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一模题型比较与分析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6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2016.1)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朱光潜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研究一个浅例。
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 与C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
还不仅此。
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G与H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1)A、B、C、D、E、F为六条平行垂直线,G与H为两条没有规律的线。
(2)A与B、C与D、E与F距离都相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④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
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一种形象。
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A和B选在一块看,却不把B和C选在一块看;同是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A、B中的空间看得近,把B、C中的空间看得远。
由此可知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
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⑤二、事物本来也要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
A至F六条线可以看成一个整体,G与H两条线何以不能纳入这个整体里面去呢?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心和物的关系。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详解与写作范文)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39分)1.(5分)默写(1)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2),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3)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4)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5),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2.(4分)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下列各题。
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3.(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1)《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的观点。
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
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
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②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
2016上海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附解析)【8】

2016上海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附解析)【8】四、17.(1)拜访;(2)同“固”,本来;(3)担当,承担;(4)警觉省悟的样子18.D19.D20.(1)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能够遵循天道、爱护百姓呀。
(2)不正当地处以死刑,是严重残害百姓的行为啊。
21.答案示例:应归入“辩通”。
齐伤槐女为了救父,大胆陈辞齐相晏婴。
她并不直接为父申辩求情,而是针对晏子的心理,站在治国之道的高度进行游说。
先引用宋景公的爱民事迹,今昔对比,突出景公“伤槐者死”的君令不恤百姓、有害明君之义;再进一步指出刑杀不正的本质为爱物贱人,这将会在邻国产生恶劣后果。
论述逻辑严谨、层次清晰,深刻透辟的一番分析最终为父避去杀身之祸,可谓能言善辩。
五、22.有才而贤明的人本不屑为官,因为君王诚恳急切地求访方才入朝。
23.B24.D25.本文深刻地揭露后世择官不贤,官吏苛政扰民、侵害百姓的现象及危害,表现出强烈的批判之意和痛心、愤怒之情。
26.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将古今君民关系、择吏数量和标准及其结果进行对比,突出后世吏道的黑暗;将盗贼的下场、危害程度与害民之吏进行对比,尖锐地谴责了后者祸害之大。
写作 70分27.评分标准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得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得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得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脱离题意。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400字。
2016年松江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松江区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016.1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8分)1.(2分)答案示例:此处赋予了“国”以特定的含义,与“私”学相对应,强调国学的丰富性与博大的特点。
2.(2分)答案示例:今日文化的发达得益于国学传统的深大、博厚。
3.(3分)答案示例:“致广大而尽精微”强调的是国学基于文化传统继承与创新。
“要能广大要能高”强调的是国学的功能与出路即追求高度创新,又追求广泛传播。
后者是前者的深入论述,只有达到“能广大要能高”才能使国学真正地“致广大而尽精微”。
4.(3分)A5.(3分)答案示例:开心学国学,推断理由:如这本书是配合中央电视台“开心学国学”栏目而编纂的;后文强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国学如果能够抵达学思的好与乐,智慧也是含笑的。
6.(5分)答案示例: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国家数千年的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族群民俗等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可以丰富、美化、淬炼和提升你的精神境界;同时对你的道德情操、人生智慧和审美趣味和文化素质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国学是中国人的尊严所在、根基所在。
它以原创性的智慧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源泉所在。
(不少于三个理由)(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
(18分)7.(3分)答案示例:合适。
用“慌”字,形象地写出了味觉的不适应带来的心理上的感受,表现北方盛宴给我带来的震撼感觉(3分)。
或不合适,“慌”是形容心情的,与“味觉”搭配不当。
(2分)8.(3分)A9.(3分)答案示例:此段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外婆说“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讲,世事无常,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
”引起下文世事无常母亲得高三语文答案第2页共4页了癌症这一事件的叙述。
10.(4分)答案示例:人最先变老的原来是味觉,即使杯觥交错、缤纷筵席,吃份儿新鲜,也吃不出团圆的味道。
(要点:与主题相关的团圆、亲情等) 11.(5分)答案示例:角度如插叙、白描、动作和色彩、语言特征等。
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讲解版)

2016年上海闵行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 7分)说自己和说别人赵汀阳①去年以来,有些最具知名度的大导演或娱乐明星纷纷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认为文化没什么雅俗之分,甚至认为没有雅的东西,其实全都俗。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如果说俗文化受众多,更为火爆,这不奇怪。
但是如果俗文化成为主旋律之后,还要进一步彻底否定雅文化的存在,问题就有点大了。
有位西方著名学者比较关心中国,他对中国当下文化的“不健康...”感到吃惊,中国现在的艺术家和导演往往用很猥亵很脏的眼光去看人、看生活、看各种事物。
(提出现象)②现代社会有一个特征叫做平等,平等就要向某种标准对齐,古人说要见贤思齐,这是往更高更好的事物看齐而形成的平等,比如说,优秀作品应该成为公共资源,让一切人有机会看到优秀作品,良好的教育不能被某些人霸占,应该是开放的、平等的,人人有机会接触更好的文化,然后都能得到提高,最后大家都在更好更高的层面对齐,这是人人得到优化的平等。
像现在的这种向低看齐、向下看齐的平等是一种集体堕落的平等。
看来文化重建这个问题值得考虑。
(“平等”、对比,引出论点文化重建,第一层次)③文化重建是个大问题,有两件事情值得关心,一是重新说自己,重建中国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叙事。
另一方面要去说别人,要面对世界,用中国思想去解释世界各种事情。
(承上启下,思考“文化重建”和如何“文化重建”)④说自己,中国自身的思想和文化重构,目前还是初步的。
从目前的话语主流来说,还是用西方的观念看中国的多,这是替西方人看中国,不算中国自己独立思想。
现在已经有一些中国学者开始创作新的中国观念,或者重构中国叙事,比如汪晖重新叙述的中国思想史,还有许多人的工作,诸如此类的努力,观点都可以商榷,但关键是要把事情做起来。
⑤说别人,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目前,说自己不多,说别人就更少了。
按照西方人的想说西方人的故事,这还是等于翻译。
问题是我们关于西方有什么自己的独立见解。
2016学年虹口区高三一模语文卷参考答案分析及试卷试题

2016学年虹口区高三一模语文卷参考答案分析及试卷试题一、阅读(80分) (一)(17分)1.在世界上许多民族都用拼音文字的时候,中国却独立应用了音节文字,表现了中国人与众不同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两个要点各1分)(2分)2、汉字主要是以笔画构图,形音融合,读音见形知义为主要特征的方块字(注音字)。
(定义格式1分,内涵本质属性2分)(3分)3、汉字以少量的基本笔画和组合关系(或:以五种基本笔画和三种组合关系)构成(表达全系形象的)图形,图形不易混淆,信息准确丰富(或:承载的信息量大而具有规律性);汉字都富有文化的底蕴.易于观字形知概念。
(2+1分)(3分)4、构字造词〔2分)5、D (3 分)6 、(4 分)汉字以少量笔画拼构图形,表达全息图像,(使形音有机融合,读音见形知义)体现中华民族想象力;汉字基本笔画和组合关系少而简单,承载的信息量大且具有规律性,易于学习,体现了中国人精细入微的观察力;汉字每个字都富有文化底蕴;汉字容易储存信息和制造新词,最能体现“生词熟字”的效果;汉字简洁、准确、严密、先进,是最佳信息交换应用程序的语种。
(答对4点即可,每点1分。
)特别关注第2、3段的最后一句及第4、5段的第一句“更加突出”。
(二)(19分)7、第③段中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了深山中小路的曲折弯曲与崎岖狭窄,途中无人却山外有山,衬托出下文中作者见到宽阔无边、充满生机的山景以及谷底小石屋的惊讶与喜悦之情。
(3分)8、突出地表达出作者一行在深山荒野中出乎意料地发现咖啡店的讶异和惊喜之情。
(2分)9、(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女孩的吉他声拟作小精灵),形象地写出了吉他声的生疏拙嫩而又活泼可爱(新奇)的感觉。
(1+2分)10、C (3 分)11、( 3分)文中的伏笔主要有:第⑪段“结这么简单的账.他们也要看价目表,像是很不习惯”;第⑫段“一天中也不知可以卖出多少杯茶水,却没有减低他们的欢笑声”。
要点:指出文中伏笔的具体内容,写明余下文的某个情节的关联与照应、提示或暗示。
2016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6年黄浦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模)2016年1月4日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唯有牡丹真国色刘夙①牡丹是中华名花,自唐代以来,它那雍容艳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每当国运兴盛、社会繁荣的时候,牡丹热潮就会兴起,因此牡丹文化也成为盛世的象征。
北宋周敦颐脍炙人口的名篇《爱莲说》有言:“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华贵之气倾倒。
刘禹锡在七绝《赏牡丹》中说:“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人竟不惜通过贬低芍药和荷花来赞美牡丹。
皮日休七绝《牡丹》中“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更是将牡丹称为“花王”……③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
芍药属全世界一共有30多种,除北美洲西部的两个种外都产自旧大陆。
这些旧大陆的种可以分成两组(在分类学上,“组”是界于属和种之间的分类单元)——牡丹组和芍药组。
尽管牡丹组和芍药组在花型上极其相似,但牡丹组是灌木,它们的茎高度地木质化,冬天地上部分只落叶不枯死,来年新叶和新枝直接从老枝上生出;芍药组则是亚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茎只有基部木质化或完全为草质,冬天地上部分大都枯死或完全枯死,来年不得不从茎基上再生出新枝叶。
1972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东汉初年的医药简上记载了一个药方,用到“牡丹二分”,这是可以确定的最早提及牡丹的文献,由此可见牡丹一开始只是被作为药材,大约从南北朝开始,牡丹渐渐得到栽培观赏,直到唐代,它才真正成为流行花卉。
黄浦区2016年一模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黄浦区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阅读80分(一)(17分)1.(2分)牡丹野生种及其栽培繁殖的情况。
2.(2分)C3.(3分)图表用来说明牡丹野生种丰富,栽培牡丹品种非同种内部变异的特点;简明、直观、清晰。
通过图表也看到牡丹野生种全面告急的困境,有助作者情感表达。
4.(3分)B5.(4分)本文语言既具备严谨准确的科学性,又有文学的感染力。
(要求必须举例分析,文学性如修辞手法及情感色彩等;科学性除了关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等说明方法外,还有“大都”、“往往”等限定性副词的运用等。
)6.(3分)1.野生牡丹种不为人研究、了解(身份存在不明)。
2.栽培牡丹真正身世长期不为人知(身世不清)。
3.野生种分布范围缩小,有的几近灭绝(亡身灭种)。
4.时至今日人们仍普遍缺乏牡丹野生种保护意识。
(二)(19分)7.(2分)肖复兴8.(3分)D9.(5分)画线句的描写运用通感(比喻)等手法,生动表现格里莫演奏的巴赫音乐跨越时空,兼具舞蹈可视性的美感与震撼;呼应并具体表现第一段引用的格里莫的话,表现格里莫演奏巴赫音乐的美妙高超。
10.(5分)借巴赫的音乐写演奏者格里莫及其演奏(陪衬),“春天的巴赫”指格里莫以个人独特的理解演绎巴赫音乐,其演奏给人春的感觉——温暖如春,仿佛生命的脉动,又如洗尽铅华的空山春雨般的宁静旷远以及静美无垠的浪漫等,突出格里莫演奏的绝妙;其人也如其演奏风格随性自然,且貌美如春。
11.(4分)评分要求: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格里莫弹奏时的形象或安静或热烈等。
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三)(6分)12.(1)白露未已(2)作《师说》以贻之(3)渐霜风凄紧(4)君子生非异也(5)高处不胜寒(6)万籁此俱寂(7)小人长戚戚(8)富贵于我如浮云(四)(8分)13.(2分)登金陵凤凰台乌衣巷14.(2分)怀古讽今,讽喻南宋王朝衰败灭亡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一模题型比较与分析【2016学年普陀区一模】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 ·劝学》)(2分)(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八声甘州》)(1分)(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感慨秦汉历史变迁的两句是“,”。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朋友将留学远行,依依不舍,此时最适合赠别朋友的是下列诗句中的()。
(2分)A.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划线处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
(3分)在几代考古工作者50多年的不懈努力下,二里头遗址的全貌愈发清晰:这里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络,发现了最早的宫城,发现了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作为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开城市布局和规划的先河,。
A.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B.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C.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D.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2016学年徐汇区一模】积累应用(10分)1、填空题。
(5分)(1)宋词有借助意象写秋的,如柳永《雨霖铃》首句“”,李清照《声声慢》下阙首句“”;有直接写秋的,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篇句“”。
(3分)(2)不少成语出自经典作品,如“豁然开朗”出自《》,“”源自《秋水》中河伯自省被有学问的人耻笑。
(2分)2、选择题。
(5分)(1)你乘游轮“夜游浦江”时想用诗句描述所见美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下列最贴切的一项是()。
(1分)A.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B.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C.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
中国人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发烧,家人用中医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
法庭上,面对控方律师嘲讽式的提问及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读”,许大同感到百口莫辩。
①填入上面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虽然孩子病好了但许大同被指控B.因为此事许大同被指控虐待孩子C.这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被指控D.许大同因为虐待孩子被指控②下列为控方律师设计了提问,最贴合情景的一项是()。
(2分)A.许先生,刮痧疗法怎么没能治好中国那些东亚病夫?B.许先生,难道丹尼斯背上的印痕是你爱孩子的吻印?C.许先生,你说“经脉穴位”能治病,能解释一下吗?D.许先生,你就是靠这种野蛮治病方法活到今天的吗?【题型变化解读】学生和家长一直关心的高考改革终于在一模考试中初露端倪。
普陀、徐汇和杨浦三区率先进行一模考试,杨浦的考试题型没有变化,普陀和徐汇的变化一目了然——出现了“积累运用”和“积累应用”。
“运用”和“应用”在这里无区别,为方便,后文都说“运用”。
“积累运用”分“积累”和“运用”两部分:“积累”就是古诗文默写,以填空题形式出现,分值为5分。
这和中考的变化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出现了“理解性默写”,这是之前“机械性默写”的升级版:《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感慨秦汉历史变迁的两句是“,”。
(普陀区)要解答这一题,必须抓住“感慨秦汉历史变迁”这一部分内容。
《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曲如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对应“感慨秦汉历史变迁”的两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宋词有借助意象写秋的,如柳永《雨霖铃》首句“”,李清照《声声慢》下阙首句“”;有直接写秋的,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篇句“”。
(徐汇区)注意“借助意象写秋”(意即不直接出现“秋”字)和“直接写秋”,又出现了标识位置的“首句”、“下阙首句”和“开篇句”。
答案是:寒蝉凄切(以“寒蝉”写秋)、满地黄花堆积(以“黄花”写秋)、楚天千里清秋。
以前是8选6的机械性默写,四道高中的,两道初中的,两道课外的。
现在的默写很明显都是课内的,从这一点讲,难度是下降的。
“运用”部分其实是在学习外省市高考出题模式,在外省市叫作“综合运用”,出题范围比较大,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从普陀、徐汇考题来看,类型有二:一是根据情景选择相应诗句。
【普陀区】朋友将留学远行,依依不舍,此时最适合赠别朋友的是下列诗句中的()。
A.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徐汇区】你乘游轮“夜游浦江”时想用诗句描述所见美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下列最贴切的一项是()。
A.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B.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C.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解答这类题,先要抓住题干表述中的关键成分,如普陀区中的“远行”、“依依不舍”、“赠别”,徐汇区中的“夜游”、“美景”,然后要准确理解所给诗句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最好用排除法。
以徐汇区为例:B项中“旌旗”和“舟楫”都是古代的事物,明显与浦江夜景不合。
C项诗句译文是“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浦江何来曲曲折折,江水中何来“芳甸”呢?。
D项中写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何来“平野”呢?A项中“灯火万家”和“星河一道”则比较符合题干表述。
普陀区选B。
其实徐汇区关于《刮痧》的第②题也是情景题,抓住“控方律师嘲讽式的提问及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读‟”应该不难看出选B。
二是句子衔接题。
【普陀区】划线处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
(3分)在几代考古工作者50多年的不懈努力下,二里头遗址的全貌愈发清晰:这里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络,发现了最早的宫城,发现了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作为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开城市布局和规划的先河,。
A.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B.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C.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D.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徐汇区】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
中国人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发烧,家人用中医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
法庭上,面对控方律师嘲讽式的提问及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读”,许大同感到百口莫辩。
①填入上面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虽然孩子病好了但许大同被指控B.因为此事许大同被指控虐待孩子C.这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被指控D.许大同因为虐待孩子被指控解答这类题,一是要抓住前后句子的联系,二是要能够区分选项句子的区别。
然后放入文中多读几遍。
以徐汇区为例:A选项有两层意思:一是“病好”,二是“被指控”,既然“病好”则证明刮痧疗法有效,“被指控”也就丧失意义了,且没有点名“罪名”。
B项没有强调治疗结果且点明“虐待孩子”的罪名,而且能够起到过渡前后句的作用。
C项句子的表述是有问题的,句子主干是“这是证据被指控”,“证据”怎么能“被指控”呢?D项放入空缺处太突兀。
“许大同因为虐待孩子被指控”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和前面的“,”不搭。
故选B。
普陀区试题中注意“作为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开城市布局和规划的先河”可知是陈述句,不是被动句,然后分清选项中“浓墨重彩”和“淋漓尽致”的区别即可,选C。
【训练及答案】为了让考生熟悉“综合运用”的常见题型,特选几题:1、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
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
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
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
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_____‟”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答案】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文段是讨论白话与文言的关系,所以D项不合要求。
文段中“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强调的是“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B项“文白相济,见真求新”没体现出“紧要关头”。
A项和C项说法相反,根据文段意思可知应是“白以为常”。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③,介绍“葫芦”情况,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芦较为顺畅,④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①介绍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
3、某百货商店开业,老板的朋友送来四副贺联,但其中只有一副适合百货商店。
这副是()。
其余三副适合的场合分别是()A. 茅店月明鸡唱早,板桥霜滑马行迟。
B. 五夜早朝声入梦,一江春水暖先知。
C. 生意可人春潮涌,财源似水秋果香。
D. 一楼风月当歌饮,万里溪山带醉看。
【答案】C (A.客店,B.热水袋专卖,D.旅游地)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答案】B5、理解性默写①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②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③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周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④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轴轳千里,旌旗蔽空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