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徐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2021年上海市高三语文一模汇编版--共13专题--392页完整版

2021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积累应用)
2021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理解性默写)
2021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散文)
2021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散文之高频题型)
2021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社科文)
2021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社科文之高频题型)
(1)该题考查诗词的语境义。选项A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大意是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选项C出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大意是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选项D出自王维的《渭川田家》,大意是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选项A、C、D都描绘了乡村的美丽景色,具有吸引力,适合做新农村宣传的标语。选项B出自元洁的《贼退示官吏(并序)》,大意是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作者把人民没有额外负担看作是年岁太平的主要标志,是“日晏犹得眠”即人民能安居乐业的重要原因,对此进行了热情歌颂,便为后面揭露“今”时统治者肆意勒索人民设下了伏笔。从诗句意思中看,选项B不能作为建设新农村的标语。
以常规的标准看,“凡尔赛”式的话语无疑是“不好好说话”的典型,然而在被群嘲之前,它的确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表演、塑造、营销手段。在自媒体时代,,,,。
① 真实与仿象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弭
② 表演性话语正越来越多地占领我们的嘴巴、耳朵、脑袋乃至整个生活。
③ 话语的质地变得浑浊而可疑
④ 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对世界的想象力正变得越发粗暴、单一、平面化。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B.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C.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D.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2021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21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机组创新采用了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向核电强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华龙一号”是由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联合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
研发团队先后开展了54项科研攻关项目,自主知识产权覆盖了设计、燃料、设备、建造、运行、维护等领域,在反应堆堆芯设计、能动和非能动安全技术、燃料技术、计算分析软件等方面,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也带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
“华龙一号”涉及5300多家设备供货厂家,遍布全国各地,各项组件共计6万多台套设备,所有核心设备实现国产,国产率在88%以上。
一大批核电装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伴随“华龙一号”迅速成长。
不仅如此,通过“华龙一号”示范性工程的建设,我国核电建造队伍已全面掌握了自主建造三代核电站的核心技术,并积累了建设经验,目前已形成每年8至10台套批量化三代核电主设备制造及电站建设能力。
相较国外同类工程,“华龙一号”首堆机组成本降低了20%—30%,这让“华龙一号”成为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
“华龙一号”每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每年可发电近10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
这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
按目前市场情况测算,每台“华龙一号”机组全寿命期内在国内创造产值将超过2000亿人民币,并提供超过15万个就业岗位。
上海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一模)(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春阴[南宋]陆游老境三年病,新春十日阴。
孤舟镜湖客,万里玉关心。
出岫云多态,呼风鸟独吟。
读书惟恐尽,倾酒却愁深。
12.本诗共有几联对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13.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本诗的语言,精练而自然,晓畅平易。
B.本诗的风格,沉郁而浑厚,慷慨悲壮。
C.本诗的意境,瑰丽而凄迷,浑茫开阔。
D.本诗的体式,谨严而天成,整饬工稳。
1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5分)12.D13.C14.答案示例首联以数字写病、阴之长,以新春、连阴写年老和光阴虚度的悲哀;颔联以孤舟写漂泊,以“玉关心”表明自己在客居、病中仍关心边疆时事;颈联以云、鸟喻自己为国奔忙呼号却闲散孤独的现状;尾联借读书饮酒的心理抒发为国建功之志难以实现的悲愁。
评分说明分析3分,情感2分。
说明(1)“玉关心”应为全诗“诗眼”。
(2)尾联也可以说用典。
尾联出句用苏轼《东坡题跋·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余,字大纸厚,甚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尾联出句也可以说用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另:“倾酒”是“倒酒”的意思不错,却有不同的解释:因病倒酒不饮;倒酒饮酒饮尽。
但不论哪种解释,增添悲愁是相同的。
上海市虹口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高三语文试卷(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庾岭①【明】汤显祖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②,花露欲霏微③。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庾庾岭:山名,在江西与广东省交界处。
②暗霭:昏暗。
徐汇区一模高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徐汇区一模高中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 杜甫B. 王勃C. 白居易D. 李商隐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罗贯中C. 施耐庵D. 吴承恩3.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以上都是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出自哪首诗?A. 李白的《静夜思》B.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C.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D. 王维的《鸟鸣涧》5.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唐宋八大家”所在的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2021年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
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
在文学阅读中应注意培养下列几种意识:文化的挖掘意识。
文学反映的是人学、是社会学,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厚的人类社会文化知识。
读周作人那些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的美文,我们读到的不仅是恬淡从容、庄谐并出的风格,更重要的是了解了今人古籍、宇宙昆虫乃至故乡野菜、北京茶食的文化知识;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高老头悲苦的命运,而且体察到了当时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文化心态。
文化的挖掘意识就是对文学作品中写作主体在特定时代的心灵状态、生命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感悟。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认为:“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
”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时不仅要读作品,还要读与作品相关的资料:作家传记、创作手迹,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风尚,这些与作品相关的文化知识对解读作品大有裨益。
文化的反思意识。
反思是一种再思考。
学生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阅读理解、阅读感受以及阅读判断进行分析思考的一种心理需求和习惯。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中反映的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意义、人与人交往沟通情况以及人所憧憬的理想必然与作家不同的文化取向和文化理想有关。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作品,它作为文字符号总是负载着文化意义,这些文化意义深入到文学作品的深层,成为一种“底色”,学生通过艺术文本内部反观作品文化思想、文化意义,就是寻求这个“底色”的过程。
有些文学作品本身就包含了浓郁的文化反思意识:鲁迅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中深入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老舍则通过北京市民社会这个独特的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体现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
2021年上海市16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合集--答案解析版--共232页完整版

二、阅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联觉与艺术通感 ①艺术通感就是不同艺术感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例如,我们听小提琴协奏曲《梁 山伯与祝英台》,就会随旋律的变化在眼前呈现出一幅幅视觉形象,好像看到梁山伯与祝英 台共读、离别、化蝶等生活场面。一座美妙的建筑和园林又会引起类似音乐的感觉。综合艺 术如歌舞剧、电影等就是利用艺术通感来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创造共同的意境的。芭蕾舞剧《天 鹅湖》,音乐与舞蹈动作是那么和谐一致,以致我们单凭音乐欣赏就能体验到戏剧情境。所 以,传统说法认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 ②由此,艺术家必须具有良好的艺术通感,才能把感性意象转化为审美意象。音乐家在 生活中找不到现成的音乐和旋律,他没有模仿对象,他必须把生活中的感受转化为音乐意象。 贝多芬失聪后,正是凭视觉印象来创造音乐意象。他在森林中散步,衣袋里放着铅笔和五线 谱纸,以便把视觉印象用乐谱记录下来。他在记下音乐主题的同时,还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在森林中是幸福的——树木在讲话——”,“每一棵树都在向我说话哪,多么神圣啊!森林 之中太美妙了"等等。《田园》交响乐、《庄严弥撒》和《第九交响曲》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③艺术通感的生理基础和心理结构原型是联觉现象。所谓联觉,就是各种器官的感觉互 相沟通的生理现象,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的沟通。联觉在儿童中比较常见,可以推断,在人类 童年和动物意识中,联觉也是普遍现象。由于这种联觉现象存在于原始心理结构中,所以, 与原始意识同构的审美意识也必然存在着联觉和艺术通感的特征。现代出现了一种色彩音乐, 就是用电子手段使音乐的节奏、旋律与色彩转换同步进行,造成视听觉混合的奇妙意境。现 代诗歌大量采用联觉手法,如“黑色的哭泣”、“透明的笑”、“磨硬了的感叹”等等,它有助 于传达那种微妙的内心体验,使表现更形象化。 ④联觉在审美意识中不是简单地重复儿童意识行为,而是把它改造为构成和传达审美意 象的特殊手段。唐代书法大师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受到感染,结果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 的境界。审美心理结构就像一个魔术师,能够把各种感官印象沟通起来,互相转换。如果没 有这种联觉功能,就不会形成艺术通感,许多艺术门类也就不会存在(如音乐)。 ⑤艺术通感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共同的审美意象。不同感官的感性意象是不同的,但进入 审美意象创.造.过.程.,通过联觉作用,就变成一种纯粹的审美体验。“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审美意象舍弃感官形式,变成一种内部语言,它可以翻译成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其本身是没 有固定形式的。比如对西湖“三潭印月”的景色,可以用绘画、诗文、音乐多种形式表达出 来,但这种审美感受本身则无固定形式。究竟形成音乐意象还是视觉意象,要根据主体哪一 种表现能力更强而定。诗人艾里略指出:具有理想形式的诗是“如此这般的诗,以致我们看 不见所谓诗,而只注意着诗所指示的东西……”所谓得意忘言,也就是只领会审美意象,而
2021年上海徐汇教院附中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徐汇教院附中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梅花开胥得意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本来还在认认真真地办着年货,等儿子回来安逸地过一个祥和的年,谁知道来了封城的消息。
城封得很快,头一天的消息,第二天就封了。
新闻里和通知里都讲了,人人都不能出门,要彻底把那种说不清的病毒隔离住。
全城人都行动了,这位母亲也不能例外。
她平时就是一个明事理的人,退休后,主动当起了小区里的志愿者,事事都带头。
这次,因为疫情封城,一定是因为事情非常重大了。
母亲给儿子打电话:“封城了,政府不让回来,你就不要回来了。
”儿子是海军的一名军医,一直跟着军舰出海,已经两个春节没有回家了,恰好今年没有任务,早就计划回来过春节的。
在接到母亲的电话前,在新闻中,他已经得知了家乡封城的消息。
不能出门,只好在家里看新闻。
母亲和父亲的心里焦急万分,他们所在的城市每天都有新增的病例,而且更可怕的是,一时还没有特效药,人们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好在,电视中不停地播放着各级政府抗击疫情的相关消息。
北京的专家队来了,上海的医疗队来了,全国各地都在支持着自己所在的城市,而且为这次疫情而建的医院正在一天一个样地拔着节,母亲和父亲心中有了些安慰。
可是,一觉醒来,父亲却开始咳嗽,并伴有发烧,一连串的症状都和新闻中所说的疫情相仿。
忐忑不安中,老两口拨通了防疫站的电话。
一个小时后,急救车来到了小区。
上门的医护人员仔细地询问完情况后,父亲迅速被急救车拉走了。
母亲被隔离在家了。
趴在阳台上看着呼啸着疾驰而去的急救车,母亲心里像长满了草。
她急切地给儿子打电话,儿子没接。
儿子在稍后的留言中告诉母亲他很忙。
听说儿子忙,母亲突然意识到自己给儿子添乱了。
全城几百万人都在家隔离着,又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慌什么!自从父亲被接走后,母亲就开始了茫然无措。
直到一天,有一位专家在电视中讲,只要春天一到,疫情就会好转。
2020-2021学年上海徐汇教院附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上海徐汇教院附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黑白刘浪还有两天就要开庭了。
李清荷躺在床上,灯光刺眼,辗转难眠。
要不要提出在开庭前染个发?突然产生的这个念头让李清荷很快又暗骂了自己一声蠢,当自己还是汉东市的副市长吗?头发黑还是白又有啥关系,自己的形象随着受贿案发早就坍塌了。
想到这,李清荷一声长叹,五味杂陈。
李清荷来自汉东偏远的西川县马口镇,那里的孩子很多是“少年白”,据说这和当地的水土有关。
可是也不尽然,李清荷的父亲和几个哥哥就都是一头黑发。
李清荷上初中的时候,不知哪天起,就开始出现了白头发,先是这里一根,那里一根,接着后脑勺和头顶聚集了两小撮白,最后几乎满头是白发。
这让他非常苦恼,甚至怨恨父亲的基因为什么只传给了兄长,而没有传给他。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后来李清荷在县城上高中时,同学们常拿来调侃他的话。
李清荷好像也真的被这句话刺激了,学习成绩一直独占鳌头。
在以往从没有应届生考取过大学,复读生也最多考三五个的西川县,他高考应届就考取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算是破天荒,名噪一时。
上大学了,李清荷不想别人对他的头发指指点点,好在那时已经可以染发了。
于是他便悄悄跑到离学校很远的理发店,从自已可怜的生活费中挤出几元钱将白发染黑,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当白发即将从黑发中“脱颖而出”的时候,他便又去染一次,周而复始。
李清荷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脖子上系着块黑白混杂的肮脏围布,头顶着一个大罩子烘头发的情景。
二十多年前,世上多了一个人知道李清荷头发的秘密,这个人便是他的妻子。
那时候,李清荷已经是西川县政府办公室的一支笔,可谓前途无量。
妻子对他常去染发有些顾虑,那些染发剂都有副作用的,你别去染了,白发就白发,有什么要紧。
李清荷说,没事的,那么多人在用的,现在干部讲究的是年轻化,你顶着一头白发,还怎么往上走。
妻子还是不放心,于是她辗转托人从国外带回来一个假发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生注意】2019 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年级语文学科2019.121. 本场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试卷共8 页,答题纸共 2 页。
2. 所有作答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3. 用2B 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水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 分1. 按要求填空。
( 5 分)(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姜夔《扬州慢》)(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3)《登金陵凤凰台》中,诗人(填人名)将目光投向现实,用“,” 暗示皇帝被奸佞包围,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
2. 按要求选择。
( 5 分)(1)以下最不可能被老师用以激励学生的诗句是()。
( 2 分)A.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小区要张贴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你认为以下哪一条最合适?()(3 分)A. 垃圾分类开头难,养成习惯就自然。
B. 更多分类促发展,人与环境永和谐。
C. 文明上海绿动天下,全程分类美丽万家。
D. 实施垃圾管理条例,普遍推行垃圾分类。
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 题。
(16 分)①在科学的幼年时期,科学的各个复杂的侧面还没有充分展开,人们只能笼统地看到科学与伪科学的基本区别,进而寻求划分它们的简单的经验标准或理性标准。
彼时,科学与伪科学之间黑白分明,不容混淆。
② 19 世纪末,随着牛顿的经典力学基础的崩塌,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绝对分明的界限开始松动起来,它们之间除了“非此即彼”,还要适当承认“亦此亦彼”。
凡不是纯粹的思辨而包含一定经验内容的,因而可以为经验“证实”或“证伪” ① 的,就是科学的;凡是不经受检验的,即不可“证实”或“证伪”的,就是非科学或者伪科学。
这就是说,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并不在于理论是否与经验相符合,而在于其中是否包含可用以解释某些已知现象并预测某些未知现象的经验内容。
即使后来有的现象它解释不了,或者预测错了,例如亚里士多德力学、托勒密地心说等等,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们仍然包含一定的经验内容,仍然可解释或预测某些经验事实,因而仍然是科学。
而且,正由于科学理论只能包含有限的经验内容,又总是注定了要为新的经验所否定,因而也可以说它们又总是具有“潜在反证”或者潜在谬误。
从这点看,这不仅不是科学理论的缺点,而且恰恰表明它的科学性之所在。
总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科学也同样不是绝对完善的终极真理,同样难免真伪混杂,是非难辨。
它已永远失去了那绝对真理的神圣光圈。
③那么,在这条界河另一面不受经验检验的东西,是否统统都是伪科学呢?④“证实主义者”认为凡是不可证实的就是没有意义的。
例如说“水是世界的本原”②就没有意义,因为这里的“水”并不是实际存在的H2O,也无法用已知的物理化学手段加以测定。
这类命题既然无法证明其真伪,因而也是超出于科学范围之外的,是“形而上”的。
至于它们是不是我们上面所说的那种意义的“伪科学”,“证实义者”没有作正面的回答。
在他们那里,科学仍然拥有自己严密的围墙。
⑤另外一部分“证伪主义者”则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他们虽然也给科学筑了一道围墙——凡不可证伪的就不属于科学的范围,但对于围墙以外的东西却不再一概斥之为“没有意义”。
他们在这里又划分了两个不同的部分。
一部分是有意义的,如逻辑、数学等等,它们尽管不是经验科学,因而也不可证伪,但或者是经验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或者作为认识的一种形式而推动了经验科学的发展。
例如“水是世界的本原”,就有力地推动过物理科学对物质结构的研究。
另一部分是没有意义的,如占星术,总是含糊其词以逃避经验的检验,而且对于人类的认识也没有积极作用。
只有这一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伪科学。
在这里,伪科学缩小到一个很有限的范围,使科学与伪科学之间横亘着一个尽管不属于经验科学,但仍具有认识意义的广阔的中间地带。
⑥以上这些看法,都建立在一种对科学的共同基本认识之上,即科学是知识体系。
随着人的经验的积累,这个体系不断地得到调整,不断地用相对正确的东西代替相对错误的东西,从而使人对自然的认识日益接近于真理。
⑦但是科学的实际历史并不完全是这样。
日心说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甚至还早于地心说出现,但它战胜不了相对错误的地心说,反而被埋没了两千年之久。
可见,历史并不是一条真理战胜谬误的一往无前的康庄大道。
反之,一种发展中的理论,尽管有反证却并不一定立即遭到“证伪”。
牛顿力学极盛时期就有许多反证:在天体力学中水星运动不遵守牛顿定律;在光学中粒子说从一开始就解释不了光的绕射现象。
但是它仍然巍然屹立,并不为这些反证所动摇。
可见,无论地心说或牛顿力学,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其不可检验、不可证伪的一面,说明科学也容许某种不可检验性,或不可证伪性。
⑧这是因为,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还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的自觉的、有目的的、定向的集体活动。
作为知识体系,它服从于经验的逻辑检验,即是否符合真理;但是作为社会活动,就要看这种活动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能否解决预定的问题,满足预定的需要,在这里,科学还要服从于功利的需要。
若离开人的实践活动、抛开科学的有效性去谈正确性,是不对的。
⑨于是,科学主要已不再是一堆现成的知识,而是一种探索的工具。
作为工具,不光有理论还有与理论有关的观点、方法、仪器等等。
它们既是指导这种探索活动的武器,又是保证这种活动取得成果的基础。
正因为有了这套工具,科学才成为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定向的活动,也就是说,科学才成其为科学。
(纪树立《科学与伪科学:界限何在?》, 有删改)[ 注] ①证伪:与“证实”相对。
证实是用归纳证明理论的正确性;证伪是建立在演绎的基础上,指理论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反例,可证明其不确实性。
②水是世界的本原: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他以此来解释世界的本质。
3. 第④段加点词“围墙”在文中的含义是( 2 分)4. 下列语句中,可以用来支撑第⑧段观点的一项是()。
(3 分)A. 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B. 爱因斯坦说:对真理和知识的探索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之一。
C.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D. 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5.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人们曾经认为,凡符合经验的归纳或理性的推论的就是科学,否则就是伪科学。
B. 人们曾经认为,科学总是在不断消除错误中前进的,因而总是相对正确的东西。
C. 人们已经认识到,历史上曾经行之有效、而现在却已失效的科学形态都属于伪科学。
D. 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已从根本上脱离了纯粹的认识领域,扩展到了实际研究活动领域。
6. ④⑤两段都用到了“水是世界的本原”的例子,对此评析不合理的两项是()()。
(4 分)A. 用对同一个理论的不同认识,清晰地表明了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的差异。
B. 用一个例子来解释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内容单一,有损表达的充分性。
C. 这个命题是以思辨的方式来解释世界,超越了经验科学,属于这两段所讨论的范畴。
D. 这是个形而上学的命题,其中的“水”是抽象的概念,难以实证,所以用在第④段中很恰当。
E. 第⑤段在列举逻辑、数学等非经验科学并指明其价值后,用哲学的例子加以阐释,表述严密。
7. 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 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 题。
(15 分)父亲的树陈忠实①三年困难时期① ,我正上高中。
一日父亲出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
我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
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
这根椿树苗子是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了。
父亲吩咐我去担水。
泉水在村子最东头,我家在村子顶西边,来回最快也需半小时。
待我挑水回来,父亲早已挖好一个在我看来过大的土坑,坐在场塄边儿上抽旱烟。
他把树苗置入坑里,我用铁锨铲土填进坑,他把虚土踩踏一遍,让我再填,他再踩踏。
他教我在土坑外沿围一圈高出地面的土梁,再倒进水去。
我遵嘱一一做好,看着土坑里的水一层一层低下去,渗入新填的新鲜土坑里,成活肯定是毫无疑义。
父亲又指示我,用酸枣刺棵子顺着那个小坑围成一圈栽起来,再用铁丝围拢固定,恰如篱笆,保护小椿树秧子。
父亲坐在地上抽烟,看着我做。
我却想到,现在属于父亲领地的,除了住房的庄基,就门前的这一小片场地了,充其量有二厘地。
下了这个场塄,就是统归集体的土地了。
父亲要在他可以自主掌控的二厘场地上,栽种一棵椿树。
②父亲是个农民,种田是本职主业,而业余爱好就是栽树。
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
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
父亲指靠着这些杨树,供给我们哥俩的学杂费用。
父亲把杨树齐根斫下来,卖了椽子,大约七八毛钱一根,再把树根刨出来,剁成小块,晒干,挑到河对岸的油坊镇上去卖,每百斤可卖一块至一块两毛钱。
父亲在斫了树干刨了树根的渠沿上,当即再移栽新的杨树秧,期待三年后斫下一根椽子卖钱。
父亲卖椽卖柴供两个儿子念书的举动竟无意间传开,直到现在,我偶尔遇到一些同里乡党,见面还要感叹“你爸总算没有白卖树卖柴”的话。
农村实行合作化以后,土地归集体,父亲也无树根可刨了,我只好休了一年学。
③我在每个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
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
一次,椿树苗新冒出的嫩枝叫一个娃用弹弓折断了头,后来就在断折处,从东西两边发出两枝新芽,渐渐长起来。
我曾建议父亲,小树不该过早分杈,应该去掉一枝,留下一枝才能长高长直。
父亲说,先不急,都让长着。
这椿树秧子刚冒出来便遭拦头折断的打击,似乎憋了气,硬是非要长出一番模样来,从侧旁发出的两根新芽更见茁壮,眼见着拔高,竞相比赛一般生机勃勃。
父亲怕那细杆负载不起茂盛的叶子,便给树干捆绑一根立杆,帮扶着它不倒不折。
这椿树便站立住了。
无意间几年过去,我高考名落孙山回乡当了民办教师,生活多有波折,似乎也不太在意它了,这椿树已长得小碗粗,在天空展开枝杈和伞状的树冠,却仍然是两根分枝。
父亲竟没有除掉任何一根,就任其自由生长。
这椿树得了父亲的宽容和心软,双枝分杈的形态就保持下来,直到现在都合抱不拢的大树,依然是对称平衡的双枝撑立在天空。
④到八十年代初始,吃饱穿暖不再成为一个问题的好光景到来时,我筹备拆掉老朽不堪的旧房换盖新房了,不料父亲生了绝症。
他似乎在交待后事,对我说,场塄上那棵椿树,可以伐倒做门窗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