是通过神学或者哲学论述”这一传统,作为中国政治权力来源正当性的天命观被否定。

对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B. 维新派批评洋务运动的弊端C. 康有为质疑清廷统治的合法性D. 激进变法理论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答案】D【解析】从“作为中国政治权力来源正当性的天命观被否定”可以看出,康有为的这一观点是对革命思想有利的,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没有抓住材料主要想传达的含义;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对洋务运动的批评;C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针对清政府,而且康有为是拥护君主的,强调君主立宪。

3、1839年9月,林则徐在会奏中指出:“臣等细察夷情,略窥底蕴,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该夷义律在粤多年,狡黠素著,时常购觅邸报,探听揣摩,并习闻有‘边衅’二字,借此暗为恫喝,实则毫无影。

”这表明林则徐A. 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充分准备B. 仍受天朝上国思想影响C. 揭示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D. 对英国具有必胜的信心【答案】B4、《史记》记载,秦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项羽进入咸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20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文科)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1.《佐传•隐公四年》记载: 四年春季,卫国国君桓公之弟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

州吁不能安定卫国百姓,于是臣子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

石碏日:“王觐为可。

”由此可知A.卫国政局长期动荡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分封秩序仍然存在D.礼乐制度已经崩溃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秃”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3.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4.“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下列表述最接近这一思想内涵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C.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D.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5.“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A.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6.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7.学者王亚南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

2020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

2020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湖南省××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读《中国古代人口状况示意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连年战乱是黄河流域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B. 经济发展使得千年间人口总量一直不断的增长C. 750年人口总量相对较低主要是安史之乱影响D. 经济重心南移与长江流域人口的增长相辅相成【答案】D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影响3、(20xx·北京西城高三期末)下列文物或老物件见证了历史变迁,其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C4、《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载,1937年8月26日,海关总税务司 F.W.Maze致国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电:“应付日(本)庚(子赔)教及善后结款,为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计,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27日孔祥熙回电:“宥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由此可见A. 国民党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B.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C. 列强积极在中日间和平斡旋D. 国民政府力避涉日外交纷争【答案】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1937年8月26日”“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结合抗日战争的知识分析解答.5、1884年《点石斋画报》,它描绘了当时上海妇女打落袋的情况.从中不能反映的信息是A. 近代上海多新闻,中西文化汇申城B. 三寸金莲爱娱乐,挥杆击球来健身C. 明眸皓腕携幼儿,发髻宽袖显身份D. 巾帼解放新主张,民主科学风气开【答案】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信息,抓住“1884年上海妇女打落袋”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排除“民主科学”的选项.6、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被直接吸收、借鉴进来.这是因为A. 新三民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C. 全面评价孙中山历史地位的需要D.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答案】D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直接从事引进西学的工作,而是努力创造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在甲午战后,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比,力量还太弱小,它在政治上虽然有变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愿望和要求,却不敢也不能够同封建制度彻底决裂,康梁“新学”主要不是他们自己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独立创造出来,而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他们的认识还十分肤浅,因此不能不通过传统文化来为外来文化找到民族化的表达形式.在60--90年代,中国社会西学传播的水平还比较低,输入的主要是“两艺”,而很少“西政”,以致“盖当时之人,绝不承认欧美人除能制造……能操练之外,更有其他学问”.——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虽然已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竟存于20世纪吗? 在共和政体之下,提倡保存“国是”,当作何解? 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中还断然主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梁“新学”有何特点并说明其成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康梁相比陈独秀对中西文化态度有何新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特点:中学与西学结合.成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西学不断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对西方政治学说认识有限;保守观念依然浓厚;宣传维新思想的策略.(2)变化: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评价:积极方面,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想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消极方面,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也不利于有效吸收利用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新文化运动影响从积极和消极角度归纳回答即可.。

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9)李仕才一、选择题1、以下为某合同范本的部分内容对此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土地所有制与建国初期的土改一致B. 与三大改造类似,都通过合作社组织生产C. 与人民公社类似,生产规模都有扩大D. 从根本上调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失去土地使用权和人民公社类似,生产规模扩大,C正确;A、B和D说法不符合题意。

2、《礼记·射义》记载西周一种“射礼”活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

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这体现出射礼A. 拥有浓厚的民本主义内涵B. 具备维护统治秩序的教化功能C. 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D. 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答案】B【解析】根据“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可知,射礼有利于明确君臣之义、长幼之序,具备维护统治秩序的教化功能,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排除;D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

3、杰里·布罗顿在其《文艺复兴简史》中发现:19世纪的西方学者眼中的文艺复兴,与20世纪西方学者眼中的文艺复兴,形象大相径庭。

前着喜欢领扬文艺复兴的辉煌,后者则热衷于揭示文艺复兴的黑暗。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学术竞争导致观点分歧B. 后人对前人的不断超越C. 文艺复兴运动的两面性D. 时代变迁影响研究结论【答案】D【解析】19世纪西方学者领扬文艺复兴的辉煌,20世纪西方学者是批判文艺复兴的黑暗,说明时代变迁影响了评价者的角度,D正确;学者竞争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B不是历史评价标准;C中两面性是文艺复兴特点,不是评价。

4、公元212年《卡拉卡拉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

由此可知A. 帝国的税源发生变化B. 逐步实现了公平与正义C.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D. 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法律的地位,故纳税的公民数量增加,使帝国的税源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

2020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

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

这反映出A.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B. 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C. 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D. 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来看,由于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人们仍然对私有制的发展前途信心不足。

故答案为A项。

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清康熙帝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

朕以为孔孟之后,有神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A. 得到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一致认可B. 开始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C. 理论体系日渐完善并走向科学化D. 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答案】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结合康熙帝统治阶级的身份分析解答。

3、16世纪,欧洲各国相继掀起了研究和用民族语翻译《圣经》的新高潮,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而解释《圣经>。

这一行为A. 强化了民众的宗教信仰B. 促进了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C. 扩大了天主教会的影响D. 导致了罗马基督教会的分裂【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各国应自己的民族语言来翻译《圣经》方便了国人的阅读,利于摆脱罗马天主教廷的控制,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材料旨在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C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

4、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

2020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B.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C.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答案】A点睛:秦朝通过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确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2、(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新颖,从明代玉制器皿的使用入手,深入考查了考生对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生活和等级秩序的理解和认识。

全国卷1试题在考察中国古代经济这类选择题时,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侧重考查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加强概括总结能力的提高。

3、(浙江省××市十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西晋文人傅威曾经如此评价某项发明:“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真。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己新。

”该发明A. 对军事和经济,特别是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B. 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C. 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推动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D. 15世纪经由波斯传到西方,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廉方有则,体洁性真。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含解析)20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含解析)20含解析新人教版

1、美国当代政治家亨廷顿说:“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

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下列史实与亨廷顿观点相符的是A.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B.苏联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C.波兰等国加入《华沙条约组织》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D2、1900年7月,(长沙时务学堂教习)唐才常在上海召开“中国国会”,宣布: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二、决定不认满洲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三、请光绪帝复辟。

并发动和领导了自立军起义,孙中山获知此举,称赞不已。

此举表明唐才常主张A.君主立宪B.民主共和C.排满兴汉D.太后还政【答案】A【解析】从材料第三条来看,光绪帝复辟体现出的是依旧存在君主,又从第一条来看,不属于君主专制的特点,因此主张的是君主立宪,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这不符合第三条的要求;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不是民族问题;D选项只涉及到第三条,没有强调立宪的内容。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第一点就是光绪帝复辟所代表的含义;第二点就是第一条所传达出的意义。

明确这两点,我们就清楚的认识到这一制度涉及到君主也涉及到民主,因此本题选择君主立宪。

【名师小结】在解答有关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类的试题时,一定要牢牢抓住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联、启蒙和救亡相联,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走日本人的路、辛亥革命后,走美国人的路);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2020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

2020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A. 宋初皇权被相权基本架空B. 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C. 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皇权、中央集权都得到了大大加强,选项与史实不符.故AB项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宋太祖和丞相之间矛盾尖锐.故C项错误.材料中宋太祖想要代替宰相副署签字,但深知官场运作程序的赵普却劝谏说,这是有关部门的职责,与皇上您无关.可见官僚政治的传统对帝王的权力与行为都有一定的限制.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根据材料“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可知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可以牵制君主专制,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表现.2、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名师点睛】本题以江南农业的开发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④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等.经济重心南移是近几年全国卷和海南卷命题的高频考点,我们在备考是要关注.3、(20xx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黄宗羲认为,国家和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法律应该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材料说明黄宗羲A.反对私利,推崇公利B.主张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C.主张立法必须“以天下为主”D.具有近代民主法治的观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仅是材料信息的一部分,未涵盖全部意思,排除;黄宗羲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可能主张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B项表述错误;黄宗羲的思想体现的是古代的民权思想,排除 D.材料关键信息明确指出:国家和法律起源的“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故只能选择C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4、近代以来,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允许满汉通婚,以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汉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剪辫子,见面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这说明A. 政府发挥社会变革的主导作用B. 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C. 突发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D. 政治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答案】B【解析】题干中一共包含了三层意思,而“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不符合A,故排除A;题干中的维新派行动、清末新政和中华民国建立都属于政治运动,这一过程中题干都提到了其伴随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突发性这一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D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故排除.5、据1937年国民政府对农村调查所得资料估计,地主占有大约40%-50%的耕地.而且,在土地肥沃的东南地区,土地所有权更趋集中,地主约占全部耕地的60%-70%,而在贫瘠的西北旱地区域,土地所有权反而比较分散.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 地区间租佃关系发展程度有别B. 不同区域土地政策实施的差异C. 地区间农业商品化程度的差异D. 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答案】C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地困难中产生的.百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关于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渐进变革皆是反思的结果B. 追求独立民主富强是促进反思的原动力C. 戊戌变法是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D. 第二次反思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答案】C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早期的各帝国几乎完全限于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地区内,看起来就像汪洋大海般的野蛮状态的几座小岛.不过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不过,即使到古典时代末期,欧亚东端的中国和欧亚西端的罗马帝国仍不能建立直接、正式的联系,仍未能相互掌握有关对方的具体、可靠的知识.——整理自《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汉代中国和古罗马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汉代中国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之间的互相影响十分有限.阐述:从先秦到秦汉时期,古代中国自政治制度是从分封制发展到郡县制,经济方面长期盛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古罗马时期,政治制度是从共和制度发展为帝国,经济方面工商业较为发达.汉代中国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与古代罗马文明之间有很大的差异,由此可见,汉代中国文明与古代罗马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十分有限的.(“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育之有理亦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6)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

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

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B. 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
D. 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等都是新社会阶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而不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排除A。

统一战线是指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与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符,排除B。

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符,排除C。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不同程度的讲过,他们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

特别是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

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 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
C. 肯定中国传统文化
D. 无力实现民众的思想解放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以及胡适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来看,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理性的,并非一概否定传统文化。

故答案为B项。

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D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均排除。

点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前期中国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的转变。

一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或绝对肯定西方外来文化的片面看法。

但从本题的解答来看,还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蒋介石宣称,如果日本无休止的进攻,中国政府便不能不抵抗,这便给“窥伺于中国国民党之后”的势力以可乘之机。

其结果,日本会被拖垮,国民政府也会因内外交侵而倾覆,双方“同归于尽”。

这种看法
A. 表明了国民党抗战的决心
B. 延缓了日本侵华的步伐
C. 顺应了广大民众的呼声
D. 阻碍了全民族团结抗日
【答案】D
【解析】“给“窥伺于中国国民党之后”的势力以可乘之机”说明蒋介石害怕由于日本的侵略导致中国共产党势力大增,这种思想显然不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日,D正确;材料说明的不是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A错误;该政策并不会延缓日本侵华,B错误;该措施只是国民政府声音,显然不会顺应广大民众的呼声,D错误。

4、秦律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

“贼杀伤、盗它人为公室告”,而“主擅杀、刑、髡其予、臣妾,是谓非公室告”。

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

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
A. 秦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
B. 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
C. 儒家伦理贯穿法治思想的必然产物
D. 巩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理性选择
【答案】B
点睛:“公室告”,是指控告同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他人盗窃、杀人、伤害等行为的案件。

凡属公室告案件,司法机关必须受理,不得拒接。

而“非公室告”是指控告子女盗窃自己的财产或家长刑杀子女奴妾等行为的案件。

凡属非公室告案件,司法机关不予受理;如当事人坚持控告,则告者有罪。

秦律作出这样的区分,从根本上来看,是为了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

5、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运动在起步之际,许多重要项目均由各地方督抚分别推动。

这一状况
A. 起因于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
B. 有助于中国近代化的均衡发展
C. 根源于传统的官本位意识
D. 加强了晚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A
【解析】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清政府权力下移,地方督抚权力日益扩大,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故答案为A项。

中国近代化发展在各地很不均衡,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与官本位意识无关,排除C项;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削弱,排除D项。

点睛: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被清朝镇压了下去,但却使清王朝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后来开展的洋务运动中,汉族地方官僚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分别担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达数十年之久,并左右清廷的内政外交,成为清政府最为持重的地方实力派。

6、历史上美国政府曾经两次宣布美元贬值,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3%。

美元两度贬值的相似之处是
A. 整顿银行,恢复货币信用
B. 拉动内需,刺激国内消费
C. 减少干预,应对经济危机
D. 有利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答案】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3%。

美元两度贬值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和1973年经济危机的知识分析解答。

7、1960年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等第三世界产油国,为维护本国石油利益,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

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国际能源机构,展开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

这表明20世纪后期
A. 经济领域出现“冷战”状态
B. 区域集团化有利于利益维护
C. 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
D.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
【答案】C
【解析】根据“第三世界产油国,为维护本国石油利益,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美英德
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国际能源机构,展开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可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国家间的合作,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济领域出现“冷战”状态,排除A;石油输出国组织和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国际能源机构不属于区域集团,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矛盾日益尖锐”,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抓住材料主旨,紧扣材料,分析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即可。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1 钟表的演变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论题:钟表功能的多样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钟表最早的功能就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

从科技的发展对钟表功能多样化的影响来看,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

钟表功能的变化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天文学;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现代物理学的成就·原子物理学;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
【名师点睛】观点评述题通常是给出材料或观点,择一观点或对某一观点从某一角度进行论证,属于开放型问答题。

观点类历史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观点要明确。

提炼观点也好,选择观点也好,判断观点也好,评价观点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

第二要多角度有逻辑地论证。

可以按对内、对外、主要、次要、材料、教材等顺序;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也可以从事物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无论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思维的过程。

第三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不管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具体的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

第四语言表达要通顺准确、注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

本题作为开放性试题更能反映其特点,论题根据材料提炼,没有事先设定。

根据材料信息,本题提炼的信息有:科技成果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钟表功能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

确定科技成果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的论题,可以根据材料反映的,以及联系所学,从科技革命对钟表功能的影响来论证。

确定钟表功能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的,可以从表格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对钟表功能提出的多样化的要求来论证。

也可综合以上内容,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